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本草征要在线阅读(第3页)
<篇名>(二)搜逐风寒湿
内容:味咸,性温,有毒。去头尾,酒浸三宿。皮骨俱有大毒,应去尽。
主手足瘫痪,及肢节软疼,疗口眼歪斜,及筋脉挛急。厉风与破伤同宝,急惊与慢惊共
珍。
透骨搜风,截惊定搐,为风家要药,内达脏腑,外彻皮肤,无处不到,服者大忌见风。
产蕲
州者,最佳,然不可多得。龙头虎口,黑质白花,胁下有二十四方胜纹,腹有念珠斑,口有
四长牙,尾有爪甲,长一二分,肠如连珠,眼光如生。产它处者,或两目俱闭,或一开一闭
也。
\x白花蛇,性走窜有毒,惟真有风者宜之。若类中风属虚者大忌。乌稍蛇,大略相\x
\x同。但\x
\x无毒而力浅,色黑如漆,尾细有脊者良。\x
<目录>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四肢百骸
<篇名>(二)搜逐风寒湿
内容:(见外治)
<目录>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外科皮科骨伤科
<篇名>蚤休
内容:专理痈毒,兼疗惊痫。唇疔咽烂,蛇咬火丹。
一名重楼金线。歌云∶七叶一枝花,深山是我家。痈疽如遇此,一似手拈拿。
此药是百合科植物,市售品种混乱。北方多以拳参充代,万不可混用。
\x蚤休,中病即止,不宜多服。\x
<目录>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外科皮科骨伤科
<篇名>紫花地丁
内容:味苦、辛,性寒。入心,肺、肝三经。
疔疮痈疖,无名肿毒。咽喉谷贼,嚼咽清肃。
此药清解热毒,内服多效,亦可捣烂外敷。
<目录>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外科皮科骨伤科
<篇名>半枝莲
内容:味微苦,性凉。
清解热毒,活血去瘀。治疔毒散黄,涂跌仆蛇伤。
此草亦治咽喉肿痛,兼溃烂者宜用之。
<目录>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外科皮科骨伤科
<篇名>忍冬藤
内容:味辛、甘、苦,性微寒,无毒。入心、肺二经。
散热解毒,除湿医疡。身肿发无定处,流火流注堪尝。风湿热痹,疔疮散黄。伍甘草与
好酒
,对口发背均治。上方制以为丸,消渴成痈可防。喉蛾腮,口舌生疮。
此藤与花相同,亦能除胀治痢。
<目录>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外科皮科骨伤科
<篇名>蒲公英
内容:一名黄花地丁。味甘,性平,无毒。入脾、胃二经。
化热毒,解食毒,治腮疔疮,消乳痈瘰。
乳痈同银花煎,入酒服。茎中白汁,涂恶刺。
东垣曰∶“苦寒入肾,肾经必用之药”。故本草载其有乌须发之功,何以世人罕用也。
<目录>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外科皮科骨伤科
<篇名>山慈菇
内容:味甘、辛,性平,有小毒。入胃经。
痈疽疔毒酒煎服。瘰疮痍醋拌涂。治毒蛇狂犬之伤,傅粉滓斑点之面。
\x寒凉之品,不得过服。\x
<目录>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外科皮科骨伤科
<篇名>土贝母
内容:味苦,性微寒。
散结消肿,软坚解毒。乳房生块,颈部瘰。鼻难通少通多塞,苍耳芙蓉,同施有益。
土贝母与川贝之润肺,浙贝之止咳不同,旨在消肿,兼能解毒。鼻内肿窄,而气难通。并非
息肉者,与芙蓉叶、苍
耳子、白芷、菖蒲、路路通等同行有益。同时,可用冰片、白芷二药
,共研吸之。
<目录>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外科皮科骨伤科
<篇名>海藻
内容:味苦、咸,性寒,无毒。入肾经。反甘草。
消瘰瘿瘤,散症瘕痈肿。
苦能泄结,寒能涤热,咸能软坚,故主疗如上。
\x脾家有湿者勿服。\x
<目录>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外科皮科骨伤科
<篇名>昆布
内容:味咸,性寒,无毒。入肾经。洗净。
顽痰结气,积聚瘿瘤。
咸能软坚,噎证恒用之,取其祛老痰也。
\x昆布之性,雄于海藻,不可多服,令人瘦削。\x
<目录>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外科皮科骨伤科
<篇名>马鞭草
内容:味苦,性寒,无毒。入肝、肾二经。
清解热毒,治面颊肿。败杨梅恶气、理发背疮痈。血闭宜求、症瘕须用。
此草专以驱逐为长,疮症久而虚者,斟酌用之。咽肿连颊,饮汁甚效,盖其行血活血,
消肿
解毒之功也。
<目录>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外科皮科骨伤科
<篇名>皂荚刺
内容:性、味、归经、畏、恶详见治痰药皂荚条。
其性锐利,直达疮区。山甲相伍,穿透痈疽。
为痈疽、妒乳、丁肿未溃之神药。醋熬嫩刺,涂癣有效。痈疽已溃者勿服。孕妇忌用。
<目录>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外科皮科骨伤科
<篇名>白胶香
内容:味辛、苦,性平,无毒。入脾、肝二经。
活血凉血,解毒止痛,内可消疽,金疮痈肿。瘰隐疹,吐衄皆用。外治牙疼、骨哽能
通。
此香性粘腻,能去风燥。对外症内服外用均宜,故小金丹中用之。又藏书家除夕每用以
熏书
,谓可辟鱼。
<目录>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外科皮科骨伤科
<篇名>乳香
内容:味辛,性温,无毒。入心经。若土烘去油,同灯心研之,则细。
定诸经之痛,解诸疮之毒。活血舒筋,和中治痢。香口辟臭,频用噙之。风虫牙痛,含
而嚼
之。
诸疮痛痒,皆属心火,乳香入心,内托护心,外宣毒瓦斯,有奇功也。但疽已溃勿服,脓
多者
勿敷。凡筋不伸者,加入熏洗药中有效。咽喉骨哽,水研下咽,往往滑利而下。
<目录>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外科皮科骨伤科
<篇名>没药
内容:味苦,性平,无毒。入肝经。制法同乳香。
宣血气之滞,医疮腐之疼。可攻目翳,堪堕胎儿。
