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治病特效八方

军医治病特效八方

1、痛泻宁方组成:党参10克,炒白术15克,苍术10克,白芍10克,陈皮10克,五味子10克,肉桂5克,炮姜10克,黄连5克,甘草5克。
功能:疏肝缓急,健脾燥湿,温阳补肾。
主治:肠易激综合征、腹痛腹泻经久不愈。溏便、黏液便甚或水样便,紧张易发,遇寒加重。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情志不舒,肝郁明显者,加柴胡10克,牡蛎15克;神疲乏力,脾虚明显者,加黄芪10克,山药10克;苔腻湿重者加姜半夏10克,茯苓10克;气滞腹胀者,加木香6克,乌药10克;舌黯脉络瘀阻者,加当归10克,川芎10克;舌苔薄黄夹热者,加败酱草10克;形寒肢冷阳虚明显者,加制附片10克。
2、气管炎久咳肺损治疗方
【配方】川贝母15克,款冬花15克,白及15克,细辛6克。
【用法】以上诸药共研极细粉末,饭后服,每次2克,如病情重,可去白及加杏仁15克,冰糖30克。
3、病毒性感冒治疗方
【处方】金银花20克,连翘20克,板蓝根15克,贯众15克,鱼腥草20克,黄芩6克,甘草10克,豆豉6克。
【功效】宣肺清热,解毒祛温。
【用法】每日1剂,水煎2遍混合均匀,早晚各服1次,儿童、老人酌减至1/2~1/3量。
【适用病症】适用于病毒性感冒引起的打喷嚏、流涕、发热、头痛、咳嗽等。
4、病毒性肺炎治疗方
【配方】杏仁9克,紫苏叶9克,橘红6克,半夏9克,桔梗6克,枳壳6克,前胡9克,茯苓9克,甘草3克,大枣3枚,生姜3片。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混合均匀,早晚饭后各温服1次。
【加减】脉弦甚或紧,加羌活,微透汗;汗后咳不止,去苏叶、羌活,加苏梗;兼泄泻腹满者,加苍术、厚朴;头痛兼眉痛者,加白芷;热甚,加黄芩,泄泻腹满者不用;咳甚,加矮地茶;咽痒,加牛蒡子、蝉蜕;鼻塞、声重,加辛夷、苍耳子;里有郁热,加石膏、桑皮、黄芩。
5、祖传特效类风湿性关节炎偏方
制乌头(先煎)9克,黄芪15克,桂枝6克,芍药12克,穿山龙15克,地龙15克,青风藤15克,钻地风15克,僵蚕15克,乌梢蛇15克,蜂房9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6、肝硬化腹水
【组成】醋甘遂24克,苦葶苈21克,川牛膝15克,广木香6克,南沉香3克,蝼蛄(焙干)2个,巴豆(去油)3个,人参6克。
【用法】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约0.5克)。每服15丸。每日1次。
【功效】逐水消胀。
【主治】肝硬化腹水。
7、肛裂方
三七10克,龙骨5克,牡蛎5克,大黄10克。打粉涂抹患处。

8、鼻炎治疗中医秘方

【组方】黄芪30克,白术12克,防风10克,桂枝10克,白芍15克,苍耳子10克,白芷10克,辛夷花10克,细辛3克,薄荷6克,炙甘草6克。
【功效】益气固卫、调和营卫、宣风通窍。
【主治】过敏性鼻炎以及反复感冒见鼻塞流清涕者。

【用法】每日1剂,水煎2遍混合均匀,早午晚饭后各温服1次。

名医化痰法
燥湿化痰法

脾喜燥而恶湿。脾阳不足,水湿停滞,气机阻遏,则可酿成湿痰。脾湿生痰,是湿胜则精微不运,从而凝结成痰。其主要症状是:胸脘痞闷,四肢乏力,咳嗽,痰白清稀,胃纳呆滞,舌苔白而厚腻等症。治当健脾燥湿。常用药如苍术、白术、半夏、茯苓、厚朴、陈皮等味。方用二陈汤加味。具有顺气除湿,痰浊自蠲的功效。热重者可加黄芩、胆星、瓜蒌等;若兼气虚者,以六君子汤为宜;若见血虚,可用景岳金水六君煎。

