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肠道“变黑”只需8周!学一套最简单的清肠法
【肠道“变黑”只需8周!学一套最简单的清肠法】当你腹胀、便秘、长痘痘时,是否首先想到给肠道脏了,需要“洗个澡”?“肠道排毒”的概念深入人心,但它却是个伪命题……选错了方法甚至会让肠道生病。《生命时报》邀请消化科专家,教你最正确的肠道养护法,找回丢失的年轻。
【大肠癌喜欢搞突袭!线索就藏在你的便便里】吃喝拉撒睡,人生五件大事儿。说到“拉”,不少人都有过便秘的困扰,但便秘还有更大的风险 —— 结直肠癌,江湖人称“菊花之癌”。国家癌症中心2018年发布的数据显示,结直肠癌位居我国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第四位。熊小知今天就教你如何通过便便发现这种癌。 

吃喝拉撒睡,人生五件大事儿。说到“拉”,不少人都有过便秘的困扰,有的人还担心便秘时间久了会变成痔疮。其实,便秘还有更大的风险 —— 结直肠癌,江湖人称“菊花之癌”。

国家癌症中心2018年发布的中国最新癌症数据显示,结直肠癌位居我国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第四位。

在东部地区,它已位居肿瘤发病率第二位。平均每3分钟就有2例肠癌确诊,1例死亡。

提到癌症,人们大多想到的就是肺癌、胃癌、乳腺癌……往往忽略了这“菊花之癌”。熊小知(微信内搜索“生命时报”关注,每周日准时更新) 今天就教你如何通过便便发来的“警示”及时发现这种癌,防住它的进一步侵袭。

结直肠癌容易盯上这几类人

结直肠癌,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大肠癌,是结肠癌和直肠癌的统称。

结肠癌是发生于结肠部位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分为“左半结肠癌”和“右半结肠癌”,左半包括1/3的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右半包括盲肠、升结肠和近端2/3的横结肠。

直肠癌是指从齿状线(齿状线距肛门缘约3厘米,位于肛管皮肤与直肠粘膜相接合处,呈锯齿状)至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之间的癌。

2018年全国癌症报告显示,结直肠癌发病率越来越年轻化。以前,发病高峰在60岁左右,现在提前到50岁甚至更早。

临床上,二三十岁的年轻肠癌患者也越来越多见。

结直肠癌和其他癌症有两个共同的影响因素:

熬夜

对很多人来说熬夜已是家常便饭,长期熬夜会导致体内有害物质无法正常排出。如此循环往复,这些有害物质在肠道堆积,会导致代谢功能下降,诱发癌症。

压力

学习紧张、工作压力大,不少人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肠道被称为“第二大脑”,分布着许多神经元,很容易受到不良情绪的伤害,从而给了肠癌可乘之机。

但它也有特定的高危人群:

40岁以上的人

人们在40岁以后患结直肠癌的几率会明显上升。据统计,大约有75%的患者都处于这个年龄段。

腰围粗的人

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细胞医学研究所发现,体重指数每增加5个单位,患上结直肠癌的相对风险就会上升18%。对于男性群体来说,10年里腰围至少增加10厘米患上结直肠癌的风险会上升近60%。

体重指数(BMI)的计算方法为:体重(千克)÷身高的平方(米2)

某些肠道疾病患者或有相关家族史

溃疡性结肠炎和多发性肠息肉的患者、有肠癌家族史的人。

高油、低纤维素饮食者

很多人喜欢烧烤、油炸等高热量、高糖、高脂肪食物。这些食物营养单一,影响肠内菌群平衡,容易造成基因损伤。

此外,饮食不规律、吃夜宵、不吃早餐等,都可能伤害消化道。

5 有其他慢性病或不良习惯者

吸烟者、糖尿病及超重、长期便秘的人群、患腺癌、子宫癌和卵巢癌的女性。

此外,国际上一些新研究也发现了两类人,容易罹患结直肠癌。

长腿男性美国癌症研究协会年会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腿最长(平均腿长为90厘米)的男性比腿最短(平均为79厘米)的男性患癌风险高91%。

长期使用抗生素者。美国《肠道》杂志刊文指出,青年和中年时,如果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增加结肠和直肠异常增生的风险(也称息肉或者结直肠瘤),这类增生大多会发展成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发来的“预警信号”

大多数结直肠癌患者诊断时已经到了中晚期,很大部分是因为忽略了它发来的“预警信号”,如果出现下面的任何一项症状,要及时到医院检查。

排便习惯突然改变

多为排便次数或粪便性状改变,比如原来大便每天1次,最近突然大便3~4次,或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改变持续2-3个月以上,就需要引起重视。

