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热点:如何完美地浪费掉大学四年(下)





本周末父亲节的征集话题是:那些年我爸给我惯出的 “坏” 毛病。


恩严的父爱,总被他隐藏在柔软的心底与威严的面孔之下,而在生活一点一滴的小细节中不经意之间流露出来。


你的父亲曾经做过哪些让你感动甚至泪流满面的小事?在后台分享给我们,让大家共同感受这一份如山的父爱,活动具体详情可后台回复 “父亲节” 获取~


后台回复#父亲节#+你想要跟大家分享的内容就可以啦,我们周日见?~


    ▲


继《如何完美地浪费掉大学四年(上)》之后,大家的反响异常强烈,后台的留言在短短几十分钟内破百 —— 很多同学都表示 “自己就是这样浪费掉大学四年的!” 由于精选留言数量限制,很多同学们的留言没有上榜,但学长都有 一一 认真查看。让学长印象比较深刻的有 “张伟” 同学的留言:


哥很久之前读的大学,是那种很差的学校,然后去了就再也不想读了,碍于家人朋友的劝阻就没有辍学,但是在学校里啥都学不进去,整个人没点斗志,文章里说的所有的完美浪费大学的方式我都做了,就是没好好学习。现在想说,无论做出任何决定,就要勇敢去承担、接受沉没成本,要有担当,没什么比浑浑噩噩、不思进取更浪费时间和生命的了。人的生命就是要有激情地活着,为梦想而努力。


虽然不是每个人都有着跟张伟一样完全相同的经历,但是从大部分的留言来看,多多少少还是对大学有所遗憾的,比如没有好好谈恋爱的 “会吹牛的机器人” 同学:


最后悔大学没敢跟女生打交道,现在还要自学把妹。其实搭讪女人不是了解女人,而是了解自己,如果能早点认识自己现在一定会走得更远。


也有霸气测漏表决心的 “施洛斯三世” 同学:


看到标题,我就忍不住了,今年大四,马上毕业,大学啊,4 年我发现,上大学没什么卵用,重要的是学点有用的,没有人可以阻止我成长!


不过其中也不乏一些一开始就很有洞察力的全能学霸 “ Lee Tze Ching” 同学:


坚持健身、阅读、写日记、学英语,就是我大学做过的最有意义的事。当三分钟热度的兴趣爱好变成习惯的时候,就戒不掉了,而且这些好的习惯使我长期领先于他人。


很多同学说为啥大学时没能读到学长这样一篇酷炫的文章,不然也许就能完美地度过大学四年了,不过也有一些与学长叫板的同学:“你这不又在写鸡汤吗?道理我都懂,就是没做而已。” 对啊,就是因为你好吃懒做还不愿意吃苦,所以你与牛逼的人差距才越来越大啊,牛人从来不把自己的努力当做一件辛苦的事,不断学习与进步对他们来说很快乐。


学长从不把自己写的东西叫做鸡汤,而是鸡血,这些都是自己亲身实践得出的感悟:悦跑圈里每日积累下来的里程数、读过的书上密密麻麻的笔记、一篇又一篇的文章、一份份实习履历都在为我的努力见证。你是不可能吃着薯片赖着床,就拥有一副马甲线、一份满意的工作与完美的人生的。


那么咱们接着上篇说那些年我们浪费掉的大学青春,觉得有用、有共鸣的同学请随手转发给身边那些正准备上大学的小朋友们。


学会适应恶劣环境


学长在新生大学第一篇文章《为什么我选择改变环境而不是适应环境》里就说过,只有在一个适合你天赋发展的环境里生活你才能获得飞速的成长,呆在一个恶劣的环境里你需要花上成倍的时间去逼迫自己适应很多恶心的事,而这些时间完全可以用来做更多有意义、能让自己成长的事而不是这样被废掉。但是很悲剧的一件事是,我们的大环境,中国的传统,甚至是我们的父母都一直告诉我们:你一定要适应环境。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 这句话我同意,当你没能力去改变环境的时候,你就只能适应环境,那么我的问题来了,你为何不去做那个有能力的强者呢?你可能还没强到去改变环境,但是你可以强到进入那些能改变环境的人而塑造的新环境中。


