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对联——王懿荣

王懿荣(1845-1900.8.15),字正孺,一字廉生、莲生,清福山县(今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古现镇东村人。出身书香官宦世家,其祖父王兆琛官至山西巡抚;其父王祖源,四川按察使司按察使。幼承家学,聪颖勤奋,泛涉书史。光绪六年(1880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入值南书房,并历3任翰林院庶常馆教习、国子监祭酒,掌管全国教育。中国清末著名金石专家,甲骨文发现者和爱国志士。
  幼承家学,6岁入古现镇东村王氏家塾,先后受业于母舅谢琴南、谢虞臣,表伯张墨林等人。15岁随父进京,拜翰林院编修崔清如、礼部主事周孟伯等人为师。聪颖勤奋,泛涉书史,有过目不忘之誉。青年时代性“笃好旧椠本书、古彝器、碑版图画之属”,尤潜心于金石文字之学。为搜求文物古籍,足迹遍及山东、河北、陕西、河南、四川等地,“凡书籍字画、三代以来之铜器印章、泉货残石片瓦无不珍藏而秘玩之”。自清同治元年至光绪七年(1862-1881年),先后拜访当时著名的收藏家、金石文字学者潘祖荫、吴大澄、巨鹤泉、陈介祺、缪荃孙、王孝禹等,同他们考订违合,剔抉幽隐,历时19年撰成《汉石存目》、《南北朝存石目》等书,成为当时著名的金石文字专家。光绪六年(1880年)中进士,光绪九年(1883年)任翰林院编修。是一位富有民族气节的爱国志士,敬仰民族英雄戚继光。光绪十四年(1888年)重印了戚继光的《止止堂集》,并为作序,弘扬戚继光杀敌御侮的爱国精神。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日军据威海,分陷荣成,登州大震”的消息传到北京,忧心如焚,毅然上疏请缨,要求回山东故乡办团练,御日寇。光绪帝准其奏请,并拨给饷银2.5万两以为资助。迅速赶赴济南,会同山东巡抚商酌防务后,又赴登州,周览形势,组成一支初具规模的抗日团练。正当准备率团迎击日寇时,李鸿章已同日本帝国主义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壮志未酬,写下了七绝《偶感》一首:“岂有雄心辄请缨,念家山破自魂惊。归来整旅虾夷散,五夜犹闻匣剑鸣。”变卖家产,缴还国家饷银,遣散抗日将士。山东巡抚馈以千金,自己却分文不受。光绪十年(1894年)升迁侍读并入值南书房。先后历3任翰林院庶常馆教习,3为国子监祭酒,“诸生得其指授,皆相勉为实学”,时人称其为“太学师”。在学术上最重要的贡献是他第一个发现甲骨文。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首先发现甲骨文。其时因患疟疾,家人从宣武门外菜市口达仁常药店买回“龙骨”,发现上面刻有刀痕,与铜器铭文颇为相似,大为惊讶,立即到药店拣出那些刻有文字的“龙骨”,高价买回。后经考释,断定为商代文字。并认为大都是商王室的“档案”,“至其文字,则确在篆籀之前”。甲骨文的发现轰动了中外学术界,把汉字的历史推到公元前1700年的殷商时代,这一重大发现开创了文字学、历史学研究的新局面,为中国文字和中国文明古代史的研究开拓了新领域,被后人誉为“甲骨文之父” 。并第一个将其考订为商代文字,搜采甲骨1500片,辑成《天垠阁王氏甲骨拓片录》。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清王室及文官武将纷纷敛财逃命,危难之时,以一介文官被任命为京师团练大使,负责保卫北京,“勉为其难,殚竭精力”。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8月15日侵略军攻入东便门,率团练奋勇抵抗,终因寡难敌众败回私宅。遂书绝命词:“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于止知其所止,此为近之。”偕继室谢夫人、长媳张夫人,从容投井殉国,时年55岁,谥文敏。