血滞则气壅,故经络满急,发肿作痛。没药善通壅滞,和血去瘀,则血行而气畅痛止也。
\x骨节痛与胸腹筋痛,不由血瘀,而因于血虚;产后恶露去多,腹中虚痛;痈\x
\x疽已溃,法咸禁之。\x
乳香偏于调气,没药偏于散血,二者每相兼而用。
<目录>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外科皮科骨伤科
<篇名>松脂
内容:味苦、甘,性温,无毒。入肺、胃二经。水煮百沸,白滑方可用。
祛肺金之风,清胃土之热,除邪下气,壮骨强筋。排脓止痛生肌,煎膏而用。牙疼恶痹
崩中
,研末而尝。咽干含化,耳聋丸吞。
松脂感太阳之气而生,燥可去湿,甘能除热,故外科取用极多也。
\x松脂性燥而温,血虚者勿服。\x
<目录>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外科皮科骨伤科
<篇名>白藓皮
内容:味苦,性寒,无毒。入脾经。恶桔梗、茯苓、萆。
主筋挛死肌,化湿热毒疮。风痹要药,利窍称良。治黄胆咳逆淋沥、愈女子阴肿生疡。
地之湿气感,则害人皮肉筋脉,白藓皮善除湿热,故疗肌死筋挛疮毒。
\x下部虚寒之人,虽有湿证,弗敢饵也。\x
<目录>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外科皮科骨伤科
<篇名>地肤子
内容:味苦,性寒,无毒。入脾、膀胱二经。
利膀胱,散恶疮。皮肤风热,可作浴汤。
其主用多在皮肤。其入亦在土脏,盖脾主肌肤也。即其利水兼能祛湿者欤。
<目录>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外科皮科骨伤科
<篇名>草
内容:土名掳萝藤。味甘苦,性寒,无毒。入肺、脾、大小肠四经。
润三焦,益五脏,主瘀血,清两肠,退恙后虚热,洗遍体疥疮。
根能治瘰,花;治虚劳盗汗。
此草随处有之,惜药肆不备,医家亦少知利用,乃农村易得之良药也。
<目录>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外科皮科骨伤科
<篇名>槐枝
内容:(见外治)
<目录>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外科皮科骨伤科
<篇名>刘寄奴
内容:味苦、性温。入心、脾二经。
破血去瘀,通经止痛。跌仆损伤,症结亦用。
此药为破血之品,多服令人吐利。故血气虚弱、无瘀滞者忌用。
<目录>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外科皮科骨伤科
<篇名>自然铜
内容:味辛、性平,无毒。
续筋接骨,折伤者依然复旧。消瘀破滞,疼痛者倏尔消除。
\x自然铜,虽有接骨之功、颇多燥烈之性,宜慎用。\x
<目录>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女科
<篇名>当归
内容:味甘、辛,性温,无毒。入心、肝、脾三经。畏菖蒲、海藻、生姜。酒洗,去芦。
去瘀生新,舒筋润肠。温中止心腹之痛,养营疗肢节之疼。外科排脓止痛,女科沥血崩
中。
心主血;脾统血;肝藏血,归为血药,故入三经,而主治如上。本经首言主咳逆上气,
辛散之勋也。头止血;尾破
血;身补血;全和血;能引诸血各归其所当归之经,故名当归。气血
昏乱,服之即定。
\x当归,善滑肠,泄泻者禁用。入吐血剂中,须醋炒之。\x
<目录>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女科
<篇名>白芍药
内容:味苦、酸,性微寒,无毒。入肺、脾、肝三经。恶石斛、芒硝。畏鳖甲、小蓟,反藜芦。

熟,酒焙。
养血敛阴,柔肝定痛。通补奇经,女科必用。
敛肺而主胀逆喘咳,腠理不固;安脾而主中满腹痛、泻痢不和;制肝而主血热目疾,肋
下作
疼。
收敛下降,适合秋金,故气宁而汗止,专入脾经血分,能泻肝家火邪,故功能颇多,一
言以
蔽之,敛气凉血而已矣。
李时珍曰∶“芍药,同白术补脾,同芎泻肝,同人参补气,同当归补血。以酒炒补阴,

甘草止腹痛及腿酸拘挛,同黄连止泻痢,同防风发痘疹,同姜枣温经散湿。”
张元素曰∶“其用凡六∶安脾经,一也;治腹痛,二也;收胃气,三也;止泻痢,四也;
和血脉,五也;固腠理,六也。”
《本草求真》曰∶“血盛于气,则血凝而不行;气盛于血,则血燥而益枯。血之盛者,
必赖
辛为
之散,故川芎号为补肝之气;气之盛者,必赖酸为之收,故白芍号为敛肝之液。收肝之气,
而令气不妄行也。”
\x芍药之性,未若芩连之苦寒,而寇氏云∶“减芍药以避中寒”。丹溪云∶“产后勿用\x
\x芍药,恐酸寒伐生生之气。”嗟乎,药之寒者,行杀伐之气,违生长之机,虽微寒如芍\x
\x药,古人犹谆谆告戒,况大苦大寒之药,其可肆用而莫之忌耶。\x
<目录>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女科
<篇名>丹参
内容:味苦,性微寒,无毒。入心经。畏咸水,反藜芦。
安神散结,益气养阴。去瘀血,生新血;安生胎,落死胎。胎前产后,带下崩中。
色合丙丁,独入心家,专主血证。古称丹参一味,与四物同功,嘉其补阴之也。
\x丹参,虽能补血,长于行血、妊娠,无故勿服。\x
<目录>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女科
<篇名>益母草
内容:味辛,性微寒,无毒。入心胞、肝二经。忌铁。
活血行瘀,利水消肿。经闭不通,经来腹痛。临盆难产,子死腹中。
补而能行,辛而能润,为胎产要药。
\x此草善行走,凡崩漏者慎用。\x
<目录>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女科
<篇名>红花
内容:味辛,性温,无毒。入心肝二经。酒喷,微焙。
通调血脉,去瘀生新。产后血晕急需,胎死腹中必用。
时珍曰∶“活血润燥,行血之要药也。”
\x红花过用,使人血行不止,人所未知。\x
<目录>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女科
<篇名>月季花
内容:味甘,性温。
活血调经,消肿止痛。
此花品种甚多,以每月开小红花,俗称月月红者,入药为佳。
<目录>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女科
<篇名>泽兰
内容:味苦、甘,性微温,无毒。入肝、脾二经。
