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陆廷灿(清)续茶经【九之略】+【十之图】

九之略

【导读】

陆羽在《茶经》卷下的九之略写的是哪些茶具或者茶器可以省略,以及是在何种情况下可以省略何种制茶过程、所用工具、煎煮茶的器具、饮茶的器皿等。而陆廷灿《续茶经》的九之略写的是关于茶事的一些书目、诗篇、诗句这些内容。可见虽然说《续茶经》是按照《茶经》的编次与体例来写作的,然而二者还是有很大不同,陆廷灿的《续茶经》不仅仅是整理了唐代之后《茶经》中所没有记录的文书,而且各个章节的具体内容的设计上也与诸多与《茶经》大相径庭的地方。《续茶经》并不仅仅是《茶经》的续写,更是一部有独创性意义的专著。

 

【原文】

茶事著述名目:

《茶经》三卷,唐太子文学陆羽撰。[1]

《茶记》三卷,前人。(见《国史·经籍志》。)

《顾渚山记》二卷,前人。[2]

《煎茶水记》一卷,江州刺史张又新撰。[3]

《采茶录》三卷,温庭筠撰。[4]

《补茶事》,太原温从云、武威段磶之。

《茶诀》三卷,释皎然撰。[5]

《茶述》,裴汶。[6]

《茶谱》一卷,伪蜀毛文锡。[7]

《大观茶论》二十篇,宋徽宗撰。[8]

《建安茶录》三卷,丁谓撰。[9]

《试茶录》二卷,蔡襄撰。[10]

《进茶录》一卷,前人。

《品茶要录》一卷,建安黄儒撰。[11]

《建安茶记》一卷,吕惠卿撰。[12]

《北苑拾遗》一卷,刘异撰。[13]

《北苑煎茶法》,前人。[14]

《东溪试茶录》,宋子安集,一作朱子安。[15]

《补茶经》一卷,周绛撰。[16]

又一卷,前人。

《北苑总录》十二卷,曾伉录。[17]

《茶山节对》一卷,摄衢州长史蔡宗颜撰。

《茶谱遗事》一卷,前人。

《宣和北苑贡茶录》,建阳熊蕃撰。[18]

《宋朝茶法》,沈括。[19]

《茶论》,前人。

《北苑别录》一卷,赵汝砺撰。[20]

《北苑别录》,无名氏。[21]

《造茶杂录》,张文规。

《茶杂文》一卷,集古今诗及茶者。

《壑源茶录》,一卷,章炳文。

《北苑别录》,熊克。[22]

《龙焙美成茶录》,范逵。[23]

《茶法易览》十卷,沈立。[24]

《建茶论》,罗大经。[25]

《煮茶泉品》,叶清臣。[26]

《十友谱·茶谱》,佚名。

《品茶》一篇,陆鲁山。

《续茶谱》,宋庄茹芝。[27]

《茶录》,张源。[28]

《煎茶七类》,徐渭。

《茶寮记》,陆树声。

《茶谱》,顾元庆。

《茶具图》一卷,前人。

《茗笈》,屠本畯。[29]

《茶录》,冯时可。[30]

《岕山茶记》,熊明遇。[31]

《茶疏》,许次纾。[32]

《八笺·茶谱》,高濂。

《煮泉小品》,田艺蘅。[33]

《茶笺》,屠隆。

《岕茶笺》,冯可宾。

《峒山茶系》,周高起伯高。

《水品》,徐献忠。

《竹懒茶衡》,李日华。

《茶解》,罗廪。

《松寮茗政》,卜万祺。

《茶谱》,钱友兰翁。

《茶集》一卷,胡文焕。

《茶记》,吕仲吉。

《茶笺》,闻龙。[34]

《岕茶别论》,周庆叔。

《茶董》,夏茂卿。

《茶说》,邢土襄。

《茶史》,赵长白。

《茶说》,吴从先。

《武夷茶说》,袁仲儒。

《茶谱》,朱硕儒。(见《黄舆坚集》)

《岕茶汇钞》,冒襄。

《茶考》,徐

《群芳谱·茶谱》,王像晋。

《佩文斋广群芳谱·茶谱》。

诗文名目:

杜毓《荈赋》

顾况《茶赋》

吴淑《茶赋》

李文简《茗赋》

梅尧臣《南有嘉茗赋》

黄庭坚《煎茶赋》

程宣子《茶铭》

曹晖《茶铭》

苏廙《仙芽传》

汤悦《森伯传》

苏轼《叶嘉传》

支廷训《汤蕴之传》

徐岩泉《六安州茶居士传》

吕温《三月三日茶宴序》

熊禾《北苑茶焙记》

赵孟熧《武夷山茶场记》

暗都剌《喊山台记》

文德翼《庐山免给茶引记》

茅一相《茶谱序》

清虚子《茶论》

何恭《茶议》

汪可立《茶经后序》

吴旦《茶经跋》

童承叙《论茶经书》

赵观《煮泉小品序》

诗文摘句:

《合璧事类·龙溪除起宗制》有云:必能为我讲摘山之制,得充厩之良。

胡文恭《行孙谘制》有云:领算商车,典领茗轴。

唐武元衡有《谢赐新火及新茶表》。刘禹锡、柳宗元有《代武中丞谢赐新茶表》。

韩翃《为田神玉谢赐茶表》,有味足蠲邪,助其正直;香堪愈疾,沃以勤劳。吴主礼贤,方闻置茗;晋臣爱客,才有分茶之句。

《宋史》:李稷重秋叶、黄花之禁。

宋《通商茶法诏》,乃欧阳修代笔。《代福建提举茶事谢上表》,乃洪迈笔。

谢宗《谢茶启》:比丹丘之仙芽,胜乌程之御荈。不止味同露液,白况霜华。岂可为酪苍头,便应代酒从事。

《茶榜》:雀舌初调,玉碗分时茶思健;龙团捶碎,金渠碾处睡魔降。

刘言史《与孟郊洛北野泉上煎茶》,有诗。

僧皎然《寻陆羽不遇》,有诗。

白居易有《睡后茶兴忆杨同州》诗。

皇甫曾有《送陆羽采茶》诗。

刘禹锡《石园兰若试茶歌》有云:欲知花乳清冷味,须是眠云跂石人。

郑谷《峡中尝茶》诗:入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

杜牧《茶山》诗:山实东南秀,茶称瑞草魁。

施肩吾诗:茶为涤烦子,酒为忘忧君。

秦韬玉有《采茶歌》。

颜真卿有《月夜啜茶联句》诗。

司空图诗:碾尽明昌几角茶。

李群玉诗:客有衡山隐,遗余石廪茶。

李郢《酬友人春暮寄枳花茶》诗。

蔡襄有《北苑茶垄采茶造茶试茶诗》,五首。

《朱熹集·香茶供养黄柏长老悟公塔》,有诗。

文公《茶坂》诗:携籝北岭西,采叶供茗饮。一啜夜窗寒,跏趺谢衾枕。

苏轼有《和钱安道寄惠建茶》诗。

《坡仙食饮录》:有《问大冶长老乞桃花茶栽》诗。

《韩驹集·谢人送凤团茶》诗:白发前朝旧史官,风炉煮茗暮江寒;苍龙不复从天下,拭泪看君小凤团。

苏辙有《咏茶花诗》二首,有云:细嚼花须味亦长,新芽一粟叶间藏。

孔平仲《梦锡惠墨答以蜀茶》,有诗。

岳珂《茶花盛放满山》诗有:“洁躬淡薄隐君子,苦口森严大丈夫”之句。

《赵抃集·次谢许少卿寄卧龙山茶》诗,有:“越芽远寄入都时,酬唱争夸互见诗之句。

文彦博诗:旧谱最称蒙顶味,露芽云液胜醍醐。

张文规诗:“明月峡中茶始生。”明月峡与顾渚联属,茶生其间者,尤为绝品。

孙觌有《饮修仁茶》诗。

韦处厚《茶岭》诗:顾渚吴霜绝,蒙山蜀信稀。千丛因此始,含露紫茸肥。

《周必大集·胡邦衡生日以诗送北苑八銙日注二瓶》:贺客称觞满冠霞,悬知酒渴正思茶。尚书八饼分闽焙,主薄双瓶拣越芽。又有《次韵王少府送焦坑茶》诗。

