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对联·王守仁(1)
 

王守仁(1472-1529.10),原名王云,字伯安,号阳明,世称阳明先生,明·绍兴府(今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县人。父王华为成化辛丑科状元,随父移居绍兴。少时家教极严,学文习武十分刻苦。弘治十二年(1499年)考取进士,授兵部主事,因反对宦官刘瑾被谪贬贵州龙场驿丞,历官庐陵县知事,南太仆寺少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明朝著名书法家,文学家、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军事家。
  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考取进士,授兵部主事。时朝廷上下都知其是博学之士,但提督军务的太监张忠认为以文士授兵部主事,心有不服。一次竟强令其当众射箭,想以此出丑。不料即提弓刷刷刷三箭,三发三中,全军欢呼,令张忠十分尴尬。任兵部主事3年突患肺病,以病告归,结庐于会稽山龙瑞宫旁之阳明洞。故世称阳明先生。病愈复职后,因反对宦官刘瑾,于正德元年(1506年)被廷杖四十,谪贬贵州龙场(修文县治)驿丞。刘瑾被诛后,任庐陵县知事,累进南太仆寺少卿。其时王琼任兵部尚书,以其不世之才,荐举朝廷。正德十一年(1916年)擢右佥都御史,继任南赣巡抚。上马治军,下马治民,文官掌兵符,集文武谋略于一身,作事智敏,用兵神速。以镇压农民起义和平定“宸濠之乱”拜南京兵部尚书,封“新建伯”。后因功高遭忌,辞官回乡讲学,在绍兴、余姚一带创建书院,宣讲“王学”。反对朱熹通过事事物物追求“理”的“格物致知”,因为事理无穷无尽,格之则未免烦累,故提倡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理”,认为“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万物,人秉其秀气,故人心自秉其精要,正如陆九渊所言“心接具是理,心即理也”,何消外求?故明“本心”则明“天理”。强调:“心一而已,以其全体恻怛而言谓之仁,以其得宜而言谓之义,以其条理而言谓之理。不可以心外求仁,不可外心以求义,独可外心以求理乎?外心以求理,此知行之所以二也;求理于吾心,此圣门知行合一之教。”在知与行的关系上从“天地万物本吾一体”出发,反对朱熹的“先知后行”的说法。认为既然知道这个道理,就要去实行这个道理。如果只是一昧的自命为知道了,而不去实行,那就不能称之为真正的知道了,真正的知识是离不开实践的。目的在于“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入善的念克倒了,需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经历过百死千难中的人生体验,在50岁时发表“致良知”的宣言:“某于此良知之说,从百死千难中得来,不得已与人一口说尽,只恐学者得之容易,把作一种光景玩弄,不实落用功,负此知耳!”是心学之集大成者,儒家“格心”派代表人物,其学世称“阳明学”,于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东南亚国家影响很大。嘉靖六年(1577年)复被派总督两广军事。因肺病加疾,心想将苟延残喘之躯送还余姚“寿终正寝”,遂上疏乞归。
  明·嘉靖六年(1577年)10月终因病情恶化,病逝于江西省南安归途舟中,终年仅57岁,谥文成。一生著作甚丰,由门人辑成《王文成公全书》(又称《阳明全书》)38卷,其中在哲学上最重要的是《传习录》和《大学问》。

王守仁自题联

愿闻己过;
求通民情。
——自题勉志
  先秦墨家《墨子·尚同下》指出:“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上联“愿闻己过”,典出唐·韩愈在《五箴》中说:“人患不知其过,即知之不能改,是无勇也。”宋代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四》也说:“不以无过为贤,而以改过为美。”下联“求通民情”与墨子所说意思相同,即为实现“治”而提醒自己深入调查研究,去了解掌握民情、民愿,也即“下之情”。王守仁遵从古训,声称“愿闻己过”,即愿意广泛听取众人意见,虚心接受批评,以便改正自己的过失,这可说是很有“勇”的。王守仁每次赴新任,就要两个人抬两块高脚牌作为行队的前导,两块木牌上写的就是这8个字。王守仁敢于举着“愿闻已过;求通民情”的对联招摇过市,说明他有“批评与自我批评”、力求了解民情的勇气。不过他出门时前呼后拥,鸣锣开道,即使举着两块牌子,真正有几个吃了“豹子胆”的人,敢于挡他的路来指出他的过错?!看来王守仁有点做作,但总比对那些连这样的牌子都不敢举的官吏要好得多。

旋呼泉石仙人酒;
自叙西湖处士诗。
——感事自题
  上联“旋”,谓漫然,随意。唐·李白《少年行》:“好鞍好马乞与人,十千五千旋沽酒。”“泉石”,指山水。尹懋《秋夜陪张丞相赵侍御游灉湖》诗:“江山与势远,泉石自幽深。”“仙人”,谓才华超凡越俗有如谪降世间的神仙。联似指李白,既有“谪仙”之称,又有“酒仙”之誉。上联写愿像李白那样醉心于山水,畅饮而抒怀寄意。下联“西湖处士”,指林逋,字君复,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早岁浪游江淮间,后归杭州,隐居孤山20年,种梅养鹤,终身不娶,亦不仕。旧时称其“梅妻鹤子”。其诗风格淡远,澄澈高逸。“处士”,指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下联写愿如林逋那样归隐于田园,吟咏而融情铸意。

但作得成皆事业;
到推不去即因缘。
——感事自题
  上联“作得成”,犹言能做并取得成功。“事业”,谓事情的成就,功业。《易·坤》:“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孔颖达疏:“所营谓之事,事成谓之业。”《薛文清公读书录·省察》:“事事不放过,而皆欲合理,则积久而业广矣。”上联指出只要认真地做事,必能取得成功,终将成就一番事业。下联“推不去”,谓推托不掉,摆脱不了。“因缘”,佛教语。佛教谓使事物生起、变化和坏灭的主要条件为因,辅助条件为缘。旧时常以宿世的“因缘”来解释人们今生的关系,犹言缘分。刘向《说苑·杂言》:“行非为影也,而影随之;呼非响也,而响和之。故君子功先成而名随之。”下联之“推不去”恰如影随形,既是“缘分”,就应当珍惜,努力去把它做好。王守仁《月下吟三首》之二云:“莫重三公轻一日,虚名真觉是浮沤。”意谓鄙薄高官“三公”的“虚名”,看重“一日”真正的人生。此联强调不负“因缘”,力求“事业”,写得朴实明快,诚如格言。

  王守仁撰题联

崖头金佛国;
树梢谪仙家。
——题安徽省池州青阳县九华山(九华山无相寺亦有此联)

武将文臣皆下马;
当天奏帝且停车。
——题江西省龙南县小武当山绝壁天门
  此联是明代御史王守仁正德三年(1508年)率兵平“三三利”(农民起义军)时游小武当山所题。

世守诗书绵旧德;
门标忠武仰前徽。
——题江西省龙南县里仁镇的栗园围纪缙祖祠(中厅石柱楹-1)

壮思风飞,冲情云上;
和光春谒,爽气秋高。
——题广西省靖西县鹅泉(又名灵泉)

派从文水分来,支流长远;
支自栗园崛起,根蒂坚深。
——题江西省龙南县里仁镇的栗园围纪缙祖祠(中厅石柱楹-2)

