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那些远去的吃食
userphoto

2022.11.02 重庆

关注

中秋佳节,朋友圈中晒出各色美食,一位画家朋友冷不丁的晒出来一个火烧,一瞧,是久违的名吃杠子头火烧,朋友还幽默地注释道:不带馅的月饼。

杠子头火烧,小时候经常见,时不时的也吃,特点是面紧且硬,耐贮存,越放越结实,不易坏。女人走夜路时,揣上一个杠子头火烧,或可用来防身。青岛人形容某人又犟又杠又硬,便叫他“杠子头”,人和火烧,不知谁的名字享用得更早些。杠子头火烧不独是青岛的特产,近邻的潍坊和烟台都有。有一年去外地出差,路上中巴车里,一位烟台朋友取出一袋杠子头火烧分给大家解谗,火烧是䄂珍版的,比普通的杠子头火烧小三分之一,有嚼劲儿,有新麦香,也顶饥,一行人吃的不亦乐乎,共忆起旧时往事趣事。如今,正宗的杠子头火烧很少见了。

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有着相对固定的特定节日食品,如元宵节的元宵,端午节的粽子,中秋节的月饼,虽经历朝历代,依然沿续故旧传统,未曾改变。而有些地域性的节日食物,随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就没那么幸运了。七夕节的饽饽榼子,即是一例。饽饽榼子,老青岛人俗称“卡花”,即榼子榼出来的带刻花的面食。七夕节的卡花,婴儿掌心大小,干烙而成,面中多掺入糖水,甜口。小寿桃,小银锁,小知了,小葫芦,小金鱼,都是常见的品种。小卡花可束穿成串,挂在儿童脖颈上,饿了吃一个,特好玩儿。由此,青岛话还引申出一个单独的词汇:卡花,来形容子女和父母长得太像。老青岛人都晓得。

许多食物都消失了。七十年代,粮油凭票供应,普通人家能吃上白面,实属不易,每月总要掺上几顿粗粮,黑面、地瓜面、苞米面都有。黑面蒸成馒头;地瓜面窝成窝窝头;苞米面贴在锅边,糊成饼子,也可熬成苞米面粥。都挺难吃!改善生活时,奶奶会包上一顿糖包,白面,三角形,中间起三个面褶,也叫糖三角。糖三角,顾名思义,馅儿是红蔗糖,偶尔也包顿白砂糖馅的,更金贵。小孩子对甜蜜的食物尤其依恋,凡是甜食,皆当美味,吃一顿糖包,高兴的像是过年一样。

和糖三角差不多光景的,是甜豆包。豆包,馅心是红豆,但不是如今的豆沙包。甜豆包个头和大包子差不多,形状更圆,红豆馅儿是颗粒状,未碾成细沙,吃起来满口货,既香又甜,也瓷实。甜豆包馅中要添一点糖,糖供应紧张时,也可添一点糖精。很好吃!糖三角和甜豆包这对老朋友,多年未见了。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旧时,每至此季,我家铁路宿舍东南头的上庄粮店门前,地瓜堆的山高,市民自家里拿了麻袋,赶来粮店排队买地瓜。整个秋冬季,地瓜是主要的副食,其身百变,成为小时候的一个不小的念想。冬天家里生了炉子,挑几个细而尖的地瓜,扔到炉灰膛里,烤熟时,地瓜会流油,扑去炉灰,剥开皮,细甜,喷香。一种叫“沙巴金”的地瓜品种,瓤是深橘红色的,口感更甜,是地瓜中的皇后,万里挑一,才能遇到。沙巴金佳瓜难觅,不小心中了奖,会欢呼雀跃。那时候,快乐来的真是容易。

九十年代工作后,偶然发现八大关武胜关路临街的的一处偏房里,有位老妪专门售卖烤沙巴金地瓜,生意很好,同事们时不时的去买回一点解馋。后来,不知何故烤地瓜不卖了,再后来,老太太也走了。一晃眼,一别沙巴金三十年,弹指一挥间的事。

地瓜枣儿,并不是枣。地瓜煮熟了,切片切条,晾在盖垫上,或晾在院里的墙头上,借阳光晒至半干,即是地瓜枣儿,老青岛人都这么叫。地瓜枣放置一段时间,表面会反出糖霜来,似一层白布,更可口,也更抢手。地瓜枣儿是零食,不当饭!

地瓜生切片晒干,叫地瓜干,粉白色,是补充主食的副食,当粮食吃。最简单的食法,是蒸地瓜干,空口吃,吃多了易胀气。地瓜干切成丁,在糖精水里泡一泡,可包成地瓜干包子,味道说不上好与孬,充饥而已。我在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地瓜干的影像在脑海里像过片一样,我开始有些怀念它们了。

这些渐行渐远的吃食,伴随着渐行渐远的童年和故乡,成为一代人的家乡记忆,成长记忆,味蕾记忆。记忆有时是苦涩的,但大多数,是甜丝丝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糖酥杠子头火烧的做法【步骤图】
杠子头火烧制作
香糯豆包轻松做,今年过年咱家包豆包了吗?
杠子头火烧怎么做好吃?
潍坊面火烧(4)
一位乡下母亲准备的过年吃食,你家有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