王懿荣自题联

装池故院无名画;
传写前贤未见书。
——感悟自题(手书行楷墨迹联)
  王懿荣不仅仅发现了甲骨文,而且还对中国古代文字、书籍、字画有丰富的收藏和研究,同时,也亲身实践进行书法创作,是一个造诣颇深的书法家。据现有王懿荣的书法墨迹来看,王懿荣擅长真、行、隶、篆诸体,草书没有发现。他的楷书多学柳公权、行书尤爱李北海、隶书取法《礼器》、篆书近似徐三庚远取《天发神谶》碑。可以说,王懿荣于书法是有相当功底的。清同治年间的大学士陆润庠对王懿荣的书法评论道:“王廉生祭酒同年,于光绪甲午入直南斋,迄庚子七月殉节,计与庠同事者七载。其性情学问嗜好至今忆之,如在目前。洵不愧一代伟人,即其书法一端,刚健清华,无美不备,亦实足以传世。”此评论虽“无美不备”略显溢美,“足以传世”也甚妥帖。

天收运召沧江客;
兵气销为日月光。
——感悟自题(后用为王氏宗祠联)
  由于王懿荣乃进士出生,所以小楷的功夫非常深厚。可以说,笔笔不苟、丝丝入扣,有过硬的“童子功”,惜未脱馆阁之体,但却打下了坚实的笔墨功底,为写好行楷、篆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他的大字楷书主要胎息柳公权,也有苏东坡的遗意,以大气夺人,如《大朗和尚功德碑》等。关于王懿荣的隶书,目前仅见匾额“百晋斋”三字,取法汉隶,有《礼器》的痕迹。

细烧拍子供清坐;
静拂琴林有落花。
——感悟自题(手书行楷墨迹联)
  此联书风取法李邕,写得端庄稳健,没有丝毫的浮躁,明显受李北海的影响。李邕的字很有个性,一般初学者很难懂得他的妙处,他虽然承接“大王”,但是有自家面貌,特别在外形上和王字有较大距离。所以李后主说:“李邕得右军之气而失于体格”,这句话应该是深得书法三昧的。这就是为什么初学甚至有较好的书法素养而不认真研究他,也不能明白它的高明之处的原因。所以王懿荣在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7月的一幅墨迹中写道:“余始得李邕书,不甚好之。然,疑邕有书名,自必有深趋,及看之久遂知他书少及者。得之最晚,好之尤笃。譬如结友尹始也难其合也。必久后乃从邕书得法。”王懿荣留下了不少手札墨迹,大都用行楷写成最能显示他的书法功底和笔墨技巧。陆润庠在他的一通手札后题道:“此册乃其与李子丹同年手札,郭兰雪明府所藏。庠往年于役大梁,曾识兰雪,今持此索体,披览之余,觉字里行间,犹凛凛有生气。回首当日不禁感慨系之矣。丁未冬十月元和陆润庠识。”

康乐词兼山水致;
义山文有庙堂风。
——感悟自题(手书行楷墨迹联)
  王懿荣就书法艺术而言,能代表其最高水平的当是他的行楷和篆书。下面就着重谈谈这两种书体。关于他的行楷,马宗霍在《书林记事》中云:“王懿荣工行楷书,尝云作一字须含十二意。光绪甲午大考,由三等改一等,入直南书房。尚方贴络所需,其章幅稍大者,孝钦后必降口敕曰:令王懿荣书。醇贤亲王栗主,亦特命缮写供奉”。王懿荣的行楷大多为对联和手札。

旧书不厌百回读;
嘉树新成十亩荫。
——感悟自题(手书篆书墨迹联)
  王懿荣的篆书以“三代”、秦汉为宗,下接清人邓石如、徐三庚。仔细分析又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学邓石如的,如写于光绪二十五年的“戬谷”二字,婉通流畅,全用中锋,力足而气沉;另一类是学徐三庚的,走三国吴《天发神谶碑》一路。用笔有起伏的变化,转折处有钝角,每有对应的横或竖画用笔作相向或向背法,具有很强的抒情性和装饰性。还有一类篆书属王懿荣那个时代所特有,就是用小篆的笔法而取金文的结体。

