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东方近现代文学概述
第三章近现代文学
  
  第一节概述
  
  东方近代文学是指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的文学,即亚非地区处于殖民地、半殖民地时期的文学。这个时期,西方各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东方古老国家的大门,东西方文化交流空前扩大。
  
  东方近代文学是过渡时期的文学,只有近百年的历史,发展不够成熟。它虽然不像欧洲近代文学那样成就卓著,但是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尤其是日本和印度这两个受西方影响较早的国家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以后分节介绍)。总起来分析,东方近代文学在其发展进程中,主要表现出以下特征:
  
  首先,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大多数进步作品的中心内容广泛反映了东方各国人民同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之间的矛盾,描写了人民的苦难和不幸,揭露了统治者的虚伪和丑恶,表现了人民群众的觉醒和斗争。
  
  其次,在发展过程中受西方各种思潮的影响很大,一些国家文学社团林立、流派众多,变幻不定。这种现象在日本尤为突出,最有代表性。一些带有东方特色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唯美主义等文艺思潮,你方唱罢我登场,在短促的时间内迅速流行又很快消失。文学创作表现出复杂性与多样性。
  
  再次,作家数量剧增,作品数量增多,影响扩大,成果显著。这些变化在日本文学、印度文学、阿拉伯文学中都表现得很明显。职业作家开始出现,并表现出十分特殊的意义,一方面说明作家与文学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起到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说明作家已具有独立的政治和经济地位,有了独立的人格及精神世界,成为主动传递时代精神的先驱,对东方各民族的思想启蒙及社会变革起到了积极的催化作用。
  
  第四,东方近代文学在亚洲各民族文学发展史上具有重大的承前启后的意义。东方近代文学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出现了许多可喜的变化。它打破了中古文学的某些陈规和传统的束缚,创造了一些新的文学样式。如日本的政治小说、私小说,朝鲜的新小说,印度的政治抒情诗等,内容上也开始从脱离实际的古老而陈旧的题材转向描写平民的现实生活,反映重大的斗争,令人耳目一新。
  
  东方近代文学是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但又深深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之中,它在东方文学的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继往开来的作用。
  
  在东方近代文学的基础上,现代文学发展起来。如果说近代东方的历史是被西方奴役的历史,那么,现代东方的历史则是东方人民用自己的觉醒和抗争来结束西方殖民压迫的历史。东方现代文学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尤其是1917年十月革命前后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这一时期的文学。东方现代文学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以下主要特征。
  
  首先,反对侵略反对压迫为各国文学的共同主题。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掠夺,东方各国人民承受着同样深重的灾难,经历着同样的血与火的洗礼。在文学领域,东方各国虽不曾像西方那样形成具有共同特征的文艺思潮,但大致相同的命运与共同的理想,使许多作家的作品表现出大致相近的思想倾向。他们描写社会现实,同情下层人民的悲惨生活,号召人民行动起来,为争取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而斗争,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其次,一些国家形成了有共同思想的文学社团,开展有组织的文学活动。日本以《文艺战线》为中心结成了日本无产阶级文艺联盟,涌现出一批杰出的作家和作品。朝鲜以“焰群社”为代表的新倾向派作家也相当活跃。印度成立了全印进步作家协会。这些无疑促进了东方现代文学的发展与繁荣。
  
  再次,以现实主义为主的表现手法。当时的大多数作家都力求创作的真实,因此,许多有影响的作品都是以作家的亲身经历为素材而创作的。但有些作品也不乏西方现代派影响的痕迹,以日本川端康成为代表的一些东方作家,利用西方现代派的创作技巧创作了不少作品,标志着东方文学发展到一个新水平。
  