     理肺化痰法 肺司呼吸,主肃降,有通调水道的功用,肺虚不能正常输布津液,便可停痰宿肺。陈修园所言“凡五脏有偏虚处而饮留之”,指出脏气素虚是停痰宿饮的内在条件,内外合因,故痰停聚于肺的机会临床最为多见。其治疗多遵《金匮》“以温药和之”的原则,常用药有细辛、干姜、半夏等味。方用参苏温肺汤或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汤之类。
至于气郁成痰,气痰交阻,呼吸不畅,胸胁胀,喜叹息,精神不宁,以至精神失常;或喉间如有物状,吞之不下,吐之不出;或伴有饮食少思,胁胀脘痞,干噫呃逆,舌苔白腻等症。常用药如半夏、香附、郁金、厚朴、柴胡、瓜蒌、枳壳、旋覆花、茯等、苏叶等。方用四七汤、温胆汤、涤痰汤等以理气宣郁,使气顺痰消。
     治肾化痰法 肾藏元阴、元阳。其所以能够生痰致病,一是水泛为痰,一是水沸为痰。前者属肾阳虚不能制水,以致水随痰涌而成痰,其痰色必纯青而稀似水,并兼阳虚之证,常用药如附片、肉桂、巴戟、仙茅、仙灵脾、胡芦巴、骨碎补之类,治以肾气丸加五味子等,温肾制水以除痰。后者为阴虚火动,水沸腾动于肾,煎熬成痰,其痰色必重浊而白似沫,并有阴虚之证,治以知柏地黄汤,或加入冬虫夏草、核桃肉、女贞子、旱莲草、桑椹之类。此种肾虚成痰,其标在肺,其本在肾,故用“壮水之主,益火之源”的大法,从本论治。
     清热化痰法 凡因热郁所致,肺失清肃者,其咳必气逆,面红咽干,痰不易咳出,痰色黄稠,或如线粉,脉象弦数,舌苔薄黄少津。如因风热迫肺,必兼身热形寒等表证;若是肝火犯肺,咳时必引胁作痛诸症。前者治肺,常用药如黄芩、桑白皮、瓜蒌、橘红等,方用清气化痰丸加减;后者治肝,常用药如山栀、青黛、黄芩等,方用泻白散合黛蛤散加减。
临床上肺热痰结,身热,便秘,甚至神志不清,语言狂乱,用礞石滚痰丸,或合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味,亦可收效。若因肝胆火郁,煎熬津液成痰,发为癫狂,常用黄连温胆汤加黄芩、栀子、大黄、郁金等,往往可以顿挫病势;继之用白金丸加清热解郁化痰药,以巩固疗效。至于脾阴素虚,积聚成痰,多为水涸火旺,煎熬津液,凝结成痰,可用霞天膏加竹沥、贝母、橘红、瓜蒌根以治积热痰结;亦可参照润燥化痰法处理。
     润燥化痰法 肺为燥邪所伤,煎熬津液即属燥痰。其痰必黏稠不爽,或细如银丝不易咳出,或痰中带血,胸痛,咽喉干燥;或低热潮热,大便干燥,舌红而干,苔少或薄黄,脉细数等症。程钟龄说:“燥痰涩而难出,多生于肺,肺燥则润之”。所以润燥化痰着重在肺,常用药如沙参、麦冬、石斛、天冬、玉竹、知母、桑白皮、百合、花粉、百部、瓜蒌、贝母等味,方如贝母瓜蒌散加减,或沙参麦门冬汤加减。
根据前人“治火可用苦寒,治燥必用甘寒,火郁可以发,燥胜必用润;火可以直折,燥必用濡养”的经验,故治燥的方药,必须辨别苦寒与甘寒,如误用苦寒,热必化燥劫阴,益增其燥。在润燥药中稍加化痰之品,便是恰到好处。
     熄风化痰法 痰热上涌,引动肝风,多见于小儿。因其肝常有余,脾常不足,最易生痰,常见于高热,昏迷,痉厥,喉间痰鸣,呼吸气粗,舌苔黄腻,用回春丹合蛇胆陈皮末,每两小时酌量服一次,俟热退痉止再行调理。如高年肝肾阴虚,气血上逆,痰火壅盛,其人头目晕眩,颜面红赤,手足抖颤,口角流涎,眼睑抽掣,烦躁易怒,脉弦滑,舌红绛,常用羚羊钩藤汤加天竺黄、陈胆星、鲜竹沥等熄风以化痰,俟痰平风定,再以滋养肝肾药调治。
     消食化痰法 睥胃受纳水谷,敷布津液,以养四肢百骸,此为生理之常。若是脾不运化,饮食停滞,则可变生成痰。《笔花医镜》说:“痰积者,饮食所积……其症初起时,两脉皆弦,腹渐胀大而软,急以六君子汤加厚朴、麦芽、莱菔子等以消之”。临床上食痰阻滞,既有肺气不利,咳吐痰涎的病症,又有脘痞腹胀,便溏夹滞(不消化的食物残渣)的病症,治疗必须健运脾胃,消导食滞以化痰,常用药如厚朴、苍术、神曲、莱菔子等,方用平胃散加味,常可达到消食化痰的目的。
     软坚化痰法 临床所见的痰核与瘰疬,多由肝胆气逆与痰浊郁结而成,其来缓慢,病程日久,治难速效,当缓消渐散,以解郁与消散并行。在解郁化痰、软坚消散的药物中,常须佐伍疏肝理气药,如贝母、海藻、昆布、夏枯草、郁金等味,常用方如消瘰丸加减。此外,尚有因,肾虚体质,复加风寒邪客,遂致痰浊凝聚,流注筋骨,形成肿块,久不破溃,亦不消散,服用清热解毒药无效者,应当温经通络化痰,常用方如阳和汤加味,如药症合拍,颇具卓效。
     开窍化痰法 临床上凡是因痰而致使清窍闭阻,心神不宁者,有湿盛和热盛,正虚与邪实之分。如因湿痰内阻,壅盛于上,闭阻心窍,导致神志不清,语謇痰鸣,先用苏合香丸,继用导痰汤加菖蒲、郁金、远志等味,使之宁心豁痰开窍。若属肾阴亏损,肝阳偏亢,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抽搐,面赤足冷,用地黄饮子或牛黄丸、至宝丹加贝母等味,以壮水制火,开窍化痰。如因阳明热盛,胃热重灼肺气,导致肺胃热盛,热痰壅肺,气粗喘息,神昏谵语,舌粗焦黄,法当清热开窍化痰,可用吴鞠通牛黄承气汤加鲜竹沥,以图速效。上述治法,均属于应急的情况下使用,患者复苏之后,当再根据病情斟酌处理以善其后。
十枣汤治水肿经验
方十枣一方,人每畏其峻而不用,然若水肿属邪盛正不虚者,以之逐水,效颇捷,且方简易行,洵为良剂。
余治疗一水肿患者,庞某,男,25岁,全身浮肿,腰以下凹陷性水肿2周。2周前因感冒引起面部、眼睑浮肿,继则四肢及全身水肿,来势迅速伴肢节酸痛,小便不利,时发寒热,舌苔薄白,脉浮滑。查尿异常,诊断为“急性肾小球肾炎”,开始按风水治疗,服药1周,表证已解。胸以上浮肿消退,但腹部胀满膨隆(查有腹水),下肢仍为凹陷性水肿,遂采用十枣汤峻泻法,方用:
大戟1.5g、芫花1.5g、甘遂1.5g、大枣10枚。

