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手麻、脚麻、腿麻,经典名方:血痹汤

手麻、脚麻、腿麻,介绍一剂经典名方:血痹汤

手麻  脚麻  腿麻  === 血痹汤: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寻常麻木可以 。  

治疗起【陈年老病】必须要用到  ======  十味药。

手麻、脚麻、腿麻,介绍一剂经典名方:

血痹汤:黄芪30克,党参15克,白术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乌梢蛇10克,鸡血藤15克,甘草6克。

气虚则麻,血虚则木,是张仲景黄芪桂枝五物汤的思路。

老中医摇摇头,你只说对了一半,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寻常麻木可以,治疗起陈年老病必须要用到十味药,你且记下来,

黄芪、党参、白术、当归

川芎、桂枝、白芍、乌梢蛇

鸡血藤、甘草。

血痹汤:

黄芪30克,党参15克,白术10克,当归10克

川芎1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乌梢蛇10克

鸡血藤15克,甘草6克。

一个熟悉兵法的人,只要一看到对方在各个战线的兵力部署,就会知道对方想要打哪里,重点是哪里了。

中药的方子也一样,虽然看上去药味繁多,但只要把思路捋顺了,就不难理解了。

第一梯队用的是当归和白芍,这两味药是补血的。

第二梯队用的是黄芪、党参、白术、甘草,这四味药是补气的,气行则血行,血是一种阴性物质,天性好静,它之所以在上上下下地循环流动,全是依赖气的推动。黄芪、党参、白术、甘草补气的同时还能健脾。

这两个梯队便帮你把气补足了,把血补足了,把气血生化之源也养起来了。气血是什么?气血就是正气,《内经》里说,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气血充足就能把邪气抵挡在外,或者即便有点小病小痛,也能很快缓解过来。气血不足的人呢,就像破旧的茅草屋,那北风一吹,就摇摇欲坠。

第三梯队用的是鸡血藤、乌梢蛇和川芎,这三味药是通经络的,为什么酸麻疼痛要通经络,这就好比一个地方爆发了泥石流,想要把物资送达,必须得先恢复交通。也就是说除了补的思路要用上,还要想办法让它流通起来。

鸡血藤属于藤本植物,藤类药最善于向四周攀爬,攻城掠地,迅猛无比,所以它有通经络的作用,而且它疏通血脉的同时还带补血。总之一句话,鸡血藤能通能补,很难找到比这个药还好的。

乌梢蛇属于虫类药,虫类药和植物药最大的不同在于,植物深深地扎根土壤,而蛇虫呢非常善于游走,一会儿钻到土壤里去,一会儿钻到草丛里去,一会儿又钻到石头缝里去,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有这样的气势,什么样的阻滞破不开?

川芎,古人对它的评价是,“上行头目,下行血海,旁开郁结”,就是说川芎这味药,喜欢走来走去,又能把血脉中的淤滞疏通,从而把药性带到身体的枝枝节节中去。

三味药通力合作,把气血流通的道路打开来,让气血畅通无阻。

第四梯队用的是桂枝,桂枝长在肉桂树枝头,是植物枝条上最嫩,也是最具有生命力的地方,它就像人的四肢一样向外舒展。所以桂枝相当于引药,把气血引到四肢来。

血痹汤是中医祛除麻木的“杀手锏”,当然,如果你的情况不是很严重,建议先试试黄芪桂枝五物汤,养其真,顺其性,身体自会慢慢协调起来。

推动全身气血,这个方子让四肢变灵活,手脚麻木的人有救了!

