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腿,是寒气大本营!如何驱寒?
userphoto

2022.10.25 内蒙古

关注

腿,是寒气大本营!如何驱寒?一个方法,三重功效!

“火在上,寒在下”,寒气是往下走的,寒气进入人体后,会从臀部往下沉,一直到大腿、膝腘窝、脚,所以,腿是寒气大本营!

腿寒会诱发“老寒腿”,但腿寒的危害可远不止于“老寒腿”,它甚至比宫寒还可怕,会诱发各种疾病。

1腿是寒气大本营
腿是“交通要道”,有3条阴经汇集于此:足太阴脾经(脾统血)、足少阴肾经(肾生血)、足厥阴肝经(肝藏血)。这些经络上有很多妇科要穴,如血海穴、地机穴、三阴交穴等。
1、妇科疾病
腿部一旦受寒,就会血瘀,气血就难以下行,直接导致女性经量减少、经期推迟、痛经甚至闭经等,气血瘀滞于盆腔,就会形成盆腔息肉、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
2、心脏病
人体血液运行依靠动脉和静脉。腿部静脉回流主要靠小腿肌肉收缩,因此,把小腿照顾好,就等于在身体下部加了一个“泵”,可助心脏一臂之力。而腿寒会影响小腿肌肉的收缩功能,积存废弃物的静脉血就难以经由毛细血管、小静脉、静脉回流到心脏,长此以往,会诱发心脏病。
3、衰老
中医认为,人有“四根”——耳根、鼻根、乳根、脚根,而“四根”的根本是脚根。“人老脚先衰,木枯根先竭”,只有双脚健康,经络传导畅通,气血才能顺利送往各个器官,生命活动才能正常进行。反之,若长期腿寒,腿部与大脑之间指令传导的速度和准确性就会下降,继而累及全身健康,影响寿命。
4、湿气丛生
腿部负责储藏血液,人体50%的神经、血管、血液都集中在双腿。腿寒,遇到湿气,就会相互裹挟,形成寒湿。
湿为重浊有质之邪,类水属阴,人体下部亦属阴,同类相求,故而,湿邪为病,多伤及人体下部,像常见的水肿、湿疹等病下肢较为多见。
小腿是脾经的主要阵地,脾主运化水湿,故而脾虚导致的水肿主要体现在腿上,像小腿肚发酸发胀、双腿乏力、下肢水肿,多是水湿聚集的表现。
5、上热下寒
寒主收引凝滞,腿寒,血液就会产生滞留,导致腿部循环不畅,腿部的能量就被阻隔,多余出来的能量往哪里去呢?只好往上走了,上半身就会火气过重,人就容易上火,时间长了,上热下寒的体质就形成了。
再深挖一下,腿部的6条经络——脾经、肾经、肝经、胃经、膀胱经、胆经,主管人体的分泌和排毒,所以,腿部受寒淤堵,上半身的脏腑就容易出问题,也就是说,保养腿部就等于保养脏腑。
如果你生活中经常感到腰酸背痛,没干什么活就觉得累,双腿浮肿、冒凉气,四肢发冷,尿少而清;女性月经总是后推,量少,经常小腹胀痛或经血块多色暗等,都要引起注意,这是典型的阳虚症状。尤其是腰以下,按了凹陷不起,甚至觉得腹部胀痛更要小心。
此种情况,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是治本。不要食用生冷、辛辣食物,忌食性寒凉或滋腻味厚、难以消化的食物,如粳米、豆腐、猪肉、花生、香蕉等;伴有便秘者不要进食糯米等;伴泄泻者忌食牛奶、海参、虾等具有通便作用的食物。平常注意保暖,不要熬夜。
2一个方法,三重功效位置:把手从脚上的内踝处开始拍打,一直拍到膝盖的内侧面就可以了。
次数:从脚踝到膝盖边上拍35下为一次,也可以是随意的一个数字,但是要拍到小腿觉得舒服、温暖为好,切忌用力过大。有人拍100下为一次,有人拍66下为一次,随意选择。
1天拍2轮(睡前一次、起床一次),两条腿都要拍,也可以是搓揉、点按都行。