飞龙凤凰相追逐;
玉蚷吏痋靡从容。
——感悟自题(手书篆书墨迹联)
  清同治年间的翰林徐谦云:“右廉生祭酒与李子丹太史书,共三十余札。虽当时两前辈寻常音问,多半论金石之学,而文敏公书法渊源魏晋碑版,当世业享重名,加以劲即孤忠,增光翰苑,是编竟成至宝。兹为郭兰雪明府所得,影而拓之,以公同好。呜呼!若公者,本不藉书法以传,抑翁公之书者又奚可以弗传,对此遗墨不尽景仰前贤也。子光徐谦敬识。”展读王懿荣的手札书卷气扑面,清香四溢,非字匠所能为。

月下门藏松叶路;
水边人语稻华天。
——感悟自题(手书小篆墨迹联)
  小篆书法线条爽洁、结构方整,具有很强的时代书风,这和当时“碑学书风”昌盛有关。王懿荣是晚清一位著名的金石学家,也是一位学有所成的书法家。他于庚子之乱投井殉难表现了一个传统文人忠烈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特别是他首先发现了殷商的甲骨文,对中国现代史学、现代考古学以及文字和书法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困学昔惟王伯厚;
日知近有顾亭林。
——感题王伯厚、顾炎武励志
  此对联出自清末书法家王懿荣之手。王懿荣既是一位首先发现甲骨文并考证为商代文字的书法家,对顾炎武十分崇拜,也是一位爱国学者。当八国联军进京时,王懿荣率众拒敌,城破投井殉国。王懿荣认为,古人中只有王伯厚是遇困而学、刻苦学习的典范,王伯厚是南宋学者,50岁时辞官回乡的,花20年时间编写出读书札记《困学纪闻》20卷,史料价值极高。而近世(指当时清末)可以与之相比的只有顾亭林,花30年左右的工夫编写出《日知录》32卷以及其他著作共400卷左右。

偶雗芳草思名马;
每见青山想异书。
——感悟自题(手书行楷墨迹联)

王懿荣贺赠联

笔下江山转葱蒨;
樽前怀抱颇清真。
——赠辉如十兄世大人属(手书行楷墨迹联)

纪念、题咏、嵌典王懿荣联

1、王懿荣纪念馆对联
  王懿荣纪念馆位于烟台市福山区城区城里街中心,是一座两进院落的旧式平房,建筑古朴典雅,虽说不是雕梁画栋,却给人以典雅肃穆的感觉,是人们纪念第一个甲骨文发现者、伟大的爱国学者王懿荣的神圣殿堂。这里山青水秀,历史悠久,特产丰富,有“银福山”之称。纪念馆原是一座典型的北方地主庄园,建于清宣统年间,占地近60亩,三进庭院,青瓦、粉墙、红柱、金楹、纪念馆里的匾额和楹联都是出自国内著名书法家之手。“王懿荣纪念馆”六个鎏金大字,苍劲端庄,熠熠生辉。馆内设有“光辉生平”、“甲骨之父”、“忠烈千秋”、“风范长存”、“佳作传世”5个展室,系统地介绍了王懿荣辉煌而悲壮的一生。1899年爱国学者王懿荣最早发现了甲骨文,并第一个将其考证为古代文字。1900年当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兵败城破之时,王懿荣身为朝延命官,不畏强暴,发出“吾义不可苟生”的誓言,并率全家壮烈殉国,为国为民而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将永远彪炳于史册。王懿荣纪念馆分为5个展厅:
  第一展厅介绍了“甲骨文之父”的生平事迹,陈列着他生前用过的遗物、收藏的甲骨文片、收藏并用过的戚继光宝刀、殉国井砖等。
  第二、第三展厅集中陈列了王懿荣的著作、手札、对联、中堂等书法著作。
  第四展厅陈列了王懿荣生前所作忧国忧民、壮志未酬的爱国主义诗篇。
  第五展厅陈列了全国著名书法家、历史学家等为纪念馆题字、题词、题诗等。它是省级优秀社会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高风垂百纪;
厚德在千秋。
——著名书法家和国画家刘炳森题王懿荣纪念馆
  王懿荣一生爱国爱民,弘扬文教,兴办团练,毁家纾难,以至抗敌殉国,其精神境界和道德风范感人至深。此联盛赞王懿荣的高风厚德万古流芳。