有位老爷子,手指麻木已经有五六年之久了,起初一直不为所动,最近一段时间越发觉得这手指像木头一样厚重,又好似有万千蚂蚁游行其上,拿筷子筷子会掉落,拿杯子杯子会掉落。不得已在家人的陪同下敲开了老中医的门。
老中医把完脉,问,四肢麻木怎么治?
小药工一边抄方子,一边说,气虚则麻,血虚则木,是张仲景黄芪桂枝五物汤的思路。
老中医摇摇头,你只说对了一半,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寻常麻木可以,治疗起陈年老病必须要用到十味药,你且记下来,黄芪、党参、白术、当归、川芎、桂枝、白芍、乌梢蛇、鸡血藤、甘草。
这就是中医界鼎鼎有名的血痹汤。
中医认为,气虚则麻,血虚则木,通常来讲,很难将麻和木完全区分开来,往往麻木并存,所以四肢麻木,其实就是气血不足,当一个人气虚血虚的时候,人体会自然地将气血优先供给到重要脏器,肢体末端在得不到气血濡养的前提下,出现麻木、发凉感觉就在所难免了。
为什么气血不足?因为脾胃虚弱,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啊。
血痹汤:黄芪,党参,白术,当归,川芎,桂枝,白芍,乌梢蛇,鸡血藤,甘草
第一梯队用的是当归和白芍,这两味药是补血的。
第二梯队用的是黄芪、党参、白术、甘草,这四味药是补气的,气行则血行,我们身体里的血属阴,天性好静,它之所以在上上下下地循环流动,全是依赖气的推动。
黄芪、党参、白术、甘草补气的同时还能健脾。
第三梯队用的是鸡血藤、乌梢蛇和川芎,这三味药是通经络的,为什么酸麻疼痛要通经络,这就好比一个地方爆发了泥石流,想要把物资送达,必须得先恢复交通。也就是说除了补的思路要用上,还要想办法让它流通起来。
鸡血藤属于藤本植物,藤类药最善于向四周攀爬,攻城略地,迅猛无比,所以它有通经络的作用,而且它疏通血脉之中还带补血。总之一句话,鸡血藤能通能补,很难找到比这个药还好的。
乌梢蛇,凡蛇虫类,上蹿下达,无所不能,普通的草木它只长在表皮,蛇虫呢,可以钻到土壤里去,钻到草丛里去,钻到石头缝里去,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有这样的气势,什么样的阻滞破不开?
川芎,李时珍说它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也就是说它既走血分,又走气分。
三味药通力合作,把气血流通的道路打开来,让气血畅通无阻。
第四梯队用的是桂枝,桂枝是桂树枝头最上面那一小节嫩嫩的树枝,是植物枝条上最具有生命力的地方,就像人的四肢,向外舒展。桂枝相当于引药,把气血引到四肢来。
血痹汤是中医祛除麻木的“杀手锏”,当然,如果你的情况不是很严重,建议先试试黄芪桂枝五物汤,养其真,顺其性,身体自会慢慢协调起来。通补三药治痹证
老师这个膏方里,前面三味药很重要,黄芪、当归、鸡血藤,这三味药叫“通补三药”,专治疗各类风湿痹证,经脉不通,气血又不足的,这时除了补的思路要用上,还要让它流通起来。所以老师用黄芪、当归这补血汤的思路,直接补益虚弱的气血,再用鸡血藤这藤类药,善于通血脉止痹痛,疏通痹阻的经络血脉。

这种组合,正符合《黄帝内经》治痹痛的宗旨,《黄帝内经》认为,凡痛症都逃不出两大原因,一是不通则痛,一是不荣则痛。

不通的你要去疏通,好比把沟渠通开,这样堵住的水才能奔流不息,压力通开后,局部便轻松了。局部一轻松,拘紧的痛感就会消失。

不荣的,你要去滋养它,就好比源头上要有水,整个泉流才不会干涸。河道上游没有水,下游就自然闭塞。人体经络血脉也是这样,它必须要有充足的气血做后盾,才能够循环不息。

通畅的血脉加上充足的气血,如同通畅的河道加上充足的水源,水流无所阻滞,人体血脉流通不止,这样身心就很舒适。它们两者之间,任何一方面有问题,都容易发生疼痛。所以治疗起来,通常是通补兼施,双管齐下。以黄芪、当归补源头,滋荣万物,鸡血藤通脉络,畅达管道,一个是养其真,一个是顺其性,一个治其不足,一个疏其有余。凡是痹证日久,大都是虚实夹杂,不能够相互对流,用这个思路,让周身气血循环,使有余者泄之,不足者补之,身体自会慢慢协调起来。这通补三药的创立,便符合《黄帝内经》宗旨。

