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敦煌石窟艺术【经典多图】

禅定佛像-莫高窟第259窟-北魏


敦煌与敦煌石窟概况

敦煌位于中国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属典型的暖温带干旱性气候。东有三危山,南有鸣沙山,西面是沙漠与罗布泊相连,北面是戈壁,与天山余脉相接。在敦煌盆地中,党河冲积扇带和疏勒河冲积平原,靠积雪融水和地下水的滋润,形成一块宝贵的沙漠绿洲。

敦煌地貌景观概况

敦煌很早就有人类的活动,最迟在青铜时代,以四坝文化为代表的原始文明就已经出现,并以天然优越的地理位置开始充当东西文化交流的通道。张骞凿空之后,西方文化和中原文化相继进入此地,敦煌一跃成为古代丝绸之路的重镇。自此以后,长期在欧亚文明互动、中原民族和其他民族文化交融的历史进程中更是占有重要地位。


人形彩陶罐-四坝文化-约公元前2000—前1600年

佛教沿着丝绸之路向东传入中国的过程中,敦煌是重要的一站,在4-14世纪,古代的官员、僧众和艺术家们利用敦煌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在此相继营造了莫高窟、西千佛洞、五个庙石窟、榆林窟、东千佛洞等一系列石窟,现在统称为敦煌石窟。其中的莫高窟和榆林窟是最重要的两处石窟,均于1961年被中国政府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莫高窟因符合世界文化遗产的全部六项标准,于1987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荒漠绿洲中的敦煌莫高窟

随着丝绸之路的衰落,敦煌显得不再重要。元代以后敦煌停止营建,宗教功能丧失,逐渐荒废。而随着敦煌藏经洞的发现,从中出土的佛教经卷、社会文书、刺绣、绢画、法器等5万余件文物,震惊了世界,敦煌石窟作为文化遗产重新引起国内外学术界重视。


树下说法图-唐-藏经洞出土-英国国家博物馆藏


如意轮观音菩萨图-五代-藏经洞出土-法国吉美博物馆藏

水月观音-北宋-藏经洞出土-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莫高窟记-唐-藏经洞出土-法国国家图书馆藏

敦煌石窟艺术

在这里,重点向大家介绍莫高窟和榆林窟的艺术特征。

一、莫高窟艺术特征


莫高窟第322窟-初唐

莫高窟第55窟-宋

莫高窟艺术是敦煌艺术的主体,被誉为丝路明珠、人类文明的宝藏。总括起来,莫高窟艺术有以下6个方面的特征:

1.分布规模大:莫高窟南北二区现存洞窟计735个,窟内有壁画38000余平方米,彩塑2290余身,是现存最大的石窟艺术群,堪称世界古代佛教艺术的集萃。


莫高窟南区崖面


2.历史时间跨度长、延续性强:莫高窟开凿于十六国,历经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吐蕃、五代、宋、回鹘、西夏、元等千余年时间,艺术传承关系清晰,几乎包括了整个佛教入华以来的开窟造像史,也是一部图像版的敦煌及其周边关系史。


莫高窟第254窟-北魏


莫高窟第158窟-中唐

3.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区域性特征:莫高窟艺术富于时代特色,在共性上鲜明地体现着各历史时期中原王朝和地方政权流行艺术样式特征的同时,又表现出强烈的敦煌地方化艺术元素,区域性特征明确,反映出丝绸之路上中西交流的旺盛活力和敦煌本地文化的强大整合能力。

帝王图-莫高窟第220窟-初唐

曹氏家族女眷供养像-莫高窟第61窟-五代

家族供养像-莫高窟第62窟-隋

4.艺术表现形式多样:莫高窟艺术是以石窟营造、壁画、彩塑三位一体的艺术,另有木构窟檐和殿堂建筑,窟前的佛塔、寺院建筑遗迹及出土各类器物,窟内花砖艺术,石雕石刻艺术,以及发现于藏经洞的绘画、刺绣、幢幡、写经书法、木雕、书法等各类艺术品。内容涵盖佛教尊像画、世俗人物画、历史故事画、世俗生产生活场景、历代名物、山水风景画、图案等艺术题材,包罗万象。

莫高窟第428窟-北周

莫高窟的宋代木构窟檐


莫高窟大泉河东岸塔群

彩塑群像-莫高窟第45窟-盛唐

莫高窟石雕弟子造像-唐、五代-法国吉美博物馆藏

刺绣立佛像-唐-英国国家博物馆藏

唐代开元十三年发愿铭彩色绢幡局部-莫高窟130窟出土-敦煌研究院藏

唐人临王羲之《瞻近龙保贴》-藏经洞出土-大英图书馆藏

敦煌木雕佛像-法国吉美博物馆藏

药师三尊-莫高窟第322窟-初唐

翟奉达供养像-莫高窟第220窟-初唐


张骞出使西域图-莫高窟第323窟-初唐


汤水浴-莫高窟第302窟-北周


雨中耕作-莫高窟第23窟-盛唐

青绿山水-莫高窟第217窟-盛唐

平棋图案-莫高窟第428窟-北周

马夫-莫高窟第431窟-初唐


法华经变中的建筑-莫高窟第419窟-隋

莫高窟部分窟内的莲花方砖

5.制作技法富于变化:莫高窟艺术是以绘画、雕塑为主要的艺术表现形式,其中绘画艺术强调线描与传神结合,以彩色壁画为主,另有白描画、版画等绘画艺术形式;雕塑有立体圆塑、贴壁半圆塑、高浮塑、石胎泥塑、模制影塑等,汇集了众多的中国古代绘画与雕塑技法。