前3味研末为散,夹馒头内,用大枣煎汤送食。服药期间,大便一日3或4次。隔日1剂,连服3剂。腹水及下肢浮肿基本消退,后以六君子汤调之,治疗3周,水肿全消,小便正常。

梁氏特效冻疮膏配置方法大揭秘
我是梁式中医第四代传人,在郑州市经开区开一家中医门诊,祖传的烧伤膏冻疮膏是一绝,在寒冷的冬季,为了让更多受寒冷折磨的冻疮患者早日康复,特将家传的秘方贡献给各位同仁,望广大同仁细心熬制,发扬光大!

  1、处方:红花20克  三七参25克  红参60克  肉桂(去粗皮)干姜各30克  细辛15克  当归樟脑各50克  麻油1000克  血竭20克  紫草20克蜂蜡200克
  2、方法:先把红参樟脑血竭研极细的粉末另放一旁备用,蜂蜡也备用。其余的药打粗粉入麻油侵泡三天,文火炸致焦黄微枯,过滤,待油温到100度时入蜂蜡划开离火,先入红参末搅匀,其次是樟脑,血竭,冷却后将药膏取出反复充公调匀,有色瓶储备用。
  3、使用方法:直接外用。擦药后局部按摩至发热发红效最佳。
  熬制好的20克一瓶30元,一瓶能治好数人。一般当天见效,七天痊愈,发红发肿、溃烂几天就好,非常神奇!