陆放翁诗:寒泉自换菖蒲水,活火闲煎橄榄茶。又《村舍杂书》:东山石上茶,鹰爪初脱韝。雪落红丝磑,香动银毫瓯。爽如闻至言,余味终日留。不知叶家白,亦复有此否。

刘诜诗:鹦鹉茶香堪供客,荼靡酒熟足娱亲。

王禹偁《茶园》诗:茂育知天意,甄收荷主恩。沃心同直谏,苦口类嘉言。

《梅尧臣集·宋著作寄凤茶》诗:团为苍玉璧,隐起双飞凤。独应近日颂,岂得常寮茶。又《李求仲寄建溪洪井茶七品》云:忽有西山使,始遗七品茶。末品无水晕,六品无沉柤。五品散云脚,四品浮粟花。三品若琼乳,二品罕所加。绝品不可议,甘香焉等差。又《答宣城梅主簿遗鸦山茶》诗云:昔观唐人诗,茶咏鸦山嘉。鸦衔茶子生,遂同山名鸦。又有《七宝茶》诗云:七物甘香杂蕊茶,浮花泛绿乱于霞。啜之始觉君恩重,休作寻常一等夸。又《吴正仲饷新茶》、《沙门颖公遗碧霄峰茗》,俱有吟咏。

戴复古《谢史石窗送酒并茶》诗曰:遗来二物应时须,客子行厨用有余。午困政需茶料理,春愁全仗酒消除。

费氏《宫词》:近被宫中知了事,每来随驾使煎茶。

杨廷秀有《谢木舍人送讲筵茶》诗。

叶适有《寄谢王文叔送真日铸茶》诗云:谁知真苦涩,黯淡发奇光。

杜本《武夷茶》诗:春从天上来,嘘咈通寰海。纳纳此中藏,万斛珠蓓蕾。

刘秉忠《尝云芝茶》诗云:铁色皱皮带老霜,含英咀美入诗肠。

高启有《月团茶歌》,又有《茶轩》诗。

杨慎有《和章水部沙坪茶歌》,沙坪茶出玉垒关外实唐山。

董其昌《赠煎茶僧》诗:怪石与枯槎,相将度岁华。凤团虽贮好,只吃赵州茶。

娄坚有《花朝醉后为女郎题品泉图》诗。

程嘉燧有《虎丘僧房夏夜试茶歌》。

《南宋杂事诗》云:六一泉烹双井茶。

朱隗《虎丘竹枝词》:官封茶地雨前开,皂隶衙官搅似雷。近日正堂偏体贴,监茶不遣掾曹来。

绵津山人《漫堂咏物》有《大食索耳茶杯》诗云:粤香泛永夜,诗思来悠然。(注:武夷有粤香茶。)

薜熙《依归集》有《朱新庵今茶谱序》。

 

【注释】

[1] 陆羽:(733-804年),字鸿渐,唐朝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又号茶山御史。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闻名于世,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

[2] 《顾渚山记》:陆羽著,今佚。

[3] 张又新:唐朝人,生卒年不详,字孔昭,深州陆泽人,张荐之子。又新嗜茶,著有《煎茶水记》一卷,是继陆羽《茶经》之后我国又一部重要的茶道研究著作。

[4] 温庭筠:(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汉族,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除诗词外,温庭筠还是一位小说作家、学者。据《新唐书·艺文志》,温庭筠撰有小说《乾巽子》三卷、《采茶录》一卷,编纂类书《学海》十卷。可惜几乎全部亡佚。

[5] 皎然:唐代诗僧。生卒年不详。俗姓谢,字清昼,吴兴(浙江省湖州市)人。南朝谢灵运十世孙。在文学、佛学、茶学等许多方面有深厚造诣,堪称一代宗师。与陆羽是生死相依的忘年之交。

