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相声史话》第9—12回

9、“撂地”演出的由来

  男人交代妻子如何烹调,点火烧水,刷锅洗碗,又摆好了桌子,放上了各种供品。正准备过个快快乐乐的年,没想到响起了一阵敲门声,原来是讨债的人上门了。

  欠债当然理亏,他就低三下四、百般哀求,希望给点儿宽限,过了年后再还钱。可是讨债人不干。这时候,忽然呼啦又进来了几个人,有男有女,有商铺的,有当铺的,全是来讨债的。得,他觉得丢了面子,大过年的应该高高兴兴,再说他又没说不还钱,干嘛要兴师动众结群合伙地来讨债?他窝心了,不由自主地提高了嗓门儿,开始争吵。一会儿,争吵升级了,拍桌子抡板凳,锅打了,碗碎了,瓶子倒了,乱成了一锅粥。这样一闹,婴儿哭了,鸡飞狗叫了,乱上加乱。邻居们赶忙过来劝架,不远处又响起了过年的鞭炮声。

  这是多少人,多少不同的声响,可却出自一人之口,就是口技表演者。没错儿,当表演者拿着一把扇子一把尺子从帷帐里走出,帷帐里就空了。帷帐把表演者与观众隔离开,因此这种表演形式叫“隔壁戏”。后来出现了“相声”二字,所以,隔壁戏就叫“暗相声”了──这是后话。

  像生──像声──相声,是一种演变,是一种过渡,更是一种发展。

  至于“相声”二字从何而来?百本张钞本《随缘乐》子弟书,云游客《江湖丛谈》均提到“张三禄”,也都提到“相声”。莫非相声与张三禄有关?肯定!

  张三禄离开了八角鼓班子,很快就有了自己的“地”。

  所谓的“地”就是演出的场地,说白了就是随便圈的一块不大的土地,能站在里边说笑话就够了。地跟茶馆儿、园子不同,没有顶子,地直对着天,可以直接“对话”。地也叫“明地”,无论是说的唱的练武术砸石头的艺人,往明地里一“撂”就可以表演了,所以这种演出叫“撂地”。

  后话前提,至少有一百年,凡是说相声的艺人,甭管有多大的名气,还没有不是“撂地”演出的。明地有的集中,有的分散,街头巷尾,集市庙会,只要人比较多的地方,就可以成为明地。当然,看玩意儿的观众爱去艺人集中的明地,因为这块地的玩意儿差劲,可以换一块地看。明地也有相当长的历史,宋代就很多也可以说非常繁盛,只不过那时不叫“明地”,叫“瓦肆”。《东京梦华录》中说:北宋京都开封“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内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由此可见,北宋都城瓦肆之多,规模之大。

10、相声艺术的诞生

  南宋临安也一样,《西湖老人繁胜录》记载:“临安有名的瓦肆应有清冷桥畔的南瓦、三元楼的中瓦、众安桥的北瓦、三桥街的大瓦等。北瓦最大,内有勾栏十三座。”这两段文字中都提到了“勾栏”,这里所指勾栏并非是指也被叫做“勾栏”的妓院,而是瓦肆中为了便于表演和分隔观众,用栏杆或布幔隔挡开,这一块地就是勾栏。后来,全国多个城市都有了宋代时称为瓦肆的明地,如天津的三不管儿;上海的城隍庙;南京的夫子庙;沈阳的小河沿儿;唐山的小山;保定的马号,等等。宋代的“勾栏”也依然存在,不过也改了名字,叫棚,说唱什么的就叫什么棚,有落子棚、蹦蹦棚、相声棚、说书棚等。

  张三禄的地在天桥,他在天桥撂地没问题,不愁没有观众。他是全堂八角鼓的名丑儿,不少熟知他的观众看演出,就是为找个乐子来看他丑角儿和逗哏表演的。知道了他在天桥撂地,自然就来捧他的场。他又不断地说新笑话,也就争取了新的观众。可是他不再表演拆唱八角鼓的丑角儿了,于是就有观众问他“演的是什么”。他似乎知道以前有像生、像声,就说自己表演的是“相”,“相”就是脸上丰富的表情:喜、怒、哀、乐、悲、恐、惊。当然他的声音明亮好听,是“声”。把“相”和“声”放在一起就是“相声”。

