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胳膊腿疼,可能痰湿太多!中医妙不妙,不看怎么知道?
胳膊腿疼,可能痰湿太多!中医妙不妙,不看怎么知道?
列位看官,今天为你说上一病,这就是胳膊腿疼。

其中,本文尤其要跟您详说的,是双臂疼痛。

说起这个病,很多人都体验过。肩周炎、风湿、类风湿,是我们脑海中可能想到的病因。但是,如果有人告诉你,胳膊疼,是因为体内痰太多,你是不是有些诧异呢?

还别说,这种说法,古已有之,而且千真万确。

这是怎么一回事儿?

看官,说起这痰(痰湿、痰饮),严格来说,乃是中医病因学里面的一种致病因素。它分为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让我们双臂疼痛的,乃是无形之痰。我们生活中咳出来的黏痰,属于有形之痰。

痰是怎么来的?中医学认为,和我们的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有直接的关系。脾虚,水湿不化,聚而成痰。这个时间持续得越长,痰饮就越是厉害。最终,就形成了所谓“伏痰”。

“伏痰”是怎么影响人体呢的?因为脾主四肢,所以它会流注于我们的四肢。但是在四肢里面,它又最喜欢向上走,攻击我们的双臂。为什么?因为患者脾太虚弱,气行不周,痰饮下不去,只能向上走,流注到我们的双臂了。对这样一个过程,古人是这样解释的:“伏痰在内,中脘停滞,脾气不流行,上与气搏,四肢属脾,滞而气不下,故上行攻臂”。

这类的患者,除了双臂疼痛之外,还可能有双下肢浮肿、双手无力、不能上举、双手麻木、舌苔白腻、脉沉细而弦滑的特点。当然,也有一些人,不只是双臂痛,而是四肢都痛。

看官,这就是痰引发胳膊腿疼的病因解说。您是否看明白了呢?

那么,这个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别说,在我们祖国传统医学的方剂之林里,还真就有一张传奇古方,专门对此类病。这就是在中医方剂学里面赫赫有名的祛痰剂——茯苓丸。组方如下——
·茯苓6克,枳壳3克,半夏12克,风化朴硝1克。这些药物,加上生姜3到5片,水煎服,朴硝溶化。此等用量用法,参考自《方剂学》教材。

看官,可别以为这区区五味药不起眼,实际上组合起来,它们是暗藏乾坤的。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张古方,并感受它背后的中医文化吧。

方才说过,这病的根源,在于我们的脾虚有痰。那好,我们就祛痰吧。所以,我们用半夏。半夏是专门来燥湿化痰的。它能够消灭有形之痰。

痰是怎么出现的?是因为脾虚。所以,我们用了一味茯苓。这茯苓是可以健脾的。脾强大了,水湿痰饮就没有生成的机会了。同时,茯苓还能渗湿利水,也是可以祛痰的。

半夏配茯苓,这本来就是绝配,如今,我们又给它们加上一个助手,这就是枳壳。这枳壳,性味苦、辛、酸,温,归脾、胃经,可以理气宽中,行滞消胀。它的特点在于行气。为什么要行气呢?气行,痰自消。

最后,我们有一味药特别厉害,这就是风化朴硝。这味药能润燥、软坚、散结。首先说,它可以祛痰。《别录》里面就说:“主胃中食坎热结,破留血闭绝,停痰痞满,推陈致新”。但是,它最有价值的地方,在于软坚散结。为什么要用它来软坚散结呢?这是因为痰饮之邪,发展到中脘伏痰,流注四肢的程度,就是很厉害的病邪了。它们停滞聚集在一处,不用软坚散结之品,是不能打开这个“结”的。因此,用朴硝,乃是出奇制胜的一招。可以说,祛痰药和软坚散结药并用,这样的做法,是开了中医方剂学先河的。

