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别老跟孩子讲大道理,这样做,孩子才会更好



教育孩子最忌讳的就是光说不练,这不仅不能给孩子任何帮助,  反而会让孩子对家长的教育更加厌烦。

 

6年级一次家长会后,我曾在教室外面,撞见了这样一幕:

 

一位妈妈气急败坏地对站在一旁的儿子说:“跟你说了多少遍了,好好学,好好学,你怎么就是不听,你看看你现在考得这个成绩,真是给我丢人!”


看着这位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谆谆教诲”,我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6年级,正是孩子小升初最后的关键阶段,难道说孩子自己不想学好,不想考上一所满意的中学吗?不可能吧?


然而,面对孩子不如意的成绩,很多家长常常就会看不到孩子想要学好的一面,进而对孩子呵斥责骂,或者是给孩子讲一些大道理。

 

对于这样的家长,我常常会这样问他们:“呵斥责骂,讲大道理,对孩子的学习来说,究竟能产生什么用呢?”没有一点儿作用。如果非要说出一点儿作用的话,那就是会激发孩子的逆反情绪。

 

我曾教过这样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在4年级的时候,成绩还在中等徘徊,可是升入5年级之后忽然就掉到了班级的后几名。对孩子“飞流直下”的退步,我吃惊不小。


怀着好奇,我找来了这个孩子。孩子委屈地告诉我:“老师,我本来也想学好啊!4年级的时候,我一直在努力,可是,进步却总是不明显。每次考得不好,爸爸妈妈就会说我‘现在不好好努力,将来考不上大学,就等着去扫大街吧!’爸爸妈妈说这样的话,从来都不考虑我的感受,我已经是个大孩子了,也明白很多事情,爸爸妈妈这样说我,我是既伤心又有压力……”


听孩子说着自己的委屈,我想到了很多。在小学4—6年级阶段,家长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关注程度,确实已经到了一种让人“叹为观止”的地步。也正是因为如此,很多家长往往就会不厌其烦地去给孩子讲一些学习不好的后果,就会向孩子唠叨一些人生的大道理。就像上述孩子的家长一样,总是用“现在学习不好,将来考不上大学,就等着去扫大街吧!”来刺激孩子,孩子听到后会怎么样呢?

 

两个结果:


其一,孩子会感到压力;其二,孩子会感到麻木。

 

小学4—6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家长说出的话也能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知,当家长一遍一遍总是重复类似的话,孩子或者会从家长的话中感到压力,或者会对家长的话渐感麻痹。

 

这两种结果,无论哪一种,对孩子的学习来说都是非常不利的。

 

基于此,我总是告诫小学高年级家长:别讲大道理,给孩子一些方法。



这一点,我的一位亲戚就做得非常好:


儿子上4年级后成绩出现了很大的波动,面对儿子并不如意的成绩,我也想大发雷霆,我也想给孩子上上“政治课”,但我却知道这样做,对孩子的学习一点儿帮助都没有,反而会加重孩子的学习负担。所以,我没有像别的家长一样给孩子讲大道理,而是和孩子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和儿子一起探讨的过程中,我发现,儿子学习成绩之所以会出现大幅度的波动,就在于升入4年级之后,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学习内容的增多,孩子学习时常常有点儿手忙脚乱,顾了这儿顾不上那儿,顾了那儿顾不上这儿,哪一科目都没顾好。


找到了症结所在,我开始教给孩子一定的方法,比如说,做好  各科的预习、复习工作; 


比如说,根据自己某些科目的强弱安排学习时间……


按照我的方法坚持了一段时间,儿子的成绩慢慢有了提升,

 

孩子学习遇到了问题,最需要的是切实有效的方法,而不是对他的学习毫无帮助的大道理。


光说不练,不仅不能解决孩子遇到的困难,反而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或者让孩子产生厌烦。对此,我的亲戚就做得很好,当她发现儿子学习出现状况的时候,没有呵斥孩子、对孩子讲大道理,而是和孩子站到一条战线上为解决孩子的学习困境而一起努力,这就会让孩子在感受到家长对他信任的同时,也感受到家长对他的爱,有着家长的爱和信任,孩子也就能够轻松、快乐地去学习了。

 

名师点睛:


孩子学习遇到了问题,讲大道理有用吗?

 

没用。既然没用,家长还总是去充当“事后诸葛亮”还有什么意义?

 

生活当中,我们遇到了问题,碰到了麻烦,最需要的是帮助,而不是别人在旁边说“风凉话”。对于孩子的学习来说,同样也是如此。孩子学习遇到了问题,最需要的也是能够帮助他克服困难的人,而不是长篇累牍给他讲大道理的人。

 

讲道理只会给孩子增加心理负担或让孩子对学习心生厌烦,教给孩子一定的学习方法,却能帮助孩子解决实际的困难,重新鼓起勇气面对学习的挑战。哪一个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家长心里应该很清楚了吧?

