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7旬大叔隐居大山之巅30多年,方圆几十里无人,看生活成啥样
userphoto

2022.06.01 重庆

关注

山西晋南有一座名山曰中条山,山高林密,自古以来就有人类活动,先民们靠聪明智慧,充分利用山粱沟坡地形,择地而居,久而久之,三户五户占据一处,便形成了散居在此的山庄窝铺,他们的生存之道不外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然而总有一些少数人,似乎很另类,打破传统,走出了自己的一条生存之道,甚至坚守了一辈子,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位古稀老人的故事。

周六一大早影友便如约而至,相邀南山一游,车行山脚之下,路过一个综合检查站,打探到一个消息便是在这大山之巅密林之中,至今还有一户人家2位老人坚守在里边,一年四季几乎不出山,是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地方。

山巅之上原本是崎岖山路,近几年由于开发风能发电,建起了仅能容纳一辆车通过的水泥路,因此我们才可驾车而上,自然是少费时费力,一个多小时后到达了山顶,停放好车辆,独步行进密林。

一条黄土道通向密林深处,也许是缘分所至,半个小时后便遇到了2位老人家,他们这是刚刚把牛放进了山沟,走在回家的路上,大叔说:“我们很有缘分,这里是分上中下三条小路,如果跑错就要多走10多里路,周围几十里没有人家,迷路了就走不出来了,走,到家里坐坐,我这人很喜欢交朋友,是闯过江湖之人。”

几个人很顺从地跟在大叔的身后,回头从一条羊肠小道抄近路来到了大叔的家,3个古树下一间砖瓦房用篱笆墙围成的小院便是大叔的家,三花墙上斜靠着一个用木头架子固定的太阳能的发电板,这是大叔家的发电设备。他介绍说这里几十年前最多的时候就是不到10户人家,上世纪90年代农村经济条件好了,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几乎所有的人家分批都迁到山地下的新农村生活了,他们的是个孩子也搬离了山巅密林,他和老伴身体健康,虽然在下边也有新房,还是选择留了下来,一住就是30多年时间了。

大叔姓杜,我们把他称作杜大爷遭到了他的拒绝:“叫个大叔就可以了,别叫老了,来了就是朋友,看年纪你们叫我老哥最合适,这样还显得亲近,别看我是个山里人,以前可是见过世面的。”健谈的大叔把大家让进仅有的一间小房子里,开始和我们聊天。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山里人,山沟里长大也没有上过几天学,很小就跟上大人种庄稼,16岁山里来了一个河南洛阳的老木匠,住在村子里给大家打家具,我就拜了师,跟上师傅学了三年,按照老行规师傅给我一套木工家具就算出了师门,就在家里小打小闹,给村民做点小活,结婚后生了4个儿子,还有父母要养活,如果要考在生产队挣工分难以养家糊口,我便选择了外出闯荡,用自己的木工手艺赚钱,算是走南闯北之人,那个年代物资困乏,做家具这生意相当不错,一个月能赚到几百元钱,在当时就是人人羡慕的好收入。”

“后来农村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农民更加自由,我一边种地一边继续外出做家具,这个时候已经带起徒弟,有了帮手赚钱更容易,甚至还承包了几个企业的活,就是用手艺养活了一家人,才有能力给孩子们成了家。”

大叔说木工的老手艺在现在的社会就没有了市场,现在的家具都是工厂自动化生产,不但做得精细而且速度很快花样也多,加上自己年纪大了,这老手艺便没有了用处,尽管带出了10多个徒弟,包括自己的两个儿子,现在谁也没有人在干这个活了,说起来一脸的无奈,甚至很感慨“时代变化太快,你说着几千年流传下的老手艺,就这样在农村失传了?”