通达九窍,用于女科。和血有消瘀之能,利水有消蛊之效。
甘能和血,独入血海,攻击稽留。其主水肿者,乃血化为水之水,非脾虚停湿之水也。
又荀
子云∶“泽芷以养鼻”。盖谓泽兰白芷之气,芳香通乎肺也。
\x泽兰,行而带补,气味和平无偏胜之忧。\x
<目录>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女科
<篇名>艾叶
内容:味苦,性微温,无毒。入肺、脾、肝、肾四经。苦酒、香附为使。陈久者良。
安胎气,暖子宫。止血痢,理肠风。灸除百病,吐衄崩中。
幸可利窍,苦可疏通,故气血交
\x艾性纯阳香燥,凡血燥生热者禁与。\x
<目录>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女科
<篇名>王不留行
内容:味苦,性平,无毒。入大肠经。水浸、焙。
行血通乳,止衄消疔。
王不留行,喻其走而不守,虽有王命,不能留其行也。古云∶穿山甲、王不留、妇人
服了乳
常流,乃滑利及行血之力耳。
\x失血后,崩漏者,孕妇并忌之。\x
<目录>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女科
<篇名>棕榈皮
内容:味苦、涩,性平,无毒。
吐血鼻红肠毒病。十全奇效。崩中带下赤白痢,一切神功。
性涩,故止血有功,然惟血去己多,滑而不止者,宜之。若早服,恐停瘀为害。火炒烟
尽,
存性,窨地上,出火毒。
<目录>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女科
<篇名>藕节
内容:味甘、涩,性平。入肺、胃、肝三经。
止血消瘀、吐衄崩中均可止。芎同用,鼻渊脑泻缓能除。
\x《日华诸家本草》云∶“产后血闷,用藕节和地黄研汁,入热酒小便饮”。可以拯\x
\x危。\x
\x又可开胃,解蟹毒。\x
藕皮∶能散血。
<目录>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女科
<篇名>莲房
内容:味苦、涩,性温,无毒。
入厥阴血分,能消瘀散血。经事频行不断,胎漏难于固摄。煮服解野菌毒,外治天泡湿
热。
\x此物不宜久服。\x
<目录>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女科
<篇名>阿胶
内容:味咸,性平,无毒。入肺、肝二经。山药为使。畏大黄,蛤粉拌炒。
止血兮,兼能去瘀。疏风也,又且补虚。西归金脏、化痰止咳除痈痿。东走肝垣,强筋
养血
理风淫。安胎始终并用,治痢新久皆宜。
阿井乃济水之眼,故入肝治血证、风证如神。乌骡皮合北方水色,以制热生风也,真者,

明脆彻、历夏不柔。伪者,反能滞痰,不可不辨。
\x胃弱作呕吐,脾虚食不消者,均忌。\x
<目录>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女科
<篇名>苎麻根
内容:味甘,性寒,无毒。
安胎,止血。提气,固摄。胎动不安,肛门下脱。痰哮时作,小便带血。
\x苎麻根安胎,须与银器同煎。\x
<目录>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女科
<篇名>蛇床子
内容:味苦、辛,性温,无毒。入脾、肾二经。
男子强阳事,妇人暖子宫。除风湿痹痒,擦疮癣多功。烧烟而吸入,救咽窒难通。
去足太阴之湿,补足少阴之虚,强阳颇着奇功,人多忽之,宁知至贱之中,乃伏殊常之
品耶
。得地黄汁拌蒸三遍后,色黑乃佳。
\x肾火易动者勿食。\x
<目录>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儿科、附驱虫药
<篇名>勾藤
内容:味甘,性微寒,无毒。入肝及心胞经。
平肝经风,祛心胞火。舒筋除眩,解痉息风。小儿惊痫,热壅螈。
祛肝风而不燥,庶几中和,但久煎便无力,俟它药煎就,一二沸即起,颇得力也。去梗
纯用
嫩勾,其功十倍。本草纲目云∶钩藤手足厥阴药也,足厥阴主风,手厥阴主火,惊痫眩晕,
皆肝风相火之病,钩藤通心包,平肝木,风静火息,则诸证自除。
<目录>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儿科、附驱虫药
<篇名>胡荽
内容:(见食疗)
<目录>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儿科、附驱虫药
<篇名>荠菜花
内容:味甘,性温,无毒,入肝、脾、肾三经。
利肝益胃,和中消胀。五脏得调,情志开畅。小儿痰滞能消,目患服之重光。久痢赤白,
炭与尝。春初采菜佐餐,老幼受惠无量。
三月初三日,趁花期采其全草,晒干备用。无毒而效宏,为婴幼儿病、七窍病不可缺之
良药

<目录>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儿科、附驱虫药
<篇名>天竺黄
内容:味甘,性寒,无毒。入心经。
祛痰解风热,镇心安五脏。大人中风不语,小儿天吊惊痫。
竹之津气结成,与竹沥功用相仿,故清热养心、豁痰利窍,久用亦能寒中。
<目录>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儿科、附驱虫药
<篇名>胡黄连
内容:味苦,性寒,无毒。入肝、胆二经。恶菊花、玄参。忌猪肉。折之尘出如烟者真。
医小儿疳积惊痫,主虚家骨蒸久痢。
清肝胆之热,与黄连略似,但产于胡地者也。
\x胡黄连大苦大寒,脾虚血弱之人,虽见如上诸证,亦勿轻投,必不得已,须与补剂\x
\x同施\x
\x。\x
<目录>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儿科、附驱虫药
<篇名>鹤虱
内容:味苦、辛,性平,有小毒。入肝经。
虫积腹痛,入丸散用。
\x目前市售商品中有两种。药典中以菊科天名精之果实为正品。\x
<目录>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儿科、附驱虫药
<篇名>使君子
内容:味甘,性温,无毒。入脾、胃二经。
杀诸虫,治疳积。
杀虫药皆苦,使君子独甘,空服食数枚,次日虫皆死而出矣。忌饮热茶,犯之即泻。
\x使君子,为杀虫而设,苟无虫积,服之必致损人。\x
<目录>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儿科、附驱虫药
