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对概率优势的理解

这段时间,有的学生还有一些网友问我有关概率的事情,我就具体表达一下自己的理解。

 

统计的现实与未来意义

  市场,有两种研究概率的方法。一种是在一次操作机会中,计算出成功的概率有多大;一种是做十次,计算出总体上能够成功几次。这两种方法我比较倾向于第一种方法,因为你可以专注于一次机会,如何提高一次的成功概率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而第二种就是对第一种方法,简单的,无数次的,正确重复。是重复的数学结果,本身不具备意义。

  讲到概率,我们就要讲到统计。百度是这样介绍的。统计学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主要通过利用概率论建立数学模型,收集所观察系统的数据,进行量化的分析、总结,并进而进行推断和预测,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统计的常用方法有:均值、中位数众数、正态分布、抽样、标准差概率论、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

  我个人不喜欢这种对统计的描述,混淆了现在与未来的目的。统计的根本任务就是对现状进行量化的分析、总结。本质就是能够通过这些方法很清楚的认知现状,这是最基本的目的。然而,在某些情况下的确是可以推断和预测未来。这个“某些情况下”,就是把统计的结果代入某些可以推断和预测的规律中去。比如人口统计,我们得到人口的年龄比例,把这个结果带入到人的生长规律中去,就可以得到一些未来可能存在的机遇或问题。所以统计的结果,和人的不可避免的生长规律结合起来,才能产生某种对未来的指导意义。

  所以这个时候我们首先就要区别一个概念,就是统计的结果,与效果。结果是统计方法的数据表达,直接表达了现状。我们要理解,不是统计结果的数据表达能够进行推断和预测;而是统计结果的数据表达,在某些时候,能够道出了某种经济理论的意义,是这个理论的意义能够进行推断和预测。而最终产生了可以理解和把握未来的效果。

统计的现状与未来

  我们想在一个街区开一家肯德基,我们首先要进行统计,结果是好的。达到了可以开店的标准,于是我们筹备开店,我们看看接下去的几种可能性。

  A.统计结果和效果一样,效益不错。

  B.当我们这家肯德基开始动工时,麦当劳也在对面预备建造了,直接分散了客源。

  C.当别人看到肯德基,和麦当劳同时在这里建造,很多小商家会认定这里存在潜在客源,于是咖啡店,蛋糕店,冰激凌店等,都围绕在肯德基和麦当劳的周围陆续加入。

  在一段时间内,多家店的陆续加入分散了原有客源,生意变得非常不景气,从统计数据上看,好像并不怎么乐观,原先结果和实际效果产生了偏离。于是我们又进行了一次统计,这家肯德基从现阶段的数据上看,会是个失败的投资,于是我们打算撤离,来减小投资的损失。

  当我们打算转撤离的时候,客源的认知可能发生着变化,我们看看接下去的几种可能性。

  A.这个地方由于我们的撤离,大家都变得好过些。

  B.现在很多人已经开始认为这是个饮食街。有不少人从其它较远的地区开车过来吃饭。

  C.这个地区发展起来了,服装店,电影院,超市逐步的加入这个街区,这个街区逐步的从饮食街发展成商业圈,吸引了更多地客源。

  统计的结果,和最终的效果总是存在很大的偏差。每个统计的结果都有可能对应好几个最终效果,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人的认知会根据已有事物,产生相对于这个事物存在的反映。这个就是索罗斯提出的反身性理论。我们要量化已有“事物”,我们要依靠统计来分析“反应”的性质,目的是找出反身的意义,一旦反身的意义存在,那么这个街区从饮食街发展到商业圈,将是不可避免的趋向。反之,将是不可避免的趋离。

反身性的商业应用

  根据反身性公式,事物 =ff(事物))。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首先你要觉得这个地方看上去像个饮食街,然后用统计方法观测人群认知的变化的过程。如果大部分人已经开始认为这是条饮食街,那么反身性才具备意义,也就是,饮食街= ff(饮食街))。那么事物必然会发展到饮食街所具备的容量,甚至超过。如果大部分人已经开始认为这是商业区,那么反身性才具备意义,也就是,商业区= ff(商业区))。那么事物必然会发展到商业区所具备的容量,甚至超过。

