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幽梦影》5

71⊙梅边之石古竹傍之石瘦

 梅边之石宜古 ; 松下之石宜拙 ; 竹傍之石宜瘦 ; 盆内之石宜巧。

 【原评】

周星远曰:论石至此,直可作九品中正。

释中洲曰:位置相当,足见胸次。

【译文】

梅树旁的石头应该是古雅的,松树下面的石头应该是粗拙,翠竹旁的石头应该是很清瘦的,盆景内的石头应该是很精巧。


【注】垒叠石头或曰假山艺术,不能陷入单纯的堆砌,最好能够与草木搭配一下;而不同的植株,也须有不同特色的石头。
  比如,梅边的石头要古朴,这样,虬曲的梅枝与之相发挥,颇有自然之趣;一旦梅花盛开,一边是红红白白的媚影,一边是风风雨雨的苍颜,有一种轻灵出尘的美丽沧桑。
  松下的石头该是朴拙的,自然随意,一派天然,不能有任何人工雕琢的痕迹。在自然界的草木中,松往往最具烟霞之气,而松下之石也往往厚重朴拙、棱角分明。
  竹子本身是纤柔的,随风飘摇的,所以竹旁的石头就该是瘦的,小巧的。如果对比太过鲜明,反而容易抹煞美感。新筠之侧、幽篁之内,偶见瘦石散落,偶有幽人韵人出没其间,也自成佳趣。
  至于盆内之石,自然以“巧”为上,无需赘言。
    所举景观言,梅、松、竹、盆景各有独自的神韵、风骨,石头也时各具风格,但是要把这些独具风格的失误搭配在一起,并且达到最佳状态,就要看造境者能否准确把握它们不同的内涵,并巧妙配置。

造境者各具他们各自不同的风致将他们巧妙的融合:梅,独具神韵,应以古雅之石相配;松,傲岸苍劲,与粗拙之石相配,更显朴实;竹,修长清瘦,和瘦剥的石头相搭配,其清奇潇洒的风姿尽显眼前;盆景人工雕琢痕迹明显,石头要精巧,才会显示盆景的别致。

    美在和谐。只有事物的外在形式与内在精神达到和谐、统一,才会出现最佳的审美效果。

日本枯山水

    空寂玄幽之美,是一种精神性的、内在智慧之美。它是将老庄玄学之“无”的意境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将佛教的世界观融八人们对“无”的理解和认识。产生了“有即是无,无即是有”的幽玄之境。日本艺术设计成功消化中国古代山水画传统的空间、余白和省笔的手法,也就是“无”。但它不是作为简单的“虚”的“无’:而是一种充实的“无’.’以此来创造一种超然物外的艺术力量,从“无”中来体味最大的“有’:即所谓“无中万般有’。

    为反映禅宗修行者所追求的苦行及自律精神,日本园林开始摈弃以往的池泉庭园,而是使用一些如常绿树、苔藓、沙、砾石等静止、不变的元素,营造枯山水庭园,以期达到自我修行的目的。在其特有的环境气氛中,细细耙制的白砂石铺地、叠放有致的几尊石组,就能对人的心境产生神奇的力量。





72⊙律己宜秋 处世宜春
 律己宜带秋气 ; 处世宜带春气

【原评】

孙松楸曰:君子所以有矜群而无争党也。(子曰:“君子矜(1)而不争,群而不党。” 【注释】 (1)矜:音jīn,庄重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君子庄重而不与别人争执,合群而不结党营私。”)

胡静夫曰:合夷、惠为一人,吾愿亲炙之。(不做伯夷也不学柳下惠。比喻折衷而不偏激。)

尤悔庵曰:皮里春秋。(皮里春秋:指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的言论。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8回(出句言蟹之横行,对句则蟹壳之内仅剩下的黑色膏膜和蟹黄言世人之心黑意险。其以“皮里春秋”之典品评世上之人之事更是一目了然,这一点大家有目共睹,也极易从诗中得出。))

【译文】

要求自己应该要有秋天的严厉,对待别人要有春天般暖融融的精神。

【评析】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为君子处世为人之道。人生在世总会有欲望,于是在欲望的驱使之下,就对自己要求不严,放纵自我,贪图享受,得过且过,于是就养成一种惰性,经受不住痛苦、挫折的打击,所以也不会有所建树的。这就要求我们在生活中,要严格要求自己,发奋努力,就像秋天的天气一样。事实证明只有严格要求自己的人才会成就大事业。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人生活幸福、事业成功的前提与保障。而人与人交往时,宽于待人,胸襟豁达,个人修养良好,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律己宜带秋气,处世宜带春气”可作为人们为人处世的箴言。如果人人都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处事和善,那我们世界将变成最美好的人间。



 
73⊙催租败人意 谈禅令人幽

 厌催租之败意 , 亟宜早早完粮 ; 喜老衲之谈禅 , 难免常常布施。

【原评】

释中洲曰:居士辈之实情,吾僧家之私冀,直被一笔写出矣。(僧人求布施是无奈,这个带释称的应该是个法师,应该不是禅僧)

瞎尊者曰:我不会谈禅,亦不敢妄求布施,惟闲写青山卖耳。(明代大的禅寺,由于自给自足,一般不接受布施。明代禅教分离。禅宗认为接受布施,会影响修行,所以一般自己农耕,解决吃饭问题。行禅另当别论。这个号称不会谈禅的僧人,肯定是禅僧。

【译文】

讨厌收租催债破坏意兴,最好早早把租税交完;喜欢僧人谈经说禅,就免不了施舍一些财物。


【注】  这世界有美好,也必定有丑恶;有悦耳的声响,也必定有不堪入耳的声音。如无良恶少、悍妻泼妇的辱骂声,与其听闻,还不如耳聋。

  同样不堪入耳的还有:“厌催租之败意,亟宜早早完粮;喜老衲之谈禅,难免常常布施。”讨厌催租的人败坏心情,就应该早早地交纳税粮;喜欢老和尚讲论佛法,就免不了经常给予施舍。

