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看完那四部「五一档」国产片之后,总觉得好像少了什么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奇 遇 电 影(ID:cinematik)

五一档期,四部国产电影依次上线。本以为这次国产片可以笑傲一把,没想到还是帮着《速8》仗剑了天涯。

  

五一档期期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张宏森在朋友圈发文力挺四华语片

这几天,张宏森局长发了文,大意是这几部片都是诚意之作,和之前粗制滥造的国产片不一样;四家片方也表了态,我们这次的确不一样,我们很有诚意的,虽然水平有限,但也在拎起裙子垫脚狂奔。

但是最终还是没有坐稳铁王座,除去共同的首映周五,只有周六当日让《速8》当了会儿老二。

另一个可以看到的是,在五一档期中间,平均每日都是在2.6亿票房左右,这个数值大约是春节档期平均数的一半。一线城市票补的减少,平均休息时间的较短以及天气问题等等,或许都可以成为理由。

除去提前上映的《傲娇与偏见》,《记忆大师》、《喜欢·你》、《拆弹·专家》、《春娇救志明》这四部电影支撑起了五一档期的国产片担当,对战的是《速度与激情8》、《蓝精灵:寻找神秘村》与《灵狼传奇》这几部进口片。

在排片占优的情况下不敌上座率,最终票房成绩上不敌《速度与激情8》。于是公众号又是一片哀嚎,说是国产片不敌好莱坞重工业云云。

但是真的不敌吗?我查询了一下排片和上座,经过粗暴而简单的计算,还是发现有些不妥当的地方——比如我在北京,发现《速度与激情8》的票价要比国产片贵上大约15%——去掉票价浮动,其观影人次几乎可和第二名的《拆弹·专家》相持平(根据电资办的数据,五一当日《拆弹·专家》的观影人次要大于《速度与激情8》)。

  

《拆弹》对决《速8》(作图)

虽然《速8》已经上映了三周,并稳坐进口片单片票房冠军,但国产片也并不是那么一无是处。

至少,在这一轮的上映电影中,你没有再看到一部以喜剧作为第一类型的电影。

并且和去年相比,票房总体有一定的上涨。而且在本轮放映的电影中,也不再如之前几年故事大幅度向女性观众倾斜,而是出现了对精巧叙事的悬疑类型尝试和中型成本的封闭空间动作电影。

正如局座所言,至少在市场呈现上,已经开始给市场呈现出更多的可能性,接下来就是培养市场,等待市场的逐步认可。并以此来激励业内人士不断努力提升。

《记忆大师》在剧作上的诟病已经有很多人提及了,最后的反转没有形成高潮而形成了哄笑,但这不妨碍我们讨论这部电影在故事结构上设计的精巧,以及前后细节的铺垫(在电影学院的放映中,导演希望大家能够去二刷,正是希望自己和团队在细节的努力没有被白费);

而《喜欢·你》的霸道总裁爱上我的套路,不仅不让人反感(毕竟电视机中已经住了那么多位霸道总裁),反而通过演员的出色演绎,让我们感觉到了恋爱的味道;

《拆弹·专家》中反掉了传统的警察抓小偷的游戏模式,变为了一场空间的对峙戏,为渲染戏剧张力提供了空间;

《春娇救志明》延续了之前两部曲的人物设定,和《记忆大师》相反,完全利用人物来讲故事,将观众情感投射到具体人物身上,利用人物逻辑来让观众带入情感。

从基本的讲故事层面,这几部戏都完成的不错,在豆瓣上也有着积极正面的反馈,目前都还没有跌破7分评价。

  

《记忆大师》在不停的挖坑,给观众,也给自己

其实在我看起来,《记忆大师》这样的电影拍起来其实费心费力,而且在剧作上的设计也是要绞尽脑汁,不停的挖坑埋坑,放置各种表演细节(这是一部在表演上也在挖坑的电影),同时为了藏住最后的诡计,不惜放弃对某些悬疑戏码的前置设计,而使用音乐音效及丰富的视听设计来刺激观众,却在最后一刻丢在了老段身上,这是对人物的设计不够深刻,以及功能太多造成的结果。

凶犯从最开始就全程在线,并参与了整个的破案过程。作为一个伴随型凶手,最后的行动动机在之前没有过一次明示,完全依靠最后的反转来完成人物的行动逻辑闭合,并希望依靠观众二刷来完成细节确认来完成对人物认知的过程,这本身就有些犯规。