[6] 裴汶:据郁贤皓《唐刺史考·江南东道·湖州》记载:“《新表一上》南来吴裴氏汶,湖州刺史。《吴兴志》:郁贤皓《唐刺史考·江南东道·湖州》:《新表一上》南来吴裴氏汶,湖州刺史。《吴兴志》:裴汶,元和六年自澧州刺史授;八年十一月除常州刺史。’”古时茶坊间奉陆羽为茶神,   常将裴汶、卢仝配享两侧。

[7] 毛文锡:唐末五代时人,字平珪,高阳(今属河北人),一作南阳(今属河南)人。年十四,登进士第。已而入蜀,从王建,官翰林学士承旨,进文思殿大学士,拜司徒,蜀亡,随王衍降唐。未几,复事孟氏,与欧阳烔等五人以小词为孟昶所赏。《花间集》中称为毛司徒,著有《前蜀纪事》《茶谱》。

[8] 《大观茶论》:原名《茶论》,又称《圣宋茶论》。是宋代第八位皇帝赵佶写作的关于茶的专论,成书于大观元年(1107)。全书共二十篇,对北宋时期蒸青团茶的产地、采制、烹试、品质、斗茶风尚等均有详细记述。全书二千八百余字,首为绪言,次分地产、天时、采摘、蒸压、制造、鉴别、白茶、罗碾、盏、筅、瓶、杓、水、点、味、香、色、藏焙、品名、外焙20目。

[9] 丁谓与《北苑茶录》:丁谓(966-1037),字谓之,后更字公言,江苏长洲县(今苏州)人。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至九年(1012--1016)任参知政事(次相),天禧三年至乾兴元年(1019-1022)再任参知政事、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正相),前后共在相位七年。《北苑茶录》亦称《建安茶录》,宋代丁谓撰。约成书于宋咸平二年(999),今已不传。凡三卷,记述贡茶采制之法。南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谓咸平中为闽漕,监督州吏,创造规模,精致严谨。录其园焙之数,图绘器具,及叙采制人贡法式。宋代蔡襄《茶录》云:丁谓茶图,独论采造之本,至于烹试,曾未有闻。据此,略知该书内容。

[10] 蔡襄:(10121067),字君谟,原籍仙游枫亭乡东垞村,后迁居莆田蔡垞村,曾任龙图阁直学士等职,著名书法家。《茶录》是蔡襄的茶学专著。共两卷,附前后自序。全书分为两篇,上篇论茶,分色、香、味、藏茶、炙茶、碾茶、罗茶、侯茶、熁盏、点茶十目,主要论述茶汤品质和烹饮方法。下篇论器,分茶焙、茶笼、砧椎、茶铃、茶碾、茶罗、茶盏、茶匙、汤瓶九目。有宋代左圭《百川学海》本,明代华氏刊本、喻政《茶书全集》本,清代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本等十多种刊本。该书有自序、治平元年后序、同年欧阳修序。

[11]黄儒:字道辅,北宋建安(今福建瓯县)人。《品茶要录》为黄儒所作的茶书。约成书于宋嘉枯三年(公元1057)。全书近二千字,前后各有总论一篇,书中分为采造过时、白合盗叶、入杂、蒸不熟、过熟、焦釜、压黄、渍膏、伤焙,辨壑源沙溪等十目。此书主要讨论采制搀杂等弊病,辨别很详细。属茶叶品质鉴别的专门论著。有明代程百二刊本、《说郛》本、《茶书全集》本、《夷门广牍》本等。

[12] 吕惠卿:(1032-1111年),字吉甫,泉州晋江人,北宋的政治家改革家。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变法的第二号人物。《建安茶记》 亦称《建安茶用记》。茶叶专著。宋代吕惠卿撰。约成书于宋元丰三年(1080)。南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宋元之际马端临《文献通考》、《宋史·艺文志》均载书目。原著已佚,内容不可考。

[13] 《北苑拾遗》:宋代刘异的一部关于茶叶的专著。约成书于宋庆历元年(公元1041),今已佚。南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云:异,庆历初在吴兴采新闻遗事,附于丁谓《茶录》之末。其书言涤磨调品之器甚备,以补谓之遗也。刘异的事迹已不可考。

[14] 《北苑煎茶法》:一部关于茶叶的专著,作者不详。约成书于宋绍兴二十年(公元1150)以前。原书已佚,内容无考。南宋郑樵《通志·艺文略·食货类》中曾予著录。