环境不是单一的,社会的大环境下有许多小环境可以选择。投行精英们在一个环境,服务员又在另一个环境,但是这两个环境对成员的要求是不同的。我没有说哪个环境就一定好或不好,只是你想进入哪个环境你就必须成为配得上这个环境的人。所有人都想找一个优质的好伴侣,如果是真正的好伴侣,TA 一定不瞎,TA 也想找一个同样优质的伴侣,这个时候你该做的就是自己先成为一个这样的好伴侣。


做一个合群的人


大学就是一个微型社会,很多刚开始时的环境是你所不能选择的,或者说是在你亲身经历之前你没想过这个环境会是这样的。比如说你的舍友,比如说你选择的专业。


环境,可以说是最能影响一个人个性、思想以及处事方式的因素。你身边的人正以无数难以察觉的方式在改变着你。你花越多时间在一起的那些人,越能通过一种你可能想不到、甚至不易察觉的方式,慢慢地改变你。


与天天抽烟喝酒打游戏的舍友呆在一起,想独善其身来看书、健身也难,能怎么办呢?难道让其他人从此不打游戏,洗心革面做一个五好青年?与其跟他们发生争执,还不如一起打游戏呢,搞不好还能促进感情。于是自己也变成了成天只知道游戏的人。避免冲突的从众心理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我们适应恶劣环境的罪魁祸首。


做一个 “合群” 的人,这是大部分人处世的原则。看看身边的人在干什么,自己就跟着干,其他人做什么决定跟着附和就好,生怕落单或者掉队。合群既不用动脑独立思考又不用承担独当一面需要承担的责任,是一个多么省心省力的选择啊。尤其不会因为自己的特立独行而被排挤,于是渐渐地就被身边的人所同化了。


被 “同化” 并不完全是个贬义动词,如果想提高赚钱能力,天天跟会赚钱的有钱人处在一起,会穷到哪里去?如果想要减肥,身边都是严格控制饮食合理运动的健身达人,又会胖到哪里去?想要寻求进步,四周都是一圈热爱学习与成长的人,又能堕落、不思进取到哪里去?合群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所在的那个群体,是一个未经你思考、筛选而进入的随机群体,比如宿舍、班级或者是组织。你无法提前预知这个群体是什么性质,因此放任自己被这种群体同化是一件危险性很高的事情。人的一生,最重要的就是选择与什么样的人待在一起。


不过你要是足够自信,甚至可以不需要任何人理解你支持你,坚持自己的原则做自己想做的事就好,等到你成功,周围人就会努力来理解你并拼命模仿你,埃隆·马斯克不就是一个好例子嘛。


不喜欢的专业也要努力去学


另外一个比较常见的现象就是在不喜欢的专业里继续深造,做出这个抉择可能有很多理由:上大学之前在还没仔细了解某个专业的学习内容、发展前景之下,就随便选择了一个专业; 某某专业毕业后好找工作,薪酬待遇比较高,所以我就选择了它;又或者是我在已选的专业上投入了过多的时间精力,即使之后发现了一个真正感兴趣的专业,再投身入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风险太大,于是选择继续在一个不喜欢的专业度过大学四年。


学长调查过的所有毕业生中,没有一个呆在讨厌专业里的人能感到快乐与充实的,更讽刺的是,他们也没有因为选了一个好就业的热门行业而得到理想中的高薪资。


这个现象的解释其实很简单:并不是选了热门高薪行业你就能得到高薪回报,而是你在一个行业里做到了顶尖你才能获得高薪回报。那么如何做到顶尖呢?答案就是做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只有这样,你才有足够的内在动力去不断成长、不断把工作做得完美,进而赚取一笔优厚的回报。这份高于社会平均水准的收入回报又会更加促进你对这个工作的喜爱,于是就构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可社会上大部分的人是这样做的,选一份别人看上去好的工作(自己并没有多喜欢),成天面对着一份自己都厌恶的工作,还想靠着它赚钱,这怎么可能嘛!这两者的关系就好比谈恋爱,喜欢的工作是你的女神,不喜欢的工作是恐龙女,幸福感就是你赚取的收入。


