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些机智到没朋友的生活小常识!简直实用!

一些机智到没朋友的生活小常识!简直实用!


  

  

  

  

  

  

  

  

  


夫妻中由谁决定孩子的智商与样貌? 

夫妻因为爱的结合,生下了一个有你们骨血的宝宝。

别人几乎一眼就可以看出孩子五官中与父母相似的地方。

可孩子的相貌、身高、智商到底是遗传到了谁呢?小南请你来看一看。

性别
呐,孩子的性别是由男性精子中X与Y性染色体所决定的,X性染色体与卵子结合,就是女孩,反之,则为男孩。


身高
据说孩子遗传父母的身高只有70%,余下的就是靠宝宝自身的努力,宝宝,加油!
性格
妈妈派:
因为受精卵子在妈妈的体内待了10个月,所以在出生以前受到母亲的影响比较大。

爸爸派:
认为孩子性格与爸爸有联系的人认为,孩子的性格主要是跟后天影响有关。爸爸在孩子的自尊感、身份感以及个性的形成过程中,都是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爸爸交给孩子的,多是生活上的教训与经验,所以孩子更容易模仿爸爸。
智商
孩子的智商是有一定的遗传性,不仅受父母影响,也会受到环境、教育等后天因素的影响。
从遗传学上看,孩子遗传到父母的智商有一半以上。

如果妈妈聪明,生下来的孩子大多是比较聪明的,如果是男孩,那智商就更高。
这问题是出在染色体上,智商一般都是集中在X性染色体上,女性有2个X性染色体,而男性只有一个。
相貌
终于到了最为关键的一步了,相信大家都屏息以待,毕竟,现在这个社会是看颜值的。


其他
肤色:孩子的肤色是遵循着父母双方肤色相乘后再平均的法则。也就是一黑一白,一般生出来的是中性的肤色,如果两白父母生出来的是黑色的皮肤,那估计就有隔壁老王的事了,开个玩笑。
眼睛:孩子的眼形是显性遗传,只要有一人是大眼睛,基本上会生出大眼睛的孩子;眼皮是显性遗传,父母一单一双生出的大部分是双眼皮的孩子。眼球的颜色是显性遗传,孩子一般都是遗传眼球颜色比较深的那一方;睫毛是显性遗传,只要有一人是长睫毛,孩子也会遗传到。
鼻子:鼻子是属于显性遗传,只要有一人的鼻子高而挺,就非常容易遗传给孩子。
耳朵:耳朵属于显性遗传,大耳朵更加容易遗传。
肥胖:爱美的人注意了,虽然父母会遗传53%让子女成为胖子,但是,瘦不瘦关键还是靠你自己,睡什么睡,起来high!


腿型
腿型的遗传主要是来自于父母腿长与腿短,那个腿胖的,快去锻炼!


长的美丑与生男生女无关
英国《每日邮报》曾经有一篇这样的报道,大致是说长得漂亮的女性容易生女孩,长得一般的女性生男孩的比较多。
但实际上这个理论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统计学家安德鲁·吉尔塔曼所不认同,吉尔塔曼举了一个例子,维多利亚·贝克汉姆,难道说维多利亚就长的丑吗?还有从1995年~2000年《人物》杂志年度50名最漂亮的人物名单,他们生男孩的比例是略高于生女孩的比例。所以说,这个理论至少在小南看来,并不是完全正确。

遗传学的规律,父母的长相多少会遗传给下一代,但并不能够决定生男生女跟父母长相的关系。生男生女早在精子与卵子结合的时候就注定了,这就要看是X性染色体跑得快,还是Y性染色体跑得快了。
 

【[话筒]全国科普日,一起来辟谣!这些传了N多年的谣言,都别再信了!】手机和WiFi辐射致癌,千滚水不能喝,月经期间不能洗头,核桃补脑,啤酒与海鲜同食后会痛风,秋裤是苏联为削弱中国人生存能力而推广的……都耳熟能详吧?但这些其实都!是!谣!言!今天,全国科普日,一起来,看真相↓转发辟谣!