[15] 《东溪试茶录》:宋子安所作茶书。首序论,次分总叙焙名,北苑(曾坑,石坑附)、壑源(叶源附)、佛岭、沙岭、茶名、采茶、茶病等八目。

[16]周绛《补茶经》:一部关于茶叶的专著。宋代周绛撰。约成书于宋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12),今已不传。一卷。南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中写道:绛,祥符初知建州,以陆羽《茶经》不载建安,故补之。”“丁谓以为茶佳不假水之助,绛则载诸名水云。

[17]《北苑总录》:共十二卷,兴化军判官曾伉录《茶经》诸书,而益以诗歌二首。

[18] [21]熊蕃:(生卒年月不详),字茂叔,生活于宋南渡前后。福建建阳崇泰里(今莒口)人。出身于书香之家,博学多才,善写文章,工诗赋,分章析句,极有条理。因厌恶世俗,不应科举。崇信王安石学说。入武夷山,在八曲建独善堂,过隐居生活,人称独善先生。平生嗜茶,熟知茶事,著《宣和北苑贡茶录》一卷,《制茶十咏文稿》三卷。《宣和北苑贡茶录》亦称《宣和贡茶经》是熊蕃一部关于茶叶的专著。根据其亲所闻见,于宋宣和三年至七年(公元11211125)撰成,是研究宋代茶业的重要文献。

[19] 《宋朝茶法》:即《本朝茶法》,是一部关于茶税茶法专著,宋代沈括撰。约成书于宋元祜六年(公元1091)。全文约一千一百字,主要记述宋朝茶税和茶叶专卖,对研究茶史和茶文化有一定参考价值。《本朝茶法》原本是《梦溪笔谈》卷十二《官政二》中的后半卷本朝茶法条,经后人提出成为《本朝茶法》。《本朝茶法》并没有包括《梦溪笔谈》中所有有关茶的内容。在《梦溪笔谈》卷十二《官政二》中国朝茶利条另有宋朝茶税的重要纪录。

[20] 《北苑别录》:一部关于茶叶的专著。宋代赵汝砺撰。明代喻政《茶书全集》本误题熊克撰。成书于宋淳熙十三年(1186)。有元末陶宗仪《说郛》本、明代喻政《茶书全集》本及清代顾修《读画斋丛书》等刊本。此书为赵氏任福建转运司主管帐司时,为补熊蕃《宣和北苑贡茶录》而作。全书正文二千八百余字。旧注七百余字,清代汪继壕补注约二千多字。书首有总序,次分御园、开焙、采茶、拣茶、蒸茶、榨茶、研茶、造茶、过黄、纲次、开畲、外焙12目,综记福建建安御茶园址46焙沿革和茶园管理,贡茶的采制、种类、数量、装饰、价格,以及包装、运输过程等。该书有赵汝砺自序及后序,还有徐煳、汪继壕跋。赵汝砺:宋朝人,淳熙年间曾任从政部郎福建路转运司主管帐司。

[22] 熊克:(约1111-1189),字子复,建阳崇泰里(今莒口乡)人,熊蕃之子。绍兴二十一年(公元1151)进士。著有《四六类禀》三十卷,《文献通考》及《中兴小纪》等传于后世。

[23] 范逵:西晋鄱阳(治所在今江西鄱阳北)人,曾举孝廉,生平事迹不详。

[24] 沈立:北宋官吏,字立之,历阳人。《茶法易览》亦称《茶法要览》是一部论茶专著。宋代沈立撰。约成书于宋嘉枯二年(公元1057),今已佚。《通志,艺文略》作十卷,未注明作者,内容不详。据《宋史·沈立传》云:立著《茶法要览》,乞行通商法。”“后罢榷法,如所请。同书《食货志》说:沈立亦集茶法利害为十卷,陈通商之利。

[25] 罗大经:(1196—1252)字景纶,号儒林,又号鹤林,南宋吉水人。宝庆二年(公元1226)进士,博极群书,专事著作。罗大经有经邦济世之志,对先秦、两汉、六朝、唐、宋文学评论有精辟的见解。

