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香消玉殒董小宛

董小宛,名白,字宛君,一字青莲,艺名小宛,别号青莲女史。明末清初,“秦淮八艳”(亦称“金陵八艳”)之一、时饮“东南第一美女”之誉。这位一代名妓、乱世佳人究竟死于何时、何地、何因?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1985年上海学林出版社出版的《中华文化之谜》中曾将其列为一大历史悬案。1990年版《辞海》中也仅说:“清兵南下时,(董小宛与冒辟疆)同辗转于离乱之间达九年,后因劳顿过度而死”,亦无详解。而文史作家周高潮曾于1992年和1994年先后在《群众文艺》和《中国企业政工信息报》上发表中篇历史演义和文史探秘《董小宛玉殒之谜》,搜集各种传说加以考证甄别,并揭开谜底。现摘录如下,以飨读者。

1、血染维扬:1645年初,清军乘南明内讧之机大举南犯,四月十八日,多尔滚兵临扬州城下,南明守将史可法率城中军民浴血御敌七昼夜,此间,董小宛受冒辟疆之托从泰州如皋赶赴扬州劳军,奔走于四门的城墙上,将她赶制的酥糖分发给南明将士。但终因寡不敌众,二十五日城破,一代民族英雄史可法壮烈殉国,董小宛也自刎拒辱,血洒琼城。后来,扬州百姓为纪念小宛,遂将她劳军的酥糖命名为“董糖”,并将其外表一律以红纸包裹,以示小宛的碧血和史将军的赤心,至今“董糖”仍是维扬一带的传统名点。

2、姑苏玉殒:原明朝蓟辽总督洪承畴降清后一直在和硕豫清王多铎的麾下,一六四五年以经略衔总督江浙军务,至一六五零年下半年,苏杭至福建一带已无多少战事,于是洪承畴和多铎一起将行辕从南京移至素出美女的姑苏城。闲则生非,何况此二人本是好色之徒。洪承畴为讨好多铎,先是把黄功亮的继室常熟美女刘三季弄来进贡,后来慕名去苏州半塘街寻董小宛未果,便着旗将阿司镇来如皋谎称请小宛去苏州教习餐饮制作,恰巧此时冒辟疆因累及“陈君悦据城抗清案”外出避祸。董小宛明知是计,但为了保全家人,只得孤身赴苏州,第二天,董小宛在自己的衣胞之地以身藏的剪刀自尽殉节,血溅苏州五云轩。冒辟疆在82岁临终前,还曾作绝句一首:“冰丝新飏藕罗裳,地当筵席一举觞;曾唱阳关洒离泪,苏州寂寞当还乡。”

3、香消紫禁:也有人说自从董小宛一六四五年在秦溪被清兵掳去后,不久被辗转送到经略江浙军务的洪承畴处。洪承畴老谋深算,决计把小宛送往紫禁城内,一来自己可以加官晋爵,二来想用汉人的儒家文化来影响满清的王公大臣特别是皇帝,让小宛充当王昭君、文成公主那样的角色,自己也好青史留名。小宛将计就计,也想进京为汉人复辟。于是凭着洪承畴与内大臣鄂硕的莫逆之交,小宛进了鄂府被鄂硕收为义女,取名董鄂氏,汉名仍称小宛。三年后小宛的穿戴打扮、言谈举止都活脱脱地出落成一位满族格格,乘着顺治皇帝选妃的机会,小宛凭借天生丽质和出众才艺顺利入宫博得顺治的宠爱,先是封为贤妃,后又加封为皇贵妃。两年后她生了一个龙子不料3个月后夭折,顺治竟破例追封其为“和硕荣”亲王,但小宛再也承受不了失夫丧子的悲痛,加之东窗事发,当年入宫前留给冒辟疆的绝命书被庄太后发现,于是小宛坦然饮鸩而去。董鄂妃死后备及哀荣,被谥为“孝献端敬皇后”。据说顺治从此郁郁寡欢,不久就跑到五台山削发为僧了。据刘成禺《世载堂诗》载:近代学者黄侃在大学讲授清史时曾说:“小宛入宫,实顾亭林(即顾炎武)主谋,有献西施沼吴之意”,并称“获确证”但“匿不示人”。

清道光以后有人妄言小宛当年未死,被洪承畴计取,送入皇宫,以博帝欢,得顺治宠爱,辟疆恐惧,谎称小宛已死。很多人认为董小宛死时28岁,比顺治大十四岁。清军下江南,多铎回京时,顺治刚七岁,“何能纳二十二岁之妃?”但此文发表后40多年,陈寅恪写《柳如是别传》,还是坚持董小宛被清兵劫持说。

董小宛从名妓到贤妾,清宫有四大疑案,第一个是顺治出家,据说顺治出家是为了一个汉族女子——董小宛。而董小宛原又本是大名士冒辟疆的小妾,据说冒辟疆因顺治从他手中夺走董小宛而悲痛欲绝。说道:

“梦幻尘缘,伤心情动,莺莺远去,盼盼楼空。倩女离魂,萍踪莫问。扬钩海畔,谁证前盟;把臂林边,难忘往事。金莲舞后,玉树歌余,桃对无踪,柳枝何处?嗟嗟,萍随水,水随风,萍枯水尽;幻即空,空即色,幻灭全灵。能所双忘,色空并遣;长歌寄意,缺月难圆。”

并写下了一阂《金人捧露盘词》,寄托悲思。

4、梦游金陵:据考证,曹雪芹《红楼梦》中一号主人公林黛玉的人物原型其实就是董小宛(详见《董小宛与林黛玉的关系》),加之董小宛也长期生活在南京秦淮河,是“金陵八艳”之一。金陵,是林妹妹最终的芳消之地,当然也就是当年董小宛的归宿之地了。曹雪芹生于南京,10岁之前也一直是在秦淮河畔度过的,对于董小宛的传闻和归宿应当是了解的,这在《红楼梦》中可以得到佐证。

5、魂归雉皋:雉皋,苏中古城如皋的别称,相传因春秋时贾国大夫“如皋射雉”而得名。崇祯十五年十二月,十九岁的董小宛由礼部侍郎钱牧斋以“三千金”赎身,从南京秦淮河来到如城,第二年四月被时号“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如皋才子冒襄(字辟疆)纳为“如夫人”。此后夫唱妇随,与冒在乱世中相伴九年,从一而终。冒辟疆在长达240韵的《悼亡妾董氏辞》中载:“余与子形影交俪者九年,今辛卯献岁二月长逝。今子幽房告成,素旐将引,谨卜于闰二月之望日,安香魂于南阡矣。”一九八九年版的《如皋县志》则进一步指出:“董小宛身患重病,于南明永历五年(顺治八年(一六五一)正月初二夭亡,时年二十八岁,葬如皋南门外。因年久无人过问,葬址已迷失。” 查为仁《莲坡诗话》中更明确指出:董小宛“墓在影梅庵侧”。陈维崧集《春日巢民先生拿舟约同务诸子过朴巢并问影梅庵》,题下有“庵为董姬葬处”;吴绮《林蕙堂集》《影梅庵题咏》中有“可怜一片桃花土,先筑鸳鸯几尺坟”句。当时悼词,最有味道在龚鼎孳给冒襄的信,信中说:“弟于宛君如嫂,虽缺郁金堂下一拜之缘,而玉兰花底,醉渖淋漓,犹仿佛欢场,宣扬幽茜。至今美人云气缭绕玳瑁之床,香魂有知,姗姗紫渥中。”信中“郁金堂”出自梁武帝的“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台香”句;“醉渖”是醉后挥出的墨汁;“青出于蓝,绛生于茜”,“绛”本是鲜亮的大红,加一个“幽”字,就有了雅致。这种文人拿手的清淡风致正是迷倒董小宛们的重要手段。