 



家长的引导方法不当,可能会引起孩子的厌学情绪,那么该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厌学情绪那?

 

升入高年级后,孩子们身上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开始显露出一定的厌学情绪。

 

小学4—6年级,不仅是孩子思维的高速发展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期,通过多年的教学和研究,我还发现:这个阶段,还是孩子厌学情绪的高发期。  

 

对此,很多家长也许会深有体会,到了小学高年级,很多孩子的学习成绩不但会突然大幅度下降,而且还会表现出明显的讨厌学习的情绪——他们讨厌学习、讨厌写作业,甚至对父母常说的“要好好学习”等话也会表现出强烈的反感。

 

对此家长或许会感到不解,孩子们身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首先,这与孩子的自我意识形成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关。在 1—3年级的时候,孩子会更多地遵从家长和老师的意见。老师让他们好好学习,他们就会努力地去学;家长要求他们力争取得好成绩,他们就会通过努力去取得好成绩。这个阶段的孩子,从不会去过多地想“为什么”,他们认为老师和家长的话就是真理。

 

但是,到了高年级,孩子的思维能力迅速发展,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独立思维,他们开始思考:我为什么要学习?学习不好能怎样呢?

 

另外,由于自我意识刚刚出现,这时候的孩子固执地认为,自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这时,父母的叨唠和命令不仅会令孩子感到厌烦,而且会给他们一种错误的信息:学习是一件很艰苦的事情,他在为父母而学习。在这种信息的感染下,孩子就会产生厌学情绪。

 

当然,如果父母了解这一阶段孩子思维发展的特点,能够采取措施让孩子明白,他在为自己而学习,并引导他找到学习的乐趣,那孩子就会以十足的动力去学习。

 

其次,这与父母不了解小学阶段知识的难度发展规律有关。在小学1—3年级期间,由于知识比较简单,只要孩子努力,一般都会取得比较理想的成绩。但到了高年级,学习难度不断加大,很多孩子都会感觉到对学习力不从心。


然而,面对孩子学习成绩的下降,很多父母不但不理解,反而常常用语言来刺激孩子:

 

“在小学一到三年级,你的成绩一直都不错,为什么年级越高,成绩会下降这么多呢?真是越大越没出息!”

 

“说!你最近是不是总贪玩了?”


“一提到学习你就皱眉头,你是不是跟学习有‘仇’呀?”......

 

到了高年级,由于学习难度的加大,孩子本来就对日益吃力的学习状况越来越没有信心,如果父母还总是不理解孩子,甚至是斥责、打骂孩子,那孩子只能是产生强烈的厌学情绪。

 

分析了这么多,其实,我只想给父母们传达一种观念:不管你的孩子正处于哪个年龄段,你要想教育好他们,必须提前了解他们的心理。

 

就拿4—6年级这个关键阶段来说,如果父母了解4—6年级孩子心理及思维发展的特点,肯定会提前向孩子灌输“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这个观念。这样,对于思维正在高速发展的高年级孩子来说,这将会促使他们的成绩稳步前进,而不是厌学。

 

如果父母了解小学高年级知识的特点,从而对孩子多些鼓励,少些抱怨;多些表扬,少些批评,那孩子的成绩也一定是节节攀升。



 

具体来说,家长该怎么做呢?

 

(1)告诉孩子,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

 

自从晓宇上学以来,晓宇的妈妈就好像失去了自由。每天,她准时叫儿子起床、催儿子穿衣服,不然他就会迟到;她要为儿子收拾书包,否则他会丢三落四;她要为儿子检查作业,否则他只会把作业应付完就不管了……

 

但有一天,一位教育学家的话点醒了晓字的妈妈。这句话是:“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你能一直这样照顾他,直到他大学毕业吗?”

