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水解《茶经》之五之煮·水三

水與茶的關係,明人最經典的論述,已經被引為本書的序言:

張大復《梅花草堂筆談》:“茶性必發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試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 

許次紓《茶疏》:“精茗蘊香,借水而發,無水不可與論茶也。”

張源《茶錄》:“茶者水之神,水者茶之體。非真水莫顯其神,非精茶曷窺其體。”

最重要的一點是一方水養一方茶,也泡一方茶。

最著名配對的不過虎跑泉與龍井茶。虎跑泉現在成為如此著名的旅遊點,人流如梭,周邊環境已大變化,我估計那水也已經不復當年了。其實龍井茶和泉的淵源不在虎跑,而在龍泓,龍泓是龍井的古地名,看此就知道當年是一汪泉水的名稱,此事在杭州的地方誌記載甚詳。

中國人總是不免把水和龍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烹茶用水之外,制茶用水古時也很講究,如宋代貢茶產地的北苑和元代貢茶產地的武夷山,都有和制茶關係密切的泉水,甚至是專用的泉水。

制茶用水可能除了當年的團茶,後來的綠茶、烏龍茶和紅茶等,在製作加工過程中是不用水的。

其實各產茶地的泉水不在於是否著名,但用當地的水烹當地茶,對茶優點的發揮,絕不是外地的名泉所能比擬的。正如唐代《煎茶水記》所云“夫茶烹於所產處,無不佳也,蓋水土之宜。離其處,水功其半,然善烹潔器,全其功也。”。。。

幾乎精論茶的人,都精于論水。愛茶的皇帝中最有名的大概也就是前有宋徽宗,後有乾隆了。我更傾向于宋徽宗是真懂茶的,從他的《大觀茶論》可以看出。此書不但對茶的采造點飲,論述精妙,而且對水的論述,也有創意。因此後人甚至認為此書不可能是宋徽宗所作,因為書中對茶興廢之論,極為辯證而客觀,不像風流君王之口吻。

宋徽宗謂“水以清輕甘潔為美。輕甘乃水之自然,獨為難得”,余於此取清甘二字。清者本以含潔,而輕者,則难以衡量。若乾隆,則取輕為水之至善,曾說玉泉山水为天下第一,理由是乾隆等讓人用銀斗衡量玉泉山水與其他地方泉水的重量,其結果是玉泉山水最輕。

    乾隆在《玉泉山天下第一泉記》載:

  嘗制銀斗較之,京師玉泉之水,斗重一兩;塞上伊遜之水,亦斗重一兩。濟南之珍珠泉,斗重一兩二厘;揚子江金山泉,斗重一兩三厘,則較之玉泉重二三厘矣。至惠山、虎跑,則各重玉泉四厘,平山重六厘;清涼山、白河、虎丘及西山的碧雲寺,各重玉泉一分。然則更輕於玉泉者有乎?曰:有,乃雪水也。嘗收集而烹之,較玉泉斗輕三厘;雪水不可恒得,則凡出山下而有冽者,誠無過京師之玉泉,故定為天下第一泉。

事亦見載於清人陸以湉《冷廬雜識》:“高宗純皇帝巡蹕所至,制銀斗,命內侍精量泉水。京師玉泉山之水斗重一兩,塞上伊遜之水亦如之。其餘諸水,濟南珍珠重逾二厘,揚子江金山下中泠重逾三厘,惠山、虎跑各重逾四厘,平山重逾六厘,清涼山、白沙、虎丘及西山之碧雲寺各重逾一分,遂定玉泉為第一,作《玉泉山天下第一泉記》。又量雪水,較玉泉輕三厘,遇佳雪必收取,以松實、梅英、佛手烹茶,謂之“三清”。嘗於重華宮集廷臣及內廷翰林等聯句,賦《三清茶》詩,天章昭煥,洵為升平韻事。”

以今之度量器觀之,清代之容積為一兩的斗的精密程度,要想區別出同樣體積、不同地點的水的重量,顯然是不可能的,且当着看一场行为艺术的表演吧!