  说到“催租败意”,应该是源自宋代诗人潘大临的一则故事。

  据宋惠洪《冷斋夜话》记载,有一次,谢逸写信给潘大临,问他“近新作诗否”。潘大临回复说:“秋来景物很好,每一件都可以写成佳句,遗憾的是美好的景致往往为俗气遮蔽。昨天闲卧在床,忽然听到弥漫于林间的风雨之声。不由地灵感突现,于是赶紧跳下床在墙壁上挥毫狂书。但是刚写下‘满城风雨近重阳’一句,催税的人忽然就来了,于是诗兴全无,再也写不下去了,就只能寄给你这一句。”

  如果催税的人没来,或者等潘诗人把诗作完了再来,又或者来的是其他人,都未尝不可。偏巧潘大临只吟出一句,催税人一到,灵感远走高飞,诗兴被完全败坏,徒留长长遗憾。

    听经说禅,布施老僧,乐在其中,是一件轻松悠闲事。

     如同现在学佛一样,也需要资粮钱财


74⊙松下听琴月下箫耳中自有鸾凤调
 松下听琴 ; 月下听箫 ; 涧边听瀑布 ; 山中听梵呗 , 觉耳中别有不同。

【原评】

张竹坡曰:其不同处,有难于向不知者道。

倪永清曰:识得不同二字,方许享此清听。

【译文】

松树下听琴声,月光下听箫声,山涧边听瀑布激流的声音,深山中听僧人诵经的声音,总觉得有不同的感受。


【注】  明太祖之子朱权专门辑录的古琴谱集,名为《神奇秘谱》,其序文中这样说道:“然琴之为物,圣人制之,以正心术,导政事,和六气,调玉烛,实天地之灵气、太古之神物,乃中国圣人治世之音,君子养修之物。”由此,足见琴之地位。

  “琴棋书画,皆得其妙”才不枉了才子身份,“琴”居了才子当家本领的首位。所谓“君子之道,必左琴右书”(柳识《琴会记》),所谓“左琴右书,士无故不撤”(梁肃《观室山人弹琴序》),足见琴在文人心目中的地位。“琴之为音,孤高岑寂”,很多时候,弹琴已经不是技艺,而是文人心绪情操的写照。难怪苏轼会这样表述自己的理想状态:“几时归去,作个闲
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行香子》)欧阳修自号“六一居士”,“有琴一张”居其一。

  琴的音色清微澹远,恬淡润洁,所以听琴的环境也要有所择取。古人有“焚香操琴”之说,讲究的就是一份清静。

  听琴要在松下。幽壑之中,青松之下,山风习习,此际听泠泠琴韵,顿觉心肺俱洗。在古典画廊中,以“听琴”为题材的画作不胜枚举,细察之,发现不少作品都把抚琴者置于松树之下,把松树作为绝佳的声色背景。比较有名的是传为赵佶所作的《听琴图》,在抚琴者的背后,有一株高大的松树,亭亭如盖;旁有修竹数竿,疏朗有致。整个画面有了这株松树,顿觉安静沉稳许多。琴韵袅袅、松风飘飘,尽从无声中来。

  那空灵悠远、缠绵多情的箫声必须在月下听。月色溶溶,四野寂寂,箫声悠悠,整个的心思都被牵引着,低回婉转,清丽朦胧。

  苏东坡月夜泛舟赤壁,饮酒乐甚,扣舷而歌,而后又有一位朋友吹起洞箫,“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又想到那姜夔带着范成大赠与他的歌女小红,乘着雪意暮色挂帆归去。在归途中,他们坐于船头,小红咿咿呀呀地唱,姜白石吹着洞箫轻轻脉脉地和……

  听瀑布的轰鸣之声,就只能站在山涧之畔,听瀑流一泻而下,恣意而快乐地盘旋于山的腹地。飞沫随风飘扬,掠过整个躯体,然后落于水面,更多地洒落山中,山与水更加含混,也更加纠缠不清。恍惚间会觉得自己就是一粒飞沫,在翔舞的瞬间体验了一场刻骨铭心而又地老天荒的爱恋……

  通俗来讲,梵呗即佛教音乐,为“举行宗教仪式时在佛菩萨前歌诵、供养、止断、赞叹的颂歌”。据说曹植有一次往游鱼山,听到岩谷间的水声,顿然有悟,于是根据其音节,制成了梵呗之音,世称“鱼山梵呗”,成为我国梵呗的创始者。佛界清音,不惟在山中听之,更当洗耳聆之。



