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何谓精神史?
  
  人受天地之中以生,具五常之性,根一心之灵,其生也化也,岂只是逐物活动?其为历史存在,又焉能只是光秃秃的物质世界?特别是对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来说,他们不仅凭着灵明心性,穷神知化,精义入神,出入利用,备物致用,创造了五千年物质文明,而且以此虚灵不昧之心,提神太虚,超乎尘外,周流八极,卓然高举,创造了一个至真、至善、至美的世界,一个大美、崇高、庄严、神圣的世界。
  
  这是一个什么世界呢?是一个良知明觉,炯炯光明,胸次浩然的世界,一个会通大道,洞彻天理,知几通神的世界,一个周流八极,超然象外的世界,一个辉辉皇皇、皓肝光明的世界,一句话,一个弥漫天地、贯通古今的精神世界。中华民族五千年乃至七千年的历史,正是有了这样一个精神世界的存在,才是一个深厚博大、高明悠远的国家民族。《中国精神通史》所要撰写的正是这样一个精神世界的历史存在。
  
  要撰写这样一个历史存在,就必然涉及到如下问题:如究竟何谓精神,何谓精神史?它与思想史有什么不同?与学术史是何种关系?以及为何要写精神史?怎样写《中国精神通史》?所谓“通史”,所通者何?它又如何进行分期呢?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撰写《中国精神通史》必须解决的。
  
何谓精神史?
  
  秦汉之后,古史的研究,汉有略、晋有部、唐有典、宋有目、元有考、明有补,皆有所成,后人不及也;近现代以来,各种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哲学的、文学的部类思想史、学术史研究,虽不尽意,亦繁多矣。然独无精神史。精神史,不言而喻,即精神发展史。然而什么是精神呢?它是心理本能存在,还是超越心理本能的思维形式?目的、动机、情感、情绪之类心理,在何种意义上属于精神现象,而在何种意义上不属于精神的范畴?因此,要研究撰写精神史,就必须首先弄清楚什么是精神,它的性质与存在形式,然后才能知道何者为精神史,它的研究对象、理论与方法。这是研究撰写《中国精神通史》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
  
  自然,应该说一切所谓精神,皆是人的生命精神,在人之外是无所谓精神的。但人的生命精神,是有不同形态的。它的低级形态,可以出于人“好是懿德”的先天道德本性,出于仁义礼智的“几希”存在。这是人的本质规定性,是人别于动物最为本质的地方。人出此本性而为心,一念灵明,几微之动,活活泼泼,无不是善,无不超越利害之情,故虽为思维低级形态,但亦属精神存在与范畴。而精神的高级形态,不论是个人的精神,还是国家民族的精神,皆不是在物欲情欲上讲的,不是在心理学本能上讲的,不是在心理本能的欲望、要求、目的、动机、情感、情绪上讲的,而是在文化上讲的,在哲学先验论、本体论上讲的,在形而上学存在上讲的。因此,精神不是物质的派生物,不是某种心理本能存在,而是人凭着虚灵不昧之心,提神太虚,飘然高举,将生命的意义与先验论、本体论、形而上学存在相联系,不断超越自我生命本能,所获得的与真理、正义、纯真、至善、大公、无私、大美、崇高、庄严、神圣一类价值思维形式。因此,精神史虽然包括精神的低级形态与高级形态两种精神思维形式,但若就其它的高级形式而言,是不能在心理学所说本能的欲望、要求、目的、动机、情感、情绪上讲的,而应该在先验论、本体论上讲的,在形而上学高度,讲真理、正义、纯真、至善、大公、无私、大美、崇高、庄严、神圣一类价值思维形式与存在形式。
  
  精神产生,特别是高级形态精神存在,是和文化发展联系在一起,和人的教化联系在一起。纯“自然人”没有精神;一个婴儿生下来,诚如王阳明先生说的,“只是纯气”,也没有精神。虽然他有内在的先天道德本性,此时精神也不存在;至于本能的欲望、情绪,如饥则啼,湿则哭,这也不能算作精神。只有先天道德本性经过教化,或将心理本能的欲望、目的、情感、情绪等向上提升,或者如黑格尔所说的,必须经过一定的阶段,抽掉欲望、冲动、意愿的具体利害之情,达到无所需要的需要,成为纯粹思维时,才是精神的存在[①]。而先天道德本性经过天道义理涵养、扩充、大化,达到神圣、美好、至善的境界,才能发展为高级精神形态存在。因此,一切精神,皆是文化精神,皆是通过教育或教化,使先天道德本性或心理本能上升到无我无欲状态,所获得的纯粹价值思维形式或精神形式。因此,精神史最为根本的要义,是研究人的精神提升、超越、发展的历史,研究不同国家民族精神发展史。
  
  一切精神,皆是人的精神,皆是人的生命精神;而精神发展总是与文化发展联系在一起的,和国家民族群体参与、文化教化联系在一起的。因此,精神虽属于形而上学的范畴,但它不是空悬着的,而是通过形下显现出来,弥漫贯通于整个社会历史存在之中的:它不仅通过人(包括群体)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及思想、作风、气质、品格表现出来,而且也体现在不同国家民族的伦理、道德、宗教、风俗、礼仪、文化制度等方面,表现为具体精神存在。惟此,它才能构成国家民族的精神生活,构成他们包括信仰、信念、伦理、道德、价值观,包括他们所有意图、愿望、兴趣、关怀及痛苦、烦恼,亦包括他们的规划、机构和制度在内的精神统一体。因此,精神史的另一个最为根本要义,就是研究国家民族精神生活的发展,研究国家民族精神统一体的发展与变化。
  