要說誰輕,可能是純水最輕了,也就是我們物理學上說的每立方釐米一克比重的水,是一克標準重量的来源。這是純水,不含任何雜質、自然也不含任何溶于水的礦物、微量金屬等物質。自然界到处存在的都不是純水,其比重都大於純水。而我們所重視的礦泉水和泉水,通常都有不少的礦物質溶解在其中,而我們所謂的泉水有甘甜或鹹的感覺,恰就來源於其中的礦物質的存在。所以,若以輕而定泉水之高下,顯然是有問題的。

乾隆此論可取者唯“凡出山下而有冽者”一句,一則說了水出於山下,二則說了一個洌字。

說水之清洌,余印象最深的是柳宗元的《小石潭記》的一段:“下見小潭,水尤清洌····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用“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來寫水之清,可謂極盡狀物寫景之妙,從此對形容水的清洌二字,耿耿在心了。

而《煮泉小品》論水則用“清寒甘香”四字,謂“清,朗也,靜也,澄水之貌。寒,冽也,凍也,覆冰之貌。泉不難於清,而難於寒。其瀨峻流駛而清,岩奧陰積而寒者,亦非佳品。”

又謂“甘,美也,香,芳也。···惟甘香,故能養人。泉惟甘香,故亦能養人。然甘易而香難,未有香而不甘者也。味美者曰甘泉,氣芳者曰香泉,所在間有之。”

余詳考古人論水名言,若“清輕甘潔”若“清寒甘香”,又宋唐子西謂“水不問江井,要之貴活。”或蘇子“活水仍須活火烹”,究之於物之理,取清洌甘活四字為擇水之要。

清者,無色透明無雜質,為眼鑒之清,此基本要求。若於此不可得,則可舍之。嗅之於鼻,其氣清爽,猶古人言氣芳者,斷不可有異味,此鼻鑒之清。嘗之於口,味純不雜,此口鑒之清。

洌者,涼也、寒也。手觸之而涼體,口含之而醒心。大凡泉水始出於山麓石隙,多冰涼者。若溫溫然者,舍之亦可,何者?從衛生角度,低溫則有利於抑制微生物生長繁殖,而如果我們感覺到的水是溫的,大凡也有利於微生物細菌的繁殖,則此水即使清,也未必衛生,即今所言乾淨而不衛生,因為極可能有肉眼不可見的細菌已經有效的繁殖在其中了。或者可能水在石中縫隙本也寒洌,但出水處,或蓄水處的地理原因,如日照強烈等導致水極容易升溫,此亦當謹慎取用。但凡如流動性很強的活水,亦不容易為外因導致升溫。

甘者,味之美也。我們通常說純水是無色無味的,可是我們取自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純水,因為有各種礦物質溶解為其中,難免導致口感的偏差,或鹹(如嶗山礦泉水)或澀、或苦活酸,於烹茶皆不可取,可取者,唯甘一味。甘不完全等同於甜,更不能是有含糖的甜的感覺,所以古人但云“味之美者”,一種很舒服的口感,叫回甘固然可以,稱有點甜也對,總之是水內在的礦物質對口腔味蕾形成的良好的反射的感覺。

活者,流動之水也。再好的水,如果淤積,不流動,也容易導致滋生各種微生物,同時,不能流動的蓄水環境,由於水不能一直沖刷同時帶走不乾淨的物質,所以也不可能是取水的好地點,不論是泉水、井水,活水意味著是鮮水,是最少被污染的水。

有不少泉水流出或湧出之处,都會形成一個坑、潭或井,越是這樣的取水地點,越要注意活水的問題,只有不斷溢出流動的泉水,在水質上才有衛生的前提。

所以我們所說取水,一定要儘量取靠近泉水的源頭活水,如果泉水已經在地表流出很遠,沿途的污染就會增多,很難說是否有看不見的污染物融入水中。此亦取水之要點。

陸羽說的“使新泉涓涓然”、“井,取汲多者”,也都是強調水要活的。

水之清洌甘活,于清人梁章钜論武夷岩茶之清香甘活,僅一字之別,唯其理或有可通者,若清若甘字,或有不同者,若活字。概言之,清甘活,為茶事之首務。

說了長篇的自己對水的理解,還得回頭說說《茶經》中陸羽對水觀點。陸羽對激流之水持否定態度,說“其瀑湧湍漱,勿食之”。這我也同意,但不明白在據說是陸羽記載的二十處也是二十等水,把廬山康王谷水簾水列為第一,水簾水是接近瀑布之水,不知陸羽取的事哪一處?

