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血压,源于胃热
userphoto

2022.05.06 内蒙古

关注

高血压,源于胃热,一张方,祛邪热,清胃降血压

🍵今天和大家聊聊和——肠胃有关的高血压。
肠胃又不是血压计,调治肠胃就能把血压降下来么?
别急,几分钟带大家看看是怎么一回事:
🌿有这么一个患者,#高血压 自己量的时候最高190/120,这个数字对大部分朋友来说想都不敢想,可见状态有多危险。
高血压有两年了,降压药也在用,时好时坏,不理想
除了血压高,脑袋还经常觉得又胀又晕,面红耳赤的,总是口渴、心烦,到了晚上就出汗。
他的脉象弦滑有力,舌苔黄,舌红,一问,尿黄,大便干
🗓最开始医家以为就是典型的肝阳上亢,平肝潜阳、清热熄风就好了,结果没什么用。
他的大便干燥、尿赤黄,心烦口渴,还爱出汗。脉象十分有力。这套事儿捏在一起,是不是在说胃肠有热啊?
医家遂取:石膏、知母50、甘草5、牛膝30、大黄、麦冬、竹叶、葛根、竹茹各10,少量粳米。3剂
仅供参考,切勿盲目用药,请在专业医师辨证后调治。
☁️如此他的血压降下来了,190变成了150,整个人状态都舒服多了,原方大黄缩小用量,继续巩固调治,后又以滋阴养胃方向善后调治。
这是92年的一则医案的基本经过
⏺接下来看看医家的思路:
头晕头胀头痛、面红目赤、脉象弦而有力,舌红苔黄。这第一印象,往往就是肝阴不足,肝阳上亢。
高血压的成因来看,肝阴不足、肝阳上亢是最普遍的一种了。患者的情况不见好转。这咋回事呢?
真凶是谁?正如医案里医家所想,是阳明之热。
你看看,此人便秘、尿黄赤、爱出汗、烦渴、脉有力。这是不是胃肠阳明热盛的表现?
便秘,说明胃肠有热。热势移于下焦,所以患者尿黄赤。热邪迫津外出,患者就多汗。热邪伤阴,患者就烦渴。热迫血行,脉道就变得有力。
阳明热势,推动气血运行,气血奔涌乱撞,于是就形成了血压偏高的局面。如果把阳明热势退下来,气血流动正常了,那血压不就下降了吗
🌿因此,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清阳明之热
石膏、知母、甘草和粳米,组成了经方白虎汤。石膏和知母清肺胃之热,是治疗阳明热盛的最常用配伍。甘草和粳米,用于益胃生津,以免清热之品伤正。
配牛膝,引热下行,配大黄通腑邪热,排导燥屎,令阳明之热从后门被排出。竹叶,清热利尿,兼能滋阴除烦,使得湿热从小便而解。竹茹,入胃经,清胃热而除烦。麦冬配葛根,生津液而输布全身。
胃肠型高血压,其实就是胃肠热盛所致的高血压。它的病根儿,不在肝,而是在胃肠 #降血压 #高血压调理治胃肠型高血压的方子!胃肠“凉快”了,血压就降了,请用心琢磨