最后,我们用生姜来温化痰饮,同时制约半夏的毒性。如此一来,全方就周正、贴切了。

这茯苓丸源于《全生指迷方》,是一张传奇古方,凝聚了古人的智慧。当代,医学上经常用它治疗失眠、梅核气、肢体疼痛等疾病,效果很好。不过,方剂虽好,但我们普通人,务必在中医师辩证指导下应用,切不要盲目应用。“精诚名医汇”把它介绍给您的目的,是帮助您认识疾病的来龙去脉和调治之法,同时领略祖国传统医学的博大精深。
百病生于痰 二陈汤除痰
中医中药秘主网 :
“百病生于痰”、“久病生痰”……痰多是众多疾病的征兆,而痰的种类多种多样,有寒痰(病人怕冷、喜热饮、舌苔薄白或腻)、湿痰(病人身重、倦乏、便溏、舌苔薄白或白腻)、热痰(病人怕热、喜凉饮、舌红苔黄腻)、燥痰(病人自觉口、鼻、咽干燥,舌苔薄黄)、风痰(病人怕风、舌苔初白后转薄黄)“五兄弟”,要想治好,难就难在找到生痰的根源。
支持专家:
樊小容 广西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中药房副主任药师
中医解密
老人痰多是“虚” 儿童痰多是“热”
在人们的印象中,痰多伴随着感冒、咳嗽等症状,尤其是老人和小孩,这种认识把不少人带入了误区:治好感冒,痰自然减少了;小孩吃某种药后,痰变少了。其实,细心的人会发现,痰多的时候,还会有眩晕、头痛、心悸等症状,这正应了“百病生于痰”这句俗语。
老人和儿童是生痰重点人群,老人痰多常是由脾虚、肺虚、肾虚导致,儿童痰多则是由肺热导致,两类人群在治疗用药上不能混为一谈。

  辨证施治

  见痰休治痰 善抓痰之源

  治疗痰多要从分辨痰的种类入手找到根源,然后再寻求治疗方法,正所谓“见痰休治痰”、“善治者,治其生痰之源”,如肺热生痰,清热降火痰就会消除;脾虚湿盛生痰,健脾燥湿即可。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治疗方剂,以飨读者。

  苓甘五味姜辛汤→寒痰

  具体方法:茯苓12克,甘草、五味子各6克,细辛3克,干姜9克。加水8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渣取汁,分3次温服。具有温肺化饮的功效。

  小陷胸汤→热痰

  具体方法:黄连6克,半夏9克,栝楼实(全瓜蒌)15克。加水1000毫升,先煮栝楼实取汁液500毫升,在此汁液中加入黄连、半夏,煮取300毫升,去渣取汁,分3次温服。具有清热化痰、宽胸散结的功效。

  止咳散→风痰

  具体方法:桔梗(炒)、荆芥(蒸)、紫菀(蒸)、百部(蒸)、白前(蒸)各9克,甘草3克,陈皮6克。共研为末,每次6~9克,温开水或姜汤送服。具有宣利肺气、疏风止咳的功效。

  二陈汤→各种痰症

  具体方法:半夏、橘红各10克,茯苓9克,炙甘草4.5克。水煎温服。具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的功效。

  以上是有针对性地治疗痰多的方剂,其中有一个方剂是“万能”方剂,各种痰症都可以通过它的加减进行治疗,“治痰通用二陈”,这就是所谓的“二陈汤”。

  认识误区

  老人治痰不宜用胖大海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治疗喉咙痛、痰多等症,常常选择甘草或胖大海,因为这两味药服用起来比较方便,但这种做法在中医看来有些偏颇。专家表示,甘草具有化痰的作用,如果痰很黏,吐不出来,服用甘草能够化痰,这样痰就可以吐出来了,但它只是化痰,并没有祛痰的作用,所以治标不治本。而胖大海则是老年人不应该服用的,因为胖大海虽有祛痰功效,但只是针对热痰而言。

  专家提醒

  预防痰多 谨记“四不吃”

  预防痰多,从饮食习惯上,应该坚持“四不吃”:饮食不过饱、不暴饮暴食、甜腻不多吃、伤肾食物不多吃。

  “百病生于痰”、“久病生痰”……痰多是众多疾病的征兆,而痰的种类多种多样,有寒痰(病人怕冷、喜热饮、舌苔薄白或腻)、湿痰(病人身重、倦乏、便溏、舌苔薄白或白腻)、热痰(病人怕热、喜凉饮、舌红苔黄腻)、燥痰(病人自觉口、鼻、咽干燥,舌苔薄黄)、风痰(病人怕风、舌苔初白后转薄黄)“五兄弟”,要想治好,难就难在找到生痰的根源。