军医王长洪 痛泻宁
组成 党参10g,炒白术15g,苍术10g,白芍10g,陈皮10g,五味子10g,肉桂5g,炮姜10g,黄连5g,甘草5g
功能 疏肝缓急,健脾燥湿,温阳补肾
主治 肠易激综合征、腹痛腹泻经久不愈。溏便、黏液便甚或水样便,紧张易发,遇寒加重。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 情志不舒,肝郁明显者,加柴胡10g、牡蛎15g;神疲乏力,脾虚明显者,加黄芪10g、山药10g;苔腻湿重者加姜半夏10g、茯苓10g;气滞腹胀者,加木香6g、乌药10g;舌黯脉络瘀阻者,加当归10g、川芎10g;舌苔薄黄夹热者,加败酱草10g;形寒肢冷阳虚明显者,加制附片10g。
气管炎久咳肺损 【配方】川贝母15克   款冬花15克   白及15克   细辛6克。
【用法】以上诸药共研极细粉末,饭后服,每次2克,如病情重,可去白及加杏仁15克、冰糖30克
病毒性感冒 【处方】金银花20克  连翘20克   板蓝根15克   贯众15克  鱼腥草20克   黄芩6克  甘草10克   豆豉6克。
【功效】宣肺清热,解毒祛温。
【用法】每日1剂,水煎2遍混合均匀,早晚各服1次,儿童、老人酌减至1/2~1/3量。

【适用病症】适用于病毒性感冒引起的打喷嚏、流涕、发热、头痛、咳嗽等

病毒性肺炎【配方】杏仁9克  紫苏叶9克  橘红6克   半夏9克   桔梗6克  枳壳6克   前胡9克   茯苓9克   甘草3克   大枣3枚  生姜3片。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混合均匀,早晚饭后各温服1次。
【加减】脉弦甚或紧,加羌活,微透汗;汗后咳不止,去苏叶、羌活,加苏梗;兼泄泻腹满者,加苍术、厚朴;头痛兼眉痛者,加白芷;热甚,加黄芩,泄泻腹满者不用;咳甚,加矮地茶;咽痒,加牛蒡子、蝉蜕;鼻塞、声重,加辛夷、苍耳子;里有郁热,加石膏、桑皮、黄芩
祖传特效类风湿性关节炎偏方 制乌头(先煎)9g,黄芪15g,桂枝6g,芍药12g,穿山龙15g,地龙15g,青风藤15g,钻地风15g,僵蚕15g,乌梢蛇15g,蜂房9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
肝硬化腹秘水
【组成】醋甘遂24克,苦葶苈21克,川牛膝15克,广木香6克,南沉香3克,蝼蛄(焙干)2个,巴豆(去油)3个,人参6克。
【用法】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约0.5克)。每服15丸。每日1次。
【功效】逐水消胀。
【主治】肝硬化腹水。
肛裂
三七10,龙骨5,牡蛎5,大黄10克。打粉涂抹患处。
鼻炎治疗中医秘方 【方名】黄芪30克  白术12克   防风10克   桂枝10克   白芍15克   苍耳子10克   白芷10克   辛夷花10克   细辛3克   薄荷6克   炙甘草6克。
【功效】益气固卫、调和营卫、宣风通窍。
【主治】过敏性鼻炎以及反复感冒见鼻塞流清涕者。

