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水解《茶具圖贊》之石轉運·詩文

有兩篇對宋代茶磨而言比較重要的小文,一是關於宋代茶磨的最佳石種的,另一篇是關於茶磨與石質關係的,對於出生在茶磨已經退出歷史舞臺600年左右的後人而言,這些短篇小簡,無疑有著重要的史料價值。中國的歷史記載,正史向來不重視工藝方面的史料,特別是日常器用,這些資料,都是賴野史保存下來的。
宋莊季裕《雞肋編》載:
“南安軍上猶縣北七十里石門保小邏村出堅石,堪作茶磨,其佳者號掌中金。小邏之東南三十里,地名童子保大塘村,其石亦可用,蓋其次也。其小邏村所出,亦有美惡,須石在水中,色如角者為上。其磨茶,四周皆勻如雪片,齒雖久更開斷。去?州百餘里,價直五千,足亦頗艱得。世多稱來陽為上,或謂不若上猶之堅小而快也。” 
南安軍是個地名,在今江西南部。宋淳化元年(990年),以虔州原轄南康、大庾、上猶縣另置南安軍,治大庾(後改名大餘)。
文天祥為江西廬陵人,有《南安軍》詩曰:
梅花南北路,風雨濕征衣。
出嶺同誰出?歸鄉如不歸!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時非。
餓死真吾志,夢中行采薇。
大庾嶺是江西和廣東的分水嶺,大庾嶺以南就是俗稱嶺南。嶺上多梅,故又稱梅嶺,故詩中有“梅花南北路”之說。
從《雞肋篇》記載可知,當時的湖南來陽石也是著名的茶磨石料。《雲林石譜》載:“衡州耒陽縣土中出石,磊磈巉岩,大小不等,石質稍堅。一種青黑,一種灰白,一種黃而斑,四面奇巧,扣之無聲,置幾案間,小有可觀。”
來陽曆史上或名耒陽、或名淶陽,所以有時看到引用資料寫法不一,皆非筆誤。
至於到底是來陽石磨好還是上猶石磨好,已經不是我們現在人要研究的重點了,重要的是我們看到古人對好磨磨出來的茶粉的描述是“四周皆勻如雪片”。如雪片、如雲濤是宋人詩中最常見的對磨茶的描寫。
南宋的宋鄭剛中的《北山集》中,有一篇《石磨記》,詩一篇有些寓意的短文:
“鄰有叟,置石磨一小枚於壁角灰壌之下。余偶見之,其形製雖甚拙,然石理溫細可喜,問叟何以棄之,則曰大不堪用,每受茶,磨傍所吐如屑。余假而歸,洗塵拂土,翌日,用磨建茶,則其細過於羅碾所出者。又取上品草茶試之,亦細,獨磨麤茶,則如叟言也。葢石細而利,茶之老硬者,不與磨紋相可,故吐而不受材。叟無佳品付之,遂以爲不堪用,而與瓦甓同委。
嗚呼!噐用之不幸,亦如是耶!有徳之士,藴藉和粹,不幸汩沒於簿書鹽米之間,責以箠楚?計之能,一不見效,遂以爲鈍拙不才者,世固多矣。洗拂塵土,付以所長,亦當自有識者云,並書於記之末。”
其中“葢石細而利,茶之老硬者,不與磨紋相可,故吐而不受材”最為重要,“石細而利”,我以為是針對磨盤的齒槽而言,就是《茶具圖贊》所說的“鑿齒”,只說明一個道理,即宋史磨茶,必根據茶的粗細不同,選用齒槽與之匹配的茶磨,否則,莫出來的效果可能適得其反。這就是所謂的“不與磨紋相可,故吐而不受材”。
明孔邇《雲蕉館紀談》:
“昇在重慶,取涪江青?石為茶磨。宮人以武隆雪錦茶碾之,焙以大足縣香霏亭海棠花,味倍於常。海棠無香,獨此地有香,焙茶尤妙。”
這是明元末明初的故事,因為再後來就和磨茶沒什麼關係了。這裡的故事主人昇,是元末和朱元璋逐鹿中原的明玉珍之子明昇。明玉珍在四川建立的是大夏國。所以,這個故事就發生在四川。
青?石又稱青礞石,是一種黑色雲母岩。這石頭硬度不高,容易呈片狀脫落,其實不適合做茶磨,更著名的是作為一位中藥。歷史上到還曾見用青礞石作日用容器的記載,可能也是因為容易加工的緣故。
又看到《重慶府志》記載“涪江青石麻石,為茶磨極佳”,便成極佳了,感慨系之。
用海棠焙茶作花茶,確實奇聞。宋人喜海棠,海棠幾乎是一時花王,宋人所留詩文甚多,如蘇軾有《海棠詩》曰:
“東風嫋嫋泛崇光,香霧空蒙月轉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宋代蜀中為海棠王國,據說海棠都不香,所以古人在歎人生三恨中,有“恨海棠無香”一恨。據記載,唯西府海棠有香,《雲蕉館紀談》所說,當即此品種。
蘇軾後來流放海南,見到一株海棠,而當地土著不識,為此大凡感慨,又作詩一首曰:
“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獨。 
   嫣然一笑竹籬間,桃李滿山總粗俗。 
   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穀。 
   自然富貴出天姿,不待金盤薦華屋。 
   朱唇得酒暈生臉,翠袖卷紗紅映肉。 
   林深霧暗曉光遲,日暖風輕春睡足。 
   雨中有淚亦悽愴,月下無人更清淑。 
   先生食飽無一事,散步逍遙自捫腹。 
   不問人家與僧舍,拄杖敲門看修竹。 
   忽逢絕豔照衰朽,歎息無言揩病目。 
   陋邦何處得此花,無乃好事移西蜀。 
   寸根千里不易到,銜子飛來定鴻鵠。 
   天涯流落俱可念,為飲一樽歌此曲。 
   明朝酒醒還獨來,雪落紛紛哪忍觸。”
其實是蘇軾傑海棠詠自己流放天涯海角的遭遇。
 