小宛病逝后,冒辟疆写下了《亡妾董小宛哀辞》和《影梅庵忆语》。冒辟疆好友、江南诗社领袖龚鼎孳将董小宛平生始末写成一首长诗《金阊(今苏州)行为辟疆赋》以此纪念这位明末著名女子。

至此,小宛之死这桩历史疑案似乎可以了结了,但周高潮认为,以上种种虽有“风影”但都不足为凭:有的属“牵强”如“维扬说”,有的属“附会”如“紫禁说”,有的属“杜撰”如“姑苏说”,有的属“猜想”如“金陵说”。而“雉皋说”好像有史为证,但真相却被掩盖了。事实上,一代名妓董小宛是在清兵南下后,在随冒襄全家前往浙江海宁盐官逃难的路上,落入清军之手,蒙羞而凋谢,姑且称这为“秦溪蒙尘”吧!

秦溪蒙尘:据文献载,一六四五年六月初二,清军千总宋明率军500余人进犯如皋城,南明副将陈君悦与敌拉锯交战4个多月。战乱之中,冒辟疆雇船携小宛和家人从龙游河经江阴投奔湖州朱砭,谁知在湖州遭江匪洗劫,遂又乘船向当时尚在南明监国鲁王朱以海控制下的浙江海宁盐官落荒而去,投奔十年前在金陵乡试时结拜的义兄陈则梁。一日途经马鞍山,遇清兵追杀,一路劳顿、精疲力尽的董小宛知不得脱,便以自已受辱换得夫君的生还,她说:“宁使兵得我则释君”,并对冒氏说:“人生身当此境,奇惨异险,动静各功,苟非金石,鲜不销亡,异日幸生还,当与君敝履所有,消遥物外,慎勿忘此际此语。”随后冒氏和家人幸得一条渔船从秦溪逃脱,而董小宛落入清兵之手,一代名花,就此凋零,芳龄二十一岁。后来,冒辟疆在专为悼念小宛而写的《影梅庵忆语》中记载这段痛史:“自此百日,皆展转深林僻路茅屋渔艇。或月一徙,或日一徙,或一日数徙。饥寒风雨,苦不具述。卒于马鞍山遇大兵,杀掠奇惨……仆婢杀掠者几二十口,生平所蓄玩物及衣具,靡孑遗矣……天幸得一小舟,八口飞渡,骨肉得全,而姬之惊悸瘁瘏,至矣尽矣!秦溪蒙难之后,仅以俯仰八口免。”事隔31年后,清康熙二十一年,已年逾古稀的冒辟疆还在《答和曹秋岳先生相遇海陵寓馆,别后寄赠十首原韵》中写到:“至今望秦海,鬼妾不曾归”。“秦海”是盐官的别称,至于“鬼妾”当指董小宛了,冒辟疆一生虽有一妻五妾,但“秦溪蒙难”时冒氏才34岁,身边只有董小宛一妾,其余4妾都是在他五十岁以后纳的。爱妾为已被异族兽兵所掳,对于世代官宦之家又素来反清复明的冒辟疆实在是奇耻大辱,故一直碍于脸面不肯直言,以至有“秦海不归”之句。再仔细推敲冒氏说的所谓“余与子形影交俪”,形者,人也;影者,鬼也,亦隐喻他与小宛早已阴阳隔世。冒辟疆的同时代好友对小宛的不幸遭遇也多讳莫如深:冒氏的义兄金坛张明弼在《冒姬董小宛传》中称:“其致病之由与久病之状,并隐微难悉。”冒氏生前的诗友新城王士禄在哀悼小宛的诗中云:“漫道明妃尚有村,芳堤难觅窈娘魂。凄凉何许伤心路,杨柳春风白下门。”这首诗分明是借“昭君出塞”的典故来影射小宛被异族所掳一事……又天津查为仁《莲坡诗话》所谓小宛“墓在影梅庵侧”,其实“影梅”者,虚幻之所也,如影之梅。据专家实地考证,旧时如城南龙游河畔的彭家荡确有一董小宛墓,但前些年进行文物考古挖掘时,里面随葬物有之,却不见骨殖,原来是一个“衣冠冢”,一代名妓董小宛之死的真相由此大白!(本文原作:如皋?周高潮)

再说小宛玉殒之谜

周高潮

最近浏览了一下《如皋动态》电子版,副刊的点击量好像多了些,抛砖之作《小宛玉殒之谜》还在一些网站引起议论,这并不是某人的文章有吸收力,而是读者关心曾与如皋有过不解之缘的名女人董小宛。作为明末清初如皋冒氏的同宗后人,日前冒老先生重申先人“董小宛病卒不是谜”,可以理解。但撇开“小宛入宫说”不谈,关于“小宛之死”的探讨实在已超出了冒氏宗族、超出如皋乃至台港,笔者愿借贵刊一角再加瓦以明视听。

首先,称“小宛病卒不是谜”的依据是《辞海》中关于小宛“后因劳顿过度而死”的说法,这“八字注解”的主要依据又是源于冒辟疆的《影梅庵忆语》,但就是这篇《忆语》,恰恰成了“小宛之死”的最大谜面。冒氏的《忆语》洋洋洒洒万余言,对爱姬小宛的种种温柔、饮食起居、兴趣爱好记叙不厌其烦,而对其“久病之状”却一笔带过,最为不详。难怪他的义兄金坛张明弼在《冒姬董小宛传》中特别申明: “其致病之由, 与久病之状, 并隐微难悉”;大良罗瘿公在《宾退随笔》中也不禁发问:“非不得已, 何至言其致病之由与久病之状隐微难悉! ”退一步讲如果“病卒说”能够成立的话,按《辞海》即冒氏的说法,小宛当卒于1651年,这一年已是清顺治八年,天下已定,冒辟疆也早已结束了拉家带小颠沛流离的生活,回到了他在如皋的别墅庄园“水绘庵”。冒家是世代官宦之家,名门望族,富甲一方,就是在顺治二年举家逃往盐官的路上,仅在秦溪遇难的跟随“婢仆”就有20多人;后来返回如城,据考,在水绘庵中与小宛同住的还有麻姑、吴蕊仙、吴扣扣、蔡女萝、金晓珠等丫环或使女(详见《冒辟疆艳史》)。小宛在冒家的地位是“如夫人”,可谓一人(苏夫人)之下,百人之上,何况冒氏也自谓对其宠爱有加,衣食住行自有下人安排,因此何来的“劳顿过度”?!用如今的大白话说:一个大款包的“二奶”竟然是做死的,岂不是大笑话吗?

