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养气的十六种窍诀

养气的十六种窍诀

古人云:“智者知养生也”。一位花甲老人经过刻苦地钻研中医、收集验方、自行针灸、练习气功,从古老的医学和传统文化中进行多年的探求和实践,摸索总结出了一些养生保健的经验。现将其编写为“十六气养生诀”,如下:

一、慎言语以养神气
人的生命活动是以神(意识)作主宰的。古人把神称作“君主之官”,意思是说,神对人体就像 国家的君王对百姓那样,是统帅与被统帅的关系。因此,对神的养护是第一位的。反之,神的耗散对人体的危害也是最大的。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养神气呢?《西游记》里有句话言:“口开神气散,舌动是非生”。就是说,讲话不谨慎,好讲大话、假话、废话,易于伤神散气。此外,讲话过多,则言多必失,就可能会滋生是非,引起烦恼,就会进一步伤神耗气,影响身心健康。古之善养生最重视对神气的养护,主张精神内守,寡言静养。人的神气充足了,精神就稳定了,精神主宰生命活动的地位就可能确立起来。
二、忌狂喜以养心气
养生的最大障碍,是人经常波动的情绪。产生情绪的根源是大脑受到外界不同信息的刺激而引起心理上的不同变化,如“喜怒忧思悲恐惊”,古称“七情”,就是这种心理变化的结果。“七情”的产生直接连着内脏的气机。喜的情绪影响心脏气的变化。《黄帝内经·素问》中说:“喜则气缓”。事实上,人们过于高兴时,往往笑得直不起腰,缓不过气来。中医理论认为:“喜伤心”。这里所说的喜是指过份的喜悦,亦既大喜、狂喜。过喜的情绪一旦产生,就会促使心气聚然上冲,原本沟通的心肾之气一下子分离开来,使之失去平衡而引发出心脏病,这样的事例在现实生活中是屡见不鲜的。当然,养生也必须保持喜悦的心情。而它与大喜、狂喜有什么区别呢?其根本分界线就在于喜的时候是否引起情绪的波动。而养生要求的喜,是在心里上泛起淡淡喜悦,是比较理智的,能够自控的。这种情绪反应在脸上,是似笑非笑,或面带三分笑。狂喜则是非理智的,是失去自我控制的大的情绪波动。怎样才能避免和控制狂喜呢?一是看淡名利;二是加强对情绪自控能力的锻练;三是遇到狂喜时可以想自已害怕的事,借恐冲喜。  
据传清代有位状元被招为驸马,因过于高兴而得了躁狂症,宫廷御医也束手无策。后请宫外一位善治疑难杂症的名医。诊脉后问状元,那里人氏,管家回答后,医生冷脸告曰:此病无治,马上还乡,三天内若不能到家,就要成为外乡鬼了。状元遂日夜兼程,两天半到家,后来不但没死,躁狂症也痊愈了。状元反京后质问名医为何咒他?名医说:病因大喜所致,用药物已经无效,“心病要用心药解”,用急死激起恐的情绪,恐起喜自灭,喜去则心火下降,肾水上升,水火济济,化作甘露,病用不药而愈。

三、乐助人以养胆气
人的胆气大小往往与自己的公心多少相联系的。老子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我无身,吾又何患?”(《道德经》第十三章)意思是说,我之所以经常担心会有祸患,因为我考虑的是自身;如果不考虑自身,还会怕什么祸患么?在这里,老子教人处事做人要多行善事,助人为乐。一事当前少想什么私字、我字,多想集体、别人,其胆气自然会壮起来。试想,一个道德高尚、勤于为人民服务的人,一定是乐观向上,胆气过人的。俗话说:“心中没悬事,不怕鬼敲门。”这种不怕鬼、不信邪的胆气,来源于无私心。反过来说,私心重的人,总是常怀戚戚之心,处处谨小慎微,内心很少有安静的时候,活得很苦很累。特别是那些干了坏事的犯罪嫌疑人,不可能有豪壮的胆气和平静的心态,他们作案时会隐蔽的害怕,案发后则总是提心吊胆。


