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超级科普:高海拔地区旅游指南(High altitude travel tips)

​张景琦

未经本人许可,禁止在其他平台转载​

在高海拔地区旅游并不可怕,提前掌握相关知识,做好预防措施,可以使你事半功倍,在高海拔地区充分享受旅游的乐趣。本萌萌在进藏前,查阅并学习了来自高海拔病理研究所(IPPA)、美国疾控中心(CDC)等渠道的大量资料,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度过了愉快的西藏九日之旅,不论是夜宿珠峰大本营(5300m)、徒步登山有氧运动1小时(4700m),还是羊八井泡温泉(4310m)都不在话下。特此整理相关资料,进行科普分享。

iiiiiiiiii

一、正确看待高山(原)反应

对高原反应过度恐惧会给身体造成巨大压力,从而损失大量的身体能量。身体能量是我们适应高原环境的基础,在你向高海拔地区(如西藏)出发前,应该了解以下基本知识:

1. 随着海拔的上升,会出现低压、低氧、低温、低湿度、强风、日射强等环境变化,上述每一种变化都会对身体形成压力,其中对人体影响最大的是低氧。人体需要氧气进行能量代谢,当氧气由于海拔上升变得稀薄时,身体的活动能力也会随之下降,但这种身体衰退情况会随着氧气的重新获得(补充)而消失;

2. 人体具有非常好的天然适应过程。任何人如果从0海拔瞬间移动到珠穆朗玛峰顶上,都会在几分钟内丧失意识,在1小时内死亡。然而,到目前为止,已经有100多名登山者在经历了几个星期的适应之后,无氧登顶珠峰并安全返回;

布达拉宫

3. 随着海拔的上升,氧分压会逐渐下降。为了在低氧环境下生存,人体会产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适应低氧环境,如呼吸速率加快、静息心率上升、红细胞计数上升等;

4. 如果海拔上升不快,适应过程通常较为平缓,如果海拔上升过于剧烈,人体没有足够的反应时间,就会出现一系列症状,称为高山病(Altitude sickness)高山反应本身是非常自然的事情,是人体的正常调节机制,所以大家不用害怕;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5. 在高海拔地区,个体的适应性是不可预知的(与体力、年龄没有直接关系)。在高原地区的活动能力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有些人适应速度较快,有些人则较慢。即使是同一个人,两次上升到同一高度(上升过程相同),都有可能出现一次有高山反应,一次没有高山反应的情况。所以,自身在高原地区适应能力的强弱,必须实际去到3000-4000米的高原地区才能知道;

6. 平时生活在低海拔地区的人,不经任何适应就能上升到的高度极限通常在2700米左右,不同个体的适应限度会有所差别。如果迅速上升到更高的高度,即使只是再高一两百米,都有可能导致急性高山病(acute mountain sickness,AMS)程度最轻的急性高山病,通常称为高山反应,症状包括:头疼、头晕、恶心、倦怠、失眠、眼睛或脸浮肿、呼吸困难、胸闷、呼吸不规律(特别是夜间)、咳嗽、食欲减退、呕吐、排尿量减少、双脚无力等;

7. 未经任何适应直接上升到 3000米以上(典型的高原海拔高度),并在同样高度过夜,75%的人会出现高山反应;在4000米的海拔高度,几乎所有人都会出现高山反应。高山反应所伴随的症状会在身体得到充分适应后消失;

鲁朗林海

8. 高原反应受旅行路程、季节、温度、甚至是到达高原地区时间的影响。寒冷天气会加重高原反应的症状。在高海拔地区,有些人会对某些食物过敏,有些人则不会;

9. 基本的卫生预防工作非常重要,因为在新的环境中,人体免疫细菌和病毒的功能会受到影响。第一次到达高海拔地区时,不要吃过多曾经没有食用过的食物,即使某些食物非常美味,因为此时你的消化系统(消化酶)可能无法胜任这些“未知食物”的消化工作。在进入高海拔地区(或上升海拔)的24-48小时内禁止摄入酒精,因为酒精会抑制呼吸,减缓身体对高海拔地区的适应速度。此外,酒精还会导致脱水,加剧高原反应。

南迦巴瓦峰

二、预防高山病(高原反应)的基本策略

虽然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高山病(高原反应)的预防方法,但是经过科学验证的预防策略才是你最应该遵循的法则:

1. 前往高海拔地区前,建议先去医院进行体检。如果发现身体情况不合适进入高原地区(支气管-肺部疾病、高血压、心脏病和肾病等),应及时治疗,而不是盲目进入高海拔地区。如果此时你已经进入高海拔地区,也不用害怕,及时去医院寻求治疗并遵循医嘱即可。我到达林芝时,伴随轻微的支气管炎症状,去医院开药后,遵循医嘱,几天就痊愈了;

2. 缓慢上升海拔是预防高山病最有效的方法(没有之一)。往高原出发时,花时间慢慢让身体适应低氧环境非常重要,与其直接到达拉萨(3650m),不如先到达林芝(2980m)或海拔更低的城市进行2-3天的适应。