通过适当的按摩,也能达到暖膝的目的。

1、摩涌泉穴,右手揉左脚,左手揉右脚,每天早晚100下,接着揉脚趾100余下。
2、揉气冲穴(大腿根内侧),此穴下有一条动脉,先按揉气冲穴,后按揉动脉,一松一按,交替进行,一直腿脚有热气下流感。
3、肾俞穴(两边腰眼),稍用力各拍打100余下。
人体内部就是一个独立的循环交通系统,里面流通的是精气血的相互作用结果,运行通畅,则身体康健。
3小腿内侧的三重功效
人体小腿内侧汇聚肝经、脾经、肾经于此。小腿内侧属阴面,阴面的代谢本来就比较慢,经常拍打它,疏通经络,有益无害,利于强身御病,保持此处畅通,生命也将畅通无阻。
护肝
每天35下,让你比同龄人更美
肝主筋,其华在甲,开窍于目。肝之气血充盛,筋膜得其所养,则筋力强健,运动灵活。脾主运化,乃后天之本。肾经由先天赋予。
肝经不通,人体的毒素就累积重厚,导致长斑、长痘、脱发、油脂过多、失眠、乳房肿瘤等问题,因为肝的主要功能是肝主疏泄,既疏通和发散的意思,它能保证全身的气血运行通畅,不淤不滞,气通畅情绪也顺畅,疏通肝经是重中之重。
腿部循环比较慢,最容易堵住,我们每天晚上睡觉前敲敲,有利于加速毒素的代谢,所谓保通保通保持畅通。
强脾
湿气没那么重,有病也能痊愈快
脾的功能非常巨大,是“气血生化之源”,运用经络健脾法就可以迅速增强人体的气血。
任何疾病,都是在人体内有淤血的情况下生成的,而脾正具备了生成气血和运送气血两大功效。把脾养好了,百病难生,即使有病也会痊愈得更快。
补肾
让人更有力量

“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肾藏精,“主骨生髓”,此外的髓包括骨髓、脊髓、脑髓。肾精能生骨髓而滋养骨骼,是人的力量之源,决定人的生长和发育。

祛除腿寒 一步到位

“火在上,寒在下”,寒气是往下走的,寒气进入人体后,会从臀部往下沉,一直到大腿、膝腘窝、脚,腿是寒气大本营,腿寒的危害远不止于“老寒腿”,它还会诱发各种疾病,那么如何驱寒呢?一起来看看。

1.腿寒不止诱发“老寒腿”
腿是“交通要道”,有3条阴经汇集于此: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这些经络上有很多妇科要穴,一旦腿受寒会诱发多种疾病。
01.妇科病
腿部一旦受寒,就会血瘀,气血就难以下行,直接导致女性经量减少、经期推迟、痛经甚至闭经等;气血瘀滞于盆腔,就会形成盆腔息肉、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
02.心脏病
人体血液运行依靠动脉和静脉。腿部静脉回流主要靠小腿肌肉收缩,腿寒会影响小腿肌肉的收缩功能,积存废弃物的静脉血就难以经由毛细血管、小静脉、静脉回流到心脏,长此以往,会诱发心脏病。
03.衰老
“人老脚先衰,木枯根先竭”,只有双脚健康,经络传导畅通,气血才能顺利送往各个器官,生命活动才能正常进行。
04.湿气丛生
腿部负责储藏血液,人体50%的神经、血管、血液都集中在双腿。腿寒遇到湿气,就会相互裹挟,形成寒湿。小腿是脾经的主要阵地,脾主运化水湿,故而脾虚导致的水肿主要体现在腿上,像小腿肚发酸发胀、双腿乏力、下肢水肿,多是水湿聚集的表现。
05.上热下寒
寒主收引凝滞,腿寒,血液就会产生滞留,导致腿部循环不畅,腿部的能量就被阻隔,多余出来的能量只好往上走了,上半身就会火气过重,人就容易上火,时间长了,上热下寒的体质就形成了。
2.一个方法三重功效
人体小腿内侧汇聚肝经、脾经、肾经于此。小腿内侧属阴面,阴面的代谢本来就比较慢,经常拍打它能疏通经络,利于强身御病。
01.护肝
肝的主要功能是肝主疏泄,既疏通和发散的意思,它能保证全身的气血运行通畅,不淤不滞,气通畅情绪也会顺畅。腿部循环比较慢,最容易堵住,我们每天晚上睡觉前敲敲,有利于加速毒素的代谢。
02.强脾
运用经络健脾法可以迅速增强人体的气血。任何疾病都是在人体内有淤血的情况下生成的,而脾正具备了生成气血和运送气血两大功效。把脾养好了,百病难生,即使有病也会痊愈得更快。
03.补肾
肾藏精,“主骨生髓”,此处的髓包括骨髓、脊髓、脑髓。肾精能生骨髓而滋养骨骼,是人的力量之源,决定人的生长和发育。把手从脚上的内踝处开始拍打,一直拍到膝盖的内侧面就可以了,拍到小腿觉得舒服、温暖为好,切忌用力过大。
腿,寒气大本营 ,艾灸多灸腿,更是养全身