其次,更为自相矛盾的是冒辟疆在《忆语》说:“暮春三月,欲重去盐官,访患难相恤诸友,至邗上为同社所淹。时余正四十,诸名流咸为赋诗,龚奉常独谱姬末,成数千言,帝京篇、连昌宫不足比拟。”冒氏一生,虽有一妻数妾。但在顺治二年(1645年)去盐官逃难的途中只有小宛一妾,当时小宛刚归冒氏两年,二十一岁,冒氏三十五岁,其余妾姬均为冒氏50岁以后所纳,故冒氏上文所称之“姬”非董小宛莫属。而冒氏四十岁那年是顺治七年,如冒氏所称小宛果真“病亡”于顺治八年,那么这时她应该还活着,谈不上有什么结局,冒氏的友人淝水龚氏怎么可以写小宛之“末”呢?而“帝京赋”、“连昌宫”词两篇,前者为东汉张衡所作,讽刺当时统治阶级穷奢极欲,后者为唐元稹所著,叙述唐玄宗驾幸连昌宫的豪华排场以及安史之乱后连昌宫的萧索荒凉,二者都是鞭挞上层统治者荒淫生活的,把董小宛“始末”与这两篇“比拟”,冒氏的愤慨及寓意不是很耐人寻味吗?康熙二十一年,已年逾古稀的冒氏还在《答和曹秋岳先生相遇海陵寓馆,别后寄赠十首原韵》中写到:“至今望秦海,鬼妾不曾归”。人之将终,其言也真。“秦海”是盐官的别称,这无疑告诉世人小宛已在赴盐官逃难的路上作“鬼”,怎是一句“诗无定诂”可以了得的!近来还发现古玩市场上有少量小宛1645年后的书画作品,大多题识 “青莲写于水绘园”,后来细心的人指出是赝品,因为早在明亡之年(一六四四年)冒辟疆就已将“水绘园”改名为“水绘庵”了。

再次,冒辟疆在《忆语》中也曾反复渲染小宛舍身保家的夙愿。冒氏的复社同党吴梅村在《题冒辟疆名姬董白小像》中说“高(杰)无赖争地称兵, 奔迸流离”, 小宛则表示“苟君家免乎, 勿复相顾, 宁吾身死耳”;顺治二年,小宛在“秦溪蒙难”时说:“宁使兵得我则释君”,并对冒氏说:“人生身当此境,奇惨异险,动静各功,苟非金石,鲜不销亡,异日幸生还,当与君敝履所有,消遥物外,慎勿忘此际此语。” 又清末民初“同光体”诗派的代表人物陈衍在《石遗室诗话》中也曾指出冒氏《忆语》结尾处“姬曰, 甚异, 前亦于是夜梦数人强余去”是别有含意的。说白了,就是小宛并非病卒,而是亡于兵祸。旧时苏中地区曾流行一句民谚:“南通不演《杀子报》,如皋不演《董小宛》。”因为淫妇杀子、美人遭劫,显然都不是地方上的体面事。

其实,关于“小宛之死”,家乡人也早有疑窦。清末民初《如皋县志》(一九一四年版)的“协修兼总收掌”郭雍南在《题董白小像》一诗中说:“影梅十年想象中,画图今喜识春风。等闲罗绮娇难再,衫子还应写褪红。离乱情事秘难知,生死当年总可疑。欲向画中人借问,青山何处葬西施?”从这首诗中不难看出,这位父辈、祖辈较为贴近小宛时代的地方耆宿,对董氏的“病亡说”分明是存疑的。当然,诗中问“何处葬西施”?冒辟疆在《亡妾董氏哀辞》中曾有过交待:“安香魂于南阡”。如咬文嚼字:“魂”不附体,那艳尸何在呢?又“南阡”本意为南方的一片土地,那可否指江南的“秦海”呢?更何况旧时如城南彭家荡的那座董小宛墓是个“衣冠冢”,就连“当年未参与挖掘董小宛墓”的冒老先生也认为“该墓是否是小宛的,其随葬之物是否是她的,值得商榷。”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用现在的话来话,小宛至少是“失踪”了。所以,姑且笔者的“秦溪蒙尘”说尚未彻底揭开谜底使“真相大白”,那么,1985年上海学林出版社将“小宛之死”列入《中华文化之谜》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董小宛与林黛玉  

董小宛,名白,字宛君,一字青莲,艺名小宛,别号青莲女史。明末清初,“秦淮八艳”(亦称“金陵八艳”)之一、时饮“东南第一美女”之誉。这位一代名妓、乱世佳人究竟死于何时、何地、何因?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1985年上海学林出版社出版的《中华文化之谜》中曾将其列为一大历史悬案。1990年版《辞海》中也仅说:“清兵南下时,(董小宛与冒辟疆)同辗转于离乱之间达九年,后因劳顿过度而死”,亦无详解。而文史作家周高潮曾于1992年和1994年先后在《群众文艺》和《中国企业政工信息报》上发表中篇历史演义和文史探秘《董小宛玉殒之谜》,搜集各种传说加以考证甄别,并揭开谜底。现摘录如下,以飨读者。

1、血染维扬:1645年初,清军乘南明内讧之机大举南犯,4月18日,多尔滚兵临扬州城下,南明守将史可法率城中军民浴血御敌七昼夜,此间,董小宛受冒辟疆之托从泰州如皋赶赴扬州劳军,奔走于四门的城墙上,将她赶制的酥糖分发给南明将士。但终因寡不敌众,25日城破,一代民族英雄史可法壮烈殉国,董小宛也自刎拒辱,血洒琼城。后来,扬州百姓为纪念小宛,遂将她劳军的酥糖命名为“董糖”,并将其外表一律以红纸包裹,以示小宛的碧血和史将军的赤心,至今“董糖”仍是维扬一带的传统名点。

2、姑苏玉殒:原明朝蓟辽总督洪承畴降清后一直在和硕豫清王多铎的麾下,1645年以经略衔总督江浙军务,至1650年下半年,苏杭至福建一带已无多少战事,于是洪承畴和多铎一起将行辕从南京移至素出美女的姑苏城。闲则生非,何况此二人本是好色之徒。洪承畴为讨好多铎,先是把黄功亮的继室常熟美女刘三季弄来进贡,后来慕名去苏州半塘街寻董小宛未果,便着旗将阿司镇来如皋谎称请小宛去苏州教习餐饮制作,恰巧此时冒辟疆因累及“陈君悦据城抗清案”外出避祸。董小宛明知是计,但为了保全家人,只得孤身赴苏州,第二天,董小宛在自己的衣胞之地以身藏的剪刀自尽殉节,血溅苏州五云轩。冒辟疆在82岁临终前,还曾作绝句一首:“冰丝新飏藕罗裳,地当筵席一举觞;曾唱阳关洒离泪,苏州寂寞当还乡。”