杜大叔的四个孩子现在2个在外工作,2个当农民,4家人都生活在山下,大叔和大妈都是要强之人,自己身体很好,能吃能干就不愿意拖累任何人,当然大叔对自己的老手艺自然是放不下,坚持留守在山巅密林之间,他认为不靠任何人有手艺就能过得很好。

中条山中地质结构很独特,石头山峰之间的山坡夹杂着黄土,这便是上天给人类独特的恩赐,山庄窝铺的人们就在此开成梯田,从事农耕生活,以前大叔就耕种着自己的承包地,后来大家都迁到山下,大面积的山地也退耕还林了,山里人的收入就少了农田这一块,很多人便选择了饲养牛羊来致富,杜大叔也随了潮流,在家里养了8头牛,每天将它们赶到山坡之上自由觅食,山里水草丰盛,是个养牛养的最佳之地,大叔很有心计,养的8头牛有一头是公牛7头是母牛,一年靠卖小牛也能收入近10万元,不但自己能花钱,甚至还要给孙子们补贴一些。

生活上两位老人觉得也很好,用电有太阳能,山沟里有溪水,自己种个小菜园,能解决吃菜问题,米面油等等生活用品都是孩子们送上山来。现在看上去住房有点紧张,大娘说这都是去年的连阴秋雨造成的,大雨下塌了家里的三孔石头老窑洞,无奈之下老伴才自己动用了老手艺,一个人建起了这间砖瓦房,房子虽小可是两个人生活足够了。

大娘今天要蒸馒头,一锅是40多个,两个人能吃一个礼拜。她说:“农村人习惯了农村生活,只要有白面馒头和面条,就是好生活,更不要说现在一年四季还能吃上肉和新鲜蔬菜了,这要是在以前可是想也不敢想的事情。”

杜大叔是个老木匠出身,对农村所有的一切都有着机身的感情,尽管现在已经不种庄稼了,可是家的所有旧农具还是不舍得扔,都完整的保留在家里边,留下的不仅仅是老物件,更是对农耕生活的一份怀念。他每天按部就班过着日子,放牛一般是赶上山就不管了,甚至晚上牛群还要在山里过夜,早上起来老两口就相随上山,看一看情况,回到家了才吃早饭,中午做点家务干些零活,午休起来吃过午饭,便是看牛的例行事情,这个空档还可以捡拾点干柴或者顺手挖点中药材,晚上的生活便是看看手机上的小视频,从此来了解外边的世界。

小院子后边有三棵老树,一棵洋槐花,一棵国槐还有一棵老榆树,都是山里以前的老品种,两位老人最喜欢的还是这棵洋槐花树,它是老人的爷爷手里所栽植,已经将近百十年了,现在2人已经难以合抱,每每到了春天洋槐花盛开之时,能做美食能赏美景,整个山头都是它的清香,夏季乘凉坐在树下,杜大叔抽着旱烟袋,满满都是回忆。

临走的时候两位老人家恋恋不舍地把我们送到山坡上,他指着对面山头上的一排风力发电设备说道:“外边的世界我闯过,知道很精彩,可是人老了毕竟是要叶落归根,我现在和老伴住在这里感觉到就是一种幸福,山顶密林间有清香的空气可享受,还有鸟语花香的好景致可欣赏,没有外边的嘈杂和喧嚣,只有静静的大山密林,是个再也好不过的养老好地方,真的是给个高楼房我都不换,下边的移民新房子就让它暂时闲着,除非哪一天我干不动了在下山。”

杜大叔老两口子坚守在大山里不愿意离开,其实就是农村老人的普遍心理,分析下来不外乎这3点,第一老人们过惯了自由自在的农村慢生活,大多不愿意改变现状;第二他们身体健康,喜欢干农活,一辈子的老传统丢不下,第三老人们都很理解孩子们的难处,不忍心给孩子满添麻烦。

大山之巅的山沟密林里,杜大叔和老伴就这样生活在自己的节奏里,过着他们所追求的生活,对他们来讲也许这就是一种幸福,至于几十里有无人家,那都是不足轻重的事情了。【想看到更多的百姓的故事请点击关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农村大叔手艺好,在城里做这个,一下子赚了不少钱!
北农大山:返乡创业艰难,农村还能回去吗?看返乡大叔怎么说
农村大叔白手起家,靠的就是这门老手艺,每天收入上千元
农村大叔年轻时学了一门手艺;老了还能维持生活;让老人很满足!
刘晋达 | 山中“槐花”五月香
农村大叔用祖传手艺做的茵糕 美味好吃又正宗 一天能卖四百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