老寒腿可不是老年人的专病。虽带着“老”字,如今却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患上此病。

因为寒气是往下走的,寒气从背进入,其次从臀部往下,一直到大腿、膝腘窝,所以身体的寒气最终都会聚集在腿部。
腿寒会诱发“老寒腿”,但腿寒的危害可远不止于“老寒腿”,会诱发各种疾病。
腿,寒气大本营
1、衰老从腿开始
腿是人的根,根一冷,上面的枝叶就容易萎靡,枯黄,衰老。
所以中医说,木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只有双脚健康,经络传导畅通,气血才能顺利送往各个器官,生命活动才能正常进行。反之,若长期腿寒,腿部与大脑之间指令传导的速度和准确性就会下降,继而累及全身健康,影响寿命。
2、易上火
腿寒的人,下半身冷,但上半身容易积热。因为寒主收引凝滞,血液会在腿上产生滞留,导致人体的气血循环不畅,阴气无法上升,阳气无法下行。
上半身阳气压制了阴气,就成为火气,引起上火,久而久之人的体质也会变得上热下寒,衍生诸多疾病。
3、引发心脏病
人的血液回流依靠小腿肌肉收缩,腿寒会影响小腿肌肉的收缩功能,携带了废弃物的静脉血难以回流心脏,长此以往,可能诱发心脏病。
4、湿气丛生
腿部负责储藏血液,人体50%的神经、血管、血液都集中在双腿。腿寒,遇到湿气,就会相互裹挟,形成寒湿。
湿为重浊有质之邪,类水属阴,人体下部亦属阴,同类相求,故而,湿邪为病,多伤及人体下部。
小腿是脾经的主要阵地,脾主运化水湿,故而脾虚导致的水肿主要体现在腿上,像小腿肚发酸发胀、双腿乏力、下肢水肿,多是水湿聚集的表现。
5、闭经等妇科疾病丛生
人的腿部,是足三阴经的起始点,包括脾经、肾经、肝经,都是养阴的经络。尤其是腿部有三阴交、足三里,都是妇科要穴。一旦受寒血瘀,气血难以下行,就会直接导致女性经量减少、推迟、痛经甚至闭经。
腿在夏天更易受寒
很多中老年人都把“老寒腿”当成秋冬时节寒冷时易发的疾病。其实夏天久居空调房,且夏天湿气更重,人们不注意防寒,腿部直接暴露,受到的寒邪、湿邪比冬天更猛,病根此时潜伏,到了寒冬一遇风寒就彻底点燃疼痛。
膝盖凉、腿发冷,此穴是个小太阳
伏兔穴归属足阳明胃经,伏兔穴的穴义,就是胃经气血中的脾土微粒物质,在这里沉降堆积。也即是说,这里的脾土物质非常丰厚。因此,它可以天然地具有健脾、祛湿、温补的作用。

在中医语境中,脾属土。脾,主气血生化。因此,利用伏兔穴,可以实现健脾而利气血的作用。同时,脾主肌肉,对四肢的健康与否有重大影响。

所以,通过这伏兔穴,一方面能促进气血濡养周身,一方面能补养四肢肌肉,自然可以对肢体疾病,产生很好的治疗作用了。
正因如此,伏兔穴的主要功能,历来就是治疗膝盖以及发凉、腰部酸痛、下肢酸乏无力,双腿麻痹。这些都是伏兔穴的特点和性质所决定的。
因此,当出现双下肢发凉、冷痛、肌肉乏力、行走不便症状,我们就可以利用伏兔穴。尤其是膝盖冷痛这一症状,用伏兔穴的效果最好。可以说,这伏兔穴是下肢的天然“小太阳”。打开它,让气血温煦肢体,实在是一件养生之宝。
此外,以下穴位也要多艾灸,能够有效散寒除湿、活血化瘀、温经通络。
1、血海