赤手挽银河,公自大名垂宇宙;
青山埋白骨,我从何处吊英贤。
——题北京东单西裱胡同于谦庙
  于谦庙(祠),庙祀民族英雄于谦,又称忠肃祠,座落在北京东单西裱胡同23号。成化二年(1466年),宪宗皇帝特诏追认复官。将其故宅改为“忠节祠”。明神宗万历十八年(1590年)时改谥“忠肃”,并在祠中立于谦塑像。清顺治年间,像毁祠废。清光绪年间又重建。祠坐北朝南,东为于谦故宅,毁于清初。光绪年间重修后,院内东侧建有奎光楼,为两层小楼。上层为魁星阁,悬“热血千秋”木匾,两侧是这副木刻对联。正房五间为享堂,硬山合瓦顶,内供于谦塑像。1890年义和团曾在此设神坛。1976年魁星阁在地震时被震毁,小楼亦被拆除。祠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于谦祠占地约900平方米,现有建筑约600平方米。自民国以来逐渐又有居民进住,房屋年久失修,环境杂乱。于谦祠所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它是长安街东西中轴线上仅存的一座四合院,周边都是现代建筑,2002年有关单位投资900万元,完成了该院37户居民的搬迁。上联“赤手”,强调于谦孤军奋战、赤胆忠心的可贵品格。“挽银河”,喻消除战乱,拯救社稷。“公自”句化用杜甫“诸葛大名垂宇宙”诗意,表达了对于谦功绩可与诸葛亮相比流芳千古的钦敬之情。下联“青山”,谓青葱的山岭。“白骨”,即尸骨。因于谦被害之后尸骨易地,所以下联发出了“何处吊英贤”的慨叹。这既是对于谦被诬惨遭杀害的愤懑与不平,也含有于谦的英魂长留于处处青山的颂赞之意。全联对仗工整,语浅意深,真挚炽热之情溢于言表,感人至深。

祖延明道,孙友晦庵,奕世文光凌北斗;
兄劾蔡京,弟弹秦桧,塞天浩气镇中州。
——题浙江省新昌县治西石大宗祠(庆云祠)

千古痛钱塘,并楚国孤臣白马江边,怒卷千堆雪浪;
两朝冤少保,同岳家父子夕阳亭里,心伤两地风波。
——题绍兴府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于谦祠

天无二日、民无二王,已矣乎,吾未之信,到今有憾三分鼎业;
义不可废、节不可夺,强哉矫,至死不变,平生无愧一部春秋。
——题四川省成都关圣庙

  王守仁贺赠联

泉石不如尊爵贵;
乾坤何碍野人居。
——赠清平县县令郭庆
  郭庆,字善甫,湖北省黄冈县人。正德年间举人,闻王守仁讲学余姚,徒步往从,3年始归。为清平县令,勤于政事。后乞归。下联“泉石”,指山水。“尊爵”,尊崇有爵位者。也指尊贵的爵位。《韩非子·八奸》:“功大者,有尊爵,受重赏。”上联指出美好的自然山水,并不是为讨好达官显贵才如此壮美的。下联“乾坤”,出自《易·说卦》:“乾为天,坤为地。”指天地之间,天下。“野人”,借指隐逸者。王禹偁《题张处士溪居》诗:“云里寒溪竹里桥,野人居处绝尘嚣。”下联指出广阔的天地之间,到处都能找到可让“野人”安居的去处。联语以“野人”与“尊爵”相对,意指“野人”醉心于“泉石”,要比“尊爵”还洒脱超逸,这是对受赠者郭庆归居的宽慰之语,写得情真意挚,兴味盎然。

  王守仁合撰应对联

朝官多带朝冠;
宫婢长持宫被。
——王守仁巧对朝官

百尺竿头进步;
千层浪里翻身。
——王守仁应对父亲王华
  此联见《评释巧对·卷二》:“王阳明八岁时,父率往游山,偶见撮戏高竿者,因出此对,公答之。其父出句,是比作工夫当如是也。王之对句,是言得功名将若斯矣。不已见其志气耶?”朱熹《答巩仲至书》:“故聊复言之,恐或可以少助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之势也。”以“百尺竿头”喻学问、事业很高的成就,“更进一步”喻继续努力,有更多的收获。对句以“千层浪”喻艰难困苦。“翻身”,本指反身、转身。比喻从困苦中得以解脱,使情况或局面完全改变。联语即景设喻,寄语真诚,抒怀豪迈,用词精当,贴切自然,生动地表明了父子二人的思想,耐人寻味。

宫婢常持宫被;(王守仁)
朝官多戴朝冠。(中 官)
——王守仁应对中官
  此联见《评释巧对卷十三》:“王守仁封新建伯,入朝,一中官出此对,王应声答之。中官为之一笑。”上联“婢”与“被”异字近音。下联“官”与“冠”异字同音。对句、出句皆取其音同或近同而字不同也,别出巧意,应对戏笑。

一年春长长春发;(王 华)
五月夏半半夏生。(王守仁)
——王守仁应对父亲王华
  此联为嵌名联。见《评释巧对·卷十五》,王华携子外出赏花,出此对,其子王守仁对之。上联“春长”,指春天给出人的感觉或人们对春天的期望。“长春”,花名。下联“夏半”,指五月正值夏季之中间,故称。“半夏”,中草药名。“春长长春”与“夏半半夏”词序倒序,词义自变,巧妙自然,颇为佳趣。

雪压孤舟,一叶载六花归去;
雁横远塞,片笺写八字出来。
——王守仁应对父亲王华
  此联见《评释巧对·卷六》:“王阳明幼时,随父状元公舟中遇雪,父命此对,阳明答之。”上联“一叶”,出自苏轼《赠邵道士》诗:“相将乘一叶,夜不苍梧滩。”喻指小船。“六花”,谓雪花。雪花结晶六瓣,故名。出句以“一叶载六花”切“雪压孤舟”,十分贴切。下联“片笺”,借指雁。“雁书”、“雁笺”均指书信,源于鸿雁传书之典。“八字”,指形如“八”字。代指雁阵呈“八”字之形。出句对句用借代修辞,使“雪压孤舟”和“雁横远塞”的情景,描摹得惟妙惟肖,加之用语幽默俏皮,不仅充满诗情画意,而且逸趣横生。

藕笔盈池,竹简蕉书安可写;
苔衣满地,秧针柳线不能缝。
——王守仁应对父亲王华
  此联见《评释巧对·卷四》:“王阳明幼时,一日随父游园亭,父命此对,阳明答之。有笔无可写,有衣不能缝,亦事之相反者也。皆以草木之类为言,亦属巧思。”古代竹筒蕉叶都曾是书写的物品,而莲茎虽似笔立,但又怎么能真的用来书写呢?下联“苔衣”,泛指苔藓,称“衣”而并非是衣。稻秧似针插地,柳丝若线飘动,但此针此线岂有缝纫功用,更不能缝非衣之“苔衣”。联语借物言事,构思奇巧,写景状物,自然形象,出句反用反问句式,对句用否定句式,对仗工稳,活泼有趣。

纪念、题咏、嵌典王守仁联

阳明学术; 
逸少风流。 
——佚名撰王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王姓宗祠太原堂联。上联典指明王守仁,于故乡阳明洞中讲学,世称“阳明先生”。下联典指东晋·王羲之,字逸少,有“东床坦腹”的故事。

曾将大学垂名教;
尚有高楼揭瑞云。
横额:真三不朽。
——清·乾隆余姚知县撰浙江省余姚县四碑亭(王守仁碑亭)
  余姚县“四碑亭”,留有纪念王守仁的碑亭。碑文是:“明先贤王阳明故里”及这副楹联。

事本无私,欲公诸世;
求同乎理,不异于人。
——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胡汉民集句赠湖南省明德大学校长胡元倓
  上联集自福泽谕吉的话。下联集自王守仁的话。由此可见胡元倓受他们的影响之大,与对学生期望之殷。学校之以“明德”命名,即是开宗明义,指示学生学大人之道。

阳明理学,一代斗山瞻仰; 
开闽勋猷,千年俎豆馨香。 
——佚名撰王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明代哲学家、教育家王守仁,曾在故乡阳明洞中筑室,世称阳明先生,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封新建伯。初学程朱理学与佛学,又转陆九渊心学,并发展了击的学说。著有《传习录》、《大学问》。明代中期以后,阳明学说影响极大,还传到日本。下联典出五代时闽国的建立者王审知兄弟,王审知字信通,因始人,唐末,跟他哥哥王潮起兵入福建,王潮死后,王审知被封为闽王,在闽兴学校,建海港,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

