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古代那些改变世界历史的技术
userphoto

2022.06.30 重庆

关注

一个人的成长,包括生活经验的积累,心理的不断成熟,各种技术的心得体验,还有个人天分的发挥;干一行,爱一行;不断地在实践中得到别人的认可,能够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最后成为一个由术入道,技艺超群的人。

技术曾改变世界,机器人,射箭,古代的,现代的,都影响着我们的历史。这次说的是中国的驾驶技术。

文章的原文是:

造父之师曰泰豆氏。造父之始从习御也,执礼甚稗,泰豆三年不告。造父执礼愈谨,乃告之曰:“古诗言:'良弓之子,必先为箕,良冶之子,必先为裘。汝先观吾趣。趣如事,然后六辔可持,六马可御。“造父曰:“唯命所从。“泰豆乃立木为途,仅可容足;计步而置。履之而行。趣走往还,无跌失也。造父学子,三日尽其巧。

泰豆叹曰:“子何其敏也?得之捷乎!凡所御者,亦如此也。 嚷汝之行,得之于足,应之于心。推于御也,齐辑乎辔衔之际,而急缓乎唇吻之和,正度乎胸臆之中,而执节乎掌握之间。内得于中心,而外合于马志,是故能进退履绳而旋曲中规矩,取道致远而气力有余,诚得其术也。得之于衔,应之于辔;得之于辔,应之于手;得之于手,应之于心。则不以目视,不以策驱;心闲体正,六辔不乱,而二十四蹄所投无差;回旋进退,莫不中节。然后舆轮之外可使无余辙,马蹄之外可使无余地;未尝觉山谷之险,原隰之夷,视之一也。吾术穷矣。汝其识之!“

【文章分解】

“造父之师曰泰豆氏。”造父的老师名叫泰豆氏。造父是秦国和赵国的祖先,善于养马。这里的造父学的是驾车,马在古代是一种战略资源,和马有关的官,如司马,监牧,御马监,弼马温,都是比较重要的位子,对人的能力要求也很高。

“造父之始从习御也,执礼甚卑,泰豆三年不告。”造父刚开始跟他师父学习驾驭马车的时候,对老师的态度十分谦卑恭敬,现在教师节送礼的很多,但能做到内心恭敬的很少。造父对老师这么有礼貌,泰豆三年都没有教他什么,一点技术都没告诉他。

“造父执礼愈谨,乃告之曰:”于是造父更加谨慎谦恭地侍奉老师,即不灰心,也不抱怨,从这点上来看,一个学生的基本修养有了。《与神对话》和《狮子王》里有一句一样的话:'当学生准备好了,老师自然出现。’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能学到东西的人都是有准备的人,所以泰豆才对他说,开始认真教他了。

“古诗言:'良弓之子,必先为箕;良冶之子,必先为裘。’古诗上说,也就是老祖宗留下的话。“能做好弓箭的人,不管是他的弟子还是儿子,必定先学习编织簸箕。良弓和簸箕的工序有哪些相似处呢?编簸箕、编箩筐,都对材料的柔韧度有要求,要用力自如,做到很圆满,是要有一些基础要求的。'良冶之子,必先为裘’。打铁的,好多铁匠,要学会补皮袍,修修补补的工作,都需要耐心,补锅要和补衣服一样,完好无损看不出来。有了这些基础,然后才能正式学习。

“汝先观吾趣。趣如吾,然后六辔(pèi书上念秘)可持,六马可御。”趣是走路、行走,你先观察我是怎么走路的,等你走得像我一样了,然后就可以执掌六根缰绳,能够驾驭六匹骏马了,走路和赶马之间的关系,如何把握马的缰绳,中间都是有技巧的。北人骑马,南方使船,各有其绝活。

造父曰:“唯命所从。”造父说:“完全听你的”师父说怎么办我就怎么办,每一次学习都能感受到古代师徒之间的信任。

“泰豆乃立木为涂,仅可容足;计步而置,履之而行。”泰豆便立起一根一根的木头或竹竿,作为道路,木桩之间的距离仅可容下一只脚比较密,又计算步距安排道路的宽度,然后脚在这些木头杆子之间走。

“趣步往还,无跌失也。”在这些木头桩子之间一会走,一会跑,来来往往,既不跌跤,也无差失。所以古人驾车先熟悉走路,怎么转弯,怎么退后,对于竹竿木桩之间距离的把控都能熟记于心。

“造父学之,三日尽其巧。”造父向他学习,三天就全部掌握了这种技巧。(天才、英才,最不能缺的就是对技术的渴望)