<篇名>雷丸
内容:味苦,性寒,有小毒。入胃经。荔实,浓朴,蓄根,芫花,为使。恶葛根。酒蒸。
杀脏腑诸虫,除婴儿百病。
雷丸乃竹之余气,得霹雳而生,故名雷丸。杀虫之外无他长,久服令人阳痿。
<目录>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儿科、附驱虫药
<篇名>枣树皮
内容:(见外治)
<目录>第三卷\心经及小肠经
<篇名>(一)清心
内容:味苦,性寒,入心经。
清心去热,止血治遗。渴者作茶,快膈忘机。
莲花瓣∶味苦、甘。镇心益色,驻颜轻身。
莲花须∶味甘、涩,性温,无毒。入心、肾二经。忌地黄、葱、蒜。清心而诸窍之出血
可止
,固肾而丹田之精气无遗。须发变黑,颜驻情怡。温而不热,涩而不滞,血家泻家,尊为上
剂。
<目录>第三卷\心经及小肠经
<篇名>(一)清心
内容:味苦、甘,性寒,无毒。入心、胃二经。
清心涤烦热,止嗽化痰涎。
用卷心者尤良。
<目录>第三卷\心经及小肠经
<篇名>(二)怡悦心情
内容:又名宜男草。味甘,性平,无毒。入心经。
长于利水快膈,令人欢乐忘忧。金针菜∶主用亦同。
萱,古作谖。诗云∶焉得谖草,即此种也。谖,忘也,欲树之以忘忧也。
萱叶∶可使人安寐,用三茎煮水饮之有效。改用金针菜叶,亦有同效,可连续用。
<目录>第三卷\心经及小肠经
<篇名>(二)怡悦心情
内容:一名夜合。味甘,性平,无毒。入心、脾二经。
安和五脏,欢乐忘忧。
心为君主之官,土为万物之母,二脏调和则五脏自安,神明自畅。
蠲忿、正谓此也。
<目录>第三卷\心经及小肠经
<篇名>(二)怡悦心情
内容:味微辛,性平,无毒。入心、脾二经。
榆令人愉,使之多睡。助肺健脾,消食下气。和牛肉作羹,疗虚弱妇人带下。采子同造
酱,
榆叶∶嫩叶作羹或炸食,利小便能消浮肿,枣仁等分蜜为丸,治胆热虚劳不眠。又以之
煎汁
,洗酒鼻有效。
榆白皮∶味甘,性平,滑利无毒。荒年代谷,暂使不饥。因饿浮肿,须杂糠。利窍渗
湿,
除邪和脾。滑可去着,通便甚宜。
<目录>第三卷\心经及小肠经
<篇名>(三)安神宁心
内容:(见食疗)
<目录>第三卷\心经及小肠经
<篇名>(三)安神宁心
内容:味苦、辛,性温,无毒。入心、肾二经。畏珍珠,藜芦。
杀附子毒,冷甘草汤浸透,去水焙干。
定心气,止惊益智,补肾气,强志益精。治皮肤中热,令耳目聪明。疗咳逆而愈伤中,
培不
足以除邪气。
心主镇定,则震撼无忧,灵机善运,故止惊益智,水腑充盈,则坚强称职。闭蛰封藏,
故强
志益精。水旺而皮热可除,心安而耳目自利。
\x远志,水火并补,迨交坎离,而成既济者耶?本功外治,善疗痈毒,敷服皆奇,苦\x
\x以泄\x
\x之,辛以散之之力也。\x
<目录>第三卷\心经及小肠经
<篇名>(三)安神宁心
内容:味酸、性平,无毒。入心、脾、肝、胆四经。恶防己。
炒熟。
酸收而心守其液,乃固表虚有汗,肝旺而血归其经,用疗彻夜无眠。
胆怯者,心主易动,惊悸盗汗之所自来也。肝虚者,血不归经,则虚烦不眠之所自来也。

仁能补肝益胆,则血得其养,而诸证皆安矣。
\x肝胆二经有实邪热者勿用,以其收敛故也。\x
<目录>第三卷\心经及小肠经
<篇名>(三)安神宁心
内容:味甘辛,性平,无毒。入心、肝、肾三经。畏菊花。蒸,晒,炒。
安神定悸,壮水强阳。润血而容颜美少,补虚而耳目聪明。
心藏神,肾藏精与志,心肾虚,则病惊悸,入心养神,入肾定志、悸必愈矣。悦颜聪明,

心血与肾水互相灌溉耳。王好古谓∶“柏实能润肝。”
\x柏子多油而滑,作泻者勿服,多痰者亦忌,有油透者勿入药。\x
<目录>第三卷\心经及小肠经
<篇名>(三)安神宁心
内容:味甘,性平,无毒。入心、肺、脾、小肠四经。
安神而邪祟不侵,清肺而小便自利,新血止而瘀血消,翳障除而光明复。
行血
。丹溪曰∶“燥脾土有功,脾能运化,肺金下降。小便自通。若因血少而小便不利者,反致
燥急之苦。”
\x渗利之性,不利虚人,凡阴虚内热,火炎水涸者勿服。\x
<目录>第三卷\心经及小肠经
<篇名>(四)止盗汗、自汗
内容:味甘,性平,无毒。入心、肝、肾三经。忌鱼及铁器。
畏石膏。火炼,水飞,酒煮用。
养精神,定魂魄。涩精而遗泄能收,固肠而崩淋可止。缩小便,止自汗,生肌肉,收脱
肛。
龙齿∶镇心安神,定惊止痉。
龙骨多主肝病。肾主骨,故又益肾也。许叔微云∶“肝藏魂,能变化,魂飞不定者,治
之以
龙齿。”
\x龙骨收敛太过,非久病虚脱者,切勿妄投。\x
<目录>第三卷\心经及小肠经
<篇名>(四)止盗汗、自汗
内容:味甘、咸、性凉。入心经。即水淘浮起者。
止虚汗盗汗,解劳热骨蒸。益胃弱,养心神。
秋种夏熟,备受四时之气,但南方地暖,下湿,不如北产之良。
<目录>第三卷\心经及小肠经
<篇名>(四)止盗汗、自汗
内容:味甘,性平,无毒。入肺、胃、肾三经。
补肺生津、健脾益胃。退虚热、止盗汗。养胃阴,扶气馁。
鲜根尤佳。须于割稻后收集备用
<目录>第三卷\心经及小肠经
<篇名>(五)镇心、辟邪
内容:味甘,性寒,有毒。入心经。恶磁石,畏咸水,忌一切血。
除魔祟。解胎热痘毒,疗目
痛牙疼。
色赤应离,为心经主药,独用多用,令人呆闷。
<目录>第三卷\心经及小肠经
<篇名>(五)镇心、辟邪
内容:味辛,性平,有毒。
安镇灵台,神魂免于飘荡。辟除恶祟,脏腑搜其伏邪。
禀西方之质,为五金之主,最能制木。故中风惊痫皆需之。银箔,功用相仿。
\x金有大毒,磨屑顿服,不过三钱而毙,岂可多服乎。催生者用之。\x
<目录>第三卷\心经及小肠经
<篇名>(五)镇心、辟邪
内容:味甘,性温,无毒。入心、肝二经。畏扁豆、附子,恶黄连。火,醋淬,水飞。
上通君主,镇方寸之靡宁。下达将军,助胎宫而有孕。
紫石英,南方之色,故功在血分,火热者忌之。
<目录>第三卷\心经及小肠经
<篇名>(五)镇心、辟邪
内容:味辛苦,性平,无毒。入心经。
服之而行血下气,烧之而辟恶驱邪。
手少阴,主藏神,神昏则邪祟侵之。心主血,血滞则气不宣快,安神行血,故主治如上。
\x病非关恶气侵犯者勿用。\x
<目录>第三卷\心经及小肠经
<篇名>(六)开窍通神除恶
内容:味甘、性温,无毒。入心、脾二经。
开窍通神,逐秽辟恶。甘暖和脾,郁结凝留咸雾释。芬芳彻髓,妖邪梦魇尽冰消。
沈括云∶“苏合油,如胶,以箸挑起,悬丝不断者真也。苏合香,能开窍豁痰。走真
气,
唯体气壮实者宜之,否则慎用。”
<目录>第三卷\心经及小肠经
<篇名>(六)开窍通神除恶
内容:(见外治)
<目录>第三卷\心经及小肠经
<篇名>(六)开窍通神除恶
内容:(见外治)
<目录>第三卷\心经及小肠经
