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引起阳虚的原因,看你中招了没?

 阳虚则需补阳,然则中医讲究对症施治。故补阳前需先分清引起阳虚的原因。

从中医角度看,引起阳虚的原因无非就三种:外因、内因以及医源性病因,下面我们一起说说各自有哪些情况:

一、外因

1、风邪

风为春令主气,与肝相应,故春季为风木之令。但风虽为春令所主,却不独春令,一年四季皆有。

“风为阳邪,伤人阳气”。风邪客表,开闭失常,营卫失守,大凡素体虚弱,卫阳不固者,不仅易汗伤阴,且气随汗泄,亦易伤阳而导致阳虚。“风为百病之长”。在风邪袭人时,如兼它邪(如寒邪、湿邪),则更易伤人阳气,导致阳虚。

风邪又分为两种情况:风寒导致阳虚和风湿导致阳虚。

风寒至邪客表,引起皮肤、汗孔收缩,致使提温不得放散,津液不得敷布,营卫运行之机受阻,引起恶寒、无汗或有汗等阳虚之症。

“湿为阴邪,易伤阳气”。风邪与湿邪相兼,则更易伤人阳气,引起阳虚,其表现为“风湿三气杂合而为痹”。症见肢体关节重着、酸痛或肿胀,痛为定处,手足沉重,活动不便,肌肤麻木不仁,苔白腻、脉濡缓。

2、寒邪

寒为冬令之气,与肾相应,故冬季为寒水当令。

“寒为阴邪,伤人阳气。”寒邪侵入人体,使人体中阳气受损,导致温煦功能减弱,引起人体的脏腑功能减退,出现一系列阳虚症候。

“寒性凝滞,遏伤阳气。”寒邪侵入人体,使人体阳气受损,失却温运,则气血运行凝滞或缓滞,气化功能降低,津液输布不利,出现寒痰、背部寒冷、口泛清涎、舌苔白滑、脉沉滑等阳虚症候。

“寒性收引,阻遏阳气。”寒邪客于机体,使气机收敛,经脉肌肉拘急而作痛,经脉收缩而脉紧。

“寒水相应,伤人肾阳。”肾主水,为阴中之少阴,故阴寒之气易伤肾阳。

若寒邪入体,致肾阳亏损,则致水湿不化,出现腰脊冷痛、少尿、水肿等阳虚症候。

3、湿邪

长夏主湿,与脾土相应。

“湿为阴邪,易伤阳气”。湿性类水,水湿属阴,故湿为阴邪。“阴盛则阳病”,故湿邪为害,易伤害人之阳气。“湿伤阳气,易损脾阳”。

“湿性粘滞,阻遏阳气”。湿为阴邪,其性粘滞,若人感之,常胶着不解、留连不去、阻滞气机、抑遏阳气。

4、外伤

可引起机体阳虚的外伤有冻伤、枪弹伤和金刃伤等。

冻伤指过分寒冷侵袭人的机体,导致全身或局部损伤。低温侵害机体,可导致机体阳气大伤,出现局部皮肤苍白、麻木、紫斑、水肿、冷痛或体温下降、面色苍白等阳虚症候。

枪弹伤、金刃伤主要通过损伤机体血管,导致出血而引起阳虚。血能载气,气附于血液之中,若因外伤而大量失血,则气随血脱而阳气亦失。

二、内因

1、先天禀赋不足

《类经》云:“夫禀赋为胎元之本,精气之受于父母者是也。”予于父母,一体而分,而禀受不可不察,如禀肺气为皮毛,肺气不足,则皮薄怯寒,毛发不生。禀心气为血脉,心气不足,则血不华色,面无光彩。并脾气为肉,脾气不足,则肌肉不生,手足如削。

从现代医学看,人的体质与父母的遗传基因及胎儿在母腹中的生长发育有关。

许多素体阳虚之人,皆与先天禀赋有关。

2、痰饮与水气

痰饮与水气,可视为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产生的病理性产物。

痰饮与水气,均为阴邪,故易伤人之阳气,且阻滞人之气机,可致机体阳虚,出现咳喘、呕吐、寒痞、眩悸以及夫人经闭带下、小儿抽搐惊风等阳虚症候。

3、房事不节

《医学源流》说:“夫精者,即肾中之脂膏也,有长存者,有日生者,肾精藏精之处,充满无缺,如井中之水,日夜充盈。若纵欲不节,如浅挟之井吸之无度,则精枯矣。”

中医认为“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所处”;精者,生命之本也,由肾所藏而不宜过泄。若正直壮年的男女,房事不节,交欢过多,则会导致精气过泄而出现肾阳虚弱或肾阴不足等症候。

4、七情异常

喜、怒、忧、思、悲、恐、惊为人之七种情志。中医学认为,人的七情分属五脏: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

情志活动过激或产汽的情志异常,则会成为导致机体阴阳失衡、功能失调的病因,引起疾病。

暴喜伤阳、惊恐伤肾、过思伤脾。

5、伤饮生冷

饮者,水也。水为阴邪,可伤人阳气。如过量饮水,可致寒饮留中,使脾阳受损,出现食少纳呆、大便糖稀等症候。

生冷者,生之瓜果、凉水冷饮也。冷者寒也,阴寒之物,最易伤阳。嗜食生冷,寒饮留中,可伤及脾胃,使中阳受损,导致脾运失健,从而出现一系列脾阳虚弱的症候。

6、过劳过逸

《素问》云:“劳则耗气”“劳则伤脾”。这里的劳指的是过劳,而不是正常的劳动。“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过劳除了过度伤元气外,还可以导致脾阳受损,而出现食少纳呆、肢软乏力等症候。

所谓过逸是指体力劳动太少,机体运动太少。可导致脾胃亏虚,正阳不足,从而出现食欲不振,肢软乏力,精神不振等症候。

三、医源性病因

1、误清

即用药失误:如胃火实证,过用苦寒。对于胃火实证者,用寒药治疗,一般来说没有问题,但过用苦寒,则可能会导致伤阳败胃。

2、误汗

指过用发汗之药。汗之太过,则会伤阳耗阴,出现阳虚症候。

3、误下

下法为八法之一,有荡涤肠胃,通泄大便,逐邪下出之功。若用之不当,亦会导致伤阳败胃、损阴耗液的严重后果。

以上从中医学角度阐述了阳虚产生的原因,如果喜欢请关注上方的头条号。

下一篇我们将介绍各个脏腑阳虚的概念及主症,期待您的关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医日一方---老中医为你解读阳虚
五脏阳虚的表现
中医教你怎么补——看看补益气、血、阴、阳的补剂
中医对脾肾阳虚的治疗 什么中药可以治疗脾肾阳虚
王伟清:五脏病养生膏药治疗方法~
心衰五脏同病,久伤气血阴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