3、香消紫禁:也有人说自从董小宛1645年在秦溪被清兵掳去后,不久被辗转送到经略江浙军务的洪承畴处。洪承畴老谋深算,决计把小宛送往紫禁城内,一来自己可以加官晋爵,二来想用汉人的儒家文化来影响满清的王公大臣特别是皇帝,让小宛充当王昭君、文成公主那样的角色,自己也好青史留名。小宛将计就计,也想进京为汉人复辟。于是凭着洪承畴与内大臣鄂硕的莫逆之交,小宛进了鄂府被鄂硕收为义女,取名董鄂氏,汉名仍称小宛。三年后小宛的穿戴打扮、言谈举止都活脱脱地出落成一位满族格格,乘着顺治皇帝选妃的机会,小宛凭借天生丽质和出众才艺顺利入宫博得顺治的宠爱,先是封为贤妃,后又加封为皇贵妃。两年后她生了一个龙子不料3个月后夭折,顺治竟破例追封其为“和硕荣”亲王,但小宛再也承受不了失夫丧子的悲痛,加之东窗事发,当年入宫前留给冒辟疆的绝命书被庄太后发现,于是小宛坦然饮鸩而去。董鄂妃死后备及哀荣,被谥为“孝献端敬皇后”。据说顺治从此郁郁寡欢,不久就跑到五台山削发为僧了。据刘成禺《世载堂诗》载:近代学者黄侃在大学讲授清史时曾说:“小宛入宫,实顾亭林(即顾炎武)主谋,有献西施沼吴之意”,并称“获确证”但“匿不示人”。

清道光以后有人妄言小宛当年未死,被洪承畴计取,送入皇宫,以博帝欢,得顺治宠爱,辟疆恐惧,谎称小宛已死。很多人认为董小宛死时28岁,比顺治大14岁。清军下江南,多铎回京时,顺治刚7岁,“何能纳22岁之妃?”但此文发表后40多年,陈寅恪写《柳如是别传》,还是坚持董小宛被清兵劫持说。

董小宛从名妓到贤妾,清宫有四大疑案,第一个是顺治出家,据说顺治出家是为了一个汉族女子——董小宛。而董小宛原又本是大名士冒辟疆的小妾,据说冒辟疆因顺治从他手中夺走董小宛而悲痛欲绝。说道:

“梦幻尘缘,伤心情动,莺莺远去,盼盼楼空。倩女离魂,萍踪莫问。扬钩海畔,谁证前盟;把臂林边,难忘往事。金莲舞后,玉树歌余,桃对无踪,柳枝何处?嗟嗟,萍随水,水随风,萍枯水尽;幻即空,空即色,幻灭全灵。能所双忘,色空并遣;长歌寄意,缺月难圆。”

并写下了一阂《金人捧露盘词》,寄托悲思。

4、梦游金陵:据考证,曹雪芹《红楼梦》中一号主人公林黛玉的人物原型其实就是董小宛(详见《董小宛与林黛玉的关系》),加之董小宛也长期生活在南京秦淮河,是“金陵八艳”之一。金陵,是林妹妹最终的芳消之地,当然也就是当年董小宛的归宿之地了。曹雪芹生于南京,10岁之前也一直是在秦淮河畔度过的,对于董小宛的传闻和归宿应当是了解的,这在《红楼梦》中可以得到佐证。

5、魂归雉皋:雉皋,苏中古城如皋的别称,相传因春秋时贾国大夫“如皋射雉”而得名。崇祯十五年十二月,19岁的董小宛由礼部侍郎钱牧斋以“三千金”赎身,从南京秦淮河来到如城,第二年四月被时号“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如皋才子冒襄(字辟疆)纳为“如夫人”。此后夫唱妇随,与冒在乱世中相伴9年,从一而终。冒辟疆在长达240韵的《悼亡妾董氏辞》中载:“余与子形影交俪者九年,今辛卯献岁二月长逝。今子幽房告成,素旐将引,谨卜于闰二月之望日,安香魂于南阡矣。”1989年版的《如皋县志》则进一步指出:“董小宛身患重病,于南明永历五年(顺治八年(1651)正月初二夭亡,时年28岁,葬如皋南门外。因年久无人过问,葬址已迷失。” 查为仁《莲坡诗话》中更明确指出:董小宛“墓在影梅庵侧”。陈维崧集《春日巢民先生拿舟约同务诸子过朴巢并问影梅庵》,题下有“庵为董姬葬处”;吴绮《林蕙堂集》《影梅庵题咏》中有“可怜一片桃花土,先筑鸳鸯几尺坟”句。当时悼词,最有味道在龚鼎孳给冒襄的信,信中说:“弟于宛君如嫂,虽缺郁金堂下一拜之缘,而玉兰花底,醉渖淋漓,犹仿佛欢场,宣扬幽茜。至今美人云气缭绕玳瑁之床,香魂有知,姗姗紫渥中。”信中“郁金堂”出自梁武帝的“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台香”句;“醉渖”是醉后挥出的墨汁;“青出于蓝,绛生于茜”,“绛”本是鲜亮的大红,加一个“幽”字,就有了雅致。这种文人拿手的清淡风致正是迷倒董小宛们的重要手段。

小宛病逝后,冒辟疆写下了《亡妾董小宛哀辞》和《影梅庵忆语》。冒辟疆好友、江南诗社领袖龚鼎孳将董小宛平生始末写成一首长诗《金阊(今苏州)行为辟疆赋》以此纪念这位明末著名女子。

至此,小宛之死这桩历史疑案似乎可以了结了,但周高潮认为,以上种种虽有“风影”但都不足为凭:有的属“牵强”如“维扬说”,有的属“附会”如“紫禁说”,有的属“杜撰”如“姑苏说”,有的属“猜想”如“金陵说”。而“雉皋说”好像有史为证,但真相却被掩盖了。事实上,一代名妓董小宛是在清兵南下后,在随冒襄全家前往浙江海宁盐官逃难的路上,落入清军之手,蒙羞而凋谢,姑且称这为“秦溪蒙尘”吧!