  统计的关键,就是模拟人的认知的变化的过程。人的认知的变化是需要时间的,当这个饮食街刚刚初具规模的时候,当你第一次路过的时候,你有了一个印象,这个地方,不但可以吃饭,还可以买到冰激凌,你下次去的时候可能就是因为要买冰激凌。你渐渐的会认为,只要去这个地方,总能吃到东西,可以先去,再看看吃些什么。

  你的认知发生了变化,这是条饮食街,你已经这么认为了。当大部分人都开始这么认为的时候,那么这才算得上是一条真正的饮食街。你去这条街的理由就增加了,这次是为了吃冰激凌,下次是为了吃鸡块,你还会带着你的家人去吃顿饭,或走一走,看一看。人的认知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会增加潜在的客流量。人是依群而居,信息在周围复制,似乎一下就传播了。

  从另一面看,在这个饮食街刚刚初具规模的时候,如果这个饮食街的大多数店家认为此刻生意不好做,都急着撤离,撤离的速度太快,快过人群认知变化的速度。那么这个反身性未来的意义就不存在,我们甚至都没有必要做什么以反身性为目的的统计。所以,这里首先要道出反身性的前提条件,那就是事物变化到新的阶段,这个阶段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着相对不变的规模,也就是已有“事物”的量,相对的维持在这个阶段。

  然后,我们等待着人群认知的变化。这个就是我们要做统计的时候,统计什么?看看认知的变化百分比,和客流量增加的情况,做成一个数据模型,看看有没有规律。当这个客流量增加的速度,和认知百分比增加的速度,开始赶上饮食街原来的规模,也就是量,甚至是不可避免的超过量增长的速度。那么这个前段时间的“饮食街”,会不会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不可避免的发展成“商业圈”?

  在这个商业应用中,当开始的饮食街初具规模时,我们看到了“正离”。也就是事物的“量”,大于认知的“反应”。如果在一段时间内,“量”维持相对不变。根据反身性的意义,人的认知会根据已有事物,产生相对于这个事物存在的反映。这个“反应”急剧膨胀,当大于事物的“量”,或“量”增长的速度,就产生了“背离”的意义。背离如果能被确认,就可以加入这个不可避免的趋向。

反身性的市场应用——大师

  当索罗斯认出一个双底部形态的时候,比如去年的USDJPY79的时候。双底部形态存在的意义,也就是79在这个位置维持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第一个底形成的时候,多数人会认为这是趋势的回调,第二个底形成时,很多人的想法转变了,这可能是一个底部形态。索罗斯是如何计算大多数人的想法的呢?我们其实早有耳闻。

  索罗斯的一贯做法是打电话给全世界的投资人,看看重量级同行的认知,如果有大部分人认为这是个USDJPY的周级别的底形态,那么索罗斯会使用他特有的一招,就是小资金的试水。这个试水能激起市场的反应,也许只是小小的突破,会使这个形态更具说服力。然后再打电话问问之前的投资重量级人物,看看他们是不是更确定这个底部形态,接着就是大家手拉手一起入场。

  等到周级别突破已经成形,大家也都知道索罗斯赚了10个亿,也都知道这次的USDJPY的突破叫安培交易,这是大家和安培都愿意接受的说法。注意基本面利好都是在突破的后半段才被普遍认知的,依靠基本面入场,总是吃不到最明显的走势。大家看到了日图上的趋势,索罗斯开始分批出场了,下面就是小资金在他们看到的日趋势上折腾了,这也就是大众能够认知的趋势交易。大众依靠趋势进场,大师依靠趋势出场。索罗斯这样的级别是做周的突破的,是造日的趋势,大师是不会吃剩下的。