当我们用这《黄帝内经》的思路再去看《伤寒论》张仲景治疗虚劳血痹的方子“黄芪桂枝五物”时,我们的思路很快就理顺了。黄芪桂枝五物汤也是通补兼施的方子,它以黄芪、白芍、甘草、大枣养其真,补其气血,治疗虚劳的一面,也就是不荣则痛。同时它又用一味桂枝以通其经脉,治疗痹痛的一面,也就是不通则痛。桂枝能够温通经脉,它是顺其性的。这样黄芪桂枝五物汤虽然只有五味药,却是顺其性和养其真兼顾,补其不足,和泄其有余同调,使虚实对流,痹证自愈。这个方子在临床上检验过,效果相当不错。我们观其方,更要看到它方子背后的理法,这理法便是通补的思路。

这立法比立方重要多了,因为你懂得里面的大法后,它就能够贯通好多古方,就像抓住了葡萄藤,满架的葡萄尽在其中。又像抓住了主干,满树的叶子全收手掌。所以我们读仲景书,要看到方背后的法,读《黄帝内经》要看到道里头昭示的法。这样学医就越学越简易。如果越学越费劲,那不是学医的真正大路。古人说:“不根于虚静者,即是邪术;不归于易简者,即是旁门。”那些传世的古方,真正的思路都是大道至简的,一旦让我们领悟到了,像对着痹证的思考,理解透了,遣方用药,治起病来便容易得心应手。

慎风寒    节饮食

惜精神    戒嗔怒

                    ——保身四要

名老中医经验集——周信有 4(五)肾虚不纳,气虚阳脱,急予益气敛阴,回阳固脱周氏认为,肺心病到了终末期,由于肺气虚耗,肾虚不纳,气虚阳脱,由喘致脱。病情陷于危重,濒临死亡,此时症见气短息促,呼吸微弱,时停时续,喉中痰声如鼾,汗出肢冷,神志由烦躁不安转为淡漠,甚至昏迷不醒,面色暗晦,唇甲青紫,舌淡紫或舌红少津,少尿,脉微细欲绝。

此时的治疗,当急用生脉散合四逆汤加减,以补肺纳肾,益气敛阴,回阳固脱。经验证明,生脉散有益气、敛阴、固脱的功效。实验提示,生脉散还有强心升压作用。四逆汤中附子、肉桂、干姜温阳补肾,回阳救逆,有改善周围循环作用。周氏也常加黄芪,健脾益气,山萸肉酸敛固脱,若烦热、汗出粘手,口干舌红,可将人参改为西洋参,去附子、干姜、肉桂,或附子减量加沙参15克。神迷不清可加丹参15克、炙远志9克、石菖蒲9克。呼吸气短乏力,加蛤蚧1对,或蛤蚧4克(研末)冲服。若烦躁、足冷、阴火冲逆,真阳暴脱者,另服黑锡丹3~4克,日服二次。

基本处方:红参9克、麦门冬9克、制附片15克、肉桂6克、干姜9克、五味子9克、黄芪20克、山萸肉20克,水煎服。

以上五个方面,是周氏治疗肺心病的临证思路和用药原则。

五、痹证治疗经验周氏认为,痹证的发生,一是由外邪侵袭,如风、寒、湿和湿热之邪等;一是由内因正气之虚和营卫气血阻逆不通。前者是病因因素,后者是体质因素,二者相合,方可致痹。此即《内经》所谓:“营卫之气,亦令人痹乎?……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根据痹证发生原因,临床分为二大类。一类是风、寒、湿三种外邪合而侵袭人体所造成的“行痹”、“痛痹”、“着痹”;一类是由风湿外袭,郁而化热,湿邪留滞关节而造成的“热痹”。