<篇名>(七)通小肠
内容:味辛、甘、淡,性平,无毒。入心、小肠二经。色白而梗细者佳。
降心火出于小肠。治五淋并宣九窍。通血脉,利关节。清肺泄湿,行经下乳。
功用虽多,不出宣通气血四字。若君火为邪,宜用木通。相火为邪,宜用泽泻,利水虽
同,
用各有别。
\x木通,性通利,精滑气弱。内无湿热,妊娠者均忌。\x
<目录>第三卷\心经及小肠经
<篇名>(七)通小肠
内容:味淡,性平,无毒。入心、小肠二经。
清心必用,利水偏宜。烧灰吹喉症,涂乳治夜啼。
\x中寒,小便不禁者忌之。\x
<目录>第三卷\心经及小肠经
<篇名>(七)通小肠
内容:味淡,性寒,无毒。入小肠经。
专通小便,兼解心烦。
淡味五脏无归,但入太阳利小便,小便利,则心火因之而清也。
\x淡竹叶,有走无守,不能益人,孕妇禁服。\x
<目录>第三卷\肺经及大肠经
<篇名>(一)治咳化痰
内容:味苦,性微寒,无毒。入肺、脾、胃、大肠四经。半夏为使。恶皂荚,畏藜芦。
散结而消痰定喘。下气以消食安胎。
李时珍曰∶“前胡主降,与柴胡上升者不同。气降则痰亦降矣”。安胎化食,无非下气之
力耳。前胡去风痰,与半夏
治湿痰、贝母治燥痰者各别也。
\x前胡治气实风痰,凡阴虚火动之痰,及不因外感而有痰者,法当禁之。前胡又为散\x
\x风之品,\x
\x故多用于感冒之初。\x
<目录>第三卷\肺经及大肠经
<篇名>(一)治咳化痰
内容:味苦、甘,性温,有毒。入肺、大肠二经。恶黄芩、黄、葛根。泡去皮尖,焙。双仁
者勿
用。
散上焦之风,除心下之热,利胸中气逆而喘嗽,润大肠气闭而难通。解锡毒有效,消狗
肉如
神。
杏仁性温,散肺经风寒滞气,殊效。
\x阴虚咳嗽者忌之。双仁者,能杀人,有毒盖指此耳。\x
<目录>第三卷\肺经及大肠经
<篇名>(一)治咳化痰
内容:味苦、辛,性温,无毒。入肺经。款冬花为使。恶远志。畏茵陈。洗净,蜜水炒。
开泄肺郁,宣通窒滞。散结行瘀,降逆止咳。寒饮盘踞,浊涎胶固。痰喘上气,如水鸡
声。
唾血溲少,用之咸宜。
苦能下达,辛可益金,故吐血保肺,收为上品。虽入至高,善于下趋,使气化及于州都
而小
便自利。
\x紫菀入血分,款冬入气分。紫菀以化痰为主,款冬以止咳为主。\x
<目录>第三卷\肺经及大肠经
<篇名>(一)治咳化痰
内容:味辛,性温,无毒。入肺经。杏仁为使。恶玄参。畏贝母、辛夷、麻黄、黄、连翘、
甘草
、黄芩。蜜水炒。
化痰则喘嗽无忧,清肺则痈痿有赖。
雪积冰坚,款花偏艳,想见其纯阳之禀,故其主用,皆辛温开豁也,却不助火,可以久
任。
\x此药温而不燥,乃温润之品。急症喉风之呛咳而气息不平者,可用射干麻黄汤减细\x
\x辛治\x
\x之。久咳难止,可用蜜拌款冬,燃烟熏吸有效。\x
<目录>第三卷\肺经及大肠经
<篇名>(一)治咳化痰
内容:味苦,性平,无毒。入肺、胃二经。刷去背上毛,治胃病,姜汁涂炙。治肺病,蜜水涂
炙。
走阳明则止呕下气,入太阴则定咳消痰。
长于降气,气降则火清痰顺,但去毛不净,射入肺中,作咳难疗。
\x胃寒呕吐,及风寒咳嗽者忌之。\x
<目录>第三卷\肺经及大肠经
<篇名>(一)治咳化痰
内容:一名金沸草。味咸、甘,性微温,无毒。入肺、大肠二经。去蒂,焙。
老痰坚硬,结气留饮。风气湿痹,利肠通脉。具宣行肺胃之功,噫气不除,赖其辛散。
有斡
旋胸中之力,肝邪痹着,借以温通。
咸能软坚,故能祛老痰结积,风湿燥结之疗,温能解散,咸可润下也。
\x丹溪云∶“走散之药,虚者不宜多服,冷利大肠,虚寒人禁之。”\x
<目录>第三卷\肺经及大肠经
<篇名>(一)治咳化痰
内容:味甘,性微温,无毒。入肺经。
肺寒咳嗽,传尸骨蒸。杀蛔虫寸白,除蝇虱蛲蚊。
与天门冬形相类,而用相仿,故名野天门冬,但天门冬治肺热,此治肺寒为别也。
\x脾胃虚人,须与补药同用,恐其伤胃气,又恐其滑肠也。\x
<目录>第三卷\肺经及大肠经
<篇名>(二)润肺
内容:味甘,性寒,无毒。入肺、肾二经。地黄、贝母为使。
忌鲤鱼。去心用。
定喘定嗽,肺痿肺痈,是润燥之力也。益精益髓,消血消痰,非补阴之力欤。善杀三虫,

通二便。
甘寒养阴,肺肾虚热之要药也。
\x天门冬性寒而滑,若脾虚而泄泻、恶食者大非所宜。即有前证,亦勿轻投。\x
<目录>第三卷\肺经及大肠经
<篇名>(二)润肺
内容:味辛、苦,性微寒,无毒。入心、肺二经。浓朴为使。
畏秦艽。反乌头。去心,糯米拌炒,米熟为度。
消痰润肺,涤热清心。喘咳红痰要矣。心中郁结神哉。
辛宜归肺,苦宜归心,大抵心清气降,肺赖以宁,且润而化痰,故多功于西方也。
\x汪机曰∶俗以半夏燥而有毒,代以贝母,不知贝母治肺金燥痰,半夏治脾土湿痰,\x
\x何可\x
\x代也。脾为湿土,故喜燥;肺为燥金,故喜润。若痰在脾经,误用贝母之润,投以所\x
\x恶,反\x
\x增病势,故寒痰、湿痰、风痰、食积痰、肾虚水泛为痰,均非川贝所司也。\x
<目录>第三卷\肺经及大肠经
<篇名>(三)止咳平喘
内容:味甘,性平,无毒。入肺经。甘草汤泡,去须,焙。
疗喉间喘呼欲绝,宽胸中气满难舒。
感秋之气,得土之味,清肺有神,喉中作水鸡声音,服之立愈。
\x白前,性无补益,肺实邪壅者宜之,否则忌也。\x
<目录>第三卷\肺经及大肠经
<篇名>(三)止咳平喘
内容:味辛,性寒,无毒。入肺经。榆皮为使。酒炒。
疏肺下气,喘逆安平,消痰利水,理胀通经。耳中积水,用之甚灵。
十剂云∶泄可去闭,葶苈大黄之属,但性利,不可混服。有甜苦二种,甜者力稍缓也。
<目录>第三卷\肺经及大肠经
<篇名>(三)止咳平喘
内容:味甘,性寒,无毒。入肺经。续断、桂心、麻子为使。
刮去粗皮,蜜水炙。有涎出,不可去也。
泻肺金之有余,止喘定嗽。疏小肠之闭滞,逐水宽膨。降气散瘀血,止渴消燥痰。
泻肺降气,是其职专,利便去水者,兼泻子之法也。
\x桑白皮泻火,肺虚无火,因风寒而嗽者,勿服。桑椹子∶虽能补血,脾胃虚滑者勿\x
\x服。\x
<目录>第三卷\肺经及大肠经
<篇名>(三)止咳平喘
内容:味苦,性寒,无毒。入肺经。焙
清金有平咳之能,涤痰有定喘之效。
体性轻扬,有功于至高之脏,根名青木香,涂诸毒热肿。
\x肺虚挟寒者,畏之如螫。\x
<目录>第三卷\肺经及大肠经
<篇名>(四)补肺平喘
内容:味甘,性温,入肺、肾二经。
补肺益肾,止血化痰。气短喘咳可止,已入虚损可还。能健腰膝软弱,可转憔悴之颜。
此物乃阴阳双补之品,性温而润,既补肺阴,又纳肾阳;益上焦之阴,补下焦之阳。乃
虚损
劳劫不可或少之品也。
<目录>第三卷\肺经及大肠经
<篇名>(四)补肺平喘
内容:味咸,性平。入肺、肾二经。去眼、头、足,洗去鳞内不净及肉毛。酥炙,或蜜炙、或
