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睡眠不好的中成药
userphoto

2023.10.10 内蒙古

关注

睡眠不好,送你五味中成药!
一、睡觉容易醒需调脾,用归脾丸;
二、入睡难需顺肝,用解郁安神丸;

……

从卫气昼夜循行路线看“阳不入阴”不寐的机制一、“阳不入阴”的涵义为卫气独行于阳而不入于阴

二、卫气昼行于阳的路线

三、卫气夜行于阴的路线
四、卫气昼夜循行路线异常导致“阳不入阴”不寐的机制
中医学对不寐病机的最早认识为“阳不入阴”。卫气独行于阳,不入于阴,是不寐发生的内在机制。而何者为阳?何者为阴?卫气如何入循“阴阳”?这些问题至今没有明确的解答。有学者以卫气的昼夜循行路线为切入点对不寐发生的内在机制进行了剖析,一起来学习吧。
1、“阳不入阴”的涵义为卫气独行于阳而不入于阴
《灵枢·营卫生会》曰:“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在人体寤寐机制中,卫气白天行于阳,则人寤;夜晚进入阴,则人寐。当卫气于夜独行在阳而进入不了阴时,即“阳不入阴”,可导致不寐,正如《灵枢·邪客》所曰:“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故目不瞑”。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曰:“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古人把阳气类比为太阳,在人体寤寐机制中,“卫主气,司阳气之化也”,因此太阳的功能可进一步类比到卫气。太阳东升西落,太阳的升落形成了自然界的昼夜规律;卫气昼出夜入,其在人体的升降出入构成了人体的寤寐机制。故《类经》认为“凡人之寤寐,由于卫气”,《中风论》亦曰:“卫气出入于经络则寤寐分”。
2、卫气昼行于阳的路线
《灵枢·卫气行》曰:“是故平旦阴气尽,阳气出于目,目张则气上行于头,循项下足太阳,循背下至小指之端。其散者,别于目锐眦,下手太阳,下至手小指外侧。其散者,别于目锐眦,下足少阳,注小指次指之间。以上循手少阳之分,下至小指之间。别者以上至耳前,合于颔脉,注足阳明,以下行至跗上,入五指之间。其散者,从耳下下手阳明,入大指之间,入掌中。其至于足也,入足心,出内踝下,行阴分,复合于目,故为一周”,详细阐述了卫气昼夜不同循行导致寤寐的具体路径。在卫气昼行于阳前,卫气夜行于阴的循行完毕,开始由行阴转为行阳,此时大自然也由暗转亮、由夜转昼,两者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平旦日出之时,卫气由阴出阳,沿足少阴肾经经别阴跷脉上行至目,此时目张,人体觉醒,卫气开始逐渐散行于手足六阳经,参与调控人体白昼的生命活动。在卫气日行六阳经的路线中,卫气先循行足太阳膀胱经至足下,并相应地散行于手太阳小肠经至手部;后由太阳经转为少阳经,循足少阳胆经至足下,相应也散行于手少阳三焦经至手部;再后由少阳经转为阳明经,沿足阳明胃经至足下,并循行于手阳明大肠经至手部。卫气沿太阳经、少阳经、阳明经循行的过程中,沿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循行于足部的部分,抵足心进入阴分,循阴分上行至目,如此完成了一个循行回合。卫气在白昼绕此运行二十五周,此为其日行于阳的路线。
值得注意的是,在卫气日行于阳的过程中,卫气是按太阳经→少阳经→阳明经→阴分的顺序循行的。《灵枢·卫气行》曰:“水下一刻,人气在太阳;水下二刻,人气在少阳;水下三刻,人气在阳明;水下四刻,人气在阴分……是故日行一舍,人气行三阳与阴分,常如是无已,与天地同纪。”古人用漏壶计时,一刻(一昼夜为100刻)时卫气循行在手足太阳经,二刻时卫气循行在手足少阳经,三刻时卫气循行在手足阳明经,四刻时卫气循行在阴分……以此类推,结合天文星宿,太阳每运行一个星宿区间,卫气就依太阳→少阳→阳明→阴分循行一个回合,因此这样的循行路径与天地的自然规律相同步。
再者是对“阴分”的理解。中医学对阴分的涵义至今没有明确统一的阐述。以《黄帝内经》卫气循行路线来看,阴分多指足少阴肾经。明代马莳在《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中提到:“然卫气慓悍疾利,故日间虽当行于阳经,而又于漏下四刻之时,则入足少阴肾经”,将足少阴肾经代替了《黄帝内经》原文中的“阴分”。《类经》同样认为“太阳少阳阳明,俱兼手足两经为言,阴分则单以足少阴经为言”。卫出下焦,肾者居下,卫气从足少阴肾经上行至目,再循流手足六阳经不已,如此往复,更验证了肾为人之根本的重要性。当然对“阴分”的阐述不止上述一种。如有研究者结合《灵枢·脉度》中对阴跷脉的描述“(阴)跷脉者,少阴之别,起于然骨之后,上内踝之上,直上循阴股入阴,上循胸里入缺盆,上出人迎之前,入頄,属目内眦,合于太阳、阳跷而上行”,认为阴跷脉的分布与卫气“其至于足也,入足心,出内踝下,行阴分,复合于目”的循行相似,故阴分当为阴跷脉;其他还有阴分为阴经的分肉皮肤之间,为阴跷及三阴经等等认识,不再一一赘述。总之,《内经评文·灵枢》曰:“阴分阳分统为昼行于阳”,可见阴分作为卫气日行于阳路线的重要组成不能忽视。
3、卫气夜行于阴的路线
《灵枢·卫气行》曰:“其始入于阴,常从足少阴注于肾,肾注于心,心注于肺,肺注于肝,肝注于脾,脾复注于肾为一周。”卫气日行于阳的路线结束时,天地由昼化夜,人体睡眠的过程起始。在卫气夜行于阴的路线中,卫气沿足太阳膀胱经经别阳跷脉由阳入阴,此时目闭,卫气循足少阴肾经流经肾,然后根据五行相克的顺序依次循行于心→肺→肝→脾→肾五脏,如此运行二十五周,再于平旦从足少阴肾经由阴出阳,卫气夜行于阴的路线结束。
在卫气夜行五脏的过程中,有三个问题值得强调:一是卫气由阳入阴的起始,二是卫气是否夜行五脏,三是卫气循行五脏的次序。
《灵枢·卫气行》曰:“水下二十五刻,人气在太阳……常以日之加于宿上也,人气在太阳”,提示卫气日行于阳的路线结束时,卫气刚好循行于太阳经,且太阳每运行完一个星宿,将要开始下一个星宿区间时,卫气恰好运行在太阳经。因此由阳入阴时,卫气是沿足太阳膀胱经进入其经别阳跷脉开始夜行的。《灵枢·大惑论》曰:“阳气满则阳跷盛……故目不瞑。”阳跷脉作为由阳入阴的通路出现异常时,会影响卫气进入五脏的循行,导致不寐。由此可见,卫气由阳入阴的起始为足太阳膀胱经经别阳跷脉。
《灵枢·邪客》曰:“卫气者……昼日行于阳,夜行于阴,常从足少阴之分间行于五脏六腑”,其中“五脏六腑”与前文的“周于五脏”不完全一致,因此夜行于阴的“阴”还有“五脏六腑”一说。对此清代医家熊笏在《中风论》中做出解释:“故寐者,无五官之用,不在诸阳经也;无手足之用,不在手足诸经也;无饮食之需,不间行于府也。唯从肾注心,从心注肺,从肺注肝,从肝注脾,从脾注肾,循环而已”。卫气白天行于阳经,为五官用;行于手经,为手用;行于足经,为足用;行于脏,为“慧”(喜、怒、悲、恐、思)用;行于腑,为饮食用。至夜晚,由于没有五官之用,故不行于阳经;没有手足之用,故不行于手、足经;没有饮食之用,故不行于六腑。卫气只有按肾、心、肺、肝、脾的五行相克顺序循于人体五脏,才能维持睡眠。《内经评文·灵枢》曰:“内行五脏乃为夜行于阴”,因此卫气夜行五脏更为贴切。
卫气夜行五脏是以肾→心→肺→肝→脾→肾的顺序循行。《黄帝内经太素》曰:“卫气夜行五脏,皆从能克注于所克之脏以为次也。”因肾经支脉出肺络心,故肾先至心;心经支脉从心系上肺,故心又至肺;肝经支脉别贯膈上注肺,故肺行至肝;肝脉夹胃,胃脉络脾,故肝行至脾;脾脉入腹,气生于肾,故脾后至肾。如此,卫气按五行相克的顺序流注五脏,为卫气夜行于阴的路线。
整体而言,卫气昼夜的循行路线为:平旦日出,卫气沿足少阴肾经经别阴跷脉由阴出阳,人体目张觉醒。卫气白天先循足太阳经,并相应散行于手太阳经;再循足少阳经,并相应散行于手少阳经;再循足阳明经,并相应散行于手阳明经,沿足三阳经向下循行至足部,抵足入足心,循阴分,再上行至目,如此一回合运行二十五周,天地由昼化夜,卫气开始由阳入阴。卫气循足太阳膀胱经经别阳跷脉进入足少阴肾经,人体目闭入眠。卫气先由足少阴肾经进入肾,然后按肾→心→肺→肝→脾→肾的五行相克顺序流注五脏,维持睡眠。卫气在五脏循行二十五周,天地由暗转亮,卫气日行于阳的路线再次开始。此为卫气昼夜循行路线也即人体大致的寤寐过程(见下图)。