  

  

《七宗罪》(Se7en,1995)

我们期待的是120分钟的完美体验,不是嘛?相比较于《七宗罪》最后布拉德·皮特的处理,他的动机和丧失理智是在120分钟可解的——例如影片中所展示的纽约,是一个从来都没有停过雨的城市——为他最后的丧失理智,愤怒行为提供了很好的舞台基础,但在《记忆大师》中我们却缺乏这样的体验感。

英文标题和原来的中文名都说明了这一点:记忆战(Battle of Memories)。这种体验的缺失直接导致代入感的减弱以致于观众对人物动机产生了怀疑。

美术设计上的相对精良却同时也提高了整个故事的假定性,整个故事观看时自我代入感差了很多,而被手法和技巧所弄的眼花缭乱。

因为故事核心到底是科幻还是悬疑的问题,不停的Déjà vu却不能给出人物动机,而让人物限制于谜题、悬疑、和技巧中,这对于观众而言是不够友好的。

而相对于《记忆大师》,《春娇救志明》呈现出另一个极端。

在《春娇救志明》中,香港成为了主体城市,春娇和志明摆脱了第二部的北上,重新回到这个城市来谈恋爱。

  

在经历香港——北京之后,《春娇救志明》重新回到香港

整体流畅自然的春娇和志明,依然在讨论着关于“安全感”和“长不大”的话题,这些问题也出现在你我的身上。

网络上对于该片的讨论也属于关于人物的“声讨”和“洗白”部分,而很少有关于蒋梦婕的讨论——因为“干妈”这个角色的出现和离开都显得太多余了,甚至连UFO都比“干妈”引起的讨论多(所以这应该也是一部……科幻片吧……)。

但是因为和生活贴轨,大家对它的反应就会更热闹一些,更走心一点(豆瓣和知乎看了这片儿的基本都是,“让我想起了我的一个朋友”这样的张嘉佳体)。

而《拆弹·专家》找华仔来演,似乎是对《风暴》的一次意外致敬——上一次是中环,现在是红磡隧道,下一次该是油尖旺了吧?(且看华仔如何一步一步炸沉香港,最后来一次香港陆沉,华仔驾驶战斗机和入侵的外太空侵略生物做斗争……)

在《拆弹·专家》中,刘德华化身为英雄人物形象(拆弹,开车,开枪,把妹无所不能),但同时在剧情上做反英雄举动(拆弹拆不了,拆弹拆错了这些),是让观众热血沸腾的地方。

在我呆着的影厅中,观众发出惊呼的点一个是小警察的死,还有就是刘德华的死。这种反套路的设计掩盖了片中的诸多Bug。

当然剧组耗费钱财精力所搭建的红磡隧道也是功不可没,为了让制片钱没白花,导演安排了两次天轨来拍摄也算是值回成本。

  

炸完中环,这次炸红隧

在这个戏中,观众可以一定程度的忽略掉整体背景,而把自己的感情投射在红磡隧道当中——可以是在后半段还是秒变GTA——华仔单手开车怼姜武的车,还单手持微冲盲射,我不知道一个拆弹专家还可以这么潇洒。

而且电影中炸弹说爆炸就爆炸(姜武制作的炸弹几乎都成功引爆),也给不长的红磡隧道增加了亮点。但和蒋梦婕一样,谜一般的宋佳又成了尴尬的存在。天知道华仔怎么就看上了她的知性斯文(你会觉得一个醉酒发疯的女人斯文?),但是她就是这样出现了。

但如此的出现并不能解释她的存在,大概是在早餐那场戏才露了痕迹——英雄无伴。所以宋佳的意义就是衬托出华仔工作上的困难和孤独?