名重天壤阁;
身殉紫禁城。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王学仲题王懿荣纪念馆
  此联笔墨简而意韵深。上联“天壤阁”,是王懿荣的藏书楼,据说是当时山东四大藏书楼之一。王懿荣记录自己收藏金石文物的笔记体杂文即命名为《天壤阁杂记》。下联“紫禁城”,通指北京故宫,这里指代京城。

紫禁城高标梗骨;
清池水碧鉴丹忱。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欧阳中石题王懿荣纪念馆
  欧阳中石所题的这副楹联,聚焦王懿荣的“梗骨”与“丹忱”。1983年第4期《红旗》杂志评论员文章《从爱国主义到共产主义》指出,“王懿荣为了向外国侵略者表示抗议,不惜……坠井而自尽,显示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心。”这是此联最好的注脚。

抗联军以身殉国;
研甲骨而订殷文。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刘子善题王懿荣纪念馆
  联语概括了王懿荣一生最具影响的两件大事。“联军”指八国联军。“甲骨”,指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即甲骨文。尚可挑剔的是,此联对仗欠工。

甲骨功臣垂青史;
京都碧血写春秋。
——中国《书法》杂志执行主编周志高题王懿荣纪念馆
  联释参考上一联,此联有违声律。在王懿荣纪念馆的楹柱和门面上,已镌刻、悬挂的作品还有如下题辞,这些不具备楹联特性的作品,作为题词无可非议,但以楹联的名义出现就不妥了:
  先烈存风骨;      文字功如许祭酒;      卜文入土四千年;
  后学仰高范。      忠义名随倪鸿宝。      有君如今始得传。

学富经纶,志怀匣剑;
性耽金石,名耀简编。
——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费新我题王懿荣纪念馆(院内廊柱楹)
  费新我的这副楹联十分工稳而耐读。上联“学富经纶”,形容学问渊博。“志怀匣剑”,王懿荣写过一首气贯长虹的诗《偶感》:“岂有雄心辄请缨?念家山破自魂惊。归来整旅虾夷散,五夜犹闻匣剑鸣。” 下联“性耽金石”,《清史稿王懿荣传》云“懿荣泛涉书史,嗜金石,翁同和、潘祖荫并称其学”。“名耀简编”,即名耀史册。“简”,战国至魏晋时代的书写材料是削制成的狭长竹片或木片。竹片称简,木片称札或牍,统称为简,用毛笔墨书。“编”,古时用以穿联竹简的皮条或绳子,后用以称一部书或书的一部分。“简编”,这里意为史册。

得先生慧眼,斯文不丧;
逢盛世群贤,此馆方兴。
——中国书协山东分会副主席魏启后题王懿荣纪念馆(院内廊柱楹)
  魏启后此联道出了“得先生慧眼”与“斯文不丧”、“逢盛世群贤”与“此馆方兴”的因果关系:因为幸得王懿荣慧眼识甲骨,这一古代文化珍品才未被继续当作“药材”吃掉以至丧失殆尽;因为适逢盛世依仗群贤,当今的王懿荣纪念馆才得以兴建。

探骊得珠,彪炳新学发夏史;
释生取义,辉煌大节振民魂。
——1989年初夏著名古文学专家康殷题王懿荣纪念馆(大门柱楹)
  1989年初夏,自称“燕下后学”的康殷为王懿荣纪念馆撰题此联。上联“探骊得珠”,典出《庄子列御寇》:“河上有家贫恃纬萧而食者,其子没于渊,得千金之珠。其父谓其子曰:‘取石来锻之!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使骊龙而寤,子尚奚微之有哉!’”常用来比喻诗文的写作,这里比喻甲骨文的发现。“彪炳新学发夏史”,谓王懿荣发现甲骨文开辟了中国历史文化学术研究的新纪元。下联“释生取义”,即舍生取义,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典出《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取义者也。”王懿荣也发出“吾义不可苟生”的誓言。“辉煌大节振民魂”,谓王懿荣的辉煌气节长振民族之魂。联语有失律之处。