 

这天晚餐后,晓宇妈妈很严肃地与儿子深谈了一次。她这样告诉儿子:“晓宇,长久以来,我为你的学习问题伤透了脑筋,但一直也没有效果。现在我决定了,读书是你自己的事情,以后你起床、收拾书包、做作业这些事情,我都不会再插手了,你必须要学会自己为自己的事情负责。”

 

前面我们已经讲过,小学高年级的孩子已经开始思考“他在为谁而学习”这个问题了,而父母错误的做法,往往会让孩子产生误解:他在为父母而学习。就像晓宇妈妈以前的做法,虽然每天她在晓宇的学习问题上,要花费大量的心思和精力,但晓宇并不一定会领妈妈的情。相反,当妈妈催他起床、给他指出作业中的错误时,他得到的是这样的信息:他在为妈妈而学习。


所以,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孩子的一切行为好像都是在向父母挑衅:我绝不会乖乖读书。当父母越逼着孩子去认真学习时,越可能给孩子创造了拒绝学习、反驳父母的机会。在此时,更不用说孩子会有积极学习的动力了。

 

当然,当父母真的意识到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从而下定决心让孩子为自己的事情负责时,孩子往往会不信,他们总会寻找机会去试探父母,如晓字在与妈妈谈话后不久,便找了一个机会来试探妈妈。

 

一天,妈妈下班回家,看到晓宇拿着语文课本在客厅里一边看电视,一边看书。她没有像往常那样勃然大怒,逼着孩子回到自己的房间里去看书,而是跟孩子打过招呼后,就开始忙自己的家务。

 

一会儿,晓字沉不住气了,跑过来对妈妈说:“妈妈,我们明天要考语文。”妈妈“嗯”了一声,就没再理他。

 

他还在继续试探妈妈,说:“可是,妈妈,我还没有复习完呢!”妈妈还是“嗯”了一声,又开始忙自己的事情。

 

晓宇有点失望地对妈妈说:“妈妈,你怎么不理我呀?你是不是不关心我了呀?”

 

妈妈放下手里的家务,认真地对他说:“似乎你希望我逼你去看书。妈妈当然希望你能考出好成绩了,可是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情,要不要去看书,在哪看书,应该由你自己来决定。”

 

从此以后,晓宇对妈妈的态度深信不疑了。

 

当孩子试探父母时,父母的态度一定要坚定,说不参与孩子的学习就真正不参与。如果面对孩子的试探,晓宇的妈妈这样应对:用责备的口气对晓宇说:“再不好好看书,就会考试不及格。”“考不好会被老师惩罚的。”……那么,晓字一定会这样想:虽然说“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但有妈妈的参与,这个游戏会变得很有趣。于是,他会继续与妈妈玩这种“你越管我,我越不好好学”的游戏。

 

所以,只有家长真正地让孩子明白“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后,孩子才会有学习的动力,才会真正地去为自己的学习负责。

 

(2)让理想为孩子的学习引路

 

孩子在为什么而学习?如果用这个问题问家长,家长们会怎么回答?也许家长们读小学的时候,他们会这样回答:

 

“为中华崛起而学习!”

“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学习!”

“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学习!”

 

如今,当年的小学生已经成为了家长,然而,作为家长,家长们却现实了很多,他们苦口婆心劝孩子要好好学习,但学习的理由却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如果你不好好学习,将来就找不到好工作!”

“如果你不好好学习,将来就娶不上媳妇(找不到好老公)!”

“如果你不好好学习,你将来就会成为社会最底层的人,就要过很艰苦的生活!”

 

也许父母们正试图用自己的经历和经验来说服孩子要好好学习,然而,父母们却忽视了这一点,小学高年级的孩子,正处于思维的高速发展期,他们已经不再像小时候那样,父母说什么,他们就信什么了。

 

每当爸爸用“如果你不好好学习,将来……”来教育正在读小学4年级的志强时,志强都会举一大堆的事例来反驳爸爸:“爸爸,谁说学不好习就没有出息呀,你看咱们楼下的张叔叔,人家是小学毕业,现在不照样做两家大企业的老总吗?”每次都把爸爸反驳得哑口无言。

 

那么,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告诉高年级的孩子,他们要为什么而学习呢?为什么大多数的父母把自己小时候的话语都忘了呢——我们的孩子要为理想而学习。

 

在高年级,孩子应该有一个可以追逐的梦了。当然,如果你的孩子还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理想、自己的梦,家长们可以根据孩子的特长,给孩子创造一些树立梦想的机会。

 

一次偶然的机会,梦晨读大学的表哥来家里做客,看着表哥能够熟练地制作一个个漂亮的动画,梦晨羡慕得不得了。等表哥走后,梦晨还一直跟妈妈念叨表哥的动画。

 

妈妈灵机一动,故意引导她说:“你也可以像表哥一样,做一个 IT精英呀。”妈妈说完后,没想到梦晨跳着欢呼起来:“对呀,我也可以像表哥那样成为IT精英,我也要考大学。”

 

从此以后,不用妈妈催促,梦晨都会主动去学习。当老师和同学们看到梦晨的变化之后,都很奇怪地问他:“为什么你变得这样爱学习了呢?”梦晨总会自豪地回答:“我要成为IT精英,所以要努力学习。”

 