卫气昼夜循行路线示意图

4、卫气昼夜循行路线异常导致“阳不入阴”不寐的机制

由上图可知,卫气由“阳”入“阴”进入睡眠及维持睡眠的中枢节点包涵着阳明经、阳跷脉及相应五脏功能,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异常,都会导致“阳不入阴”,出现不寐。具体表现为阳明经逆、阳跷脉盛及相应五脏失常。

01、阳明经逆
《素问·逆调论篇》曰:“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阳明经气逆而不下,失其常度,是“阳不入阴”不寐发生的机制之一。此处“阳明逆”即“胃不和则卧不安”。《素问·逆调论篇》曰:“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下行”,由此可见,“阳明逆”原义为胃脉失和。足阳明胃脉循行从头走足,覆盖头面,而头脑系神明所出。一方面,阳明经气逆而不下,壅滞头面,神明受扰,则寝卧不安;另一方面,阳明为水谷之海,阳明逆,脾胃不和,会影响睡眠。

影响胃不和的直接因素为饮食失常。饮食太过或不及,影响脾胃的正常功能。《医方絜度》曰:“胃者卫之原,不和则卫气独行于阳,不入于阴,则阳跷脉盛,目不得瞑。”卫气的产生源于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之气,“胃为卫气由阳入阴之关”,即胃是卫气由阳入阴之枢。脾胃受损,卫气的生成与运行相应受到影响,卫气行阳不入于阴,故不寐;同时脾胃更为全身气机之枢,气机升降不利,卫气循行异常,阳不入阴,故不得卧。