三载栖迟,洞古山深含至乐;
一宵觉悟,文经武纬是全才。
——佚名撰贵州省修文县龙岗山王文成(王守仁谥号)公祠
  贵州省修文县龙岗山,是中外驰名的“王学”圣地,明代哲学家、教育家王守仁读书悟道和讲学之所。龙岗山(亦称栖霞山)林木葱郁,山麓绿水绕田。山上有阳明洞、何陋轩、君子亭、王文成公祠等。何陋轩,原为当地民众见阳明洞内既阴且湿,遂伐木为其在洞右旁修建的一间木屋。室名为阳明先生当年所取,出于《论语》:“君子居之,何陋之有?”王守仁弟子因敬仰其德,特在轩内四壁嵌刻有清代贵州布政使罗绕典、巡抚乔用迁等书录的王守仁文章。阳明洞,原称“东洞”,洞内前后三通,洞中有洞,内宽敞明亮,可容100人以上。四壁石乳凝结。主洞口崖上有明代贵州宣慰使安国亨(彝族)题刻“阳明先生遗爱处”7字。洞中镌刻甚多,有明、清、民国各代仕官及名人瞻仰所书摩崖40多幅。洞外是长约12米、宽约九米青石铺地院落。洞口外有两棵参天古柏,相传为王守仁亲手所植。君子亭建于石岩上,系六角重檐攒尖式清代建筑,由当时民众自发所建。五守仁爱竹,认为竹有君子之德、操、时、容,故取名君子亭。亭侧岩上有清贺长龄书录王守仁《君子亭记》碑刻。亭岩壁下有蒋介石题刻“知行合一”4字。王文成公祠,位于龙岗山顶,系王守仁所创龙冈书院故址。系一四合院,由祠与正殿、右厢、元气亭组成。祠门上嵌镌有这副对联,联语高度概括了王守仁在贵州3年的突出表现。祠内嵌有王守仁《龙冈漫兴》等诗碑。正殿供奉王守仁铜像。右厢房一楼一底三通间,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曾被幽禁在此两年有余。宾阳堂,位于君子亭侧,为王守仁会客之所。堂前有王守仁《宾阳堂记》石碑,堂内存有王守仁诗文手迹等文物。修文县因王阳明悟道而闻名,王阳明学说独树一帜,蜚声海内外,至今仍在日本、东南亚等国家有着深远的影响。如今以阳明洞为主体的“修文阳明风景名胜区”吸引着众多中外学者、游客前来考察、旅游、观光。

山月出时,清箫一曲乾坤静;
松风过后,浊酒半杯天地宽。
——佚名题贵州省修文县龙岗山阳明精舍水云轩
  阳明精舍位于贵州修文县城外龙岗山阳明先生(王守仁)谪居讲学之龙岗书院附近,为大陆学者蒋庆治学守道,修心课徒之所。

一等人无思无欲,力学可至;
两件事存理存心,勤修乃成。
——佚名题贵州省修文县龙岗山阳明精舍乐道园(1)

道自白云深处起,文不在兹乎;
学从绿野满时来,质之将复矣。
——佚名题贵州省修文县龙岗山阳明精舍松风馆

无轩冕肆志,天外逍遥,物耶我耶;
有家国关情,人间造次,仁也义也。
——佚名题贵州省修文县龙岗山阳明精舍桂竹园月窟居

独宿深山,天心月满时,有孔颜之乐;
默居静室,檐下雨疏处,正尧舜所思。
——佚名题贵州省修文县龙岗山阳明精舍乐道园(2)

强学达性,不枉此生,方为宇宙真豪杰;
潜修通天,莫求来世,才是古今大丈夫。
——佚名题贵州省修文县龙岗山阳明精舍性天园(1)

云生雷上,君子盘桓,守先待后辨理势;
明入地中,文王忧患,论古知今究天人。
——佚名题贵州省修文县龙岗山阳明精舍俟圣园(1)

菴中兀坐,思出风云外,顿释嚣嚣世味;
峯顶凝神,心铺天地间,尽囊滚滚劳尘。
——佚名题贵州省修文县龙岗山阳明精舍退藏菴

举朝汹汹,谁知讨擒宸濠,此事已付王新建;
公论啧啧,试看总督甘陕,厥功何如杨应宁。
——王琼第14世孙王惠题山西省太原市晋溪园王琼祠
  上联末“王新建”,指王守仁受封为新建伯。

万物有恩于我,此身回报难,唯惜之诚惶诚恐;
圣人无执乎私,天下感通易,宜致其仁术仁心。
——佚名题贵州省修文县龙岗山阳明精舍感物厅

先严夷夏之辨,元年自有统,不与夷犹主中国;
且缓西东会通,公器本无方,宜将西学益群生。
——佚名题贵州省修文县龙岗山阳明精舍复夏堂(1)

夫子哭麟,天地如此不仁,奋作元经万世垂义法;
文成伤道,蛮荒居然有幸,细玩大易九夷立心宗。
——佚名题贵州省修文县龙岗山阳明精舍奉元楼(1)

五经藏理窟,立人文万世根基,常道常繙承道统;
六艺蓄义海,开性教九州学脉,恒心恒现继心传。
——佚名题贵州省修文县龙岗山阳明精舍繙经阁

春风拂绿野,观东主生物心怀,乐水乐山复乐道;
冬日暖苍空;体大人明德愫志,希贤希圣更希天。
——佚名题贵州省修文县龙岗山阳明精舍乐道园(3)

宣圣立元正始,统天统史统人,王道通三归一统;
羲皇设卦首乾,成象成时成性,龙德用九化大成。
——佚名题贵州省修文县龙岗山阳明精舍奉元楼(2)

直谏邀庭杖,万里投荒,龙场悟道修身,良知好致;
正声启昧蒙,三年貶谪,岩穴养心玩易,陋室可居。
——贵州省楹联学会副秘书长陈德谦题修文县龙岗山王文成公祠

王文成继诸葛平蛮,自桶冈归来,八境风云开八阵;
孔知军为间贡弭患,索眉山题咏,双清心迹胜双江。
——佚名题江西省赣州(市八境公园)八境台
  上联首“王文成”,为王守仁谥号。

圣贤为人文性命根本,血食千秋,继体传心颂圣迹;
天道乃品物生民化源,清香一柱,修身讲学报天恩。
——佚名题贵州省修文县龙岗山阳明精舍复夏堂(2)

七万人相庆更生,计农桑教化兵防,名世应推儒作将;
十五卷共尊遗集,兼道学文章经济,此邦尤原士希贤。
——清·翰林院庶吉士李兰卿(彦章)题修文县龙岗山王文成公祠

为道须枯槁一番,刊尽声华,从此海阔天空,鸢飞鱼跃;
存心要静默终日,养全性体,而后风清云淡,山峙川流。
——佚名题贵州省修文县龙岗山阳明精舍存心斋

圆丘敬天,先王致孝乎鬼神,报本返始,民德归厚在复礼;
方泽事地,后圣缘情于人道,立中用和,物理节文须依仁。
——佚名题贵州省修文县龙岗山阳明精舍性天园(2)

开绝学于胡叔心、陈公甫、王阳明之前,享祀方堪从庙庑;
集大成于西河氏、太史公、文中子之后,诞灵应不愧河津。
——佚名题山西省河津县薛文清公瑄祠
  上联王阳明,为王守仁之号。

乌啼花树,雨打疏桐,蛩吟露草,蝉唱香樟,静中独听大成乐;
风散松云,竹摇清影,月荡澄空,雾迷幽径,闲里默观造化心。
——佚名题贵州省修文县龙岗山阳明精舍性天园(3)

山中明月,照我读麟经,五千年往事胸中翻滚,赖王心断截,天元正始道在是;
林下清风,伴人观鸟迹,九万劫洪荒性里收尽,依圣学安立,知体培根命归焉。
——佚名题贵州省修文县龙岗山阳明精舍俟圣园(2-32+32=64字)