[26] 叶清臣:(1000─1049),字道卿,苏州长洲人。天圣二年(1024)进士。累官两浙转运副使、翰林学士、权三司使。敢言直谏,好学,善属文,有文集一百六十卷。《述煮茶小品》亦称《述煮茶泉品》。谈茶札记。宋代叶清臣作。约撰于宋康定元年(1040)。系510字短文,谈饮茶之趣,茶叶之质,泉品之别清代陶埏重编《说郛》,当作专书收入,实不相称。

[27] 庄茹芝:撰有《续茶谱》(约成书于公元1223年以前),原书已佚。

[28] 张源:字伯渊,号樵海山人,包山(即洞庭西山,在今江苏)人,生卒年代不详。三十年隐居茶山,汲泉煮茗著书——《茶录》。《茶录》是作者隐居深山博览群书,汲泉煮茗,研究茶叶30年写成的。是实践的总结,而不是泛泛的抄录。成书于万历年间(约1595年前后),全书约1500字,分为采茶、造茶、辨茶、藏茶、火候、汤辨、汤用老嫩、泡法、投茶、饮茶、香、色、味、点染失真、茶变不可用、品泉、井水不宜茶、贮水、茶具、茶盏、拭盏布、分茶盒、茶道等二十三则。篇幅虽不大,但内容包罗甚广,且多为切实体会,简明扼要。《茶录》除了写明代茶叶的采制方法外,重点是写了明代的泡茶法。详细的总结了当时泡茶茶艺,特别是炒青绿茶的冲泡技艺。《茶录》的作者张源,是一个很有学识的平民百姓,长期隐居山间,汲水煮茗博览群书,自娱自乐,潜心研究茶叶30年,写成了高度概括、简明扼要、很有实践意义的《茶录》。当时福建提学副使顾大典(隆庆年进士),对张源《茶录》做了引言,评价很高。作者张源由于是平民,又长期隐居山林,生死年代不详。

[29] 屠本畯:字田叔,又字豳叟,号汉陂,晚年自称憨先生、乖龙丈人等。浙江鄞县(今宁波)人。 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

[30] 冯时可:字元成,号文所,松江华亭(今上海)人,约生于明嘉靖二十年左右,约卒于天启初年。隆庆五年的进士,历任过广东按察司佥事、云南布政司参议、湖广布政司参政,贵州布政司参政等,著有《左氏释》、《上池杂识》、《雨航杂录》等。

[31] 熊明遇(1580—1650年),字良孺,号坛石,江西南昌进贤人。工诗善文,当时颇享盛名。著有《南枢集》、《青玉集》、《格致草》、《绿云楼集》等。

[32] 许次纾:字然明,号南华,家在钱塘,是明朝的茶人和学者。有《茶疏》传世。

[33] 田艺蘅:明代文学家。字子艺,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作诗有才调,博学能文,为人高旷磊落,好酒任侠,善为南曲小令,老愈豪放,斗酒百篇,著有《大明同文集》、《留青日札》、《煮酒小品》、《老子指玄》及《田子艺集》等。

[34] 闻龙:字隐鳞,一字仲连,晚号飞遁翁,浙江四明人。善诗,崇祯时举贤良方正,坚辞不就,卒年八十一,事迹见《鄞县志》及《宁波府志》。该书撰于1630年前后,主要刊本有:《说郛续》本;《古今图书集成》本。全书无序跋,约1000多字,分为十则,主要内容为茶之炒制,收藏诸法。

【译文】

   

十之图

【导读】

陆羽的《茶经》在其最后的十之图中说到是为了使人们记忆和熟悉《茶经》,故而才将前九章的内容绘之以图张挂在墙上。而在陆廷灿的《续茶经》中,其也说到陆羽《茶经·十之图》已然闻而不传,故而不敢贸然列与此,只是将历代与茶有关的名家画作列出名目,另外又新增加了茶具方面的图画。使得后人能够直观地看到这诸多茶具的各异形态。

 

【原文】

历代图画名目:

唐张萱[1]有《烹茶仕女图》,见《宣和画谱》。

唐周昉[2]寓意丹青,驰誉当代,宣和御府所藏有《烹茶图》一。

五代陆滉《烹茶图》一,宋中兴馆阁储藏。

宋周文矩[3]有《火龙烹茶图》四,《煎茶图》一。

宋李龙眠有《虎阜采茶图》,见题跋。

宋刘松年[4]绢画《卢仝煮茶图》一卷,有元人跋十余家。范司理龙石藏。

王齐翰[5]有《陆羽煎茶图》,见王世懋[6]《澹园画品》。

董逌《陆羽点茶图》,有跋。

元钱舜举画《陶学士雪夜煮茶图》,在焦山道士郭第处,见詹景风《东冈玄览》。

史石窗名文卿,有《煮茶图》,袁桷[7]作《煮茶图诗序》。

冯璧[8]有《东坡海南烹茶图并诗》。

严氏《书画记》有杜柽居《茶经图》。

汪珂玉[9]《珊瑚网》载《卢仝烹茶图》。

明文徵明[10]有《烹茶图》。

沈石田[11]有《醉茗图》,题云:酒边风月与谁同,阳羡春雷醉耳聋。七碗便堪酬酩酊,任渠高枕梦周公。

沈石田有《为吴匏庵写虎丘对茶坐雨图》。

《渊鉴斋书画谱》,陆包山治有《烹茶图》。

(补)元赵松雪[12]有《宫女啜茗图》,见《渔洋诗话·刘孔和诗》。

茶具十二图:

韦鸿胪

赞曰:祝融司夏,万物焦烁,火炎昆冈,玉石俱焚,尔无与焉。乃若不使山谷之英,堕于涂炭,子与有力矣。上卿之号,颇著微称。

木待制

上应列宿,万民以济,禀性刚直,摧折强梗,使随方逐圆之徒,不能保其身,善则善矣,然非佐以法曹,资之枢密,亦莫能成厥功。

金法曹

柔亦不茹,刚亦不吐,圆机运用,一皆不法,使强梗者不得殊规乱辙,岂是韪与?

石转运

抱坚质,怀直心,哜嚅英华,周行不怠,斡摘山之利,操漕权之重,循环自常,不舍正而适他,虽没齿无怨言。

胡员外

周旋中规而不逾其间,动静有常而性苦其卓,郁结之患,悉能破之。虽中无所有,而外能研究,其精微不足以望圆机之士。

罗枢密

机事不密则害成。今高者抑之,下者扬之,使精粗不致于混淆,人其难诸?奈何矜细行而事喧哗,惜之。

宗从事

孔门高弟,当洒扫应对事之末者,亦所不弃。又况能萃其既散,拾其已遗,运寸毫而使边尘不飞,功亦善哉。

漆雕秘阁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吾斯之未能信。以其弭执热之患,无坳堂之覆,故宣辅以宝文而亲近君子。

陶宝文

出河滨而无苦窳,经纬之象,刚柔之理,炳其弸中,虚己待物,不饰外貌,休高秘阁,宜无愧焉。

汤提点

养浩然之气,发沸腾之声,以执中之能,辅成汤之德。斟酌宾主间,功迈仲叔圉。然未免外烁之忧,复有内热之患,奈何?

竺副帅

首阳饿夫,毅谏于兵沸之时,方今鼎扬汤,能探其沸者几希。子之清节,独以身试,非临难不顾者畴见尔。

司职方

互乡童子,圣人犹与其进,况端方质素,经纬有理,终身涅而不缁者,此孔子所以与洁也。

竹炉并分封茶具六事:

苦节君

铭曰:肖形天地,非冶非陶。心存活火,声带湘涛。一滴甘露,涤我诗肠。清风两腋,洞然八荒。

苦节君行省

茶具六事,分封悉贮于此,侍从苦节君于泉石山斋亭馆间,执事者故以行省名之。陆鸿渐所谓“都篮”者,此其是与。

建城

茶宜密裹,故以箬笼盛之,今称建城。按《茶录》云:建安民间以茶为尚,故据地以城封之。

云屯

泉汲于云根,取其洁也。今名云屯,盖云即泉也,贮得其所,虽与列职诸君同事,而独屯于斯,岂不清高绝俗而自贵哉?