四、善制怒以养肝气
“怒伤肝”,发怒往往能够制人于死地。比如诸葛亮三气周瑜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由于周瑜的气量狭小,受到诸葛亮的强刺激,盛怒之下,肝气上冲,把肝动脉管冲破,引起大出血而死亡。另外,大凡患有肝癌的病人,绝大多数是易于发怒而又不能自我调解这一情绪的人。因此,养肝气的重要一环就是善于制怒,增强对怒的情绪的调解能力和自控能力。善于制怒与佛家提倡的“忍”有本质的区别,“忍”只能使怒的情绪不发作出来,但怒的心理并没有变化,忍多了就会使肝气淤滞,成为致病的因素。正确的制怒方法,就是儒家强调的要保持中和之气。何谓中和之气?儒家认为:“发而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就是说,人受到外界刺激想发怒,当即意识到发怒会伤肝,在意识的作用下,把怒气化解为正气而没有发作出来,这就叫做中;有时这一怒气需要发作出来,但这是受意识控制的,善意的,其发作是恰如其分的,这就叫做和。保持中和之气,就能制怒而养肝气。

五、少忧思而养脾气
“脾主思”,“忧思伤脾”。人在由各种矛盾构成的社会中生活,不可能没有忧愁的事。好忧思者其显著特征是胡思乱想,久而久之,“思则气结”,食欲不振,神经衰弱,面黄肌瘦,导致疾病。从养生出发,人虽不能杜绝忧思,但可以减少忧思或化解忧思。化解忧思的良方是使自己的头脑变紊乱为专一,变无序为有序,变忧愁为乐观,变狭隘为宽容,这样就能打开“气结”,充养脾气。

六、食清淡以养胃气
脾与胃一个属于脏,一个属于腑,有着共同的属性,调养脾气,重在抽象的意识,而养胃气,则是从实在的形体上讲的。“胃为后天之本”,可见胃对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程度。养胃气首先要给胃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食大鱼大肉或过于油腻的食物,就会增加胃的负担,降低胃的消化功能,甚至造成各种胃病。食清淡包括低盐、低糖、低脂肪(即三低),坚持素食为主,素荤、粗细搭配,多吃蔬菜和新鲜食物、整体性食物。根据各自的身体实际和不同季节,实行科学进补。同时,还要杜绝暴饮暴食,不求美食美味,只求科学合理,从清淡中养护胃气。

七、常咽津以养肾气
“肾为先天之本”,肾气充足,人的生命力旺盛,就能推迟衰老,延年益寿。养护肾气有很多方法,其中道家的“练津生精、练精化气”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津液咽入腹腔丹田,伴以意识的作用,就可以转化为肾精之气。口腔的津液是一种晶莹透明的带有甜味的液体,而不是有粘性的唾液。练津就是用舌抵上腭刺激内分泌神经群,也可以用叩齿和舌头绞动上下内外牙齿牙龈的方法,激发口腔的津液分泌,待津液涌满口腔时,分三次咽至下丹田(三次的线路为:左线、右线、中线),照此长期咽津,肾气自然充足。

八、深呼吸以养肺气
古人养生要求是做到“三调”:即调神、调形、调息。而调息是针对呼吸而言的,要求呼吸“深细匀长”,养生的呼吸方法很多,如鼻吸鼻呼、中吸口呼、鼻吸口呼、口吸鼻呼、喉式呼吸、胸式呼吸、腹式呼吸、顺呼吸、逆呼吸等,无论采用哪种呼吸方法,一般都要做到“深细匀长”。这样呼吸可能锻炼肺活量,增强肺功能,使体内能补充更多的氧气和其它能量。深呼吸是调息的前提,“细、匀、长”是深呼吸的保证。过去有的养生家在练调息时,鼻孔前放一鹅毛绒,在呼吸时若鹅毛绒不动,才算达到了“深细匀长”。庄子提出的“以踵(注:脚后跟)呼吸”,就体现了庄子呼吸的深度和调息的功夫。