基于上述理论,周氏治疗痹证的原则是:①针对外因而驱邪,主要有疏风、散寒、除湿、清热等法,但要注意“寒湿宜温化”、“湿热宜清化”的原则。②针对内因而调和营卫气血,舒筋通络。

第一卷299③根据“久病必虚、久病及肾”的原理,痹证后期多呈现骨质疏松,关节软骨及骨质破坏,因而治疗应以补肾为主,辅以祛邪。这一原则运用于临床,还应根据痹证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而灵活掌握。

痹证初期,多见于西医所谓风湿性关节炎或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期。常表现为湿热偏胜,湿热阻络之热痹,宜用清化,多以疏风、清热祛湿、通络之法治之。常用药如忍冬藤、连翘、桑枝、莶草、海桐皮、防己、生薏仁、秦艽、生石膏、知母、赤白芍、丹参、延胡索等。处方示例:忍冬藤30克、连翘15克、桑枝20克、蒲公英20克、知母15克、秦艽20克、麻黄10克、桂枝10克、海桐皮15克、莶草15克、防己9克、生薏仁30克、赤白芍各15克、丹参20克、延胡索20克、制乳没各15克,水煎服。

寒湿偏胜之痹证,临床多表现为“行痹”、“痛痹”或“着痹”,多见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期或活动期,治宜温化。多以疏风、散寒、祛湿、通络之法治之。常用药如桂枝、细辛、羌独活、桑枝、秦艽、伸筋草、制附片、制川草乌、当归等。处方示例:桂枝9克、制附片9克、桑枝20克、羌独活各9克、秦艽20克、细辛6克、当归9克、丹参20克、赤白芍各9克、延胡索20克、制乳没各15克、鸡血藤20克,水煎服。

痹证后期,多表现为肾虚阳衰型,患者常因骨质疏松、关节软骨及骨质破坏增生等原因而呈现肢节畸形、僵直,运动障碍以及肢冷畏寒等病理表现。此时的治疗应以补肾温阳、强筋壮骨为主,佐以疏风祛湿、活血通络,才能补而不碍其通,攻而不伐其正。常用药如补骨脂、熟地、川断、骨碎补、淫羊藿、巴戟天等。处方示例:补骨脂20克、熟地9克、川断20克、骨碎补20克、淫羊藿20克、巴戟天20克、怀牛膝15克、桑寄生20克、狗脊20克、黄芪20克、桂枝9克、羌独活各9克、制附片9克、制川草乌各9克、当归9克、丹参20克、鸡血藤20克、伸筋草20克、全虫10克,水煎服。根据周氏经验,正确运用本法治疗,不仅可明显改善症状,且可使某些长期服用激素者较快地递减激素量,乃至完全撤除。

另外,周氏治疗痹证,还非常重视对温热药之运用。他说:“温热药在痹证各期,各类型中均不可少。这是因为温热药有辛通开闭之功效,这对改善以至消除痹证之经络痹阻,营卫气血凝滞、痰瘀胶结的病理状况是十分有利的。”因此他主张痹证不论属寒、属热,均可在基本方的基础上加用制附子、制川草乌等药。他认为川、草乌善于止痛,附子优于散寒。要注意的是服药期间不要饮酒,因乙醇能促进乌头碱的吸收,从而加强附子的毒性,导致中毒。亦不可与麻黄同用,以免产生不良反应。一般用量是制附块、制川草乌、桂枝等各12克,最大剂量不得超过20克。如果制附块、制川草乌用至15克以上,宜先煎。也可采取递增办法,如制川乌,其用量可以从7克开始,以每剂3克递增。是否继续增加,取决于二点:一是中病即止,二是出现毒性反应时,均应停止递增或应减量。

