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基于重定量条件下梳理工艺的设计原理分析 (中)
2.2重定量条件下梳理隔距工艺的设计设计要点

2.2.1棉箱工艺设计要点

棉箱主要功能是配棉,实现纤维的充分开松,为梳理提供较好的条件。在重定量条件下,棉箱内输出的棉层厚度增加,必须以相对高的开松度进入后部刺辊喂给部分。此处的工艺设计,开松打手的速度适度提高,棉箱的宽度适度收窄,给棉输送宽度的隔距偏紧掌握,由此实现开松度好,棉束小,易于分梳。

2.2.2给棉板-刺辊隔距设计要点

给棉板-刺辊隔距核心是以分梳工艺长度的始梳点为主要依据,重点解决纤维开松和梳理的问题,此工艺点是握持分梳,是梳理的关键工艺。隔距设计合理开松效果好,梳理效果好,纤维损伤少;设计不合理,过大开松不足,纤维落棉多,过小纤维损伤大,短绒多。重定量条件下,筵棉厚度增加,未开松的纤维束数量也在增加,此处隔距设计偏大掌握。使分梳切点适当下移,相当于增加工艺分梳长度,减少刺辊握持打击时对纤维的损伤,降低短绒增长率,同时增加刺辊第一落杂区的弧长,有利于该落杂区对短绒和杂质的排除。一般刺辊与给棉板的隔距:逆向给棉,棉0.46—0.56mm,化纤0.48—0.61mm。顺向给棉:0.71-0.91mm.具体隔距设定见表2。

2.2.3预分梳板-刺辊-尘刀隔距设计要点

预分梳板是实现对纤维的开松,为后部梳理减轻梳理负荷。预分梳板对提高刺辊梳理度,改善筵棉上下层、纵横向分梳差异有一定效果。隔距小易于分梳,可减少大棉束进入盖板区,保护锡林和盖板针布,但过小易损伤纤维,造成短绒率过高,影响成纱强力。重定量条件下,纤维束的数量增加,因此必须以较小的渐进隔距实现对纤维束的充分分离。预分梳板-刺辊隔距几种形式对比,见表3.

表中分析:重定量条件下采用渐进的紧隔距,能够实现纤维束的细化,为后部梳理创造条件。

除尘刀既有除杂功能,又有托持纤维的功能。除尘刀-刺辊的工艺设计主要是排除杂质。除尘刀和刺辊间隔距小,落棉率大(短纤维以及杂质);隔距大,落棉小;过小的隔距容易损伤纤维,除尘刀口必须光洁,不能有毛刺或凹坑;刺辊针面所带纤维与除尘刀刀口的撞击量及撞击力减小,降低了短绒,降低了落棉率。除尘刀过低会影响对纤维的托持作用,增加短绒和增大后部落棉量。除尘刀的工作面与机框面线的夹角,小角度,刀背对气流的阻力大,气流流动不畅,纤维易积聚在刀背造成落棉;大角度,除尘刀对气流的阻力小,气流流动畅通。重定量条件下,输入棉层的增加,此处隔距偏大掌握,一般在0.30mm。

2.2.4锡林-刺辊隔距设计要点

锡林刺辊隔距一般是0.18mm为主,随着目前锡林速度增加和梳棉机机幅宽的增加,隔距有放大的趋势,但是有一个前提条件是高速、大速比的情况下,可以收紧。重定量条件下,锡林针布抓取的棉束数量增加,隔距必须稍微放大,一般控制在0.23mm。

2.2.5锡林到后固定盖板隔距设计要点

隔距的作用主要是预分梳,有三种形式隔距:等隔距、渐进隔距、渐开隔距。等隔距固定盖板与锡林设计,使纤维在梳理区进行分梳;渐紧隔距是隔距进口大、出口小,使纤维束在后部进行分离细化,进而通过棉网清洁排除杂质,理念是先开松后梳理;渐开隔距是进口小出口大,使纤维束在进口处实现梳理,杂质充分的暴露,在后部的棉网清洁器中排除,是先梳理后排除的理念,能够把细小的杂质排除的更加充分。重定量条件下,棉束的增加,采用渐紧隔距能够在减少纤维损伤的实现下充分梳理。具体隔距形式对比,见表4.