影响胃不和的间接因素为痰湿(火)阻滞。《温病条辨》曰:“盖阳气下交于阴则寐,胃居中焦,为阳气下交之道路,中寒饮聚,致令阳气欲下交而无路可循,故不寐也。”《类证治裁》曰:“胃不和则卧不安。盖胃气主降,若痰火阻痹,则烦扰不寐也。”脾胃失和,进而影响全身代谢,出现痰湿(火)等病理产物,痰湿(火)阻滞卫气由阳行阴的关键通道,通路堵塞,卫气不能入阴,故而不寐。
现有研究证明,“胃不和则卧不安”的病理生理基础为脑肠轴的失衡,脑肠肽的分泌异常是失眠与胃肠系统相联系的物质基础;同时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微很可能囊括了脑肠轴的相应物质,如脑肠肽、神经递质、细胞因子、肠道菌群等。因此调理肠胃,也就是在调节相应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此所谓“和胃”以“安神”。和胃安神法是治疗失眠的主要治法之一。《黄帝内经》半夏秫米汤为治疗“胃不和则卧不安”主方,《医学衷中参西录》认为方中“半夏善于降胃,秫米善于和胃,半夏与秫米并用,俾胃气调和顺适不失下行之常,是以能令人瞑目安睡”。半夏入胃经气分,秫米入胃经血分,两药相合可和脾胃、通阴阳。临床可以半夏秫米汤为基础方,或配以消食积、祛痰热、散痞结之品以和胃安神。
02、阳跷脉盛
《灵枢·大惑论》曰:“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阳跷脉盛是阳不入阴不寐发生的机制之一。卫气昼行六阳经与阴分的循行完毕,从足太阳膀胱经经别阳跷脉由阳入阴时,人体睡眠的过程开始,因此阳跷脉可认为是卫气由阳入阴的桥梁,是人体睡眠开始的重要启动因子。阳跷脉属于人体奇经八脉,具有调节与涵蓄人体正经气血的功能。当人体正经经气盛而满溢,会流注于相应奇经八脉蓄以备用,奇经八脉随即充盛。卫气的昼夜循行亦是如此。卫气独行于阳,六阳经经气旺盛,阳跷脉涵蓄六阳经满溢之气,阳跷脉盛;卫气由阳入阴的通路受阻,阳不入阴,阴跷脉空,因此不能成寐。《叶天士医案大全》云:“阻遏阳气,不入于阴,阴跷空,夜不熟寐”。另,因跷脉循行入脑,故跷有主神志,可固元养神、平衡脑中阴阳的作用。阳跷脉盛,阴跷脉空,跷脉失衡,脑中阴阳失衡,人体寤寐机制受到影响,阳不入阴,亦可导致不寐。
张景岳《类经》言:“补其不足,即阴跷所出足少阴之照海也;泻其有余,即阳跷所出足太阳之申脉也。”临床可通过针刺照海、申脉等穴位泻阳跷、补阴跷,调节寤寐阴阳。已有临床研究证实,通过针刺申脉、照海治疗失眠,“泻阳跷补阴跷”,患者的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得到明显改善;针刺照海、申脉(跷脉的起端穴)和睛明、风池(跷脉的止端穴)治疗失眠,治疗后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价量表(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明显降低,睡眠质量亦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
03、五脏失常

Part.1

肾失封藏
在卫气的昼夜循行过程中,肾对睡眠的主要影响作用就是其封藏之性。卫气夜晚循行以阳跷脉为桥梁由阳入阴进入足少阴肾经,其中第一个接收卫气的就是肾脏,肾为卫气循行五脏的起始。且根据心肾二脏的交济关系,卫气沿肾经支脉上行济心,用肾阴(水)之凉润之性安抚心神的活跃之态,使心神之亢奋得以宁静,心肾相交,水火既济,故入寐;肾失封藏,不仅不能正常收纳卫气,卫气由阳入阴的通路受阻,卫气滞留在外,阳不入阴,更不能上济心神,心肾不交,心阳亢盛,阳不入阴,故不寐。此时治疗以交通心肾、既济水火为原则,临证以黄连阿胶汤为代表方。方中黄连、黄芩苦寒直折,白芍苦平降之,又以鸡子黄补心之气,阿胶益肾之精,诸药配伍,使血肉有情之品交通水火,则水火既济,心肾相交。现代研究证明,黄连阿胶汤可能主要通过提高脑内γ-氨基丁酸(GABA)水平并降低5-羟色胺(5-HT)水平来发挥其促眠作用。
Part.2
心火偏亢
心主血脉,心主神志。心事杂冗,劳心耗血,或久病精亏,心血不足,阴亏生热,虚热扰心,心主血脉与神志的功能失常,血热脉流薄疾,精神活跃振奋,心神躁扰不宁,故入睡困难。《卫生宝鉴》云:“昼夜不得眠,乃因心事烦扰,心火内动,上乘阳分,卫气不得交于阴分,故使然也,以朱砂安神丸服之。”临床可用朱砂安神丸合天王补心丹加减泻心火,养心阴,除烦安神。另外,外邪滋扰也会引起心火亢盛,阳不入阴,从而导致不寐,治疗可用黄连、栀子、木通、灯心草、莲子心等清心安神。
Part.3
肺失肃降
肺主肃降,以降为顺。《类经》曰:“肺藏气,主行营卫。”肺的肃降功能对卫气、营血的生成与运行有重要作用。肺可下行布散水谷精微,营卫乃水谷化生,故肺主肃降是营卫气血化生、运行的前提;同时肺主肃降是营卫精微物质蓄积于肾的过程,水谷下行,封藏于肾,滋生气血,为营卫化生的根本。肺肃降功能正常,则营卫化生充足,运行通畅,睡眠规律有度;肺气虚弱,或肺气郁痹,或痰瘀阻肺,肺失肃降,营卫化生乏源,气道滞涩,肺对卫气的下行鼓动无力,不能推动卫气行阳、行阴的正常循行,卫气循行失度,不能向下布散,阳不入阴,故不寐。另外,肺气的下行敛降之性还能制约心阳的活跃亢奋,从而助心肾相交,寤以成寐。治疗上总以恢复肺气的宣发肃降功能为原则,肺气虚可用补肺汤合生脉散加减补益肺气,肺气郁痹可用五磨饮子合甘麦大枣汤加减降气开郁,痰瘀阻肺可用二陈汤、半夏秫米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化痰逐瘀。
Part.4
肝升太过

肝的功能主要为主疏泄和主藏血。肝主疏泄,条达气机,体现其升之性;肝主藏血,贮藏、调节血量,体现其敛之性,肝的升敛之性对全身气血起重要调节作用。《素灵微蕴》曰:“木升则阳气发生而善寤。”在人体睡眠过程中,肝的功能趋于敛,忌过升;当肝的升发之性大于其收敛之性时,肝升太过,人多善寤而不寐。

导致肝升太过的原因之一为肝血不足。一方面,肝主藏血,肝血可涵养肝魂,为神魂乃至人体整个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肝血敛藏有度,魂藏于肝,人体睡眠正常;另一方面,《素问·五脏生成篇》曰:“故人卧血归于肝。”夜卧血归于肝,肝阳得以濡养,从而使肝阳不亢,夜寐而安。肝血不足,不仅令肝魂失养,魂不入肝,还可使肝的收敛之性不足,肝阴暗耗,肝阳失去制约,肝阳上逆,助长其升之性、削弱其敛之性,肝阳上亢扰动卫阳,卫不入阴,则不寐。治疗可予酸枣仁汤补肝血、养肝魂,调肝安神,且方中重用收敛之性的酸枣仁以制约肝升太过。
导致肝升太过的原因之二为肝气有余。肝气郁结,日久化火,肝火上逆,肝对全身气机的调控失常,肝升太过,卫气升发行阳而不下行于阴,阳不入阴,则不寐。治以疏肝泻火以安神,方用龙胆泻肝汤或龙骨牡蛎汤加减。
Part.5
脾失健运
饮食的消化吸收、输布转化源于中土脾胃,而中土有阳土、阴土之分,阳土之胃所收纳的饮食水谷需要借助阴土之脾的运化输布功能,才能转化为人体所需水谷精微。脾与胃各司其职,是人体气血源源不断生成和正常输布的根本。《素灵微蕴》云:“胃土不降,由于太阴之湿。”脾失健运,酿生痰湿,湿郁中脘,与脾毗连的胃首承其苦,湿困阳土,阻滞胃土下行,阳明不降,阳不入阴,故不寐。脾失健运生诸邪,故治疗应以运脾化湿、健脾益气或清热化痰、调和肝脾为主,并兼顾他脏。