只有跟自己日思夜想的女神在一起时,你才会不计回报地穷尽各种浪漫的手段讨她欢心,当她也同样给你爱的回应时,你会感到无比的幸福。与跟恐龙女在一起的情形则完全不同,在能满足生理需求的情况下,能少付出就少付出,应付一下就得了,这样一来不仅对方会成为感受不到爱与幸福的长舌妇,你自己也觉得这段感情简直恶心透了。


所以恋爱跟自己选择的专业以及工作一样,一定要找自己喜欢的。学长在这方面就深有体会,大学之前我认为软件工程会是未来发展前景最好的专业之一,于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做软件。可是上了大学后才知道,学校里的软件教育就是肤浅表层地学习各种编程语言、数据库、算法结构等等,基本没有能落实做一个真正项目的机会。


其实我列举的这些牢骚和抱怨都是因为我不喜欢软件工程这个行业,所以才找了各种理由,身边有些大神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依然做了许多牛逼的项目和实事。


学长后来偶然接触到了艺术设计,然后一发不可收拾,果断决定离开软件工程这个专业,那时我已经大三了,还有一年就毕业。说实话身边人都很不理解,冷嘲热讽的人也不少。但事实证明,我仅仅花了半年的时间,在完全自学的情况下考取了全球 top5 的艺术设计学院。这个过程让我付出了常人想象不到的艰辛努力,但我从未抱怨过一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再累也值得,你明白自己在正确的道路上成长,还真是印证了那句话 “爱我所爱,无怨无悔”。


大学四年学习的专业也许与你未来的工作没有任何联系,但是用这四年去学习一个真正感兴趣的专业(而不是他人推崇的专业),你会发现,你有认真地去追寻过自己的梦想,那么这四年也没什么可悔恨的了。


学生就该专心读书


学长是个很爱折腾的人,上大学期间参与了非常多的实习。每次奶奶给我打电话第一句话就是:“宝贝又在上班呢?” 她非常心疼我,以为我是因为钱不够花才出门 “打工”,于是就提议多给我点零花钱,别出去上班了,学生好好学习就可以了。


我奶奶是从未接受过文化教育的旧时代女性,她秉持 “学生专心读书就够了” 的思想我可以理解,但我不可想象自己身边许多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同学也怀着同样观念的思想。


上大学时我们班有个学霸,四年来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考研时免试外推直接进了清华,当我问她为什么选择继续读研时,她给我的答案竟然是害怕进入社会、不想工作,所以想多在学校呆几年,吃爸妈给的皇粮。在她眼里只要自己一直是学生的身份,就只要专心念书就可以了。


后来仔细总结这些 “一心只读圣贤书” 的学生特点:他们的思想就像被框进了一个无形的密闭容器里,害怕这害怕那,前人没有尝试过的事他们绝对不会越雷池一步,沟通时也感到他们生活非常单调无趣,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 aha moment。


进入社会后,你会发现很多牛逼的人在学校念书时都是最让老师们头疼的渣渣学生,但他们现在这么成功为什么呢?难道是因为不好好念书的人更容易成功吗?我想这个时候很多人又要举扎克伯格、比尔·盖茨那些老掉牙的案例了。


学长想说的是,所有成功的人身上的共性就是他们的学习能力非常强,在各个方面的综合能力非常强。这种学习能力的高低并不是用应试教育那一场场考试的分数来评定的。而是指他们想要攻克的领域,就一定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高效地掌握这项技能。


学长当然不是让你们不要好好读书,相反学长是既要你们好好读书又要你们懂得享受生活,扩充自己的人生体验、增长综合素质。有一句话叫做 “Work Hard,Play Hearder ” 学长非常喜欢,很多你在此刻看上去是浪费时间的事:比如逛街、兼职、炒股、参与社交活动,也在无形中塑造了你的品位、见识与社交能力。记住进入社会后,别人对你的印象都是基于综合素质的评分而不仅仅是专业能力的高低。如果你想生活更幸福一点,大学四年在学习之外的领域 “玩一玩” 还是很必要的。


