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创新创业教育多少瓶颈待突破?

  近年来,在国家相关政策引导下,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持续开展。在此过程中,高校如何探索并确立恰当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营造创新创业教育氛围,把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方向日显重要。


  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从教育部

  2002年确定的9所创业教育试点高校

  2008年30个创新与创业教育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

  2015年50个“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和国内创新型高校中选取了26所具有代表性的高校

  并对这些高校及其所在省(直辖市)教育厅进行了调研走访。我们以此为样本,并结合西南科技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实际一起探讨——

  目前,各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各有优势、各有特色,遇到的瓶颈问题也都不尽相同。



>>>>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育人合力尚未形成


综合性高校

  课程建设、教材建设、队伍建设较为系统,学校社会资源丰富

  但在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教育观念影响下,学生自主创业意愿不强,创业项目的转化落地率较低,学校创新创业工作的“锦标观念”突出,功利色彩较浓


普通高校&高职院校

  因其特定的学科背景,学生的实践应用技能较强,科研成果的转化较快,容易落地孵化

  受限于学校学科力量较弱,缺乏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科学研究和理论提升,缺少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教材编写困难重重,此外学校影响力不足,无法吸引优质社会资源与学生创业项目的有效对接。


探究其根本

  原因在于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氛围刚刚形成。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教育工程,全国各地区的成功案例及典型经验尚未形成和推广,各省对于扶持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平台建设和政策支持也在逐步确定的阶段,各高校都在探索和构建符合自身实际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尚未在行业内或区域内形成资源互补和良性互动,无法形成发展的合力。



>>>>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运行机制并未统一


  运行机制是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保障。随着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氛围的日益浓厚以及各项工作的逐步推进,各高校都逐步建立符合自身实际的运行机制。总体上看,大概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
“独立式”运行机制。设立专门的教育管理机构,由专职人员负责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实行这种机制建构的高校,占调研高校的26%,主要以黑龙江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高校为代表。
2
“嵌入式”运行机制。依托工商管理学院、商学院,成立了相关教学管理机构,多由兼职教师负责相关工作的开展,实行这种机制建构的高校,占调研高校的15%,以中山大学等高校为代表。
3
“联动式”运行机制。由学校领导牵头,协调教务、学生、就业、科技创业园区等机构成立了工作指导委员会,各部门协同负责,实行这种机制建构的学校,占调研高校的59%,以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代表,这也是目前高校较为普遍的运行机制。



  由此可见,由于国家层面未进行制度层面的顶层设计,各高校对于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认知程度和执行力度也不尽相同。



>>>>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仍需完善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相对复杂的教育过程,核心环节多,效果呈现周期长。因此,科学评价教育的效果,就成为指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发展的风向标。目前,国内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效果的评价标准认识上存在一定争议,大致有三种观点


一是数据指向

创业率作为衡量就业创业教育的标准

二是锦标指向


将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的成绩作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体现

三是能力指向


认为内化的素质外化的行为是衡量教育效果的标准



  这些指标都是教育效果的客观呈现,但对于兼具复杂性而又长期性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来说,又都是极为片面的,因此,迫切需要建立起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来指引创新创业教育的科学发展。



>>>>

专任教师数量少、学历高、职称低



  数量方面,大部分高校虽然都形成了自己的创业师资队伍,但专任教师数量较少,且基本以兼职教师为主。如华中科技大学没有专任创业教育教师,都是兼职老师,其核心是从事风险投资、产业孵化的专业人士。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创业学院共有创业教师39 人,但专任教师只有9 人,仅占23%。

  学历方面,专任创业教师学历基本在硕士以上,这可能与高校的人员聘任条件有关。据北京市教委统计,目前北京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师人数392 人,几乎全部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以大连理工大学为例,该校目前有专职教师15 名,教师均为博士,实验员为硕士。

  职称方面,由于2012 年创业课程才开始大面积展开,短时间内无法招募到合适的人员,因此,专任创业教师较少,且以年轻教师为主。从职称上看,创业专任教师以讲师居多,只有极少数的教授和副教授。比如大连理工大学15 名专任教师中,只有1 名教授、5 名副教授,其余教师为工程师或讲师。



>>>>

应系统化建设“内含外联”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



  理念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核,其决定了创新创业教育将学生引向何处。

  应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投入,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普及所有学生。课程和教师数量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是创新创业教育进程得以全面铺开的前提。要着力建设“内含外联”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要“内合”校内与创新创业密切相关的各个单位,通过高校创业教育中心等机构来促进校内创新科技中心、知识转移处各部门的横向联合,以及各院系、科研院所之间的横向融合。要“外联”政府、社会、企业等外部单位,积极地在高校与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成为多方联动的纽带。




评论



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策略创新

  王占仁(作者系东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

  当前,迫切需要完整准确理解“创新创业教育”新理念,在“创新创业教育”新理念中,创新与创业是“双生关系”。“创新”后面加上了“创业”,实质是内在规定了创新的应用属性,是指向创业的创新,重在应用的创新,促进创新成果的市场化、商业化;“创业”前面加上了“创新”,实质是全面统领了创业的方向性,是创新型创业,机会型创业,是高增长的创业,提高了创业的层次和水平。“创新创业教育”既包涵了“创新教育”“创业教育”的科学内涵,又不与二者简单等同,是综合性、系统性的教育。其实质是以创新为基础的创业,支持创新者去创业,使创新创业成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

  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最大的现实基础是“以创促就”。为此,当前要着力解决三个具体问题

  扩大教育对象范围,探索“面向全体学生”的具体教育方式。创业教育并不是单纯地教学生如何创办企业,它的核心是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这些基本的素质和能力对于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同样重要和适用。

  ②全面更新知识体系,确定“结合专业教育”的主要途径。高校创业教育在于广泛地“种下创新创业的种子”,为高校毕业生设定“创业遗传代码”。这就客观要求创新创业教育不是面向工程、艺术、科技等少数专业的“精英教育”,而是普遍培养和提高所有专业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广谱式”教育。以这一思想为指导,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全面更新知识体系,确定“结合专业教育”的主要途径,创业教育必须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彻底改革方法论体系,丰富“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科学载体。创新创业教育要想获得深层次的发展,必须走出“表层教育”的初级阶段,这个不是针对毕业生开展的教育,更不是学生就业之前的“临门一脚”,而是要在纵向上贯穿学生在校学习的全部过程,在横向上打通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环节;不仅立足于高校自身,更立足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现实需求;不仅基于创新创业教育本身,更要从“大创业教育观”出发,实现“课内课外相衔接、教育实践一体化”,着力促进全体学生创业素质的训练和提升。在此过程中要本着多样化原则,推动高校与政府和企业的沟通和联系,探索建立校校、校企、校地、校所以及国际合作的协同育人新机制,建立健全知识资本化、创新商业化的科学路径,积极促进和努力形成大学在新经济中的中心地位,形成大学—企业—政府“三螺旋”关系,积极吸引社会资源和外国优质教育资源投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全面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改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创新创业课程磨课总结与反思报告
创新创业课程建设该从哪里着手
【本期关注⑤】刘 铸 张庆祝:关于新时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美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及核心行动
明年所有高校开设创业教育课程
【热点资讯】教育部:高校科技成果优先支持毕业生创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