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作为新会人你都知道吗?新会各镇名来源



      几年前在新会互联网上有一段流传甚广的话:“新会有个洲,叫睦洲…新会有道门,叫崖门…新会有条江,叫三江…新会有只马,叫天马…新会有摊水,叫双水…新会有堆沙,叫沙堆…新会有个坑,叫茶坑…新会有个堡,叫七堡…新会有口井,叫古井…新会有座山,叫圭峰山…新会有座城,叫会城...”       
      上述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新会地名,但作为新会人,你都有了解过他们为何会有这样的名字?三江是哪三条江?双水有两条河吗?崖门又是什么门?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新会各镇地名背后的故事



我是人杰地灵大新会的分割线




新会人民会堂

会城
会城位于新会北部,北靠圭峰山、云峰山与江门、杜阮相连,东隔江门水道与礼乐、三江相望,南隔银洲湖与双水相望,西隔潭江及其支流与司前大泽罗坑望。隋朝开皇十年(590年)建立新会县,县城设于今会城(相传州治设在黄云山下)。一千四百多年来,会城一直是新会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会城即为新会城的简称。会城镇曾于1961年改为会城人民公社,1971年恢复为会城镇,2005年改为新会区会城街道至今。


---我是会城甜橙的分割线---


三江舞龙
三江
三江位于新会中部,东接睦洲,南接古井,西隔银洲湖与双水相望,北邻会城、礼乐,地处潭江下游银洲湖东岸。南宋灭亡后,宋皇室族人为躲避元兵追捕,匿居苦草迳(今台山境内)。1312年赵良韶迁居三江蛇尾山(现称细官坑)开族,分居大进、恒美两坊(今新江、联和两村)。立村时北有大洞口江,西有潭江,东南有虎坑江于此地汇流入海,故称“三江”明清时,三江属潮居都。民国时,属新会县第一区,1955年设立区公所,改名为三江区。1958年改为人民公社,1984年恢复为三江区,1987年春撤区建镇至今。


---我是三江牛耳壳的分割线---


双水张将军家庙
双水

双水地处新会中部,北接会城,东隔银洲湖与古井三江相望,西接台山四九水步,西北与罗坑相邻,南接崖门。南北朝梁朝时,张氏一族由韶关迁居至此。境内有泷水流经,故称“泷水”,因“泷”(繁体为“瀧”,读“双”音)字难认难写,外地人易误读成“龙”,后简写为“双水”明清时,双水分属泷水都和潮居都,民国时,分属新会县第六区和第七区。1955年分属罗坑区和双水区,1958年10月改为人民公社。1983年恢复双水区,1987年撤区设镇至今。



---我是双水烧鸡的分割线---


龙舟之乡大泽牛勒
大泽

大泽位于会城西部,东连会城,南临潭江,西连司前,西北接壤鹤山共和。地势北高南低,南宋景炎年间(1270-1278年)建村,由于此地多为沼泽地,故称“大泽”明、清时,大泽辖地分属怀仁都、新化都、遵名都。民国时,属新会县第五区,1952年属第十三区,1955年设立区公所,改名为大泽区,1958年10月改为人民公社,1983年恢复为大泽区,1987年撤区建镇至今。


---我是大泽蛋戟饼的分割线---


司前特色小食温蛋
司前
司前位于新会西部,东邻大泽,南隔潭江与罗坑相望,西南接开平水口,西北接鹤山址山。唐元和年间(806-820年)此地已有居民,明清时为牛肚巡检司驻地,因在司衙前空地建墟,故称“司前”清朝时,司前分属石碑都、遵名都和得行都。民国时,属新会县第五区。1955年设立区公所,改名为司前区。1958年改为人民公社,1984年恢复为司前区,1987年撤区建镇至今。


---我是司前温蛋的分割线---


罗坑林氏家庙
罗坑
罗坑位于新会西部,东临双水,北隔潭江与司前相望,西接台山大江。地势南高北低,境内中部有罗山,山有坑水外流,故称“罗坑”明清时,罗坑辖地分属潮阳都、潮居都及文章都,民国时,属新会县第6区。1955年改名为罗坑区,1958年10月改为人民公社。1984年10月恢复为区,1987年撤区建镇至今。

---我是罗坑排粉的分割线---


睦洲黄沙蚬
睦洲
睦洲位于新会东部,东隔西江和大鳌相望,南与斗门接壤,西邻礼乐三江,北与外海交界。睦洲古为浅海,南宋宝庆年间(1225-1227年)形成大陆,有大小沙洲十一个,附近各姓居民来此开垦,纠纷常起。南宋景炎年间(1276-1278年)黄、钟两姓出面排难解忧,居民从此和睦相处,故称“睦洲”明清时,睦洲属潮居都管辖。1931年至1951年分属新会县第八区,1951年10月从第八区分出属第九区。1955年改名为睦洲区,1958年10月人民公社化,1961年,睦洲一分为四,大鳌、上横、西安分别成立人民公社,1984年恢复为睦洲区,1987年撤区建镇至今。