【妈妈常在饭桌上念叨的俗语,哪些应该听?】①“饭前一口汤,赛过良药方”;②“萝卜青菜保平安”;③“多吃咸盐,少活十年”;④“食不言,寝不语”;⑤“三餐不过饱,无病活到老”……从小到大,长辈总是在饭桌上念叨一些饮食俗语,到底哪些不可信,哪些又应该听?戳图了解↓↓转给更多人

蟹肥膏黄的季节,吃海鲜前弄清7大传言

2015-08-31 07:14生命时报

【导读】秋天是吃海鲜的好时节,从现在开始,各种肥美的海鲜都会被陆续端上各家的餐桌。鱼头富含重金属、醉虾醉蟹隐患多、螃蟹不能跟柿子一起吃……关于吃海鲜的“是是非非”究竟谁对谁错,《生命时报》邀请专家来为你一一解读。

受访专家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 石桂秀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糖尿病科营养师 郑 欣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主任 蔡良奇

鱼头重金属含量高,尽量少吃?

答案:有一定道理。近年来常有“铜污染的蓝色生蚝现身大排档”、“鱼头虾头富含重金属”等新闻见诸报端。2011年,浙江慈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发现,杭州湾青蟹体内的镉含量超出农业部无公害产品安全标准5倍。

事实上,排放至近海的一部分重金属会在海产品的体内富集,最先接触污染物的是定居性贝类,如牡蛎、蛤蜊等,而处于食物链高端的金枪鱼体内的有害物质要比小鱼小虾或贝类更多,鱼头更是高富集部位。

因此,专家建议大家食用贝类海鲜(如牡蛎、蛤、贻贝)时,最好只吃肌肉的部分,去除内脏团;鱼类尽量少吃鱼头,大型鱼(如金枪鱼、鲅鱼、多宝鱼)的重金属含量比小鱼(如秋刀鱼、黄花鱼、沙丁鱼)相对较多,要少吃;虾虽然相对比较安全,最好也不要食用虾头。

先吃抗过敏药,就能防过敏?

答案:用处不大。蔡良奇表示,吃海鲜过敏是因其富含大量异种蛋白,而不同的海产品所含的异种蛋白和引起过敏的机理不尽相同,仅仅是皮肤瘙痒或拉肚子的轻微过敏反应,可自行缓解,不需提前服药;而过敏症状较重(如胸闷和呼吸困难等)的人群,需切断过敏原,单靠药物不能预防。

此外,部分海鲜如虾、蟹、金枪鱼等,含有较高的组氨酸,可能影响抗组织胺类的抗过敏药发挥作用,服药期间应少吃或不吃海鲜。对于可能引起的严重过敏症,不提倡吃抗过敏药的做法。

螃蟹是避孕药喂大的?

答案:可能性比较低。首先,从生物学角度说,避孕药是对高等脊椎动物使用的药物,对螃蟹这种低等无脊椎动物效果不大。

其次,人们最喜欢的蟹黄和蟹膏乃是螃蟹的性腺,投放避孕药有可能会抑制性腺发育,得不偿失。

再次,避孕药本身的价格很贵,而螃蟹的养殖面积很大,水是流动的,哪怕真能发挥药效,也需要极大的药量,对养殖户来说,这样做很不划算。

海鲜+柿子,会肚子疼?

答案:有一定道理,但关系不大。郑欣表示,海鲜富含的蛋白质会与水果和茶叶中的鞣酸结合,严重的可能会导致蛋白质变性,引发食物中毒。而且,形成的鞣酸蛋白再与果胶、纤维素黏在一起的话,有可能会形成结石。

但是吃生柿子、大量吃柿子、空腹吃柿子或者与大量的牛肉、鸡肉、鸡蛋等高蛋白食物同食,都有可能导致肚子疼。所以只要把螃蟹煮熟,不过量吃柿子,对身体就没有太大影响。

海鲜+啤酒,诱发痛风?