  这种说法是老艺人一代一代传下来的,至于是不是属实,不得而知。

  还有一种说法,相声有两个至今还在演出的段子:《学四相》和《学四省》,《学四省》又叫《学四声》,从两个段子中各取一字,分别是:相、声,于是就有了“相声”的称谓。这也是老艺人传下来的,但似乎又没有什么道理,因为《学四相》和《学四省》是在几十年后才有的两个段子,而“相声”一词已经普遍使用。

  上世纪60年代初期,著名曲艺理论家冯不异指出:相声可溯之源长,可证之史短。这一理论观点无比正确,已为相声(乃至整个曲艺界)理论界所公认。在相声里可以找到古代寓言、古代笑话、唐宋如参军戏、说浑话、商谜、叫果子等多种艺技的因素,其渊源确实长之又长。但是,与相声最早牵连在一起的是张三禄,至今也不过一百五六十年的历史,所以可证历史短。从可证历史中,张三禄的作用也就愈发地重要了。至少,他为相声艺术的诞生作了最为直接的铺垫──功不可没。

  自注:张三禄者,丑儿谐趣,逗哏绝妙,播撒笑种。虽然胸无宿物,皆因性格孤僻,受众辱之,引绳排根。自觉愤然,凛之离去,更弦易张,另辟新径。天桥艺人杂处,魁奇之士卓立。张讲笑话,以此艺技,开天桥之先河,亘古无二人也。其艺繁衍,称之相声。只论相声逗笑,张功高盖世也。

11、天桥表演进颐和园(上)

  天桥是艺人们挣钱养家的地方,更是一些艺人的福地。但,也只是“一些”而已。在天桥卖艺的艺人太多太多,自然也就有所竞争,谁的玩意儿地道,谁或许就能混上一两顿饱饭。而且,还有成“腕儿”的可能。

  确实,这是清光绪二十年(1895年11月15日)的一天,天桥似乎“搬家”了,“搬”到了风光旖旎的颐和园。这一天是有“无冕女王”之称的慈禧老佛爷六十岁大寿。为讨她的欢心,对她忠心耿耿的有“九千岁”之称的大宦官李莲英没少动心眼儿,要玩儿把新鲜的。他不再请“伶界大王”谭鑫培名伶等用《定军山》等戏伺候,而是把天桥最有能耐的艺人们集中到了颐和园。

  李莲英所以颇费心思,是不是因为慈禧格外地喜爱颐和园?也许是。

  颐和园的前身是清漪园,是清帝王的行宫,也是最大的一座皇家御苑。包括了“三山”即万寿山、香山、玉泉山;“五园”即清漪园、静宜园、静明园和附近的畅春园、圆明园。咸丰十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了。至光绪十四年(1888),慈禧老佛爷竟然以筹措海军经费的名义,动用了500至600万两白银重建清漪园,并改称颐和园,作她的游乐之地。在她花巨资所建的颐和园过生日,或许也是她的选择。

  更不排除另外的一个原因,就在这一年,清政府的北洋海军吃了个大败仗,全国舆论一片哗然。可是人们不敢直接去指责慈禧太后,于是就把矛头指向了时任北洋大臣、直隶总督的李鸿章,顺便捎带了李莲英。北洋海军吃败仗,慈禧老佛爷憋屈死了。李莲英也不怎么痛快,但奴才还是要想方设法让主子开心。于是他就换了个花样儿给主子过六十大寿。

  慈禧老佛爷哪看过天桥的玩意儿呀?今个儿,她看到了:

  老佛爷看到了打扮古怪的他,身穿着长袍,连鬓胡子留得老长,蓬头垢面,手捻一串草制的珠子,这打扮着实地可笑。他唱了一首流行于晋西北河曲一带的小曲,一个稀奇古怪的大男人竟把小曲唱得柔婉流畅,抒情优美。何况他还学了各种禽鸟鸣声,学得婉转悠扬、惟妙惟肖,如果老佛爷闭着眼,无疑就像是进了鸟市。

