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伍美珍、余雷:不要给课外阅读设门槛
对话写书人

访谈嘉宾:安徽大学儿童文学创研中心主任 伍美珍

作家、评论家 余雷

主 持 人:山西广播电视台主持人 唐羽


伍美珍(中)、余雷(右)做客“红沙发”访谈(李彦 摄)

任何一位作家,从开始写作到进入黄金创作岁月,一般都要经历8~10年的长期打磨。当今,儿童文学市场繁荣,儿童图书销量有增无减,品种繁多,题材多样,写作方式多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创作者参与。在余雷看来,这个时代是中国儿童文学最为繁荣的一个时代。伍美珍则主张孩子们要读自己喜欢的书。


孩子读书应该杂一点

伍美珍小时候读的第一本书是《小布头奇遇记》,她觉得这本书好神奇,自己就像是关在黑屋子里的孩子,有人在面前突然打开一扇窗户,让她看到窗外美丽的世界,从此她爱上了阅读。



伍美珍 (刘一文 摄)


在既是创作者又是阅读推广者的伍美珍看来,对于很多孩子来说,让他们自己发现自己喜欢的书,在阅读推广方面是最重要的。因此伍美珍一直主张孩子们要读自己喜欢的书。

在孩子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未成型的时候,阅读对他们的启蒙教育的影响至关重要。读到好书,能起到引导积极向上的作用。但很多家长担心,如果孩子们读到少儿不宜的图书,可能会把孩子向不好的方向引导。

对于这种担心,伍美珍有不同看法。她说:“我小时候读过《青春之歌》,并没有中毒。作为家长不要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孩子读到什么不好的书会有什么不好的影响的担忧中,我们正常渠道出版的图书都是有意义的。我希望孩子们读的书越多越好,甚至我希望他们读书读得杂一点,看的书宽泛一点,不要动不动大人们就定义这本书好或者这本书不好。”

事实上,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孩子们最初阅读的图书都是经过父母或者老师精心挑选的。对图书好坏的认定,很多时候是以成人的经验为基础来进行判断和挑选的。但大人们忽略了一点,如果让孩子只读一种口味的书,或者读一种类型的书,那么孩子的阅读经验的建立就比较单一。

对此,同样是阅读推广人和作家的余雷认为,当孩子通过阅读获取人生经验时,如果他没有多种多样的知识储备的话,下一次遇到没有成年人知道同时又需要自己做出判断时则会缺乏判断力。“因为他阅读的图书种类很少,根本无法判断这本书是否有害,或者这本书的价值是什么,或者这本书凸显出的观念是什么。对这个孩子来说,会表现出一种能力的欠缺。”

余雷也主张孩子读书应该是博览群书。“大人们没有必要简单地把某些书抽取出来不让孩子接触,只让他们接触很干净、很纯净的环境,甚至是真空的环境。其实,我们生活的环境鱼龙混杂,如果完全把一个人设计在一个真空环境当中,这个人反而没有抵抗力。”

现实当中,很多作家不会给自己的孩子开书单,而是给他们充分的阅读自由。在两位嘉宾看来,提高孩子的阅读量和阅读兴趣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不要给孩子的课外阅读设门槛。

儿童文学创作要有底线



余雷(刘一文 摄)


余雷在学校教授一门写作课,其中有一个章节是教学生们写儿童文学,她在第一节课给学生讲的问题就是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观,只有这两观正确的创作者,才能写出积极向上的儿童文学作品。同时,搞儿童文学创作的,还必须注意童年生活中的特征特性,要弄清楚什么是儿童真正需要的,什么是儿童未来发展的可能,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处理好的话,是写不好儿童文学作品的。

伍美珍创作了《阳光姐姐小书房系列》(全套19册),其中有一本《叛逆的蛋壳组合》,讲的是蛋壳组合(3个女孩)到了六年级时,她们之间的友谊以及她们跟家长之间冲突的故事。伍美珍说:“很多家长会发现,孩子到了五六年级时跟小时候不一样了,不再那么温顺听话了,这是成长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所以在我的创作中,跟孩子多交流是非常重要的,用他们的眼光看世界,用他们的心情感受这个世界。如果没有这些,我写不出这些作品。”

伍美珍的《阳光姐姐小书房系列》销售了1000万册。很多孩子觉得她写的书很真实,有的孩子见到“真人”以后感慨:“我没有见到您的时候以为您是小孩子,您为什么这么了解我们。”