2、足三里

3、三阴交

4、太溪

5、阴陵泉

艾灸多灸腿,更是养全身

1、  引火下行:最近很多灸友反馈艾灸后上火的情况,所以每次艾灸要兼顾腿部穴位,把上半身的火气引到脚上,也叫引血归源(涌泉),可清虚降火,缓解灸后上火症状。
2、  润肺濡肠:双脚是人体穴位最密集的部位之一,存在与肺腑相对应的反射区,且脾、胃、肝、肾等重要脏腑的经脉都经过此,艾灸通过经络传导刺激,能达到促进气血循环、调节脏腑的功能,滋润干燥的脏腑以及器官。
3、  滋阴补肾:腿是足三阴经的起始点,包括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这三条都是阴经,艾灸即可滋阴,尤其是那些阴虚的灸友,要多灸腿部的三阴交、太溪、涌泉。
4、解决手脚冰冷:阳虚即寒气重,寒凝则气血凝滞,气血传递不到四肢,就容易出现手脚冰冷,而艾灸腿部穴位可以化解寒气、促进气血循环,解决手脚冰凉。

5、促进排毒:人的腿上有肝经和胆经,这是身体排毒的两大重要通道,艾灸这两条经络上的穴位,有助于身体清除垃圾毒素。

腿,是寒气大本营

“火在上,寒在下”,寒气是往下走的,寒气进入人体后,会从臀部往下沉,一直到大腿、膝腘窝、脚,所以,腿是寒气大本营!腿寒会诱发“老寒腿”,但腿寒的危害可远不止于“老寒腿”,它甚至比宫寒还可怕,会诱发各种疾病。

1、妇科病
腿是“交通要道”,有3条阴经汇集于此:足太阴脾经(脾统血)、足少阴肾经(肾生血)、足厥阴肝经(肝藏血)。这些经络上有很多妇科要穴,如血海穴、地机穴、三阴交穴等。
腿部一旦受寒,就会血瘀,气血就难以下行,直接导致女性经量减少、经期推迟、痛经甚至闭经等,气血瘀滞于盆腔,就会形成盆腔息肉、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
2、心脏病
人体血液运行依靠动脉和静脉。腿部静脉回流主要靠小腿肌肉收缩,因此,把小腿照顾好,就等于在身体下部加了一个“泵”,可助心脏一臂之力。而腿寒会影响小腿肌肉的收缩功能,积存废弃物的静脉血就难以经由毛细血管、小静脉、静脉回流到心脏,长此以往,会诱发心脏病。
3、衰老
中医认为,人有“四根”——耳根、鼻根、乳根、脚根,而“四根”的根本是脚根。“人老脚先衰,木枯根先竭”,只有双脚健康,经络传导畅通,气血才能顺利送往各个器官,生命活动才能正常进行。反之,若长期腿寒,腿部与大脑之间指令传导的速度和准确性就会下降,继而累及全身健康,影响寿命。
4、湿气丛生
腿部负责储藏血液,人体50%的神经、血管、血液都集中在双腿。腿寒,遇到湿气,就会相互裹挟,形成寒湿。
湿为重浊有质之邪,类水属阴,人体下部亦属阴,同类相求,故而,湿邪为病,多伤及人体下部,像常见的水肿、湿疹等病下肢较为多见。
小腿是脾经的主要阵地,脾主运化水湿,故而脾虚导致的水肿主要体现在腿上,像小腿肚发酸发胀、双腿乏力、下肢水肿,多是水湿聚集的表现。
5、上热下寒
寒主收引凝滞,腿寒,血液就会产生滞留,导致腿部循环不畅,腿部的能量就被阻隔,多余出来的能量往哪里去呢?只好往上走了,上半身就会火气过重,人就容易上火,时间长了,上热下寒的体质就形成了。
再深挖一下,腿部的6条经络——脾经、肾经、肝经、胃经、膀胱经、胆经,主管人体的分泌和排毒,所以,腿部受寒淤堵,上半身的脏腑就容易出问题,也就是说,保养腿部就等于保养脏腑。
小腿内侧的秘密

