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养生堂》贫血背后癌敲门

《贫血背后癌敲门》 关键词:贫血 缺铁性贫血 多发性骨髓瘤 叶酸

专家:刘澎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血液科主任

节目一开始,主持人带领观众观察自己的下眼睑,专家告诉我们,通过观察可以发现一种特殊的疾病,这个动作可以发现什么健康隐患呢?随后,专家现场观察,发现了一位大姐的下眼睑有一些异常,然而这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健康隐患呢?敬请关注由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科主任刘澎带来的《贫血背后癌敲门》。

老年人贫血的常见病因则与其他群体不同,在老年人群体中,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及其他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引起的贫血比例明显增加,需要引起重视。年龄大于65岁的贫血患者病因分析如下:原因不明的贫血占35%,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占22%(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等),缺铁性贫血12%。

人体最重要的造血器官在人体的骨骼内,现场使用豆腐模拟了人体骨质的结构,豆腐里面有很多缝隙,这是是血红细胞很重要的一个生成点,就好比在我们的骨架里,包括胸骨,肋骨,脊椎骨,盆骨等、红血球细胞在里面慢慢长大,成熟,在成熟过程中它会抛弃细胞核,变成成熟的红血球,就好比鸡蛋,把蛋黄扔了,蛋白背着氧气到血管里面去。氧气从血红蛋白中释放出来,供给各个器官、组织所需的氧气。

专家告诉我们,贫血不是病,但是很可能是某些肿瘤疾病的早期信号。那么有些血液肿瘤可能与此同时出现如下症状:大家首要考虑是不是贫血,然后再往深考虑一层,还有可能是某些血液肿瘤疾病。贫血的表现如下:1、一般表现:疲倦、乏力、活动耐力下降、头晕、耳鸣、记忆力衰退等2、呼吸系统:稍事活动或情绪激动既有气急(活动后气急)。3、循环系统:心悸、自觉心跳加快灯4、消化系统:可出现食欲缺乏、恶心、呕吐、腹胀甚至腹泻灯5、泌尿生殖系统:贫血时肾血管收缩和肾缺氧,可引起肾功能变化(尿中泡沫增多)

贫血

当归芍药散

(保胎)→1.怀孕妇女;2.腹痛 (金匮: 妇人杂病20篇17条)

原方:当归3两  芍药1斤  川芎半斤  茯苓4两  泽泻半斤  白术4两

黄煌方:当归6~12g  芍药10~20g  川芎6~12g  茯苓10~20g  泽泻15~30g  白术10~20g

当归、川芎、芍药此三味药专治腹痛,若无明显头痛、腹痛量可减少

茯苓、泽泻、白术有利水、消浮肿的作用,若有浮肿,药量可增加

1.本方是古代的保胎方,最适用于妊娠腹痛、胎位不正 (有转移胎位效果)

2.本方也可用于以疼痛为特征的妇科疾病,如慢性盆腔炎、子宫附件炎、痛经等

3.本方对闭经、不孕症也有效果 

4.本方还可以用于妇女常见黄褐斑、座疮、贫血等 (缺铁性贫血亦可)