附录:【王守仁轶事、趣闻】

学术成就
  王守仁是中国明朝时期主观唯心主义集大成者。发展了陆九洲的学说,用以对抗程朱学派。他说:“无善无恶者心之体,有善有恶者心之用,知善知恶者良知,为善去恶者格物。”并以此作为讲学的宗旨。断言:“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处于吾心”,“心明便是天理”;否认心外有理、有事,有物。认为为学“惟学得其心”,“譬之植焉,心其根也。学也者,其培壅之者也,灌溉之者也,扶植而删锄之者也,无非有事于根焉而已。”要求用这种反求内心的修养方法,以达到所谓“万物一体”的境界。其“知行合一”和“知行并进”说,旨在反对宋儒如程颐等“知先后行”以及各种割裂知行关系的说法。论儿童教育反对“鞭挞绳缚,若待拘囚”,主张“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以达到“自然日长日化”。学说以“反传统"的姿态出现,在明代中期以后,形成了阳明学派,影响很大。广收门徒,遍及各地。死后“王学”虽分成几个流派,但同出一宗,各见其长。其哲学思想,远播海外,特别对日本学术界以很大的影响。日本大将东乡平八郎就有一块“一生伏首拜阳明”的腰牌。王守仁将心学凝成四句话: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余姚县“四碑亭”,留有纪念他的碑亭。碑文是:明先贤王阳明故里。楹联:曾将大学垂名教,尚有高楼揭瑞云。横额:真三不朽。在古代,大的征战之后,胜利的一方,大都会在战地附近刻石记功。庐山也有一处“王阳明记功碑”这样的地方。在秀峰境内的李璟读书台下,有一块数丈见方的石壁。石壁上有三处石刻:中间是宋大诗人、书法家黄庭坚书的《七佛偈》,右边是明代徐岱的诗,左边是王阳明平定朱宸濠叛乱后在此勒石记功写的碑文,人称记功碑。碑文共136个字,字体庄重遒劲,入石三分。后人评述此碑刻云:“此山此刻同不朽,风雷呵护森光芒。”

刻石记功
  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6月14日,明王朝宗室宁王朱宸濠在南昌起兵谋反,叛军十万,势如破竹,陷南康,下九江,顺流而下。一路克安庆,逼南京,大有挥戈北上直取京城之势,明朝廷上下震动,惊慌失措。这时,驻守在丰城的赣南巡抚王守仁迅速赶到吉安,果断决策,调集军队,直捣叛军老巢南昌。宸濠闻讯,急忙回师救援,王守仁与叛军大战鄱阳湖,仅用了35天时间,就大败叛军,在南昌附近的生米街生擒朱宸濠。一场危及江山社稷的大叛乱几乎是在谈笑间平定了。可是王守仁立了如此大功,不但没有得到朝廷的奖赏,反而遭到一系列的毁谤与陷害。武宗甚至觉得王守仁这么快就轻而易举平定了叛乱丢了自己的面子,认为像这样的战斗应由他亲自带兵南征才能显示“皇威”。宦官张忠之流又诬陷他与宸濠串通,武宗竟要王守仁放了宸濠让他率军与朱宸濠再战……在这种情况下,王守仁连夜赶到钱塘,将宸濠交给太监,同时遵照武宗的旨意,重新报捷,将平叛的胜利归功于武宗。这样顾全了皇帝的面子,才保证了王守仁的身家性命。
  第二年正月三十日,王守仁到开先寺(即今秀峰寺),刻石记功。记功碑上称颂武宗的“皇威神武”“亲统六师临讨,遂俘宸濠以归。”在短短的碑文中,王阳明也隐隐表达了自己难言的复杂心情。大概这次刻石记功时,开先寺一带的景色给王守仁很深的印象,十分喜爱这个地方。这年3月王守仁又一次来到开先寺。徜徉林中,沉吟水畔,这清幽山水,这林涛泉石和众多的人文胜迹,使他联想到自己的宦海浮沉、坎坷人生。感慨之余,写下了好几首诗,来抒发自己内心的烦忧。其中《又重游开先寺题壁》云:
  中丞不解了公事,到处看山复寻寺。
  尚为妻孥守俸钱,到今未得休官去。
  三月开先两度来,寺僧倦客门未开。
  山灵似嫌俗士驾,溪风拦路吹人回。
  君不见富贵中人如中酒,折腰解醒须五斗。
  未妨适意山水间,浮名于我迹何有!

智囊大全〗(明·冯梦龙)
  原文:王公守仁至苍梧时,诸蛮闻公先声,皆股栗听命。而公顾益韬晦,以明年七月至南宁,使人约降苏受。受阳诺而阴持两端,拥众二万人投降,实来观衅。公遣门客龙光往谕意,受众露刃如雪,环之数十里,呼声震天,光坐胡床,引蛮跪前,宣朝廷威德与军门宽厚不杀之意,辞恳声厉,意态闲暇,光貌清古,鼻多髭,颇类王公。受故尝物色公貌,窃疑公潜来,咸俯首献款,誓不敢负。议遂定,然犹以精兵二千自卫,至南宁,投见有日矣。而公所爱指挥王佐、门客岑伯高雅知公无杀苏受意,使人言苏受,须纳万金丐命,苏受大悔,恚言:“督府诳我。且仓卒安得万金?有反而已。”守仁有侍儿,年十四矣,知佐等谋,夜入帐中告公,(边批:强将手下不畜弱兵。)公大惊,达旦不寐,使人告苏、受:“毋信谗言,我必不杀若等。”受疑惧未决,言“来见时必陈兵卫。”公许之,受复言:“军门左右祗候,须尽易以田州人,不易即不见。”公不得已,又许之。苏、受入军门,兵卫充斥,郡人大恐,公数之,论杖一百,苏、受不免甲而杖,杖人又田州人也,由是安然受杖而出,诸蛮咸帖。
  译文:龙光,字冲虚,吉水人,以县丞致仕。王公督军虔南日,辟为参谋。宸濠之变,公易舟南趋吉安,光实赞之,一切筹画,多出自光。后九年,田州之役,公复檄光以从,卒定诸蛮,亦异人也。陈眉公惜其功赏废阁,为之立传。
  原按:王守仁来到苍梧后,当地夷人听说王守仁的名声,都对他敬畏不已,而王守仁也更加的谦虚谨慎。第二年七月,王守仁前往南宁,先派人招降苏受,苏受表面接受,内心却另有打算。,带领两万人马,名为投降,实则想伺机叛变。王守仁派门客龙光接见苏受,苏受的部众个个露出兵刃,刀光闪闪,绵长数十里,喊声震天。龙光却全然不把这些威胁看在眼里,他舒适的靠坐胡床(一种可折叠的轻便坐具,亦称交椅或交床),要苏受及一干夷人头领上前,跪听朝廷安抚不杀的诏书。龙光意态从容,但声音激越,措词严厉,再加上龙光面貌清瘦又蓄着一撮胡子,长相颇像王守仁。苏受曾向人打听王守仁的长相,以为龙光就是王守仁,于是不敢违抗,愿意真心归降,具誓言绝不再反叛,于是和议达成。然而,和议虽已达成一段时日了,苏受还是有些疑心,出入都带着二千名精兵护卫,惟恐王守仁忽然翻脸动手。王守仁的手下有王佐、岑伯高两人,虽明知王守仁根本无意杀苏受,却派人告诉苏受必须献万金才能保住一命。苏受一听悔恨交加,认为王守仁骗他,又一时间无法筹得万金保命,既然难逃一死,不如干脆叛变。王守仁有一名侍儿,年约十四岁,无意中得知王佐等人阴谋,趁夜偷溜进守仁卧室向他禀报。王守仁大吃一惊,急得一夜未睡,派人告诉苏受说:“不要听信谣言,只要你投降,我一定信守承诺,绝不杀你。”苏受表示不放心,见面时仍将带兵前来,王守仁答应苏受的要求,苏受又说:“王公身旁的护卫一定要全换成本地人担任,否则所有协议作罢。”王守仁不得已也答应。当苏受带部众入城时,百姓大为恐慌,王守仁下令:“凡是身怀武器者,一律鞭刑一百。”苏受本人也因携带武器而受鞭刑,由于执行者是本地人,而且他又无须卸甲受刑,根本打不痛,所以苏受也就欣然受罚,这才真正安抚了夷人。
  按译:龙光字冲虚,吉永人,一生官只做到县丞。王守仁为虔南督军时,曾聘他为参谋。宸濠之变时,王守仁乘船安然逃到吉安,主要便由于龙光的安排,而当时避险的一切事务亦多由龙光一手策划。后有田州之役,王守仁又征召龙光效力,终于平定蛮夷,也算是个奇人。陈眉公很痛惜龙光的功业事迹和一生官途的不成比例,特别为他作传。