75⊙ 古之不传于今者,啸也、剑术也、弹棋也、打毬也。

【注】  首先是啸。许慎《说文解字》谓:“啸,吹声也。”啸不借助任何乐器,通过唇、舌、齿、气的相互配合,发出谐于音律的声音。啸法多种多样,情感表达各异,至魏晋大放异彩。“人有所思则长啸”,有论者将长啸者各异的怀抱分为七类:志士怀才之啸,隐士山林之啸,异士轻俗之啸,狂士自纵之啸,雅士怡逸之啸,郁士忧伤之啸,仙侣相知之啸。
  各类有关啸的故事也俯拾皆是,略举一例。《世说新语》中刘孝标注引《江左名士传》云,名士谢鲲有一次挑逗正在织布的邻家之女,这个女子就用织布梭子向谢鲲投来,打断了谢鲲的两颗牙齿。回家之后,谢鲲傲然长啸,说:“这并不耽误我啸歌。”
  可以说,“啸”是一种专门的口技,文士吟啸之风唐代尚存。宋之后,日渐湮灭无闻,张潮应当没机会听到真正的啸声。
  剑产生于商,有“百兵之君”之称,“因其携之轻便,佩之神采,用之迅捷,故历朝王公帝侯,文士侠客,商贾庶民,莫不以持之为荣”。有了剑,也就有了剑术,《庄子》里有极精彩的《说剑》篇,《汉书?艺文志》载有《剑道》,唐代剑舞高度发达,明代茅元仪(一说戚继光)所著的《武备志》描述各式剑术甚为完备。
  不说赳赳武夫,就是彬彬文士也是长剑陆离、书剑飘零,如司马相如、曹丕、李白、陆游,等等,皆是击剑高手。可以说,剑术只能是愈加进步、后来居上,但张潮也把之归于不传之列,也只能说是他追慕古风的一种表现吧。至少,在他之后,又有宋仔凤《剑法真传》一书传世。
  弹棋是一种游戏,起于何时,已无确考,东汉的跋扈将军梁冀擅于此戏;另《世说新语》载魏文帝曹丕也精通此术,“用手巾角拂之,无不中”;有一个客人说自己也会玩,曹丕让他一试,结果这个客人水平更高,能低着头用葛巾角拂棋。弹棋到唐代也很流行,《天中记》载唐顺宗甚好此戏,诗人王涯也有“向晚移镫上银簟,丛丛绿鬓坐弹棋”(《宫词》)的诗句。尽管这种游戏风靡数百年,但是到宋代已然失传。
  打毬分两种,一种是用脚踢,可称为蹴鞠;一种是在马上用杖打,唐代尤为流行。到清代,这种绵延了几千年的游戏也日益式微。



76⊙月色倍添潇洒致谈禅赏美两相宜
 月下谈禅 , 旨趣益远 ; 月下说剑 , 肝胆益真 ; 月下论诗 , 风致益幽 ; 月下对美人 , 情意益笃。

【注】在月光下谈禅论道,觉得清心如洗、杂念尽去,也就更能够顿悟那些深远的旨趣。

  月光下,剑芒闪烁、寒辉映耀,“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激切之处,“肝胆皆冰雪”
如果在月光之下,面对着美人,那定然是情意相惬、月圆心恬。

  月色,美人。泰山虫二,风月无边……

  春风十里柔情,夜月一帘幽梦。淡淡的夜色笼罩了大地,却让月色中的丽人分外明晰耀眼起来。月光下的美人氤氲为充满魅惑韵致的旖旎情境,葳蕤繁茂、滴粉搓酥。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
    热闹的花市自然是他人的狂欢,月上柳梢,却并非艳羡眼前的喧嚣,只为见证一对倾心相爱的恋人,在月光下喁喁低语、诉尽衷肠。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晏几道《临江仙》)

   无数个春梦忽散的夜晚,无数次宿醉方酽的唇边,他都不曾忘怀这个叫小蘋的女子,甚至记得初次见面时她身穿的绣有双重“心”字的罗衣。春天如约而至却带不来伊人只言片语,只有让无边的落花与微雨把心中的思恋平息。恍惚中是谁又奏起琵琶,她曾经那么热烈地倾诉过相思。楼台与帘幕把一个人深深地锁入思念里,却锁不住蓝宇之上的一轮明月,它曾经映照着小蘋像一朵彩云、冉冉归去……

    一个人一生都在寻找自己的另一半,是美貌?是财富?是激情和刺激?都不是;是一颗心,一颗同你一样,有同一频率的,知你的一颗心;于是就找到的幸福。除了这颗心,对于你来说,都是无所谓的。


    最近读日本一休和尚的一首艳诗,道出了婚姻、爱情的实质,特摘录如下:


    小姑缘底嫁彭郎,云雨今宵梦一场。
    朝在天台暮南岳,不知何处见韶阳。

     注:韶阳老人就是云门文偃禅师。最后一句:“不知何处见韶阳”可以解释为“不知道哪天能真悟”;天台与南岳相距很远,除非坐飞机(古代没有),不可能朝在天台暮南岳。

    【解】人家一休用艳诗也能说法,“小姑缘底嫁彭郎,云雨今宵梦一场”;小姑娘嫁给彭郎,云雨一番,如梦境一样,过日子,过一辈子,二人的心灵世界就是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的世界



77⊙有地上之山水有胸中之山水
有地上之山水 , 有画上之山水 , 有梦中之山水 , 有胸中之山水。地上者妙在丘壑深邃 ; 画上者妙在笔墨淋漓 ; 梦中者妙在景象变幻 ; 胸中者妙在位置自如。

【原评】

周星远曰:心斋《幽梦影》中文字,其妙亦在景象变幻。

殷日戒曰:若诗文中之山水,其幽深变幻更不可以名状。

江含徵曰:但不可有面上之山水。

余香祖曰:余境况不佳,水穷山尽矣。

【译文】

有大地上的山水风景,有画中描绘的山水,有梦中向往的山水,有胸怀中孕育的山水。地上的山水,妙在丘陵沟壑,自然而出,幽深真切;画上的山水妙在笔墨洒脱,酣畅淋漓;梦中的山水,妙在景象变幻无穷;胸中的山水,妙在自由组合,随心所欲的安置。

【评析】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人们寄托情感的事物永远是山水。作者很形象将山水分为四种:地上的、画中的、梦中的、胸中的。这样不同的四种山水,又有着自己的特点。


    地上山水乃自然山水,它是自然界的产物,它的特点:山脉高耸,深沟巨壑,溪流,泉水瀑布,它有着其他山水无法比拟的深广博大、神秘莫测,这样的景象本身就是一幅绝美画卷。


    而画中的山水,是自然山水的再现,它是经过画家的提炼,藉画笔表达某种情绪,浓墨重彩的将自然景观淋漓尽致地表现出

来。画中山水是画家艺术的创造。


    梦中山水可以说是十分虚拟的,它没有某种特定的形式,随意性很强,具有很大的变化空间。可以是自然山水的再现,可以是自然山水的变形。


    胸中山水是人理想境界的表达,可由自己随意的想象而不受任何限制。




沈周七十岁的时候作的《自寿图》,  绢本,山峰树石,学赵伯驹青绿,人物类赵孟頫

    明代大山水画家,唐寅老师的沈周胸中亦无一丝牵挂。《题钓图》云:“流水之间心自得,浮云以外梦俱无。”一派清空,何等洒落!
   《七十喜言》云:“阔水游鱼尾不赤.绝云高鸟影俱青:”
   摆脱了富贵利达煎熬和羁绊的人,是自由的,纯真的,活泼的。隐逸的生活就是:“年来避世缩如龟,净扫茅茨闭竹篱”,也是清苦的。但是是一个“无荣无辱太平人”。千古英雄一抔土,一切富贵利达转头是空。


78⊙百年之计种松 百世之计种德
 一日之计种蕉 ; 一岁之计种竹 ; 十年之计种柳 ; 百年之计种松。
 

【原评】

周星远曰:千秋之计,其著书乎?