這是大概晚於陸羽一代的唐人張又新《煎茶水記》中記載的陸羽品鑒的二十處水:

“陸曰:“楚水第一,晉水最下。”李因命筆,口授而次第之:

廬山康王谷水簾水第一

無錫縣惠山寺石泉水第二;    

蘄州蘭溪石下水第三;    

峽州扇子山下有石突然,泄水獨清冷,狀如龜形,俗云蝦蟆口水,第四;    

蘇州虎丘寺石泉水第五;

廬山招賢寺下方橋潭水第六;     

揚子江南零水第七;    

洪州西山西東瀑布水第八;    

唐州柏岩縣淮水源第九,淮水亦佳;    

廬州龍池山嶺水第十;    

丹陽縣觀音寺水第十一;    

揚州大明寺水第十二;    

漢江金州上游中零水第十三,水苦;   

歸州玉虛洞下香溪水第十四;   

商州武關西洛水第十五;未嘗泥。   

吳松江水第十六;    

天臺山西南峰千丈瀑布水第十七;    

郴州圓泉水第十八;    

桐廬嚴陵灘水第十九;    

雪水第二十,用雪不可太冷。”

看了這篇水目,幾乎有滄海桑田之感,如淮水,於今可謂臭名昭著,據說國家已投資了大幾百億整治,至今不改其臭。

個中現在最著名的,可能是無錫惠山泉了,其水也基本不可用以烹茶,但因一曲《二泉映月》而著名,非泉之著名。

有多處水如今已經不存在,至於江河之水,以等同於溝渠中棄水了。余親自所見的揚州大明寺水,一口井,幾乎成了藏汙納垢之井,古人風韻,至今蕩然無存。

“又水流於山谷者,澄浸不泄,自火天至霜降以前,或潛龍蓄毒於其間,飲者可決之,以流其惡,使新泉涓涓然,酌之。”一段,是中肯之論,先說山谷中的水,淤積不流動著不可用,是擔心有蛇毒在其中,所謂“潛龍”,就是指蛇。所以建議是先決口放水,讓新水注入後再取用,這都貫穿著取活水的主張。

火天,注者多以為指暑天,固無不可。余以為當指古代寒食禁火之日。寒食即清明前一日,起源和晉文公的與功臣介子推的人鬼情未了的故事有關。此故事婦孺皆知,不再復述。古人于採茶時節,向推重“唯有騎火品最好”之說,所謂騎火,就是介於火前火後的幾天時間,其實也等於是清明前後的幾天時間。按節氣物候,驚蟄過後,冬眠的動物漸漸蘇醒,出來活動,至寒食清明,如蛇類基本已活動於山間,此南方山民多知之,而不必待暑天方有潛龍蓄毒之患。而至霜降後蛇又再次冬眠,故春取火天,秋取霜降,其標準是一致的。

歷史上關於水的品鑒故事,最著名的無非兩則,一是陸羽鑒別南零水的故事,一是王安石和蘇東坡關於中峽(瞿塘峽)水的故事。依我看,這兩則故事都是無稽之談,編的人智商不高,信的人智商就更低了,更可惡是居然拿種歷史上最智慧的文人蘇東坡尋開心,此類故事經常被人們津津樂道,對文化而言,其幸歟!其不幸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著名的泉水
六堡茶大观: 何为“宜茶之水”(下)
茶艺基本知识 B
教你一個不為人知的泡茶秘訣
水为茶之母,喝好茶之前,要先懂什么是好水
茶圣陆羽·下篇 皓首穷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