启脾丸 组    成  功    用 用于腹胀久泻、小儿腹泻。  剂    量 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3岁以下酌减。 注    意 (1)忌食生冷、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2)慢性胃肠炎、贫血等见上述症状者可服用。 备    注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山药、陈皮、莲子(炒)、山楂(炒)、六神曲(炒)、麦芽(炒)、泽泻 

入睡难疏肝,容易醒调脾,睡不沉补肾,5个助眠中成药,一觉到天亮
很多人都出现过失眠,晚上睡不好觉的问题,有的甚至已经严重影响了生活和工作,有的是半夜一两点总醒,有的是后半夜二到三点总醒,有的则是一晚上睡两三个小时就再也睡不着,有的人则是一晚上似睡非睡的感觉,第二天一醒来精神疲惫,浑身乏力的,那对于这种不同的失眠问题我们首先要找到原因,中医上有句话叫入睡难疏肝,容易醒调脾,睡不沉补肾。本文介绍5个中成药,助你睡好觉,安好眠。
首先是入睡难疏肝
第一个,如果你是入睡难,并且还伴有脾气暴躁,很容易生气,口干口苦,眼睛发红,干涩干痒,这种情况多见是肝气郁结,郁久化火所导致的,因为我们的肝主疏泄,肝脏功能失调,就容易肝郁,肝郁久了就容易化火,而肝火很容易就会上扰我们的心神,导致心神出现不宁,让我们难以入睡,这种情况我们就可以参考泻肝安神丸来疏肝解郁,行气降火。
第二个,如果说你入睡难并且还伴有头晕目眩,嘴巴总是没味道,很苦,经常性的耳鸣,心里烦躁,心悸心慌,并且伴有出汗,高血压的现象,这种情况多见是肝阳上亢所导致的,如果肝阳过于旺盛,就会阴不制阳,阳气旺盛上亢于心,上扰心神,也会导致失眠,入睡困难,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参考安宫降压丸来平肝息风,清热安神。
然后是容易醒调脾

第三个,如果说你睡觉很容易醒,平时面色看起来也很差,睡觉时很容易被梦惊醒,并且还伴有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大便稀薄,心慌心悸,舌质淡,舌苔白,这种情况多见就是心脾两虚所导致的失眠,我们都知道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如果脾虚,那么气血就会生化无源,这时我们的心神就得不到气血的荣养,出现心血亏虚,心神也就无法被心血滋养,就无法安宁,这时我们可以参考归脾丸来改善。

第四个,如果你是睡着之后很容易就醒来,睡眠特别浅,并且还伴有腹胀,胃胀,打嗝嗳气,反酸,便秘,消化不良等现象,这种情况多见是脾胃虚弱,食物在胃里积聚不化,在胃里腐烂发酸,从而导致我们睡觉的时候扰乱我们的心神所出现的失眠,这时我们可以参考香砂养胃丸来健脾养胃,消食导滞。
最后是睡不沉补肾
第五个,如果说你总是觉得自己似睡非睡,并且平时很容易就上火,反复口腔溃疡,但是下半身又很怕冷,腿脚总是冰凉的,这种情况就属于心肾不交所导致的失眠,我们的心属火,肾属水,心肾之间可以相互滋养,相互既济,才能使得水火阴阳保持平衡,如果水火不能相互既济,阴阳不平衡,就很容易出现似睡非睡的现象,这时我们可以参考孔圣枕中丹来交通心肾,安神助眠。

以上就是今天给大家分享的针对不同失眠所对应的五种中成药,如果你有以上症状的话,一定要在医生的辩证之后再来改善

这张古方,分享给失眠多梦的朋友!
处方:百合、酸枣仁、夜交藤、龙齿、磁石各30克,生地黄15克,陈皮、法半夏、茯苓、石菖蒲、郁金各10克。
此方名为:半百镇魂汤。
功能主治:失眠多梦,醒得早,醒后睡不着;
此类患者还有什么其他的特点呢?
容易心烦口干,胸闷恶心。看起舌象,一般舌质偏红,苔白腻,脉细滑。
辨症加减:
口干渴明显者,加沙参、石斛;
苔黄腻者,加胆南星、竹茹;
腹胀者,加厚朴。
郑州现在受疫情影响,想必很多人因为种种问题,睡眠不好,分享出此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另外,中医讲究辨证用药,若您也有这样的问题,不妨说说。

眠多梦,早醒,醒后难再睡,
半百镇魂汤
百合、酸枣仁、夜交藤、龙齿、磁石、生地黄、陈皮、法半夏、茯苓、石菖蒲、郁金。
主治失心烦口干,胸闷恶心,舌质偏红,苔白腻,脉细滑。
1、口干渴明显者,加沙参、石斛;
2、苔黄腻者,加胆南星、竹茹;
3、腹胀者,加厚朴。

中医“镇魂六方”,治失眠症有好疗效

失眠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医通过补虚泻实,调整人体阴阳平衡有助失眠的治疗,中医研究临床发现,采用以下六方治失眠症有较好疗效。