  就总体而言,东方现代文学在近代文学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因而,其文学的发展水平也很不平衡。日本、印度、朝鲜、阿拉伯等国的文学发展速度很快,成就也比较高,其他各国的文学也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朝鲜现代文学是从20世纪20年代到1945年赶走日本侵略者这一时期的文学。为反抗压迫,无产阶级左翼文学逐渐成为朝鲜现代文学的主流。20年代初朝鲜文坛出现了新倾向派作家。他们明确反对追求唯美情调的资产阶级文学,坚持在文学作品中反映人民的命运和祖国的前途。代表作家有崔曙海(1901—1932)、李相和(1901—1943)、赵明熙(1892—1942)等。1925年以新倾向派作家为基础,成立了“朝鲜无产阶级艺术同盟”(简称“卡普”)。“卡普”时期出现了很多有影响的作品,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李箕永的创作。
  
  李箕永(1895—1984)是朝鲜无产阶级文学的创始人之一。在长达60年的创作中,李箕永始终坚持将文学与现实斗争、与人民大众紧密结合在一起,发挥了文学的战斗作用。他善于塑造正面人物,语言上具有朴实无华的乡土气息和民族色彩。长篇小说《故乡》是他的代表作,作品成功地塑造了革命知识分子金俊喜的形象,真实地反映了20年代朝鲜农村阶级的对立,农民的觉醒。
  
  30年代,以“卡普”为核心的朝鲜进步作家遭到日本帝国主义的迫害。但很快,抗日文学又在抗战斗争中发展起来。为适应斗争的需要,抗日文学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小说、诗歌、戏剧、故事等。这些创作在战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阿拉伯地区的现代文学发展也很快。20一30年代产生了以纪伯伦(1883—1931)为代表的“叙美派”文学和以塔哈·侯赛因(1883—1973)为代表的“埃及现代派”文学。
  
  “叙美派”又称“旅美派”,这是旅居美洲的阿拉伯作家所组成的文学流派。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是此派重要作家,代表作是散文诗集《先知》。埃及现代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首先在埃及形成,以后扩大到叙利亚、黎巴嫩和伊拉克等国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埃及作家塔哈·侯赛因是其卓越代表。他3岁失明,但勤奋学习,先后获两个博士学位,历任开罗大学文学院教授、院长、亚历山大大学校长、教育部艺术顾问、教育大臣。他的自传体小说《日子》被誉为阿拉伯地区现代文学的典范。
  
  东方当代文学,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的文学。在创造性地继承与发展东方文学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当代东方文学加强了现实性,并积极接受西方文化与文学的影响,努力形成独具特色的新的民族文学,融合到世界文学的主潮中,成为当代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各国的社会、政治、历史等情况各异,当代东方的发展与成就也各有不同。但整体上当代东方文学体现了一些较为一致的特征:
  
  首先是鲜明的政治倾向。
  
  当代东方各国民族解放运动规模空前。无论是无产阶级文学,还是民族资产阶级文学,都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即反对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赞颂人民反帝反殖的英勇斗争。
  
  尤其是在印度及非洲许多国家,由于民族独立和种族歧视问题始终是一个重要问题,所以,进步作家将推翻帝国主义殖民统治,为民族解放与国家繁荣而斗争作为创作的基本主题,甚至许多作家直接是反殖民主义的战士。
  
  其次是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学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当代东方文学也受到西方文化的多方面影响,特别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最典型。日本战后文学有许多现代主义作品,如野间宏的《阴暗的图画》就明显受到乔伊斯和普鲁斯特等的影响,采用了意识流手法。安部公房(1924—1993)的代表作《墙壁》和《砂女》也体现出现代派的表现技巧和卡夫卡的影响。印度文学中,50一60年代出现的新小说派,明显接受了西方存在主义的影响。在当代阿拉伯文学中,埃及著名作家陶菲格·哈基姆(1898—1987)的戏剧《爬树的人》、《人有其食》等,都是深受西方荒诞派戏剧影响的代表作。非洲的尼日利亚戏剧家索因卡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的有些作品则被称为贝克特式的荒诞佳作。
  