酒浸
,焙用。
补肺润肾,益精助阳。治消渴而通淋。疗肺痿而定喘。
\x李濒湖云∶“补肺止渴,效若人参。扶羸益精,功同羊肉。”嗽由风邪者不宜用。\x
<目录>第三卷\肺经及大肠经
<篇名>(五)敛肺
内容:(见外治)
<目录>第三卷\肺经及大肠经
<篇名>(六)润大肠、降气
内容:味甘,性平,无毒。入脾、胃、大肠三经胃牡蛎、白薇、茯苓。绢包,置沸汤中,至冷
取出
,悬井中一夜,勿着水,曝干。新瓦上去壳。
润五脏,通大肠。宣风利关节,催生疗产难。
滑利下行,走而不守。陈士良云∶“多食损血脉,滑精气,痿阳事。妇人多食,即发带
疾”。
<目录>第三卷\肺经及大肠经
<篇名>(六)润大肠、降气
内容:味苦,性寒,无毒。入肺、胃、大肠三经。
胸中痹痛,古有良方,伍薤白白酒,加半夏尤良。伤寒误下结胸,则用小陷胸汤。除
上焦之
热,使痰气下降。利咽喉,通大肠。
此物能通大便,与浙贝母同行,其效更着。小儿痰滞重者,虽大便仍通,加用于清化方
中,
颇有良效。
栝蒌皮∶宽中利气,清热化痰。
栝蒌仁∶润燥涤痰,滑肠通便。
<目录>第三卷\肺经及大肠经
<篇名>(六)润大肠、降气
内容:味酸,性平,无毒。入脾、大肠二经。汤浸去皮,研如膏。
润达幽门,而关格有转输之妙。宣通水腑,而肿胀无壅遏之嗟。
性专降下,善导大肠燥结,利周身水气,然下后令人津液亏损,燥结愈甚,乃治标救急
之药
服。
<目录>第三卷\肺经及大肠经
<篇名>(六)润大肠、降气
内容:(见食疗)
<目录>第三卷\肺经及大肠经
<篇名>(六)润大肠、降气
内容:味辛,性温,无毒。入肺、胃、大肠三经。
下气定喘,消食除膨。降浊通便,以靖中宫。生研堪吐风痰,醋调能消毒肿。
丹溪云∶“莱菔子,治痰有推墙倒壁之功,表其性烈也”。按虚弱人服之,气浅难布息。
<目录>第三卷\肺经及大肠经
<篇名>(六)润大肠、降气
内容:味辛,性温,无毒。入肺、胃、大肠三经。
下气定喘,消食除膨。降浊通便,以靖中宫。生研堪吐风痰,醋调能消毒肿。
丹溪云∶“莱菔子,治痰有推墙倒壁之功,表其性烈也”。按虚弱人服之,气浅难布息。
<目录>第三卷\肺经及大肠经
<篇名>(六)润大肠、降气
内容:味辛,性温,无毒。入肺、胃、大肠三经。
下气定喘,消食除膨。降浊通便,以靖中宫。生研堪吐风痰,醋调能消毒肿。
丹溪云∶“莱菔子,治痰有推墙倒壁之功,表其性烈也”。按虚弱人服之,气浅难布息。
<目录>第三卷\肺经及大肠经
<篇名>(六)润大肠、降气
内容:味辛,性温,无毒。入肺、胃、大肠三经。
下气定喘,消食除膨。降浊通便,以靖中宫。生研堪吐风痰,醋调能消毒肿。
丹溪云∶“莱菔子,治痰有推墙倒壁之功,表其性烈也”。按虚弱人服之,气浅难布息。
<目录>第三卷\肺经及大肠经
<篇名>(八)清大肠
内容:味苦,性寒,无毒,入胃、大肠二经。得酒良。
热痢温疟、血痔疝瘕。瘿秃疮,鼻衄齿痛。
仲景治热痢白头翁汤,加黄、黄连、秦皮同用。
东垣云∶“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痢则下焦虚。故以此纯苦之剂坚之也。”
按此物有风则静,无风则摇,亦奇。
<目录>第三卷\肺经及大肠经
<篇名>(八)清大肠
内容:味苦、涩,性寒,无毒。入肝、胆、大肠三经。恶吴茱萸。
清肠祛湿,专治热痢。又医目疾,服洗咸宜。
此药能收涩、故带下清稀者亦用之。
<目录>第三卷\肺经及大肠经
<篇名>(八)清大肠
内容:味辛,性温,无毒。入胃、大肠二经。忌见火。
降至高之气,似石投水。疏后重之急,如骥追风,疟疾与痰癖皆收,香港脚与杀虫并选。
足阳明为水谷之海,手阳明为传导之宫。二经相为贯输,以运化精微者也。二经病,则
痰积
虫癖生焉。辛能破滞,苦能杀虫,故主如上诸证。
\x槟榔坠诸气,至于下极,气虚下陷者,所当远避。\x
<目录>第三卷\肺经及大肠经
<篇名>(八)清大肠
内容:味苦,性寒,无毒。入肝、大肠二经。恶麦门冬。
止血利肠风,除带下五漏。
味苦而浓,性沉而降,善主下焦血证,兼去湿热。
\x地榆,寒而下行,凡虚寒作泻,气虚下陷而崩带者,法并禁之。\x
<目录>第三卷\肺经及大肠经
<篇名>(八)清大肠
内容:味苦、酸,性寒,无毒。入肝、大肠二经。含蕊而陈者佳。微炒。
止便红,除血痢,咸藉清肠之力。疗五痔,明眼目,皆资涤热之功。炒香频嚼。能治失
音。
子∶名槐角,用颇相同,兼行血而降气,亦催生而坠胎。
感天地阴寒之气,而兼木与水之化,故为凉血要品。血不热则阴自足,目疾与痔证交愈
矣。
按槐性纯阴,虚寒者禁用,即虚热而非实火者亦禁之。
<目录>第三卷\肺经及大肠经
<篇名>(八)清大肠
内容:味苦,性平。入胃,大肠二经。炒用。
降逆定痛、凉血止血。反胃吐食、腹疼不歇。肠风痔漏,脱肛肛裂。五色痢疾、疝气阴
蚀。
鼻衄鼻息,为末裹塞。
炒时须以滑石粉烫之。配合胡黄连、炮山甲、槐米、名胡连追毒丸、治痔漏甚效。
<目录>第三卷\肺经及大肠经
<篇名>(八)清大肠
内容:(见食疗)
<目录>第三卷\肺经及大肠经
<篇名>(九)涩大肠
内容:味酸、涩,性温,无毒。入脾、肺、肾三经。
泻痢久而肠虚,崩带多而欲脱。水煎服而下蛔。汁点目而止泪。
\x榴味酸涩,故入断下崩中之剂。若服之太早,反为害也。\x
<目录>第三卷\肺经及大肠经
<篇名>(九)涩大肠
内容:味苦,性温,无毒。入脾、胃二经。
止泻痢称奇,固精液颇效。
\x新痢起,湿热甚者忌服。\x
<目录>第三卷\肺经及大肠经
<篇名>(九)涩大肠
内容:俗称臭椿。味苦涩、性寒,有小毒。东引者良、以醋炙之。
涩血止泻痢、杀虫收产肠。
苦寒之性,虚寒者禁用,肾家真阴虚者,亦忌之。以其徒燥耳。止入丸用,不入汤煎。
椿白
皮,即香椿,主用相仿,力稍逊之。
<目录>第三卷\肺经及大肠经
<篇名>(九)涩大肠
内容:味苦,性温,无毒。入肺、肾、大肠三经。忌铜铁器。
用浆水于砂盆中研,焙干再研,如鸟犀色。
固肠医泻利,敛肺治咳血。兴阳事,止遗泄。外用能止牙疼,能染须发,能治口疮阴疮,
能涂酒渣之鼻。
此药有功于止涩,然亦不宜独用多用也。
<目录>第三卷\肺经及大肠经
<篇名>(九)涩大肠
内容:味酸、辛,性大温,无毒。入心、脾、大肠三经。畏芫花,恶大黄、松脂。,水飞。
久患肠,频频脱肛。生肌长肉,外治痈疡。
石脂固涩,新痢家忌用。
<目录>第三卷\脾经与胃经
<篇名>(九)涩大肠
内容:(见补气)
<目录>第三卷\脾经与胃经
<篇名>(九)涩大肠
内容:味苦、辛,性温,无毒。入脾经。畏恶同白术。产茅山者佳。泔浸,蒸晒。
