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练太极关键的几个方向性问题
userphoto

2023.09.05 四川

关注


做事三方:方向、方式、方法。方向最重要。太极拳华山一条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所以不断的自纠方向,比正架子还重要。

武禹襄说:“有上必有下,有左必有右,有钱必有后”。张志俊说:“前后是本能,左右是技巧,上下是奥妙”。

太极拳如果没有改变和改善我们原有的生命状态,那就等于没有练。原生生命的部分表现有:
1.向下容易向上难(地心引力的原因)
2.向前容易向后难(脚型前长让我们习惯于向前走)
3.前后容易左右难(脚型前后窄长,左右易倾倒)

对此,太极拳进行了反向的训练设计——反者道之动!

一.太极拳要向上练(用意)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太极拳要练松沉扎根,甚至五指抓地,两腿承重,是向下练。却不知这是向上练的结果,而不是太极拳追求的目标!有上必有下,有上才有下,没有上哪来的下。一颗小苗都知道向下扎根,向上生长,人何以不知!

1.虚领顶劲,尾闾中正神贯顶,遍身轻利顶头悬,是向上练。

2.顶心力空灵,浑身如线提(杨班候)是向上练。

3.郝为真太极三境界:水中走、水中游、水上走,是向上练。

4.李亦畬“吸能拿的人起,呼,能放的人出”“擎起彼劲借彼力”是先向上。

5.宋书铭的“西山悬磬,全体透空”是向上练的结果。

6.民国太极奇人乐奂之干脆说:“太极借天不借地,借地终究艺不高”。

7.武式太极拳的提顶调裆是最妙的方法。比之于尾闾中正神贯顶,遍身轻利顶头悬,沉肩坠肘,空胸实腹,气沉丹田,溜臀垂尾闾之类的说法要妙的多,简洁的多。提顶调裆更准确的把握了太极的中轴,更有利于练出腰似车轴的中轴劲。

郝为真《太极拳十层功夫论》中就有两层论述上下的劲。
第二层:上下分两仪
此层阳升阴降,阳轻阴重,内气渐聚,丹田鼓荡。——显然,是提顶调裆,向上练,练上下开,或者说是上下分劲,腹内被拉空,气必填之。

第四层:开合是乾坤
此层是天地相合,阴阳交合。此层内气运行,打通任督二脉。——显然,这是练上下合劲。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1.向上,是神灌顶,决不是气灌顶,气灌顶就高血压了,就练死了!气,绝不能过鹊桥——舌尖轻抵上齿龈,俗称“搭鹊桥”,联通任督二脉。

2.是虚领、虚顶、虚灵、是悬起来,是头拎腰,腰拎腿,不是实领,实顶,梗脖子。曾经有一个永年拳友顶着一块砖练,还瞎自得,不练坏是不可能的,另一个湖南小拳友,说他的师父顶着一碗水练,窃以为仍然不可。练头正,想想过年铁钩子挂猪头嘴怎么对正就可以了!无中生有是太极,有了,反倒就没有了!

二,太极拳要有向后练(用意)
走步,尚且正走一百步健身,倒走一百步健心。打太极每个式子都要有意识的练有向后的劲。因为太极的打法是引进落空,后引的阴手永远是最主要的,是意念的主要所在。即便是双手前按,也要肩背后撑。以免反被引进落空。

三.向左右练
左右练,靠的是武式太极拳裹裆护肫。仅靠手臂是不行的,容易自拔其根。而靠旋踝转膝,又容易丢劲儿。只有靠中部核心力,才牢靠。圆裆裹裆,中盘自稳,两肋微微前合,自能抵挡左右来劲。向左化劲则松左肋,合右肋,用左小臂棚住圆化。向右化劲,则松右肋,合左肋,用右小臂棚住圆化。

郝少如解释护肫:“两胁微敛,取下收前合之势,谓之护肫。”师姐为我们正桩时,用双手从我身后背比划着说:从尾闾开始,往上一圈一圈,都往前合住。

练左右劲的式子自然是云手最典型。推手多进行横挒劲的对练。护肫最要紧。化解对方端肘横挒的方法是旋腕转肘。

郝为真说:“第三层功夫,进退呈四象。开始懂劲,并由大圈渐至小圈,是退圈之前一阶段。”

到这一层,前后、左右、上下、乃至内外(内气外形)全有了,外圈渐渐的由大变小,乃至贴身成圈,无所谓外棚。外圈不再重要,所以是退圈前的阶段。

手圈就像一层棉衣,包裹住自己的身体。身体旋转伸缩自如。全身高度一体,周身一家的整劲形成。下一步进入四象生八卦的阶段。

些许体会,让大家见笑!还望高手多多批评指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武派郝架太极拳探讨(一)
谈太极拳
关于“八面支撑”的师徒对话---寿祥
QQ空间的分享
太极拳功夫之初层功夫:炼形
太极拳身法十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