善用虫类药也是周氏治疗痹证、尤其是顽痹的独到之处。他认为虫类药具有钻透剔邪、搜风通络、消肿定痛、恢复功能之特性。凡属顽痹,必须采取草木药与虫类药同用,收效始佳。因此时病邪深入经隧骨骱,气血凝滞不行,痰湿浊瘀胶固,经络闭塞不通,非草木之品所能宣达,必借虫蚁之类搜剔窜透,方能使其浊去凝开,经络畅通,邪蠲正复。具体用法,一般是关节痛者加用全蝎5克,研粉分吞;或蜈蚣二条,研粉分吞,以搜风定痛。另外,露蜂房、僵蚕、蜣螂虫可以透节散肿。寒湿盛者可用祁蛇、蚕砂以祛风渗湿,热盛者用地龙泄热通络,夹瘀者用地鳖虫破瘀开结。特别是祁蛇、乌梢蛇用于治疗风湿痹证,其效尤佳。

名案评析

一、再生障碍性贫血治验王某某,男,30岁,铁路技术干部,1975年7月初诊。患者自诉当年5月间,因肺结核复发住进郑州铁路局中心医院,用链霉素及异烟肼治疗后,肺结核痊愈出院。但面色逐渐发黄,全身乏力。后因发高烧,面黄乏力,口腔溃疡,又住进兰州铁路局中心医院(住院号:86602)。当时体温为405℃;末梢血象为血红蛋白54克%、红血球114万/mm3,白血球总数2000/mm3。

经三次骨髓穿刺,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

患者面色萎黄泛红,壮热不退,口舌干燥,渴饮不多,头晕目眩,心慌气短,语言低微,精神委顿,疲乏不支,口腔粘膜溃疡多处,皮肤有散在血斑,尿短赤,舌质淡红而干,苔薄黄,脉虚数。

中医辨证为气血两虚,外邪侵袭。法当内外合治,扶正祛邪。培补脾肾,以滋化源,益气养阴,清解祛邪。

处方为:党参30克、黄芪30克、生地30克、玄参15克、牡丹皮15克、女贞子15克、山茱萸30克、丹参15克、鸡血藤30克、连翘15克、大青叶15克、蒲公英15克、青蒿9克、地骨皮9克。

水煎服,每日1剂,分三次服。

服药3剂,外邪已解,热势大衰,但仍有低烧持续在372℃~375℃。即针对疾病的本质,突出培补脾肾,调养气血。

处方为:党参30克、黄芪30克、黄精30克、干地黄15克、女贞子15克、补骨脂15克、巴戟天15克、山茱萸30克、丹参30克、鸡血藤30克、龟板30克、鹿角胶(烊)9克、大枣10枚。水煎服,每日1剂,分三次服。另加人参15克,研末吞服,每日早晚各一次。

以后在上方基础上,随证加减,继续服药。一个月后,化验血象基本稳定,三个月后,除血小板尚偏低外,血象已基本恢复正常。仍以上方加减坚持服药,一年后血象完全正常,身体恢复健康。以后数次随访,患者直到目前健康状况一直良好。