之前说过,2700米海拔是不经任何适应就能上升到的高度极限。在2700米海拔处休息一夜后,绝大多数人就会开始适应较高的海拔,从而使得适应限度提高450-600米左右。当然,不同个体的情况也会有所差别。如果第二天的上升高度超过适应限度,又有可能引发高山反应,过夜时尤为严重。如果不顾反应继续上升,在更高的海拔过夜,就会导致症状加重,适应过程变慢。只有回到较低海拔休息,才能让反应症状彻底消退;

3. 在高原地区,把自己看作是呼吸病患者,谨慎行动,不要逞强。在初入高原地区的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年轻人体力充沛,往往更容易逞强,等到发现症状时,已经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这也是为什么年轻人在西藏更容易出现高原反应的原因之一;

米拉山口

4. 尝试高原登山的锯齿状适应法则:白天登高给身体低氧的刺激,晚上往低处移动让身体休息,培养高原适应能力;

5. 借鉴高原登山的滞留型适应训练方法:在3000-5100米(人类定居极限)之间的高度(4000米上下最合适)滞留一段时间(最佳时间为3周左右,这是红细胞增加至顶点的时间),可以有效培养身体的高原适应能力;

6. 有意识地采用腹式呼吸:缓慢、深沉地呼吸,吐气时间为吸气时间的2倍,吐气时嘴巴嘟起来。腹式呼吸可以使吸入体内的氧气量增加。出现高山症状时,只要冷静下来,进行几次深呼吸(腹式呼吸),高原反应症状就可以明显改善。建议配合血氧仪(天猫有售,非常便宜),找到适合自己的呼吸方法(使血氧含量有效提升的呼吸方法)

血氧仪

7. 不要过度呼吸(大口又快速的呼吸),持续这样的呼吸方式可能出现心悸、呼吸苦难、晕眩等症状,即过度换气候群症。如果只从氧气吸入体内的角度来看,大口快速呼吸最有效。但是在呼吸过程中,吸入氧气的同时也会排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过度排出会引发过度换气候群症。此外,过度的激烈呼吸还会使体内温度、水分和能量快速流失,加重高原反应;

8. 如何预防高原反应,取决于你的症状。初到高原时,一些人可能会出现轻微的头痛(尤其是太阳穴附近)和胸闷等症状。这些症状会持续数小时,后期还有可能伴随呕吐(这会使你感觉好点)。如果以上症状持续12小时或以上,并且症状加重,请服用扑热息痛(paracetamol)、阿司匹林(aspirin)和布洛芬(ibuprofen)等镇痛药物,同时卧床休息(注意保暖和饮水)。如果以上症状持续24-48小时,并且影响睡眠,不要惊慌,尽快去医院寻求医生的帮助;

羊卓雍措

9. 出现高山反应时,应停止上升海拔,如果反应加重就及时下撤。尽量避免在症状消失之前上升海拔,尤其不要到更高的海拔过夜。随着身体适应性加强,高山反应的自然缓解通常需要1-2天,某些人需要3-4天,适量服用乙酰唑胺可以加速适应过程;

10. 忽视高山反应,继续上升海拔,会导致中度急性高山病,最主要的症状之一就是剧烈的头痛。即使使用布洛芬等镇痛药物也无法缓解。此外,患者还有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肢体协调性下降等症状。如果继续拖延下去,就有可能进一步加重症状,以至于无法自主下撤。在大多数时候,只要下降300米以内的海拔,症状就会明显缓解。患者需要在较低海拔至少待24小时,等到症状消失后才能重新上升;

11. 如果患者不顾急性高山症症状强行上升海拔,中度急性高山病就可能发展成重度急性高山病。典型症状为高山脑水肿(High Altitude Cerebral Edema,HACE)和高山肺水肿(High Altitude Pulmonary Edema,HAPE)

高山脑水肿的典型症状包括视力模糊、无法正常行走、头晕、身体缺乏协调性、迷失方向感等。如果症状加重,就会出现精神错乱和昏迷等现象。

高山肺水肿的早期症状包括气短、干咳、心率加速等。随着症状的加重,患者会感到极度疲劳、呼吸困难。如果症状进一步发展,患者就会咳出泡沫状或粉红色的痰,肺部出现啰音,指尖和指甲根部变紫或发白,嘴唇变紫,舌头发白并伴有红斑(溃疡)等。

如果出现重度急性高山病,必须尽快下降600-1200米的海拔,并寻找医疗帮助。如果无人救护,患者基本一定会死亡。

巴松措

​12. 以下是身体为了适应低氧环境的正常调节机制,不用担心:呼吸频率加快(适度)、心跳加快(适度)、皮肤和呼吸道粘膜干燥、偶尔出现轻微头痛;

13. 高海拔环境很容易导致人体脱水(呼吸量增加等原因导致),造成血浆总量下降,降低血液携氧能力和有氧运动能力,所以一定要注意补水(3-4L/天)。水分是否得到充分补充,可以根据尿液是否清澈而大量来判断。研究表明:增加水分摄入量可能有助于加速身体对高海拔环境的适应性;