话说有这么一个人,医案记载姓刘,是一个工人。

什么毛病呢?就是高血压,两年了。
他这个高血压,很厉害,高压一度超过200,低压也有120 。
你说说,这个血压状态,多危险。

两年来,此人多处求医,用了很多降压药,就是无效。

后来,经人介绍,此人转投中医。
刻诊,见患者脉象弦滑有力,苔黄,舌红,尿发黄,便秘便干,脸红目赤,脑袋感觉晕而胀。另外,整个人还口渴,心烦,到了晚上就出汗。
当时,医家就说了,这是典型的肝阳上亢啊,应该不难治,于是就用了相关的方药,用于平肝潜阳、清热息风。
结果怎么样?患者用了5剂药,效果平平,还是老样子。
这时候,医家就纳闷了,怎么会不好使呢?
于是,只好再次仔细审查患者的情况。
这一回,医家注意到,患者大便干燥,尿黄赤,心烦口渴,还爱出汗。脉象十分有力。这套事儿捏在一起,怎么给人感觉是胃肠有热呢?是不是胃肠里的热邪,让患者的血压居高不下?
想到这里,医家果断更改了方药,但见——
石膏、知母各50克,甘草5克,牛膝30克,大黄、麦冬、竹叶、葛根、竹茹各10克,粳米1撮,一共开3剂。
结果如何?患者应用以后,大便通畅了,而且血压开始明显下降,高压从200多降到150。患者整个人跟着舒服多了。
此后,原方大黄用量缩小,继续投用3剂,患者诸症继续好转。再后来,医家专用滋阴清胃之法善后调养。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刊载于1992年的《新中医》上头。
这个医案,不长,但是里面包含的学问,不少。

我来给你从头说吧,你要紧跟我的思路。

你看,这个人最开始的时候,头晕头胀头痛、面红目赤、脉象弦而有力,舌红苔黄。这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就是肝阴不足,肝阳上亢。对不对?
其实就高血压的成因来看,肝阴不足、肝阳上亢是最普遍的一种了。医家想到这个事儿,本身没有多大问题。
但是,用了相关药物之后,患者的情况不见好转。这咋回事呢?
唯一的可能是,引发高血压的缘由,并没有被真正找到。
那么,“真凶”到底是谁呢?
答案,正如医案里医家所想,是阳明之热。
你看看,此人便秘、尿黄赤、爱出汗、烦渴、脉有力。这是不是胃肠阳明热盛的表现?便秘,说明胃肠有热。热势移于下焦,所以患者尿黄赤。热邪迫津外出,患者就多汗。热邪伤阴,患者就烦渴。热迫血行,脉道就变得有力。
阳明热势,推动气血在脉道里运行,使得气血奔涌乱撞,于是就形成了血压偏高的局面。如果把阳明热势退下来,气血流动正常了,那血压不就下降了吗?
因此,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清阳明之热。
来看看当时医家用的配伍吧,你该一目了然了——
石膏、知母各50克,甘草5克,牛膝30克,大黄、麦冬、竹叶、葛根、竹茹各10克,粳米1撮。
这里头,石膏、知母、甘草和粳米,组成了经方白虎汤。它出自《伤寒论》。其中,石膏和知母清肺胃之热,是治疗阳明热盛的最常用配伍。甘草和粳米,用于益胃生津,以免清热之品伤正。
在这个基础上,配牛膝,引热下行,配大黄通腑邪热,排导燥屎,令阳明之热从后门被排出。竹叶,清热利尿,兼能滋阴除烦,使得湿热从小便而解。竹茹,入胃经,清胃热而除烦。麦冬配葛根,生津液而输布全身。
这就是基本的用药思路。它就是在白虎汤的基础上,加减而来的,属于白虎汤治疗高血压的典型案例。

说到这里,你可能就看明白了——所谓胃肠型高血压,其实就是胃肠热盛所致的高血压。它的病根儿,不在肝,而是在胃肠啊。

这样的人,其实在生活里还是挺多的。一般的降压之法,可能效果一般。传统的滋阴平肝之法,或许也不太好使。怎么办?清阳明之热,配合通腑泻热之法,或许就能起到疗效。上文医案里的故事,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不知道,我的解说,是否让你洞悉了个中奥妙。
由此可见,中医治病,真的是很复杂啊。同样一个病,思路每每不同,全凭随症变化。希望我的读者朋友们,能多学习、多揣摩,争取早日进入大雅之堂。
高血压患者,如果觉得自己确实有医案中的诸多症候,那我劝你先去看中医,看自己是不是属于阳明热盛。如果是,可以适当借鉴文中配伍来化裁。如果不是,就坚决不要盲从。中医用药,事关人之大命,不可以草率。专业读者,您不妨借此文来增长一点经验,将来好帮助更多的患者。
一张治“胃肠型高血压”的方子!胃肠凉快了,血压就降了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说说,胃肠型高血压的事儿。