秦溪蒙尘:据文献载,1645年六月初二,清军千总宋明率军500余人进犯如皋城,南明副将陈君悦与敌拉锯交战4个多月。战乱之中,冒辟疆雇船携小宛和家人从龙游河经江阴投奔湖州朱砭,谁知在湖州遭江匪洗劫,遂又乘船向当时尚在南明监国鲁王朱以海控制下的浙江海宁盐官落荒而去,投奔10前在金陵乡试时结拜的义兄陈则梁。一日途经马鞍山,遇清兵追杀,一路劳顿、精疲力尽的董小宛知不得脱,便以自已受辱换得夫君的生还,她说:“宁使兵得我则释君”,并对冒氏说:“人生身当此境,奇惨异险,动静各功,苟非金石,鲜不销亡,异日幸生还,当与君敝履所有,消遥物外,慎勿忘此际此语。”随后冒氏和家人幸得一条渔船从秦溪逃脱,而董小宛落入清兵之手,一代名花,就此凋零,芳龄21岁。后来,冒辟疆在专为悼念小宛而写的《影梅庵忆语》中记载这段痛史:“自此百日,皆展转深林僻路茅屋渔艇。或月一徙,或日一徙,或一日数徙。饥寒风雨,苦不具述。卒于马鞍山遇大兵,杀掠奇惨……仆婢杀掠者几二十口,生平所蓄玩物及衣具,靡孑遗矣……天幸得一小舟,八口飞渡,骨肉得全,而姬之惊悸瘁瘏,至矣尽矣!秦溪蒙难之后,仅以俯仰八口免。”事隔31年后,清康熙二十一年,已年逾古稀的冒辟疆还在《答和曹秋岳先生相遇海陵寓馆,别后寄赠十首原韵》中写到:“至今望秦海,鬼妾不曾归”。“秦海”是盐官的别称,至于“鬼妾”当指董小宛了,冒辟疆一生虽有一妻5妾,但“秦溪蒙难”时冒氏才34岁,身边只有董小宛一妾,其余4妾都是在他50岁以后纳的。爱妾为已被异族兽兵所掳,对于世代官宦之家又素来反清复明的冒辟疆实在是奇耻大辱,故一直碍于脸面不肯直言,以至有“秦海不归”之句。再仔细推敲冒氏说的所谓“余与子形影交俪”,形者,人也;影者,鬼也,亦隐喻他与小宛早已阴阳隔世。冒辟疆的同时代好友对小宛的不幸遭遇也多讳莫如深:冒氏的义兄金坛张明弼在《冒姬董小宛传》中称:“其致病之由与久病之状,并隐微难悉。”冒氏生前的诗友新城王士禄在哀悼小宛的诗中云:“漫道明妃尚有村,芳堤难觅窈娘魂。凄凉何许伤心路,杨柳春风白下门。”这首诗分明是借“昭君出塞”的典故来影射小宛被异族所掳一事……又天津查为仁《莲坡诗话》所谓小宛“墓在影梅庵侧”,其实“影梅”者,虚幻之所也,如影之梅。据专家实地考证,旧时如城南龙游河畔的彭家荡确有一董小宛墓,但前些年进行文物考古挖掘时,里面随葬物有之,却不见骨殖,原来是一个“衣冠冢”,一代名妓董小宛之死的真相由此大白!(本文原作:如皋?周高潮)

董小宛与林黛玉  

曹雪芹《红楼梦》中的女主人公林黛玉和明末清初“金陵八艳”之一的董小宛,一个是文学典型,一个是历史名人,本是两个不同范畴的人物。但文史作家周高潮通过比较研究考证,发现两者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虽是一家之言,但令人信服。①从身世看,二人都出生于苏州,董幼失双亲,被卖到南京秦淮河,青楼女子陈墨心将其收养;林自幼丧母,寄居于南京的外婆家(贾府)。②从经历看,两人一生都主要到过苏州、南京、扬州等地。③从容貌看,两人都是一代乱世佳人,董有“冷美人”之称,林则被誉为“病西施”。④从体质看,董羸弱多病,林更是弱不禁风。⑤从性格上,两人均多愁善感,有“妙龄三多”之称。⑥从爱好看,董精晓琴棋书画,名噪秦淮;林对诗词歌文造诣颇深,艺压群芳。⑦从爱情观看,两者对心上人都是忠贞不二,至死不渝。⑧从世界观看,董十分支持冒辟疆不作二臣、修身守节的行为;林则对贾宝玉厌恶仕途经济的言行很是欣赏。⑨从二人所寄生的环境看,冒、贾两府均是世代官宦之家。⑩从她俩在“群芳”中的地位看,董占“秦淮八艳”之魁;林居“金陵十二钗”之首。⑾从最终归宿看,两人均是患“女儿痨”(即肺结核病)而香消玉殒;董在临终前将其精心编纂的《奁艳》一书付之一炬,林病危时也烧毁了自己心爱的诗稿。加之曹雪芹创作活动的区域与董小宛相同,时间则在董之后。周高潮据此认为,上述种种,并非巧合,一代名妓董小宛就是曹氏《红楼梦》中女主人公林黛玉的原型。(周高潮/文)

她们谋生亦谋爱之董小宛

闫红

(一)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以为我活在古代会更容易一点,当时我被数理化弄得焦头烂额,语文成绩则遥遥领先。我想,在古代,就可以扬长避短了,一篇作文写得好,就能中状元耶,说是不许女生入场,可不是还有女扮男装这一说吗?

后来我研究中国科举制度,才明白自己有多么幼稚,女扮男装啥的就不说了,一篇作文定终身,那也是黄梅戏《孟丽君》给我的误导。拿明代来说,乡试、会试、殿试,得逐级越过,三年才有一次,考生的压力可想而知。考完之后,弄点什么来犒劳自己,也就可以理解了。

到南京赶考的考生是有福的,考场贡院与当地最上档次的风月场所旧院仅隔盈盈一水,城市规划者为谁已经无从考证,怎么看都觉得他用心良苦。

你看啊,大考的压力亟待缓解,成功或失败带来的心理剧变亦需释放的途径,更不用说风流本来就是才子的最重要标志之一,东山谢公携妓出游的姿态,向来为文人们乐于效仿。这就带来了无限商机,一时间,秦淮两岸,珠帘高卷,红袖相招,媚眼忽闪,晚妆的胭脂水,汇入浑厚的水波,入夜,画楼灯火次第亮起。

1639年的8月,冒辟疆正是那些考生中的一个。只是作为如皋城里的佳公子,又早早赢得才名,他当然不会像那些穷酸,满怀热情地去兜揽些大路货,从他爷爷那辈起,就喜涉足烟花之地,总该懂得真正的佳人决不会上市吆喝,而是像空谷幽兰,藏身于幽僻之地,一来为自矜身价,二来知道有品的风流佳客,往往着迷于寻找的过程。因此,冒公子发现董小宛不是通过市场,而是通过文人之间的小众传播。

当时,他和陈贞慧、方以智、侯方域合称“四公子”,类似于《流星花园》里的F4,四个人皆英俊多金,还都比道明寺们有文化。一说到文化,难免又跟风流挂上钩,这天冒辟疆跟方以智碰面了,后者告诉他,秦淮河畔新近出了个新秀,名叫董小宛,才色为一时之冠。