  支持专家:

  樊小容 广西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中药房副主任药师

  中医解密

  老人痰多是“虚” 儿童痰多是“热”

  在人们的印象中,痰多伴随着感冒、咳嗽等症状,尤其是老人和小孩,这种认识把不少人带入了误区:治好感冒,痰自然减少了;小孩吃某种药后,痰变少了。其实,细心的人会发现,痰多的时候,还会有眩晕、头痛、心悸等症状,这正应了“百病生于痰”这句俗语。

  老人和儿童是生痰重点人群,老人痰多常是由脾虚、肺虚、肾虚导致,儿童痰多则是由肺热导致,两类人群在治疗用药上不能混为一谈。

  辨证施治

  见痰休治痰 善抓痰之源

  治疗痰多要从分辨痰的种类入手找到根源,然后再寻求治疗方法,正所谓“见痰休治痰”、“善治者,治其生痰之源”,如肺热生痰,清热降火痰就会消除;脾虚湿盛生痰,健脾燥湿即可。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治疗方剂,以飨读者。

  苓甘五味姜辛汤→寒痰

  具体方法:茯苓12克,甘草、五味子各6克,细辛3克,干姜9克。加水8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渣取汁,分3次温服。具有温肺化饮的功效。

  小陷胸汤→热痰

  具体方法:黄连6克,半夏9克,栝楼实(全瓜蒌)15克。加水1000毫升,先煮栝楼实取汁液500毫升,在此汁液中加入黄连、半夏,煮取300毫升,去渣取汁,分3次温服。具有清热化痰、宽胸散结的功效。

  止咳散→风痰

  具体方法:桔梗(炒)、荆芥(蒸)、紫菀(蒸)、百部(蒸)、白前(蒸)各9克,甘草3克,陈皮6克。共研为末,每次6~9克,温开水或姜汤送服。具有宣利肺气、疏风止咳的功效。

  二陈汤→各种痰症

  具体方法:半夏、橘红各10克,茯苓9克,炙甘草4.5克。水煎温服。具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的功效。