啥是胃肠型高血压啊?
这是我在给别人讲课的时候,常常说的词儿。它不那么严谨,但是却很能说明问题。
来吧,我给你说个医案故事。你看完就知道了。
话说有这么一个人,医案记载姓刘。
什么毛病呢?就是高血压,两年了。
他这个高血压,很厉害,高压一度超过200,低压也有120 。
你说说,这个血压状态,多危险。
两年来,此人多处求医,用了很多降压药,就是无效。
后来,经人介绍,此人转投看诊中医。
刻诊,见患者脉象弦滑有力,苔黄,舌红,尿发黄,便秘便干,脸红目赤,脑袋感觉晕而胀。另外,整个人还口渴,心烦,到了晚上就出汗。
当时,医家就说了,这是典型的肝阳上亢啊,应该不难治,于是就用了相关的方药,用于平肝潜阳、清热息风。
结果怎么样?患者用了5剂药,效果平平,还是老样子。
这时候,医家就纳闷了,怎么会不好使呢?
于是,只好再次仔细审查患者的情况。
这一回,医家注意到,患者大便干燥,尿黄赤,心烦口渴,还爱出汗。脉象十分有力。这套事儿捏在一起,怎么给人感觉是胃肠有热呢?是不是胃肠里的热邪,让患者的血压居高不下?
想到这里,医家果断更改了方药,但见——
石膏、知母,甘草,牛膝,大黄、麦冬、竹叶、葛根、竹茹,粳米,一共开3剂。
结果如何?患者应用以后,大便通畅了,而且血压开始明显下降,高压从200多降到150。患者整个人跟着舒服多了。
此后,原方大黄用量缩小,继续投用3剂,患者诸症继续好转。再后来,医家专用滋阴清胃之法善后调养。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刊载于1992年的《新中医》上头。
这个医案,不长,但是里面包含的学问,不少。
我来给你从头说吧,你要紧跟我的思路。
你看,这个人最开始的时候,头晕头胀头痛、面红目赤、脉象弦而有力,舌红苔黄。这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就是肝阴不足,肝阳上亢。对不对?
其实就高血压的成因来看,肝阴不足、肝阳上亢是最普遍的一种了。医家想到这个事儿,本身没有多大问题。
但是,用了相关药物之后,患者的情况不见好转。这咋回事呢?
唯一的可能是,引发高血压的缘由,并没有被真正找到。
那么,“真凶”到底是谁呢?
答案,正如医案里医家所想,是阳明之热。
你看看,此人便秘、尿黄赤、爱出汗、烦渴、脉有力。这是不是胃肠阳明热盛的表现?
便秘,说明胃肠有热。热势移于下焦,所以患者尿黄赤。热邪迫津外出,患者就多汗。热邪伤阴,患者就烦渴。热迫血行,脉道就变得有力。
阳明热势,推动气血在脉道里运行,使得气血奔涌乱撞,于是就形成了血压偏高的局面。如果把阳明热势退下来,气血流动正常了,那血压不就下降了吗?
因此,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清阳明之热。
来看看当时医家用的配伍吧,你该一目了然了——
石膏、知母,甘草,牛膝,大黄、麦冬、竹叶、葛根、竹茹,粳米。
这里头,石膏、知母、甘草和粳米,组成了经方白虎汤。它出自《伤寒论》。其中,石膏和知母清肺胃之热,是治疗阳明热盛的最常用配伍。甘草和粳米,用于益胃生津,以免清热之品伤正。
在这个基础上,配牛膝,引热下行,配大黄通腑邪热,排导燥屎,令阳明之热从后门被排出。竹叶,清热利尿,兼能滋阴除烦,使得湿热从小便而解。竹茹,入胃经,清胃热而除烦。麦冬配葛根,生津液而输布全身。
这就是基本的用药思路。它就是在白虎汤的基础上,加减而来的,属于白虎汤治疗高血压的典型案例。
说到这里,你可能就看明白了——所谓胃肠型高血压,其实就是胃肠热盛所致的高血压。它的病根儿,不在肝,而是在胃肠啊。
这样的人,其实在生活里还是挺多的。一般的降压之法,可能效果一般。传统的滋阴平肝之法,或许也不太好使。怎么办?
清阳明之热,配合通腑泻热之法,或许就能起到疗效。上文医案里的故事,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不知道,我的解说,是否让你洞悉了个中奥妙。
由此可见,中医治病,真的是很复杂啊。同样一个病,思路每每不同,全凭随症变化。
高血压患者,如果觉得自己确实有医案中的诸多症候,那我劝你先去看中医,看自己是不是属于阳明热盛。如果是,可以适当借鉴文中配伍来化裁。如果不是,就坚决不要盲从。
中医用药,事关人之大命,不可以草率。专业读者,您不妨借此文来增长一点经验,将来好帮助更多的患者。
好了。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
高血压?一张方,补肝肾、通血瘀,降血压
之前我们聊过一张方——天麻钩藤饮,调理肝阳上亢引起的高血压,今天我想分享一个肝肾阴虚、淤血阻络引起的高血压案例:
这位患者是一位退休干部,姓李,63岁,7年前因为头晕、头痛服药得不到缓解,到医院检查,最后诊断为高血压,也就是中医范畴里的“眩晕”,血压测值160/110,后续一直在服用降压药,症状得到了一定控制,但是最近赶上天气变化,气温降低,加上患者岁数大了,免疫力降低,导致头疼、头晕复发并且疼痛加剧,服药已经不能有效缓解,遂找到我这。