大学恋爱就是浪费时间


学长在《520 特辑:吸引的终极奥秘》说过爱跟其他技能一样,也是需要多次练习才能掌握的能力,找到真爱的唯一办法就是:多谈恋爱。许多坚守 “宁缺毋滥” 原则而不愿意谈恋爱的人们,多半也是找不到他们苦苦等待的真爱的。从来没有骑过马的人又怎么辨别得出哪匹才是好马呢?同样没有谈过几次恋爱的人又怎么分辨得出哪位才是自己的 Mr.Right 呢?更讽刺的是,这些人还特别容易把那些善于玩弄感情的骗子当做自己的真爱。


世间的规则就是这样,好坏并不是绝对的,正是因为你体会过坏,你才知道什么是好;经历过好的人才明白了坏的糟糕。大学的恋爱相比于进入社会后的恋情,还是要单纯些许的,最最纯真的就是初高中的早恋,但是我知道看这篇文章的你大概是没有这个机会再去经历了。


这次调查中,有位漂亮学姐就说她特别后悔的就是大学没有好好地多谈几次恋爱,拥有辨别渣男的能力,导致她进入社会后在感情上吃了很多亏。还有一位学姐遗憾地说没有趁早把活练好,现在比较吃力,关于这个方面学长也就不多加点评,只是摆出事实让各位看官瞧瞧。


恋人的角色是密友也代替不了的,因为两性关系是更为亲密的一种相处模式。你需要跳出多年来单身时只为自己考虑的思维圈,开始为对方着想,并且要在个人空间的独立与双方的安全感塑造中找到一个令两人都舒服的平衡点。虽然说每段恋情都是因人而异的,但是这些共通的爱的能力确是可以用到每段感情之中。


有句老话说 “每个女人都想做男人的最后一个女人而不是第一个”,是因为被多位前任调教过的男人会更懂得如何照顾女人、体贴女人(至少比他初恋时要懂爱多了)。所以说,单身太久并不是一件好事,当你进入青春期之后,对于爱情的需求完全是本能的人性,这跟你在不在读书没有任何关系。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在异性之间受欢迎的人,大学四年除了努力提高外在,也要在处理亲密关系的技巧上好好下功夫。多谈恋爱。


大学生实习就是廉价劳动力


大学生在外实习的工资一般都不高,一是因为差异化的能力还没有培养出来,二是因为老板只想用最低的成本雇佣能干事的人,这时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是绝对的不二人选,雇佣一个正式员工还要给 TA 上各种保险走一系列程序,而实习生几乎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那群人。这样的雇佣关系注定了老板一开始只会把不影响全局的脏活累活杂活碎活全部指派给实习生,这些没有存在感的工作让外界多多少少认为实习的意义并不是很大。


可是就学长身边的案例来说,那些实习经历丰富的人在毕业后比那些只读书的人拿下了待遇更为优厚、自己更为中意的工作。那么实习的意义究竟何在呢?


实习的真正意义在于能用最低成本去为第一份正式工作试错。每一个陌生的领域,在你切身进入这个行业之前,看到的表象不一定是真实的。你可能有许多感兴趣的工作,但是当你真实地进入这个行业之后,可能会发现许多与自己格格不入的地方。所以实习就成为筛选掉备选工作的最好方式,同时你还可以有大把充足的时间去尝试每一个你有兴趣的职业。等到毕业时,你对最适合自己的工作早已了然如心。


那点小钱理什么财


上大学之前,学长一个月能领到的零花钱绝对不超过 50 块,想买什么大件跟父母说,上了大学之后突然要安排自己所有的生活费,一下子好不习惯。第一次把那么多钱攥在手心,唯一的想法就是:赶紧花掉!所以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在拿到生活费的头一周内就把钱花光光了。我爸爸最后没办法,干脆每个星期给我打生活费。可这并不能从本质上解决问题,我甚至向同学借钱来维系我月光族的生活,这应该算是各种信用卡奴的前奏吧。