〔评析〕根据周氏理论,再障发热原因,一为本病引起,为气血两虚,气虚阳泛,或阴虚内热所致;一为在气血双虚基础上,复感外邪,入里化热。本例患者当属后者。其证候表现,初起虽壮热不退,貌似盛候,但伴随出现的却是一派气血衰微之象,如面色萎黄,困倦乏力,心悸气短,精神委顿,语言低微等。患者虽口舌干燥,却渴饮不多。可见本病当属内外合邪,虚实错杂。气血两虚为本,外邪乘虚侵入,导致高热、邪盛为标,而皮肤血斑、口腔粘膜溃疡,当属邪毒入营,腐血蚀肉、营阴内耗而致。周氏对本病治疗却有独到之处。他以《内经》“治病求本”、“阳生阴长”、“阳先阴后”的理论为依据,大胆使用甘温除热法,投温阳益气佐滋阴养血之品以治其本;再根据外邪内侵,邪热炽盛,投清解祛邪之品以治其标。故方中重用参、芪益气养血;生地、女贞子、山茱萸甘润滋补,以滋化源;再辅以连翘、大青叶、蒲公英等清热解毒;丹参、鸡血藤等养血活血。如此内外合治,标本兼顾,故获良效。“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通过以培元调补为主的遣方用药,以增强抗邪能力,再辅以清热解毒之品,自能抵御外邪,力挫热势,收到显著效果。

第一卷301至于热退以后的治疗,周氏更是针对该病的本质,突出温阳益气、培补脾肾、调养气血之法,把健脾益气之党参、黄精与补肾助阳之补骨脂、巴戟天、山茱萸、鹿角胶等作为基本方药,运用于疾病的全过程,故终于获得治愈的效果。

二、肝硬化失代偿期治验李某某,男,33岁,甘肃靖远电厂职工。1986年4月经诊断为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曾二次因病情恶化,出现腹水及吐血住院抢救。1988年1月又因大量吐血和肝腹水住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西医治疗3个月,未见好转。病人精神负担沉重,生活无望,焦苦万分。于1988年4月25日来诊。

入院时化验:表面抗原阳性,黄疸指数17单位,麝香草酚浊度214单位,硫酸锌浊度204单位,麝香草酚絮状试验(+++),血清总蛋白62克%,白蛋白26克%,球蛋白36克%,谷丙转氨酶325单位。血小板计数38万/mm3。

症见:两胁疼痛,胁下瘀积(肝脾肿大),触痛明显,腹大如鼓,腹水量多,全身浮肿,饮食不进,牙龈出血,小便不利,舌质暗淡,脉弦而涩。诊断:西医为肝硬化失代偿期,中医辨证属虚瘀交错,血瘀肝硬,脾肾两虚,水津不化。治以培补脾肾,祛瘀化症,利水消肿。基本处方:淫羊藿20克、仙茅20克、女贞子20克、黄芪20克、鳖甲30克、丹参20克、莪术9克、大腹皮20克、猪茯苓各20克、泽泻20克、白茅根30克。水煎服。并加服“舒肝消积丸”,每日三次,每次一丸。

连续服药3个月,腹胀腹水消除,衄血已止,诸症悉减,肝功能已接近正常。以后在此方基础上加减继续服药半年,于1989年3月6日化验,除乙肝表面抗原滴度为弱阳性外,肝功能、蛋白电泳、血小板计数已完全恢复正常,脾脏回缩,诸症悉除,患者自觉无任何不适,并能坚持上班。

随访两年,患者仍断续服中药,但病情稳定。

〔评析〕该患者为肝硬化失代偿期,按周氏治疗肝病经验,中医辨证应属虚瘀症积型。其腹水形成一由脾肾两虚,肾虚不化,脾虚不运而致水液潴留,此因虚而致;一由肝失条达,气滞血瘀,血不归经,津液外渗而成腹水,即所谓“血不利则为水”,此又由瘀所致。虚与瘀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终于导致症情复杂,险象丛生的危急重症。所以周氏对该患者的治疗仍遵循“全面兼顾,整体调节”的宗旨,采取攻补兼施的治疗原则,予培补脾肾、祛瘀化症、利水消肿之品。方中党参、白术、黄芪、淫羊藿、仙茅、女贞子、五味子等扶正培元,以补益脾肾,根据实验提示,此类药有利于血浆蛋白的提高,可促使肝细胞功能恢复,此为扶正之一面;以丹参、莪术、鳖甲、大腹皮、猪茯苓、泽泻、白茅根等行气祛瘀、通脉利水,此又为祛邪之一面。再配合服用周氏所研制的“舒肝消积丸”,诸药配合,相得益彰,起到攻邪而不伤正,补虚而不恋邪的效果。

