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时尚的特征

时尚的特征

    时尚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和生活方式,具有区别于其他现象的各种特征,这些特征是由其独特的本质和内涵所决定的。以往不少研究者都对时尚的特征进行了一定的概括,综合各家的看法,将时尚的特征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新奇性

    新奇性无疑是时尚最为显著的特征,任何一种时尚都表现出强烈的之崇拜,可以说新奇性是时尚的生命力之所在。然而,某一事物是否时尚并不在于它本身是否新奇,而在于对这种“新奇性”的理解和认识。从某种意义上说,真正新奇的事物只能被那些运用了自身想象力的个人所理解,因为人们过去的经验不足以充当可靠的向导。因此,为了追求新奇,这样的虚构性训练必须有快感相伴随,这就是白日梦之所以产生的重要原因,因为它能促进渴望,能扩散一种渴望体验目前生活所不能提供的更多事物的不满足感。

  具体来讲,新奇性又包含两个方面。无疑是相对而言的,它可以是前所未有的,开天辟地的“新”,也可以是老酒装新瓶的“新”。前者是创造发明,后者是包装改造。更多的情况是后者,同样的事物在被不断地重新赋值、重新定义而呈现为一种新事物的状态。“奇”即特别的、与众不同的,如果说“新”是某事物构成时尚的充分条件,则“奇”可认为是其构成时尚的必要条件。假如LV新推出一款手袋,而第二天早上全世界女性醒来时都发现床头正摆放着它,无法想象这款LV手袋还能成为时尚之物。不难看出,在这里“奇”多多少少包含了“新”的成分。总之,只有具备足够新奇性的事物才有成为时尚的可能。

    当然,新奇的事物并不是总能成为时尚的,如果某种事物太过新奇而超出社会大多数人可接受和认识的范围,则往往被当做极端的异类而被边缘化,其只能在小范围存在并悄无声息地消亡。另一方面,同样“新奇”的事物,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被接受的程度也不尽相同。一般而言,在传统的社会专制、保守的社会体制的重压之下,新奇的事物较难被接受,通常也只能在小范围内流行;而在相对宽松、开放的现代社会,新奇的事物则较容易为社会群体所接受。


二、差异性

    与时尚的新奇性特征密切相关的是时尚的差异性,即不同群体中有着不同的时尚。由于不同人群对于新奇性的不同理解,特别是随着现代社会时尚涉人社会生活更深更广的层面,时尚的差异性愈发明显起来。可以说,不同阶层、不同身份地位,不同地域、种族,不同年龄、性别甚至不同职业的人群中都具有这种差异性,并且这种差异性即使在各种群体内部的个人之间也是存在的。

    毫无疑问,在时尚的种种差异性中其阶层差异性被强调得最多,这与时尚的演变历史是分不开的。在前面对于时尚概念的梳理过程中可以发现,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时尚都是作为上层精英彰显自己社会地位的手段而出现的,在那种情境下,时尚即意味着阶层区隔。到了现代社会,时尚的阶层优越性意味显然已大大地淡化,但其阶级差异性依然存在,这是由社会阶层的人类社会本质属性所决定的。在这一点上,更多的情况下不是社会下层跨越或打破了时尚的阶层藩篱,而是社会上层走出或主动拆除了它。

    不同地域、种族的时尚差异目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现在提到时尚,人们不仅会想到巴黎、米兰,也同时会想到上海、东京;不仅会想到好莱坞电影,也可能想到的是黑人Rap音乐;不仅会想到世界杯足球赛,也可能想到源于古印度的瑜伽运动。时尚发生地可能在纽约街头,也可能在撒哈拉沙漠的某部落;时尚制造者可能是日本动漫画家,也可能是新发现的澳洲土著人;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关于时尚在不同年龄段人群中的差异性,在相关研究中已经讨论得很多,比如近年来大量关于80后、90后的描述,又比如前些年被广泛关注的代沟问题等。时尚的这种差异性实际上是不同年龄段人群由于社会财富和社会资本占有程度不同而体现在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上的差异。然而,即使在所谓80后或90后内部,时尚的个体差异性也是显而易见的。

    通过对时尚新奇性和差异性的分析,似乎可以对时尚作如下通俗描述:因为不同,所以时尚;因为时尚,所以不同。由此看来,新奇性和差异性是时尚的两个相辅相成的特征,共同诠释着时尚标新立异的特质。


三、模仿性与从众性

    模仿性与从众性是时尚产生和传播的心理机制,是时尚潮流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所在。简单地说,模仿是个人有意或无意地对于某种刺激作出类似反应的行为方式。就时尚而言,可以根据时尚追随者的目的将其分为“虔诚性模仿”和“竞争性模仿”,前者纯粹是出于模仿者对模仿对象的尊敬或崇拜,后者是模仿者为赶上甚至胜过模仿对象的行为。虔诚性模仿主要存在于等级界限较为严格的传统社会,竞争性模仿则是现代大众追逐时尚的常见方式。