刻诊:面赤、烘热,舌红、苔薄,舌有瘀斑,脉细数。自述最近一段时间,头疼头晕、严重的时候头都抬不起来,感觉浑身酸软无力,心慌气短,口干口渴,还有耳鸣症状,食欲不振,睡眠不好。

诊断后为肝肾阴虚、淤血阻络导致的眩晕,治疗还需从补肝肾、通血瘀入手,于是我开出这样一张方子: 三七,白芍,桑寄生,杜仲,丹参,天麻,萝芙木,地龙,葛根,炒香附,甘草 。
患者服用五剂后,头晕、头疼,酸软无力症状有所缓解,但是睡眠还是不好,辩证后加入了酸枣仁、夜交藤两味药,用来安神助眠。还是水煎分两次日服。
半个月后再来复诊,原来的不适症状基本没有,睡眠情况也好了很多,基本上可以一觉睡到天亮,现在出去简单的活动一下也没有心慌气短的现象了,之前自己一个人出门家人都不放心,现在出门没有一点问题。
我们来看下方子:三七、丹参、具有化瘀止血,活血定痛的功效;白芍温阳祛湿、补体虚、健脾胃,用来改善纳差;桑寄生、杜仲补肝肾,通经络;天麻既息肝风,又平肝阳,为治眩晕、头痛之要药,搭配萝芙木、炒香附用来改善失眠,止头痛、眩晕。地龙更不用讲了,一直是治疗高血压的一味药材,葛根用来缓解患者口干口渴的情况,甘草用来调和诸药。
如此一来,患者的血压就降下来了,之前种种的不适症状也都消除了,为什么说中医在于调理,只有调理好了五脏六腑,让这些器官都好好工作,那我们的身体肯定就不会有问题了,所以说呀,一味的用药压制血压只会物极必反,最终束手无策,只有治本才是关键。
中医治疗高血压病验案举例

孔伯华名家研究室 李志更博士

高血压病又称原发性高血压,是常见病、慢性病、高发病。我们通常所说的高血压就是指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有“三高三低”的特点,所谓三高就是患病率高、死亡率高、残疾率高。据调查,我国目前大概有2亿高血压患者,而北京地区45岁以上居民约一半以上具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疾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而一半以上的心脑血管疾病与高血压有关。我国是世界上脑卒中发病率最高的国家,脑血管意外的患者约有75%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而高血压就是其中的重要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的危害性就在于它对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容易造成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出血、肾功能衰竭等。所谓三低是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许多人自己得了原发性高血压竞一点不知道,更不用说药物治疗了。还有些高血压病患者,出于害怕西药副作用等原因,不能够坚持治疗,加之该病不容易治愈,故治疗率和控制率都很低。所以我们必须重视高血压,研究高血压,预防高血压,控制高血压。