九、多运动以养骨气
人们常说的“生命在于运动”,这里,主要是指人的形体运动。人体运动多了,可以保持肢体大小关节的灵活度。大小关节的灵活,标志着体内各条气路上大小隘口的畅通,从而使骨骼摄取内外营养(包括钙质、胶质等)的功能大大加强。一个骨气充足通畅的人,决不会出现骨质疏松、关节强直、骨质变形等症状。当然,通过形体运动养骨气,还有一定的窍门,就是在运动时,必须加上意念,做到形与神合。具体地说,就是把意念收到身体里边去,这叫内守法。运动上肢时,意念注入到上肢,运动下肢时,意念注入到下肢。总之,运动哪个部位,意念就注入到哪个部位去,此乃中医所云:“意为气之帅”,“意到气到”,就是说在意念的主导下,意注入哪里,气的能量也就随着补充到哪里。这种形与神合的运动对于充养骨气,乃至养护全身,都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十、广交友以养人气
人既是自然的人,又是社会的人,这就决定了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成了复杂多样的社会,而人和自然的关系则是通过社会这一中介来维系的。这说明人的生命活动既不能脱离自然,也不能脱离社会。然而古时候一些养生家都主张“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进行闭门清修,从而隐于深山老林、大漠石窟,像与社会隔绝了。其实不然。一个人如果真正脱离了社会,也就不能称之为人了。过去曾经报道的一些狼孩、虎孩、象孩,他们从小就与这些动物生活在一起,接受的是动物的信息,也养成了动物的习性,其结果也就改变了人的性质。所以,养生保健不能自我封闭,要通过广交朋友,建立起开放式的、和谐的生活空间和广泛的人际关系,以强化人的群体效应,即强化人气。人气旺,事业兴,利养生,身心自然健康。

十一、好读书以养灵气
一位科学家说:“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这话符合养生的道理。我们所说的灵气,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灵感。而人的创作力大都本源地灵感,作家、诗人的不朽之作和千古名句基本上都是在灵感中诞生的,书画家的一些传世之作是在灵感中完成的,科学家的有些发明创造是在灵感中实现的。甚至有的军事家指挥的大的战役的胜利,也是在灵感中筹划和实施的。人的灵感虽然有天资聪明的因素,但更重要的因素,在于养成读书的习惯,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脑元体里储存的知识信息越多,激发启动灵感的能量就越大,因而灵感显现的机率也就越高。一个伟大的天才如果不学习掌握航天技术知识,他无论如何也创造不出宇宙飞船来。有了灵气,就是有了智慧,不仅事业会获得成功,而且能从多方面、多层次去养护自己的生命。

十二、不显露以养元气
元气是人的受精卵形成的刹那间,由宇宙自然注入的最原始、最根本的生命信息,它伴随人的生命全过程。人的生长衰亡都是由于元气的变化所决定的。元气充足,人的生命力就旺盛;元气减少,生命力就衰弱;元气消失,人的生命也就停止了。人生减少散失元气有几个大的途径:一是发生对心灵有振憾、对躯体有摧残的大的事故;二是长期生活在精神受折磨的环境中;三是患了大病,甚至动了大的手术。以上三种情况有时是难以用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它受客观因素的影响比较大。还有一个丢失元气的途径,那就是由主观因素造成的——即好显示自己。自我显摆,人体是由内向外散气的,由于显摆时是发自内心的,所以散失的则是元气。一个人显摆与否是可以受主观意识控制的,所以,我把不显露自己列为养生的内容之一。

十三、居中道以养和气
古人认为,修养深厚的大德之人身体内外具有一团和气。春秋末年,镇守函谷关的尹喜感受到远方有一股“紫气东来”。这股紫气即和气。尹喜感知到他最尊敬的老师老子就要来了。因为老子具有高尚的道德,所以其和气范围也就比较大。这里说的和气与文革时期批判有的人缺乏斗争精神、充当老好人的一团和气是截然不同的。保持和气的关键,就是要居中(儒家叫中庸,道家叫中道),就是说,待人接物,处理问题,都要不及不离,不偏不倚,不左不右,不搞极端化。过去搞商贸的称“和气生财”,搞政治的称“合为贵”,搞伦理学的称“家和万事兴”……许多实践表明,和气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和气能给人营造出宽松愉快的心理和生活环境,和气能使人健康长寿。

十四、意内守以养真气
人体内有脏腑之气、经络之气、营气、卫气、膜络之气等,还有一种叫真气,藏在丹田里,它是先天之气与后天之气相互混化的产物,是人体内十分珍贵的气机。老子所说的“虚其心、实其腹”(《道德经》第三章)就是讲人的养生必须做到心虚神静,腹部充实(即下丹田真气充足)。腹部丹田真气充足的关键就是意念引导虚空的元气,内守于丹田,在意的作用下,促成先天之气与后天之气在丹田混化为真气,借以不断强化自身的生命力。

