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光明日报:闲话《笔阵图》

闲话《笔阵图》

作者 王兆贵

看到高考把书法笔势的寓意图鉴列为命题作文,让我想起了东晋永和年间的《笔阵图》。

《笔阵图》是我国古代史上指导价值颇高的书法专论,正文虽然不到700字,但却把书法笔势的精要阐述得非常到位,特别是“筋”“骨”“肉”的比拟,堪称书法审美的经典之谈。

《笔阵图》究竟出自何人之手,后世尽管尚有争议,或置疑伪托,但就既有典籍的倾向性表述,仍被列在卫夫人名下。

卫家是世人公认的书香门第、书法世家。卫夫人本名卫烁,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人。司空卫瓘的侄女,廷尉卫展的女儿。祖孙数代,都以书法闻名。卫夫人师承钟繇,尤擅楷书,王羲之是她亲外甥,自小得其真传。唐人评述卫夫人之书,如插花仕女,低昂芙蓉;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又若红莲映水,碧沼浮霞。杜甫诗云:“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无过王右军。”可见,早在唐代,卫夫人就已被公认为书法界的楷模。但凡研究中国书法史的著述,都会尊她为书法美学杰出的创始人之一。

值得我们研读和揣摩的是,《笔阵图》的作者以自己的亲身体验,既能跳出书法本体,将“筋”“骨”“肉”之说引入书论,概括为书法品位的基本要素,使之成为书法审美的范畴;又能回到运笔的章法,将部首的笔势形象化地加以比拟:[横]如“千里阵云”,[点]如“高峰坠石”,[撇]如“陆断犀象”,[折]如“百钧弩发”,[竖]如“万岁枯藤”,[捺]如“崩浪雷奔”,[横折钩]如“劲弩筋节”。作者倡导用心揣摩,意在笔先,心手协同,各象其形,为后世书法的创作和欣赏提供了借鉴。

《笔阵图》提到,书法品位在于“多力丰筋”: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这样的评判标准,同当时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相一致。魏晋人崇尚“风骨”,以“瘦硬”为美。“筋”“骨”“肉”之说,不仅同魏晋风骨同源,而且与中国传统文化讲求“精”“气”“神”相通。魏晋以降,人们的审美观念呈现多样性,对“筋”“骨”“肉”的体认有所不同,书法间架随之多样化,或崇尚“丰腴”,或崇尚“肥劲”,诸如“颜胖柳瘦”等类比以及“馆阁体”“瘦金体”等类型,难分轩轾,各有千秋。正如苏东坡诗云,“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但是,“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缺一,不能成书”,则是历代书家的共识。胖也好,瘦也好,都离不开“筋”“骨”“肉”这三个基本特征。

汉字书写既然以法相称,说明它已超脱了实用工具性而走向艺术性,其中必有门道。其道若何,众说纷纭,自古而今,并无定论。没有定论不等于没有定义。目前,我们能看到的符合学科属性的定义如下:

中国书法是以笔、墨、纸等为主要工具材料,通过汉字书写,在完成信息交流实用功能的同时,以特有的造型符号和笔墨韵律,融入人们对自然、社会、生命的思考,从而表现出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人格精神与性情志趣的一种艺术实践。历经三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国书法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性符号。

这段话出自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书法申报书,应该说比较严谨,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与自然科学不同,在人文领域,书法同绘画、雕塑、诗歌、散文、戏曲、小说等文学样式类似,不太可能产生“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法则。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说的就是文化艺术的评判标准比较抽象,很难量化,不像比武那样能够一决高下,这也符合艺术表现水准的基本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说,《笔阵图》也是一家之言。

附注:本文发表在《光明日报》2021年8月13日光明文化周末·雅趣版,编辑郭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晋 卫铄《笔阵图》
卫夫人《笔阵图》与王羲之《题笔阵图后》全文及解释
卫夫人《近奉帖》(《荐王逸少手札》)(高清)
观点| 王羲之凭什么认卫夫人为师?
卫夫人《笔阵图》的要义及影响
历史上最著名的女书法家是谁?“书圣”王羲之是她的外甥徒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