右半结肠癌表现为早期粪便稀薄、排便次数增多,当癌肿继续增大可交替出现腹泻与便秘;左半结肠癌则多表现为排便困难,并可伴有排便不畅或想大便却大不出的症状。

大便形状发生改变

息肉压迫粪便,大便形状会变细或变扁,中间有凹槽或血痕。

黏液血便

这是结直肠癌最早、最常见的表现,左半结肠癌更易观察到。轻者仅表现为偶尔有少量出血,重者可表现有黏液血便、黏液脓血便或鲜血便。

肠息肉的出血常混杂在大便中间,呈暗红色;而痔疮引起的便血多是在大便后滴血,血色为鲜红色。

腹痛

疼痛为阵发性绞痛,持续数分钟,自觉有气体窜过疼,接着有排气,然后疼痛突然消失。可表现为右下腹不适或隐痛,伴腹胀、肠蠕动亢进、便秘和排气受阻等。当老年人出现这种症状时,应首先考虑结直肠癌。

贫血

老年病人,尤其是无其他原因失血,亦无肠寄生虫病的,如发现进行性缺铁性贫血,应想到有结直肠癌的可能性。

腹部包块

部分患者可触摸到腹部包块,形状不规则,某些包块可随肠管有一定的活动度。

做到3点,防护结直肠癌

数据显示,我国结直肠癌患者的发病年龄较欧美等国家提前12~18年,生存率约为30%,而美国为64%,其差距主要体现在对早期筛查的重视上。

体检里别放弃直肠指检

很多患者觉得不舒服或不好意思,其实指检对提早发现直结肠癌帮助很大,是诊断直肠癌的必要检查步骤。约80%的直肠癌患者就诊时可通过直肠指检被发现。

40岁以上每年一次大便隐血试验

如结果为阳性,则进一步做纤维结肠镜检查。且从40岁开始,每年结肠镜检查一次,连续三次,如阴性,以后每四年检查一次。

凡有便血或大便习惯改变,经直肠指检无异常者,应常规进行肠镜检查。

饮食结构要改变

应多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的易消化食物,以鱼、禽、瘦肉、低脂奶制品代替动物油过多的肉食。

少吃腌熏食物,如腊肠、咸肉、咸鱼等,或高温烧烤和油炸食品,以煮、蒸食物代替。

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特别是富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C的黄绿色蔬菜;少饮酒,少吃刺激性食物,如咖啡、冷饮等。

生活中很容易把痔疮和结直肠癌弄混,大家要秉着不怕臭的精神,善于观察便便,一旦发现异常,尽快就医检查。

最后说一句,癌症都是日积月累形成的,早期防范,及时诊治,等到渴了再凿井,打起仗来再磨刀,那可就晚三秋了。▲

总是烧心,反酸,一直不好,我该咋办?

随便吃点东西竟有点烧心?

烧心这个词看起来很玄学,难道真的不是古人随便编出来忽悠我们的吗?其实英文中也有与“烧心”对应的症状描述,做“heartburn”。

什么是烧心呢?

烧心是指胃酸反流到食管中,刺激食管而产生的烧灼感。之所以这么叫,是因为食管和心脏离得很近,当食管出现烧灼感时,人们会误以为这是从心脏发出来的感觉。

烧心与胃酸反流到食管中有关

正常情况下,人在吞咽食物的时候,食管下括约肌会舒张,这样会使食物进入胃内。当食物到达胃后,食管下括约肌收缩,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如果食管下括约肌异常舒张,胃酸就会反流到食管中引起烧心。弯腰或躺下时,会加重烧心的症状。

如果你有烧心的经历的话,食用油炸食品、辛辣食品、脂肪含量较高的食品,或者饮用酒精和咖啡可能会再现这种经历。进食后立刻躺下休息也有可能会引发烧心。除此之外,体重超标或者怀孕也会增加烧心的风险。

临床表现

1. 烧心
烧心是最常见的症状,典型情况下,烧心发生于饭后1~2小时,烧心常与姿势有关,故又叫做“姿势性烧心”,多在屈曲弯腰、咳嗽、用力排便、头低位仰卧或侧卧时出现。

2. 反酸

反酸、反胃是指在不用力的情况下,胃或食管的内容物反回到咽或口腔,感到酸呛不适。

3. 吞咽困难

当炎症引起食管痉挛或食管瘢痕狭窄时,可出现吞咽困难,甚至吞咽疼痛,严重时可出现慢性食管出血。

4. 胸痛 

疼痛部位在胸骨后、剑突下或上腹部,常放射到胸、背、肩、颈、下颌、耳和臂部。

你有过反酸烧心吗?现在有好办法了!