  以上是有针对性地治疗痰多的方剂,其中有一个方剂是“万能”方剂,各种痰症都可以通过它的加减进行治疗,“治痰通用二陈”,这就是所谓的“二陈汤”。

  认识误区

  老人治痰不宜用胖大海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治疗喉咙痛、痰多等症,常常选择甘草或胖大海,因为这两味药服用起来比较方便,但这种做法在中医看来有些偏颇。专家表示,甘草具有化痰的作用,如果痰很黏,吐不出来,服用甘草能够化痰,这样痰就可以吐出来了,但它只是化痰,并没有祛痰的作用,所以治标不治本。而胖大海则是老年人不应该服用的,因为胖大海虽有祛痰功效,但只是针对热痰而言。
水轮痰湿中医治疗诊断方法/中医治疗方药方
<span style="href_cetemp: " ">水轮痰湿中医治疗诊断方法,中医治疗方药方剂,水轮痰湿中医病因病机病理生理症状体征,中医诊断标准诊断治疗,西医诊断标准诊断治疗,实验室诊断影像诊断,预防康复,中医疾病诊疗
  疾病名称中医:暴盲,云雾移睛,西医:玻璃体混浊,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眼内出血,视网膜脱离中医病机本证为眼科临床常见病种,多由脾不健运水湿内停发展而成,为虚实挟杂证。标实为痰湿阻络,上犯清窍。本虚乃脾气不足,运化失司。由于其病因病机演变过程不同,其临床症状也不一样。云雾移晴中现痰湿症,为痰湿内蕴,浊邪上泛。视物变形伴见痰湿症,乃脾为湿困,痰湿上凌清窍。暴盲中出现痰湿证,为神气虚弱,不能敷布津液,水湿上乘,玄府闭塞。病理病理生理中医诊断标准中医诊断西医诊断标准西医诊断依据发病病史症状体征外观黑白分明,内无翳障气色自觉眼前有飞蚊幻视,或如蝇飞蝶舞,或如云雾在眼前漂动,或视物变形,视大如小,视直如曲,或视物昏暗,或突然盲而不见。全身伴有头重头闷,身困而软,倦怠喜卧,腹胀纳呆,或泄泻,咳嗽有痰,色白质薄,喘促胸闷,恶心欲呕,面色不润,或虚浮,舌淡质嫩,苔白滑腻,脉滑或缓。体检电诊断影像诊断实验室诊断血液尿粪便脑脊液其他诊断免疫学组织学检验西医鉴别诊断中医类证鉴别疗效评定标准预后并发症西医治疗中医治疗治疗法则:健脾理气,除湿化痰,止咳平喘。
施治方法:
(一)内服方药
1.基本方药:(1)猪苓散(改汤)加减:车前子10克、猪苓10克、木通6克、大黄10克、桅子10克、q蓄10克、苍术10克、橘红10克、半夏10克。本方适用于浊邪上
泛,经脉受阻之痰湿证。
(2)温胆汤加减:陈皮10克、姜半夏10克、茯苓10克、甘草6克、枳壳10克、竹茹
10克、瓜蒌15克、批把叶10克、香附10克、杏仁10克、白术10克。本方适用于脾虚湿困,运化失常之痰湿证。
(3)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10克、白术10克、茯苓12克、白扁豆10克、陈皮10克、
山药10克、桔梗10克、砂仁10克、苡仁15克、猪苓10克、桂枝6克、泽泻10克。本
方适用于脾虚不运,水湿上凌之痰湿证。
(4)六君子汤加减:陈皮12克、法半夏10克、茯苓10克、甘草6克、党参10克、白
术10克、砂仁10克、藿香10克、车前子10克、郁金10克、升麻10克。本方适用于清阳被遏,浊气不化之痰湿证。以上方药,水煎取汁300毫升,微温,分2次服完,每日1剂。
