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生产队时的春种秋收是什么样的,你还记得吗?
userphoto

2022.11.10 重庆

关注

生产队时候农民种地,从种到收,几乎全靠牲口和人力。

首先,种地要上粪(施肥)。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

耕地前,要把大量的土杂肥,又叫农家肥,用地排车运到地里去,叫底肥。

接下来,要把一堆堆的土杂肥均勻地撒开。

接着是耕地。又叫犁地,基本上全靠牲口。

人也曾拉着犁子耕地,见上图。

接下来是“耙地”,把犁过的地耙一遍,将坷垃弄碎。

在畜力不足时,也由人来拉耙(钉齿耙)。

打畦子,方便以后浇灌。扯上长长的绳子,将耙过的地平整出一个个长条形的畦子。

播种。用牲口,也用人,叫“耩地”。播种的农具叫“耧”。

播种后,要砘地,又叫镇压。将种子与泥土紧密结合起来。这种农具叫“砘子”,可以牲口拉,也可以人拉。

小麦(大豆,谷子)成熟后,要用镰刀收割,然后装上地排车,运到打麦场。

装上地排车,运往打麦场。

遇上陡坡,下坡时须抬起车把,车尾拖地,缓缓滑行,借助人的两只脚,控制车速。

将麦子送到打麦场里,摊晒。

靠牲口拉着石磙子轧场。

借助风力扬场,吹去糠土,留下麦粒。

后来,半自动脱粒机出现了,提高了效率,但却大大增加了劳动强度,大人孩子齐上阵,多数情况是,白天收割,晚上加班脱粒,烟雾弥漫,机器轰鸣,脏,热,累,困,一齐袭来,苦不堪言。

下图便是当年的脱粒场景。

下图是参与小麦脱粒后的农村孩子们,一个个满头满脸满身的汗渍污垢。

最后是“合垛”,麦秸要喂牲口,把麦秸垛成蘑菇状或大客车形,垛顶用黄泥掺麦糠糊上厚厚一层,防雨渗漏,。

还有挖麦茬。把麦茬按垅分到户,供社员们挖了烧火做饭用。家家都有一垛麦茬,是做饭主要的燃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薯的味道
【三秦文学“乡愁”同题征文41】曲京溪:【三爷爷的牛和犁】(散文)
漫忆打麦场||赵中岳
收麦的季节
《童年麦收》陈财喜
六七十年代农村生产队的劳动场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