答案:有这种可能。石桂秀表示,海鲜加啤酒之所以被称为“痛风套餐”,是因为某些鱼类(比如沙丁鱼、凤尾鱼、三文鱼等)、贝类以及虾蟹有较多高嘌呤,如果大量饮酒会使得嘌呤分解加速,生成尿酸,同时酒中的乙醇不利于尿酸的排泄,就有可能诱发痛风。

可以说,酒精与海鲜各自都是痛风的高风险因素,加在一起是“雪上加霜”。专家提醒,不仅是啤酒,各类含酒精的饮料,如果不注意饮用量,也可能成为痛风高危人群的风险因素。

生吃海鲜,寄生虫、细菌隐患大?

答案:是的。海鲜中的寄生虫和细菌较多,最好不要生吃。不少沿海居民将刚刚打捞上来的海鲜直接蘸芥末生吃或稍微煮会儿就吃,醉虾醉蟹更是江浙人最爱的美食。

但有研究显示,生的鱼、虾、蟹、贝类和海藻等海产品中会含有副溶血性弧菌,吃没有熟透的海鲜可能会引起食物中毒,出现腹泻、腹痛和呕吐等症状。

副溶血性弧菌耐热性强,80℃以上才能杀灭;而潜在的寄生虫卵以及加工过程中沾染的病菌,一般要在沸水中煮4~5分钟才能彻底杀灭。醉虾醉蟹仅仅用高度的白酒浸泡,不能杀灭致病微生物。因此,建议不要吃生海鲜,一定要彻底煮熟;死虾蟹和贝类最好不吃。

海鲜+维生素C=砒霜?

答案:否。网上传得很火的:“海鲜中富集的五价砷化合物可能会与维生素C反应,产生剧毒的砒霜。”实际上,正规渠道出售的海鲜都会经过有关部门的检测,砷含量不得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每公斤0.5毫克,按此推算,要达到中毒效应,需要吃150公斤海鲜和十几斤水果,这远远超过胃的承载力。

还有研究人员在模拟胃液中研究发现,维生素C不能单独将五价砷还原成三价砷,还需要与还原性谷胱甘肽的共同作用。▲(生命时报特约记者 王宁)
 

妈妈在饭桌上经常念叨的俗语,哪些是胡扯?哪些应该听? 

从小到大,我们的上一代总是在耳边念叨一些饮食俗语,我们听得耳朵都起茧了,并不以为然,总认为其中的很多经验“没道理、不科学”,真的是这样吗?其实这些俗语里不乏一些健康金句!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扒一扒,哪些靠谱的饮食俗语,值得我们念叨给下一代听。


饭前一口汤,赛过良药方
靠谱指数:★★★★☆

饭前喝汤,和吃饭喝水一样,曾经被人质疑——是否会“稀释胃酸,影响消化”?其实进食时摄入一定的水分,不仅不会有碍胃酸浓度,还能促进消化,防止食物刺激消化道黏膜。喝汤还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和肠胃的蠕动。

汤的“健康”的一面,其实就是它营养浓度低,减少了总能量摄入。汤中有大量的水,它能将能量稀释,让我们在较少的整体能量摄入的前提下,增加饱腹感。同时,喝汤也能放慢你的进食速度,避免吃饭过快导致摄入过量。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教授芭芭拉罗斯发现,给学生喝鸡肉大米汤,相比于达到同样饱腹感、同样食材做成的米饭炖鸡肉,总卡路里摄入量少了高达五分之一。美国一项以两万人为基础的研究也发现,喝汤多的人更容易减重,腰围也更容易减小。而且,喝汤多的人通常有更好的饮食习惯;相比于不喝汤的人,他们摄入更多的蛋白质、纤维和矿物质,摄入更少的能量和脂肪。

说到这里,难免有小朋友跳出来说:“汤能减肥!我们快去喝汤!”,但往往事与愿违。

但汤也有不健康的一面——很多汤的营养成分不怎么样。换句话说,你用汤来抵掉一部分别的食品,这是好事儿;你要把汤当主食,那就有问题了。很多汤品,之所以被称为“有营养”,大多是因为其中的食材,而并不是汤水本身。那么,如果我们刨去食材,单独看汤水,里面除了水,还剩下什么呢?很多又腻又咸还晶莹剔透的汤品,经过这么一番筛选,基本只剩下3种物质:淀粉、脂肪和盐。这些汤品,基本没什么减肥优势,喝下去不长肉就不错了。当然,汤水里面也许还有些少量的水溶性维生素和氨基酸,但相比于食材本身没有“炖出来”的营养物质,汤水里那一点可怜的营养就不可同日而语了(当然,把食材炖烂在汤里就另当别论)。

饭前喝汤能够增加饱腹感——这里说的是少油少盐的清汤。如果高油高盐的肉汤、浓汤,比如奶油玉米浓汤之类的,则反而不利于控制能量摄入。

所以,喝汤到底该注意什么?