一、半百镇魂汤
百合、酸枣仁、夜交藤、龙齿、磁石,生地黄,陈皮、法半夏、茯苓、石菖蒲、郁金。
主治失眠多梦,早醒,醒后难再睡,心烦口干,胸闷恶心,舌质偏红,苔白腻,脉细滑。口干渴明显者,加沙参、石斛;苔黄腻者,加胆南星、竹茹;腹胀者,加厚朴。
二、逍遥镇魂汤
柴胡、炒白术、茯苓,白芍,当归、薄荷、甘草,酸枣仁、夜交藤、龙齿、磁石。
主治入睡难且早醒,醒后再入睡难,情绪不好时加重,不思饮食,大便溏,舌淡红,苔腻,脉弦细滑。五心烦热者,加牡丹皮、栀子;脘闷恶心者,加法半夏。
三、酸枣镇魂汤
酸枣仁,茯苓、当归、知母,川芎、甘草,黄连,白芍,夜交藤、龙齿、磁石。
主治入睡难,心烦易怒,口干口苦,大便偏干,舌质偏红,苔薄,脉细弦数。胁痛目赤者,加龙胆。
四、益气镇魂汤
黄芪、酸枣仁、夜交藤、磁石、龙齿、珍珠母,党参、白术、茯苓各,炙甘草。
主治失眠多梦,心悸不宁,神疲乏力,大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伴晨起恶心者,加法半夏、石菖蒲;腹胀者,加木香;心悸明显者,加龙眼肉、当归。
五、两济镇魂汤
熟地黄、酸枣仁、夜交藤、龙齿、珍珠母,山茱萸、党参、白术,黄连,肉桂,山楂。
主治昼夜不能入睡,心烦易躁,舌质红,脉细数。思虑多者,加石菖蒲、郁金;口苦渴饮者,去肉桂。
六、二仙镇魂汤
地骨皮、太子参、酸枣仁、龙骨、牡蛎、墨旱莲,黄柏,仙茅、淫羊藿,知母、当归、山楂。
主治失眠多梦,易醒,烦热多汗,背冷、足冷,头昏,口干,腰膝酸软,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数。潮热明显者,加白薇、制鳖甲;头晕者,加钩藤、地龙、苦丁茶。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互联网和出版刊物,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仅做信息分享,不作为医疗建议、推荐或指引。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辩证使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周慎教授认为失眠的病位在心、肝、脾、胃、肾,其中与心、肝关系最为密切,由于心藏神,肝藏魂,心神不安则夜寐不能,肝魂不藏则恶梦纷纭,故在临床中创立镇魂七方,疗效较好。