歐陽修《茶磨》二首
其一:
楚匠琢山骨,折檀為轉臍。
乾坤人力內,日月蟻行迷。
吐雪誇春茗,堆雲憶舊溪。
北歸唯此急,藥臼不須擠。
其二:
盆是荷花磨是蓮,誰礱磨石洞中天。
欲將雀舌成雲末,三尺蠻童一臂旋。
水按:注意“雲末”。
 
蘇東坡《次韻董夷仲茶磨》:
前人初用茗飲時,煮之無問葉與骨。
寖窮厥味臼始用,復計其初碾方出。
計盡功極至於磨,信哉智者能創物。
破槽折杵向牆角,亦其遭遇有伸屈。
歲久講求知處所,佳者出自衡山窟。
巴蜀石工強鐫鑿,理疎性軟良可咄。
予家江陵逺莫致,塵土何人為披拂。
水按:東坡詩又是一篇飲茶史。
 
黃庭堅《茶磨銘》:
楚雲散盡,燕山雪飛。江湖歸夢,從此祛機。
水按:八百年茶雲和雪!
 
宋王庭珪《謝彭仲寛惠小茶磨》
踏梯割得紫雲歸,琢就雙輪半尺圍。
晴日午牕新睡起,掌中輕轉雪花飛。
水按:雪花飛和勻如雪片,茶粉總在這幾個形容詞中。
 
宋趙蕃《寄南安李使君三章》之二
《從君乞南安石茶磨子》:
臼擣紛紛何所如,碾成更自治家模。
不盡粉身兼碎骨,為?落雪又霏珠。
體用同歸人力致,粗精孰愈磨工夫。
舊聞此物獨君地,要伴筆牀能寄無。
水按:且看“落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宋代茶臼、茶碾及茶磨散記
唐宋石茶器
碾破香無限, 飛起綠塵埃
茶花落茶篮,雪片香正当‖一户制茶,三家香
于茶中追雪
习茶:乌岽宋种蜜兰香、乌岽鸭屎香、六雪兰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