王守仁(1472-1529.10),原名王云,字伯安,号阳明,世称阳明先生,明·绍兴府(今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县人。父王华为成化辛丑科状元,随父移居绍兴。少时家教极严,学文习武十分刻苦。弘治十二年(1499年)考取进士,授兵部主事,因反对宦官刘瑾被谪贬贵州龙场驿丞,历官庐陵县知事,南太仆寺少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明朝著名书法家,文学家、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军事家。
  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考取进士,授兵部主事。时朝廷上下都知其是博学之士,但提督军务的太监张忠认为以文士授兵部主事,心有不服。一次竟强令其当众射箭,想以此出丑。不料即提弓刷刷刷三箭,三发三中,全军欢呼,令张忠十分尴尬。任兵部主事3年突患肺病,以病告归,结庐于会稽山龙瑞宫旁之阳明洞。故世称阳明先生。病愈复职后,因反对宦官刘瑾,于正德元年(1506年)被廷杖四十,谪贬贵州龙场(修文县治)驿丞。刘瑾被诛后,任庐陵县知事,累进南太仆寺少卿。其时王琼任兵部尚书,以其不世之才,荐举朝廷。正德十一年(1916年)擢右佥都御史,继任南赣巡抚。上马治军,下马治民,文官掌兵符,集文武谋略于一身,作事智敏,用兵神速。以镇压农民起义和平定“宸濠之乱”拜南京兵部尚书,封“新建伯”。后因功高遭忌,辞官回乡讲学,在绍兴、余姚一带创建书院,宣讲“王学”。反对朱熹通过事事物物追求“理”的“格物致知”,因为事理无穷无尽,格之则未免烦累,故提倡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理”,认为“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万物,人秉其秀气,故人心自秉其精要,正如陆九渊所言“心接具是理,心即理也”,何消外求?故明“本心”则明“天理”。强调:“心一而已,以其全体恻怛而言谓之仁,以其得宜而言谓之义,以其条理而言谓之理。不可以心外求仁,不可外心以求义,独可外心以求理乎?外心以求理,此知行之所以二也;求理于吾心,此圣门知行合一之教。”在知与行的关系上从“天地万物本吾一体”出发,反对朱熹的“先知后行”的说法。认为既然知道这个道理,就要去实行这个道理。如果只是一昧的自命为知道了,而不去实行,那就不能称之为真正的知道了,真正的知识是离不开实践的。目的在于“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入善的念克倒了,需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经历过百死千难中的人生体验,在50岁时发表“致良知”的宣言:“某于此良知之说,从百死千难中得来,不得已与人一口说尽,只恐学者得之容易,把作一种光景玩弄,不实落用功,负此知耳!”是心学之集大成者,儒家“格心”派代表人物,其学世称“阳明学”,于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东南亚国家影响很大。嘉靖六年(1577年)复被派总督两广军事。因肺病加疾,心想将苟延残喘之躯送还余姚“寿终正寝”,遂上疏乞归。
  明·嘉靖六年(1577年)10月终因病情恶化,病逝于江西省南安归途舟中,终年仅57岁,谥文成。一生著作甚丰,由门人辑成《王文成公全书》(又称《阳明全书》)38卷,其中在哲学上最重要的是《传习录》和《大学问》。

王守仁自题联

愿闻己过;
求通民情。
——自题勉志
  先秦墨家《墨子·尚同下》指出:“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上联“愿闻己过”,典出唐·韩愈在《五箴》中说:“人患不知其过,即知之不能改,是无勇也。”宋代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四》也说:“不以无过为贤,而以改过为美。”下联“求通民情”与墨子所说意思相同,即为实现“治”而提醒自己深入调查研究,去了解掌握民情、民愿,也即“下之情”。王守仁遵从古训,声称“愿闻己过”,即愿意广泛听取众人意见,虚心接受批评,以便改正自己的过失,这可说是很有“勇”的。王守仁每次赴新任,就要两个人抬两块高脚牌作为行队的前导,两块木牌上写的就是这8个字。王守仁敢于举着“愿闻已过;求通民情”的对联招摇过市,说明他有“批评与自我批评”、力求了解民情的勇气。不过他出门时前呼后拥,鸣锣开道,即使举着两块牌子,真正有几个吃了“豹子胆”的人,敢于挡他的路来指出他的过错?!看来王守仁有点做作,但总比对那些连这样的牌子都不敢举的官吏要好得多。

旋呼泉石仙人酒;
自叙西湖处士诗。
——感事自题
  上联“旋”,谓漫然,随意。唐·李白《少年行》:“好鞍好马乞与人,十千五千旋沽酒。”“泉石”,指山水。尹懋《秋夜陪张丞相赵侍御游灉湖》诗:“江山与势远,泉石自幽深。”“仙人”,谓才华超凡越俗有如谪降世间的神仙。联似指李白,既有“谪仙”之称,又有“酒仙”之誉。上联写愿像李白那样醉心于山水,畅饮而抒怀寄意。下联“西湖处士”,指林逋,字君复,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早岁浪游江淮间,后归杭州,隐居孤山20年,种梅养鹤,终身不娶,亦不仕。旧时称其“梅妻鹤子”。其诗风格淡远,澄澈高逸。“处士”,指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下联写愿如林逋那样归隐于田园,吟咏而融情铸意。

但作得成皆事业;
到推不去即因缘。
——感事自题
  上联“作得成”,犹言能做并取得成功。“事业”,谓事情的成就,功业。《易·坤》:“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孔颖达疏:“所营谓之事,事成谓之业。”《薛文清公读书录·省察》:“事事不放过,而皆欲合理,则积久而业广矣。”上联指出只要认真地做事,必能取得成功,终将成就一番事业。下联“推不去”,谓推托不掉,摆脱不了。“因缘”,佛教语。佛教谓使事物生起、变化和坏灭的主要条件为因,辅助条件为缘。旧时常以宿世的“因缘”来解释人们今生的关系,犹言缘分。刘向《说苑·杂言》:“行非为影也,而影随之;呼非响也,而响和之。故君子功先成而名随之。”下联之“推不去”恰如影随形,既是“缘分”,就应当珍惜,努力去把它做好。王守仁《月下吟三首》之二云:“莫重三公轻一日,虚名真觉是浮沤。”意谓鄙薄高官“三公”的“虚名”,看重“一日”真正的人生。此联强调不负“因缘”,力求“事业”,写得朴实明快,诚如格言。

  王守仁撰题联

崖头金佛国;
树梢谪仙家。
——题安徽省池州青阳县九华山(九华山无相寺亦有此联)

武将文臣皆下马;
当天奏帝且停车。
——题江西省龙南县小武当山绝壁天门
  此联是明代御史王守仁正德三年(1508年)率兵平“三三利”(农民起义军)时游小武当山所题。

世守诗书绵旧德;
门标忠武仰前徽。
——题江西省龙南县里仁镇的栗园围纪缙祖祠(中厅石柱楹-1)

壮思风飞,冲情云上;
和光春谒,爽气秋高。
——题广西省靖西县鹅泉(又名灵泉)

派从文水分来,支流长远;
支自栗园崛起,根蒂坚深。
——题江西省龙南县里仁镇的栗园围纪缙祖祠(中厅石柱楹-2)

赤手挽银河,公自大名垂宇宙;
青山埋白骨,我从何处吊英贤。
——题北京东单西裱胡同于谦庙
  于谦庙(祠),庙祀民族英雄于谦,又称忠肃祠,座落在北京东单西裱胡同23号。成化二年(1466年),宪宗皇帝特诏追认复官。将其故宅改为“忠节祠”。明神宗万历十八年(1590年)时改谥“忠肃”,并在祠中立于谦塑像。清顺治年间,像毁祠废。清光绪年间又重建。祠坐北朝南,东为于谦故宅,毁于清初。光绪年间重修后,院内东侧建有奎光楼,为两层小楼。上层为魁星阁,悬“热血千秋”木匾,两侧是这副木刻对联。正房五间为享堂,硬山合瓦顶,内供于谦塑像。1890年义和团曾在此设神坛。1976年魁星阁在地震时被震毁,小楼亦被拆除。祠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于谦祠占地约900平方米,现有建筑约600平方米。自民国以来逐渐又有居民进住,房屋年久失修,环境杂乱。于谦祠所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它是长安街东西中轴线上仅存的一座四合院,周边都是现代建筑,2002年有关单位投资900万元,完成了该院37户居民的搬迁。上联“赤手”,强调于谦孤军奋战、赤胆忠心的可贵品格。“挽银河”,喻消除战乱,拯救社稷。“公自”句化用杜甫“诸葛大名垂宇宙”诗意,表达了对于谦功绩可与诸葛亮相比流芳千古的钦敬之情。下联“青山”,谓青葱的山岭。“白骨”,即尸骨。因于谦被害之后尸骨易地,所以下联发出了“何处吊英贤”的慨叹。这既是对于谦被诬惨遭杀害的愤懑与不平,也含有于谦的英魂长留于处处青山的颂赞之意。全联对仗工整,语浅意深,真挚炽热之情溢于言表,感人至深。