尽管此前冒辟疆亦有欢场相好若干,但他好奇啊,马上就想看个究竟,然而这董小宛虽是风月中人,却嫌南京太浮躁,全家去了苏州。

不久,冒辟疆落榜,英雄眼泪需翠袖红巾揾去,才子烦闷亦要在浪游中排遣,他跑到苏州,跟人打听董小宛,却听说她逗留洞庭,还没回来。

美人如花隔云端,恍兮惚兮之间,越发如神女仙娃,牵人神往了。冒辟疆盘桓于其他名妓之间,仍心心念念着要一睹小宛的芳容,临走时特地又来到董家,这一回,见着了。

她当时薄醉未醒,稍后还要出门,两个场子的间隙给冒辟疆惊鸿一瞥,留下这样的印象:面晕浅春,缬眼流视,香姿五色神韵天然,懒慢不交一语。冒辟疆说,余惊爱之。

这是他们的初相遇,一个浑然不觉,一个仿佛有意,然而在欢场之中,这样的小小心动只怕日日上演。对于冒辟疆这样的文化人来说,游戏花丛的乐趣决不只是男女间的那点子事,更多的在于暧昧与情欲之间,那微妙的起承转合,或者换一种说法,就是把色情变成情色,把商业变成文艺,好在文人们燃点普遍不高,很容易完成这种置换。

纵然不算情有独钟,倒也颇有好感,第二年夏天,冒辟疆到扬州朋友家度假,还惦记着顺道来看董小宛,听说她人在杭州,又要出游黄山白岳才算了。又过了半年,他去江西探亲,路过苏州,她还在黄山未归。就这么阴差阳错着,她成了他一个未了的心愿。

(二)

心愿归心愿,眼下欢场里,最走红的,是一个名叫陈圆圆的女子。冒辟疆跟了朋友去看,果然不同凡响:其人淡而韵,盈盈冉冉,衣椒茧,时背顾湘裙,真如孤鸾之在烟雾。漂亮不算,人家还有才艺,能将最俗的剧种唱得如云出岫,如珠在盘,令人欲死欲仙。

曲终人散之后,大风忽起,陈圆圆要驾小舟而去,冒辟疆暗中牵住她的衣袖,想与她订下一个约期。陈圆圆说半个月之后,一起去看梅花吧,冒辟疆说他没法停留那么长久,陈圆圆说,那就等八月你归来,我与你一同去虎丘赏桂。

然而那是乱世,战火纷飞,匪盗蜂起,这江南一隅虽还保持着暂时的安宁,却早已没了王法规矩,个人的小愿望是如此无力,纵然是“死生契阔,与子成说”的承诺,都会沦为一句空言,冒辟疆与陈圆圆这随口一约,亦只能视为当时气氛下,一句应景的话罢了。

等冒辟疆省亲归来,听到的是陈圆圆被势家抢走的消息,他不由一声叹息,却也未有任何作为。

这种时候,所谓的“公子”就成了一个虚名。冒辟疆的父亲虽是四品大员,在朝廷里却并不怎么吃香,否则就不会在战争如火如荼时候,被调到已破之襄阳送死。他正忙着把老爸从这个死局里弄出来,哪里还顾得上一个萍水相逢的女子?

也不是不遗憾的。他跟朋友谈起陈圆圆,不是叹息她红颜薄命,而是感慨自个佳人难再得。朋友大笑,说老兄你搞错了,被抢走的是个假的,陈圆圆本人就隐藏在离这里不远的地方,我可以陪你去看望。

他又见到了陈圆圆。四目相对间,她微笑,你来了!你不就是雨夜舟中与我订下约期的那个人吗?

她请他去家中喝茶,还去拜访他的母亲,真是此一时彼一时也,初见时她是众星捧月且无所求,想见她一面都要提前预约;这次她刚刚遭到惊吓,急于托付终身,而这斯文男子翩然前来,他的微笑犹如前世的温暖,她来不及铺陈谋划,大约也自恃貌美,一来一往之后,她猝然提出,要将终身托付与他。

他大骇,朝后退了一步,笑道,天下哪有这么容易的事!我父亲尚在兵火中,我回去之后,当弃妻子以殉,几次看望你,不过是无聊闲步耳,你赶紧打消这个念头,不然倒耽误了阁下。

亏他还是一个多情才子,措词竟如此生硬。难道冒公子真的不会说话?非也非也,他说这话,其实别有用心,这么说吧,出口的那一刻,他就想好了,这番铿锵之语的听众,不只是陈圆圆,还有后世读者,以及,他自己。

我们要是单把冒辟疆视为一风流公子,那就实在太小看了他,事实上,他对自己另有定位。他一生信奉关公,这种信奉后来还影响了董小宛,这个以后再说,现在我们要说的是,在中国人心中,关公是怎样一个形象。

忠诚、缄默、看重兄弟、轻视女色——传说貂婵就是死与关公手下,因他在某一夜看见这绝色佳人徘徊于月光中,不由心旌摇曳,却在关键时刻刹住了车,斗私批私一瞬间之后,他想到,要是大哥刘备被这女子迷住,岂不坏了大事?他于是在月下将那女子杀害,成功地将又一桩红颜祸水事件扼杀在萌芽状态。

中国的道德就是这么极端,一说忠诚就是文死谏武死战,一说远离女色马上就要对女人分外刻薄,谁都贪生怕死,前面那条做起来不易,后面那条成本不高,所以历来有理想的人都少不了要标榜一下,起码不能表现得对女人太好。

冒辟疆也是一个有理想的人,可他同时并不愿意放弃风流好色的才子形象,最后,他调和了一下,给自己这样的定位:虽然在女人堆里混,但他可不像宝玉那么没出息,把女人看得比天大,不过是玩玩罢了,捎带着的,有一搭没一搭的,他们的话,叫“流连声酒”,惭愧里掺着得意,与说到忠孝时的严肃迥然不同。

有知己这样评价他:辟疆平生无第三事,头上顶戴父母,眼中只见朋友,疾病妻子无所恤也。可是光知己知道还不够啊,冒辟疆还得跟全世界表白,陈圆圆的求嫁,是一个绝好的机会,面对这等美人,他还能够把话说得无情而绝对,日后自己想起都会骄傲,略略可与关公月下杀貂婵相媲美了。

只是有点冲撞佳人。这也不是问题,男性社会发展了那么多年,女人早已认同他们设计的道德,男人越是踩踏女人,就越显得形象高大,她们心悦诚服地匍匐于他的美德之下,为渺小的自己有幸与这样的伟人对话而感激莫名。

现在,陈圆圆就被他感动了,她不计较他对自己的不逊,温柔地表示愿意等到尘埃落定。话说到这个份上,冒辟疆也已表演完毕,再拒绝就没道理了,况且陈圆圆又是那么美——冒辟疆说了:外遇之女色,不必过求其美;若以作姬妾,则不可不求其美。那意思是,外遇的女色,犹如走大街上,口渴了,随手取用的一次性杯子,寒碜一点没关系;娶回家的姬妾,则如收藏的瓷器,那就得挑三拣四了。陈圆圆够美,具有一定的收藏性,于是,他顺水推舟,随口应下,陈圆圆“惊喜申嘱,语絮絮不悉记”,冒辟疆兴头上还做了几句诗,算是皆大欢喜。

那之后冒辟疆一直在东奔西走,要把老爸从死局里扒出来,将陈圆圆撂在那里,借张爱玲的说法,把她当成冰箱里的一尾鱼,她屡屡致信,他音讯全无。

但是,这尾鱼不是没有其他人盯着的,否则陈圆圆不会急着嫁掉。势家——不知道是田贵妃还是周皇后的父亲——卷土重来,这次她没有逃掉。中间陈圆圆的粉丝举行上千人的大集会把她抢回来,势家利用国家机器,又弄了回去。

侯门一入深似海,比侯门更深不可测的,是命运。如果说陈圆圆从前的生涯如同在溪流河道里随波逐流,日后惊心动魄的际遇,则是沉浮于黑暗汹涌的汪洋大海之上,我这数百年后的同性,想到这些也不免生出些怜香惜玉之心。事件发生十天之后,和她有过婚约的那个男人回来了。

父亲的事算是有些眉目了,不日即可调往安全地带,然而,这旧游之地却已是人去楼空。听说了前后经过,他也大大地惆怅了一番,但很快,他的道德理想帮他解脱出来,他慨然道:我为急“严亲患难”,负一女子无憾也!