1.半百镇魂汤
【处方组成】法半夏10g,百合30g,陈皮10g,朱茯苓10g,生地黄15g,石菖蒲10g,郁金10g,酸枣仁30g,夜交藤30g,龙齿30g,磁石30g。
【功能主治】养阴化痰,重镇安神。主治阴虚痰滞证,症见失眠多梦,早醒,醒后难再睡,心烦口干,胸闷恶心,舌质偏红,苔白腻,脉细滑。
【处方分析】此证见于素体虚弱,或久病之人,心肾之阴耗伤,加之因气候潮湿,喜饮瓜果、酒料,致成阴虚痰滞之证。阴虚不能养心,心神失养,加之痰滞于胃,胃不和则卧不安,故见失眠多梦,早醒,醒后难再睡。阴虚不能配阳,故心烦口干。痰滞不能宣化,胃失和降,故胸闷恶心。舌红、苔腻、脉细滑,皆为阴虚痰滞之象。此方乃由百合地黄汤合二陈汤加减而成,方中用百合、生地黄滋养心肝之阴,法半夏、茯苓、陈皮、石菖蒲、郁金解郁化痰,酸枣仁、夜交藤养心安神,朱砂、龙齿、磁石重镇安神。诸药合用有养阴化痰、重镇静安神之效。
【加减法】若心烦明显者,加黄连以清热;口干渴明显者,加沙参、石斛养阴生津;苔黄腻者,加胆南星、竹茹清化痰热;胸脘不适者,加灵芝以宁心和胃;腹胀者,加厚朴理气宽胀。
【验案】贺某,女,37岁。2006年1月11日初诊。失眠反复8个月,以入寐难、多梦、易醒、难再睡为主,夜尿不多,白天头部昏沉,口干,心慌,纳食可,时腹胀,舌质红,苔薄腻,脉细滑。证属阴虚痰滞。治宜养阴化痰,重镇安神。方用半百镇魂汤加减,药用:法半夏10g,百合30g,陈皮10g,朱茯苓10g,生地黄15g,石菖蒲10g,郁金10g,酸枣仁30g,柏子仁10g,龙齿30g,珍珠母30g,磁石30g,牡蛎30g,柴胡10g,厚朴10g。服药7剂后,睡眠明显好转,效不更方,续服7剂以巩固疗效。
【按语】此案乃因心肝阴虚,兼痰浊内阻所致。故用百合、生地黄滋阴,法半夏、石菖蒲化痰,陈皮、郁金、柴胡、厚朴理气,酸枣仁、柏子仁养心安神,朱砂、龙齿、珍珠母、磁石、牡蛎重镇安神。
2.逍遥镇魂汤
【处方组成】柴胡10g,白芍15g,当归6g,炒白术10g,朱茯苓10g,薄荷6g,酸枣仁30g,夜交藤30g,龙齿30g,磁石30g,甘草6g。
【功能主治】疏肝解郁,健脾安神。主治肝郁脾虚证,症见失眠以入睡难、且早醒难再睡为主,思虑多,每于情绪不好时加重,不思饮食,大便溏,舌质淡红,苔腻,脉弦细滑。
【处方分析】此证素体肝气多郁,加之多思多虑,有伤心脾而致病。肝气郁结,失于条达,故思虑多,且情绪不好。肝郁扰心,乃母病及子之意,故失眠早醒。肝郁犯胃,胃纳不和,故不思饮食。多虑伤脾,脾不运化,故大便溏。苔腻,脉弦细滑,乃肝郁脾虚之象。此方乃由逍遥散加减而成,方中用柴胡、薄荷疏肝解郁,当归、白芍养血柔肝,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酸枣仁、夜交藤养心安神,朱砂、龙齿、磁石重镇安神。诸药配用,共奏疏肝解郁、健脾安神之功。
【加减法】若五心烦热者,加丹皮、栀子解郁清热;脘闷恶心者,加法半夏化痰降逆。
【验案】符某,男,32岁。2007年2月7日初诊。失眠反复15年,加重2个月。刻诊见失眠多梦,心烦口苦,抑郁疲乏,不思饮食,大便偏溏,舌质淡红,苔薄腻,脉细滑。证属肝郁脾虚,兼夹痰滞。治宜疏肝解郁,健脾化痰。方用逍遥镇魂汤加减,药用:柴胡10g,白芍15g,郁金10g,法半夏10g,炒白术10g,苍术5g,朱茯苓10g,石菖蒲10g,薄荷5g,酸枣仁30g,龙齿30g,珍珠母30g,磁石30g,甘草5g。服药7剂后,睡眠好转,夜梦减少,仍心烦,饮食仍少,守前法,用上方去苍术,加神曲10g,麦芽30g,续服7剂,睡眠基本正常,再服7剂以巩固疗效。
【按语】此案乃因肝郁脾虚,兼夹痰滞所致,故用柴胡、郁金、薄荷疏肝解郁,白芍养血柔肝,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苍术、法半夏、石菖蒲化湿降浊,酸枣仁养心安神,朱砂、龙齿、珍珠母、磁石重镇安神。
3.酸枣镇魂汤
【处方组成】酸枣仁45g,朱茯苓10g,知母10g,川芎6g,黄连5g,当归10g,白芍15g,夜交藤30g,龙齿30g,磁石30g,甘草6g。
【功能主治】养血柔肝,宁心安神。主治心肝血虚证,症见失眠以入睡时间延长为主,心烦易怒,口干口苦,大便偏干,舌质偏红,苔薄,脉细弦数。
【处方分析】此证素体阴血亏虚,加之劳心过度,心血暗耗所致。阴血亏虚,不能养心,心神失养,故失眠。血虚不能养肝,肝体不足,肝用失控,故心烦易怒。阴虚不能配阳,故口干口苦,大便偏干。舌红,脉细弦数,乃阴血亏虚之象。此方乃由酸枣仁汤加味而成,方中用当归、白芍、川芎滋养阴血以柔肝,知母、黄连清解虚热,茯苓、甘草健脾以防肝病相传,酸枣仁、夜交藤养心安神,朱砂、龙齿、磁石重镇安神。诸药相合,共奏养血柔肝、宁心安神之效。
【加减法】若胁痛目赤者,加龙胆草清肝泻火。
【验案】廖某,女,57岁。2007年7月3日初诊。失眠反复7年,加重10天,以入睡难为主,并且睡眠不深,易醒难再睡,心烦焦虑,目胀口苦,纳食可,大便偏干,易疲乏,舌质红,苔薄白,脉细滑。证属心肝血虚。治宜养血柔肝,宁心安神。方用酸枣镇魂汤加减,药用:酸枣仁45g,朱茯苓10g,知母10g,川芎6g,黄连5g,当归10g,白芍15g,夏枯草10g,夜交藤30g,灵芝30g,龙齿30g,磁石30g,甘草6g。服药7剂后,入睡已顺利,烦躁、焦虑减轻,守前法,用上方加合欢皮15g,栀子6g,续服14剂以巩固疗效。
【按语】此案乃因心肝血虚,心神肝魂失养所致。故用当归、白芍、川芎养血,知母、黄连清热,夏枯草平肝,茯苓、甘草健脾,酸枣仁、夜交藤、灵芝养心安神,朱砂、龙齿、磁石重镇安神。
4.益气镇魂汤
【处方组成】黄芪30g,党参10g,白术10g,朱茯苓10g,酸枣仁30g,夜交藤30g,磁石30g,龙齿30g,珍珠母30g,炙甘草6g。
【功能主治】健脾益气,宁心安神。主治心脾两虚证,症见失眠多梦,心悸不宁,神疲乏力,大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处方分析】此证素体心脾亏虚,或久病、大病之后,或思虑过度,损伤心脾所致。脾虚气血乏源,不能资助于心,心虚则神不能守舍,故失眠,多梦,心悸,神疲。脾虚失于运化,故大便溏。脾主四肢,脾虚则不能濡养,故乏力。舌质淡,脉细弱,乃气血亏虚之象。此方乃由归脾汤加减而成,方中用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酸枣仁、夜交藤养心安神,龙齿、磁石、珍珠母重镇安神。诸药相合,共奏健脾益气、宁心安神之效。