张竹坡曰:百世之计种德。

【译文】

要从一天计划,那就选择种芭蕉树;要从一年计划,就选择种竹子;如果从十年考虑就种柳树;要是为一百年作打算就种松树。

【评析】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是说人们要为以后的事情,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古代,人们对栽种植物的作用的认识,远不及现在全面。但古今如出一辙的是,为了以后的计划,或为自己,或为儿孙,便种下了这些树。

    所谓作者所说在不同的季节种下不同的树木,他们的目的是不同的。所谓“一日之计种蕉”,指芭蕉这种植物,只要栽种下,就具观赏价值。“一岁之计种竹”,指竹子一年可成材,四季常青,给人以勃勃生机;“十年之计种柳”,指柳树要经十年的风吹雨打才能成才,那时柳条摇曳,绿荫之下可供人纳凉休憩;“百年之计种松”,指松树要经历百年之后才能长成,并且苍劲葱茏,是世代人所钟爱的植物。

    芭蕉、竹子、柳树这些植物能立竿见影,可以为己所用;而百年之松则是要历经很长的时间,纯为后世子孙计划。眼前和现实固然重要,但远景规划更不可少。

    社会要进步,人类要发展,就需要制定好短暂计划与长远计划,要有发展的眼光,为子孙后代积福。


   由于禅宗特立独行的精神,因此他们常否认自己得自于老师的传授。如雪峰义存提到他的老师德山宣鉴时曾说:“我空手到他那里,也空手而回”。实际上,这也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没有一位老师能所任何东西灌输给学生,老师只是在学生需要时从旁辅导而已。

    石头希迁第一次拜访他的老师青原行思时,青原问他:“你从那里来”?石头回答说:“从曹溪(即六祖慧能)处来”。青原又问:“你带了什么而来”?石头回答说:“我去曹溪之前就没有缺少什么”。青原又问:“既然如此,那么你为什么又要去曹溪呢”?

   在这里,我们很清楚的可以看出,虽然老师不能把任何东西灌输给你,但他却能帮助你看到内心的一切。他的教训至少可以说是使你开悟的一种媒介。(所谓西藏的密宗灌顶的意思也在于此,就是上师能帮助你看到内心的一切

【菜根谭】读书不见圣贤,如铅椠佣 ;(无用之学也) 居官不爱子民 ,如衣冠盗。(无德之官也 ) 
讲学不尚躬行 ,如口头禅;( 无能之才也 ) 立业不思种德,如眼前花 (无益之事也) (学以致用,立业种德)

【译】读书不理解古圣先贤的思想精义,只能成为一个写字匠;做官如果不爱护百姓,就如同一个穿着官服的强盗;只传授学问却不注重身体力行,那就像一个只讲理论而缺少修行的和尚;创立事业而不想积累功德,那就像一朵艳丽却很快凋谢的昙花。



79⊙春雨宜读书 冬雨宜饮酒
 春雨宜读书 ; 夏雨宜弈棋 ; 秋雨宜检藏 ; 冬雨宜饮酒。

【原评】

周星远曰:四时惟秋雨最难听,然予谓无分今雨、旧雨,听之要皆宜于饮也。

【译文】

春季下雨时最适合阅读诗书,夏季下雨时最适宜下棋,秋季下雨最适合翻建收藏物品,冬季下雨时最适宜饮酒。

【评析】

    一年之中四季的天气不同给人们带来的感觉就不同,找些适宜的事情来做是解除这些问题的最好办法。春雨绵绵给人以轻信舒适之感,此时,静坐家中,读经论史,则是十分十分惬意的事情。

    夏季下雨,多是狂风暴雨,电闪雷鸣、使人难以宁静,下棋可以陶冶性情,平心静气,舒缓心情,则是最好的活动。秋季雨水连绵不断,天气清冷,使人心生烦愁;此时,翻检收藏旧日物品,将身心带回到往事的岁月之中,既消磨时光,又可以冲淡愁苦的思绪。冬雨时节,天寒地冻,人们大多不愿意出门,加上天气寒冷,更觉无聊;此时,与朋友饮酒,则能助人雅兴,又能消寒暖身,是件令人十分愉快的事情。

    其实,下雨是种自然现象,这是一种特定的自然规律人们根本无力去改变。而作者却分门别类,反映出他个人的情调,同时也反映了他们闲适无忧的日常生活。



 
80⊙诗文贵得秋气 词曲贵得春气
 诗文之体 , 得秋气为佳 ; 词曲之体 , 得春气为佳。

【原评】

江含徵曰:调有惨淡悲伤者,亦须相称。

殷日戒曰:陶诗,欧文,亦似以春气胜。

【译文】

诗歌散文这两种文体的创作,带有秋天的气息更能反映诗歌的特色;词曲这两种文体的创作;更能体现词曲的意境。

【评析】

    这段文字看似简短,其实反映了作者以及古人对诗词歌赋的态度。

    这两句话包含了如下两层含义:一、古时认为词曲不能等大雅之堂的人大有人在。“诗庄词媚”就是表达的这种意思。文人们,以为诗言志,以庄重蕴藉为正宗,是雅文学;而词则可以写艳情,用语直白明快,是俗文学。所谓春气,即指词曲能自由书写,风格灵动;所谓秋气,则指诗文应该严肃、深沉,不可轻佻。