慧眼识甲文,中华字史源头见;
丹心御联寇,民族精魂大节全。
——中国楹联学会名誉会长马萧萧题王懿荣纪念馆(1)
  此联也是着力讴歌王懿荣两大闪光点。上联讴歌他对甲骨文的发现把我国文字的源头上溯到了商代,推前了一千年。“源头见”之“见”原为“近”,经作者修改后表意更准确了。下联讴歌他御寇保国、保全大节,堪称民族精魂。“联寇”,指八国联军侵略者。

刚正清廉,为卫国保家,当彪炳史册;
锦心慧眼,识披图残甲,得重现殷文。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权希军题王懿荣纪念馆(院内廊柱楹)
  此联由权希军书刻。意为:王懿荣为人刚正、为官清廉,抗击侵略,保卫国家,其事迹将永远彪炳史册;王懿荣凭着自己的“锦心慧眼”,首先从“披图残甲”上发现并断定殷商文字,使之得以被世人所认识。联语盛赞王懿荣的高尚品格与非凡成就。

仓颉造字,许慎说文,周前文字无踪迹;
文敏识龟,鼎堂解卜,殷代卜龟有物征。
——中国楹联学会名誉会长马萧萧题王懿荣纪念馆(2)
  此联就学术而言,多用典故。“仓颉造字”,传说仓颉是中华民族的造字之祖。其实,“在社会里,仓颉也不止一个。”(鲁迅《门外文谈》)“许慎说文”,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所著《说文解字》,集古文经学训诂之大成,为后代研究文字及编辑字书最重要的根据。“文敏识龟”指王懿荣发现甲骨文,王懿荣去世后谥号文敏。“鼎堂解卜”,现代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郭沫若,曾署笔名郭鼎堂。其《甲骨文字研究》、《卜辞通纂》等著作对文字、史实、年代的考订,贡献很大。王懿荣发现甲骨文后仅一年多即壮烈殉国。所幸从当时的刘鹗到现代的郭沬若,一些著名学者纷纷投入甲骨文研究,使之成为一门系统的学科。卜龟,又称卜甲,古代占卜用的龟甲。古人用火灼龟甲取兆,据以推测吉凶。甲骨文记载了商王盘庚迁殷以及到殷代灭亡过程中,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族、宗教、天文、历法等真实的社会状况,使上古汉语和历史文化的研究得到了确切可靠的物证,确认《史记》等一大批古籍文献记载的商代历史为信史。此联初稿为“仓颉造字,许慎说文,周前书体疑无迹;洹岸湮龟,王公识甲,殷代典仪始有征。”修改后的联语更贴切,更工巧。联中“文字”和“卜龟”四字运用复辞手法,浑然天成,尤为难得。

初观龟字便欣然,千载沉埋,须待此公舒慧眼;
欲挽狂澜于既倒,一门殉难,更从何处吊孤魂?
——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会副会长何崝题王懿荣纪念馆
  此联由蜀人何崝撰书。上联写王懿荣的慧眼决定了甲骨文的命运。“龟字”,指龟甲上的文字,指甲骨文。下联感佩王懿荣的壮烈殉国,表达了对王懿荣一家的深切哀悼。