学长当时有个舍友,每个月的开销跟我差不多,时不时还买个大件,但是他却总是游刃有余。我当时特好奇地问他,是不是你爸每个月给你特多生活费啊。结果他说他的生活费比我还少一半,但是他有自己的小金库,每个月通过理财产生一笔资金,他把这笔新资金一部分用于理财一部分花费掉。从未接触过理财知识的我当即被他的做法吸引了,他跟我说从小他爸每个月就只给他定量的零花钱,要是想要超支就从下一个月的零花钱中扣掉透支的部分。所以他从小就学会了管理自己的欲望,有多少钱就买多少钱的东西。


反观我父母对我的理财教育,可以说我的财商基本为 0。“财务自由” 的概念现在不是炒得很火嘛,从数学上来解释这个概念,就是你不需要工作时的收入能大于你的支出。从数学概念上来看,任何收入阶层的人都可以达到财务自由,只要你懂得管理自己的欲望支出。要知道,人的需求是可以被满足的,但是欲望是无法被满足的,并且欲望会随着你的收入水涨船高。买了跑车后想买游艇,买完游艇后还想买私人飞机。


所以学长认为,理财的第一步就是管理欲望,进而更好地管理手中的现金流,把需要用在不同领域的支出提前规划好。这样的理财,跟手中拥有的理财金额大小无关,而是养成一种好习惯,等到习惯养成,无论未来手中的金额如何增长,都能妥善地管理。


在这个基础上,拿出一部分的储蓄进行基金以及股票的学习也是不错的,学长身边有个朋友大一时家里给了四年的所有生活费,他就用其中一部分的钱学习炒股,到现在为止他手头的钱已经翻了好几倍,中间也没找家里要过一分钱,平常的社交、旅行一点也没落下。


我的这个朋友绝不是那种投机者,说到买股票自己的原则一条条的,巴菲特、查理芒格的投资思路也倒背如流。这说明降低陌生领域风险唯一的办法就是对它进行不断的深入学习,我们的财商也是一样需要不断学习提高,越早越好。


想象一下,当你计划出一趟远门或者学习一门新技能时不用开口求爸妈,而是自己口袋里有足够的钱可以用来支付,这种安全感难道不令人向往吗?想达到这样状态的理财小白不妨阅读一下《小狗钱钱》以及《穷爸爸富爸爸》系列。


社交影响力不重要


如果你是一个没有太多朋友的人,不妨坦白承认吧,只不过因为自己的社交能力太差了。在大型的聚会活动中,你总是一个不起眼、得不到太多关注的人。不要再用自己喜欢内向独处作为借口了,在这个社会社交影响力实在太重要了。


博多舍费尔曾列举了一个公式:收入 = 能力*精力*自我评价*创意*影响力,其他四项单项总分为 10 分,而社交影响力单项总分为 100 分,是其他四项的 10 倍。现在是一个影响力可以变现的时代,不然 PAPI 酱为什么值 1200 万?就拿现在的淘宝电商来说,同样的商品,网红淘宝店铺的销量比那些没有名气的淘宝店铺高出不知道多少倍。


不过学长已经贴心为你们准备了两篇社交达人的进阶宝典:基础篇《塑造完美第一印象的八大秘诀,你做到了吗?》与达人篇《高段位社交术:如何与讨厌的人、陌生人相处?》,希望能帮到有社交恐惧症的你们。


朋友越少质量越高


首先,我们应该定义一下什么是朋友。人的交际圈就像射击中的箭靶,我们每个人都是圆心,其他与我们有交集的人按照亲疏程度分别排布在代表不同分数的圆环上。 无话不说的密友就是紧靠圆心外的一环,数量的确不多,这是经历了长久时间考验的几个人。


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环上的人就不重要了,人是群居的社会动物,只要在世上活着一天就免不了与其他人打交道,再强大再独立的人都会有需要周围人帮忙的时候,这时朋友的种类与数量越多越是一种优势。


朋友的本质就是相互之间有可以交换的东西,无论是感情交换还是物质利益的交换。朋友少的人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就是手里可用来跟别人交换的资源跟筹码太少。


学长有个朋友笃信 “朋友越少质量越高” 的说法,一个大学下来,最好的朋友还是读初中高中时认识的那几个,天天窝在宿舍里打游戏,一整个大学除了舍友就不认识其他人了。等到要办事时,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又来求学长找朋友帮他忙,开头总是一句:“你知道我是个很重视交友质量的人,你是我最看重的朋友......” 一次又一次他在我这欠下的友情债越来越多,直到有一天我认为我们的友情已经全部被掏空了,于是他失去了我这个朋友。从他的角度来理解,或许剩下的朋友质量又再一次被提高了吧?