  精神不仅和文化教育联系着,更是和不同国家民族文化形而上学联系着,和他们宇宙本体论神圣存在联系着。例如印度文化精神总是和“梵天”大神的存在联系着,中国文化精神总是和“道”联系着,西方文化精神总是和“逻格斯”或上帝的存在联系着,其它像犹太精神、俄罗斯精神,也都是和他们宗教信仰最高存在联系在一起,和他们宗教对上帝的体验、领悟、解释联系在一起的。“梵天”、“道”、上帝或“逻格斯”等,不论是作为绝对观念、永恒法则,还是作为由这些观念、法则所构成的理想、信仰、信念,存在于不同国家民族文化历史中,皆是超越一般情感、情绪的,也是超越一般社会意识的,因此具有一种永恒性质,或者说属于一种绝对精神存在。这种文化精神是很难改变的。不论是中国的“道”文化精神、印度“梵”文化精神、以色列犹太教精神、阿拉伯民族的伊斯兰教精神,还是西方基督教精神、俄罗斯东正教精神等,都是很难改变的,它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将长期存在于不同国家民族文化历史中,构成他们文化历史的特殊本质。精神史最为根本的内容,就是研究不同国家民族绝对精神或永恒精神存在,及它是怎样影响国家民族社会历史发展的。
  
  “梵天”、“道”、上帝或“逻格斯”等哲学或宗教神学上的存在,不仅具有生化宇宙万物的本体大用,而且具有大公、无私、仁爱、至善、和平等美好品德。它实际上是人对宇宙法则秩序一种价值思维肯定形式与抽象形式,是人赋予神圣宇宙法则秩序的一种伟大品格。它作为纯粹价值思维肯定形式与抽象形式,虽然无形无象,无思邪,无为邪,但寂然不动,却是感而能通的。人一旦感通它的存在,就把自己内心世界提升到形上本体存在高度,提升到了至精至神高度;而体验之、领悟之,得之谓德,宜之谓义,以神圣宇宙法则秩序或宇宙神存在而为自我伟大品格,内心就获得一种天道至德,一种大公、无私、仁爱、至善、和平的美好品德与精神世界。每一个人形而上学的体验领悟及获得的精神世界是不一样的,它不仅因人而异,也以时代而变化。因此,它不仅推动了不同国家民族文化精神发展,也产生了不同时代的精神哲学家、伦理学家、宗教神学家。因此,研究不同时代精神发展,及不同时代精神哲学家、伦理学家、宗教神学家形而上学体验领悟所达到的精神境界,亦是精神史撰写的重要任务。
  
  不论出于何种原因,宗教的、伦理的、道德的,抑或是社会历史变迁的,每个时代都面临着理想、信仰、信念一类需要解决的精神问题。历代圣贤明哲,包括不同时代的哲学家、伦理学家、宗教神学家等,他们对形而上学存在的体验与领悟,不仅在于加强自己的精神修养,更在于洞晓时变,体察民心,并通过新的体验、新的领悟,做出新的解释,解决他们时代所面临的精神问题。此即《易传》所说“圣人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典礼”者也。因此,研究历代圣贤明哲是怎样解决他们时代精神世界问题,亦是精神史研究的重点。
  
  每个时代哲学家、伦理学家、宗教神学家所面临的时代精神问题是不一样的,道德形而上学体悟所得是不一样的,解决精神问题的方式与方法也是不一样的。这从根本上说,乃是本体领悟上的差异,形而上学的差异,也是精神上的差异。当他们以这种本体差异、精神差异解决他们世代所面临精神问题的时候,必然给人的信仰、信念带来矛盾与冲突,给人的精神世界带来矛盾与冲突。这些矛盾与冲突不断运演,因而就产生了精神运动,产生不同时代精神的发展与变化。精神史无疑研究这种精神运动,研究精神的发展与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说,精神史即精神运动史,精神发展变化史。
  
  这种精神世界的矛盾冲突及其运演所产生的精神运动,见诸于社会情感和情绪时,就会带来极为复杂的情况。一般地说,本能的情感与情绪,不属于精神的范畴,但它一旦和形上本体相联系,由形而上学本体存在培育熏陶出来,或从那里获得信仰信念,并且以此至诚不息而见诸情感、情绪的时候,也就属于精神的范畴了。诸如宗教情感、宗教情绪就是这样。这些形上本体的信仰和信念,这些至诚不息的情感和情绪,既构成一个国家民族虔诚的精神世界,也以其思维的非理性存在等构成极为复杂的精神运动。历史上的哲学思潮、宗教运动就是这样产生的。这种精神运动,要比哲学家、伦理学家、宗教神学家单纯道德体悟所获得的精神要复杂得多。因此,精神史不只是一般地研究精神运动,更要深入地研究每一个时代极为复杂的精神运动史。
  
  作者:司马云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精神力学(5):人类文化中所产生的精神力
再论管理的精神
有神论是什么时期出现的?如题,它们和无神论的纷争的过程是怎样的?
收藏|这份“哲学家词典”帮你全面梳理中外哲学家及其思想
【诠释学系列03】诠释学领域中的康德
中国儒学网 >> 论牟宗三的康德研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