十五、祛惰性以养志气
惰性这一与生俱来的恶习是人们养生的头号杀手。养生修练并不是件太难的事,难就难在像韭菜一样不断滋长的惰性上,“剪不断,理还乱”。在惰性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人的志气怎么也长不起来。反过来说,一个注重养生的人如果缺乏志气,那么他的养生保健就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养生保健不是一个短期行为,要贯穿人的生命的全过程。在其漫长的养生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来自于家庭、社会、乃至自身的干扰,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在干扰和困难面前,每前进一步都需要志气做保证。所以,失去志气,谈何养生,若要养生,必须“日损”惰性,“损之又损”,以至把志气真正树立起来。

十六、坦胸襟以养正气
这是养生的至高标准。养生的的过程就是一个正确认识和改造主客观世界的过程。要实现养生的目标,就要树立“大道为公”的世界观,具有“心包天地”的大胸怀。然而,“世界观的转变是一个根本的转变”,特别对主观世界的改造,更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改造主观世界的核心,一是“私”字,一是“执”字。中国长期的私有制形成的私有制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可谓根深蒂固,改造私有观念决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另外,人们在常态中认识主观世界往往带有片面性,缺乏整体性,但却非常执着。这种执着于局部忽略整体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社会上带有普遍性,人有私心和执见,就不可能有坦荡的胸怀,也不可能颐养正气(即孟子所说的浩然正气)。我体会,养生者要坦胸襟,就要祛私心,树公心,行善心,用真心,献爱心。只有这样,才能树起一身正气。
养生保健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它包括修身,更强调修心。两者相比之下,修心是最难的。修心不仅要在静的背景下净化意识,陶冶性情,更多的是要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中磨练自己的心性,以增强精神的承受力,适应力和自控力,进而拓宽心胸,涵养道德,完善自身。即使是修身,也不像有的人所想的那样,认为打打拳,跳跳舞,练练功就是养生的全部内容了。相反,形体运动也不是孤立进行的,它里边还包含许多意识的运动及其与形体结合的方法,千万不可简单化。
 

想长寿?教您什么年龄干什么事 
每个人都想长寿,所以要养生。但大多数人都是到了60岁退休了才真正开始学习如何养生。其实,每个年龄段都有养生要点,错过了就没得补救,不如从30岁开始养生,轻轻松松活到100岁。

30岁:好好散步就养生

20-30岁进入人生的成年时期。这时候身体的各种器官和组织已经发育完备,其功能也达到最佳状态。全身的肌肉发达、结实,血脉充盈满盛,所以表现出举止沉着、步伐稳健,"人生中的大事"都要在这10年进行。由于这个阶段压力很大,所以养生也显得很重要,而这个年龄段的人适合行走。

散步是最适合的运动。30岁前,可以快步、大步幅地行走。到了30岁以后,最适合人的运动是散步,散步时要慢慢走,不要加大步幅和频率。

避免长时间久坐。长时间久坐,最容易伤肾,很容易落下腰酸腿疼的病根。所以,坐一段时间,就应该站起来活动一下。

贴心提示:节制欲望,防止过劳。

进入成年人行列的年轻人精力充沛、身体强壮,做事常有征服欲望。凭借自己年轻而超负荷地工作或学习,会因过劳而损害健康,引发疾病,严重的还会导致"过劳死,”所以,在奋斗过程中,更要关爱健康。

40岁:练静坐最好

人生从30-40岁这段时期,正值壮年,这时身体虽然达到了盛壮的顶点,但全身的气血只适合保持在一定盛满的状态,以免扰乱气血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而引发疾病和早衰。于是,有的人皮肤开始逐渐疏松,头发开始变白,全身气血已摇晃动荡,所以,此时养生主要侧重在保持稳定。

保持体态稳定。壮年时期,人的身体已经发育成熟,人会显得体格健壮,成熟稳重。要保障这种持续稳定的状态,需要适当增加一些柔和的运动方式,合理配餐、饮食有节制、控制体重。