    二、朱彝尊《紫云词序》中说:“昌黎子日:欢愉之言难工,愁苦之言易好。……斯亦善言诗矣。至于词或不然,大都欢愉之词,工者十九,而言愁苦者,十一焉耳。”也就是说,诗要写愁苦、哀伤,词要写欢愉、灵巧。因为春天的主调是欢快,而词曲本身就有写欢愉,故写“词曲之体,得春气为佳”;因秋的特征是悲,是苦,诗文宜写穷愁的意思,所以说“诗文之体,得秋气为佳”。


   诗言志,词言情。



81⊙游历山水贵会心卜居山水求其妙
 钞写之笔墨 , 不必过求其佳 , 若施之缣素 , 则不可不求其佳 ; 诵读之书籍 , 不必过求其备 , 若以供稽考 , 则不可不求其备 ; 游历之山水 , 不必过求其妙 , 若因之卜居 , 则不可不求其妙。

【原评】

冒辟疆曰:外遇之女色,不必过求其美;若以作姬妾,则不可不求其美。(冒氏和他的前辈唐伯虎等明代“江南四大才子”一样,个性风流倜傥,不拘小节,时有“东南秀影”和“人如好女”之名,其婚姻和情爱生活也是极具传奇色彩的,这在当时来说亦无可厚非。据笔者考证,冒辟疆一生除“露水夫妻”外,有文献可考的就有10多位女性与他有过情爱关系。)

倪永清曰:观其区处条理,所在经济可知。

王司直曰:求其所当求,而不求其所不必求

【译文】

用来抄写书的笔墨,不一定要最优良的;如果要在白绢上作诗,那就不能不选择质地最佳的了。用来诵读的书籍,不必要求的过于齐全;假如是用来考校求证的书籍,就不能不要求齐全的了。游山玩水,不必要求的过于秀丽精妙;如果要是作为居住,则不能不要求环境幽美了。

【评析】

    这段文字的原评中有这样一句话“求其所当求,而不求其所不必求”,十分恰当的来概括了作者的这段话的主旨。什么事物不能要求全部精益求精,要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

    文中说“抄写之笔墨,不必过求其佳”因为抄写重适用,仅备临时使用,而书法讲美观,则要传于后世。所以,用作抄写的笔墨不需太过讲究;而用作书法的笔墨必须讲究。

    对书籍来说,供诵读的书籍只是由于为了个人的消遣,不必过于追求完备;而供稽考的书籍,要搞研究,必要旁征博引才能治学严谨,则要求其完备。

    至于山水风景,各有千秋,游历可以跑遍天下山水,尽览天下景色;但对于择地而居,要朝夕相对,寄身其中,则一定求其秀丽奇妙。

    因此,从这段文字中对我们依然受用。



 
82⊙求知态度不同 境界亦有分别
 人非圣贤 , 安能无所不知。只知其一 , 惟恐不止其一 , 复求知其二者 , 上也 ; 止知其一 , 因人言 , 始知有其二者 , 次也 ; 止知其一 , 人言有其二而莫之信者, 又其次也 ; 止知其一 , 恶人言有其二者 , 斯下之下矣。

【原评】

周星远曰:兼听则聪,心斋所以深于知也。

倪永清曰:圣贤大学问,不意于清语得之。

【译文】

    人不是圣贤,怎么可能什么都知道呢?只知道其中一点,又害怕不仅仅是这一点,又去了解其他的内容的,这是最好的求知者;只知道其中一点,经别人说起而知道了另一点的人,是次一些的求知者;只知道其中一点,当别人说起另外的内容时不相信的人,是求知者中更差一些的人;只知道其中一点,而讨厌别人说另外的内容的,是最差的求知者。

【评析】

    俗话说“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知识和事实总是有好多是我们所涉及不到的。那么听取众人的意见是我们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按照对待新知的不同表现,张潮也将人区分为四种。孔子也将人分为四种:“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次;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但是作者取消了一种“生而知之”的观点,从客观的角度把人分为了四种。


    第一种是积极主动获取新知得人,他们知其一,并主动去知其二,不满足已有知识,自觉追求发展与提高,作者认为这是最上等人。

    第二种人对知识得渴求不太积极,知其一,听人说才知道有其二,只是被动、缓慢地提高自己的知识层面,他们没有太多的热情去追求新知,这是次一等的人。

    第三种是故步自封求知者,他们只知其一,别人说起新的内容,却仍不相信,这是又次一等的人。

    第四种是只知其一,认为就是全部,厌恶别人说出他所不知道的东西,这种人不懂开拓新知,又嫉恨别人超过自己,是作者眼中的最下等人。


    人们应该做最上等人,努力学习,不断从知识中获取力量,为人类的文明与社会发展做贡献。



 
83⊙读书须解其中意贵在终身奉行之
 藏书不难 , 能看为难 ; 看书不难 , 能读为难 ; 读书不难 , 能用为难 ; 能用不难 , 能记为难

【原评】

洪去芜曰:心斋以“能记”次于“能用”之后,想亦苦记性不如耳。世固有能记而不能用者。

王端人曰:能记、能用,方是真藏书人。

张竹坡曰:能记固难,能行尤难。

【译文】

    收藏书籍并不难,难得是去读;读书并不困难,难得是理解其中的深意;能理解书中的知识并不困难,难得是应用这些知识;能用这些知识也不困难,能记住是困难的。

【评析】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可以改变一个人;一本好书,可以让人受益终生,从中学习做人的道理;同样,一本也可以使人走入歧途。所以,书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古今中外不少人对书青睐有加。家藏万卷,从中吸取精华为自己所用,受益匪浅。