高血压病的常见病因有以下几类。(1)遗传和基因因素。双亲血压均正常者,子女患高血压病的机率是3%,父母一方患高压病者,子女患高血压的机率是25-28%,而双亲均为高血压者,其子女患高血压的机率是45-55%。远远高于一般人群的患病率。但是高血压的发病还需要环境因素,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精神情绪。情绪紧张、激动容易造成血压的波动,所以高血压患者要注意调整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还有一些人的职业总是处于紧张状态,如驾驶员、高空作业者、医生、会计,精神常紧张,交感神经就兴奋,容易得高血压。(3)膳食营养。高血压病患者要避免高盐、高热量、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我们每天只需要摄取6克食盐就够了。在食用油的选择上,多吃植物油,如橄榄油、玉米油、菜籽油、花生油等等,少食用猪油、牛油之类。(4)嗜烟嗜酒。高血压患者要戒烟限酒,尼古丁能收缩血管,升高血压,对人体有害,要戒烟。饮酒也能升高血压,每个人酒量不同,一般不要超过50ML。(5)体重主要是肥胖与高血压呈正相关,判断肥不肥有一个体重指数,就是体重除以的身高平方,体重的单位是千克,身高的单位是米。对于中国人而言,大于24就是超重,大于28就是肥胖。如果超重了,那就要控制体重。

高血压病属中医学“眩晕”、“头痛”等范畴。中医对其认识和治疗由来已久。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厥阴之胜,耳鸣,头眩。”《灵枢·卫气》认为“上虚则眩。”对中医的辨证治疗而言,高血压病中医诊疗方案(初稿)中将高血压分为痰瘀互结证、阴虚阳亢证、肾阳亏虚证、气血亏虚证等几个类型。(1)痰瘀互结证。主症:头重或痛。次症:①风痰上扰者:头重如裹,胸脘痞闷,纳呆恶心,身重困倦。②瘀血阻络者:头痛如刺,痛有定处,胸痛心悸、手足麻木。舌脉:舌质暗红,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数。治法:祛痰化瘀,活血通络。(2)阴虚阳亢证。主症:烦躁易怒,腰膝痠软。次症:①肝阳亢盛者:头部胀痛,面红目赤,胁痛口苦,便秘溲黄。②肾阴亏虚者:五心烦热,口干口渴,失眠梦遗。舌脉:舌红,苔黄,脉细数。治法:平肝潜阳,滋阴清热。(3)肾阳亏虚证。主症:背寒恶风,腰膝酸软。次症:头痛遇冷加重,手足发冷,夜尿频数。舌脉:舌淡胖,苔薄白,脉沉细,尺部弱。治法:滋养肝肾,益精填髓。(4)气血两虚证。主症:少气乏力。次证:动则气短,头部空痛,自汗或盗汗,心悸失眠。舌脉:舌质淡,脉沉细。治法:补益气血,调养心脾。并认为,高血压病的发生多由肝风、痰火、瘀阻、阴虚等引起,中药治疗高血压病,不仅可以降低血压,缓解症状,还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调节血脂,保护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作用,并能减少西药用量。对于1、2级高血压患者,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疗效佳时可以减停西药,中药用量也可以逐渐减少以致停药。可见,应充分发挥中医药的自身特长,深入研究中医药的治疗方法和途径,提高对高血压病的诊疗能力。

下面选择几个中医验案,供大家参考。

临证医案1:熊某,男性,42岁。患者头昏反复发作3年,伴心悸、多寐、面赤、四肢不温,舌质淡,苔白,脉沉细。血压170/100mmHg。中医诊断:少阴病—阴盛戴阳证,西医诊断为高血压病。治以破阴回阳,宣通内外为法,方用白通汤。服药1周后症状大减,血压140/95mmHg,继服上方1周而愈。