【用法】每日1剂,水煎2遍混合均匀,早午晚饭后各温服1次。

四百年前祛痰湿的老方
现代人保健听得最多的往往是湿字,不管是什么问题,经常涉及到湿,因为现代人的工作与古代人比,更多的是坐,坐在电脑前,坐在生产线上,闷在有空调的室内,这些都特别容易使用人的身体产生湿,中医常说久坐生湿。湿多了就变成了痰,所以清除痰湿,就成了现代人日常保健的重点。如何祛除痰湿,有很多种方法,这儿推荐一个四百年前的老方白术膏。
白术膏出自明代的《医学入门》。原方是把白术和陈皮放到一起熬成膏后服用。不过现代人生活节奏比较快,熬膏非常麻烦,因此有人将其简化成直接用白术与陈皮泡水喝,其效果与熬膏差不多。
具体取白术15克,陈皮6克,用沸水冲泡后代茶饮用。
湿从外部而言,有多种因素,但从人的身体内部而言,主要是脾虚造成的,所以要想祛湿,首先就需要健脾,而白术就是健脾的圣药。
白术性温,像烘干机一样能把湿气烘干。一个人吃了凉食肚子不舒服,大便不成型,用点白术泡水喝,一喝下去,肚子暖了,大便就成型了。
当然白术并不治痰,但是可以治痰的根源,就是治湿。而陈皮则是化痰的高手,五脏六腑里面的痰,陈皮都可以化,但总的来说,陈皮以化脾胃里面的痰和肺里面的痰为主要功能。
人得了感冒,常常好了后,但是咳嗽一直拖着不好,咳的同时还有痰,怎么办?用点陈皮,嚼着吃也好,泡水喝也好,它能把气理顺,把痰化掉。
清代有本医书叫《长沙药解》,里面就说了“陈皮行滞气而泻郁满”。意思是说,陈皮把郁结的闷气通开,人的心情就能好起来。
痰湿这件事,跟气也是有很大关系的,身体里的那股气不顺了,体内的津液流动变缓了甚至不流动了,慢慢地也会形成粘稠的痰。
《本草正》里说,“陈皮,气实痰滞必用。”《本草拾遗》里说:“陈皮去气,调中。”
也正因如此,陈皮这味药如果你单用,时间久了容易耗损身体内的元气,但加了白术以后就抵消了这个毛病。
大多数的人都知道陈皮是用橘皮制的,所以平时有很多人就直接用橘皮泡水喝,喝完以后上火了!陈皮陈皮,讲究的就是一个“陈”字,至少经过三年的陈放,去掉鲜橘皮的燥热之性才能入药,当然,这不是说放置的时间越久越好 。
现在很多药房给开的陈皮都是金黄色的,切成丝的那种,建议大家在购买陈皮的时候,挑选表面呈灰黑色,看上去很旧很旧的那种,拿在手里质地薄而软,有一点点韧性,闻起来清香纯正。这样的陈皮,效果才好。
说了这么多的好处,那么什么样的情况适合用这个小方子呢?
1、容易喜欢出油的人,皮肤油,头发油,耳朵里也有油。痰湿最明显的外部表现就是皮肤油。
2、睡觉打呼噜,往往是有痰湿堵在气道上了。
3、舌苔发腻,正常人的舌苔是薄薄的一层,是可以看得见舌色的,有痰湿的人可以厚厚的铺满一整层,如果舌苔发白,说明有寒,那就用白术和陈皮,白术是温性的,陈皮也是温性的,温能散寒,如果舌苔发黄,说明有热,那就再加10克的竹茹进去,竹茹清热的效果很好。
4、平时总是时不时的爱吐点痰,或者嗓子有痰但双吐不出来。什么叫有痰吐不出来呢?就是痰湿黏在喉咙里了,咳不出来,又咽不下去,有时候一开口能听到明显的痰浊声。总之就是喉咙不清爽,要时不时地清清嗓子,中医也叫梅核气,这种情况在郁闷、生气的时候或者吃完饭以后会更加的明显。
5、大便沾马桶,在排出的过程中拖拖拉拉,总有一种排不干净的感觉。
6、头痛,而且发沉,有时候还会眩晕,这就是中医常说的“无痰不作眩。”,眩晕往往是由痰湿引起的。
7、常常觉得口中干渴,想要用水来润一下,但是稍微喝一点就不想再喝了,或者是汪在胃里了,动一下,可以听到来回晃动的水声。
8、打嗝嗳气,感觉有股气老往上涌,能闻到嘴巴里有股酸腐味。
9、胸部憋闷,总是感觉有股气憋在胸部提不上来,有时要用手使劲捶打一下或一会儿,才感觉舒服点,而且这种现象遇到阴天下雨的时候特别明显。这也是有痰湿,痰湿将你胸中的阳气遮挡住了。

10、吃了油腻的食物拉肚子,油腻的食物它有一个缺点,不好消化,体内有痰湿的人本身脾胃的运化功能就不是很好,脾胃运化不了会怎么样?它就要转而往下走,往外泻,表现出来就是腹泻。