这个解释过于的机器化了,于是我们很快就遗忘了她,就像我们遗忘蒋梦婕一样。

但是姜武不同。姜武为了拿捏好这个角色,不再耍浑,而是演的很用力——就是那种连台词都很用力的用力。

你有见过哪个悍匪说得如此好的一口台词嘛?高中低三频巨齐,转调升调抑扬顿挫。

  

姜武与刘德华

但是你会觉得他对,因为大部分时间,他都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呆着——不是车里,就是房间里,然后就是隧道里。空间本身给予他假定性,他就可以这么演。如果像黑人一样在街头,他这么说话一定会很快被打死吧。

《喜欢·你》故事发生在上海,主要也围绕着厨房和酒店来进行,大的场景除了这个就剩下了公安局,菜市场,和夜班公共汽车。

但是除了赵英俊的角色,其他时候场景中的人物角色基本都不在线(尤其是菜市场中,天哪,请自行脑补那样的一个菜市场),造成了这部电影的梦幻特质。

显然这部戏是一个发生在厨房和客厅之间的故事,但(毫无意外的)出现了伦敦的戏份,正如《春娇救志明》中出现了台北一样,都是惊鸿一瞥,都是酒店和房间。

  

上海“在望”

最终让人觉得神奇的还是那场公交车上的雨,和金城武万年不变不被磨灭的帅气(有人提到他有贵族气,让我想起了当年爱立信T39SC广告中的侧颜杀)。

可是故事的背景美丽的不像上海——租界中的老房子,周冬雨用中式料理法及厨房配置却做出了米其林级别的西餐,就算我们不吐槽这些,我们也能发现精美的食物在这部戏中假冒了主角,还是点缀。

点缀的是不真实的爱情——霸道总裁如何才能爱上冒失鬼周冬雨呢?就算家里放着林志玲。

于是故事的套路满分,但因为色香味都有了,于是也成了一盘好菜。

夸了这么多,可是观众还不满意,不是吗?

除了《春娇救志明》之外,其他几部戏都是原创,并无所谓的“大IP”加持(不论是改编性质的IP或者具有明星效应的创作者),看了电资办这几天的数据,不能说差。

既然能取得观众的认可,本身就是成功。可背后的那种总有还缺一点的感觉,于是观众他们很大一部分还是选择了《速度与激情8》。

这部电影中有什么?业内都说,这部电影中有重工业,所以我们会不如意,这种说法看起来心安理得。

可是这是真正的理由吗?我们说了那么多年的重工业,就算抄袭都能抄过来点皮毛了吧?为什么还是会这么想呢?

  

《速8》是好莱坞首次进入古巴街头拍摄的大片

在我看来,《速度与激情8》中有中国电影没有的东西。比如我们看到开场那场戏,那是真正的古巴。这部戏真正的在哈瓦那的街头拍摄。而之后纽约的戏份,也是真正在纽约完成。

我觉得这是五一档期四部国产电影没有大火起来的原因。

因为我们在现在的中国电影中,看不到现在的中国,只能看到中国市场。

在这四部电影中,面对主要的内陆观众群体,内陆是缺失的。

除了卖向全球为第一的好莱坞之外,电影业一直有其本土属性,因为其文化和地缘的关系。

即将上映的《摔跤吧!爸爸》也是这么一部土生土长的电影,之前的《我的神呐》和《三傻大闹宝莱坞》也是如此。作为一个超级人口大国,本来就有着广阔的本土电影市场,可是在这一点上,中国电影现在是缺失的。

《记忆大师》的故事发生在T国,一个科幻电影中常常会使用的标签,其实真正的拍摄地在曼谷。

虽然都说中文,但是段奕宏所演的警察的装束和打扮以及警局内部的陈设和设计混合了韩国,美国以及香港的影子。

最后的花房也是一个欧式的花房,更别提其中巨大倾倒的雕塑。所有在美学上建立的场景都是我们所陌生的,对于观众而言,更像在看一个别国的电影。

《喜欢·你》中对上海的处理,被简化成为了几个房间,和看似有人实则空无一人的街道和菜市场,这些都在给观众带来一个信息,这是一部电影,这里的上海不是上海。

《春娇救志明》放弃了北上,回到了香港,说起了黄段子,谈论的也是香港本地的故事(比如秦沛的角色,这绝不是一个普通意义上的中国爸爸),对于现代观众而言,虽然有代入感,但是也会感到迷惑——这个城市似乎与我们的生活隔得很远。最简单的例子就是结尾那块supreme的砖,有多少内陆观众知道这个梗呢?