---我是睦洲黄沙蚬的分割线---


2015年通车的大鳌特大桥
大鳌
大鳌位于新会东部,四面环水,是西江下游一个江心岛。东隔西江和中山横栏板芙大涌相望,南隔西江和斗门相望,西隔西江与外海睦洲相望。相传明洪武年间(1368-1380年),此地沙堆逐年扩展成陆,渔民常到此地搭寮避雨,明天启二年(1622年)沙堆连成一片,居民逐步形成村落,至1915年已筑长达47公里的环岛大堤。由于地形像大鳌鱼,故称“大鳌”清朝时,大鳌岛西部属潮居都管辖,东部由香山县管辖。1931年至1951年分属新会县第八区和中山县,1951年10月从第八区分出属第九区。1955年改属睦洲区,1958年10月属睦洲公社管辖,1961年大鳌岛从睦洲公社分出成立大鳌公社,1964年5月,中山管辖的大鳌岛东部回归新会。自此,大鳌全岛复归新会管辖。1984年改为大鳌区,1987年撤区建镇至今。


---我是大鳌茨菇的分割线---


沙堆莲花山
沙堆
沙堆位于新会东南端,东隔虎跳门水道与斗门相望,西边枕牛牯岭与古井相邻,南临黄茅海。相传南宋祥兴二年(1279年)21户人家从南雄珠玑巷迁移到此地,由于为黄沙堆积而成之地,故称“沙堆”明清时,沙堆属潮居都。民国时,属新会县第八区,1955年属古井区,1958年10月属古井公社,1961年从古井公社分出,成立沙堆公社。1983年改为沙堆区,1987年撤区建镇至今。


---我是沙堆荔枝的分割线---


位于古井的崖门炮台
古井
古井位于新会东南部,东接沙堆,西隔银洲湖与崖门、双水相望,北邻三江,南濒黄芽海。南宋祥兴年间(1277-1279年)赵宋臣民为躲避元兵追捕到此避难,在龟山脚下开井汲水,发现一口深逾丈,其状如埕的古井,故名“古井”。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正式建墟立镇,明清时,古井属潮居都。民国时,属新会县第八区,1955年设立区公所,改名为古井区。1958年与沙堆合称古井人民公社,1962年沙堆从古井分出,1984年恢复为古井区,1987年春撤区建镇至今。


---我是古井烧鹅的分割线---


2002年通车的崖门大桥
崖门
崖门位于新会南部,东隔银洲湖与沙堆、古井相望,西部和南部相邻台山四九、都斛,北接双水。由原崖西、崖南两镇合并而成,为银洲湖出海处,有崖山和汤瓶山对峙,狭窄如门,故称“崖门”。1976年由崖南分出成立崖门渔业公社,1983年设崖门区,1986年冬撤区建镇,1992年崖门镇撤销并入崖南镇,2002年崖西与崖南两镇合并为崖门镇。

---我是崖门甜水萝卜的分割线---

附录一
那些已撤镇的地方


环城
曾为新会县辖镇,东北与礼乐、江门西郊相邻,东、南、西三面环绕会城,故称“环城”。明清时分属源清、怀仁、潮居三都,1950年分属新会县第一、二区,1952年为第十区,1958年成立环城人民公社,1984年改称环城区,1987年春撤区建镇,1992年并入会城。


七堡
曾为新会县辖镇,西周为潭江环绕,与大泽隔江相望。北宋靖康年间(1126-1127年)此地成陆后已有居民,南宋咸淳年间(1266-1274年)李氏先祖从南雄珠玑巷迁至此。因常有海贼侵入,岛上居民联成七个堡(乡)防卫,故名“七堡”。明清时属沙村潮阳都,民国时属新会县第六区,1953年改属第十三区,1961年从大泽公社划出成立七堡人民公社,1983年改称七堡区,1987年撤区建镇,2002年并入会城。


小冈
曾为新会县辖镇,相传千年前此地为一片汪洋,鹰山、马山突出海面,成陆后称为“小冈”。明清时属沙村司潮居都。民国时称小冈乡,1949年属新会县第六区,1962年从罗坑分出成立小冈人民公社。1983年设小冈区,1987年撤区建镇,2002年并入双水。


牛湾
曾为新会县辖镇,位于新会西南部潭江南岸,南与台山大江一山之隔。由于潭江水流至此拐角成湾,形状似牛肚,故名“牛肚湾”,明清时设牛肚湾司于此,故简称为“牛湾”。民国时属新会县第六区,1958年并入罗坑公社,1962年分设牛湾人民公社,1983年改称牛湾区,1987年撤区建镇,2002年并入罗坑。


