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岭南文化的研究维度

·   左鹏军

  岭南文化不仅仅是一个区域性的物质文化概念,而且是一个精神文化概念,它是岭南地区精神品质与文化形态深层内涵的概括性表述。岭南文化历史底蕴的探寻和确认,既是对岭南历史传统的一种回顾、一种体认、一种激活,也是使岭南文化这一概念获得学理价值和丰厚内涵的重要条件。应寻求和建立科学通达的文化立场,确立并运用恰当的研究方法,在学术追求与现实关怀两个维度上推进区域文化研究以及岭南文化研究。

  乡邦情怀与通达视野

  文化总是以具体的方式而不是以抽象的方式而存在和表现的。从根本上说,每一个人都是一定的具体的乡邦文化的产物和载体,其存在方式都必定是具体而独特的文化语境的体现。

  无论是否岭南人,一旦将岭南文化作为一种研究对象,就首先需要一种乡邦情怀,一种文化家园意识,一种内心体认与感同身受。

  然而,只有乡邦情怀尚不能满足学术意义上的岭南文化研究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建立并获得的通达视野与开放心态也同样重要。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学术态度,而是岭南文化的变革历程和存在形态所要求的。岭南文化从来就不是一种自足独立的文化形态,尽管有着若干鲜明的特性,但它总是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生存、发展与变革的一种区域文化,它的命运总是与整个中国文化的命运密切相关、息息相通。因而,不宜脱离与中国文化的深厚背景和深刻关联,过分强调岭南文化的某些个性或特殊性。

  感性体悟与理性精神

  感性体悟主要是指岭南文化研究中的深入体验、深切感受、自觉融入,其体验方式主要表现为在具体的学术活动和文化生活中保持一种热诚参与的情绪,真挚火热的激情和由此带来的发自内心深处的对岭南文化的感动。

  理性精神同样重要。这主要是强调在岭南文化研究中要保持清醒客观、严肃冷峻的态度,保持激浊扬清、自由超越的批判意识,进而确立独立超然的学术立场和以人文精神与现代意识为主体的文化品格。这就要求研究者在学术活动和文化体验中始终清醒地认识与分辨岭南文化的优点与缺点、成就与不足、精华与糟粕,对研究对象采取基于理性分析与学术判断的通变、扬弃的自由立场。从岭南文化研究现状来看,更应当强调基于科学态度和理性精神的文化批判意识。许多研究者或出于乡土深情与狭隘之见,或出于思维定势和学术习惯,对岭南文化采取的态度有轻易认同和过多肯定的倾向,而缺少了本应具有的清醒的分辨能力、冷峻的批判意识和超然物外的独立情怀。

  在以往和当下的许多区域文化研究中,经常不同程度地出现赞之过多、誉之失当的倾向,往往缺少原本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文化批判意识和科学理性精神。实际上,理性精神和批判意识的缺失,既影响对文化局限性的清醒认识,也会大大影响全局性的学术判断,也就不可能真正发现和认识优秀的文化精神,必然极大地限制文化研究的整体水平和深度。

  经济优先与文化本位

  岭南文化研究是新时期以来岭南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一种带有文化反思意味的回顾。既是对岭南文化传统的学术清理,又是对岭南文化现状的价值重估,也是具有文化自觉意味的对其未来发展的战略性思考和前瞻。

  基于这样的认识,就可以说,目前最为重要的是在历史和现实的交汇点上寻找岭南文化研究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最深厚的人文价值,始终保持岭南文化研究的学术品质和文化品位,实现岭南历史文化传统的现代性转换,使深厚的文化积累获得新的现代价值,成为现代文化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内在基础和精神动力。在现实社会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中保持已有的个性与特色,吸取自己历史和现实中的经验和教训,并适当借鉴其他区域文化或外国文化,使岭南地区走上健康和谐的综合发展之路,都是岭南文化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

  保持岭南文化研究的学术品质和文化本位,因此显得非常关键。应当始终保持以追求真理性为特征的学术品质和以追求崇高精神为旨趣的文化本位,不可以因为其他任何因素冲淡或消解了这种根本性的精神追求。有必要指出,一些颇为流行的似是而非的观念对区域文化研究包括岭南文化研究造成了不良影响。多年来时有所闻的所谓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之说就是其中一例。这种论调是将文化置于经济的脚下,文化的根本性价值被瓦解和否定,而经常被作为一种装饰或点缀,落入任人打扮、随意驱使的境地。这不仅颠倒了文化与经济的关系,而且必然使文化研究和建设陷于日益艰难,最终受到影响的,是文化与经济等各个领域乃至社会的整体发展。

  即时效应与恒久价值

  多年来的岭南文化研究过多地强调时效性、现实性,而对其恒久性价值注意得不够。近年来,随着国家的全面发展与其他地区经济、文化的迅速崛起,这种倾向带来的局限性已逐渐表现出来。

  文化研究的时效性较容易被认可,其重要性也似乎更容易被认识;其实通常较难被广泛接受的长久性才更加重要。应当将文化研究的时效性和恒久性结合起来,从长久性着眼,从时效性入手。近年来,时常可见因关注即时效应或某种现实需要而忽略学理根据、忽视长久价值的观点或主张。有人提出并一再申论的珠江文化大于、新于岭南文化之说即为一例。从学理依据、思维逻辑和岭南文化历程与现实存在的角度来看,此种主张无视客观现实、缺乏学理根据,其为害岂仅学术而已?

  作为一种具有深厚历史传统、旺盛现实生命力和广阔未来前景的区域文化,岭南文化必然是渊深博大的。岭南文化及其个性品质、精神内涵也应当是开放变革、丰富发展的。追求岭南文化研究尽可能广阔的学术空间和自由境界,是保持其生命力与恒久性的重要条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方文化的特点
(新书推介)左鹏军:岭南文献与文学考论
古代文学研究的国学视域
关于中国本位文化问题的讨论
梁漱溟文化研究之乡村建设面临之问题
陈季冰:“中国本位”与“中国范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