  老佛爷看到了秃顶,只是鬓角有些头发,走路时一拐一拐的,就像是《八仙过海》中的瘸拐李。他拿着一个大瓦盆,直径有二尺,深有一尺,用一双筷子敲来敲去,却也能敲出五音十二律来。他一边敲,一边唱,唱的是即兴编的给老佛爷祝寿的词儿。老佛爷肯定读过司马迁的《史记》,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的故事。今天所见到的不是击缶,而是更为新鲜的击盆儿。

12、天桥表演进颐和园(下)

  后来的《天桥杂咏》中记载:“曾见当年盆秃子,盆儿敲得韵铮铮,而今市井夸新调,岂识秦人善此声。击缶唱歌形似丐,斯人今已不堪论,笑他俗子无知识,妄拟庄周浪敲盆。”

  老佛爷看到了只有一条半腿的他,他岁数不算小了,可居然盘上一根木杠子,在杠子上腾上翻下,手脚灵活地做各种动作,如单手大顶、噎脖子、左右顺风旗、燕子翻身、哪吒探海等,变幻无穷。又似乎他做的各种动作与历史人物和神话故事有关:白猿偷桃、刘伶醉酒、黄香卧席等。接着,他又用食指和中指着杠,将身体徐徐倒立起来。后来的《朝市丛载》中有这样的记载:“瘸腿何曾是废人,练成杠子更神通,寒鸦浮水头朝下,遍身功夫在上身。”

  老佛爷看到了头上戴着花儿、脸上抹着粉儿的他,他的腰上系着一把马口铁壶,又在鼻子眼里插上两根竹管儿,手里拿着一把梆子胡琴。他用鼻子吹响了竹管儿,还要拉胡琴,偷空儿再敲腰上的马口铁壶,而这些都是为他唱小曲儿伴奏的。他手脚忙活着,那滑稽动作也实在可笑。《天桥杂咏》中说他:“麻铁壶敲韵调扬,亦能随手协宫商,当时牛鬼蛇神样,看到而今转觉强。鼻音一响上场来,抹粉簪花亦怪哉,但使游人能注目,今朝不负大烟灰。”

  老佛爷看到了手里捧着几块鹅卵石的他,他先拿了两块石头磕磕碰碰,石头就发出了清脆的撞击声。无疑是要证明他的石头是真的。之后他把石头放在了一条长凳上,嘴里“嗨!嗨”两声,手掌由上而下,落在石头上,再看石头,碎了。这还不算绝,之后,他居然用一个手指把一块石头戳成了两块儿。《天桥杂咏》中说他:“猛向石头哈一声,抡开双臂定双睛,石头撤去石头垫,肉绽皮开也不成。仙家煮石事荒唐,常傻而今可做粮,顽石且能迎手碎,何须更觅点金方。”

  老佛爷看到了……看到了太多太多。

  是的,老佛爷看到了年逾花甲的他,他左手拿着一个盛着白沙子的布袋子,然后蹲在了地上,用右手一把一把地抓出布袋子里的白沙子撒在地面上,于是地面上就出现了一副对仗工整又饶有风趣的对联:书童磨墨墨抹书童一脉墨,梅香添煤煤爆梅香两眉煤。之后,他拱起了身子,依然用白沙子撒字。一笔竟然撒出了一个有一丈二大的“寿”字,而且这字是双钩字(空心字),撒得遒劲有力。《天桥杂咏》说他:“信口诙谐一老翁,招财进宝写尤工,频敲竹板蹲身唱,谁道斯人不怕穷。日日街头撒白沙,不需笔墨也涂鸦。文章扫地寻常事,求得钱财为养家。” 

  艺人们的表演让老佛爷看呆了,过了一会儿才如梦初醒,开了金口:“民间竟有如此地道的玩意儿,怪!怪!怪!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照片:郭德纲祖师爷们在天桥撂地卖艺 哪曾想相声今天高朋满座
新中国解放前夕是曲艺界最艰难的时候,艺人没戏排只好去天桥撂地
天桥:老北京民俗文化的代表--齐如山
北京天桥八大怪
20年代天津南市三不管繁华程度盖过北京天桥上海城隍庙,张寿臣马三立都在这撂过地
聊聊相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