人体小腿内侧汇聚肝经、脾经、肾经于此。小腿内侧属阴面,阴面的代谢本来就比较慢,经常拍打它,疏通经络,有益无害,利于强身御病,保持此处畅通,生命也将畅通无阻。

护肝
每天35下,让你比同龄人更美

肝主筋,其华在甲,开窍于目。肝之气血充盛,筋膜得其所养,则筋力强健,运动灵活。脾主运化,乃后天之本。肾经由先天赋予。

肝经不通,人体的毒素就累积重厚,导致长斑、长痘、脱发、油脂过多、失眠、乳房肿瘤等问题,因为肝的主要功能是肝主疏泄,既疏通和发散的意思,它能保证全身的气血运行通畅,不淤不滞,气通畅情绪也顺畅,疏通肝经是重中之重。
腿部循环比较慢,最容易堵住,我们每天晚上睡觉前敲敲,有利于加速毒素的代谢,所谓保通保通保持畅通。
强脾
湿气没那么重,有病也能痊愈快

脾的功能非常巨大,是“气血生化之源”,运用经络健脾法就可以迅速增强人体的气血。

任何疾病,都是在人体内有淤血的情况下生成的,而脾正具备了生成气血和运送气血两大功效。把脾养好了,百病难生,即使有病也会痊愈得更快。
补肾

让人更有力量

“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肾藏精,“主骨生髓”,此外的髓包括骨髓、脊髓、脑髓。肾精能生骨髓而滋养骨骼,是人的力量之源,决定人的生长和发育。

一个方法,三重功效
每天坚持

位置:

把手从脚上的内踝处开始拍打,一直拍到膝盖的内侧面就可以了。
次数:
从脚踝到膝盖边上拍35下为一次,也可以是随意的一个数字,但是要拍到小腿觉得舒服、温暖为好,切忌用力过大。有人拍100下为一次,有人拍66下为一次,随意选择。
1天拍2轮(睡前一次、起床一次),两条腿都要拍,也可以是搓揉、点按都行。
人体内部就是一个独立的循环交通系统,里面流通的是精气血的相互作用结果,运行通畅,则身体康健
女人宫寒很可怕,比宫寒更可怕的是。。。

立冬已过,天气越发寒冷,很多人的“老寒腿”又犯了。虽说带着“老”字,但“老寒腿”可不是老年人的专属。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尤其是女性加入了“老寒腿”大军,究其原因,这与夏天长期把腿暴露在空调房、冬天追求“美丽冻人”不穿秋裤密切相关。

“火在上,寒在下”,寒气是往下走的,寒气进入人体后,会从臀部往下沉,一直到大腿、膝腘窝、脚,所以,腿是寒气大本营!

腿寒,不止诱发“老寒腿”
腿寒会诱发“老寒腿”,但腿寒的危害可远不止于“老寒腿”,它甚至比宫寒还可怕,会诱发各种疾病。
妇科病.

腿是“交通要道”,有3条阴经汇集于此:足太阴脾经(脾统血)、足少阴肾经(肾生血)、足厥阴肝经(肝藏血)。这些经络上有很多妇科要穴,如血海穴、地机穴、三阴交穴等。

腿部一旦受寒,就会血瘀,气血就难以下行,直接导致女性经量减少、经期推迟、痛经甚至闭经等,气血瘀滞于盆腔,就会形成盆腔息肉、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
心脏病.

人体血液运行依靠动脉和静脉。腿部静脉回流主要靠小腿肌肉收缩,因此,把小腿照顾好,就等于在身体下部加了一个“泵”,可助心脏一臂之力。而腿寒会影响小腿肌肉的收缩功能,积存废弃物的静脉血就难以经由毛细血管、小静脉、静脉回流到心脏,长此以往,会诱发心脏病。

衰老.

中医认为,人有“四根”——耳根、鼻根、乳根、脚根,而“四根”的根本是脚根。“人老脚先衰,木枯根先竭”,只有双脚健康,经络传导畅通,气血才能顺利送往各个器官,生命活动才能正常进行。反之,若长期腿寒,腿部与大脑之间指令传导的速度和准确性就会下降,继而累及全身健康,影响寿命。

湿气丛生.