燥湿消痰,发汗解郁。除山岚瘴气,弭灾诊恶疾。
苍术为湿家要剂,痰与气俱化,辛温快气,汗与郁并解。芳气辟邪,得天地之正气者欤。
\x苍术与白术,功用相似,补中逊之,燥性过之,无湿者便不敢用,况于燥证乎。\x
<目录>第三卷\脾经与胃经
<篇名>(九)涩大肠
内容:味甘,性寒,无毒。入脾经。
健脾消水肿,益气充肌肤。
\x楮实,虽能消水健脾,然脾胃虚寒者勿用。\x
<目录>第三卷\脾经与胃经
<篇名>(九)涩大肠
内容:味甘,性平,入脾经。
水肿初起,饮之可消,虽药味平常,而奏功甚妙。
农村用之治浮肿有效,盖健脾行水之功也。
<目录>第三卷\脾经与胃经
<篇名>(九)涩大肠
内容:味辛,性温,无毒。入心、脾、肾三经。去壳,盐水炒,研细。
温中进食,补肾扶脾。摄涎唾,缩小便。安心神,止遗浊。
辛能开散,使郁结宣通,行阳退阴之药也。古人进食,必先益志,为其于土中益火故耳。
\x益智,功专补火,如血燥有热,及因热而遗浊者,不可误入也。\x
<目录>第三卷\脾经与胃经
<篇名>(九)涩大肠
内容:味辛,性温,无毒。入肺、胃、肾三经。忌见火。畏郁金。去丁盖。鸡舌香,是其别名。

丁香乃其大者。
温脾胃而呕呃可瘳,理壅滞而胀满宜疗。腹痛能止,口臭堪去。齿除疳,痘发白灰。
脾为仓廪之官,伤于饮食生冷,留而不去,则为壅胀,或为呕呃,暖脾胃而行滞气,则
胀呕
俱瘳也。
\x丁香辛热而燥,非属虚寒,概勿施用。\x
<目录>第三卷\脾经与胃经
<篇名>(九)涩大肠
内容:味辛,性热,无毒。入肺、脾二经。去挺,醋浸一宿,焙干,刮去皮,粟子令净。
温脾除呕逆,定泻理心疼。鼻渊牙痛,俱作外用。
古方用此,百中之一,以其辛热耗散,能动脾肺之火,多用损目也。
<目录>第三卷\脾经与胃经
<篇名>(二)温胃与健胃
内容:味苦辛,性大温,无毒。入脾、胃二经。干姜为使。
恶泽泻、硝石、寒水石。忌豆。色紫味辛者良,刮去粗皮,切片,姜汁炒。
辛能散风邪,温可解寒气,下气消痰,去实满而宽膨,温胃和中,调胸腹而止痛,吐利
交资
,惊烦共主。
温热之性,长于散结去满,温胃暖脾,故主食停痰滞,胀痛吐利等证,然但可施于元气
未虚
、邪气方盛,或客寒犯胃,湿气侵脾,若脾虚之人,虽有如上诸证,切勿沾唇。或一时未见
其害,而清纯冲和之气,潜伤耗矣。可不谨诸。李东垣云∶“苦能下气,故泄实满,温能益
气,故散实满”。
<目录>第三卷\脾经与胃经
<篇名>(二)温胃与健胃
内容:味辛,性温,无毒。入肺、胃二经。去衣,微焙。
温中除吐逆,开胃消饮食,疟证宜投,目翳莫缺。
味辛气温,为宽中去滞之需。翳膜遮睛,亦滞气也。
\x豆蔻辛温,火升作呕,因热腹痛者,禁之。\x
<目录>第三卷\脾经与胃经
<篇名>(二)温胃与健胃
内容:味辛,性温,无毒。入肺、脾、胃三经。去膜,微炒。
散寒止心腹之痛,下气驱逆满之,开胃而理霍乱吐泻,攻坚而破噎膈症瘕。
辛能破滞,香能达脾,温能散寒。
\x草豆蔻辛燥,犯血忌,阴不足者远之。\x
<目录>第三卷\脾经与胃经
<篇名>(二)温胃与健胃
内容:味辛,性温,入胃、大肠二经。面裹,煨透,去油,忌铁。
温中消食,止泻止痢,心疼腹痛,辟秽杀虫。
日华称其下气,以脾得补而善运,气自下也。非若陈皮、香附之泄气耳。
\x肉果性温,病患有火,泻痢初起,皆不宜服。\x
<目录>第三卷\脾经与胃经
<篇名>(二)温胃与健胃
内容:味辛,性温,无毒。入肺、脾、胃、大、小肠、肾六经,
下气而止咳嗽奔豚,化食而理心疼呕吐,霍乱与泻痢均资,结滞与安胎并效。
芳香归脾,辛能润肾,为开脾胃之要药,和中气之正品,若肾虚气不归元,非此向导
不济,
结滞需通,胎喜疏利,故咸主之。
\x砂仁性燥,血虚火炎者,不可过用,孕妇食之太多,耗气必致难产。\x
<目录>第三卷\脾经与胃经
<篇名>(三)降逆和胃止痛
内容:味甘,性微寒,无毒。入胃经。又名竹二青。(刮去青皮,用第二层)
疏逆气,而呕呃与噎膈皆平;清血热,而吐衄与崩中咸疗。
竹种最多,惟大而味甘者为胜,必生长甫及一年者,嫩而有力。然久用能损气。
<目录>第三卷\脾经与胃经
<篇名>(三)降逆和胃止痛
内容:味甘,性平,无毒。入胃、肾二经。
温中下气、益肾归元。利肠胃,止呃逆。
刀豆止呃,下气归元四字,足以尽之。
<目录>第三卷\脾经与胃经
<篇名>(三)降逆和胃止痛
内容:一名天师栗、乃七叶树之果实。味甘,性温,无毒。
入脾、肺二经。
平胃通络、理气宽中。驱寒利膈,医疳治虫。脘腹胀满、胃寒作痛。以此投之,可以见
功。
此子须捣碎煎服。
<目录>第三卷\脾经与胃经
<篇名>(三)降逆和胃止痛
内容:味辛,性温,无毒。
咳逆反胃治之效,燥湿消肿投之灵。女人崩中带下,丈夫尿血遗精。
即灶心黄土,去湿有专长。
<目录>第三卷\脾经与胃经
<篇名>(三)降逆和胃止痛
内容:味苦,性寒。入心包、胃、肝三经。干姜为使。畏雄、附。红,酢淬,水飞。
重可镇虚逆,止呕痞噫气。寒能降虚阳,平眩晕耳鸣。吐衄崩中可用,肠风下血称灵。
《伤寒论》治汗吐下后,心下痞鞭,噫气者,用代赭旋复汤。《伤寒蕴要》以之与百合、

石同行,治百合病复发。《普济方》用之煮汁饮,治咽喉痛。临症用于有上阻之感者有效,
乃沉降之功也。
<目录>第三卷\脾经与胃经
<篇名>(四)健胃、消化
内容:味甘、苦,性温,无毒。
消食与麦芽同等,温中乃谷偏长。
味甘气和、具生化之性,故为消食健脾,开胃和中之要药。
<目录>第三卷\脾经与胃经
<篇名>(四)健胃、消化
内容:味甘、咸,性温,无毒。入胃经。炒黄去芒,留芽用。
熟腐五谷、消导而无停。营运三焦,宣通而不滞。疗腹鸣与痰饮,亦催生而坠胎。
以谷消谷,有类从之义,无推荡之峻,胃虚停谷食者宜之。然有积化积,无积消肾气,
坠胎。
<目录>第三卷\脾经与胃经
<篇名>(四)健胃、消化
内容:味甘、辛,性温,无毒。入胃经。研细,炒黄,陈久者良。
健脾消谷,食停腹痛无虞。下气行痰,泄痢胃翻有藉。暑期感冒,用之表里均和,闪挫
腰疼
,过淬酒温服。
\x脾阴虚,胃火盛者勿用。能损胎孕。\x
<目录>第三卷\肝胆二经
<篇名>(四)健胃、消化
内容:味甘、性微温,无毒。入肝、肾二经。
益肝以养营,强筋明目。补肾而填精,止渴除烦。
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枸杞子是也。能使阴生则阴血自长。肝开窍于目,黑水神光属肾,

脏得补,目自明矣。
\x枸杞能利大小肠,故泄泻者勿用。\x
<目录>第三卷\肝胆二经
<篇名>(二)温肝
内容:味辛,性热,有小毒。入肝、脾、胃三经。蓼实为使。
恶丹参、滑石。畏紫石英,开口者良、盐汤泡过,焙干。