泰豆叹曰:“子何其敏也?得之捷乎!凡所御者,亦如此也。”泰豆赞叹道:你那么聪明,学得多快啊,大凡驾驭车马,道理也是一样的。

“曩汝之行,得之于足,应之于心。”方才你在木桩间行走,落脚得当,与心相应。这段话很关键,文字也很优美,前面师父三年就学会了。一个浮躁的人,修养根基不立,很难一学就会。一个人的诚恳、恭敬,对于学习的投入,和学习的效果是一定有关联的,也就是每个人的成功都在于自己,不是偶然的。做人,做事,学本领,就是这个道理。他能够在这些插好的竹木桩中转弯拐角,游走自如随心所欲。自然下面的就简单了。

“推于御也,齐辑乎辔衔之际,而急缓乎唇吻之和;正度乎胸臆之中,而执节乎掌握之间。”把这个道理推到驾驭车马上,在缰绳和衔铁之间协调驾车的马匹,而在嘴里吆喝的轻重之中掌握行车的快慢,这两点一个是方向盘,一个是油门,左右快慢速度都在控制之中了。在自己的胸中端正适当的尺度,手里掌握着一定的节奏。最后这两句,心里有度,手里有节,已经是内外一如了,也就是能做到内无杂念,能让自己的行动恰如其分。

“内得于中心,而外合于马志,是故能进退履绳而旋曲中规矩。”心里怎么想,都和马的意愿相契合,人马合一,不偏不倚,守中抱一,所以进退之间就像踩着准绳一样正直,盘旋拐弯就像圆规一样准确。一个人,把马、车、缰绳都合而为一,手指头轻轻一拨动,马就懂了,车就随着自己的意愿驱驰。

“取道致远而气力有馀。诚得其术也,”这样,走什么样的路,走多远,都能做到气力有馀,也就是成为一个好的司机,是不能疲劳驾驶的。这就是驾车的真正技术了。做好事(有时是尽力,有时是力有余)真的做好的都不是尽力。

“得之于衔,应之于辔(pèi);得之于辔(pèi),应之于手;行之于手,应之于心。”这一段从内讲到外,又从怎么驾马,讲到心,得之于衔,应之于辔(pèi),从马嘴的马衔,感应到马的缰绳,从缰绳到手掌,从手掌到心神,一条线可以互相感应,心、手、缰绳、马衔、马嘴,马的感觉和思想都有了生命,有了感应。

“则不以目视,不以策驱,心闲体正,六辔(pèi)不乱,而二十四蹄所投无差;”上面的功夫练好了,驾马的就轻松,可以随心所欲。于是不必依靠眼睛来视察向前方哪里走,哪里转弯,不用眼睛一直盯着,也不用依靠马鞭驱打,缰绳一甩,马就懂了,心闲体正,心神闲静,身体端正,一副得道高人的样子,六个缰绳有条紊,一点不乱,二十四个马蹄落脚的地方没有丝毫差失。

“回旋进退,莫不中节。”回旋进退,无不合于节度,不管怎么转,前进后退,都很合适,这是最早的智能驾驶了。我们现在的无人驾驶汽车走的就是这条路。

“然后舆轮之外可使无馀辙,”然后就可以在除了车轮之外便容不下其他车辙的小路上行驶。舆是车箱,路很窄也没关系,过得去就行。

“马蹄之外可使无馀地;”也可以在仅能容下马蹄的危险的道路上行驶。这两句打开驾驶的空间,只要有路,就能过去。

“未尝觉山谷之崄,原隰(崄巇(xiǎn xī)阻难的意思)之夷,视之一也。”(隰xī:新开垦的田,低下的湿地)根本不觉得高山深谷的危险,也感觉不到原野洼地的难困,看上去都是一样的。这里有点想象力的,好像这些马在造父的手里有了神通一样,踏雪无痕,高山平地,山谷草原,心随意动,无不能至。

“吾术穷矣,汝其识之!”我所有的本领都说完了,你记住了吧!

通过这篇技术的文章,有以下感悟。

第一,一技之长,吃遍天下,人要有一门技术傍身。

第二,要学成功一样技术,要有好老师,要诚心诚意地去学,缘分到了,自然会学到好东西。

第三,学驾驶,驾车,驾驭,大家会有各种各样的心理,就好像学管理却不想去管。学自行车,要掌握动态平衡,现在的智能驾驶几乎不用人了。但这一切都有一个前提,要有特别想学的欲望,并且计划好,一步步来,目标和方法体现一个人的综合能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列子》卷5汤问诗解13得辔应手得心应手心闲体正六辔不乱
古文阅读-造父学御
《列子·汤问》十五
15.学徒三年学会做事做人
孤独是通往智慧的必由之路,恒心是对抗焦虑的终极力量
孕晚期胎教故事之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