  最后是鲜明的民族特色。
  
  当代东方文学的发展在积极向世界靠拢的同时,又注意保持本民族文化与文学的特点,无论作品取材、人物塑造、艺术手法的运用,还是文学审美情趣、思想哲学观念,都表现出浓郁的民族特性。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之所以享誉世界,都与其创作中着力展现的日本文学审美世界密切相关;塞内加尔著名女作家阿·索·法尔虽然用法语创作,曾荣获法国最高文学奖“龚古尔文学奖”,但作品中所展示的也仍然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黑非洲世界。
  
  当代埃及是北非地区文学成就最高的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诗歌创作倾向自由诗和散文诗,清新而活泼。但是当代埃及文学仍以小说为主。阿卜杜·拉赫曼·谢尔卡维(1920—1987)的《土地》(1954)、《坦荡的心》(1956)、《农民》(1968)反映了不同时代农村的悲剧。尤素福·伊德里斯(1927—1991)被认为是埃及当代第一流作家。中篇小说《罪孽》(1959)、短篇小说集《风情院》(1978)等,均为代表作。真正为埃及文学带来世界声誉的,是被誉为埃及小说界“金字塔”的著名作家,198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纳吉布·马哈福兹。
  
  纳吉布·马哈福兹(1911—2006)是当代埃及乃至整个阿拉伯世界最伟大最著名的作家,也是迄今唯一获得诺贝尔奖的阿拉伯文学家。他的作品深深地植根于阿拉伯土壤之中,从埃及社会中获取材料和灵感,不断地学习和借鉴西方新的文学流派的表现手法,敢于探索,敢于创新,为弘扬本民族的文学和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的努力。马哈福兹的创作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历史小说阶段,社会现实小说阶段,现代主义或称新现实主义小说阶段。
  
  《我们街区的孩子们~(1959)标志着马哈福兹进入了新现实主义小说的尝试阶段。传统的现实主义来源于现实,反映现实,指导现实的发展方向,生活先于思想,新现实主义则是从思想和情感出发,以现实作为形式和外壳。纳吉布·马哈福兹用象征主义手法暗示了几大宗教的发展过程及其相互间的关系,表明了人们对宗教所持的态度,而且还通过故事的结局强烈地暗示了科学与宗教的矛盾,指出前者可能最终消灭后者。
  
  《宫间街》、《思宫街》、《甘露街》(1956—1957)三部曲是马哈福兹的代表作,是埃及第一部广泛反映一个时代伟大风貌的现实主义作品。作品描写了埃及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三代人对理想的追求。以他们的遭遇和变迁为核心表现了埃及从1917年到1944年间的历史风云,反映了埃及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经历,反映了受新思想影响的新一代反对封建传统和保守势力的斗争过程。
  
  《三部曲》记述了这个非凡的时代,生动描写了埃及商人艾哈迈德一家人的日常生活,以他们一家三代生活的发展演变为线索,形象地表现了这一历史时期发生的各类重要历史事件及整个时代概貌。在这一系列作品中,马哈福兹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广阔、丰富的社会画面,从爆发反帝游行示威的沸腾大街到策划党派斗争的政治家沙龙,再到革命者聚会的场所,从家庭生活的狭小世界到推动历史进程的现实社会,再到普通人丰富多彩的内心深处,就各个角度,以多样手法为我们提供了一幅光怪陆离、纷繁复杂的社会风情画卷。三部曲情节连贯,人物活动的舞台基本没有大的变更,各卷的中心人物完全按自然规律承接、安排。随着时间流逝,旧人衰老、死亡,新人出生、成长;旧的家庭以及与旧家庭有关的一切在衰亡,在消失,新的生活则在酝酿与建立,从而自然展示了时代前进的步伐。
  
  纳吉布·马哈福兹的创作既有对阿拉伯小说传统的继承,也有对西方文化与文学的吸收。60年代,他已年过半百,功成名就,然而却开始重新思考传统的写作手法,积极借鉴西方象征主义、抽象派、意识流、荒诞派等流派的表现方法。他的探索和创新不仅使自己的作品面貌异彩纷呈,而且带动和影响了整个阿拉伯文学的发展。
  
  黑非洲是指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广大非洲地区,包括东非、西非、赤道非洲和南部非洲大陆及诸岛。
  