陈圆圆和他老爹真就这么对立?又不是明媒正娶,需要N多的准备,从后来的文字看,他的妻子亦很贤淑,一切并不太费周折。

其实就算陈圆圆没有被抢走,他也不一定就会带她走。嫖娼是零售,纳妾是批发,算一算好像前者更合算,一旦厌烦了还可以再换一家,何必把自己套牢?就算陈圆圆属于有收藏价值的名瓷,但从他和董小宛的交往过程看,他不是一个习惯于冲动购物的人,对着橱窗心动一下可以,被卖家一撺掇,还会随口允诺,但离掏钱还是有一定距离的,冒辟疆这次来,没准还是“看看,我再看看”。

也许会有看官怪我刻薄,人家冒辟疆明明是很长情的样子嘛,多年之后,他跟子侄辈的陈维崧谈起陈圆圆,这样感叹:妇人以姿致为主,色次之,碌碌双鬟,难其选也。慧心纨质,澹秀天然,平生所觏,则独有圆圆耳。康熙十八年,冒辟疆已是六十八岁的老人,说起他跟陈圆圆的一段情,仍然遗恨不已。

遗憾应该是有的,得不到才是最好的,这一点女孩子最有体会,你看上了一件衣服,犹豫着没有下手,隔天再来看,已经被别人买走,怎么着都有点失落。另一方面,冒辟疆怕也是以之为吹嘘的资本,陈圆圆的故事,因了吴伟业那首诗,已变成哀感顽艳的传奇,这样一个倾国倾城的大美人,可是爱过我冒辟疆的哦,我要做孝子,只好放弃了她。如此一来,冒辟疆不费吹灰之力,就获得了道德与魅力的双料冠军。

不是所有的怀念都是柔情凝成,有的是情感消费,有的是往自己脸上贴金,冒辟疆应属于后者。闻听柔弱如花的陈圆圆这几进几出,他没有疼痛,只有郁闷,也就郁闷了大半天,当晚,跟着他那堆朋友散心去了。

那只寻欢作乐的小船,在夜晚的苏州城漂流着。在某个小桥边,一座精致的小楼如临水照花,嗅觉灵敏的冒辟疆马上就发现了什么。他打听这是哪里,谁住在这儿?朋友答是董小宛的住处。

冒辟疆说,“余三年积念,不禁狂喜,即停舟相访”。吼吼,他将陈圆圆摆在何处?倒是他那位朋友有点迟疑,劝阻说,前两天董小宛也被吓着了,生了一场大病,而且她母亲刚刚去世,这会儿还不见客。但冒辟疆信心满满,坚持拜访,敲了好半天门,小楼上灯光亮起,房门打开了。

董小宛正躺在帐子里,一屋子都是药,她沉吟着问他们从哪里来,冒辟疆提起那一次晤面,记忆被唤起,董小宛落下眼泪,说当年虽然只是一面,但我母亲一直对您极口称赞,惋惜我未能与您盘桓,今天看见您,又想起了我的母亲。说着,她撩开帐子,深深地打量冒辟疆,请他坐到自己床边。

聊了一会儿,冒辟疆告辞,董小宛急忙挽留,说她病了这些多天,寝食皆废,今天一见冒公子,便神怡气旺。《倾城之恋》里,范柳原说白流苏是医他的药,在小楼上的这个夜晚,冒辟疆似乎也具此功效。

家人端上酒菜,董小宛频频进酒,乌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是令人贪恋的缱绻辰光,可惜冒辟疆第二天要派人赶往襄阳,把好消息告诉父亲,不能回去太晚。他告辞,董小宛温存挽留,直到实在不能停留之时,才约他明天再来。

第二天,冒辟疆想直接走掉算了,但朋友和仆人都觉得不合适,他们又乘舟来到董小宛家中。

董小宛正趴在窗口看他呢,他一到,她就飞快地跳到他的船上,冒辟疆忙说他即刻就要出发,董小宛回答她已经收拾好了,要乘舟送君一程。

这一送就是二十七天。从浒关至梁溪、毗陵、阳羡、澄江,抵北固——别看地名多,也就是从苏州到镇江。那会儿交通真不发达,这么点路就跑了将近一个月,倒是给谈情说爱留够了时间。

冒辟疆开始不安。他似乎意识到了什么,每天都在劝董小宛回去,她不肯。到了金山,她回望江流,发誓道:妾此身如江水东下,断不复返吴门!

却原来,董小宛和陈圆圆打的是一个主意,只不过她更决绝,更有办法。

说起来冒辟疆好像所向披靡,成堆美女哭着喊着要跟他,英俊多金当然是一方面,有朋友赞他为“东海秀影”,又说“所居凡女子见之,有不愿为贵人妻,愿为夫子妾者无数”。朋友话夸张了,更重要的原因是,飘摇乱世,危机四伏,美女们纷纷被吓得花容失色,急于寻找下家,如同一场清仓大甩卖,像冒辟疆这种薄有资产的人,自然被美女们视作一笔潜在的财富。

不过,董小宛跟陈圆圆又有不同,不知怎的,她欠下了大笔债务。我怀疑这是不会经营惹的祸,比如说做生意讲究市口好,她偏要从繁华的南京搬往相对清净的苏州,另外,还听说她父亲有不良嗜好,到底是什么原因,还望方家指教。

冒辟疆不愿意惹上这个麻烦,他提出三点难处,一是科考日近;二是父亲这一向滞留危疆,家里一团乱麻,他回去始料理一切事务;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董小宛的债务及落籍之事,他没有办法帮她。

这是实话,也是借口。以他的家世,不是拿不出几千两银子,却不见得能很轻松地拿出来几千两银子。有一年他流年不利,幼子夭折,母亲生病,他怀疑是自个积德不够,发誓做一万件善事,做完七千件后,财力便有些勉强,最后那三千件,他借了纹银三百五十两才得以完成。

古装剧中富家子动辄一掷千金,是编剧的闭门造车,《红楼梦》里,贾宝玉给秦钟扫墓尚且感到手紧,贾琏的梯己也不过区区几百两银子。大家族家大业大,往往实行企业化管理,银子再多,也不可能任由个人随意取用,公子小姐们,只能靠分内的几个月钱罢了,董小宛着实高估了冒公子的能量。

当然,若冒辟疆对董小宛,能如钱谦益对柳如是那样倾己所出,不顾一切,此事也未必办不成,但这会儿的董小宛对于冒辟疆,不过是年三十来个兔子,有它过年,没它也过年,所以,董小宛又高估了自己在冒公子眼里的分量。

但董小宛毕竟是董小宛。不答应?不要紧,纵然你心如铁石,我只管死缠烂打。在1641年的这个春天,董小宛拿出疯狂粉丝杨丽娟的劲头,和那个优柔寡断的男人,来了一场外柔内刚的死磕!