祖延明道,孙友晦庵,奕世文光凌北斗;
兄劾蔡京,弟弹秦桧,塞天浩气镇中州。
——题浙江省新昌县治西石大宗祠(庆云祠)

千古痛钱塘,并楚国孤臣白马江边,怒卷千堆雪浪;
两朝冤少保,同岳家父子夕阳亭里,心伤两地风波。
——题绍兴府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于谦祠

天无二日、民无二王,已矣乎,吾未之信,到今有憾三分鼎业;
义不可废、节不可夺,强哉矫,至死不变,平生无愧一部春秋。
——题四川省成都关圣庙

  王守仁贺赠联

泉石不如尊爵贵;
乾坤何碍野人居。
——赠清平县县令郭庆
  郭庆,字善甫,湖北省黄冈县人。正德年间举人,闻王守仁讲学余姚,徒步往从,3年始归。为清平县令,勤于政事。后乞归。下联“泉石”,指山水。“尊爵”,尊崇有爵位者。也指尊贵的爵位。《韩非子·八奸》:“功大者,有尊爵,受重赏。”上联指出美好的自然山水,并不是为讨好达官显贵才如此壮美的。下联“乾坤”,出自《易·说卦》:“乾为天,坤为地。”指天地之间,天下。“野人”,借指隐逸者。王禹偁《题张处士溪居》诗:“云里寒溪竹里桥,野人居处绝尘嚣。”下联指出广阔的天地之间,到处都能找到可让“野人”安居的去处。联语以“野人”与“尊爵”相对,意指“野人”醉心于“泉石”,要比“尊爵”还洒脱超逸,这是对受赠者郭庆归居的宽慰之语,写得情真意挚,兴味盎然。

  王守仁合撰应对联

朝官多带朝冠;
宫婢长持宫被。
——王守仁巧对朝官

百尺竿头进步;
千层浪里翻身。
——王守仁应对父亲王华
  此联见《评释巧对·卷二》:“王阳明八岁时,父率往游山,偶见撮戏高竿者,因出此对,公答之。其父出句,是比作工夫当如是也。王之对句,是言得功名将若斯矣。不已见其志气耶?”朱熹《答巩仲至书》:“故聊复言之,恐或可以少助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之势也。”以“百尺竿头”喻学问、事业很高的成就,“更进一步”喻继续努力,有更多的收获。对句以“千层浪”喻艰难困苦。“翻身”,本指反身、转身。比喻从困苦中得以解脱,使情况或局面完全改变。联语即景设喻,寄语真诚,抒怀豪迈,用词精当,贴切自然,生动地表明了父子二人的思想,耐人寻味。

宫婢常持宫被;(王守仁)
朝官多戴朝冠。(中 官)
——王守仁应对中官
  此联见《评释巧对卷十三》:“王守仁封新建伯,入朝,一中官出此对,王应声答之。中官为之一笑。”上联“婢”与“被”异字近音。下联“官”与“冠”异字同音。对句、出句皆取其音同或近同而字不同也,别出巧意,应对戏笑。

一年春长长春发;(王 华)
五月夏半半夏生。(王守仁)
——王守仁应对父亲王华
  此联为嵌名联。见《评释巧对·卷十五》,王华携子外出赏花,出此对,其子王守仁对之。上联“春长”,指春天给出人的感觉或人们对春天的期望。“长春”,花名。下联“夏半”,指五月正值夏季之中间,故称。“半夏”,中草药名。“春长长春”与“夏半半夏”词序倒序,词义自变,巧妙自然,颇为佳趣。

雪压孤舟,一叶载六花归去;
雁横远塞,片笺写八字出来。
——王守仁应对父亲王华
  此联见《评释巧对·卷六》:“王阳明幼时,随父状元公舟中遇雪,父命此对,阳明答之。”上联“一叶”,出自苏轼《赠邵道士》诗:“相将乘一叶,夜不苍梧滩。”喻指小船。“六花”,谓雪花。雪花结晶六瓣,故名。出句以“一叶载六花”切“雪压孤舟”,十分贴切。下联“片笺”,借指雁。“雁书”、“雁笺”均指书信,源于鸿雁传书之典。“八字”,指形如“八”字。代指雁阵呈“八”字之形。出句对句用借代修辞,使“雪压孤舟”和“雁横远塞”的情景,描摹得惟妙惟肖,加之用语幽默俏皮,不仅充满诗情画意,而且逸趣横生。

藕笔盈池,竹简蕉书安可写;
苔衣满地,秧针柳线不能缝。
——王守仁应对父亲王华
  此联见《评释巧对·卷四》:“王阳明幼时,一日随父游园亭,父命此对,阳明答之。有笔无可写,有衣不能缝,亦事之相反者也。皆以草木之类为言,亦属巧思。”古代竹筒蕉叶都曾是书写的物品,而莲茎虽似笔立,但又怎么能真的用来书写呢?下联“苔衣”,泛指苔藓,称“衣”而并非是衣。稻秧似针插地,柳丝若线飘动,但此针此线岂有缝纫功用,更不能缝非衣之“苔衣”。联语借物言事,构思奇巧,写景状物,自然形象,出句反用反问句式,对句用否定句式,对仗工稳,活泼有趣。

纪念、题咏、嵌典王守仁联

阳明学术; 
逸少风流。 
——佚名撰王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王姓宗祠太原堂联。上联典指明王守仁,于故乡阳明洞中讲学,世称“阳明先生”。下联典指东晋·王羲之,字逸少,有“东床坦腹”的故事。

曾将大学垂名教;
尚有高楼揭瑞云。
横额:真三不朽。
——清·乾隆余姚知县撰浙江省余姚县四碑亭(王守仁碑亭)
  余姚县“四碑亭”,留有纪念王守仁的碑亭。碑文是:“明先贤王阳明故里”及这副楹联。

事本无私,欲公诸世;
求同乎理,不异于人。
——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胡汉民集句赠湖南省明德大学校长胡元倓
  上联集自福泽谕吉的话。下联集自王守仁的话。由此可见胡元倓受他们的影响之大,与对学生期望之殷。学校之以“明德”命名,即是开宗明义,指示学生学大人之道。

阳明理学,一代斗山瞻仰; 
开闽勋猷,千年俎豆馨香。 
——佚名撰王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明代哲学家、教育家王守仁,曾在故乡阳明洞中筑室,世称阳明先生,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封新建伯。初学程朱理学与佛学,又转陆九渊心学,并发展了击的学说。著有《传习录》、《大学问》。明代中期以后,阳明学说影响极大,还传到日本。下联典出五代时闽国的建立者王审知兄弟,王审知字信通,因始人,唐末,跟他哥哥王潮起兵入福建,王潮死后,王审知被封为闽王,在闽兴学校,建海港,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