    买书则可以阅读,阅读需要理解领悟,领悟了才可学以致用,这是读书的一个过程。也是从书中学的东西的最好方法。

    有人有钱就能买书,买回来后束之高阁,而不去阅读,相反倒不如借来的书看的多,所以“藏书不难,能看为难”颇有道理。有时我们出于好奇,可能见书就走马观花似的看一边,根本不求甚解;是否真正领悟了书的要义精髓很难说。如果只看书而不懂得书中所说的内容,那么看这部书的意义究竟何在呢?由此可以看出“看书不难,能读为难”,也是颇为恰当的。读书是为了学以致用,用知识服务于社会人生。有人也许学富五车,只是懂得照搬教条,不能灵活的将知识用于实际操作中,于是就算学到了知识同样是没有任何用处,可见“读书不难,能用为难”。书中的智慧可以说是包罗万象,只是用了就忘的人很多,所以最后作者发出感叹“能记为难”。

    书要读,要有深解,要用,最重要的是能牢牢记住在适当的时候应用它,这样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84⊙福气有种种 吉人善得之
 有工夫读书谓之福 ; 有力量济人谓之福 ; 有学问著述谓之福 ; 无是非到耳谓之福 ; 有多闻直谅之友谓之福。

【原评】

殷日戒曰:我本薄福人,宜行求福事,在随时儆醒而已。

杨圣藻曰:在我者可必,在人者不能必。

王丹麓曰:备此福者,惟我心斋。

李水樵曰:五福骈臻固佳,苟得其半者,亦不得谓之无福。

倪永清曰:直谅之友,富贵人久拒之矣,何心斋反求之也?

【译文】

    有工夫读书学习,可以说是福气;有能力接济别人,可以说是福气;有学识著书立说,可以说是福气;没有听到是非之事,可以说是福气;有学识渊博、正直可信的朋友,可以说是福气。

【评析】

    人生社会,五色杂陈。对于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情对于他的意义就不同。对终日为俗事缠绕、而极想得到清闲的人来说更具魅力。他们可以不用整日处于繁琐事中,有空闲时间去读书,与智者进行心灵的对话,既可以增长见识,又可以陶冶情操,的确是一种享受,令人神往。

    对于有善心的人来说,有能力去救济贫困,对他们来说是人生一件幸事,是一种莫大的福分。

    著书立说,阐述自己的社会人生真知,抒发一己的情志,是人生的一大乐事,《左传》中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可以看出著书立说的重要,是值得羡慕赞许的事功。

    人生活在是非场中,总会听到许多是非于是当你想要逃避时,躲也躲不开,只会徒增许多烦恼。所以作者说:“无是非到耳,谓之福。”求得身心的清净多么难得。

    人生在世,总要与人交往、沟通。如果拥有学识渊博的朋友,则可以增长见识,不断提高自己,并且在朋友的感染下,不断完善自己。可以说人生一大福气



 
85⊙天下闲最乐 能闲方能忙
 人莫乐于闲 , 非无所事事之谓也。闲则能读书 , 闲则能游名胜 , 闲则能交益友 , 闲则能饮酒 , 闲则能著书。天下之乐 , 孰大于是。

【原评】

陈鹤山曰:然则正是极忙处。

黄交三曰:闲字前,有止敬功夫,方能到此。

尤悔庵曰:昔人云“忙里偷闲”,闲而可偷,盗亦有道矣

李若金曰:闲固难得。有此五者,方不负闲字。

【译文】

人没有不乐于清闲的,但是清闲并不就是无所事事。有空闲的时间读书,有空闲的时间可以游览名胜古迹,有空闲的时间结交好友,有空余的时间可以饮酒,有空余的时间可以著书立说。天下快乐的事,有什么可以比得过这些呢?

【评析】

    人有许多生存的艰辛与无奈,使自己整日处于忙碌的状态,或为工作,或为生意,或为繁琐的家务,或为了生计的需要,出于作为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应尽义务的需要,整日苦于应酬,心力交瘁,以至于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如果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可以支配,那就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有了空闲的时间,就能享受平时享受不到的人生乐趣。可以静心读书;游览名山大川,领略山水之美;广交天下朋友;饮酒赋诗,自得其乐;著书立说,使自己的文字得以流传后世,这些都是人生的趣事。有了闲暇时间,人们可以自由的安排。作者文字中所说的闲,绝不是无所事事,而是颐养性情,陶冶情操,为自己的心灵开启一扇窗,天下的快乐,莫过于此。


   如何练心,手闲心懒,治疗迂腐,心手俱闲,则写字作诗文,心手俱懒,则坐睡,心不定,宜看诗及杂短故事,心闲无事,宜看长篇文字,或经注,或史传,或古人文集。日常生活就是行禅,古人总结得好

    我们自己一定要对得起自己,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和工作,人们的身心是很苦的,还是很累的,一定要善待自己,让自己的身心闲一闲,让它多养点和气,让它多养一养喜神,才对得起这个辛劳一生的身心。身,躺在床上就可以休息了,很多人,躺在床上,心闲不下来,一定要用点功夫让心得养。心不养不和,智慧出不来,天天七上八下的,智慧怎么出得来?与境和,事自圆,环境格格不入,到处都是冤家对头,那不舒服。怎样与环境和谐?不管你是谁,一定要放下身段,首先是融入环境,和其光,同其尘,和环境和谐,别超前,也别落后,使自己与环境融为一体,才能打成一片,那你干事自然就圆满了,就会成功。


 
86⊙文章案头山水 山水地上文章
 文章是案头之山水 , 山水是地上之文章。

【原评】

李圣许曰:文章必明秀,方可作案头山水;山水必曲折,乃可名地上文章。

【译文】

文章是安放在书案上的山水,山水是书写在大地上的文章。

【评析】

    文章有着包罗万象的作用,在不同的时期文章不同的文章有着不同的作用。古人说“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这    说明文章的内容包罗万象,展现着不同的历史,记录了不同时期的人文。比如在古代一篇劝谏君王的文章可以挽救一场战争生灵免受涂炭。

