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谈社会价值观念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

技术迅猛发展,形成了中国当代文学多元化格局。全球化发展对原有的社会价值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引起社会价值观念的转变,而社会价值观念的转变有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反映在文学创作、文学研究、文学批评中,则是多元价值共存。

 

关键词:社会价值观念;当代文学;多元文化

中图分类号:C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1-0065-02

一、前言

中国当代文学多样纷呈,与社会价值观念多元化有着必然的联系。一是不同的社会价值观念影响和决定不同的文学价值取向;二是多元化的社会价值观念接受了文学发展的多元共存。20世纪末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一方面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力,另一方面中国社会迈向全球化的进程也进一步加快。全球化发展对原有的社会价值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引起社会价值观念的转变,而社会价值观念的转变有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一个社会的价值观念,既是各种客观现实存在在观念上反映,也会作用于各种社会现实,对其产生相应的影响。反映在文学创作、文学研究、文学批评中,则是多元价值共存。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社会价值观念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从当代社会观念转变视角探讨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转变及文化特征。

二、社会价值观念对当代文学的影响

在复杂的社会情况下,传统社会价值、现代社会价值乃至后现代社会价值,都在我国社会生活中广泛存在,随着社会阶层的分化和新的社会阶层结构的形成,以及社会关系结构的多样化,呈现出价值观念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这里有必要先回顾一下历史。两千多年来,在“诗言志”“诗以载道”以及“诗缘情而绮靡”这两大命题的统筹指导下,我们中国人对于文学的价值认识,其实向来都十分明确,那就是在文学的现实社会功能和文学本身的美学范畴内,来寻求“文学”的价值意义。1917年发动的新文学运动,其实也就是在这两个范畴内进行的文学革新运动。比如,在文学价值观的认识上,新文学运动的领袖们一方面以“文学为人生”“人的文学”等核心命题为基础,强调文学的现实社会功能。所谓“将文艺当作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的时候,现在已经过去了”的宣言,其实就是在时代新的思想资源的融入下,对文学现实社会功能的强调,以及建立在这种功能认识之上的知识分子自我价值、使命意识的重新确认与强调。在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进程中,这样的现实功利性品格,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广泛地被中国作家所尊崇。从鲁迅、胡适、茅盾、巴金的文学活动,再到1930年代的左翼创作、1940年代解放区的文艺政策及其文学实践、建国以后的十七年文学,直到“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的兴起,在这一长条文学创作的链条中,我们看到了中国作家强烈的入世意识。在这里,文学是尊严的,是对国家、民族的独立、发展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的。另一方面,在强调文学的现实功利性品格的同时,20世纪的中国作家们还以白话文为核心载体,在新文学的美学品性方面,作了富有成效的探索。

随着社会的价值观念结构开始表现出某种程度的阶层化特征,文学创作多元化现象也开始出现。中国的文学创作从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寻根文学再到现代派的先锋文学,文学创作从题材选择到文体实验,都呈示出了文学的丰富性。虽然,作家的创作仍然没有摆脱政治意识形态的束缚,而相当多的作家,也还自觉地从现代化理念出发来呼吁改革开放,文学思潮风起云涌,本身就昭示了文学创作多元现象的出现。尤其是,当寻根文学和先锋文学出现以后,从审美的层面出发,文学创作更是表现出了审美形态的丰富性。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时代的发展,作家的创作进一步地与社会思潮趋同化,这就使文学创作呈示出了更大的丰富性。一个明显的现象是,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创作可以用“反思”、“改革”等核心概念来加以描述,90年代以后的文学现象更加多元化。作家们各自根据自己的文学敏感,创作着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因此,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创作多元化倾向的出现,首先是与作家思想形态、艺术实践方面的解放有关的。当然,作家创作多元现象的出现,反过来也表征了社会思想、艺术理念方面的解放和社会价值观念的转变。

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大众文学借助商品经济大潮和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迅猛崛起,形成了中国当代文学多元化格局。从我国社会价值观念的多样化、复杂化可以看到,社会价值观念和文化格局已经发生了结构性转变。随着社会结构特征的变化及其多样化,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国的作家不断地在坚持或调整着作家自己富有个性的叙事方式,从而使整个90年代的文学创作在叙事美学上获得了相当丰富的发展。如,张炜的叙事呈现出诗性作家的气质,他的小说语言激情澎湃,尤其是一些单独成段的心理独白,更富有诗的气质;余华的叙事在经历了先锋阶段的探索以后,从《活着》开始就不断地走向素朴、平和,这样的叙事风格在《许三观卖血记》中俨然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王安忆的叙事则日趋细腻,她对都市环境的刻画,对都市女孩内在心理的把握,都体现出了女性作家的细腻,尤其是前者,《长恨歌》中开头的一章,读来真如锦缎一般,圆润无比;莫言的小说叙事则带有民间的野性与活力,和余华的日趋素朴不同,他的语言富有张力,这样的语言镶嵌在传奇的故事架构中,读来自有一种美学风味。这些美学风格上的不同向度的探索,同样使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中国文学创作呈示出多元化的特征。

