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大心律失常的防与治


新年快乐HAPPY NEW YEAR



        送走金猴迎金鸡。在这辞旧迎新的日子里,广州日报力邀10多位城中各大医院的名医,继续推出“名医大拜年”系列,给广大读者派发“健康大利市”。

        春节期间,广州日报健康有约微信公众号和广州日报健康有约版每日都有名医为您提供贴心实用的健康指导,祝福各位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快乐,生机勃勃。


 名医来拜年了

祝福新年,开心,静心,欢心!

——吴书林

专家简介

 

吴书林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医学博士, 心内科主任医师,华南理工大学第一临床学院、中山大学临床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学术任职包括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常委、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常委等,擅长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高血压、心肌病的诊治,尤其是导管消融术治疗各种心动过速。



第一眼,你的脸,一点一点让我沦陷,总是让我迷乱晕眩,莫名的心跳不知疲倦,整个世界都能听得见……”歌曲《心跳》诉说怦然心动的爱情,这样的爱情很多人说可遇不可求。


但你知道吗?有一种“心儿乱跳”我们几乎每个人都可能碰到,它就是心脏早博。


早搏与房颤、室颤,是三大心律失常,如何正确地对待它们,岭南医学界心律失常名家吴书林教授为您娓娓道来。

 

健康利市

少吃多动、戒烟限酒、心情开朗”,12字足矣!这恰恰是保持和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的关键,可减少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病,帮助预防心律失常。

心跳怎么来的

“窦房结”发放电脉冲

“窦房结”发放电脉冲

 

呼吸与心跳,是人体最基本的生命体征,可很多人不知道心跳怎么来的,自然更不知心跳失常的危害。



原来,我们的心跳,是由一个叫“窦房结”的地方控制的,它就像一个发电机,按照固有的频率发放它的电脉冲,每分钟60~100下。因此,正常人的心跳是每分钟60~100下,如果心跳的次数慢过60下,或者快于100下,都是心律失常。


此外,如果“发电机”运作正常,但房室传导阻滞,电传导不了,也会出现心跳过慢。


早搏:

莫盲目恐慌  频繁发作也能治

心跳如同音乐节拍,一般是匀速而规律,但在生活中很多人会发现心跳“抢拍子”了,一般是心跳突然“咯噔”或者“砰”一下或几下,之后可能会感觉到心跳停顿了一下,或者感觉心脏要从喉咙里跳出来似的。而频繁发生的,会觉得心慌;更严重还可能会感觉头昏、胸闷。

“这些都心律失常里的一种,心脏早搏。”吴书林教授指出,这种心跳不规律的早搏,可算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了,“几乎每个人都可能出现”。



单纯的、没有器质性心脏病变的早搏,尤其是房性早搏,可认为是身体尤其是心脏向你发出“最近是否太累了、太疲劳了、精神压力太大了”的提醒,一般不太要紧,它可能会自行消失。


但是,如果早搏频繁发生,甚至心里发慌,胸闷等,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工作,那就要及时做检查了。


对于频繁早搏,吴书林教授建议做个心脏彩超,看看心脏有没有器质性病变如果没有器质性病变,还可做24小时动态心电监测,确定早搏是房性还是室性,早搏次数等。假如一天24小时内小于1万次,不用紧张,避免精神紧张,注意不剧烈运动就可以了;假如24 小时早搏超过1万次,次数太多,有一个可能是心脏有异位兴奋灶,药物治疗、导管射频消融可解决它。


“省医一年做400-500例心脏早搏的消融术,仅次于室上性心动过速、房颤。”吴书林教授说,对于早搏,最想告诉民众的是,它并不是非常严重的心脏问题,就算频繁早搏也有办法解决它,因为早搏而过分担心,然后四处求医,或者思想负担很重,引起焦虑、抑郁,反而不利正确对待它。


“经常看到早搏患者愁眉苦脸来门诊,自诉到处看不好,检查却排除器质性病变,”吴书林教授说,这样的患者细细解释一番,不用吃药,或者对症吃点镇静或抗抑郁药物,就好了。

预防支招

心脏乱跳,终归让人无法心安,那该如何预防早搏呢?


吴书林教授指出,一般没有心脏器质性病变的人,只要不抽烟、不喝酒、不熬夜,少喝茶、少喝咖啡,保证睡眠充足,不要运动过度,减少精神压力,喜怒哀乐等情绪起伏控制好,早搏就不爱来骚扰。


需要提醒的是,冠心病、器质性心脏病,可能伴随早搏,比如冠心病,有10%-20%是伴早搏的,那需要治疗原发性疾病,去除早搏病因,有一定危险的还要吃抗心律失常药物控制。


护心有招

按需体检“加码”

吴书林教授指出,从可能不用理会的早搏至危及生命的室颤,心律失常“不好惹”,而针对心律失常的护心,除了最重要的保持良好的工作、生活方式与习惯,也要留意遗传因素,比如父母有心血管病的、猝死的,那要分外警惕,当然一直带着阴影生活就走极端,过了。

吴教授主张通过经常性体检发现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危险因素,建议不要抽烟、喝酒、久坐不动等,更提醒按需体检“加码”。



具体做法是,一般人体检要做心电图;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的,可加做一个心脏彩超,或加做活动平板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年龄大、肥胖、高血压、血糖血脂高等,加做一个颈动脉B超,可尽早发现硬化、斑块等。

 


文 、视频/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雪华 实习生谢天融 通讯员郝黎、张丹娜

编辑/何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每天近两万次早搏心慌慌 四年了吴先生终于“静心”睡好觉
名医访谈录 |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心脏中心主任浦介麟教授:晕厥中心建设为患者带福音
心律不齐应该怎么调理
『心血管集』名医教你: 心律失常压耳灵验不花钱
吴林“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新认识”
心脏性猝死最新指南2020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