5.最适合体质:面色黄、贫血浮肿貌、下肢常有浮肿、月经不调、经常腹痛、大便不成形(或先干后溏)、常常有头晕、头痛、心悸等

6.本方原为散剂,并用酒调和后服用,现在可用胶囊、丸剂,如用汤剂时,要量应减至原方1/3为宜

7.关于逍遥散,可以看作是四逆散和当归芍药散 (胸肋苦满) 的合方加减

伍炳彩应用当归芍药散的诀窍

  三、根据肝脾之间的关系应用本方治疗内脏下垂
  肝脾之间关系密切,肝藏血,主疏泄;脾统血,主运化而为气血生化之源,肝脾二脏在生理上有密切的关系。脾胃的升降、运化,有赖于肝气的疏泄。若肝之功能正常,疏泄调畅,则脾胃升降适度,运化健全;若肝之疏泄失职,就可影响脾胃之升降、运化,从而形成“肝胃不和”或“肝脾不和”之证候。反之,脾病也可影响于肝。若脾气不足,消化吸收功能不健,则血无生化之源,或脾不统血、失血过多,均可累及于肝,形成肝血不足;若脾失健运,水湿内停,日久蕴而成热,湿热郁蒸,则肝胆疏泄不利,可形成黄疸。由此可见,肝病传脾,脾病传肝,肝脾二脏在病变上相互影响。如《素问·玉机真脏论》:“肝痹……弗治,肝传之脾,病名曰脾风发瘅,腹中热,烦心出黄”,这是肝病传脾之例。《素问·气交变大论》:“殆泄食减,体重烦冤,肠鸣,腹支满,……甚则忽忽善怒,眩晕巅疾”,这是脾病传肝之例。《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篇》第1条即专论肝病传脾,从此条可知,脾病不愈可从肝论治,反之肝病不愈亦可从脾论治。当归芍药散是肝脾两调之方,主要是从肝入手,兼入血分,可利湿。根据脏腑之间的关系,本方可用于内脏下垂。内脏下垂,根据“陷者举之”的原则,以补气升提为主,教科书和新近出版的各种专著一般主张用补中益气汤。伍炳彩教授在临床中体会到,补中益气汤不能尽愈此病,有些患者服后有不舒之感。这是因为病情是千变万化的,执一方以治此证自然不会奏效。此类使用补气升提类方剂不效的患者,究其原因,往往与肝病传脾有关,当从肝论治,故可使用当归芍药散(当然也包括逍遥散之类方剂)。
  1.治疗子宫下垂  
  子宫下垂虽与带脉有关,但带脉又属脾,如唐容川《血证论》所言:“带脉下系胞宫,中束人身,居身之中央,属于脾经”,故补中益气汤用于子宫下垂属脾虚中气下陷者多效。子宫下垂虽与脾关系密切,但脾之病变,又可由肝传来,故治脾不应,应考虑治肝,当归芍药散用于子宫下垂,就是由此推衍而来。此乃发前人之未发。俗话说“十女九带”,带下多与湿有关,故一般用逍遥散不效,而当归芍药散则较对证。
  梅某,女,26岁,1989年10月5日初诊。自诉已分娩2月,分娩后即觉子宫下垂,站立时于阴道口外约半寸,自以为满月后可自动收上去,但满月后仍下垂,伴小腹隐痛不舒、喜按,口渴面红,大便软,小便偏短色黄,带多色白偏稀,纳佳睡眠好,舌正红,苔淡黄,脉细弦。在某医院曾用补中益气汤加味5剂,药后自觉不适,口干舌苦,子宫下垂依然。
  因本证具有小腹隐痛、小便偏短、大便软、面色偏红、精神尚可、脉弦细等肝脾不和,湿滞内停之象,故用当归芍药散加味:
  当归10g,白芍12g,川芎5g,云茯苓10g,泽泻10g,白术10g,枳壳10g。
  五剂水煎服。
  服药5剂,腹痛减轻,站立时子宫上缩至阴道口。原方有效,守方续服5剂,诸症逐渐消失。之后又守方服药10剂,诸症全消。随防未见复发。以后用此方治疗数例子宫下垂临床表现如上者,均有效。
  2.治疗肾下垂
  刘某,男,44岁,干部,2001年11月29日初诊。自觉左侧腰部胀痛,左胁部亦不舒2年余,肝区亦时不适,精神好,睡眠欠佳,口干口黏,咽喉有梗阻感,不怕冷,纳食可,大便质中,小便不黄,夜尿一次,舌质红,有齿印,苔薄黄偏厚,脉沉弦。某院B超提示:左肾下垂7.2cm。证属肝脾不和、湿邪内停,方用当归芍药散加味:
  当归10g,白芍15g,川芎5g,云茯苓10g,泽泻10g,白术10g,银花10g,玄参10g。
  上方连服50剂,于2002年1月20日复查B超,左肾位置正常,症状亦大为减轻,遂停药观察,于2002年7月患者因血精来诊,询知上病未复发。
  3.治疗肛门下坠
  陈某,男,56岁,干部,2002年3月7日初诊。患者觉肛门下坠感4月余,大便成形,无黏液便,纳食正常,睡眠欠佳,口不苦稍黏,但神疲乏力,腰不酸,夜尿多。有脑梗塞病史,曾在某院肛肠科治疗月余无效,甚以为苦,乃来诊。舌淡苔薄黄,脉沉右关弦。关弦为肝病,拟以当归芍药散加味:
  当归10g,白芍15g,川芎5g,云茯苓10g,泽泻10g,白术10g,枳壳10g。
  七剂水煎服。另服肾气丸。
  2002年3月16日二诊,肛门下坠感大减,夜尿仍多,脉舌同前,守方再服7剂。药后肛门下坠感消失,右关弦亦平,遂停服当归芍药散,因夜尿仍较多,肾气丸继服。7月患者因偏头痛来诊,询知上病未复发。
  4.治疗少腹下坠
  谢建国,男,47岁,理发师,2002年4月10日初诊。少腹下坠感一月余。诉1995年腰部曾有外伤史,后常出现腰痛,经按摩治疗稍好转。现腰酸胀怕冷,少腹、小腹下坠不适、怕冷,常头昏,服藿香正气散有用,口稍干稍黏,胸不闷,饮食睡眠正常,二便调。脉弦寸稍浮,舌质红,苔薄微黄。方药如下:
  当归10g,白芍15g,川芎6g,云茯苓10g,泽泻10g,白术10g,杜仲10g,桑寄生15g,乌药10g,枳壳10g。
  五剂水煎服。
  服药有效,此后继续以上方加减,共服32剂,诸症消失。
  此外,如肝胃下垂,见证如上者,亦有效。
  以上古方新用,医家可能起疑窦,但只要辨证精确,确能应手起效。
  四、根据水血互结的理论应用本方治疗水肿
  中医理论认为,在生理上,水血本同源,相济并倚行。在病理上,《金匮要略·水气病篇》云:“经为血,血不利则为水”,又指出:“经水前断,后病水,名曰血分,此病难治;先病水,后经水断,名曰水分,此病易治”,指出了水血并病先后辨证的关系。唐容川在《血证论》中根据“血积既久,其水乃成”、“水虚则血竭”的病理基础,强调“血病不离乎水”、“水病不离乎血”的病理关系。日本长尾善治通过研究认为“瘀血形成不单血循环的障碍,同时也有水代谢障碍。”这些古今研究,说明血和水在病理上具有“瘀阻则水停,水蓄则血凝”的关系,此水血相关病理在妊娠病中累见不鲜。从活血与利水的关系上看,活血促利水,利水促活血,前者如大黄甘遂汤、当归芍药散,后者如桂枝茯苓丸。现代研究证明,利水药能消除水肿或腹水,减轻心脏负荷,有助于纠正心衰,改善血液循环,从而促进瘀血消除。活血药具有溶解血凝块,吸引水解物入血和降低血黏度等作用。
  当归芍药散由当归、芍药、川芎、泽泻、茯苓、白术6味药组成,其中当归、川芎、芍药为血分药,有补血活血之功,泽泻、茯苓、白术为气分药,有健脾化湿利水之作用,故《方函口诀》云:“此方主治妇人腹中疠痛而兼和血利水之效”。本方有活血利水之功,故可用于血不利则为水之慢性肾炎、肝硬化腹水、肝肾囊肿、卵巢囊肿、血栓性静脉炎等病。
  1.治疗肝硬化腹水
  熊某,男,37岁,干部,2002年6月26日初诊。肝硬化并食道静脉曲张出血于3月份行脾切除术,术后仍有腹水,伴腹泻、肠鸣,时有腹痛,下肢浮肿,按之凹陷,泛酸,嗳气,纳可,脘胀,时有低热,无汗,怕冷,口干不黏不苦,尿短少,曾先后用半夏泻心汤加厚朴、大腹皮,或中满分消丸加减,药后大便次数减少,但腹水无明显消退,仍觉下肢沉重而肿,腹胀,精神差,乏力,嗳气,纳可,腰酸,大便偏稀,小便短少而频,舌红苔薄黄,脉弦关旺,拟当归芍药散加减:
  当归10g,白芍15g,川芎6g,云茯苓10g,泽泻10g,白术10g,神曲10g,谷麦芽各10g,陈皮10g,竹茹10g,杜仲10g,大腹皮10g 。