从本病例的治疗可以看出周氏治疗慢性肝炎和肝硬化腹水,始终掌握攻补兼施的原则。

重用培元补虚,补益脾肾之品,以增强机体抗邪能力,恢复肝功能,即所谓“扶正以祛邪”。对活血祛瘀药物的运用,周氏善于轻重药物并用。以当归、丹参、赤芍、延胡索等轻缓药物为常用之品。还常辅以三棱、莪术等重品以破血祛瘀、磨削症积,以增强化症消积效果。祛瘀药与行气利水药同用,这又是周氏治疗各型肝硬化腹水所常遵循的用药准则。故上方在大队利水药中佐一味行气药大腹皮,更能起到通利水道,消除水肿的目的。

三、冠心病治验韩某某,女,62岁,1988年8月22日初诊。

患者自诉1986年初,心前区经常发闷、憋气、喜长叹,去某医院作心电图检查,诊为“冠心病”。以后病情逐渐加重,每遇劳累、情绪激动或饮食不节时均可诱发,发作时,除胸闷加重外,还伴有阵发性心前区疼痛,有时向左腋下放射,出汗,不能活动,发作时间可持续数分钟。服用硝酸甘油片可获暂时缓解,但不能根治。近日来发作较为频繁,伴失眠、心悸、疲乏无力,血压时有偏高。

查患者形体较胖,颜面略白光白,语言低微,手心微汗,脉细弦略滑,苔薄白,质淡略暗。

诸症合参,证属气虚、阳虚,寒凝气滞,痰浊内生,血脉瘀阻。治以宣阳通痹,理气活血。以自拟的心痹一号加减:瓜蒌9克、半夏9克、赤芍15克、川芎9克、丹参20克、红花9克、郁金15克、降香6克、桂枝6克、生山楂20克、泽泻9克、黄芪20克、淫羊藿15克、三七粉3克(冲服)、延胡索20克。

水煎服,连服10剂。

1989年9月2日,二诊。

服药后,自感胸闷、憋气明显减轻,心前区疼痛的程度和频率均减。但活动后仍有气短,心悸感觉。自汗、大便干,苔脉如前。

治疗:原方去泽泻,加郁李仁20克、酒军6克,继服一周。

1989年9月9日,三诊。

自诉胸闷、憋气已消除,劳累后心前区时有疼痛,但一过即逝,大便已通畅。

治疗:上方去酒军,继服一个月。

半年后随访,除劳累后稍感气短外,诸证皆除,心前区疼痛再未发作。为了巩固疗效,患者仍间断服用原方。

〔评析〕“冠心病”属中医“胸痹”范畴。根据周氏经验,本病基本病机多为本虚标实。该患者表现心悸,气短,心前区疼痛,动则加重,并伴神疲乏力,易汗,脉沉细等,皆为气虚、阳虚之证。气虚不运则血脉瘀滞,心脉痹阻;心阳不振,脾阳不运则寒凝血瘀、痰浊内生。可见痰浊与瘀血皆为在本虚基础上产生的标实。痰浊和瘀血闭塞心脉,不通则痛,从而产生心前区闷痛不适。故治疗时,周氏采取心痹一号为基本方,加减化裁,以达标本兼顾,通补兼施,综合治疗之目的。方中重用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品赤芍、丹参、川芎、红花、郁金、延胡索、三七粉等,以冀达到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肌供血状态。本病例所用活血药物量大力专,可见周氏对冠心病的治疗,是非常重视活血化瘀药物的作用的。方中瓜蒌与半夏同用,目的是通调肺气,祛痰化浊,以希进一步改善肺循环,提高心肺功能。这也是周氏治疗冠心病重视心肺气血并重治疗原则的具体体现。