化痰秘方

药物:甘草。

穴位:右侧丰隆穴。

方法:先用手按揉或用小保健锤敲击右侧丰隆穴5分钟,然后把从药店买回的甘草锤扁、锤烂,外敷在此穴上,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每次贴12个小时,取下休息12个小时再贴。
百病皆因痰作祟,祛痰就找丰隆穴。痰本来是人体疾病的产物,它的产生和增多又会引发人更多的疾病,所以,祛痰,从古至今都是让医家和病人头疼的事情,需要仔细挖掘出病根才行。我在临床上经常使用的祛痰方法是按揉或用小保健锤敲击右侧丰隆穴,然后把甘草捣烂,外敷在此穴上。
丰隆穴是足阳明胃经的络穴,位于小腿前外侧,自古便是各派医家祛痰的大宝穴。甘草生长在沙土里,味甜,色黄,从《易经》的角度来解释,恰好就是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的上上之选。
痰是人体水液代谢出现故障的产物,它的产生主要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而其中又与脾关系最密切,所以中医有“脾为生痰之源”、“脾不留湿不生痰”之说。而丰隆穴是足阳明胃经的络穴,别走于足太阴脾经,可以同时治疗脾胃二经上的疾患,所以,按摩这个穴位就能健脾和胃,使湿痰自化。
古人说,“痰多宜向丰隆寻”、“丰隆、肺俞,痰嗽称奇”。是的,丰隆历来就被医家奉为祛痰至宝,我们怎可因穴小而不为呢,所以,但凡与痰有关的病症都应该通过丰隆穴来治疗。
多吃芝麻少吃肉,痰多的朋友,平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饮食。古话说:“鱼生火,肉生痰”。肉吃多了,尤其是猪肉吃多了,是很容易生痰的,所以痰多的朋友应减少自己的食肉量,多吃些清淡的食品才行。
日常饮食之中,芝麻消痰的效果比较好。您可以把芝麻炒熟了,磨成粉,每天吃点儿。当然,如果能买到纯正的芝麻油,那就更好了。把芝麻油当做日常饮食中的食用油,要不了多长时间就能痰消病灭。
体内多痰,也会失眠。几年前,我治疗过一例顽固的失眠,当时,我仔细查看了病人的症状,发现她的病因主要是体内有痰湿淤结。于是,我采用甘草敷右丰隆穴的外治方法,并嘱她回家后自己也照此法调治。
体内有痰引起的失眠除了可以用上面的外敷方法以外,还可以用温病名方——温胆汤来治疗。由痰导致的失眠,通常患者脸上或身上的皮肤会明显泛黄,所以,如果您失眠并伴有皮肤泛黄的症状,最好试试由温胆汤制成的中成药温胆片。
中医上将痰分成三类:气郁之痰、脾虚之痰和血痰。气郁之痰是大家平时理解的脂肪瘤,主要由于憋气胸闷而成。我们咳嗽出的痰有时不是来自肺部,而是脾虚生痰,如此则应健脾祛湿。血痰是高血脂形成的,由于血脂堆积而生成的痰。这三种痰可以互转,事先确定病因,以免张冠李戴。
     化痰的穴位有哪些呢? 有两个穴位经自我按摩对化痰有显著效果——足阳明胃经之丰隆穴。