2、1999年“王懿荣杯”征联大赛联
  20世纪末,为纪念我国近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著名金石文字专家王懿荣发现甲骨文100周年、壮烈殉国100周年,烟台市群众文化学会、福山王懿荣纪念馆、烟台经济文化社联合举办了“王懿荣杯”征联大赛和“懿荣杯”诗联大赛。这两次大赛的征稿启事和评选揭晓消息,都曾在《烟台晚报》刊发。获奖作品及所有应征联作,均赞扬了王懿荣首先发现甲骨文的重大学术贡献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尚民族气节。
  1999年5月6日“王懿荣杯”征联大赛于王懿荣发现甲骨文100周年前夕拉开帷幕,6月10日大赛揭晓。此次大赛设佳作奖和优秀奖两个奖项,未设等级奖。此次大赛的部分获奖联作,由烟台书法家书写,于同年6月18日王懿荣纪念馆新馆开馆时展出。获佳作奖的作品及作者是:

慧眼识文传甲骨;
丹心报国铸精神。
——中国楹联学会理事贺宗仪(中共烟台市委宣传部)

宗师慧眼识龙骨;
忠烈丹心泣鬼神。
——吴永考

中华字史千秋溢彩;
甲骨丰功百世流芳。
——陈殿堂

慧眼识甲骨龙文,功德流传百世;
忠良献丹心碧血,英名永载千秋。
——王振业

3、2000年“懿荣杯”诗联大赛联
  2000年8月17日在王懿荣殉国100周年之际,“懿荣杯”诗联大赛开始征稿,8月17日评选揭晓。荣获对联组获奖联为:

文开甲骨为学首;
武显忠诚是烈风。
——孙世尧(二等奖)

皇城古井安忠骨;
华夏新诗咏赤心。
——纪祥云(三等奖)

甲骨殷文传万代;
忠良浩气贯千秋。
——王润九(三等奖)

先贤懿品乾坤照;
英烈荣德浩气传。
——唐元(三等奖)

抵寇守城,赤胆忠心昭四海;
析文辨甲,奇才睿智耀千秋。
——戚树友(一等奖)

慧眼识龙骨,中华字库传珍宝;
忠良献赤心,民族英雄铸国魂。
——郭本福(二等奖)

