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揭开黎苗族千载共处之谜


  在风光旖旎景色秀美的海南岛上,共同居住着汉、黎、苗、回、壮等几个民族,以各民族的人口数量为计,汉族所占的人数比例最大,黎族次之,苗、回、壮等族人数最少。虽然解放后海南岛意义上被划分为南北两个大区,北部属汉族地区,南部是少数民族自治区,但实际上,在海岛之内的任何一个地方,这几个民族之间往往都是处于相互杂居和谐共处共同繁荣的局面。


  海南岛上的苗族,人口数量为何如此之少?究诘其原委,他们所处的地理环境和生存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尤其与曾经发生过的两次重大历史事件有着密切的关系,——第一次是在清朝初期受到清政府的围剿,第二次是在民国时期,苗族人惨遭国民党泯灭人性的大规模屠杀。那两次不堪回首的历史事件,给海南苗族的人口造成两次重创,导致苗族人口数量在很大程度上趋于锐减。尽管如此,数量极其寥少的苗族人,在海岛这片热土上,千百年来却能与众兄弟民族一道和睦共处安然生息。


  黎族和苗族这两支少数民族,之所以能够世代和睦共处,跟这两个民族各自的性格有关。黎族人的性格热情而粗犷豪放,苗族人的性格内敛且温顺儒雅,当这两种性格的人共处一事时就能产生缓冲作用,起到减少摩擦化解矛盾的效果。


  有史以来,苗族人都非常注重与汉、黎等兄弟民族之间保持着良好的社会关系状态,互相团结友爱,同患难共甘苦。尤其是与当地的黎族人,他们互相结交为拜把兄弟,黎语称之为“片”。在民间,曾流传着“你送我我送你,送来送去到天亮” 这么一则典故,时至今日,这则经典的小故事依然被人们所津津乐道,成为挂在两个民族人嘴边的美谈。在这则小故事里,虽然隐含着讥讽个别贪杯恋酒之辈的寓意,但同时也凸显了两个民族之间世代互相交好的见证,从这则小故事中足以窥见两个民族之间的关系非同一般。


  黎族和苗族向来就像是一对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孪生兄弟,一直以来,他们彼此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无论是哪个民族,都能掌握对方的一些日常用语,用于交流感情、探讨生产经验与生活常识。黎族朋友还把他们的田地出租给苗族人耕种,并无偿提供耕牛,有时也把母牛租给苗族人饲养,待产下牛犊后再把母牛或牛犊还给黎族。我小时候就亲眼看到家父曾从“片”(黎族朋友)那里免费要回猪崽饲养,等到逢年过节时才通知“片”来把猪杀了,猪头和内脏归我家,体肉则两家平分各要一半。


  苗族人原先登陆海南岛时只有五个姓氏,如今已经发展到二十多个姓氏了,除了原有的那五个姓氏之外,其他那些姓氏均来自黎族或汉族,那是因为后来收养了汉、黎族人的子女所产生的。


  这两支少数民族在各自所属的生存环境和活动空间相对比较明确,苗族一般选择在山峦脚下,黎族则多在地势较为平坦的平原而居,两个民族不会存在地界之争或疆域冲突。如若为了生活的需要而需拓展疆界,那也须经双方商议妥协并交付一定数量的财物后立契为据。


  什赤村与毗邻的报南村就是这两支民族之间世代友好的典范,2012年被国家三部委共同授予“民族团结创建活动示范村”的荣誉称号,获此殊荣的单位虽在海南岛内独此一家,但足以代表整个海南岛上两个民族之间互助团结互相帮助荣辱与共的有力见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海南移民史(转载)
论陵水黎族文化类型
海南少数民族历史
海南苗族的历史三部曲
我在海南的家迎接国庆节(图)
【黑龙江】石连志┃ 椰田古寨记(散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