根据冠心病“本虚标实”“气虚血瘀”的病理共性,方中以益气健脾补肾之黄芪、淫羊藿,以及通阳温经之桂枝、沉香,以达扶正培本、散寒止痛之目的。

上方诸药配伍合理,针对性强,所以能切中病情,取得良好效果。

四、痹证治验刁某某,女,61岁。1990年6月17日初诊。

自诉患“类风湿性关节炎”10余年。每因劳累或遇寒冷后均可诱发,每次发作后服中药数剂可缓解。两个月前,因不慎感邪,诸证又起。全身关节疼痛,腰部和两膝关节处尤甚,活动受限。夜寐时辗转反侧,腿脚无处放,影响睡眠。伴畏寒、乏力、纳差。曾在其他医院服中药10余付,无明显效果。观其处方,主要以芪桂五物汤加祛风胜湿、散寒止痛之品。

检查:年老体弱、形体消瘦、背部微驼。两手指关节均有不同程度之变形,曲伸不利,且有压痛。脉沉细、苔薄白、质淡。

诸证合参,当属痹证后期,气血已亏,肾精不足,气血失和,闭阻不通。治以益气养血,补肾温阳。佐以疏风祛湿,活血通络。

处方:桂枝9克、黄芪20克、当归9克、丹参20克、鸡血藤20克、延胡索20克、制附片9克、桑枝20克、羌独活各9克、细辛4克、党参20克、炒白术20克、川断20克、巴戟天20克、熟地9克、全虫10克。水煎服。连服7剂。

7月24日二诊。

诉服药后,诸证较前好转。关节痛,腰痛均减轻,夜寐能安。纳食较差,原方加砂仁9克、焦三仙各9克,继服7剂。

8月1日三诊。

诸证明显减轻。关节粗大变形虽无明显改变,但已无压痛,活动也能自如。嘱其以原方继服一个月,以巩固疗效。

〔评析〕根据周氏经验,临床上痹证分为二大类,一类是风、寒、湿三种外邪合而侵袭人体所致之“风寒湿痹”;一类是湿热留滞关节而致之“热痹”。本例当属风寒湿痹。但由于患者病史已达10余年,久病伤气,气血双虚,且年事已高,肾精已亏,故临床表现为本虚标实、以本虚为主的证候特点。全身关节疼痛,是由于外邪久羁,营卫气血阻滞不通。诸关节变形,乃因久病及肾、精亏骨无所充盈,骨质疏松、破坏或增生而致。腰膝酸困、畏寒乏力、纳差,皆为虚羸不足之证。患者日前服芪桂五物汤虽属对证,但因疏于补肾、强筋壮骨之品,故效不明显。周氏以益气养血、补肾温阳治本为主,兼疏风祛湿、活血通络、温阳散寒止痛为原则,在芪桂五物汤益气、养血、和营基础上,重用川断、巴戟天、熟地等补肾填精;以制附片助阳散寒、辛通开闭;更加全虫搜风通络。如此,诸药配合,相辅相成,使营卫和调,气血疏通,关节通利,而终获良效

手脚麻木神奇妙方

处方:

葛根20g 桂枝10g     赤芍15g      生姜10g

大枣10梅,炙甘草10g,生黄芪40g 党参20g

白术20g  巴戟天20g,白术20g    鸡血藤20g

淫羊藿20g,当归12g  川芎12g     丹参15克,

天麻12克、 地龙12克、 大枣十个。

功效: 补气活血、养肝强肾、活血祛瘀、通经活络、祛风止痛。

服法: 水煎服,每日一付,连服一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一个方子5味药,专治从头到脚的麻木。
手臂下肢麻木专方专药临床应用介绍
肩周炎验方
医圣张仲景,一个神奇的配方,可以搞定从头到脚的麻木
血痹汤:
洪子云运用黄芪桂枝五物汤的经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