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首先要有生活。伍美珍曾做过10年少儿期刊的编辑,因为这段职业生涯,她跟孩子们经常打交道,知道孩子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状态,知道孩子看世界的眼光,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她建议年轻的儿童文学创作者多读一些儿童文学理论、儿童心理、儿童教育相关的书。有了比较好的生活经历、生活素材,同时又有一定的理论素养,这样才能在儿童文学领域立足,才有可能会越写越好。



伍美珍(中)、余雷(右)做客“红沙发”访谈(刘一文 摄)


近年来儿童文学市场繁荣向好的趋势让余雷感触颇多,有的作者很高兴地跟别人说“我手里有六七十部作品”,有的作者觉得只要出版社愿意包装自己马上就可以成为畅销书作家。种种现象表明,儿童文学市场充满了一种浮躁气。如余雷所说:“今天,儿童文学行业好像和买彩票一样,说不定哪天谁会成赢家。但越是这种繁荣的时代,我们越要警惕。因为今天的出版和市场走得很近,和市场走得很近就必然会带来码洋效应,为了利益销售必然品质不能完全保证。今天的写作门槛已经很低了,创作者要有创作底线。”

伍美珍也注意到一些作者怀着浮躁心理创作,总想一夜成名。对此她表示:“市场好了,是好事也是坏事。但如果老想着出作品,去赚钱,对创作者自身来说得不偿失,人一浮躁,很可能你的作品质量就不会很好,这是蛮糟糕的事情。还是要有耐心,要耐得住寂寞。”

同时她表示,作为儿童文学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要坚守底线,不能在作品中出现色情,不能在作品中出现暴力,也不能在作品中出现三观不正的东西。“我相信绝大多数像我这样从事儿童文学创作的作家,心里都会有一个底线,我相信我们不会越过这个底线的。”伍美珍说。

亲子阅读重在培养发现能力

绘本图书不但是大人的最爱,还是儿童的最爱。本场主持人的孩子还不到一岁,但她已经给自己的孩子买了近30本的国外绘本。在父母眼中,这些书讲的故事非常简单,但非常好看。为什么很多家长选择国外的绘本?它跟中国儿童文学有什么差异?

绘本,首先吸引人的是图和色彩。伍美珍近几年来经常去看国外书展,在她眼里,欧美国家出版的绘本之所以好看,关键在于体现了国民的美术素养。“除了图非常精彩、让我震撼之外,还有这些书的创意和故事,都很短,但是真的好温暖。”在伍美珍看来,中国绘本书刚刚起步,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有些好的绘本体现了我们传统文化的美术元素,表现了我们民族特色的一些故事,比如过年、除夕等民俗文化。跟国外绘本相比,中国绘本无论创意和设计都有待提高,但是一直在朝好的方向发展。

在余雷看来,中国的孩子从小所接受的图像教育太少了。她在做阅读推广研究中发现,孩子的阅读能力培养有3个阶段:第一是听的阶段,第二是读图阶段,第三才是读文字阶段。但中国的家长往往忽略掉在亲子阅读过程中要帮助、引导孩子发现能力的培养。

“读图不是很简单地从图中找出故事。一个绘本14~16页,写的是很简单的故事,但中国家长却忽略了在读绘本的过程当中,你要帮助孩子、引导孩子养成对语言的组织能力,对图形、颜色甚至细节的发现能力。”在余雷看来,亲子阅读其实就是家长在和孩子的游戏过程当中,培养孩子的能力。

对婴幼儿来说,国外绘本有很多品种,有专门的婴儿书让他们用手去触摸感觉,甚至有的国外绘本可以让婴幼儿闻到气味、听到声音,可以让孩子通过绘本全方位地感受感知周围的世界。

“国外绘本看似很简单,比如爱心树或者失落的一角,连小学生都能画,但是失落的一角里面所渗透的哲学的意义、对人生的感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传递出来的。”余雷建议,中国绘本的创作还应该再慢一些、再稳一些,要找到适合我们民族的表达方式和呈现方式,然后再一本一本地踏踏实实地做。
本场访谈已在新浪微博“新闻出版报”官方微博同步直播,如有需要请搜索查看。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全部内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伍美珍:娱乐性是儿童文学的必要元素
点亮阅读之灯 张学青
国培小语:课外阅读与名著指导
靠什么给学生一个智慧人生
“阅读理解”真的那么难吗?(却咏梅?)
阅读:课内和课外的较量(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