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邱大星 | 买 书 乐

写完《至乐莫过于读书》,意犹未尽。读书乐,买书藏书亦是其乐无穷。于是再续一篇。

中小学时,都是父母买书,就这点而言,我是要终身感谢他们。上师范后,有了助学金和奖学金,就自己买书了。还记得第一次领到薪水后买的书是《鲁迅年谱》。因为不知道时代背景就很难理解鲁迅先生的杂文,而当时鲁迅先生的文章还是中学课文的重点。只是此书大概是再也找不回来了。

在中学教书时,学校图书馆藏书太少,更新又慢。国家图书馆读者容纳有限,门槛又高,当时没有教授资格是借不出书来的。所以只有自己买书了。

对于买书,我是毫不吝啬的。当时微薄的薪水差不多都换了书了。

有几次该出手时没出手,事后追悔莫及。一次是在大学期间,有一天晚上去听讲座,校园里有学生在处理自己的收藏,有一套《红楼梦》的论文复印剪报,好像是十本30元。因当时还没对《红楼梦》产生兴趣,也是嫌有点贵,就没有痛下决心。回想起来实在可惜。另一次是在新华书店看到一本勃朗宁夫人的十四行诗,剪影的插图,十分精致。可惜口袋里的钱不够,只得改天带钱来买,可惜已经售罄。从此以后,每次逛书店都带足了钱,而且一旦发现好书,就毫不犹豫地买下。

节假日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书店,因为囊中羞涩,所以很少去新华书店买新书。多半是到中国书店买二手书。当时的北京,在王府井、西单、大栅栏、琉璃厂、新街口、东单、隆福寺都有中国书店的分店,我去得比较多的是大栅栏和琉璃厂的旧书店。可惜当时读书甚少,薪水又微薄,回想起来,许多好书都失之交臂了。

买得最贵的一本是英文版的卡通大百科,有不少精美的插图,估计是北京电影制片厂流出来的,花了一百多元,在八十年代,几乎是我的所有的积蓄。因为那时兄弟在中央工艺美院学美术设计,他喜欢卡通,我也就不惜血本了。

北京每年都有春、秋两季的书市在中山公园举办。我一般开展时去一次,拔得头筹;临闭幕时去一次,看有没有大销价的书可扫。每次都用完存折里的余额,然后用自行车驮着一大摞新旧书籍,心满意足地回学校宿舍。

之所以不回家而回宿舍,是因为家中的斗室已无书籍立足之地。在学校宿舍,我睡的是有上下铺的铁床。我睡在下铺,上铺堆书。另外还有两个破讲台改装的书架。

可惜的是,当我离开学校到准备出国时,因为家中没有空间让我放书,各种书刊、杂志整整卖了几大麻袋。而前些年回国时,又是同样的悲剧。这是我两次藏书的浩劫。

几经搬迁,动荡漂泊,我的藏书竟所剩无几,切肤之痛,如李易安在《指南录后序》中所述的一般。好在尚有几本劫后余生的藏书,其由来可与诸君分享。

最珍贵是一本世界书局出版的《古文观止》,说珍贵,一是版本较老,字体也很漂亮,是竖版的仿宋体,最重要的一点是外婆唯一的遗物,上有外婆的圈点。后我在中国书店找到一套同期版本的《古文辞类纂》,算是我在中国书店最大的收获。

在八十年代初,海外的书籍还不能堂堂正正地进入书店。我在北京外文书店的一个套间里,买到一套台湾六十多位教授编纂的《白话史记》,至今未见此种版本。侥幸啊侥幸!