  • 汤最好在吃饭之前喝,而不是饭后“喝汤遛缝儿”;

  • 外食的油腻汤品:多挑肉菜、少喝汤水;

  • 在家炖汤,就可以通过少放油、少放盐、少放淀粉,来充分发挥“汤能减肥”的优势;

  • 温度也挺重要,过于冰凉的汤容易刺激肠胃,导致胃肠痉挛;温度过高则要小心灼伤消化道。

或者更干脆地概括:饭前喝清汤。


原汤化原食

靠谱指数:★☆☆☆☆

我们继续说汤。此“原汤”并非特指我们烹饪食物所用的“同一碗汤”,而是指面汤。

“原汤化原食”的典故来自于一个小故事,大意是一壮汉吃了面之后肚子疼得要死,幸亏喝了店家的面汤才捡回一条命。有些人认为,这句话之所以有道理,是因为面汤中含有的淀粉酶、淀粉水解产生的糊精以及溶到汤中的水溶性维生素可以帮助消化。但事实上,这些说法都是站不住脚的:淀粉酶,会在“煮面水”的高温洗礼中失去活性;而糊精只有是淀粉部分水解的产物,本身并不能帮助消化淀粉;至于那些水溶性维生素,不耐高温不说,本身也不具有助消化的功能。具体可以参考《原汤能否化原食》。

“原汤化原食”,基本喝的是种感觉。



多吃咸盐,少活十年

靠谱指数:★★★★★

这个说法虽然吓人,但也很有道理。中国膳食指南建议每天摄入不超过6g的盐,过高的盐摄入会大大增加患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及其并发症的风险。

为什么多吃盐就不利于健康呢?简单来说,如果吃多了盐,身体里渗透压升高,我们的身体为了维持渗透压稳定,就会提醒我们喝更多的水,这就是所谓“吃咸了叫渴”。水分摄入过多会导致血压升高,一次两次没有大碍,但时间长了,会对我们的身体维持血压平稳的机制造成负担甚至损伤,对血管、心脏和肾脏等脏器的负担都会增加。

都说少吃盐,可有时候放盐量不好控制,手一抖就多了怎么办?一个小方法:把食盐兑成盐水,用量会更好控制。

那么口重、又经常外食的小伙伴们该怎么办呢?

  • 出门点菜,强调清淡少盐(虽然有时并没什么用),服务员或许会满足你的要求。

  • 慢慢减少盐的摄入量,对清淡口味的适应需要一个过程:做菜放酱油不放盐,放盐不放酱油

  • 盐少时,我们可能会觉得“菜不香不好吃”。这时怎么办呢?可以尝试用其他调料:大蒜粉、黑胡椒粉、洋葱粉、五香粉等增加香味,用其他办法安抚你的味觉。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靠谱指数:★★★★☆

这句话出自《孔子·阳货》:“整天吃得饱饱的,一点也不肯动脑筋,这样的人可真是无聊啊!不是有下棋之类的游戏吗?玩玩这些,也比一点不动脑筋好啊。”可有些人表示,“我吃完饭就发傻犯困,别说思考问题了,玩儿都玩儿不好”。饭后犯困的现象,真的如流言所说,是“饭后大脑供血不足、缺氧严重”导致的吗?