保持心态稳定。壮年时期,人肩负的压力也很大,时常有各种突发事情发生。这个时候,学会调整心态,培养应对能力,做到心中谈定、冷静沉着,就可维护身心健康。

静坐是中年人最好的养生方式。人到中年,学学静坐,因为学会静坐后,莫名的虚火、浮火都会降下来。

贴心提示:按睡子瞎穴,就能挡住皱纹。40岁以后女人开始衰老,为什么第一道皱纹出现在眼角?男人为什么两鬓斑白?这其实都是胆出了问题。经常按摩胆经的瞠子穆穴,就能阻挡住皱纹。

50岁:一定要养肝护眼

人到了近50岁的时候,多数人往往会眼睛变花。中医认为,肝戚血,开窍于目,只有肝气旺盛、肝血充足之时,人的视觉功能才能正常发挥。人到50岁时,肝功能开始变弱,胆汁的分泌、功能也在减退,视力就会减弱。这个年龄阶段的人养生,主要是保护肝和眼。

别让眼睛受伤。人到了50岁,看东西时眼睛开始花了,这是肝血不充足的表现。为防止眼的变花,可以饮用菊花茶、决明子茶等,这些能够清肝明目、保护视力。

按摩睛明穴,可养肝护眼。眼睛不明,很好调治,有一个穴位一一睛阴穴,就是让眼睛变明亮的。时常按摩睛明穴,可使眼睛变得明亮且来。

多吃点养肝护肝的食物。中医认为,肝属木,绿色入肝,多吃绿色食物,可以养肝,味道以酸味为主。绿色养肝蔬菜有菠菜、油菜、芹菜、生菜、韭菜、甘蓝菜、黄瓜、油白菜。还有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也是护肝佳品:苹果、香蕉、柚子、狲猴桃、草莓。

贴心提示:调节情志,防止过恕伤肝。中医认为,人的情志由五脏所主,过怒、大怒、暴怒都会伤肝,导致肝的功能失调。所以,息怒是养肝的好方法。常言讲得好,"面带微笑,胜似吃药"。做个温婉的人,梳理自己的性情,精神上保持柔和、舒畅,这样就不会伤肝。

60岁:清心养性是关键

人到60岁的时候,心气开始衰弱,经常忧愁悲伤,血气运行缓慢不畅。所以,到了60岁的人,养生的侧重点是培补心气,调理情志。

学会清心养性。60岁的老人要做到心境安宁,清除杂念和妄想,做到"耳无妄听,口无妄语,身无妄动,心无妄念",使心态平和,这是长寿的先决条件。

多吃点增补心气的食物。60岁的老人心气不足,所以要培补心气。可多吃一些燕麦、沙丁鱼、苹果、核桃、豆腐、香蕉等。这些食物是心脏的卫士,能增强抵抗心脏疾病的能力。

苹果中含有保护心脏的矿物质。常吃核桃,能使胆固醇数值降低,有效预防心脏病。常吃香蕉可以降低血压,治疗冠心病。豆腐中的钙易于为人体吸收,可维持正常的心脏功能和血压。

贴心提示:黄花菜是缓解悲苦的灵丹妙药。老人们往往情绪不稳定,很容易焦虑忧愁,此时可以多吃点黄花菜。古人认为"莹萃忘忧",莹苹就是我们经常食用的黄花菜,平时多吃一些,能缓解那种悲苦忧愁的情绪。

70岁:养脾最重要

人到70岁的时候,脾气虚衰,皮肤会变得干枯,失去光泽。中医认为脾胃是饮食水谷消化吸收、化生气血与营养物质的源泉,当人的脾胃虚弱,食欲下降,消化吸收功能减弱,人体需要的气血与营养物质不足,就会出现肌肉瘦削、皮肤干枯、皱纹色斑增多。所以,人到70岁后,养脾胃就显得很重要。

