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高教评估首次走出国门,究竟“新”在哪?


国庆期间,受俄罗斯国家公共认证中心的正式邀请,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以下简称评估中心)首次走出国门,远赴俄罗斯对波罗的海联邦大学的4个专业进行中俄联合专业评估认证工作。


这也是我国首次走出国门,用中国标准、中国专家、中国模式对国外大学进行评估认证。


新方向


当中国的评估专家走出了国门,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也摆在了我们面前——外国的评估专家是否也可以走入国门呢?


“既然你能走出去,为什么不能让别人走进来呢?”储朝晖说,在目前国内普遍对本土的高教评估缺乏信心,且独立的第三方评价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引进国外的第三方评估机构是有其必要性的。


“在教育评估的问题上,相较于‘走出去’,‘引进来’的难度要更大一点,但这种难度的背后,依然是我们自己选择开放还是封闭的问题。如果选择开放,这些问题是可以克服的。”


事实上,中国高等教育其实是有过“引进来”的先例的。据别敦荣回忆,上世纪90年代,ISO900质量认证体系被引入高等教育领域,相关机构也曾来到中国,为十几所高校进行了认证。


但近20年来,虽然一些高校引入了某些国外的评估标准,但已经很少有国外机构直接为国内高校进行评估和认证了。


“公办高校在请国外认证机构来华参与认证方面还是比较谨慎的。有少数高校即使基于内部需求作了一些探索,也是在主管部门有意识的支持或默许下进行的。”别敦荣说。


在他看来,高教评估方面的“引进来”是有必要的,但这种必要性是有一定限度的。别敦荣表示,高等教育制度跟企业制度并不完全一样,前者的文化性因素要更加明显。


“英国大学与美国大学的差别是全方位的。”所以国际合作型的评估更多地是在标准和技术层面上相互借鉴。真正请某个国家去为另一个国家做一个系统化的评估并不现实。“这种评估模式应该发展,但一定要考虑国情。”


对此,储朝晖也表示,在高校评价方面,欧美国家依然具有相对的领先优势。我们要尽可能地向一些走在前面的专业组织学习,但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简单的标准、项目问题不难模仿,但其背后的理念问题,在短期内却是很难有大的改变的。


“无论是‘走出去’还是‘请进来’,都是在一些动作上的探索,我们需要在理念上进一步反思。如此,中国的高教评估才能得到更广范围的认可。”储朝晖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山东版2012全国重点大学排行榜(图)
631周鸣笛:大学治理的社会参与有何不足
郑觅:高校内部质量保障:框架与措施* 一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IQA 项- 目”优秀案例述评 | 职业教育诊改网
利用大数据保障教学质量提升
韩国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2023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影响力排名发布!菲律宾圣保罗大学(spup)排名再上新高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