    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风格,它写尽了人间的万千琐事,使人读之心生向往。如游览山水,风格各异各具千秋,或深涧夕壑,或碧波万顷,或小桥流水,或碧波万顷,使人百看不厌,回味悠长。所以作者在此称“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可谓妙比。

    山水则为天工造化,是大自然杰出的产物。有式为山,有地为水,有山峰,有伏脉,有涓涓细流,有汪洋大海,这是上天的神来之笔赋予自然界的造化。观赏山水,好像在诵读文章使人心旷神怡,所以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



 
87⊙西游记是部悟书 金瓶梅是部哀书
 《水浒传》是一部怒书 ; 《西游记》是一部悟书 ; 《金瓶梅》是一部哀书。

【原评】

江含徵曰:不会看《金瓶梅》,而只学其淫,是爱东坡者,但喜吃东坡肉耳。

殷日戒曰:《幽梦影》是一部快书。

朱其恭曰:余谓《幽梦影》是一部趣书。

【译文】

《水浒传》是一部发泄愤怒的书,《西游记》是一部性灵悟道的书,《金瓶梅》是一部感叹世事的书。

【评析】

    这则文字概括了明清时期的三部著作,他们分别代表着一种类型,反映了时代的一个方面。有人说《水浒传》是一部“诲盗书”,它其实是一部泄愤的巨著。有历史记载以李贽《忠义水浒传叙》为最早,《叙》中说:“《水浒传》者,发愤之所作也”。由此可以看出《水浒传》确实反映着明清的一些社会现象。

    而举世瞩目的《西游记》以神仙、妖魔、鬼怪为题材,其实是一本参禅悟道的史书。先看历史记载,以谢肇涮《五杂俎》所说的“以猿为心之神,以猪为意之驰,其始之放纵,上天下地,莫能禁制,而归于金箍一咒,能使心猿驯伏,至死靡他,盖亦求放心之喻”为较早。其后仍有不少学者来阐发作为参禅悟道的书的观点。另外,我们可以从其他的描写可以看出,人物大多已佛教人物为主;行善事,取经等都是反映佛教的宗旨。所以说《西游记》表现的主题是参禅悟道。

    《金瓶梅》则是反映了世事的弊端,官场的黑暗,人与人之间的残忍,淫逸成性等一些腐朽的现实和思想。所以说“《金瓶梅》是一部哀书”。

    《金瓶梅》是一部“淫书”,做“淫书”的人,兰陵笑笑生,当然是一个“淫棍”。

  但是,全书中有淫事描写的只是三十七回,每回中最多的也不过二百多字,把全书中淫事描写总算起来,还不到一万字。因此,把这些描写文字统统删净,《金瓶梅》还是一部值得看的小说。《肉蒲团》、《痴婆子传》就不同了。删净了淫事描写,它们就不成为书。为此,我要替兰陵笑笑生洗刷,他还不是一个大淫棍。
  再说,他的淫学知识也肤浅得很。他写男女交欢,没有什么新的把式。葡萄架一段,要算是他的大发明了。可是,如此这般,实在也不见得新鲜有趣。

    明朝从万历年以后,很有些像罗马帝国晚期的颓废时代。从士大夫到富商地主,都在追求生活的佚乐。起造大花园,讲究饮食肴馔的精美,服御、器用,争奇斗胜,家里都养着歌僮舞女。男女之间的隐私事,也公然成为戏谑谈笑的资料。色情文学,从小说、传奇到山歌小唱,也在此时大量出现。说得美化一点,这是一个讲究生活艺术的时代;说得现实一点,这是亡国的先兆。

  兰陵笑笑生在他的小说中插入三十七段淫事描写,也只是赶时髦,随大流,正如现在青年作家时行在他们的作品中硬安排几段“性的解放”  一样。


88⊙  凡声皆宜远听,惟听琴则远近皆宜。

【原评】

王名友曰:松涛声、瀑布声、箫笛声、潮声、读书声、钟声、梵声,皆宜远听;惟琴声、度曲声、雪声,非至近不能得其离合抑扬之妙。

庞天池曰:凡色皆宜近看,惟山色远近皆宜。

【译文】

所有的声音都适合在远处听,只有琴声远听近听皆适宜。


【注】很多声音从远处听来别有感觉。如松涛、洞箫、长笛、芦管、秋虫等等。在依稀朦胧之间,在如有若无之间,在断续往复之间,在有心无意之间,便产生了一种特别的美感。
  当然,凡事不可一概而论。而对于琴声,远近各有其美。远则品其幽渺,近则赏其变化。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声音,听音乐是一种美的享受,于是欣赏的音乐的性质和种类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人们听到低音时会产生深沉的感觉;当听到高音时会感觉心胸开阔;听到欢乐、节奏感强的乐曲时,人的精神就会为之振奋;听到轻柔、节奏缓慢的乐曲时,感情放松,心情舒畅。所以听音乐可以改变人的情感激变。



90⊙书籍陶冶性情 应得其中三味
 读书最乐 , 若读史书 , 则喜少怒多 , 究之怒处亦乐处也。

【原评】

张竹坡曰:读到喜、怒俱忘,是大乐境。

陆云士曰:余尝有句云:“读《三国志》,无人不为刘;读《南宋书》,无人不冤岳。”第人不知怒处亦乐处耳。怒而能乐,惟善读史者知之。

【译文】

读书是最快乐的事情,如果要是读史书,则是高兴的时候少,愤怒的时候多;仔细体会愤怒的地方,也就是值得高兴的地方。

【评析】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所以说读书会带给我们很多惊喜。读书的种类不同,内心的感受自然也就不一样了。读经书、史书、子书、集部都会使人收益匪浅。读书会给我们带来许多快乐。