老年人补脾胃的好食物。

小米:入肾、脾、胃经,可健脾和胃、清热解渴。

山药:有利于增强脾胃消化吸收功能。

黄牛肉:味甘,归脾、胃经,是滋补脾冒的佳品。

南瓜:所含的果胶可以保护胃肠道黠膜,促进横痛面愈合,适宜于养胃。

补脾气的好成药。补中益气丸和玉屏风散,是调补老人脾气虚的良药,一般的药店都可以买到。

贴心提示:老年人脾胃虚有哪些表现?第一是不能吃,饭量少;第二,吃不少,吸收不了;第三,能吃能喝,但吃完了就排泄;第四,皮肤枯燥,如同鸡皮。

80岁:好好培补肺气

人到80岁的时候,肺气虚衰,不能藏魄,所以说话经常颠三倒四。80岁以上的老人,大多肺气虚衰,所以会表现出判断、思维、感觉的迟缓。

老年人补肺气的好食物。肺气虚的老年人,可多用核桃仁、生姜、红枣煎汤饮用,也可常吃些核桃仁、生姜;肉类可选羊瘦肉加生姜、当归煮食。

补肺气按摩法:撮谷道。中医认为,肛门与大肠相连接,大肠与肺相表里。将肛门收紧,肺气就不会过多地外泄。缩紧肛门的好办法就是撮谷道。具体动作要领:吸气时稍微用力,提肛连同会阴一起上升,呼气时一齐放松,每次反复10-20次,每日3-5次为宜。

按摩肺脏排毒要穴:合谷。按摩合谷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保养肺脏。合谷穴在手背上,第1、2掌骨间,第2掌骨挠侧的中点处(将拇指、食指并拢,肌肉隆起的最高点即为合谷穴)。每天可以用左手的大拇指和食指上下揉动右手的合谷穴200下,再用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上下揉动左手的合谷穴200下,可以起到预防肺部疾病的作用。

贴心提示:治老年哮喘有食疗方。肺气虚弱的老人很多都有哮喘的毛病。常年哮喘的人,可取冬虫夏草10克,黄芪12克,大枣10颗,猪肺1具(不落水),然后将猪肺同其他材料一起用水炖烂。此汤能补肺益气、止咳平喘,适用于咳喘日久、年老体衰的支气管哮喘患者食用。

气血越平衡人的寿命就越长

一棵树,最重要的是根,树叶枯黄了,从上面很难找出原因,将目光下移,一看树根,是水浇多了,还是旱了,是生虫了,还是该松土了,你一眼就会明白。
一个人,最重要的是气血,身体某个部位不舒服了,眼睛不能只盯着这个部位,应从气血去寻找原因。气血一平衡,疼痛自然会消失。如果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从气血这个根本入手,恐怕你只能在身体的上下左右疲于奔命了。为什么呢?因为气血是流动的,疾病也是移动的。
我时常将身体比喻为一个桶,将疾病比喻为桶里的水,将气血比喻为组成这只桶的几块木板。从生到死,疾病一直都潜伏在我们的身体里,就像桶里的水一样,我们要做的就是让疾病一直潜伏,不要流淌出来。长寿者之所以活得长,是因为他将水桶装满了水;夭折者之所以活得短,是因为他桶里的水只装了很少的一点,就漏掉了。请大家注意:
水桶能装多少水,不是由最长的那块木板决定,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
一个人能活多久,不是由身体最强的那一部分决定,而是取决于身体最弱的那一部分。
一位六十多岁的演员,在北大医院住院已三个多月,请我去时,他的病已经很重了。开始时,他只是吃饭经常咬到舌头,后来就发展为两臂举不过头。医院诊断为重症肌无力。我见到这位演员时,他已被病魔折磨得不成人形了。只见他眼睑下垂,浑身无力地枯坐在病床上,说话非常吃力,我几乎听不清他所说的内容。他的夫人一边将体检报告递给我,一边说:“胡教授,你看看吧,他的心脏很好,医生说凭他的心脏再活50年也没问题;你看看他的血压,也非常正常。”我认真地看完体检报告,没错,这位演员的许多指标非常好,甚至很多年轻人都无法达到,但遗憾的是,决定身体是否健康的不是那些好的指标,而是其中最坏的那一个指标。我替演员把了一下脉,很明显,这位演员的脾胃已严重虚损,胸中的大气已开始下陷。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脾胃受损,气血就会严重失衡;气血失衡,体内那几块木板就会长短不齐;木板长短不齐,水就会从短板处流出。结果,不幸被我言中,没过多久,我就听说这位演员去世了。
一个人身体99%都很好,只要1%出现了问题,而且问题很严重,那么,他的身体就会由最差的这1%来决定。身体的好坏不取决于你好的部分有多好,而是取决于你差的部分有多差。所以,养生的宗旨就是寻求身体的平衡,而身体平衡的关键就是气血的平衡。气血一平衡,身体好的部分虽然不是很突出了,但差的部分却会好起来。这样,你的短板就变长了。
我行医几十年,遇到过形形色色的病人,有一些身强力壮的病人,表面看上去他们的身体都很好,没有什么问题,一把脉,一看舌头,就发现了问题,他们的气血极不平衡。这类人一般都是属于阳盛阴虚型。有一位病人,五十来岁,肌肉发达,精神旺盛,他说自己游泳一次能游两千米,打篮球从头到尾可以不下场,按理说,这样的人身体应该非常健康了吧!其实不然,因为我们看见的这些都是他身体中的长板,他身体中的那块短板你还没看到。果然,一摸脉,我就发现他的身体内阴虚火旺,一问才知,他患糖尿病已经3年了,听说我在糖尿病的调理上有一些经验,所以来找我看一看。原来他的短板在胰腺上,如果不想办法将他的短板加长,他的长板就毫无用处,其寿命也就可想而知了。
我们周围经常会有这样的人,他们看起来身体强健,某一天却突然患病,被送进医院,没几天便离开了人世。而有些人,经常往医院跑,好像周身都是病,却活得很长。其原因,就是前者的长板很长,短板很短;而后者的长板不长,短板也不短。身体均衡了,自然也就长寿了。
天地阴阳和谐了,各行各业就开始兴旺起来;人体气血平衡了,各种疾病就会慢慢好起来。心脏的气血逐渐平衡了,三天两头的心慌、心悸、憋闷,就会渐渐消失,心脏病就会慢慢好起来;肠胃的气血逐渐平衡了,肠炎、胃溃疡等疾病也会慢慢好起来;肝脏的气血平衡了,肝病就会逐渐好转……
所以,气血是养生的中心,平衡是气血的宗旨。将气血调得平衡,体弱的人可以长寿;气血如果失衡,身壮如牛的硬汉也可能一夜暴死。 