附录:【王懿荣轶事、趣闻】

甲骨文之父
  据《清史稿王懿荣传》云:“懿荣泛涉书史,嗜金石,翁同和、潘祖荫并称其学”。1899年第一个认识并有意识地购藏殷墟甲骨文(关于甲骨文发现年代和它的第一个发现者,学者间存有有争论。经王宇新的全面考证,1999年为甲骨文被认识和有意识购藏之年,王懿荣为它的第一个发现者无疑(王宇信《关于殷墟甲骨文的发现》《殷都学刊》1984年第4期),崔志远《关于殷墟甲骨文发现的通信》(《殷都学刊》1985年第2期)被誉为甲骨文之父(吕伟达《甲骨文之父——王懿荣》,1995年山东画报出版社)。王懿荣其祖在他幼年逝世后家道中落。生活虽然清苦,但笃爱古书器物碑版图画之属,可悉数收入以购之,处极困之时则可典衣以求之。这种举动得到了其妻黄氏的赞成及支持。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秋王懿荣受病疟所苦,黄夫人力疾奉汤药,焚香吁祝,日夜不寐。王懿荣渐渐康复时,黄夫人却已心力日瘁,益备不支。之后每逢秋冬之交,黄夫人就会大呕血,病情越来越严重。清光绪六年(1880年)考取殿试2甲第17名,赐进士出身,授翰林院编修,然而黄夫人却早在3年前逝世。
  王懿荣酷爱金石文物,在《天壤阁杂记》中说“天下之地,齐青一带,河陕至汉中一路,皆古董坑也。余过辄流连不忍去”。1881、1882年在山东、陕西、四川等地大量购求文物。王懿荣为官清廉,搜购文物,“固未尝一日有巨资。处极困之时,则典衣以求之,或质他种以备新收,至是以居丧奇窘,抵押市肆至百余种。然不愿脱手鬻去也”。(王崇焕辑《王文敏公年谱》二十三年丁酉五十三岁条《中和》,1943年7月第四卷七期)。《王文敏公年谱》(即王懿荣年谱)记:“公性嗜古。凡书籍字画,三代以来之铜器印章泉货残石片瓦,无不珍藏而秘玩之。钩稽年代,补证经史。搜先达所未闻,通前贤所未解”。王懿荣搜集和研究了很多古代文物,又经常与当时著名的金石学家陈介琪(簠斋)、潘祖荫、吴大征、胡石查等一起切磋学术,因而王懿荣对文物鉴定和文字的考释有较高的造诣。其主要著作有《汉石存目》、《六朝石存目》、《王文敏公遗集》(8卷)等。正因为王懿荣对我国古代文物有着精深的研究,因而当1899年“估人”携甲骨至京师、“公审定为殷商故物,购得数千片,是为吾国研究殷墟甲骨文字开创之始”。(王崇焕辑《王文敏公年谱》二十年己亥五十五岁条《中和》,1943年7月第四卷七期)。自此以后,殷墟甲骨文才从“龙骨”变成了珍贵的古代文化研究资料,避免了我国这一古代文化艺术珍品被继续当作“药材”而“吃掉”,从而大量遭到“灭汤”之灾的人为的毁灭。王懿荣鉴定和购藏殷墟甲骨文,对保护和发扬我国古代文化遗产和甲骨学的建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页献。王懿荣还是一位文物古迹的保护者。看到不少古墓葬、古遗址或遭破坏,或被盗掘,十分痛心,上《请重申旧章封禁天下古墓疏》,建议清廷加强对古墓葬与古代文物的保护。其保护范围,包括历代帝王陵寝及先王、先贤、忠臣、烈士墓葬,以及方志所记著名古墓或无名墓等。而对那些私挖古墓、开棺盗宝者,一经查获,严刑治罪。这也为今天的地方当局保护古代文化遗址树立了典范。(王宇信《道德文章耀千秋——读〈甲骨文之父——王懿荣〉》,1996年9曰22日《中国文物报》) 。王懿荣作为一位有造诣的学者,以他丰富的收藏和研究,推动了传统金石学研究向"古器物学"阶段的转变(张岂之主编:《中国近代史学学术史》第431-432页,1996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为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形成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王懿荣还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著名的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爱国主义者。1894年甲午海战以后,日本占领朝鲜,出兵中国东北并占领旅顺。1895年1月日本攻陷山东荣城,以全部海军包围威海卫。当时,51岁的王懿荣任南书房行走、国子监祭酒,“以回籍办理团练人奏”,得到皇帝的批准后,“当即由京驰驿前往济南,会同山东巡抚商酌防务后,遄赴登州防次”。(王崇焕辑《王文敏公年谱》二十一年丁未五十一岁条《中和》,1943年7月第四卷七期)。但不久《马关条约》签订,清廷丧权辱国,王懿荣与日本侵略者决一死战的壮志未能实现。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身为办理京城团练大臣的王懿荣,见“大势已去”,又于七月二十日“翌晨传闻銮舆西狩”,慈僖与光绪已仓惶逃向西安方向,遂决定以身殉国。“吞金二钱不绝。复仰药仍不绝,遂入井”(参见王宇信《甲骨学通论》P35-42,1989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而死,成为一位视死如归的伟大爱国主义者。为了纪念这位诚挚的学者和伟大的爱国志士,在王懿荣的故乡山东烟台福山建有"王懿荣纪念馆"。一部以王懿荣一生经历为素材,再现他作为甲骨学者和民族英雄伟大形象的电视剧《甲骨魂》,1987年拍成,并在当年9月河南安阳召开的“中国殷商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上首播。此外吕伟达就王就荣的生平及学术成就,写有《甲骨文之父——王懿荣》,1995年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此外《王懿荣文集》也在1999年编讫出版。如此等等,表达了中国人民对王懿荣的怀念与尊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庭坚行楷书法题王诜诗帖页
你觉得任政先生的字怎么样?
行楷甲骨形韵双体书法 唐诗“乌衣巷”
大书法家王懿荣——中国发现和收藏甲骨文第...
夏云行楷书法作品,笔法灵动、平实简静、挺拔秀逸、清新淡远
这才是真正的传统书法行楷对联,不愧是老书法家,看着就是舒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