当孩子有了可以追逐的梦时,孩子就会明白,他在为什么而学习。到那时,他们学习的动力也会越来越足。

 

当然,如果你的孩子到现在还没有自己的理想,父母就要根据孩子的特长,想办法帮孩子树立自己的理想。例如:

 

如果孩子对修理小电器很感兴趣,家长可以告诉他:“你将来很有可能会成为一名出色的高级技工。”

 

如果孩子对踢篮球很感兴趣,家长可以告诉他:“你将来很有可能会和姚明成为同事。”

 

如果孩子对服装搭配很精通,家长可以告诉她:“你将来很有可能成为一名在国际上享有盛名的服装设计师。”

 

在帮助孩子树立理想时,家长要特别注意一点,一定不要把自二的思想强加于孩子身上,例如强迫孩子把某个不喜欢的职业当做自己的理想。而是要根据孩子的特长和喜好,帮助孩子树立理想。

 

(3)不要拿孩子的成绩说事儿


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家长这样教育孩子:

 

“如果这次你考好了,你想要什么,妈妈就给你买什么。”

 

“考了这么少的成绩,我都替你感到丢人,你还好意思要这要那!”

 

家长们的这种教育方式给人一种这样的信息:如果孩子的成绩好,那孩子就是全家人的“皇上”,他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如果孩子的成绩不好,那孩子就一无是处,甚至连最基本的权利都没有。

 

这种教育会对孩子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阳阳,因为在一次期中考试时考了第一名,爸爸奖给了他一笔钱。因为有了这笔钱,阳阳爱上了上网打游戏,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佳佳,因为学习成绩好,爸妈对她宠爱有加,她想要星星,爸妈绝不敢给她摘月亮。但是,正因为爸爸妈妈的这种“宠”,佳佳开始变得霸道、蛮横不讲理;

 

10几岁的孩子虽然已经有了自我意识,但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还不是很强,如果父母不理智地对待成绩好的孩子,给他们太多的物质奖励,或太过娇纵他们,只能是害了他们――或者使他们的成绩大幅下降,或者使他们变得蛮横不讲理。

 

与成绩好的孩子相比,成绩不好的孩子可就没这么幸运了,因为成绩不好,父母常常会批评、责骂他们,而且有时还会动不动就拿“成绩不好”来说事。如果父母一直以这样的态度对待成绩不好的孩子,不但孩子的学习成绩不会上升,而且还有可能使孩子陷入深深的自卑之中。

 

孩子一旦陷入自卑的情绪中,取得好成绩自然更是遥不可及的事情了。更因为4—6年级是孩子情绪、情感的突变期,很多孩子甚至会因此而变得郁郁寡欢,甚至走向抑郁。这,是最可怕的一种情形。

 

其实,每一位家长都应该用平常心来看待孩子的成绩。

 

学习是学生的职责,学习好是每个学生都应该做到的事情。家长不要因为孩子的成绩好而沾沾自喜,或者用各种各样的物质来奖励他,这样只会让你的孩子有一种错觉:学习是为家长学的。

 

另外,对待成绩不好的孩子,家长首先不能打骂他们,其次要鼓励他们,帮他们分析成绩不好的原因,帮他们找到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并告诉他们:“只要学习一直在进步,成绩是次要的。”

 

做到以平常心对待孩子的成绩,家长还要给孩子创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如与孩子一块讨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孩子一起读书、一起学习……不要动不动就问孩子成绩,放学后就催促孩子去做作业,这样只能让孩子有种错觉:他是为成绩而活。

 

在小学高年级阶段,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就是孩子出现厌学情绪。当孩子开始厌倦学习、逃避学习的时候,想要孩子取得好成绩也就是天方夜谭。

 

所以,作为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孩子家长,提前知道一些小学高年级阶段的教育知识,帮助孩子顺利摆脱厌学情绪,对孩子今后的学习来说,就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告诉孩子,学习是他自己的事。

2.帮助孩子寻找理想,让理想为孩子的学习引路。

3.不要总是拿孩子的成绩说事儿。

 

做到了这样几点,就能让孩子清楚他在为什么学,为谁学,该怎么学。当孩子明白了这些道理,相应地厌学情绪就会慢慢消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当孩子说:“妈妈,我不上学了”
四年级决定孩子的一生
青春期才开始逆反?那是你不知道“关键的四年级”
厌学攻略:初中孩子不愿意上学怎么办?
孩子“厌学症”就是这样得的!可惜97%父母都还蒙在鼓里!
四年级竟然是影响孩子一生的关键期,越早知道越好! - 小学教育 -我爱数学网-数学爱好者的家园-中国最专业化的数学论坛之一 -手机版 - Powered by Discuz!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