崖西
曾为新会县辖镇,东临银洲湖,西枕古兜山,地处崖门口西面,故称“崖西”。明清时属沙村司泷水都,民国时属新会县第七区,1949年属第十区,1952年改称第十一区,1958年成立崖西公社,1983年改称崖南区,1987年撤区建镇,2002年与崖南合并为崖门镇。


崖南
曾为新会县辖镇,地处西江虎跳门水道和银洲湖水道交汇处,南临南海,北枕古兜山。因在崖门口之南,故称“崖南”。明清时属沙村司寿宁乡泷水都。民国时属新会县第七区三村乡,1952年改属第十一区崖南乡,1971年成立崖南人民公社,1983年改称崖南区,1987年撤区建镇,2002年和崖西合并为崖门镇。



附录二
那些曾属新会的镇街


礼乐
曾为新会县辖镇,南连三江,东连睦洲,为海水冲积泥沙而成的平原。南宋景炎年间(1276-1278年)已有渔民在此定居,形成上中下三堡。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取孔子以礼乐教民之义,正式定名为“礼乐”。明清属龙溪乡归德都十图,民国时属新会县第十三区,1950年改称第二区,1958年成立礼乐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礼乐区,1986年冬撤区建镇,1994年并入江门,现为江海区礼乐街道。


外海
曾为新会管辖范围,因地处西江主流与支流汇合处,江面宽阔,故名“外海”,明清时属归德都,民国时属新会县第四区,1958年成立外海人民公社,1977年并入江门,现为江海区外海街道。


潮连
曾为新会管辖范围,是西江上的一个长形小岛,北与荷塘隔江相望,西与江门隔江相望,南与外海隔江相望,东与中山古镇隔江相望。因四面环水,潮汐相连,故名“潮连”。明清时属华萼都,民国属新会县第四区、1955年属外海区、1958年10月属外海公社、1961年属荷塘公社,1977年并入江门,成立潮连公社,1983年改为潮连区,1987年撤区改镇,现为蓬江区潮连街道。


棠下
曾为新会县辖镇,东临西江干流,与顺德一水之隔,西接鹤山,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相传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5年)商人甘棠下从南雄珠玑巷迁居至此,开设小店经营山货杂物,设茶亭招待来往路人。后扩展成墟,村民将趁墟称为“去棠下处”,自此“棠下”变成地名。明清时属中乐都,民国时属新会县第三区。1955年改名为棠下区,1958年成立棠下人民公社,1984年恢复棠下区,1987年撤区建镇,2002年并入江门,现为蓬江区棠下镇。


荷塘
曾为新会县辖镇,为西江下游一个冲积而成的江心岛,东南与中山古镇,东北与顺德均安,西南与潮连,西北与棠下均一水之隔。此地原是地势低洼,遍植莲藕,夏日荷花盛开,故称“荷塘”。明清时属新会县潮连司,民国时属新会县第四区,1958年与外海、潮连、麻园合称外海人民公社,1961年从外海分出自成荷塘公社,1983年改为荷塘区,1987年春撤区改镇,2002年并入江门,现为蓬江区荷塘镇。


杜阮
曾为新会县辖镇,东邻江门,西接鹤山,南连圭峰山脉。唐以前为盆允县治地,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废盆允县并入冈州郡新会县,土音“盆允”和“杜阮”发音相近,镇名逐渐演变成“杜阮”。明清属潮连司归德都,民国时为新会县第三区,1958年设杜阮人民公社,1983年改杜阮区,1986年冬撤区建镇,2002年并入江门,现为蓬江区杜阮镇。


江门

曾为新会县辖镇,狭义上江门指羊桥市以东,竹排头以西,江门河以北,高第里以南,面积两平方公里。西江及其支流蓬江在此汇合,江南烟墩山和江北蓬莱山对峙如门,故称“江门”


秦汉时江门为番禺县地,三国后至民国前为新会县地,明清时期江门镇兴起,成为珠三角一个贸易中心,1902年开放为通商口岸。1925年江门脱离新会成为省辖市,1931年复归新会,民国时代与南海县佛山镇,增城县新塘镇,东莞县石龙镇并称广东四大镇。


1951年江门再次建市,1983年实行市管县新体制,江门定为省辖地级市,下辖新会,开平,台山,恩平,鹤山,阳江,阳春七县,1988年阳江和阳春独立建市,其他县升级为县级市。


2002年6月22日县级新会市被撤销,现时江门行政区划辖蓬江区、江海区、新会区三个市辖区,代管台山市、开平市、恩平市、鹤山市、四个县级市。




(编者为网友“可以背负更多”,资料来源:《新会县志》,《新会县地名志》,维基百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一张民国的嘉定县南部老地图,谈江桥与封浜的历史变迁
说说三元区的来历
游埠镇建置沿革
山东诸城历史沿革
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页之地——广东东莞虎门镇
常熟市历史及行政区划沿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