三载栖迟,洞古山深含至乐;
一宵觉悟,文经武纬是全才。
——佚名撰贵州省修文县龙岗山王文成(王守仁谥号)公祠
  贵州省修文县龙岗山,是中外驰名的“王学”圣地,明代哲学家、教育家王守仁读书悟道和讲学之所。龙岗山(亦称栖霞山)林木葱郁,山麓绿水绕田。山上有阳明洞、何陋轩、君子亭、王文成公祠等。何陋轩,原为当地民众见阳明洞内既阴且湿,遂伐木为其在洞右旁修建的一间木屋。室名为阳明先生当年所取,出于《论语》:“君子居之,何陋之有?”王守仁弟子因敬仰其德,特在轩内四壁嵌刻有清代贵州布政使罗绕典、巡抚乔用迁等书录的王守仁文章。阳明洞,原称“东洞”,洞内前后三通,洞中有洞,内宽敞明亮,可容100人以上。四壁石乳凝结。主洞口崖上有明代贵州宣慰使安国亨(彝族)题刻“阳明先生遗爱处”7字。洞中镌刻甚多,有明、清、民国各代仕官及名人瞻仰所书摩崖40多幅。洞外是长约12米、宽约九米青石铺地院落。洞口外有两棵参天古柏,相传为王守仁亲手所植。君子亭建于石岩上,系六角重檐攒尖式清代建筑,由当时民众自发所建。五守仁爱竹,认为竹有君子之德、操、时、容,故取名君子亭。亭侧岩上有清贺长龄书录王守仁《君子亭记》碑刻。亭岩壁下有蒋介石题刻“知行合一”4字。王文成公祠,位于龙岗山顶,系王守仁所创龙冈书院故址。系一四合院,由祠与正殿、右厢、元气亭组成。祠门上嵌镌有这副对联,联语高度概括了王守仁在贵州3年的突出表现。祠内嵌有王守仁《龙冈漫兴》等诗碑。正殿供奉王守仁铜像。右厢房一楼一底三通间,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曾被幽禁在此两年有余。宾阳堂,位于君子亭侧,为王守仁会客之所。堂前有王守仁《宾阳堂记》石碑,堂内存有王守仁诗文手迹等文物。修文县因王阳明悟道而闻名,王阳明学说独树一帜,蜚声海内外,至今仍在日本、东南亚等国家有着深远的影响。如今以阳明洞为主体的“修文阳明风景名胜区”吸引着众多中外学者、游客前来考察、旅游、观光。

山月出时,清箫一曲乾坤静;
松风过后,浊酒半杯天地宽。
——佚名题贵州省修文县龙岗山阳明精舍水云轩
  阳明精舍位于贵州修文县城外龙岗山阳明先生(王守仁)谪居讲学之龙岗书院附近,为大陆学者蒋庆治学守道,修心课徒之所。

一等人无思无欲,力学可至;
两件事存理存心,勤修乃成。
——佚名题贵州省修文县龙岗山阳明精舍乐道园(1)

道自白云深处起,文不在兹乎;
学从绿野满时来,质之将复矣。
——佚名题贵州省修文县龙岗山阳明精舍松风馆

无轩冕肆志,天外逍遥,物耶我耶;
有家国关情,人间造次,仁也义也。
——佚名题贵州省修文县龙岗山阳明精舍桂竹园月窟居

独宿深山,天心月满时,有孔颜之乐;
默居静室,檐下雨疏处,正尧舜所思。
——佚名题贵州省修文县龙岗山阳明精舍乐道园(2)

强学达性,不枉此生,方为宇宙真豪杰;
潜修通天,莫求来世,才是古今大丈夫。
——佚名题贵州省修文县龙岗山阳明精舍性天园(1)

云生雷上,君子盘桓,守先待后辨理势;
明入地中,文王忧患,论古知今究天人。
——佚名题贵州省修文县龙岗山阳明精舍俟圣园(1)

菴中兀坐,思出风云外,顿释嚣嚣世味;
峯顶凝神,心铺天地间,尽囊滚滚劳尘。
——佚名题贵州省修文县龙岗山阳明精舍退藏菴

举朝汹汹,谁知讨擒宸濠,此事已付王新建;
公论啧啧,试看总督甘陕,厥功何如杨应宁。
——王琼第14世孙王惠题山西省太原市晋溪园王琼祠
  上联末“王新建”,指王守仁受封为新建伯。

万物有恩于我,此身回报难,唯惜之诚惶诚恐;
圣人无执乎私,天下感通易,宜致其仁术仁心。
——佚名题贵州省修文县龙岗山阳明精舍感物厅

先严夷夏之辨,元年自有统,不与夷犹主中国;
且缓西东会通,公器本无方,宜将西学益群生。
——佚名题贵州省修文县龙岗山阳明精舍复夏堂(1)

夫子哭麟,天地如此不仁,奋作元经万世垂义法;
文成伤道,蛮荒居然有幸,细玩大易九夷立心宗。
——佚名题贵州省修文县龙岗山阳明精舍奉元楼(1)

五经藏理窟,立人文万世根基,常道常繙承道统;
六艺蓄义海,开性教九州学脉,恒心恒现继心传。
——佚名题贵州省修文县龙岗山阳明精舍繙经阁

春风拂绿野,观东主生物心怀,乐水乐山复乐道;
冬日暖苍空;体大人明德愫志,希贤希圣更希天。
——佚名题贵州省修文县龙岗山阳明精舍乐道园(3)

宣圣立元正始,统天统史统人,王道通三归一统;
羲皇设卦首乾,成象成时成性,龙德用九化大成。
——佚名题贵州省修文县龙岗山阳明精舍奉元楼(2)

直谏邀庭杖,万里投荒,龙场悟道修身,良知好致;
正声启昧蒙,三年貶谪,岩穴养心玩易,陋室可居。
——贵州省楹联学会副秘书长陈德谦题修文县龙岗山王文成公祠

王文成继诸葛平蛮,自桶冈归来,八境风云开八阵;
孔知军为间贡弭患,索眉山题咏,双清心迹胜双江。
——佚名题江西省赣州(市八境公园)八境台
  上联首“王文成”,为王守仁谥号。

圣贤为人文性命根本,血食千秋,继体传心颂圣迹;
天道乃品物生民化源,清香一柱,修身讲学报天恩。
——佚名题贵州省修文县龙岗山阳明精舍复夏堂(2)

七万人相庆更生,计农桑教化兵防,名世应推儒作将;
十五卷共尊遗集,兼道学文章经济,此邦尤原士希贤。
——清·翰林院庶吉士李兰卿(彦章)题修文县龙岗山王文成公祠

为道须枯槁一番,刊尽声华,从此海阔天空,鸢飞鱼跃;
存心要静默终日,养全性体,而后风清云淡,山峙川流。
——佚名题贵州省修文县龙岗山阳明精舍存心斋

圆丘敬天,先王致孝乎鬼神,报本返始,民德归厚在复礼;
方泽事地,后圣缘情于人道,立中用和,物理节文须依仁。
——佚名题贵州省修文县龙岗山阳明精舍性天园(2)

开绝学于胡叔心、陈公甫、王阳明之前,享祀方堪从庙庑;
集大成于西河氏、太史公、文中子之后,诞灵应不愧河津。
——佚名题山西省河津县薛文清公瑄祠
  上联王阳明,为王守仁之号。

乌啼花树,雨打疏桐,蛩吟露草,蝉唱香樟,静中独听大成乐;
风散松云,竹摇清影,月荡澄空,雾迷幽径,闲里默观造化心。
——佚名题贵州省修文县龙岗山阳明精舍性天园(3)

山中明月,照我读麟经,五千年往事胸中翻滚,赖王心断截,天元正始道在是;
林下清风,伴人观鸟迹,九万劫洪荒性里收尽,依圣学安立,知体培根命归焉。
——佚名题贵州省修文县龙岗山阳明精舍俟圣园(2-32+32=64字)