维摩诘-莫高窟第103窟-盛唐

嵩山神送柱-莫高窟第9窟-晚唐


藏经洞出土版画-唐代-英国国家博物馆藏

西域晕染法-莫高窟第275窟、第254窟-十六国、北魏


立体圆雕  贴壁半圆  模制影塑


石胎泥塑大佛-莫高窟第130窟-盛唐

6.文化艺术多样性特征:莫高窟艺术是以汉民族艺术为主的,包括鲜卑、波斯萨珊、粟特、突厥、吐蕃、回鹘、党项、蒙古等广大民族艺术在内的艺术综合体,是多民族艺术文化交汇融合的结晶。敦煌艺术被誉为“形象的历”,它在弘扬佛法、广布教化的同时,客观上也以图像的形式,呈现了自十六国北朝以来敦煌、河西以至中国北方的许多历史真实,以图证史,史料价值极高。


 鲜卑  粟特  回鹘  党项  蒙古


吐蕃赞普礼佛-莫高窟第159窟-中唐


源于波斯的对马联珠纹-莫高窟第277窟-隋


二、 榆林窟艺术特征


榆林窟外景

榆林窟艺术是敦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处瓜州境内榆林河两岸。在总体上延续莫高窟艺术的基础上,表现出自身的艺术特色:

1.出现独特的洞窟建筑形制:以中唐第25窟为代表,出现较长的前甬道、完整的前室。有学者主张,这样使得后室空间更加神秘而幽深,突出洞窟内修密法的实践功能,显示出榆林窟建窟之初的密法色彩。

榆林窟东崖洞窟平面图与第25窟测绘图

2.出现敦煌石窟中最早的吐蕃佛教艺术题材与风格的壁画:以第25窟八大菩萨曼荼罗、弥勒经变中的婚嫁图、第15窟库藏神及吐蕃样式的北方毗沙门天王像为代表,表明中唐吐蕃统治时期,藏地艺术对敦煌艺术的影响。同时,绘画中也有浓郁的汉风因素,这是汉藏艺术交流史上重要的图像例证,更是现存为数不多的吐蕃艺术品,极其珍贵。

吐蕃样式的北方毗沙门天王像-榆林窟第15窟-中唐

弥勒经变中的婚嫁图-榆林窟第25窟-中唐

3.是五代宋归义军时期曹氏统治者佛教活动东移的历史见证:这一时期的莫高窟已没有更多的崖面空间来建新的洞窟,加上统治者要面对甘州回鹘的积极渗透,因此榆林窟的佛教活动较前各个历史时期大大增加,留下大量艺术珍品,有继承也有创新,丰富了莫高窟同时期艺术。

曹议金供养像-榆林窟第16窟-五代

曹元忠、曹延禄供养像-榆林窟第19窟-五代

4.珍贵的西夏佛教壁画艺术:与莫高窟大量汉传显教西夏壁画艺术比较,榆林窟保存有更加纯正的西夏藏传密教艺术,特别是西夏国师智海供养像的出现,为探讨西夏国师制及河西地区西夏佛教及其艺术活动有重要的意义。


西夏国师智海供养像-榆林窟第29窟


西夏供养童子-榆林窟第29窟

敦煌佛教石窟艺术,绵延千年,内容丰富,数量巨大,其艺术成就既继承了本土汉晋艺术传统,吸收南北朝和唐宋艺术风格,又不断接受、改造、融合印度、中亚、西亚的艺术风格,向人们展示了中国佛教美术史的发展历程,记载了中国与西域艺术交流的历史,对研究中国美术史和世界美术史都有重要的意义。


版权声明:

敦煌研究院(微信号:敦煌研究院—icaves;莫高窟—imogaoku)发布的图文仅供订阅用户阅读参考。其它网站、客户端、微信公号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得授权,并注明“敦煌研究院”版权信息。如果您需要将本文分享给朋友,请在右上角点击“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电子邮箱:nic@dha.ac.cn

联系电话:0937-8869852

更多信息敬请关注敦煌研究院网站http://www.dha.ac.cn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一键加关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敦煌历史背景
郑炳林:用一套书透视丝路石窟艺术
初识敦煌
国际古迹遗址日:重走敦煌遗址,带你看看,东西对峙下的敦煌历史
敦煌游学丨三日深度刷窟游,领略敦煌千年之美(7/7-10、8/11-14)
珍藏千年的辉煌之美:敦煌石窟引领你穿越历史的奇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