燥肠胃,而止久滑之泻。散阴寒而攻心腹之疼。祛冷胀的独得,疏肝气有偏长。疝疼脚
气相
宜。开郁杀虫至效。
辛散燥热,独入厥阴,故能温肝。至于脾胃,其旁及者也。东垣云∶“浊阴不降,厥气
上逆
,甚而胀满,非茱萸不可治也。多用损元气”。寇氏曰∶“下气最速,肠虚人服之愈甚。凡
病非寒滞者,勿用。即因寒滞者,亦当酌量虚实,适病为效也。”
<目录>第三卷\肝胆二经
<篇名>(三)敛肝
内容:味酸,性平,无毒。入肺、脾、肝、大肠四经。
定嗽定渴。皆由敛肺之功,止血止利,尽是固肠之力。清音去痰涎,安蛔理烦热。蚀恶
肉而
至速,消酒毒以清神。白梅(即霜梅也)。牙关紧闭,擦龈涎出便能开,刀箭伤肤,研烂敷

血即止。
乌梅、白梅皆以酸收为功,疽愈后,有肉突起,乌梅烧敷,一日减半,两日而平。真奇
方也
。夫梅生于春,曲直作酸,病有当发散者,大忌酸收,误食必为害。若过食而齿者,嚼胡
桃肉解之。
<目录>第三卷\肝胆二经
<篇名>(四)舒肝
内容:(见喉科)
<目录>第三卷\肝胆二经
<篇名>(四)舒肝
内容:(见和解)
<目录>第三卷\肝胆二经
<篇名>(五)柔肝
内容:(见女科)
<目录>第三卷\肝胆二经
<篇名>(六)凉肝
内容:味咸,性寒,无毒。入肝经。
真达东方,理热毒,而昏冒无虞。专趋血海,散瘀结,而真阴有赖。清心明目,辟邪定
惊。
湿风痢血宜加用,瘰痈疽不可无。
羚羊角主在平肝息风,清解热毒。肝虚而热者宜之。外有二十四节挂痕,内有天生木胎。

角须锉细,避风捣筛用。
\x独入厥阴,能伐生生之气。\x
<目录>第三卷\肝胆二经
<篇名>(六)凉肝
内容:味咸,性寒,无毒。入肝经。
清肝火,解郁结,幼稚惊疳,大方吐血。伤寒发斑,疮生口舌。
内服轻浮上达,清火解毒,外用有收水燥湿之功。
\x青黛性凉,中寒者勿与。\x
<目录>第三卷\肝胆二经
<篇名>(六)凉肝
内容:味苦、性寒,无毒。入心、肝、脾三经。
善疗五疳、能杀三虫。主去热明目,理幼稚惊风。肝火上炎,耳鸣或聋。
禀阴寒之气,寒能除热,苦能泄热,故除热杀虫及明目也。疳以湿热为咎,湿热去,则
愈矣
。此药清热凉肝,能泻肝经实火,直折火势,若头晕头痛,耳鸣耳聋,躁狂易怒,属阳亢实
热之象者与青黛、栀子、大黄等为伍可收速效。
\x芦荟,大苦大寒,凡脾虚不思食者,禁用。\x
<目录>第三卷\肝胆二经
<篇名>(七)镇肝熄风
内容:味咸、性平,无毒。入肝,肾二经。盐水煮、水飞。
平肝潜阳,息风止眩。内服而障翳潜消,外点而赤膜尽散。
七孔九孔者良,十孔者不佳。久服令人寒中。
<目录>第三卷\肝胆二经
<篇名>(七)镇肝熄风
内容:味辛,性温,有毒。入肝经。畏蜘蛛、蜒蚰、鸡屎、桑皮、盐。
搜风息风,止痉定搐。散肿行瘀,走串攻毒。口眼斜,恶疮头秃。破伤脐风。积聚在
腹。
使用此物,须药病相当,不可过剂。
<目录>第三卷\肝胆二经
<篇名>(七)镇肝熄风
内容:味辛、性平,有毒。入肝经。
善逐肝风,深透筋骨。中风恒收,惊痫亦简。
诸风掉眩,皆属肝木,蝎属木,色青,独入厥阴,为风家要药,全用者谓之全蝎,但用
尾谓
之蝎梢,其力尤紧。
\x似中风和小儿慢脾风,属于虚者,法咸禁之。\x
<目录>第三卷\肝胆二经
<篇名>(八)伐肝泻胆
内容:即橘之小者。麸炒。
破滞气、愈低愈效,削坚积、愈下愈良。引诸药至厥阴之分,下饮食入太阴之仓。
青皮伐肝,兼能发汗,性颇猛锐,不宜多用,如人年少壮,未免躁暴,及长大而为橘皮,

人至老年,烈性渐减,经久而为陈皮,则多历寒暑,而躁气全消也。
<目录>第三卷\肝胆二经
<篇名>(九)清肝胆火
内容:(见耳科)
<目录>第三卷\肾与膀胱经
<篇名>(九)清肝胆火
内容:味辛,性温,无毒。入肾经。恶甘草。忌羊肉、诸血,胡桃拌炒。一名破故纸。
兴阳事,止肾泄。固精气,止腰疼。肺寒咳嗽无虞,肾虚喘息宜用。
暖则水藏,壮火益土之要药也。
\x补骨性燥,凡阴虚有热,大便闭结者戒之。\x
<目录>第三卷\肾与膀胱经
<篇名>(九)清肝胆火
内容:味甘、咸,性温,无毒。入肾经。酒洗,去甲。
益精壮阳事,补伤润大肠。男子血沥遗精,女子阴疼带下。
滋肾补精之首药,亦温润之首药。但须大至斤许,不腐者佳,温而下热,润而不燥,补而
不骤,故有苁容之名。别
名黑司命,亦多其功力之意云。
\x巫蓉性滑,泄泻及阳易举,而精不固者忌之。\x
<目录>第三卷\肾与膀胱经
<篇名>(九)清肝胆火
内容:味甘、咸,性温,无毒。入肾经。
强阴补筋,润肠壮骨。
\x锁阳功用,与苁蓉相仿,禁忌亦同。亦温润之药也。\x
<目录>第三卷\肾与膀胱经
<篇名>(九)清肝胆火
内容:味辛,性温,无毒。入肾经。山药为使。得酒良。用羊油拌炒。
强筋骨,起阳事衰,利小便,除茎中痛。补命门之真火,愈四肢之不仁。
陶弘景云∶“服之好为阴阳,别名仙灵脾,千两金、弃杖草,皆矜其功力也。”
\x淫羊藿补火,相火易动者远之。\x
<目录>第三卷\肾与膀胱经
<篇名>(九)清肝胆火
内容:味辛,性温,有小毒。入肾经。忌铁器。禁牛乳。糯米泔浸一宿,去赤汁则毒去。
助阳填骨髓,心腹寒疼。开胃消宿食,强记通神。
补而能宣,西域僧献于唐玄宗,大有功力,遂名婆罗门参。广西英州多仙茅,羊食之遍
体化
为筋,人食之大补。其消食者,助少火以生土,土得干健之运也。其强记者,肾气时上交于
南离故也。
\x仙茅,专于补火,惟精寒者宜之。火炽者有暴绝之戒。\x
<目录>第三卷\肾与膀胱经
<篇名>(九)清肝胆火
内容:味甘,性温,无毒。入肾经。覆盆子为使。畏丹参,酒浸,焙。
安五脏以益精,强筋骨而起阴。
补助元阳,则肾气滋长,诸病自息。
\x阴虚相火炽者不宜用。\x
<目录>第三卷\肾与膀胱经
<篇名>(二)固摄肾气
内容:味甘,性温,无毒。入肾经。酒炒。
补肾止遗,强阴益精。目昏腰痛,带下尿频。
沙苑蒺藜,市多杂品。须状如肾子,带绿色,咬之作生豆气者真。
<目录>第三卷\肾与膀胱经
<篇名>(二)固摄肾气
内容:味辛、甘,性平,无毒。入肾经。山药为使。酒煮令吐丝,打作饼,烘干再研,即成细
末。
续绝伤,益气力,强阴茎,坚筋骨。溺有余沥,寒精自出。口苦燥渴,寒血为积。
雷公云∶禀中和之性,凝正阳之气,肾脏得力,则绝伤诸症愈矣。主口苦燥渴者,水虚
则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医海揪源-----中医诊脉技术探讨
铜人指穴凌门传授
医学实在易
八十一难经
针灸易学
太素脉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