    读史书就会看见历史的发展中的全部,不仅仅只是看见一些美好的方面,同时也会有许多故事让我们看了之后会让我们拍案而起,义愤填膺。因为史书记载了历朝兴废衰亡的历史,记忠奸之争,真实的纪录着每一个故事。其中有忠臣遭谗离忧,受屈被害;奸佞小人却逍遥法外;还有山河残破,君昏荒淫不思改革,以至于国是日非,政局不稳,生灵涂炭,所有这些,都会带给我们震撼,所以作者说“读史书喜少怒多”。

    然而当你读到贤良被害,看到天下混乱,看到黎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时,你的心灵就会受到震撼,使你为之愤怒,同时可以唤起你的爱国热忱。读史书虽说怒多喜但是可以让你在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培养了刚直正义的品德,这也是一件乐事。



 
91⊙能作新论是奇书 能话难言为密友
 发前人未发之论 , 方是奇书 ; 言妻子难言之情 , 乃为密友。 

【原评】

孙恺似曰:前二语,是心斋著书本领。

毕右万曰:奇书我却有数种,如人不肯看何?

陆云士曰:《幽梦影》一书所发者,皆未发之论;所言者,皆难言之情。欲语羞雷同,可以题赠。

【译文】

写出前人没有发出过的议论,才称得上是奇书;表达出妻子儿女说不出的感情,才能称得上是密友

【评析】

    一本可以流传后世的书,一定要有不同于前人的地方,要有创新,要新颖,要有深刻独到的见解,有所建树,这样才能经得起考验。这则文字评判“奇书”的标准就是“前人未发之论”才是奇书,很有进步性。

    朋友和妻子、儿女不同,妻子、儿女一定有着十分深厚的感情,但是作为朋友则有更为宽广的沟通面,他们有着和家人不一样的感情,那时一种脱离了家庭琐事的一种关系,是建立在有共同的爱好和兴趣之上的,有着更深层面的交往和沟通。这则文字间朋友和妻子作比就是说明向妻子和儿女的感情一样深厚,但是又有妻子儿女不能取代的地方。所以说,“言妻子难言之情”,可称得上密友,人生有密友相伴,也可称为无憾的人生了。


恩生于害-《易经》

  帮朋友的忙,正在他困难中救济一下,他永远感激,但帮助太多了,他永不满足。往往对好朋友,自己付出了很大的恩惠,而结果反对自己的,正是那些得过你的恩惠的人,所以做领导的人,对这点特别要注意。一个人的失败,往往失败在最信任、最亲近的人身上。历史上这种例子很多。这种人并不一定是存心害对他有恩的人,像拿破仑在两个人的心目中,被认为他不配当英雄,一是他自己的太太,一个是他的一个老朋友,因为太亲近,相处太久了,就有不同的观念,在不知不觉中,会做出一些有害的事来。这都是恩与害,往往互为因果的关系,所以“恩生于害”这句话很重要。而它的原理,亦即来自生克的法则,生人者也克人,恩与害,两个对立相存,没有绝对的一方。现在青年人谈恋爱也知道,爱得愈深,恨得也愈深,这也就是“恩生于害”的原理,也是生克的法则



【题辞四】[清]王晫 题
  记曰:和顺积于中,英华发于外。凡文人之立言,皆英华之发于外者也。无不本乎中之积,而适与其人肖焉。
  是故其人贤者,其言雅;其人哲者,其言快;其人高者,其言爽;其人者,其言旷;其人奇者,其言创;其人韵者,其言多情而可思。张子所云:对渊博友如读异书,对风雅友如读名人诗文,对谨饬友如读圣贤经传,对滑稽友如阅传奇小说。正此意也。
  彼在昔立言之人,至今传者,岂徒传其言哉?传其人而已矣。今举集中之言,有快若并州之剪,有爽若哀家之梨,有雅若钧天之奏,有旷若空谷之音;创者则如新锦出机,多情则如游丝袅树。以为贤人可也,以为达人、奇人可也,以为哲人可也。譬之瀛洲之木,日中视之,一叶百形。张子以一人而兼众妙,其殆瀛木之影欤?然则阅乎此一编,不啻与张子晤对,罄彼我之怀。又奚俟梦中相寻,以致迷不知路,中道而返哉。
  同学弟松溪王晫拜题

【注】  和谐顺从积于心中,英气才华自然在外面表现出来。大凡文人的言论著作,都是其英气才华外在的表现,无不缘于他心中的积累,而且恰好与他本人相一致。 
  因此,贤者的言论是雅洁的,哲人的言论是犀利的,高士的言论是清爽的,达人的言论是开明的,奇才的言论是新颖的,韵士的言论是多情而且引人深思的。张潮所说的“对渊博友,如读异书;对风雅友,如读名人诗文;对谨饬友,如读圣贤经传;对滑稽友,如阅传奇小说”,正是这种意思。
  那些往昔有著作流传至今的人,哪里只是传播他的言论,是传播其人而已。现如今列举《幽梦影》中的言论,有的犀利如并州的剪刀,有的清爽如汉人哀仲所种梨子的美味,有的雅致如来自天庭的音乐,有的明朗如空谷里的足音,有的新颖如刚织出的锦缎,有的多情如游丝缭绕于树上。认为他是贤人可以,认为他是达人、奇人可以,认为他是哲人亦无不可。就像瀛洲的树木,中午看去,一叶百影。张潮凭借一己之才力而兼有众多妙处,他(的著作)大概类似于瀛洲的树影吧?然而看《幽梦影》这一册书,无异于与张潮当面相对,彼此推心置腹坦诚相见。又哪里需要等到在梦中相寻,以致沉迷而不知归路,中途返回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祖宗留下的10句经典妙语,读后醍醐灌顶!
后催租行
《金瓶梅》最露骨的八句话,说尽人心,识透人性
细说奇书《金瓶梅》
小人书连环画之金瓶梅
关于解读《金瓶梅》的一本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