“饭后因为大脑缺血缺氧,继而引发困意”的说法虽然有些离谱(大脑缺血和缺氧的症状:眼睛重影或失明、某侧肢体或半身脱力,语无伦次;丧失身体协调能力;甚至昏迷或死亡),但饭后困意的真正发生机制至今没有明确的解释:哈佛大学公共卫生与心血管健康部门认为它和饭后低血压有关;也有很多科学家认为,它与饭后血糖与激素波动有关;甚至有科学家认为,它有重要的演化学意义——吃完饭犯困休息,可能可以促进身体积累能量。

吃了睡,睡了吃,不等长膘等什么。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靠谱指数:★★★★★

很多人吃完饭喜欢靠在办公椅上打饱嗝,或者歪在沙发上看电视看手机。其实,与其饭后让身体休息,饭后散步对身体更加有益。“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这句话说得其实很有道理。

饭后如果立即剧烈运动,食物在工作繁忙的胃里左右上下来回颠簸,容易造成胃痛或呕吐,但散步就另当别论了。和剧烈运动时的强烈颠簸不同,饭后舒缓地走路可以辅助胃部蠕动消化食物,还能帮你更有效地控制血糖,缓冲血糖升高和脂肪与能量的积累。

德国研究者安德里亚·弗兰克(Andreas Franke)等人发现,饭后散步虽然不能缓解病理性的消化不良,但能够帮助胃排空和消化,比咖啡等饭后饮料更加有效。除了促进血液循环和提高睡眠质量,饭后散步还能有效帮助中老年人控制饭后的血糖水平,对于糖尿病人也是个不错的建议。

那么什么时间散步,散步多久呢?有研究表示,饭后立即开始散步,比饭后等一个小时再散步更能帮助卡路里消化和脂肪代谢,最佳时间只需要15分钟。大家千万不要为了看电视,浪费了饭后健身的最佳时间段哟!

入秋之后,天气逐渐凉快了,饭后不如去散散步吧。


三餐不过饱,无病活到老

靠谱指数:★★★★★

与其饭后想办法阻止能量吸收,不如来招“釜底抽薪”,一开始就不要吃太饱。

“吃得饱”听上去很幸福,但经常吃得过饱其实挺痛苦。饮食过量容易导致下食管括约肌不能正常工作而“呕酸水”——即胃食管反流;除此之外,还会导致胃痛和消化不良,或者出现拉稀、头晕和脸色苍白。腹胀如果压迫到膈肌,还会导致呼吸急促,如果晚饭吃得多也会影响睡眠。还有一个道理不用我说:吃得太多,会长肥肉的啊!

如果你觉得,“吃饭不吃饱”很困难,不如尝试下面一些方法:

  • 饭前15分钟喝些水或汤(300-500毫升);

  • 吃饭不要急,放慢速度;

  • 尽量选择消化较慢的全麦和粗粮;

  • 吃不完不要拼,还可以打包回家哟!

我们常说的吃饭吃八分饱,就是这个道理。


饥不择食

靠谱指数:★★★★★

说完“饱”,我们再来说说“饿”。这就说到了节食。节食的危害很多,除了增加营养不良等风险,对于减肥人群来说,甚至有可能患上暴食症。

为什么节食不能减肥呢?简单来说,如果你长期节食,你的大脑就会觉得:“难道身体处于饥荒状态?下次吃饭一定要猛吸收!”饥饿会带来愈演愈烈的饥饿感,让你越吃越多,对能量的吸收也越来越好。如果出现了饮食障碍,即“胃饱了,心还不饱”的状态,你会对高油、高盐、高糖、高能量的食物食欲大增,这样非常不利于身体的健康。更多可以参考《节食减肥?当心把自己饿胖了》。

如果你长期节食,饥饿会带来愈演愈烈的饥饿感,让你越吃越多,对能量的吸收也越来越好。


食不言,寝不语

靠谱指数:★★★★★

为什么吃饭不能说话?最传统的说法是:容易被噎着或呛着。

如果食物进入气管,就会被呛到。

如果被呛到根本吓不到你,也许下一个事实会让你避免边吃边说话:一边吃一边说会让你吞下大量的气体,导致胃部胀气,更容易放屁。

这还没完,当你和朋友们一起开心地边吃边聊时,是否特别容易吃撑?在一边吃饭一边聊天的过程中,你通常会毫无知觉地吃下过多的食物,有一项研究发现,被试者在和朋友吃饭时,能量摄入比单独吃饭增加36-40%。这个现象怎么破?我们需要养成一个习惯:吃饭要专注。吃饭的时候少说话,说话的时候就放下餐具或者慢点吃,减缓节奏,细嚼慢咽。