三、多元化社会价值观念影响下的当代文学创作

文学创作的多元化倾向,主要是指作家文学观念——包括他们对于文学的价值认识、美学认识——的多样性。多元是相对于单一而言的,同时,多元也是相对的,是一种粗线条的描述。我们描述文学现象的多元性,更主要的,是从宏观的层面对一定时期内作家文学观念的归类区分。20世纪80年代的集体主义开始从各个观念层面被消解,在文学思潮和流派现象中表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现实的人的价值从各层面凸现出来,不仅多维地构建文化体系,而且人们的价值观念开始走向多元还丰富了文学考察视角。随着被称为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念的嬗变和“价值多元”的趋势,不同文学价值观念的争论促进了文学的发展,进而跃上一个新的标度。社会价值观念变化的主线是从那种消蚀个人的“集体主义”中解脱出来,将价值观念转换成文学理论发展,实现对个体人的价值的肯定,从而形成新的文学思潮和流派。这个阶段的紧迫任务就是自觉地构建与与社会价值观念体系相适应的文学创作发展体系,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立足中国现实,使其适应当代经济社会本质要求是其归属。

如果纯粹从微观的、作家本人的创作风格来看,那么,没有哪两个作家的创作会呈现出同一的特性,这样,世界纯粹是分殊的,因此也就无所谓单一与多元了。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中的多元化倾向,始于1980年代。这一倾向的出现,是与中国社会经济政策的变化、社会管理方式的改变、科技的进步、现代资讯设备更新换代速度的大大提升,以及与上述所有这些现象连接在一起的人们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倾向,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中国社会各个领域都受到了全球化的深刻影响,由于社会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倾向,作家的创作也呈现出了无法用一两种或者几种文学主潮来加描述。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的多元化倾向,是1980年代以后(尤其是1980年代晚期以来),基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政策改变的特定的历史条件,而产生的一种文学现象。在市场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动下,使得社会成员思维方式发生了转变,文学创作、文学作品也日益多样化。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是当代文学价值多元的根本原因。

当代文学的另一个现象就是网络文学的出现。网络文学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的,网络文学的存在方式、创作范式和文学机制都呈现了新的价值趋向。尽管网络文学在形式上还不够成熟,但其展示着文学的发展方向。一种价值观念对于相异价值取向往往具有促进其发展的作用。从文学的发展演进看,由于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响,文学活动产生之后,接受主体以自身价值观念评价文学价值,并形成文学价值的总观点、总看法。不同的文学价值观念反映了人们对文学提出的不同价值标准。历史告诉我们,每当社会处于重大转折时期,文学价值问题的探讨就愈呈现多样性。网络文学出现在一个社会转型时期,网络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它对人类生存的深远影响改变了人们对社会、世界、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等重大问题的理解,由此表现出新的文学特征。在新的社会价值观念影响下,当代文学价值观念以一种整合而成的新的文化品味标准衡量新时期的文学作品。

四、结论

价值观念是一种主观意识它会随客观环境变化而改变,一个人的价值观念会因接触的事物不同而不断变化,而个人的价值观念又会作用于其所作所为,表现在文学创作中就是作品受到作家价值观念的影响,但作家的价值观念往往是当时的社会价值观念。当我们描述转型期中国文学的多元化特征的时候,我们更多地是从文学的单一性出发的,因而更容易看到其解放的品性;但从当下文学创作及批评的环境出发,我们其实更应关注文学多元现象中表现出来的文学价值观念迷失、文学精神溃退的现象,这牵涉到文学发展的方向,文学批评的方向,同时也牵涉到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贺善侃.当代中国转型期社会形态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3年版.

[2]侯传文.多元文化语境中的东力现代文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3]洪子诚.问题与方法一一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讲稿[M]北京:三联书店.2002年版.

[4] 郑春光.评《多元文化语境中的东方现代文学》[J].东方论坛.2009(02).

[5] 王志刚.价值观念与文学思潮及文学流派[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06).

[6]姜英.网络文学极其价值观念的界定[J].网络文学研究.2009(0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新世纪10年文学创作的11个病症
李炳银:戥称文学批评
文学概论笔记,学习纲要
文学史上的人本观念
20世纪40年代沈从文心态变化探微:以其“五四”运动阐释为中心
郎伟眼中的张贤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