  七剂水煎服。
  药后浮肿减轻,嗳气减少,腹胀减轻,纳欠佳,稍恶心,不吐酸,不厌油,大便日1~2次,舌红,苔薄黄,脉弦但关旺减。上方加山楂再进10剂。
  药后腹胀又减,下肢肿消,腹中不痛,大便偏稀,纳一般,眠安,小便较长,口干稍黏,舌红,苔薄黄,脉稍弦关稍旺。上方白术改为12g,加太子参10g。药后尿长,腹胀除,B超示腹水消。原方继服。
  2.治疗慢性肾炎水肿
  胡某某,女,45岁。1990年9月12日初诊。自诉患肾炎多年,现全身水肿半年余,头面部先肿,后肿及全身,但肿势不甚,晨起颜面肿,午后脚肿,纳食尚可,面色萎黄,精神一般,大便软,小便短少,色黄,无灼热,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细弦。尿蛋白+++。曾在外院治疗无效,而来我处求治。先后用发汗利尿等法治疗近三月,水肿及蛋白尿均无好转,后思其面色萎黄,脉弦细,浮肿不甚,拟诊为血虚水湿内停,用当归芍药散原方:
  当归10g,白芍15g,川芎6g,泽泻10g,白术10g,茯苓10g。
  服药七剂,水肿略减,尿蛋白减为++,原方再服七剂,水肿又减,尿蛋白减为+,继服七剂,水肿全消,尿蛋白阴性。为巩固疗效,嘱原方再服一月,至今未复发。
  3.治疗血栓性静脉炎
  徐某,女,46岁,干部,2002年7月27日初诊。左下肢肿,以左踝上约6寸及踝关节下最明显,局部色红,有热感,月经量较少但应期,二便如常,西医疑诊为血栓性静脉炎,曾用活血化瘀利水之药近2月,少效,乃来诊,舌红苔黄,脉沉寸旺。先予桂枝茯苓汤加当归、连翘、赤小豆,药后无效,加服大黄    虫丸仍无效,改投当归芍药散加味:
  当归10g,白芍15g,川芎6g,泽泻10g,白术10g,茯苓10g,益母草10g。
  七剂水煎服。
  药后肿减,坚持用上方服至9月22日,左踝以上肿全消,足背稍肿,红已退,坚持用上方继服。
  此外,妊娠后,胎体逐渐长大,阻碍母体气机升降,影响水血的运行,水血互结则导致各种妊娠病的产生,诸如妊娠胎位不正,妊娠中毒症,妊娠水肿,小便难,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羊水过多,妊娠腹泻等疾病,均有可能出现当归芍药散证,均有使用本方的可能,故临床遇到以上疾病,要想到应用本方。
  结语
  当归芍药散目前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谓是难病奇方之一,如何正确合理使用本方,主要思路不外乎根据以上四点。
  如要以八纲来分类,从表里来说属里证,从阴阳来讲属阴证(足厥阴肝、足太阴脾),从虚实来看属虚实夹杂,从寒热来谈偏于寒证。病因为肝郁脾虚,湿邪内停,病位在肝脾,症状可出现血虚(面色萎黄、头昏、月经量少色淡、舌质淡等),脾虚有湿(大便软而不爽、小便不利、口黏),脉弦等。从气血而言,是湿邪兼入血分的方剂。其应用的重点在腹部疾病,除此之外,只要是肝脏所居、肝经所循和肝脏所主器官出现异常,辨证属肝脾不调,湿邪内停,兼入血分者,就可使用本方。至于文献报道用本方治疗舞蹈病、眩晕,亦属治肝,因肝主动摇,肝为风木之脏之故,如《素问·五运行大论》云:“肝在天为风,……其用为动”。至于妊娠,因可出现水血互结的病理,故妊娠多种病均可使用本方而取效。(全文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陈潮祖常用方:非常灵动,常获良效!
千古仲景方,仅6味药,却是前列腺炎“神仙手”
黄褐斑有着一张方子就够了。
伍炳彩应用当归芍药散的诀窍
深入讨论当归芍药散
当归芍药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