【加减法】若伴晨起恶心者,加法半夏、石菖蒲和胃醒脾;腹胀者,加木香理气宽胀;心悸明显者,加龙眼肉、当归养血宁心;思虑多者,加石菖蒲、郁金解郁通窍。
【验案】王某,女,24岁。2006年1月24日初诊。失眠反复3年,以易醒为主,思虑多,时头痛,吹风及打电话后尤明显,纳食可,疲乏,活动后心悸,大小便正常,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滑。证属心脾两虚。治宜健脾益气,宁心安神。方用益气镇魂汤加减,药用:黄芪30g,党参10g,白术10g,朱茯苓10g,石菖蒲10g,郁金10g,酸枣仁30g,磁石30g,龙齿30g,龙眼肉15g,当归10g,木香5g,防风6g,蔓荆子10g,蜂房10g。服药1剂后,睡眠明显好转,服完7剂,睡眠正常,头已不痛,大便偏干,守前法,用上方改朱茯苓为朱茯神,去防风、蔓荆子、蜂房,加合欢皮15g,柏子仁10g,女贞子30g,续服7剂以巩固疗效。
【按语】此案乃因心脾气血两虚,兼夹外风所致。故用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健脾益气,石菖蒲、木香、郁金理气解郁,酸枣仁、龙眼肉、当归养心安神,龙齿、磁石、重镇安神,防风、蔓荆子、蜂房祛风止痛。
5.益肾镇魂汤
【处方组成】熟地黄15g,山茱萸10g,山药15g,朱茯苓10g,五味子10g,酸枣仁30g,夜交藤30g,龙齿30g,珍珠母30g,磁石30g。
【功能主治】补益肝肾,宁心安神。主治心肾亏虚证,症见失眠多梦,易醒难再睡,夜尿多,腰酸足软,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尺弱。
【处方分析】此证素体肾虚不能上济于心所致。肾虚不能济心,心神失养,故失眠多梦。肾虚失固,故夜尿多。肾虚不能濡养外府,故腰酸足软。舌质淡,脉细迟弱,为亏虚之象。此方乃由都气丸加减而成,方中用都气丸去丹皮、泽泻滋补肝肾,固涩精气,酸枣仁、夜交藤养心安神,朱砂、龙齿、磁石、珍珠母重镇安神。
【加减法】若心烦足冷者,加黄连、肉桂片交通心肾。
【验案】杨某,女,57岁。2006年3月8日初诊。失眠反复2年,以入寐难、多梦早醒为主,夜尿多,纳食可,舌质淡红,苔少,脉细软。证属心肾亏虚。治宜补益肝肾,宁心安神。方用益肾镇魂汤加减,药用:熟地黄15g,山茱萸10g,山药15g,朱茯苓10g,泽泻10g,五味子10g,石菖蒲10g,郁金10g,酸枣仁30g,龙齿30g,珍珠母30g,磁石30g,牡蛎30g,柏子仁10g,神曲10g。服药7剂后,睡眠明显好转,守方再服7剂以善后。
【按语】此案乃因心肾亏虚所致,故用都气丸去丹皮滋补肝肾,固涩精气,酸枣仁、柏子仁养心安神,朱砂、龙齿、磁石、珍珠母、牡蛎重镇安神,石菖蒲、郁金解郁开窍,神曲和胃助运。
6.两济镇魂汤
【处方组成】熟地黄30g,山茱萸10g,党参10g,白术10g,酸枣仁30g,夜交藤30g,龙齿30g,珍珠母30g,黄连3g,肉桂1.5g,山楂15g。
【功能主治】健脾补肾,交通心肾。主治心肾不交证,症见昼夜不能寐,心烦易躁,舌质红,脉细数。
【处方分析】此证素体烦劳过度,伤及心肾,肾阴受损不能上承于心,心火亢奋不能下交于肾,心肾失交,故致失眠烦躁。此方乃由上下两济丹加减而成,方中用《辨证录》上下两济丹健脾补肾,交通心肾;加酸枣仁、夜交藤养心安神,龙齿、珍珠母潜镇安神,山楂和胃助运。诸药配合,共奏健脾补肾、交通心肾之效。
【加减法】思虑多者,加石菖蒲、郁金解郁通窍;口苦渴饮者,去肉桂。
【验案】姚氏,男,26岁。2006年3月1日初诊。失眠反复5年,以入睡难为主,心烦易躁,思虑多,白天疲乏头昏,口干苦,舌质红,苔薄白,脉细弦。证属心肾不交。治宜健脾补肾,交通心肾。方用两济镇魂汤加减,药用:熟地黄30g(砂仁拌),山茱萸10g,党参10g,白术10g,石菖蒲10g,郁金10g,酸枣仁30g,龙齿30g,珍珠母30g,当归10g,黄连3g,山楂15g。服药7剂后,睡眠安好。9个月后失眠复发,恶梦多,大便干,仍用上方加女贞子30g,合欢皮15g,再服7剂,睡眠再次转安。
【按语】此案乃因心肾不交所致。故用熟地黄、山茱萸滋补肾阴,黄连清心除烦,党参、白术健脾益气,石菖蒲、郁金解郁开窍,酸枣仁、当归养心安神,龙齿、珍珠母潜镇安神,山楂和胃助运。
7.二仙镇魂汤
【处方组成】地骨皮30g,旱莲草30g,黄柏10g,知母10g,当归10g,太子参30g,仙茅15g,淫羊藿15g,酸枣仁30g,龙骨30g,牡蛎30g,山楂10g。
【功能主治】养阴清热,温阳安神。主治阴阳失调证,症见绝经期或老年人失眠,多梦易醒,烦热多汗,有时背冷、足冷,头昏,口干,腰膝酸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数。
【处方分析】此证见于绝经期或老年人,肾阴已虚,既内生虚热而扰于上,又不能配阳而损及阳。肾阴虚不能上济于心,心神失养,故失眠多梦易醒;阴虚生内热,热蒸于上,故烦热多汗,头昏口干;阴虚不能配阳,故有时背冷;肾虚不能濡养外府,故腰膝酸软;舌质淡红,脉细数,为阴虚之象。此方乃由二仙汤加减而成,方中用地骨皮、旱莲草滋补肝肾,黄柏、知母清解虚热,太子参、当归调和气血,仙茅、淫羊藿温补肾阳,酸枣仁养心安神,龙骨、牡蛎重镇安神,山楂和胃助运。
【加减法】若潮热明显者,加白薇、制鳖甲清热除蒸;头晕、血压增高者,加钩藤、地龙、苦丁茶平肝熄风。
【验案】周某,女,52岁。2007年3月28日初诊。失眠反复3年,以入寐难、多梦早醒为主,夜间烦热,汗多,口干,背部畏冷,头昏头胀,纳食可,舌质红,苔薄白,脉细弦。证属阴阳失调,兼夹肝旺。治宜养阴清热,温阳平肝。方用二仙镇魂汤加减,药用:地骨皮30g,旱莲草30g,黄柏10g,知母10g,苦丁茶10g,地龙10g,钩藤20g,当归10g,太子参30g,仙茅15g,淫羊藿15g,酸枣仁30g,龙骨30g,牡蛎30g,山楂10g。服药7剂后,烦热、失眠稍有减轻,守方再服14剂,烦热已不明显,睡眠基本正常,嘱间断服用以避免复发。