2.加减变化:食不消化者加枳壳10克、砂仁10克、神曲10克;大便稀薄者加蔻仁
10克、藿香10克、干姜10克;胸闷气促者加木香10克、紫苏叶10克、法半夏10克;咳痰色白质薄者加砂仁10克、枇杷叶10克、白术10克;痰色黄稠者加黄连6克、黄芩10克、桑白皮15克;头重而闷者加羌活10克、蔓荆子10克、杏仁10克;肾阳不振,形寒肢冷者加附片10克、肉桂10克、白术10克;眼睑浮肿者加猪苓10克、白茅根、车前子各10克;下肢水肿者加汉防己、瞿麦各10克、苡仁20克;云雾移睛者加郁金、三棱各10克、莪术10克;血灌瞳神前部者加昆布10克、海藻10克、炮甲殊10克。
(二)饮食疗法
(1)粟米绿豆粥:粟米200克、绿豆100克,洗净,水适量,熬成粥,或加少量白糖,有健脾去湿之功。
(2)苡米赤豆粥:苡米100克、赤小豆100克、白扁豆50克,水1000毫升。先煮赤小
豆、白扁豆,待熟烂后加入苡仁米,再煮至苡米熟烂成粥状,加入适量之白糖,每日食之,有利湿,健脾,祛痰之功。
(3)茯苓山药粥:茯苓粉200克、山药粉200克,水适量,先将水大火煮沸后,将茯
苓粉、山药粉倒入锅内,并不断搅拌,成糊状加入白糖食之,有利尿、扶脾、益阴作用。
(4)桔并粥:金桔饼100克、白米100克,先将桔饼切碎,待白米煮成粥状时,倒入
桔饼,再煎至开,早晚食之,有化痰理气作用。
施治要点:
(一)本证为脾虚不能运化,湿聚成痰之标实本虚证。按常规治疗,先以攻邪(除湿
化痰)为主,佐以扶脾固本(健脾益气),待邪势已去,则健脾为要,佐以祛邪。然而,湿有内外之分;痰有寒热之别,立法制方应因证而设。内湿宜苦寒黄芩,木通燥之;外湿宜渗淡茯苓,泽泻利之。寒痰宜温化,半夏、南星除之,热痰宜清化,前胡、贝母润之。
(二)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不运化水湿,肺不敷布津液,湿渍于肺,阻碍气机升降,遏郁成痰。因此在治疗本证的全过程中,健脾与理肺二者,不可偏执,健脾则运化正常,理肺则水湿敷布,气机通畅,玄府疏利,健脾用参苓白术散。理气用平胃散加杏仁、砂仁、苡仁、牛蒡子。
(三)对治疗痰湿之疾,一般不宜大辛太热之药物,以免化燥伤阴。但又不宜大苦大寒之药物,使湿邪凝滞不化。至于湿从寒化而伤阳气者,又宜温热药助阳以燥湿,除选用苦温燥湿药物外,还要配合温运脾阳的药物,如干姜,附子;湿以热化而伤阴者,则又当选用养阴与去痰药物配伍,以清热化湿而不伤津液,如沙参、石斛、芦根、藿香、佩兰、苡米等。中药针灸1.体针:取穴:球后、睛明、太阳、阳白透鱼腰、四白、合谷、丝竹空、上关、光明、足三里、肝俞,每次选5~6穴,留针30分钟,每日1次。
2.耳针:取穴:目1、目2、眼、肾、肝,肾上腺、皮质下,每次3~4穴,留针30
分钟,每日1次。推拿按摩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1.湿分内外,外湿的形成为居处、工作环境潮湿,涉水淋雨;内湿为脾虚不运,水湿内渍,均可导致疾病,因此平素所处环境宜干湿适中,阳光充足。
2.劳瞻竭视,穷役目力,也为损目之本,要劳逸结合,过劳或不劳,均有损于目
力,碍于视力的恢复。饮食要调节,房事应节制。
3.调养与精神治疗的重要。特别是对疗效较慢的内眼病。更应保持七情和畅,避免因病而郁。康复预防历史考证...