肾为生痰之本之说,又如何理解呢?因为脾阳根于肾阳,肾阳充足是脾阳健旺的根本。而脾阳健旺是正气内存的根本,正气内存则是邪不可干的保证。所以,在临床上,健旺脾阳的同时,常要考虑是否存在肾阳不足之象,而适当配入温补肾阳之品,如附子、肉桂、细辛、淫羊藿、吴茱萸等。
那么,如何来辨脾生之痰呢?此痰色白稠厚易出,仿佛有从咽喉滑入口中之感,不需用力咳出,故古人常称此为湿痰嗽,不称为咳痰。如《万病回春》卷四言:“湿痰嗽者,有痰,痰出嗽止是也”。
名词释意: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有痰有声为“咳嗽”。湿痰嗽,病证名。痰嗽之一。指痰湿壅肺所致之咳嗽,具有痰出嗽止之证候特色。
导致生痰的脏腑很多例如,脾、肺、肾,都可以,水谷精微在肺中进行疏布要有气的鼓动,否则就容易形成痰存在肺中。也就是肺为贮痰之器什么意思。这种气包括脾气、肺气、肾气。脾气运化水谷精微更加直接,影响明显,并且常见。所以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一说。
     怎样打通肺经和大肠经化痰呢? 气顺人通畅——打通肺经和大肠经对身体有什么好处肺经和大肠经形如一对古代夫妻,同住大肠家屋内。男为肺主外,女为大肠主内。男人在外面干活敛钱,女人在家主持家务。肺吸收新鲜空气送回家,大肠得气后,才能正常运转,清除糟粕,把家打理干净。
肺经循行路线从大肠出发,先到达肩膀头,顺手臂而下到手指端,把钱袋交大肠,使大肠花钱有气有量,及时清理垃圾,搞好家务。把邪气“请”出去,肺脏才能平平安安。
一、打通肺经的具体办法:
1、揉中府、肺俞,止咳又润肺。
肺经从体内行至肩膀头出,起于中府和云门两穴。若点揉二穴很疼,必有邪客,可用一个大真空罐在此拔罐。一罐两穴,便可引出入侵之外邪。罐斑通红,为热;罐斑黑紫,为寒;皮肤出泡,为湿。
如果咳嗽初期,马上刺激点揉中府、肺俞(或者拔个真空罐5分钟),立马止咳。我用此方法治疗俺老公一热伤风感冒就咳嗽的毛病,屡试不爽。
2、常搓手腕,清涕自消。
肺喜温,怕寒凉。而手腕处皮薄,如果这里长期沾凉受冻,老来必定肺气伤损(对心也不好)。尤其是中医寸口把脉处,为要害之口。
当您身体突然感到寒凉时,清涕流下,此时看看自己的手脖子(还有后脖子)是不是在外晾着呢?这时,您可以马上搓手腕寸口至发热,就会感觉后脖子发热,清涕即止,便可避免一次感冒啦!
3、着急上火引起的咳嗽咋办——少商穴帮您忙!
中医说,四肢体远端,刺络处理,可泄热去火。肺经手指尖上的少商穴,特别适合放血,可泄肺热。
一次,我有点着急上火,再加上咳嗽,当时手无寸铁,就用右手大拇指的指甲,在左手的少商穴上狠劲点下,钻心的疼啊!我咬牙坚持1分钟,等痛劲过了,又对着少商(垂直刚才的横线,十字交叉)点了一次。最后疼得手都麻木了,但是身体感觉好多了,晚饭喝碗粥入睡,次日相安无事。
提示:
1、肺反应在脸上的部位为双眉之间。这块区域要是发红、发青、有斑、长痘,祸首均为肺内藏邪。如鼓痘、发红(伴燥咳),提示肺经有热?发暗、发青,提示肺经受寒。
2、肺还主声(但根在肾)。声音低微,为肺气虚;声音嘶哑失音,为风寒束肺。
二、打通大肠经的具体办法:
1、上臂偏粗、下牙龈肿痛的人,大肠经可能有堵。
在食指尖上的商阳穴处刺络放血,可泄大肠内热,效果极其明显。我亲身体验过多次,觉得比吃药泻火更为安全(减少药物伤害)。
沿食指向上,就是合谷穴了。中医说,头面合谷收。意思是说,合谷能祛除头面部之疾患(但不是唯一的)。大肠经还穿越下牙龈,若下牙龈肿痛,或嘴角边爱起痘痘的,皆可考虑为大肠内热有余,应敲打或按揉大肠经。若上臂偏粗,尤其臂、手五里一带很痛的,说明此段瘀堵,需逐个揉开或拔罐。
有时手五里还可替代足三里用。一次,同学小燕上针灸课,突然胃部疼痛难忍,不能低头弯腰下揉足三里,她就按胳膊的手五里,很疼,但揉了两分钟后,胃部疼痛逐渐缓解。
2、每天摇肩膀,大便润而滑。
大肠经在肩膀后穿过,若大便干燥,几日不下,属于大肠经里有热火。这时要常揉此处的肩、臂两穴,力度要重(肩膀肉厚),可借用周围的物件去顶着摇动肩膀,对泄火有益处。一般在肩膀线上能找到痛点,一次揉2~3分钟,或用真空罐请出邪气更好。
3、管好脖子段的大肠经,嗓子不疼不痒。
这里有两个穴位,扶突和天鼎,都在脖子外侧。嗓子疼者可试着慢慢揉几分钟,把这两穴的瘀堵处化开,嗓子疼便可缓解。
老百姓常说的上火,每个人的表现不一:有人走嗓子,有人走眼睛,有人走气管,有人走鼻子。其实,这都说明一点,身体内某条经络长期瘀堵了,所以人一上火,身体不能正常化解,就会冒出体外,表现在不同的位置上。我曾经特别爱上火,口舌生疮、大便干燥、口渴是家常便饭。疏通经络后,几乎不再发生了。我老公爱牙疼,通过这两年的经络调理,现在也很少闹牙疼啦。
4、鼻子爱鼓包,揉通迎香穴。
大肠经沿两侧嘴角向上,到鼻翼处迎香穴与胃经汇合(古人聪明,最后还是把胃肠归为一家)。这块地带如果爱鼓包,多为大肠经里热火大(当然胃经也脱不了干系)。那么,您就要仔细揉通整条大肠经,从根本上去火吧。