北大医院消化科 成虹

副主任医师,1993年7月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获临床医学本科学位。2000年9月-2003年6月攻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在职硕士研究生,2003年6月获得硕士学位。

主要致力于幽门螺杆菌与上胃肠道疾病的研究,特别是致力于对幽门螺杆菌耐药及治疗的研究。共发表论文及综述等20余篇,并参加了《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基础与临床》;《幽门螺杆菌感染诊疗指南》;《临床思维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典型病例分析》等书的编写。现任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学组秘书。

荣获2004年度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三等奖。2006年2月-3月在日本神户大学进修学习。

原文:

质子泵抑制剂(PPI)是抑制胃酸分泌的常用药物,主要用于治疗酸相关疾病,如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等,在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时,抗生素只有与质子泵抑制剂合用才能够起到杀灭幽门螺杆菌的作用。临床常用的质子泵抑制剂有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艾司奥美拉唑,艾普拉唑。

你有过反酸烧心吗?现在有好办法了!

质子泵抑制剂由于具有很强的抑制胃酸分泌左右,因此可以快速缓解酸相关疾病的症状,促进消化性溃疡和食管炎等黏膜损伤愈合。当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时,质子泵抑制剂的强大抑酸作用还可以通过快速抑制胃酸分泌而促进凝血。

短期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可以给患者带来症状的快速缓解与胃食管损伤黏膜的愈合,但长期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却有可能出现潜在的不良反应,如肾毒性、髋部骨折、增加社区获得性肺炎和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风险等。有些患者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后,感觉明显的腹腔胀气,甚至影响正常生活,这可能与长期抑酸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胃肠道菌群失调有关。临床上长期应用质子泵抑制剂的情况很常见,有研究显示其中50%左右的患者并没有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的适应症。

经常有患者诉说,自从服用了质子泵抑制剂后,反酸烧心的症状就明显缓解了,但是就是不敢停药,只要一停药,反酸烧心的症状就又出现了,有时候比服药前还要难受。这种停用质子泵抑制剂后很快出现反酸烧心等酸相关症状的状况,被称之为“酸反跳”。由于患者不了解“酸反跳”,不敢停用抑酸剂,导致了质子泵抑制剂的长期应用,从而为长期应用抑酸剂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埋藏了隐患。

你有过反酸烧心吗?现在有好办法了!

近日,加拿大Canadian Family Physician杂志发表了一项关于质子泵抑制剂临床应用的指南,用于帮助临床医生如何安全使用质子泵抑制剂。这项指南主要用于指导临床医师如何帮助患者减停质子泵抑制剂(包括减量、停用或者按需服用),主要针对已经至少服用了4周质子泵抑制剂获得症状缓解的烧心、轻中度胃食管反流或食管炎的成年患者。该指南不适用与重度食管炎、有消化性溃疡出血病史、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且有消化道出血风险等患者,对于这些患者的质子泵抑制剂的应用(是否继续使用或者停用)需咨询消化专科医生。

指南推荐的质子泵抑制剂减停指征:

质子泵抑制剂的减停包括:停用、降阶梯用药(如更换为H2受体拮抗剂)、减量应用(间断应用、按需应用、低于常规剂量维持用药)。

1. 轻中度食管炎、胃食管反流(4-8周),食管炎治愈,症状缓解

2. 消化性溃疡(2-12周)

3. 上消化道症状未行内镜检查,已连续3天无症状

4. 重症患者预防应激性溃疡

5. 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2周,无症状

质子泵抑制剂减停后在4周和12周进行监测

停用指征:无明显症状,食欲下降、体重减轻、焦虑

减量应用指征:明确主诉症状,烧心、反流、消化不良、上腹部疼痛

非药物治疗方法:睡前2-3小时避免进食,抬高床头,控制体重,避免食物诱因

控制偶发症状药物: OTC抗酸剂(如达喜、铝镁加混悬液、硫糖铝混悬液等)、H2受体拮抗剂(如法莫替丁)、质子泵抑制剂、海藻酸盐类制剂等

如果质子泵抑制剂减停后症状复发或者症状持续3-7天且影响日常生活建议检测和治疗幽门螺杆菌、考虑恢复既往用药剂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质子泵抑制剂(PPI),这些内容不可不知
抗酸护胃药奥美拉唑,吃十年会有什么后果?这5点您务必需要清楚
奥美拉唑有哪些副作用?
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这3个风险最需要注意
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程有多长
医生说胃食管反流并不难治,只要做好这4件小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