朋友的质量不是由数量所决定,而是由你自己本身的价值以及划分不同种类朋友的标准所决定的。你要懂得哪些朋友是值得你花费更多时间去陪伴的,哪些只用简单维护一下日常关系即可,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尽可能地认识新的有趣的朋友,每一个新朋友都是一个新机会。大学四年花些时间参与学校的各种组织,磨砺自己的社交能力,没有朋友的人其实很可怜的。


不会拒绝别人的老好人最受欢迎


还记得陈乔恩演的 “便利贴” 女孩吗,身边的同事有因为她答应所有人的请求而善待她吗?并没有,而是变本加厉地使唤她。老好人太难当了,在那些向你提要求的人眼里,你做得好是应该的,做不好还会被怪罪,破坏你们两人的关系(不过能跟这种人撇清关系是一种幸运)。


还有一类卑鄙的人,最擅长找出身边的老好人,利用说服技巧一次次地隐性胁迫他们为自己做事。逃脱老好人头衔的唯一办法,就是树立自己的原则。


等你再长大一些,你就会知道钱都不是最重要的东西,最重要的就是时间,时间只该用在最值得你去投资的地方,不要让不尊重你劳动成果的人来占用你最宝贵的时间。在这个方面,树立自己的原则很重要,一个有原则的人或许会有敌人,但是也会有跟你持有同样价值观,真正的朋友。左右逢源的老好人很难拥有真正的朋友。


学长帮人做事的第一原则就是:这个人尊重我的时间与精力的付出。学长是做设计的,见过无数有关于 “你能(免费)为我随随便便设计一个 Logo” 的请求。如果真的要一个随随便便的 Logo 为啥你不去自己画呢?


如果想找专业的人做,比如说交给学长,学长就会以专业态度去做,一个尊重专业态度的人明白别人的时间与精力是有价值的。不明白这个道理的人就会说,免费做事可以提高你的能力。那么还有许多又有物质回报又能提高能力的活等着我,我为什么要选择你呢?给你做东西的时间精力我完全可以放到自己身上,做更多的事,而不用一遍遍听着你的抱怨给你改着稿子。


下次如果再有人在不尊重你的前提下向你提要求,你又不知道如何拒绝,就发送这篇《只要是搜索引擎能回答的就别问别人》给 TA,搞定。


总结一下完美浪费大学四年的各种方法:


学保证不挂科就够了

英语算老几

演讲与报告糊弄一下

寒暑假要好好休息


规律健康的生活是老年人的事

想吃就吃,能不动就不要动

熬夜才是青春

那死板的人才做计划,做总结

◆ 放弃学习的能力

待在一个专业领域

读课外书就是在装逼

图书馆里没什么东西


学会适应恶劣环境

做一个合群的人

不喜欢的专业也要努力去学

学生就该专心读书

大学恋爱就是浪费时间

大学生实习就是廉价劳动力

那点小钱理什么财

◆ 专业能力比社交影响力更重要

朋友越少质量越高

不会拒绝别人的老好人最受欢迎


学长的大学四年已经过去了,如果一切能重来的话,学长还是选择经历一样的人生,只是希望所有的经历和感悟都能再早一些。但是你们不一样,未来的四年还攥在你们手心里闪闪发光,答应学长,不要让能给你们创造奇迹的大学四年完美地浪费掉好吗?


校订:吴巍、姚色丰


    ▲



 话题讨论:

如果让你重读大学,你会完成哪些遗憾?

欢迎在文章末尾留言!



新生大学精选文章,你也应该读一读

(点击图片即可跳转至相应文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努力合群的样子好孤独
大学生,你为什么总是迷茫?这里有4个锦囊送给你
大学生,你为什么迷茫?
学长学姐写给大一新生的66条血泪忠告!
我本来以为好友列表600 都是自己所谓的“人脉”!原来......是我想多了
程序员:你的业余时间是怎么被浪费掉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