  黑非洲的口头文学传统古老而丰富,有谚语、格言、寓言、诗歌和各种叙事故事等。20世纪初叶,教会和黑非洲的知识分子开始对口头文学进行搜集整理,先后出版了一些神话故事集和传说故事集。1960年,由几内亚历史学家、文学家吉布里尔’塔姆希尔·尼亚奈(1932一)整理出版的《松迪亚塔》,无疑是黑非洲口头文学的优秀作品之一,具有较高的文献和文学价值。
  
  《松迪亚塔》是一部兼具神话色彩和文献价值的长篇英雄史诗,共18章。这部史诗反映了13世纪上半叶西非的社会政治生活和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表现了黑非洲民间艺人丰富的想象力和杰出的艺术才华。
  
  黑非洲大多数国家或民族的书面文学产生较晚,一般是在19世纪以后。黑非洲书面文学的全面繁荣开始于20世纪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达到高潮。
  
  桑戈尔(1906一)是塞内加尔的诗人、文艺理论家和政治活动家。1960年又被选为塞内加尔共和国第一任总统,此后一直担任这一职务,直至1980年退休。桑戈尔被誉为非洲现代诗歌的奠基人之一,用法语写作,是“黑人性”文艺的主要倡导者。他的诗歌创作便是这种文学主张的具体体现。主要代表诗集《阴影之歌》(1945)和《黑色的祭品》(1948),表达了浓郁的爱国热情和对殖民主义的强烈不满。他还编辑出版了《黑人和马尔加什法语新诗选》,让一保罗·萨特为此书写了序。这部诗集在现代非洲诗歌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埃塞俄比亚诗集》(1956)和《夜歌集》(1961)也是桑戈尔的著名诗集。前者以重大的社会政治事件为题材,洋溢着浓郁的民族感情,表达了诗人的自信。后者收录有诗人发表过的一些爱情诗,诗风大有变化,以描绘塞内加尔美丽的自然风光为主调,抒发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幸福的向往。其他诗集还有《热带雨季的信札》(1972)和《主要的哀歌》(1979)等。他的诗歌作品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内容丰富,情感炽热,充满爱国主义精神。
  
  乌斯曼(1923一)是塞内加尔著名的小说家。1956年发表了第一部长篇小说《黑人码头工》,开始显露头角。以后又相继发表了《祖国,我可爱的人民》(1957)、《神的儿女》(1957—1959)等长篇小说以及一些中、短篇作品,如《公民投票》(1964)、《汇票》(1965)和《哈拉》(1973)等。其作品以法语写成。
  
  成名作《祖国,我可爱的人民》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有觉悟的非洲青年知识分子乌马尔·法伊的典型。代表作《神的儿女》反映的是铁路工人为反对种族歧视、争取平等待遇所进行的一次罢工斗争。这场罢工是在民族解放运动不断高涨的背景下展开的。作品以深厚的情感,细致地展现了广大工人在工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曲折的斗争,终于取得罢工胜利的过程,并成功地塑造了杰出的工人领袖巴格尤戈的形象。这部作品的问世,显示了作家在思想上和艺术上的日臻成熟。
  
  奥约诺(1929一)是喀麦隆小说家,曾在巴黎留学,主修法律和政治经济学。他的主要创作是3部长篇小说,即《家僮的一生》(1956)、《老黑人和奖章》(1956)和《欧洲的道路》(1960)。奥约诺把揭露殖民主义的罪恶当作自己的使命,试图用一种既幽默又哀婉的故事唤醒读者,使他们了解黑非洲人民在独立前夕所忍受的压迫,从一个比较特殊的角度来激起民族的觉醒意识。奥约诺的作品笔法细腻,情节动人,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阿契贝(1930一),尼日利亚著名作家,使用英语写作,曾在国内外获得过多种文学奖,并曾被列入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名单。阿契贝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瓦解》(1958)、《动荡》(1960)、《神箭》(1964)和《人民公仆》(1966)。主要以尼日利亚独立前后伊博族人民的生活为题材,被称为“尼日利亚四部曲”。
  
