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广州只有一个琶洲新村


如果猎德村是天河区津津乐道的都市传奇,那么海珠区房叔房姐的致富故事,则要从琶洲新村讲起。
 
经历改造与新生。现代、传统、喧嚣、财富、民俗、生活、原住民、外地人以多维形式粘合在一起。

最终,它们呈现的模样有许多相似,也有一些差异。
 
没有人能离开猎德村之后,我的脚步开始移向琶洲新村。置身其中,没走多远,就被巨大的问号和感叹号包围。
 


 

住在琶洲新村是什么感受?
 
有人调侃:穷人的头顶,富人的脚底。
 
 

琶洲新村隔条街就是保利天悦。
 

万胜围地铁站出来,一个标识指向琶洲新村。
 
沿着街边五花八门的店铺,与熙攘的人群插肩而过,外卖员正在扎堆吃饭,租房中介们开始换班,明码标价的牌子挂满路边铁栏,定睛一看,心跳加速



 

走到新港东路,面对气派的牌坊,一种无形的边界感将距离拉远。最终,好奇还是战胜了顾忌。
 
村,已成为高档小区。

居住的是过去琶洲村人还有一些租户。





幢幢楼房,绿树浓荫,老人在玩牌,年轻人牵绳遛狗,没有广场舞的吵闹,一派和谐。近在咫尺的天暮塔中悦广场叁悦广场从楼宇的间缝里探出身躯,状如巨兽,令人瞩目。

 


电梯上到高层,珠江、大船、琶洲塔、小蛮腰、广交会展馆尽收眼底。还有很多深处的小风景,翻越地平线,占据本就饱和的视野。

流水不见远方,夕阳无限好。








琶洲新村的房租如何?
 
这是许多来过这里的人,在意的第一个问题。
 
中介陈姐很坦诚,房源价格都差不多。单间3800元/月,两房6800元/月,三房8000/月,不含水电、物业,每年会合理递增。
 


 

她说,住在琶洲新村需要一定实力。

「租房的人分为两类,一是送孩子读书的家庭,村口有金碧幼儿园和执信中学,广州都能排上名。另外就是在琶洲大公司上班的人,他们收入很高,还有租房补贴。」

几天前,陈姐接待了一位90后租客,证实了自己的判断:

做游戏的,年薪竟然过百万。


 

⊙执信中学琶洲验学校。
 

一纸租房合同,让许多人找到理想生活。

也有人因此离开。意外的是,他们属于琶洲新村最早的一批租户

2014年,方方大学毕业来到琶洲新村,三房二卫一厅,住了5个人,房租均摊下来不到1500元,她坦言,还能接受。

「虽然当时的小区不够完善,周边商业几乎荒凉,没有餐厅、电影院、奶茶店,地铁口再走远点甚至是一大块农田,但不妨碍我们对这里的喜爱。」




此后六年时间,这片地段开始快进。
 
超乎想象。
 
万胜广场、保利广场相继入驻,琶洲美食城衬托夜色。附近的高楼越建越多,比拼着速度。江景从180°变成90°,远眺不再深邃和幽远。



 
与此同时,琶洲新村的房租数字开始变化。

方方说,小区年轻又苍老,中间阶层有点压力,上班时间一到,世界都变安静了。

 

⊙琶洲新村里的老人聚会。


2020年夏天,方方离开了琶洲新村,带着不舍。不过,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成批涌入。

打开豆瓣租房小组,海珠区寻求琶洲新村的房源占比6成,几乎每隔几天就会更新。

没别的,因为广州只有一个琶洲新村。






明代建村,历经600多年积淀,因扼守海珠区东端,形式琵琶,故此得名。
 
繁华、热闹、方便、流光溢彩,这是现在的琶洲新村。
 
老旧、无序、封闭、扭曲交织,这是它的过去。
 
房屋遮天蔽日,仿佛被时代裹挟,又被时代暂时遗忘,野蛮生长,深藏不露。

村民梁志远回忆,「那时候,如果哪家发生火灾,村里甚至连消防车都进不来。」
 


⊙改造前的琶洲村,摄影广州日报记者邱伟荣。


巨变发生在2008年,琶洲村启动整体改造。
 
杂乱的格局被打破,农田与炊烟被延伸的道路和高楼替代,曾经的古村以新城的规模生长延续,眼皮底下的生活开始翻天覆地。
 
2014年底,琶洲新村最后一辆施工车离去,2500多户村民回迁入住,至此,一个老地方完成了告别与新生




但这里的故事不会就此停止,如果将视野放大,琶洲新村所在的地方,曾经的江心孤岛,已经烟花四处,虎啸龙吟。
 
8号线与4号线在万胜围站相遇,地铁口日日夜夜围满了人。
 
甩着辫子的电车跟随江水开往远方,迎来送往。散步去江边,买菜去黄埔古港,夜蒲去琶醍,约会去广州塔……从春到秋,从冬到夏,琶洲人的日常,成为了别人的向往。






不仅如此,互联网的浪潮更将琶洲西托举。

电商、会展、商贸、传媒,各自精彩。阿里巴巴、微信、唯品会、小米、科大讯飞、TCL、欢聚时代群雄聚集。
 
人们说,从这里能瞥见广州的未来
 







琶洲新村以及琶洲现在的样子,令人惊喜。
 
一些传统建筑与习俗也被很好地保留,这似乎是广州城市更新的共性——历史与现代都愿意做出妥协,相容共生。
 



村里能看见两座祠堂,郑氏宗祠与徐氏宗祠。青砖灰瓦,雕梁画栋,气宇轩昂,造工十分精致。
 
前者始建于明朝,清朝扩建,十年前再次修缮。每一块青砖都大有来头,源自曾经的琶洲村老房。每一根雕花梁柱都是从东南亚进口的菠萝格木,经得起白蚁侵蚀。

后者距今也有200多年,三进三出,明亮宽敞,一方风水塘绵延着血脉,交织着乡情。

 


这份感情贵在淳朴,无法遏制也无法割裂,它与具象化的祠堂连在一起,成为城市里的一片洼地,一处田野。人们能在梦幻的都市狂奔之后找到来路,找到喘息之地
 
所谓烟消云未散,大抵如此。

 


⊙2016年,琶洲新村祠堂里的龙船饭。
 

广州只有一个琶洲新村,

味杂于此,大隐隐于市。

既有时光变迁,人间烟火,

也有落日苍凉,后浪奔流。



资料参考:
《我想逃离的琶洲》.此方食记
《琶洲往事,郑氏宗祠的百年荣光》.广州城市更新



编辑 / 靓仔
摄影 / WillhooZ
设计 / 盛华  统筹 / 冷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22,广州wenbao之年!
广州黄埔古村落
广州一日游的吃喝玩乐
感受古建之美|长岗苏氏大宗祠
蕴藏在建筑中的广州海珠文化,值得代代相传
漫步广州古村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