14. 在高海拔地区,有些人会出现水肿,如果摄入大量盐分,症状会加剧,所以避免过咸的食物。此外,应少吃含亚硝酸盐和亚硫酸盐的食物,如奶酪、巧克力、柑橘、卤肉和味精等,以免导致偏头痛。同时,慎用某些安眠药和镇静剂(安眠药会抑制呼吸,减缓身体对高海拔地区的适应速度

15. 补充维生素E、C和β-胡萝卜素可以阻止活性氧(毒素物质)的产生。在高原地区,红细胞会增加,而铁正是红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注意补充铁质;

纳木错

16. 学会用血氧仪判断高原适应性。测量方法:早上睡醒保持躺着的姿势,马上进行测量。身体不要做激烈运动,不要深呼吸,尽量保持与睡觉时一样的静息状态。连续观察1分钟,记录平均值。不要在光线明亮的地方测量,手指要清洁,保持温暖,不要摇晃。与以下数值进行对比,如果出现极差的结果,就应该特别注意(数据来自《登山技巧全攻略》):

2800米(海拔)  92±2%(Sp02) 86±2(心率)

3500米(海拔)  86±4%(Sp02) 91±14(心率)

3900米(海拔)  84±4%(Sp02) 90±15(心率)

4400米(海拔)  78±6%(Sp02) 87±12(心率)

4800米(海拔)  80±6%(Sp02) 91±13(心率)

5300米(海拔)  77±6%(Sp02) 87±12(心率)

17. 有条件者可以在去往高海拔地区前,使用高原帐篷或低氧舱(模拟高海拔环境的装置)进行身体的预适应。

唐古拉山

​三、高山病的药物预防和治疗

在大多数情况下,高山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下降海拔。在相同海拔治疗高山病非常危险。但有时,患者也会遇到无法下撤海拔的情况。

注:以下药物部分具有副作用,使用前请咨询医生。

1. 吸氧:吸氧可以迅速缓解一切高山病症状,同时没有任何副作用。给氧速度初期为2-4L/分钟,之后可逐渐降低到1-2L/分钟。吸氧对适应过程没有任何帮助,以睡眠时间优先。

2. 乙酰唑胺(acetazolamide):可使呼吸更加顺畅,睡眠时尤为明显。这一效应可以提高适应速度,缓解高山反应。登山者每日服用2次,每次125mg,海拔上升前1天开始服药,上升后2天左右停药。停药不会导致症状反弹,只会让适应速度恢复正常值。以上是利用乙酰唑胺预防高山病的剂量。如果使用乙酰唑胺治疗高山病,则每日服用2次,每次250mg。

需要注意,乙酰唑胺已陆续停产,市面上不易买到。有研究表明,乙酰唑胺的替代品醋甲唑胺也可有效预防高山症。此外,乙酰唑胺有利尿作用,所以需要注意补充水分。

冈仁波齐

3. 地塞米松:有助于缓解脑水肿症状,剂量通常为每6小时4毫克。地塞米松对适应性没有任何影响,对肺水肿也没用任何治疗作用。

4. 硝苯地平:有助于预防和治疗肺水肿,剂量通常为每12小时20-30毫克,对脑水肿没有作用。

5. 阿司匹林:海拔上升前1天开始,每日3次服用,每次320mg,直至适应过程结束,可以缓解高山反应导致的头痛。

6. 布洛芬:每天3次服用,每次600mg,可以有效缓解高山病症状。

7. 扑热息痛:效果类似布洛芬。

8. 银杏:银杏提取物可以预防高山反应。有实验表明,从海拔上升前5天开始,每日2次,每次口服银杏提取物120mg,直至适应过程结束,可以使反应症状缓解50%以上。据2003年解放军第18医院的相关研究,银杏叶片的预防效果最好,乙酰唑胺和复方红景天次之。

9. 抗氧化类维生素:每餐后服用250mg维生素C,100国际单位维生素E(66.8mg),150mgα-硫辛酸,可缓解急性高山反应症状,增加食欲,且没有不良反应。

10. 红景天:中医和藏医常用红景天提取物预防高原反应,但这种方法缺少有效的临床研究证明。

珠穆朗玛峰

​四、参考

  1.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ltitude_sickness#Prevention
  2. http://www.altitudeclinic.com/travel_advice_high_altitude.html
  3. https://en.wikipedia.org/wiki/Effects_of_high_altitude_on_humans
  4. 《登山技巧全攻略》,山本正嘉
  5. 《登山手册》,克雷格·康纳利
  6. 李伟鑫, 赵天一, 丁晨晨,等. 醋甲唑胺的抗缺氧效应及其在防治急性高原反应中的作用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33).
  7. 徐刚, 黄河, 陈德伟,等. 醋甲唑胺对小鼠的抗缺氧效能及在预防人群急性高原反应中的作用研究[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8, 40(1):12-16.
  8. 张西洲, 杨海军, 哈振德,等. 6种药物对部队进入海拔5200 m急性高原反应预防效果的对比观察[J].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2003, 24(5):341-343.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男子高山病去世怎么回事 高山病是什么病
严重高原反应怎么办?【必看】
高原旅行必备常识(图文)
高海拔并不可怕——给即将上高原的朋友
高原反应的急救措施
高山反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