清代医圣傅青主的12种治痰之法及方药

明末清初医家傅青主先生以《傅青主女科》一书闻名于世,但实际上,他的医学造诣是很全面的,并非只精于妇科,在当时有“医圣”之名。今天一起来学习他的治痰之法及方药

▍全文共1840字,阅读时间大约需要5分钟

痰嗽门

作者/傅青主先生

古人所主治痰之法,皆是治痰之标,而不能治其本也。

如二陈汤上、中、下、久、暂之痰皆能治之,而其实无实效也。今立三方,痰症总不出其范围也。

—1

初病之痰

伤风咳嗽吐痰是也。方用:陈皮、半夏、花粉、茯苓、苏子、甘草各一钱,水煎服。二剂而痰可消矣。

此去上焦之痰,上焦之痰原在胃中,而不在肺。去其胃中之痰,肺金自然清肃,又何至火之上升哉!

此症医治不善,极易成劳,缘痰嗽皆责之于肺,伤风痰嗽是风伤肺也,若发散燥痰太过,则肺不敛必嗽愈甚,而上呛血丝,久则肺伤而肾炽。

若寒凉滋润太过,则肺不舒必痰愈多,而气喘声痿, 久则金冷而水寒。此方无此二弊,愿病者勿以小病而忽之也。

—2

已病之痰

必观其色之白与黄而辨之。黄者火已退也,白者火正炽也(黄、白二字当误)。

正炽者,用寒凉之品;将退者,用祛逐之味,今一方而俱治之。

方用:白术、白芥子各三钱,茯苓五钱,陈皮、甘草各一钱,枳壳五分。水煎服。有火加栀子,无火不必加。此方健脾去湿治痰之在中焦者也。

又方:白术、茯苓、薏仁各五钱,陈皮一钱,益智仁三分。水煎服。有火加黄芩一钱,无火加干姜一钱、甘草二分。

此方健脾去湿而不耗气。二剂而痰自消也。

—3

久病之痰

久病痰多,切不可作脾湿生痰论之。盖久病不愈,未有不因肾水亏损者也。非肾水泛上为疾,即肾火沸腾为痰,当补肾以祛逐之。

方用:熟地、薏仁各一两,山药、麦冬、芡实、山萸各五钱,五味子、茯苓各三钱,益智仁二钱,车前子一钱。水煎服。此治水泛为痰之圣药也。

若火沸腾为痰,加肉桂一钱,补肾祛湿而化痰。水入肾宫,自变为真精而不化痰矣。此治下焦之痰也。

又方:六味地黄汤加麦冬、五味子,实有奇功,无火加桂、附。

—4

滞痰

夫痰之滞,乃气之滞也。苟不补气而惟去其痰,未见痰去而病消也。

方用:人参、陈皮、花粉、白芥子各一钱,白术二钱,茯苓三钱,苏子八分,白蔻二粒。水煎服。

—5

湿痰

治痰之法,不可徒去其湿,必以补气为先而佐以化痰之品,乃克有效。

方用:人参一两,蔻仁五钱,茯苓、半夏、神曲各三钱,陈皮、甘草各一钱。水煎服。

此方之中用神曲,人多不识,谓神曲乃消食之味,非化痰之品。不知痰之积聚稠黏甚不易化,惟用神曲以发之,则积聚稠黏开矣。

继之以半夏、陈皮可以奏功,然虽有陈、半消痰,使用不多,用人参则痰难消。今有人参以助气,又有薏仁、茯苓健脾去湿,而痰焉有不消者乎。

—6

寒痰

人有气虚而痰寒者,即用前方加肉桂三钱、干姜五分足之矣。

—7

热痰

人有气虚而痰热者,方用:当归三钱,白芍、麦冬、茯苓各二钱,甘草、白芥子、花粉、陈皮各一钱,神曲三分。水煎服。

—8

老痰

凡痰在胸膈而不化者,谓之老痰。

方用:柴胡、茯苓、甘草、陈皮、丹皮、花粉各一钱,白芍、薏仁各三钱,白芥子五钱。水煎服。

此方妙在白芥子为君,薏仁、白芍为臣,柴胡、花粉为佐,使老痰无处可藏。十剂而老痰可化矣。

—9

顽痰

痰成而塞咽喉者,谓之顽痰。

方用:贝母、半夏、茯苓各三钱,白术五钱, 神曲二钱,甘草、桔梗、白矾、炙紫苑各一钱。水煎服。

此方妙在贝母半夏同用,一燥一湿,使痰无处逃避, 又有白矾消块,梗苑去邪,甘草调中,有不奏功者乎。

—10

水泛为痰

肾中之水,有火则安,无火则泛。倘人过于入房,则水去而火亦去,久之则水虚而火亦虚。

水无可藏之地,必泛上为痰矣。治之法,欲抑水之下降,必先使火之下温。

当于补肾之中,加大热之药,使水足以制火,火足以暖水。则水火有既济之道,自不上泛为痰矣。

方用:熟地一两,山萸五钱,肉桂二钱,牛膝三钱,五味子一钱。水煎服。一剂而痰下行矣,二剂而痰自消矣。

—11

中气又中痰

中气中痰,虽若中之异,而实中于气之虚也,气虚自然多痰,痰多必然耗气, 虽分而实合也。

方用:人参、甘草各一两,半夏、南星、茯苓各三钱、 附子一钱。水煎服。

人参原是气分之神剂,而亦消痰之妙药,半夏南星, 虽逐痰之神品,而亦扶气之正药,附子甘草,一仁一勇,相济而成。

—12

湿痰

秋伤于湿,若用乌梅粟壳等味,断乎不效。

方用:陈皮、当归、甘草、枳壳、桔梗(各一钱),白术(二钱)。水煎服。 

三剂帖然矣,冬嗽皆秋伤于湿也,岂可拘于受寒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百病生于痰 二陈汤除痰
百病生于痰 痰有“寒、热、风、湿、燥”
肝郁 生痰=抑郁!一张方子,疏肝 化痰,治好抑郁症,请观摩
百病多由痰作怪,一张方子祛除肺中痰
中医祛痰经典方剂与祛痰穴位
浅析痰湿证的中医论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