而在《拆弹·专家》中直接模糊了故事的背景,缩略成为一条红磡隧道。

但是红磡隧道对于香港的意义?在内陆观众看起来似乎也不是那么好理解,只能被动的接受片中给出的解释——导演很显然是意识到这需要解释的,至少有两场戏和一些散戏专门来说明红磡隧道的重要性。

无论是《记忆大师》,《喜欢·你》,《春娇救志明》还是《拆弹·专家》,“中国”这个中国电影中应有的主要角色,都是缺席和失语的。

但电影不是不可以这样。可一旦上升到这个层面,观众的眼光就会瞬间挑剔起来——因为对比的对象不再是本国,而变为了全球。

多亏了互联网,和全球化的政策推行,中国观众和世界接轨的地方越来越多,越来越容易。对于他们来说,既然是以全球眼光来看这样的电影,就切换到全球眼光。可到了这时候观众又会开始困惑——这电影中描述的景象似乎又是在说中国的故事。

这就很尴尬了。

对于观众来说,电影很直接。直接的带给他们快乐,体验,和代入感。想哭想笑,随着电影而生。

可是想哭想笑是有基础的,这个基础就是理解。观众要理解电影故事。

好莱坞简单粗暴,带来了类型电影和类型化的人物设计,但是强调动机,强调人物逻辑的独特性和合理性,利用场面和人物来说故事。

可这些在中国电影中还学的不是很像,有的电影有金句,有的电影有场面,有的电影有那么一两个人物,但没有一个是五脏俱全的。

暂时做不到五脏俱全,那主打本土化其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是在本土化的过程中,却丢了些思考。

内陆观众对于中国电影的喜剧接受程度为什么那么高?因为就算喜剧故事是到处乱飞的,但是喜剧中的细节是本土的(《夏洛特烦恼》,《情圣》等等)。

除了这种本土,还有一个具有影响力的题材,就是《西游记》。这也是本土的。可是除了这些之外,我们看不到本土的东西存在了。

当下中国无疑是复杂且多侧面的,如同30年代的上海,本应该有一批“城市电影”推出来,描写着内陆观众身边所发生的事情,“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这股风潮在90年代重归过一次,这次是发生在北京(《北京,你早》,《阳光灿烂的日子》,《霸王别姬》等,不胜枚举),但之后又再度消失。

  

近年以来更是“造梦”变为了第一主题,城市背景和故事往更后边靠。

观众生出一种“我在看一个和我无关的故事”的错觉(也可能不是)。

比如说《小时代》系列,拍摄于上海,故事也发生在上海,可是在电影中的上海又是几个人心中的当下上海呢?甚至都不如《苏州河》之中的“上海”来的更加“上海”。

于是可能有人又要扯回到审查问题上来。

的确,在《记忆大师》中有着不得不规避但不能说的审查风险,但在其他的几部戏中,我们却看到了内陆城市和人群的消失。

这和创作者不无关系。这四部国产片,导演分别是一个台湾人,三个香港人,都不是在内陆出生和成长的导演。

对于他们而言,本土并不在内陆。

于是我们才有了两个香港,一个T国,还剩下一个上海。

但是《喜欢·你》这部戏的监制是陈可辛,算是北上的香港电影人中比较拎得清内陆的一位,所以我们在片中还能看到城市的影子(陈可辛的《亲爱的》足以显示出他对于内陆环境的理解力),而其他的几部片中,内陆背景或城市或人群是缺席的。

这种缺席正是给我们带来那一点缺憾的起源——我们内心之中对于故事的认同度来源于此。

但好笑的是,对于这几位导演来说,他们恰恰拍摄了自己的城市,或者把城市改造成他们所熟悉的样子——这是为什么你在《记忆大师》中总能看到台湾的那种精致的影子,以及绝不会错误的判断《喜欢·你》中金城武是一个大陆人的原因。

但凡事从两面来看,我觉得,这里恰恰是留给中国内陆未来电影人的机会——不妨再看看《煎饼侠》,戏假,情真。

真心的希望这样的未来能早点来到,但联系到前几天徐皓峰导演的微博文章,又忽然无端的开始悲观,这样的日子,我恐怕还要再等上几年,才有可能看到这个华丽的转身了。

愿终有一天,电影中讲述的是你我的事情,但是又足够的好看和有趣。

愿终有一天,在我们的国度,能够看到属于我们的电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史上最震撼人心的国产谍战大片,《色,戒》第2,第1堪称翘楚!
这部《请回答》系列韩剧,不靠颜值靠故事,拍出了最高分的续集
近二十年来最好看的10部国产战争片《长津湖》垫底,榜首毫无争议
和湄公河行动一样燃爆的国产片,这3部你绝对不能错过!
招恨的包贝尔,合格的《“大”人物》
国产电影史上近几年最出色的十部电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