附录:【王守仁轶事、趣闻】

学术成就
  王守仁是中国明朝时期主观唯心主义集大成者。发展了陆九洲的学说,用以对抗程朱学派。他说:“无善无恶者心之体,有善有恶者心之用,知善知恶者良知,为善去恶者格物。”并以此作为讲学的宗旨。断言:“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处于吾心”,“心明便是天理”;否认心外有理、有事,有物。认为为学“惟学得其心”,“譬之植焉,心其根也。学也者,其培壅之者也,灌溉之者也,扶植而删锄之者也,无非有事于根焉而已。”要求用这种反求内心的修养方法,以达到所谓“万物一体”的境界。其“知行合一”和“知行并进”说,旨在反对宋儒如程颐等“知先后行”以及各种割裂知行关系的说法。论儿童教育反对“鞭挞绳缚,若待拘囚”,主张“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以达到“自然日长日化”。学说以“反传统"的姿态出现,在明代中期以后,形成了阳明学派,影响很大。广收门徒,遍及各地。死后“王学”虽分成几个流派,但同出一宗,各见其长。其哲学思想,远播海外,特别对日本学术界以很大的影响。日本大将东乡平八郎就有一块“一生伏首拜阳明”的腰牌。王守仁将心学凝成四句话: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余姚县“四碑亭”,留有纪念他的碑亭。碑文是:明先贤王阳明故里。楹联:曾将大学垂名教,尚有高楼揭瑞云。横额:真三不朽。在古代,大的征战之后,胜利的一方,大都会在战地附近刻石记功。庐山也有一处“王阳明记功碑”这样的地方。在秀峰境内的李璟读书台下,有一块数丈见方的石壁。石壁上有三处石刻:中间是宋大诗人、书法家黄庭坚书的《七佛偈》,右边是明代徐岱的诗,左边是王阳明平定朱宸濠叛乱后在此勒石记功写的碑文,人称记功碑。碑文共136个字,字体庄重遒劲,入石三分。后人评述此碑刻云:“此山此刻同不朽,风雷呵护森光芒。”

刻石记功
  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6月14日,明王朝宗室宁王朱宸濠在南昌起兵谋反,叛军十万,势如破竹,陷南康,下九江,顺流而下。一路克安庆,逼南京,大有挥戈北上直取京城之势,明朝廷上下震动,惊慌失措。这时,驻守在丰城的赣南巡抚王守仁迅速赶到吉安,果断决策,调集军队,直捣叛军老巢南昌。宸濠闻讯,急忙回师救援,王守仁与叛军大战鄱阳湖,仅用了35天时间,就大败叛军,在南昌附近的生米街生擒朱宸濠。一场危及江山社稷的大叛乱几乎是在谈笑间平定了。可是王守仁立了如此大功,不但没有得到朝廷的奖赏,反而遭到一系列的毁谤与陷害。武宗甚至觉得王守仁这么快就轻而易举平定了叛乱丢了自己的面子,认为像这样的战斗应由他亲自带兵南征才能显示“皇威”。宦官张忠之流又诬陷他与宸濠串通,武宗竟要王守仁放了宸濠让他率军与朱宸濠再战……在这种情况下,王守仁连夜赶到钱塘,将宸濠交给太监,同时遵照武宗的旨意,重新报捷,将平叛的胜利归功于武宗。这样顾全了皇帝的面子,才保证了王守仁的身家性命。
  第二年正月三十日,王守仁到开先寺(即今秀峰寺),刻石记功。记功碑上称颂武宗的“皇威神武”“亲统六师临讨,遂俘宸濠以归。”在短短的碑文中,王阳明也隐隐表达了自己难言的复杂心情。大概这次刻石记功时,开先寺一带的景色给王守仁很深的印象,十分喜爱这个地方。这年3月王守仁又一次来到开先寺。徜徉林中,沉吟水畔,这清幽山水,这林涛泉石和众多的人文胜迹,使他联想到自己的宦海浮沉、坎坷人生。感慨之余,写下了好几首诗,来抒发自己内心的烦忧。其中《又重游开先寺题壁》云:
  中丞不解了公事,到处看山复寻寺。
  尚为妻孥守俸钱,到今未得休官去。
  三月开先两度来,寺僧倦客门未开。
  山灵似嫌俗士驾,溪风拦路吹人回。
  君不见富贵中人如中酒,折腰解醒须五斗。
  未妨适意山水间,浮名于我迹何有!

智囊大全〗(明·冯梦龙)
  原文:王公守仁至苍梧时,诸蛮闻公先声,皆股栗听命。而公顾益韬晦,以明年七月至南宁,使人约降苏受。受阳诺而阴持两端,拥众二万人投降,实来观衅。公遣门客龙光往谕意,受众露刃如雪,环之数十里,呼声震天,光坐胡床,引蛮跪前,宣朝廷威德与军门宽厚不杀之意,辞恳声厉,意态闲暇,光貌清古,鼻多髭,颇类王公。受故尝物色公貌,窃疑公潜来,咸俯首献款,誓不敢负。议遂定,然犹以精兵二千自卫,至南宁,投见有日矣。而公所爱指挥王佐、门客岑伯高雅知公无杀苏受意,使人言苏受,须纳万金丐命,苏受大悔,恚言:“督府诳我。且仓卒安得万金?有反而已。”守仁有侍儿,年十四矣,知佐等谋,夜入帐中告公,(边批:强将手下不畜弱兵。)公大惊,达旦不寐,使人告苏、受:“毋信谗言,我必不杀若等。”受疑惧未决,言“来见时必陈兵卫。”公许之,受复言:“军门左右祗候,须尽易以田州人,不易即不见。”公不得已,又许之。苏、受入军门,兵卫充斥,郡人大恐,公数之,论杖一百,苏、受不免甲而杖,杖人又田州人也,由是安然受杖而出,诸蛮咸帖。
  译文:龙光,字冲虚,吉水人,以县丞致仕。王公督军虔南日,辟为参谋。宸濠之变,公易舟南趋吉安,光实赞之,一切筹画,多出自光。后九年,田州之役,公复檄光以从,卒定诸蛮,亦异人也。陈眉公惜其功赏废阁,为之立传。
  原按:王守仁来到苍梧后,当地夷人听说王守仁的名声,都对他敬畏不已,而王守仁也更加的谦虚谨慎。第二年七月,王守仁前往南宁,先派人招降苏受,苏受表面接受,内心却另有打算。,带领两万人马,名为投降,实则想伺机叛变。王守仁派门客龙光接见苏受,苏受的部众个个露出兵刃,刀光闪闪,绵长数十里,喊声震天。龙光却全然不把这些威胁看在眼里,他舒适的靠坐胡床(一种可折叠的轻便坐具,亦称交椅或交床),要苏受及一干夷人头领上前,跪听朝廷安抚不杀的诏书。龙光意态从容,但声音激越,措词严厉,再加上龙光面貌清瘦又蓄着一撮胡子,长相颇像王守仁。苏受曾向人打听王守仁的长相,以为龙光就是王守仁,于是不敢违抗,愿意真心归降,具誓言绝不再反叛,于是和议达成。然而,和议虽已达成一段时日了,苏受还是有些疑心,出入都带着二千名精兵护卫,惟恐王守仁忽然翻脸动手。王守仁的手下有王佐、岑伯高两人,虽明知王守仁根本无意杀苏受,却派人告诉苏受必须献万金才能保住一命。苏受一听悔恨交加,认为王守仁骗他,又一时间无法筹得万金保命,既然难逃一死,不如干脆叛变。王守仁有一名侍儿,年约十四岁,无意中得知王佐等人阴谋,趁夜偷溜进守仁卧室向他禀报。王守仁大吃一惊,急得一夜未睡,派人告诉苏受说:“不要听信谣言,只要你投降,我一定信守承诺,绝不杀你。”苏受表示不放心,见面时仍将带兵前来,王守仁答应苏受的要求,苏受又说:“王公身旁的护卫一定要全换成本地人担任,否则所有协议作罢。”王守仁不得已也答应。当苏受带部众入城时,百姓大为恐慌,王守仁下令:“凡是身怀武器者,一律鞭刑一百。”苏受本人也因携带武器而受鞭刑,由于执行者是本地人,而且他又无须卸甲受刑,根本打不痛,所以苏受也就欣然受罚,这才真正安抚了夷人。
  按译:龙光字冲虚,吉永人,一生官只做到县丞。王守仁为虔南督军时,曾聘他为参谋。宸濠之变时,王守仁乘船安然逃到吉安,主要便由于龙光的安排,而当时避险的一切事务亦多由龙光一手策划。后有田州之役,王守仁又征召龙光效力,终于平定蛮夷,也算是个奇人。陈眉公很痛惜龙光的功业事迹和一生官途的不成比例,特别为他作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题贵州省修文县龙岗山阳明精舍水云轩楹联
贵州省因王阳明得名的两个县,龙场悟道处,山水梦开阳
贵州·贵阳书院对联集锦
理盛学昌:大师风采——王阳明:龙岗书院与理学的变脸(二)
修文 阳明遗迹一览
桃源笠叟 || 对联合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