(四)

她的第一步,就是上面说的,穷追不舍,爱咋咋。这招看似技术难度不大,实则很需要一种大无畏精神,诸位知道,装作看不懂脸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偏偏人家董小宛就能做到。任冒辟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把文人那点小机灵抖搂完,她只管不哼不哈,以不变应万变。

当然,他们之间的关系也不完全是紧张的,冒辟疆没把这个固执的女人太当回事,她再拗,能搞得过男人吗?他骨子里又是个热闹人,她不肯走,那就先带着,跟着他帮朋友,一路吃喝玩乐着,把一段水程,变成一个漫长的PARTY。

这天他们酒足饭饱,一帮男人又提起这茬。这个女人的去留,此时已经有点像个玩笑,正巧桌上有一种叫做“五木”的东西,类似于现在的色子,有个家伙便不无轻浮地说:“卿果终如愿,当一掷得巧。”

关乎命运的东西,我们总以过度的虔诚对待,哪怕仅仅一个玩笑,也不敢怠慢半分。董小宛肃拜于船舱,祈求完毕,方郑重地一掷,居然是个满堂彩。狂喜涌上了她的脸,她转向那个男人,命运的指示仍需要他去执行,可是,他说,既然你我缘分本属天定,又何必急在这一时?不如你先回去,慢慢地操作。

看来他是真的不想带她走了。她掩面痛哭,多日来的压抑委屈顷刻爆发,她哽咽难言。眼泪流尽,渐渐清醒,女人强韧的意志,抗不过男人心意如铁,她再跟着也是徒劳,不如按他的说法,就此别过。

看着她的小身影渐渐消失,凄惶的,孤单单的,他心中亦有惨然的怜惜,但更多的,是如释重负。

董小宛没有善罢甘休。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回到家中她闭门茹素,是想以此祈福,还是洗刷自己?又或者,那是她在对方无应答的情况下,惟一能做的?打听到他不久就要到南京考试,她再次主动出击,带了一个老妪,直奔南京而去。

那是一趟惊险之旅,霉运连连,小船在江心遇到匪盗,躲进芦苇从中,结果弄坏了桅杆,她们整整三天都没有吃上饭。恐惧加上饥饿,以及不确定的未来,足以令一个意志坚定的女子崩溃,在经历了这一切之后,她来到那个男人的驻地附近,我想她一定很想扑进他的怀中,放声痛哭。可是,比我有见识的董小宛明白,这样贸然现身,只会搅乱他的文思,而才子佳人戏里,女主角的幸福要到男主角功成名就后才能实现,因此,她耐心等了两天,首场完毕之后,才来到他居住的桃叶渡寓所。

这次他心情很好。他对这次考试很有信心,踌躇满志,志在必得,心花那是一朵一朵都开足了,心情巨爽的情况下,又见美人历尽艰险追随而来,更是锦上添花。她说起一路的情形,余悸未消,声色俱凄,叫他不怜爱也难,就算他对其中的爱情含量到底有多少心知肚明,但不是每时每刻,人们都愿意做一个过分清醒的人,他答应帮她还债脱籍。

眼看才子与佳人就要过上幸福的生活,他父亲还乡路过此地。这个糟老头子不合时宜的出现,搅碎了一场鸳鸯蝴蝶梦,倒不是他要棒打鸳鸯,而是,当他的声音远远地传来,冒辟疆马上想起,到了自己扮演孝子的时候了。

他丢下正甜蜜蜜的董小宛,令舟船跟在父亲后面,在这个亦步亦趋的大孝子背后,则是奋力直追的董小宛,人要是倒霉喝凉水都塞牙缝,在燕子矶她遭遇风浪,几乎丢了性命。

连滚带爬地撵上来,劈面而来的,是冒辟疆的黑面黑口。他刚刚得知考试的结果,他仅中副榜,一场辛苦又白瞎了,正看谁都没好气,董小宛一根筋地、没一点眼力见地撞了上来。

还债什么的自是免谈,他自个都一脑门官司呢,她那副可怜兮兮的小模样,现在看来只觉得讨厌,凭什么她就吃定我了呢?

他不理睬她,发足马力朝家赶,她哭哭啼啼着跟在后面,这种对峙保持到如皋城外。他不再跟她废话,只告诉她,纠缠下去全无意义,她的当务之急是回到苏州,安抚那些债主们。然后又放缓口气,给她留下一丝“后事可为”的希望。

董小宛回去了。没有文字告诉我们她当时的心情,我推想必然降到冰点,冰得胸口发痛。失恋不要紧,关键是失态,她如同一个失去理智的赌徒,押上了全部的自尊,孤注一掷,不留后路,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她以为只要注下得足够大,就一定能赢的,可是她已经搭上了她的情感与尊严,在对方眼里仍不值一提。

事到如今,退无可退,她的做法和那些输红了眼的赌徒没有区别,那就是拿性命来搏一把。一场苦情戏就此登峰造极。她在离他很远的地方自虐,说是回去之后一直穿着别时的衣服,他若不管她,她宁可饿死。

就算我对冒辟疆全无好感,到此时也难免要数落董小宛的不是,他是招你惹你了没错,但那是你情我愿符合市场规矩,你只管这般胡搅蛮缠,就太不懂游戏规则了。可是这种极端的方式是有效的,冒辟疆再风流自诩,也不希望有谁真的为自己殉情,他确实是没办法,自己那点私房钱,只够喝花酒的而已,他又不愿拿这琐屑之事打扰自己的老爸——尽管它关乎一个女孩的生命。他的朋友里倒是有热心肠,还真的跑去料理来着,可惜是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主,弄得一塌糊涂,几百两银子打了水漂。

那会儿没有报纸电视互联网,否则,董小宛的一袭薄衫将是每日娱乐新闻的头条,冬天就要来了,换,还是不换,这是众人最为关心的问题。不换,难道真的就这么冻死?换掉,她倒追冒辟疆的故事已成为所谓的传奇逸事不胫而走,一旦她食言自肥,被人取笑还是小事,很有可能连饭碗都保不住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古代名厨列传:董小宛(明)
破解红楼梦(3) | 抗清义士的儿女情长
江东才子冒辟疆
把爱情进行到极致:秦淮八艳(之) 董小宛 || 百荷踪影
董小宛的下落如何?
关于冒襄和董小宛研究中需要澄清的几个问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