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农科视窗(33)| 碌碡,那些年月常用的农具
userphoto

2022.12.02 重庆

关注

当前,鲁南、鲁西南部分地块的小麦出现旺长现象,给来年丰收带来不利影响。

控制小麦旺长的有效措施之一是镇压。镇压,早先常用的农具是碌碡(普通话读作liù zhou,山东人一般读作lù zhou)。

碌碡。

穿越历史,如果此事发生在四五十年以前,我们会看到彼时农村呈现的这样一幕幕场景——

一位年过半百的老农,走进生产队的牲口棚,解开栓在木头柱子上的缰绳,牵着一头黄牛或者毛驴,走到棚外。他给牛或驴长长的嘴巴戴上笼嘴,以防它啃食庄稼和树木;脖颈戴上佣包子,套上襻。然后,那头牛或驴便拉着一只几百斤重的白色碌碡,伴随着“吱扭吱扭”的响声,缓缓走向村外那片绿油油的麦田。

牛或驴拉着碌碡,在老农的牵引下,走进麦田,面对长势过旺的麦苗,开始镇压了。碌碡滚滚向前,碾过地表,碾过小麦植株,一片片叶子顺势倒下,甚至被伤及筋骨,匍匐在地,难以直立起来,失去了往日的威风——旺长的势头被遏制,这正是种植者需要的结果。

老农给牲口套上襻,准备拉着碌碡走向田野。

时过境迁,如此场景消失无踪,许多年轻人甚至连“碌碡”这个词都没有听说过。

碌碡,是一种古老的农具,问世至少有1500年历史了。成书于北魏末年的《齐民要术》,是著名农学家贾思勰编撰的一部农学著作。在水稻篇中,他这样记述:“先放水,十日后,曳陆轴十遍。”陆轴,即碌碡。这说明,最迟在南北朝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能制造并使用碌碡了。不过,据考证,碌碡之名是到了唐朝才出现,唐宋时期叫开的。宋代著名诗人范成大《春日田园杂兴》其六曰:“骑吹东来里巷喧,行春车马闹如烟。系牛莫碍门前路,移系门西碌碡边。”

元代农学家王祯在《农书·耒耜门》中,对碌碡叙述得十分详尽:“北方多以石,南人用木,盖水陆异用,亦各从其宜也。其制长可三尺,大小不等,或木或石,刊木括之,中受簨轴,以利旋转……俱用畜力挽行,以人牵之,碾打田畴上,块垡易为破烂。”

场院上,驴拉着碌碡碾压谷物。

碌碡,主体部分呈圆柱形,外加一个木框。通常,用作镇压麦苗的碌碡,其圆柱体中间和两头是一样粗细的。这样的形状,向前滚动时,一方面有利于保持直行,另一方面地表和麦苗承受的压力大小是一致的。

碌碡的第二个功能是碾脱谷粒。为了便于在畜力的拉动下,在场院里转圈,一般做成一头大一头小的形状。

就其模样而言,还需说明一点,有些碌碡表面是光滑的,有些则有横棱、有凹槽,以便在向前滚动时增加摩擦力,更加有效地碾压谷物,使之脱粒。

我国北方使用的碌碡,其圆柱形主体部分是由整块的花岗岩、石灰岩或片麻岩等石材做成的,而在南方地区使用的碌碡多为木制结构。

农民驾驶现代化的镇压机械在镇压麦田(张宾供图)

时光荏苒,岁月悠悠,伴随科技的进步,那年那月用于镇压麦田和脱粒谷物的旧式农具碌碡,已被现代化的镇压机械替代,退出历史的舞台。然而,千百年来,它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人们依然没有忘记;在麦田里、场院上,它向前滚动持续发出的“吱扭吱扭”的响声,依然留在人们的记忆深处。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陈建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老农连续3年用肥,小麦亩产1300斤,村里人却不买账,啥原因
农耕生产民俗
我们一起读报:《安国麦田皆似锦》
落麦种
小麦冬管抓3点
小麦冬季培管技术要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