萝卜青菜保平安

靠谱指数:★★★★★

如果说,这世界上有一类食物,能让你想吃多少吃多少都不会长胖,那恐怕就非蔬菜莫属了(高油高盐烹饪的蔬菜除外,淀粉含量丰富的块根、块茎除外)。蔬菜的主要成分是纤维和水,还有少量的碳水化合物,卡路里很低。如果你是个不得不经常外食的上班族,大鱼大肉的间隙多点几道蔬菜吃,不仅可以增加饱腹感,还能增加纤维的摄入,防止便秘。可选的蔬菜那么多,选择障碍怎么办?

对于蔬菜,我们的原则是——换着花样吃!五彩斑斓地吃!有些人总喜欢吃某一种,忽略了其他营养又美味的蔬菜。 不要抱怨蔬菜很难吃,想要营养又好吃,关键还是看厨艺。只要咱们手艺好,蔬菜也能让我们欲罢不能。

说到怎么烹饪蔬菜,小伙伴们请先来思考一个问题:是不是生吃蔬菜最健康?

答案是:不一定。对于含有丰富维生素C的蔬菜,如彩椒、深绿色蔬菜,西兰花等,生吃确实可以防止在维生素C在烹饪过程中的流失;但合理的烹饪可以让植物纤维软化(Matrix Softening),还可以辅助蔬菜中营养物质的释放——如番茄胡萝卜等,经过加工后会更好吃,更营养。

那么第二个问题:最佳烹饪蔬菜的方法是什么?

答案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有些富含水溶性维生素的蔬菜,经过水煮,会丧失25%甚至更多的维生素,但却更好地保留了油溶性维生素(如红薯中维生素A)。对于青椒、西兰花等蔬菜,大火快炒、蒸、烤等方式可以避免维生素C和B的流失。或者你也可以把它们做成汤喝掉。有研究发现,短时间微波烹饪也能够更好地保留蔬菜中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B。在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中加入些酸性物质(柠檬汁或醋)也能更好地防止酶将维生素C分解。

炒菜和外国来的新吃法“烤蔬菜”既能保证水溶性维生素的保留,也可辅助油溶性维生素的释放,但也许会让你摄入较多的不健康油脂,过高的温度也可能破坏蔬菜中15%左右的维生素C、泛酸、硫胺素和叶酸。

烤蔬菜味道也是不错的,不过要注意少油少盐。

其实,针对同一种蔬菜,如番茄,不同的做法释放出的营养物质可能也有所差异:生吃能吃到更多的维生素C,但加热却能更好地释放其中的番茄红素。对于同一种蔬菜,偶尔变换一下烹饪方法,收获更多的营养物质的同时,也能让你品尝到不同风味的美味。(编辑:球藻怪 审稿:阮光锋)

妈妈的话,该听就得听~ 赶快转给妈妈们吧

有那么一个瞬间,你觉得自己老了

2015-08-28 14:57生命时报

小时候,总盼望着变成大人;年轻的时候,总开玩笑说自己老了。你以为人真的是慢慢变老的吗?其实不是,某一天你会突然发现自己老了。那些隐藏在身体里的衰老迹象,那些突然迸发出的成熟想法,你是不是和他们一样,也有着这样的瞬间……

你是从哪一刻开始,发现自己老了?通过生命时报客户端告诉生命君吧。扫描下图二维码,下载生命时报客户端,点击左侧功能栏中的“反馈”,告诉生命君你的答案,并留下姓名和联系方式。

9月30日之前下载并回复,有机会赢取苹果MacBook(1名)、Apple Watch(10名)和2016年全年生命时报(100名)等超值大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菜是唯一含有维生素D的蔬菜,我遇到从不手软,老人孩子要多吃
这5种隔夜菜,打死也不能吃,否则当心胃癌!
补钙方式你选对了吗?
考生饮食的八个问答(文末有惊喜)
骨头汤补钙还不如自来水?真正补钙之王是它,打死也想不到!
【鲜菇蔬菜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