身体上各个部位都有许多不同的经络经过,当您身体有不适时,就可逐一在经络上试验。方法是:先仔细找痛点,然后对图看痛点是在哪条经络上,从而发现是哪条经络瘀堵作怪;然后,您再在该经络线上进一步查找痛点,一并揉开,疼重则加罐。那么,在以后相当长的时间内,身体就会平平安安了。
提示:
1、大肠虚寒,多表现为肠鸣、腹痛、泄泻、肩部麻木等。
2、大肠实热,经络所过之处,多见红、肿、热、痛、出血、干燥、牙龈肿痛、鼻出血、大便秘结、肠液干枯等。心火旺,肝郁气滞,肺阴虚,湿热蕴脾,脾肺痰湿,心气虚,心血虚,肾阴虚,肺气虚,脾气虚,怎么调理?疏肝养血 逍遥丸不错 ,去了肝火 血养足了 心火会慢慢消散 心血也足了 柏子养心丸;肾阴虚 导致肾不能纳火,肝火就旺,要肝肾同养 补肾阴的药六味地黄丸至于肺部和脾的调理 经验不足啊。
建议:
1、心情舒畅(很关键,直接影响心、肝、脾)。
2、饮食清淡点,早、中午别吃太多(晚上少吃,多喝些绿豆、黑豆汤,青菜叶,少主食)。
3、按摩经络,自身导引为主,适当运动。
补充:泡点枸杞,菊花茶。各式各样的茶,对症下药,起到很好调理作用,中医不单讲治病,更主要讲身体的气血经络运化平和。
     竹沥化痰! 淡竹和青杆竹的新鲜茎,经火烤所沥出的淡黄色澄清汁液即为竹沥,乃一寻常之物。其性寒味甘,临床上一般作为清热化痰之用,此人人皆知。但是治疗败血症和严重性感染者少为人知,而且一般人很少想到用鲜竹沥一药。
2006年5月,一于姓妇女经人介绍找到我,说请我出个诊到西安医学院附属医院看一个重症病人,她说是外阴癌。我说这病恐怕看不了,她说,别人都说你中医看得好,西医现在没办法,撵着出院,你就给看一看吧。盛情难却,只得硬着头皮跟她去了。
到了医院,在重症监护室看到病人,系一老年妇女,约七十多岁,高个白胖,处于半昏迷状态,其女儿为我介绍了病况,两次外阴手术,现经过植皮外观巳愈合,但腹腔内感染,少腹胀大,靠近腹股沟处有一小口,经查看,溃口不红肿,但稍一动就从里往外流脓,最近每天都要排出一小碗脓液,西医给予大量进口抗生素乃控制不住,曰:癌细胞巳扩散,无法救治,动员家属叫病人出院。我仔细做了检查,外阴部刀口缝合都很好,仅是腹腔内严重感染,发烧流脓不止,脉象略为小滑,舌质干红,苔白厚,呼吸缓慢,痰多,旁边的呼吸机紧忙活,神志半清醒,虽说问话不能答,但从眼神能看出来,明白我所说的话。吃饭喝水能喂进去。总体给我的感觉是只要控制住感染,人就有希望。此时我已心里有底了,根据我的结验,我觉得采取补气清热化痰排脓就可以,脓也是痰嘛。首先我就想到了鲜竹沥,用其清热化痰一举两得。
随即处方:生黄芪120g、当归15g、高丽参30g、桔梗15g、生薏米100g、鲜竹沥20mL一支规格的,每次10支(一日四次)。共三付药,水煎服。
第二天,其女儿打电话告之,现已不烧了,伤口脓明显少了,人也有点精神了,简单的问话能答。我说有门了,只要不拉稀,除其它中药外照服,加大鲜竹沥的量,二个小时一次,每次100毫升,一天五次。结果,一周后,肚子里的脓排干净了,半月后,伤口愈合,一个月后出院了。
记得,当时医院的大夫问小于,你婆婆吃的什么中药竟然能把溃烂之癌控制住?小于说:除了人参黄芪外,王大夫就让我们天天喂鲜竹沥口服液,西医非常纳闷,鲜竹沥不是治咳嗽吐痰的么?真是不可思议。该病人出院后,又生存了三年,去年因外阴癌转移而去世。如果当时不是鲜竹沥控制住感染就不可能有其后的三年生存,这是不争的事实。
也许有人要问,你怎么能想到用鲜竹沥口服液治重度感染呢?实话告诉大家,这并不是我的发明,也不是心血来潮,而是厚积薄发,平时脑子里就装了大量的名医医案,临床上只要碰上同样的病人或类似的病人就可以套用,照猫画虎。这个病人的治疗方案就是十年前学习四川巳故名老中医江尔逊的经验。
江老在《豁痰丸抢救痰热伤津危证的体会》一文中反复谈到用鲜竹沥治疗重症感染的神奇作用,尤其是治疗一位涂姓青年妇女,因急性阑尾炎穿孔导致全腹膜炎,高烧40C,阴道流脓性分泌物一案,经用豁痰丸加大量鲜竹沥治愈,对我印象极为深刻。以致以后我在临床中反复单独大量地验证其清热化痰解毒的作用,基本上不用参加其它清热解毒药,照样收到佳效。从上述案中也可以看到未加银花连翘野菊花之类的效果。
在平时治疗小儿痰多气管或肺部感染不能喝中药的,就开一种鲜竹沥口服液令其多喝,大人亦然,每每收药到病除之效。各位同道不妨一试神奇妙药鲜竹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七章理气类--陈皮《本经》
两种常用药配合得当可治各种病*
痰湿诸病的诊治
治“打呼噜声大”的经方!张仲景
《幼科折衷》作者:秦景明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肠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