腿部负责储藏血液,人体50%的神经、血管、血液都集中在双腿。腿寒,遇到湿气,就会相互裹挟,形成寒湿。

湿为重浊有质之邪,类水属阴,人体下部亦属阴,同类相求,故而,湿邪为病,多伤及人体下部,像常见的水肿、湿疹等病下肢较为多见。
小腿是脾经的主要阵地,脾主运化水湿,故而脾虚导致的水肿主要体现在腿上,像小腿肚发酸发胀、双腿乏力、下肢水肿,多是水湿聚集的表现。
上热下寒.

寒主收引凝滞,腿寒,血液就会产生滞留,导致腿部循环不畅,腿部的能量就被阻隔,多余出来的能量往哪里去呢?只好往上走了,上半身就会火气过重,人就容易上火,时间长了,上热下寒的体质就形成了。

再深挖一下,腿部的6条经络——脾经、肾经、肝经、胃经、膀胱经、胆经,主管人体的分泌和排毒,所以,腿部受寒淤堵,上半身的脏腑就容易出问题,也就是说,保养腿部就等于保养脏腑。
初冬,灸除腿寒要及时
三伏天时,小艾曾反复强调,要大家多做三伏灸以祛除腿寒。凡是抓住三伏灸机会的灸友,现在多半已经看到效果。当前已入初冬,再往下就是天寒地冻,寒邪随时入侵,所以此刻艾灸迫在眉睫!尤其是没有做三伏灸的朋友,此时应该立即行动!
要想祛除腿寒,就必须散寒除湿、活血化瘀、温经通络,艾灸的纯阳之力正是最好的选择,艾灸能源源不断地将阳气逼入腿中,赶走寒气。故而,祛除腿寒,艾灸是最佳方法!此时灸腿会收到以下益处:
①祛除湿寒.
壮大腿部阳气,守住寒气入体的通道,预防寒气入侵,并将陈年的湿寒驱逐出去!

②养元滋阴.

《黄帝内经》告诉我们“秋冬养阴”,腿部的脾经、肾经、肝经都是阴经,都是养阴的经络。故而,艾灸滋阴穴位(如三阴交穴、太溪穴、复溜穴),可以养元滋阴,尤其阴虚之人应当多灸腿。

③引火下行.

有些灸友经常出现灸后上火的现象,灸腿可以把上半身的火气引到脚上,清虚降火,缓解灸后上火症状,并能使机体上下寒热保持在均衡状态。

④促进排毒.

脚底的涌泉穴是人体最低的穴位,也是人体最低的“排污口”,被誉为“万能排毒穴”,灸腿可以促进人体淤积的毒素下行,并由涌泉排出!

灸除腿寒,认准这几个穴!

腿部穴位有很多,一次肯定灸不过来,根据冬天的气候特点,以及女性的体质特点,建议多灸以下几个穴位:血海穴、足三里穴、阴陵泉穴、三阴交穴、太溪穴、太冲穴、涌泉穴。
1、血海穴:活血生血,月经量少、闭经、子宫肌瘤必灸!
血海穴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屈膝取穴。(此穴为双穴,左右各一)
2、足三里穴:增强脾胃的运化生血能力,脾胃差、体虚必灸!
足三里穴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此穴为双穴,左右各一)
3、阴陵泉穴:属于脾经穴位,祛湿必灸!
 阴陵泉穴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此穴为双穴,左右各一)
4、三阴交穴:通调脾、肝、肾,妇科疾病必灸!
三阴交穴位于内踝尖直上三寸,胫骨后缘。 (此穴为双穴,左右各一)
5、太溪穴:滋生肾水,全身最补穴位,不孕、肾虚、月经量少必灸!

(太溪穴取穴视频示范)

6、太冲穴:肝气不舒、乳房胀痛者必灸!
太冲穴在足背侧,在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此穴为双穴,左右各一)
7、涌泉穴:祛湿、排毒、化瘀必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腿,寒气大本营 ,艾灸多灸腿,更是养全身
女人宫寒很可怕,比宫寒更可怕的是。。。
腿,是寒气大本营!那么如何驱寒呢?这样可以一步到位
L-老中医谈腿寒与经络通畅-防衰老
女人腿寒比宫寒更可怕!三伏除腿寒,只剩10天
祛除腿寒 一步到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