实用帖!这些东西不光是用来吃的…
冬末春至,手脚裂口痒痛难耐?接触花粉鼻炎复发?每到换季,各种问题纷至沓来。别急!教你几个小妙招,花椒熬水去黑头,香蕉敷脸改善敏感,淡盐水坐浴消除痔疮,葱白捣烂擦拭鼻孔缓解鼻炎…… 速速 get√√起来!关爱家人,从转发开始 ~@四川美食搜索









老人冬天吃零食 延年益寿祛病强身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老年病中心教授刘征堂
坚果类零食富含老年人所需的营养物质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吃零食还有着积极的心理保健的作用,吃零食时,往往是在放松的心境下进行的,这就使兴奋的大脑转为抑制的状态,从而获得身心的调节与情绪的转移。
那么,哪些零食适合老人呢?这要根据老人自身的需求。比如微量元素硒不足与低下,正是冠心病、白内障以及某些肿瘤等疾病发生的原因之一。因此,平时常吃些含硒元素的花生、核桃、葵花子、板栗等零食,对延缓衰老有积极作用。 

板栗能补肾气,还能抵饿,也是冬季零食好选择记
忆力减退是老年人普遍现象,因此,老年朋友除吃核桃外,还可以吃些松子、杏仁、榛子、花生等.这些坚果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对心脏有益;板栗能补肾气,还能抵饿,也是冬季零食好选择。爱吃甜食的老人可以备一些黑巧克力,可以快速补充体力,还有提神的功效。老年女性可以备点干枣,每天嚼上两个,补血健脾。酸奶也是好选择,只是酸奶必须低温饮用,脾胃虚弱的老人要谨慎。患糖尿病的老人尽量不要选择饼干、糕点类零食;患有动脉硬化的老年患者,可吃些富含维生素CE和抗氧化剂的零食,如葡萄干等。脾胃功能差的老人,可以将水果制成水果羹,加些蜂蜜,效果不错。某些蔬菜,也可以当作零食来吃,如蒸山药、红薯、南瓜等。
上午10点左右,下午3点左右是吃零食的最佳时间,此时早午饭已经消化,不会影响接下来的正常饮食。需要注意的是,零食不要过量,只是一种补充。另外,尽量不要选择熏烤、油炸类零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态与健康
吃走疾病,吃来健康,会吃才健康
《孔令谦谈会吃才健康》第三部分
养生专家:每个人都可以百病不生
樊正伦教授谈情绪与养生
七情所伤的原理:忧思伤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