    关于时尚现象中的模仿主体,大多数情况下社会的上层人物是时尚的始创者、倡导者,是被模仿的对象;普通大众是时尚的追随者,模仿上层人士的行为方式。由此时尚的传播走向呈现为一种上行下效的趋势,不少学者将其称为时尚现象的“下行性”。娱乐明星、商业明星甚至政治明星等各类社会名人的衣食住行方式都可能成为大众模仿的对象,有时候某个名人不经意间的一个举动都会因为众人的竞相模仿而成为一时风尚。然而,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世界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巨大变化出现了大量的下行上效的时尚潮流,上层人士成为模仿者,追随源于普通大众的行为方式,一个经常被提及的例子即牛仔装的上向流动。牛仔装本是美国西部矿工和牛仔们的工服,20世纪70年代却进入上流社会,名门贵族也竞相穿起了牛仔裤,其中包括英国的安娜公主、埃及的法赫皇后、摩洛哥的国王哈桑二世和约旦国王侯赛因以及法国前总统蓬皮杜等,都喜穿牛仔装,更富有戏剧性的则是美国前总统卡特还穿着牛仔装参加总统竞选。

    追逐时尚并非总是一种积极主动、自觉自愿的行为,对于那些被动追赶潮流的人而言,从众心理是其求同于其他赶潮者的基本动力机制。通俗地讲,从众指个人受群体压力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对于被动赶潮者而言,追求时尚、模仿他人的各种行为只是不愿意在追求时尚的队伍中掉队,不愿意被社会边缘化甚至被孤立地成为社会的另类分子。他们仅仅为了寻求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归属感而不断模仿周围人的时尚行为。


四、短暂性

    西美尔认为,时尚的本质存在于这样的事实中:时尚总是被特定人群中的一部分人所运用,他们中的大多数只是在接受它的路上。一种时尚被广泛地接受,我们就不再把它叫做时尚了;一件起先只是少数人做的事变成多数人都去做的事,例如某些衣服的式样或社会行为开始只是少数人的前卫行为但立即为大多数人所跟从,这件事就不再是时尚了。时尚的发展壮大导致的是它自己的死亡,因为它的发展壮大即它的广泛流行抵消了它的独特性”。正因为时尚具有这样的特性,时尚往往表现为在短时间内迅速兴起、扩散,达到顶峰后又迅速衰退、消失。在传媒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时尚的这种短暂性特征表现得尤为明显.。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在选择某种时尚的时候往往容易产生盲目跟风或随波逐流的现象。

    一般而言,短暂性特征并不会降低时尚的地位,相反,正是时尚的这种短暂性增加了其吸引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时尚的短暂性也正是保证其新奇性特征所提出的必然要求。大多数时尚在辉煌一时之后迅速消亡,它们从兴起到退出时代舞台只不过是昙花一现而已。当然,时尚的短暂性并不表示所有的时尚都只是浮光掠影、缺乏生命力。有些时尚能够引起社会上大多数人群的兴趣和持续关注,经过时间的沉淀将成为经典。某些经典的事物,在它们创立之初都是作为引领一时风气的面目出现的,但它们在时间的洗礼中能够始终保持良好的品质,最终凝成经典的风范,如德国的奔驰汽车、美国的可口可乐等,都是在世界范围内风行百年而不衰的代表。


五、周期性

    时尚的周期性至少具有以下两层意涵:首先,几乎每一种时尚都要经历从诞生、兴起、传播、高峰、衰退直至消失的过程,这是时尚现象的生命周期;其次,时尚的周期性还意味着流行过后的某些时尚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文化心理的支撑下可能卷土重来,再次成为一时之风尚。尤其值得展开讨论的是时尚的后一种周期性特征。

    曾有学者细致地比较了100年内女子晚礼服的主要式样。通过逐年测量了这些女子晚礼服的主要特征,包括裙子的长度、上装的胸围、裙摆的周长、腰围、肩宽以及领子的高度,并按照这些结果绘制出服装变化的曲线,结果显示出这条曲线非常平滑、规则,女子晚礼服的发展也明显地表现出了时尚周期性的循环特征。在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的今天,人群中却普遍弥漫着一种恋旧情怀。各种老式的东西重新焕发出生命力,如近年来出现的唐装、汉服热潮,又如电影在电视长期挤压之后的强势反弹等。当然,时尚变迁的周期性并不是简单的重复,重复的只是时尚的载体形式,不同的是时尚所蕴涵的内在意义。时尚毕竟是属于当代的,因此时尚所表现出来的周期性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循环往复。

摘自《时尚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穿个衣服也是社会秩序?:“时尚”背后的那些事 | 政治学与生活
中西方文化差异
消费者的个性特征与消费行为
和谐社会的特征或标志
他山之玉|亨利·列斐伏尔:节奏分析:空间,时间和日常生活
人类学家说,接吻并不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