最为遗憾的是一套中华书局出版的十二本一套的《缀白裘》,是延安时期的艺术家李波老太太送给我的。说是在文革时,被造反派拿走了三本,说是拿回去审查一下,看是不是毒草。这一去就泥牛人海,再无消息。至今缺了前三册。

逛书店已经成为我上街的习惯。即使到外地旅游也不例外。最兴奋的一次是前几年在上海多伦路文化名人街的一家旧书店,发现了一本l979年中国电影出版社的《卓别林电影剧本选》。此书原在上海某家重型机械厂图书馆,看其借书卡,竟从未借出过。卓别林是我的电影偶像,当年在北京图书馆看到过这部书,曾遍寻各家书店,未果。今日得见真是大喜过望。现在一些旧书店多是漫天要价,不知索要几何?我试着问一问价钱,仅卖五元,我还以为是听错了。便立马买下,如获至宝。我想要是周杰伦的书,老板大概开的就不是这个价了,一笑。

在携妻子游北京南锣鼓巷时,有一家“朴道草堂”,门脸不大,布置得古香古色。类似读书俱乐部。可看书,亦可买书,只是书价并不便宜。本想只是看看,但看到一本《蔡澜叹世界》,便走不动了。蔡澜先生的散文短小精悍,可读性很强。我是到新加坡后才读到了蔡澜先生的作品,他在香港和倪匡、金庸、黄霑号称“四大才子”。可不知为什么大陆的书店却几乎看不到他的作品。

说到新加坡,客居期间也有收获。那一年,我在新加坡中医学院学习时,正遇上学院图书馆处理旧图书。我以仅有的财力,购得一套商务印书馆的《中国医学大辞典》(上下册)、一套香港上海书局的《中国历代戏曲选》(上下册)和一本《中国植物图鉴》。我不是学生物的,那本《中国植物图鉴》似乎没有太大用处。但一来是开明书店出版,二来那白描手法画出的图例十分精细。现在再出此类图书的话,只怕都是彩色图片,不会再有这样的手工绘制了。想到此,便毅然买下。

到宁德后,购书才大大减少。公交大厦旁原有一旧书店,我是常客,可惜现在已改为服装店。

一次登山到南漈的龙湫寺,在免费赠阅处看到一本小册子——《弘一法师的故事》,竟是潘主兰先生题的封面。在乐捐箱中投入十元,欣然取之。

家有藏书的人不一定看书,这一看家中的书橱便知。爱读书的人,其书橱里的书一定是参差不齐,高矮厚薄不一的。而装门面的书橱里往往是套书,整整齐齐,精装金字,如同一些领导办公室里的摆设。当初和妻子谈恋爱时,从视频中窥见其身后的书橱,便决定以身相许。

许多爱读书的朋友告诉我,现在网上买书比较便宜,可我还是喜欢在书店买书。因如今图书虽多,但鱼龙混杂,鱼目混珠者比比皆是。所以书是一定要翻阅后才能决定买或不买。在网上就不能翻阅了,光看网上的简介和目录是不行的。此外,书籍的装帧,字体,字型、用纸、排版等都是决定是否买下的因素。另外,如果大家都去网上买书,搞得实体书店关门大吉,又有何益?

陈炳东先生说起他的藏书被借不还的惨痛教训,我也是深有感触。有位学者在家中书橱上贴着“书与老婆概不外借”的警语,我完全同意。身外之物有两样东西我一般是不借的,一是钱,二是书。不借钱是因为无钱可借,倒不是怕借了不还。书倒是有不少,但借书的人不知为什么往往不还书。上下两册的书如果缺了一本,就如同一双鞋少了一只,剩下的一只还有什么意义呢?所以我宁可买书送人也不借书。

我这个人兴趣广泛,涉猎的书也很广泛,文学艺术、历史掌故、文物收藏、医学保健都在阅读之列。十分感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电子书。藏书不需要那么大空间了。只是万一我的移动硬盘出了什么问题,那我的藏书可真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苏州名家书房】王稼句:书房是精神的后花园
人物 | 邱晓刚:父亲一生迷恋的 “久迷书屋”
谈谈读书与藏书的那些事
好聚好散
2、读书要买书
书房的噩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