验案来源:叶勇.白通汤加味治疗高血压病,中国民间疗法, 2000,8(8):29~30

医家体会:高血压病以《伤寒论》少阴病阴盛戴阳证为临床表现者不多见,但常规中西医疗效欠佳,笔者投以白通汤,破阴回阳,宣通上下,解除阴阳格拒之势,切中病机,收效甚佳。

临证医案2:李某某,男性,60岁,症状:偶有头晕,常有面部烘热,潮红,易激动,伴有腰酸腿痛、夜尿频,眠差,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血压多波动在160~200/90~100mmHg。服用多种降压药,不能稳定;停西药,改为中药处方:干地黄20g、淮山药10 g、山萸肉10 g、泽泻10 g、丹皮10 g、茯苓10 g、制附子6 g、桂枝3 g、先煎生龙骨30 g、先煎生牡蛎30g。先服用3剂,症状有所改善。血压尚无明显变化,继续服用8剂之后,血压开始下降,且较为稳定,又用10剂之后,收缩压基本恢复正常,不高于140 mmHg,舒张压在80~90 mmHg之间波动。又用半月后改为六味地黄丸长期服用。

验案来源:丛鹏.辨证使用金匾肾气汤加龙骨、牡砺治疗高血压体会及疗效观察,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14(8):751~752

医家体会:中医在治疗疾病中要辨证论治,首先要辨证,所谓辨证,就是根据中医理论,依据病人的表现,找出一个解释这些症状根源的过程,能用一个原因解释就要用一个,一定不要辨出许多个,免使治疗无从下手要抓住主要矛盾及次要矛盾,推导出治疗方案,如本病到底阴虚为主还是阳亢为主,是滋阴还是潜阳。再就是论治,论治思路一定要灵活,不能墨守成规,在正确的辨证基础上去考虑治疗方向,决不能因某一种药有禁忌就放弃整个处方,如本病,制附子、肉桂不适使用,但在方中反而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认定证型即决定处方,即使无疗效也知错在哪里,可迅速改变方向,对症下药;决不能畏首畏尾,使治疗无主见,虽偶有效果但也无经验可谈。

临证医案3:王某某,女,53岁,2007年11月7日就诊。头痛、头晕、心悸、失眠、烦躁、潮热、面部潮红,确诊高血压病(170/110mmHg)5年,曾口服卡托普利、依苏、利福达等多种药物,血压控制欠佳,症状无明显改善,且不堪西药副反应,遂来我院就诊。就诊时见上述症状外,舌紫暗、苔白,脉弦细,血压178/112mmHg。心电图:QRS波及ST-T段均有明显改变。影像显示:主动脉弓变型及左心室丰满。彩色多普勒显示:左心室扩大,二尖瓣轻度反流,主动脉见多个钙化斑点。查眼底见:Ⅲ期高血压征象。予抑阳降压汤(罗布麻叶15g、三七10g、葛根30g、泽泻10g),每天1剂,分3次服用。服药1周后血压降至134/90mmHg,上述症状明显改善。服药15d后血压128/86mmHg,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服药至60d将药量减至1/3泡水代茶饮用。随访至今,血压稳定在124/80mmHg左右,其他症状无反复。

验案来源:王春,刘玉东.236例自拟降压汤治疗高血压病临床观察,中外医疗,2011,17:109

医家体会:中医并无高血压病的病名,但据其临床表现与中医头痛、眩晕、心悸、肝阳、肝风等病症类似,病机多为阴虚阳亢(肝阳上亢),气血壅滞。中药自拟降压汤选用罗布麻叶平肝潜阳,三七、葛根活血通络,佐以泽泻利水渗湿,使阴阳平衡、气血调畅、血压平稳下降,收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张治“胃肠型高血压”的方子!胃肠凉快了,血压就降了
高血压多是“阳明内热”,仲景名方:清热泻火,巧妙稳定血压
治胃肠型高血压的方子!胃肠“凉快”了,血压就降了,请用心琢磨
医案纪实:高血压头痛(肝阳上亢)
中医治疗高血压病验案举例
【专家教看病】肝阳上亢血压高不妨按按太冲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