乌府

炭之为物,貌玄性刚,遇火则威灵气焰,赫然可畏。苦节君得此,甚利于用也。况其别号乌银,故特表章其所藏之具曰乌府,不亦宜哉。

水曹

茶之真味,蕴诸旗枪之中,必浣之以水而后发也。凡器物用事之余,未免沥微垢,皆赖水沃盥,因名其器曰水曹。

器局

一应茶具,收贮于器局。供役苦节君者,故立名管之。

品司

茶欲啜时,入以笋、橄、瓜仁、芹蒿之属,则清而且佳,因命湘君,设司检束。

罗先登《续文房图赞》:

玉川先生

毓秀蒙顶,蜚英玉川,搜搅胸中,书传五千。儒素家风,清淡滋味,君子之交,其淡如水。

 

【注释】

[1] 张萱:唐朝时长安(今西安)人。以善绘贵族仕女、宫苑鞍马著称,在画史上通常与另一稍后于他的仕女画家周昉相并提。唐宋画史著录上记载张萱的作品计有数十幅,但今已无一遗存。历史上留下两件重要的摹本,即传说是宋徽宗临摹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卷和《捣练图》卷。

[2] 周昉:中国唐代画家,字仲朗,一字景玄,京兆(今陕西西安)人,生卒年不详。

[3] 周文矩:中国五代时期南唐的画家。建康句容(今江苏省句容县)人。生卒年代不详。后主李煜时期(943975)曾任翰林待诏。周文矩工画佛道、人物、车马、屋木、山水,尤精于仕女。周文矩也是出色的肖像画家。存世作品多为摹本《宫中图》、《苏武李陵逢聚图》、《重屏会棋图》、《琉璃堂人物图》、《太真上马图》。

[4] 刘松年引:(1155-1218),南宋孝宗、光宗、宁宗三朝的宫廷画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因居于清波门,故有刘清波之号,清波门又有一名为暗门,故其俗呼为暗门刘

[5] 王齐翰:五代时期南唐金陵(今江苏南京)人,生卒年不详。后主李煜朝(961-975)为宫廷翰林图画院待诏。工画人物、佛道宗教画,兼擅山水、花鸟,以画猿獐出名。好作山林丘壑,隐岩幽谷,无朝市风埃气,其画以笔法工细为特色。

[6] 王世懋:(15361588)字敬美,别号麟州,时称少美,汉族,江苏太仓人。嘉靖时期的进士,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王世贞之弟,好学善诗文,著述颇富,而才气名声亚于其兄。

[7] 袁桷:(1266—1327)元代学官、书院山长。字伯长,号清容居士。庆元鄞县(今属浙江)人。始从戴表元学,后师事王应麟,以能文名。

[8] 冯璧:字叔献,别字天粹,真定人。生于金世宗大定二年,卒于元太宗十二年,年七十九岁。入太学,赋声籍甚。居崧山龙潭十余年,诸生多从之游;赋诗饮酒,放浪山水间,人以为神仙。璧学长于春秋,诗笔清峻,字画楚楚,似其为人。

[9] 汪珂玉:明朝人,字玉水,号乐卿,自号乐闲外史,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其居所称为是莲登草堂、韵石阁、青人巢。

[10] 文征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征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征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长州(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岁,曾官翰林待诏。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真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11] 沈周:(1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自称白石翁,清河书画舫谓初号玉田翁,长洲(今江苏苏州)人,贞吉子。其画以水墨山水为艺林绝品,细笔山水亦具浑沦气势,细沈尤为人珍视。其人物、花鸟善用重墨浅色,饶有韵致。为明中期著名画家,与文征明等并列称文沈仇唐明四家。

[12] 赵松雪:(1254—1322),即赵孟頫,字子昂,松雪是其号,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译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茶典》——《四库全书》中的茶文化
熊蕃与《宣和北苑贡茶录》
宋朝经典茶书:《茶录》《大观茶论》《宣和北苑贡茶录》
味蕾上的中国美学
林逋《烹北苑茶有怀》饮茶诗鉴赏
宣和北苑贡茶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