  索罗斯做趋势吗?人家也做,人家做的是大级别趋势中可能存在的突破,依靠的也是反身性的操作手法。这个大级别趋势上的突破,在它的内部级别也还是趋势。这个内部级别的趋势一旦形成,那么剩下的任务就是分批出场了。201178月,的黄金,索罗斯也是依靠同样的手法,等到突破完成时,开始分批出场的时候,大家也都知道了索罗斯是第5大黄金持有者的消息。有心人要注意市场波动和消息配合的变化,这样就能够观察出大师行为的痕迹。

  我们看看大师操作的过程,学习大师使用统计的方式,看看人家的统计是怎么应用的,是如何带有目的性的。这个才是我们学习统计,学习概率的地方。不过很多人都在讲,我们不是索大师,我们没有能力造势,我们没有能力打电话,没这个关系,但我们有能力跟随。我们要道出K线的波动,是否具有某种内在意义?

K线的单边短头排列

  在顶底位置,或顺势盘整的位置中,如果出现了K的单边的短头排列,这个排列的突破成功率是比较高的,这个也是利物摩尔讲的,沿着小阻力波动的方向操作。K线的单边短头排列,就是认知的对比发生着激烈的碰撞,认知在这里发生着交换,是反转还是回调,是顶底还是趋势。认知的对比发生着变化,到了临界位置,便形成了突破。我们没办法做认知方面的统计,但这种单边的短头排列模拟了认知的变化过程。

  这个较小突破,使得较大的形态,更加的完善,更加的能够被辨别。着眼于大级别的做手相继入场,使得单边的走势越发的明显。这个突破什么时候停止,呵呵,我就不知道了。不过一般我认为,利好消息出来的时候,就可以减仓持有了。消息总是滞后的,往往市场跌了一大半,大众才被认知这是在金融危机中,这个也是反身性原理。所以我们要得到最好把握的一大半,其实得到一半也就可以了。

  这个突破是快速的,是你用最短的时间,得到最明显的走势。这个就是操作的意义,操作是不能输时间的,是不能长期暴露头寸的。我们看的是大级别,做的是突破的短时间,这个就是索罗斯的看长做短。不过搞价值投资的是另外一回事了。因为着眼处不一样,价值投资着眼于永远,只要存在价值,持有时间是永远。那么巴菲特平均每股持有6年,反而是看长做短了。

统计的意义

  统计是工具,概率是表达。我们要为了一个目的而去使用这个工具,在使用统计工具的过程中达到这个目的。不能为了工具而去使用工具,这样会变成了,你的思想,你的意识,被统计,被概率了。你的确在使用统计,却概率了自己的认知能力,别忘了市场是逻辑的镜子。

  什么是机械交易,什么是自动化操作。比如海龟法则里提到的机械交易,当然还有更著名的LTCM。不过我要指出,海龟法则里提到的机械是优化的,LTCM就更加优化了。绝对不是纯机械。这个优化就是一种理论依据,在计算机计算出市场波动到符合这种理论依据时,才自动化交易。我们不能只看到机械,却看不到优化。从操作的历史上看,LTCM是基于机械把优化做到最好的公司。持续盈利了4年,然后2年走向破产。

  如果你偏重于机械,就必然失去优化的能力。当你有能力认知市场的波动方式,而做到足够优化的时候,你会发现,根本无须机械。没有什么复杂的意义,都是相似的操作,一年操作个十次,把每次都做好,就可以了。也不累,你看索罗斯和巴菲特都83了,这个年龄都禁不起劳累,和劳心,他们的市场操作一定是轻松的,比机械操作还轻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盲人摸象与反身性
「人性永不灭」投机认知里的效果逻辑
从索罗斯的“反身性”投资哲学,到“慎独”思维
了了读书|《索罗斯谈索罗斯》(四)反身性闪亮登场
投资最高境界:金钱为思想的副产品
[转载]月风先生:乔治.索罗斯---反身性理论(白云飘飘整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