  《人民公仆》是一部具有批判现实主义倾向的杰出小说,形象地反映了尼日利亚独立之后的各种社会矛盾,揭露了社会政治的腐败现象,辛辣地嘲讽了自称为“人民公仆”的政客官僚的贪污腐化,营私舞弊,表明了作者对社会和历史发展规律认识的日益深刻。
  
  除“四部曲”外,阿契贝的作品还包括诗集《当心啊,心灵的兄弟及其他》(1971)和《比夫拉的圣诞节及其他》(1973),短篇小说集《祭祖的蛋及其他》(1962)和《战火中的姑娘及其他》(1971)等。他的作品已被译成了30多种文字,在世界范围内有很大影响。
  
  索因卡(1934一),尼日利亚的著名剧作家、诗人和小说家,用英语写作。198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瑞典科学院在“授奖词”中评价他是“英语剧作家中最富有诗意的作家之一,以其广阔的文化视野和诗意般的联想影响当代戏剧”,他的作品“具有讽刺、诙谐、悲剧和神秘色彩,他以精炼的笔触鞭挞社会的丑恶现象,鼓舞人民的斗志,为非洲人民指出方向。”他是第一位获得此项荣誉的非洲作家。
  
  索因卡的戏剧作品有《狮子与钻石》、《森林的舞蹈》、《孔其的收获》、《疯子与专家》、《良种》、《沼泽地的居民》、《路》、《死与国王的马夫》等。他的戏剧作品是西非的鲁巴部族的文化基因与西方现代戏剧的艺术技巧有机结合的结晶,因其独具的特色而受到世界、剧坛的认同。
  
  索因卡的文学活动涉及多种体裁,除戏剧创作外,还有诗歌、文学评论,以及长篇小说代表作《解释者))(1965,中译名《痴心与浊水》)等。
  
  纳丁·戈迪默(1923一),南非著名的白人女作家,用英语写作。她出生在南非,生活在南非。50年代以来,她先后发表了10部长篇小说和200多篇短篇小说。种族隔离下的南非社会是她作品的主要背景。戈迪默以一个人道主义者的眼光,揭露南非种族隔离的不公正行为,表达了南非人民要求自由、平等与和平的愿望。因此她被许多南非黑人亲切地称为“我们的妈妈”。1991年戈迪默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瑞典科学院在“授奖词”中对她的评价是:“在一个对书籍和作家进行审查和迫害的警察国家,戈迪默在文学界争取言论自由方面长期的先驱作用,使她成为南非文坛的耆宿”,称赞她以“壮丽的史诗般的作品,极大地造福了人类”。
  
  戈迪默的重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说谎的日子》(1953)、《陌生人的世界》(1958)、《爱的时节》(1963)、《已故的资产阶级世界》(1966)、《尊贵的客人》(1970)、《自然资源保护论者》(1974)、《伯格的女儿》(1979)、《朱利一家》(1981)、《大自然的运动》(1987)和《无人作伴》(1994)等。其中《陌生人的世界》是她50年代的重要作品。这部作品描写了一个英国人眼光下的南非社会。由于小说强烈的揭露性和巨大的真实性,很快便被南非当局禁止发行。《已故的资产阶级世界》是作者60年代的代表作。这部作品生动地描写了南非种族制度对人性的摧残。80年代后期的代表性作品,《大自然的运动》以一位出生在南非,但从小离开了南非,在非洲和欧美许多国家生活过的白人女性为主人公,通过她的生活经历,反映出作者设想的新南非的发展模式。这部作品表明了作者对南非未来和前途的关注与思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世界文学发展史》黑非洲文学之一:黑非洲现代文学
阿拉伯世界和黑非洲电影史
为世界工作  为他人尽力
译研人物 | 哈赛宁:翻译中国作品从了解作家的家乡开始
文学丝路 共谱新章
BIBF特稿 | 小说里的阿尔及利亚现代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