【按语】此案乃因阴阳失调,兼夹肝旺所致,故用二仙镇魂汤养阴温阳,协调阴阳,加苦丁茶、钩藤、地龙平肝熄风。

酸枣仁汤

【原文】   

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组成与用法】   

酸枣仁 二升  甘草一两  知母二两  茯苓二两  芎藭二两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酸枣仁得六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功效】养血安神,清热除烦。
【医案】
1.妊娠失寐
初诊:2007年3月19日。李某,28岁,妊娠4个多月,失眠3天,每晚仅睡半小时。昨天阴道少量出血,伴下腹坠胀感,今天出血已净。恶阻,泛酸,二便正常。生育史:0-1-0-0。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治法:养阴和胃,安神。
方剂:酸枣仁汤合甘麦大枣汤、百合鸡子汤、半夏汤(《灵枢》)加味。
酸枣仁20g  茯苓10g  川芎4g  知母10g  生甘草5g  百合20g  鸡子黄(打冲)1枚  小麦30  大枣5g个  半夏10g  秫米30g  合欢花10g  龙齿20g  仙鹤草20g,3剂。

二诊:2007年3月22日。夜寐已佳。

2.失寐
初诊:2005年3月7日。白某,29岁,原发不孕3年,求子心切,彻夜不寐已经2天,伴盗汗。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治法:养心安神,清热止汗。         
方剂:酸枣仁汤合交泰丸(《韩氏医通》)加味。
酸枣仁30g  甘草5g  知母12g  茯苓12g  川芎5g  肉桂3g  黄连3g  龙齿30g  五味子5g  浮小麦30g  夜交藤20g,3剂。
二诊:2005年3月10日。夜寐已佳,盗汗消失。
3.失寐
参见“调胃承气汤”条第1案。
4.更年期综合征(潮热失寐)
初诊:2005年3月9日。徐某,51岁,绝经1年多,绝经后性欲明显减退,阴道干涩,近期潮热明显,失寐,每晚仅睡眠4小时,烦躁不安,腰部酸痛,小便正常,大便秘结。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妇科检查:外阴无殊,阴道通畅,子宫萎缩,无压痛,两侧附件无压痛。西医诊断:更年期综合征。
治法:滋阴养心,宣郁安神。                
方剂:酸枣仁汤合甘草小麦大枣汤、栀子豉汤加味。
酸枣仁30g  川芎5g  知母10g  茯苓12g  生甘草6g  小麦30g  大枣6个  炒栀子10g  豆豉10g  白薇10g  鳖甲15g  龙齿30g,7剂。
二诊:2005年3月17日。潮热消退,睡眠正常,性欲改善,带下津津自润,大便仍结,舌脉如上。
治法:滋阴清热,养心润肠。          

方剂:酸枣仁汤合甘草小麦大枣汤、百合地黄汤加味。

酸枣仁30g  川芎5g  知母10g  茯苓12g  生甘草6g  小麦30g  大枣6个  百合20g  生地20g  鳖甲15g  白薇12g,7剂。
三诊:2005年3月24日。性功能已经恢复正常,烦躁消失,大便已顺,两手臂酸痛多时,舌脉如上。
治法:滋阴养心,柔络。             

方剂:酸枣仁汤合百合地黄汤加味。

酸枣仁30g  川芎5g  知母10g  茯苓12g  生甘草6g  百合20g  生地20g  鳖甲15g  桑寄生15g  竹茹10g  夜交藤15g,7剂。
【按语】
李珥臣曰:“虚烦不得眠者,血虚生内热,而阴气不敛也。”酸枣仁汤中酸枣仁养肝宁心除烦,知母清热滋阴,茯苓安神,川芎利头目,生甘草调和诸药,该方适用于肝肾阴虚的虚烦失眠症。妇女数历经、孕、产、乳,阴份潜耗,阴血常亏,阴虚则阳胜,故阴虚而烦躁失眠者尤为多见,此时运用酸枣仁汤最为合拍。
案1为妊娠失寐,每晚仅睡半小时,伴恶阻,泛酸,取酸枣仁汤合甘麦大枣汤、百合鸡子汤、半夏汤养心阴和胃安神,加合欢花、龙齿以增强安神作用,一诊而愈。
案2原发不孕,求子心切,彻夜不寐,盗汗,如《素问·病能论》所云:“人有卧而有所不安者……藏有所伤,及精有所之寄则安”,此系精无以寄所致,宜导之以言,服之以药,用酸枣仁汤加交泰丸、龙齿、五味子、浮小麦、夜交藤,以交通心肾,安敛汗,其效尤胜。交泰丸含黄连、肉桂两味,一寒一热,一入于心,一入于肾,一清心火,一引火下降入肾,故可以交通心肾,清心安神。
案3亦为失寐,但患者一直服用镇静药而无效,还导致月经稀发,体重骤增,停经,心动过速,寐差,身体灼热,矢气频作,大便秘结。此系阳明热盛,阴份受煎而虚,治当调胃承气汤清热通腑,合百合地黄汤、酸枣仁汤加味养阴安神,待便通热泄,心阴将复,独用酸枣仁汤安神。
案4为更年期综合征,潮热的病因在于阴阳偏颇,水火不济,此外,失眠也是重要的症状之一。《灵枢·大惑论》曰:“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蹻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可见该案的病理基础还是《素问·逆调论》所云“阴气虚,阳气盛”。因此治疗的原则为“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素问·至真要大论》)。酸枣仁汤合甘草小麦大枣汤、百合地黄汤以滋阴养心,缓急安神,配栀子豉汤还可以清热除虚烦,故诸药合用,水济火灭,获效非凡。 
动物实验研究表明,酸枣仁汤具有显著的镇静催眠、抗惊厥作用力;人体实验研究提示,本方具有对抗强烈刺激,增强机体对强烈刺激的反应适应能力的作用,并能改善睡眠质量。

口中五味杂陈,可知五脏已失调,湿入五脏,常用中成药又该如何选?2张图给你说明白,记得保存收藏。[微笑][谢谢]

怎样根据辨证分型选用的中成药:

(1)相火亢盛型:主要表现为早泄,性欲亢进,腰膝酸软,五心烦热,眩晕头痛,目赤耳鸣,面部烘热,舌质红,苔薄少或黄,脉弦数或细数。治宜滋阴降火。可选用知柏地黄丸、大补阴丸等。

(2)肾气不固型:主要表现为早泄,性欲减退,腰膝酸软,面色晦暗,小便频数甚则不禁,舌质淡,苔薄少,脉细弱。治宜益肾固精。可选用镇阳固精丸、五子衍宗丸等。
(3)心脾亏虚型:主要表现为早泄,气短乏力,面色无华,心悸怔忡,腹胀便塘,少寐多梦,食少纳呆,头晕健忘,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治宜补益心脾,固涩精气。可选用归脾丸、人参养荣丸等。
(4)肝经湿热型:主要表现为早泄,阴茎易举,口苦纳呆,胸闷胁痛,阴囊热痒,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治宜清泻湿热。可选用龙胆泻肝丸、甘露消毒丹等。
(5)肝气郁结型:主要表现为早泄,精神抑郁,胁肋及少腹胀痛,胸闷善太息,少寐多梦,舌质淡,苔薄白,脉弦。治宜疏肝解郁。可选用舒肝丸、逍遥丸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失眠多是阳不入阴造成的,中医提醒:睡前做好一件事,入睡更轻松
周慎教授镇魂六方治疗失眠症
治疗失眠,这个教授有锦囊妙方!
马老师治疗失寐验案一则
《高手过招》系列之:不寐与多梦
​半夜不同时间醒来,提示你不同的健康问题,希望你一个不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