表中分析:锡林固定盖板隔距在重定量条件下,锡林与后固定盖板起到预分梳作用,锡林从刺辊上转移来的纤维束,首先抛向固定盖板,作用比较剧烈,易损伤纤维,隔距宜有大到小;采用渐紧隔距能够使纤维在锡林和固定盖板间实现位移,同时随隔距的渐小,齿密的渐增,实现纤维的有序分离。

2.2.6锡林-棉清隔距设计要点

棉网清洁主要是利用开松纤维暴露杂质,利用气流的附面层变化,去除杂质。除尘刀棉网清洁器的隔距(除尘刀-锡林)调整,利用棉网清洁器吸风口处,锡林附面层气流的变化,在吸风口入口处的除尘刀(或相当于除尘刀)分割的作用下,使锡林的附面层气流和短绒分离。因此除尘刀的隔距同吸风口高度,吸风口罩板与锡林隔距有关,除尘刀与锡林隔距有关,以及吸风口装置负压有关。

重定量条件下锡林速度提高,锡林沿周的气流附面层增厚,梳理区内容易正压运行,出现纤维外溢、飞花等问题。前棉网清洁器工艺设计的重点:清除作用是利用除尘刀,进行主动分割锡林附面层气流,达到杂质和短绒分离;此处隔距随隔距的减少作用加强,一般在0.25mm为佳,同时吸风口在-180pa为佳;过大清除效果降低,过小落棉中长纤维多。后棉网清洁器的设计要点:当后棉网清洁器同除尘刀与锡林隔距偏大掌握时,吸风口锡林附面层气流上端就会有较多的杂质,短绒被后上罩板下口阻挡域吸风装置而清除,作用随隔距增大而清除作用增强,一般采用0.30mm。

2.2.7锡林到盖板隔距设计要点

在轻定量条件下,前苏联C.C.伊万诺夫研究了锡林和盖板针面间隔距对梳理质量的影响,证实了梳理隔距越小,未被分梳到的纤维长度越短,越有利于分梳质量的提高。另根据G.Mandl的梳理理论,只有当纤维的一端为盖板针抓取,另一端为锡林针抓取时,才会发生分梳过程,因而最佳隔距是指大部分纤维要同时被锡林和盖板针布所握持,而这种情况只有当隔距较小时才能够达到。重定量条件下,梳理次数锡林的针密、盖板的针密、锡林的速度不同程度的增加,其参与梳理及控制纤维的概率增加,采用过紧的隔距,纤维的转移率降低,针密的负荷加重,不利于分梳。

锡林与盖板的隔距,应由纤维在锡林表面的附着面状态来决定,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锡林的表面线速度,锡林转速越高盖板的隔距应大;冷车与热车的隔距不一,冷车时的实际隔距要大于热车时的实际隔距;与锡林针齿的高度有关,像1.8mm、2.0mm系列的针布隔距不宜大,针布针齿矮的(2.0mm系列)针尖表面的纤维附着量大,隔距应适当放大;锡林针布针齿纵向齿距大,纤维未控后端容易上扬,锡林与盖板的隔距可以适当放大;梳棉产量高、定量重时可适当放大隔距。锡林到盖板主要梳理区隔距大,梳理强度减弱,盖板花减少;隔距小,梳理强度增大,盖板花增多,接针几率增加。重定量条条件下随着速度的增加,锡林盖板隔距目前有增加的趋势;同时采用等隔距和进口隔距稍大,可减少盖板花中的长纤维含量;结合针布往“矮、浅、尖、薄、密、小”的发展方向,隔距设定最紧点一般在0.20mm-0.25mm。其工艺设置类型对比见表5.

表中分析:重定量条件下,锡林盖板分梳区间的纤维量增加,锡林的速度相应提高,由此带来纤维间交替分梳的次数增加。

2.2.8锡林到前固定盖板隔距设计要点

锡林到前固定盖板隔距主要是加强整理,提高纤维是伸直平行度。此处隔距针对的梳理对象是单纤维。单纤维经过梳理后,纤维的分离充分,伸直状态良好,同时杂质的暴露较为明显,一部分纤维经过前固定盖板区后,直接转移给了锡林。在重定量条件下,锡林针布携带纤维梳理增加,针面负荷重增加,锡林速度提高附面层气流厚度增加,此处的隔距一般采用渐进隔距,进口大出口小,最紧点隔距与锡林盖板间隔距接近,同时结合棉网清洁器除尘刀的隔距,加大度短绒和微尘的排除。TC10-3梳棉机为例:前固定盖板-锡林隔距上至下依次为0.26mm; 0.24mm;0.24mm;0.22mm;0.20mm;0.20mm。

2.2.9锡林道夫隔距设计要点

锡林道夫隔距一般要求隔距较小为好,加强分梳,提高道夫转移率,减少锡林返回负荷,提高锡林道夫间一次转移率。隔距偏大或两侧不一致,会影响纤维顺利转移,严重时会出现棉网云斑,棉结增加,短绒增多。道夫与锡林隔距一般设置为0.175毫米;受锡林速度增加、道夫速度增加,隔距有放大的趋势,但是受质量的影响,目前仍然往小的隔距发展。在重定量条件下,即使把道夫针布做成一些变形的齿顶,采取针高4.5mm、5.0mm增加高度的措施,也想法把隔距缩小。重点是提高纤维丛锡林至道夫的转移效果,减少质量波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技术】梳棉实施重定量工艺分析探讨
现代新型梳棉机梳理技术的发展
如何降低清梳联生条棉结
技术 | 全固定盖板梳棉机纺纱实践与探讨(上)
机采棉清梳加工几个关键要点
部分梳棉机型工艺隔距参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