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你总是很累?当心慢性疲劳综合征

忙碌的生活里,“好累啊”已经成为常态。一般来说,身体疲乏时,好好睡一觉就可恢复精力。

但如果你在第二天起床后,仍然疲惫不堪,并且这种“起床后很累的”情况持续半年以上,那就要注意一下了,有可能是患上了“慢性疲劳综合征”。

也许你是第一次听说慢性疲劳综合征,确实它在生活当中并不常见。但实际上,在近十几年中,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患者人数却在不停的增加。一旦患上这种疾病,会产生疲劳、无力、易怒、记忆力下降等一系列症状。

那什么是慢性疲劳综合征?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慢性疲劳综合征?如何预防——即日常如何缓解疲劳呢?

什么是慢性疲劳综合征?

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一种无法解释的、反复发作的疲劳,且这种疲劳会持续6个月以上。

通俗来说,就是在长达6个月以上的时间里,你会突然感觉很累,这种累无法通过休息得到缓解,很容易心情抑郁、焦躁不安,身体也总觉得很疲劳,甚至无法正常生活、工作。

在以前,大家对这种疾病认识不足,往往会被误诊为神经衰弱。

那是什么因素导致的慢性疲劳综合征呢?

很遗憾,目前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病因尚不清晰。但通过大数据总结,发现可能与感染或免疫异常有关。且青壮年人群中更容易出现此病,在女性中更多见。

有人说,我也会总感觉到疲劳,且这种疲劳,维持挺长时间了,我会不会就是慢性疲劳综合征啊?

总是很累?

看看你是否得了慢性疲劳综合征

关于判断自己是不是慢性疲劳综合征,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制定了一个判断标准:

在没有受到其他疾病困扰的前提下,如果你的疲劳持续或反复发作6个月及以上,且同时有以下症状,就有可能是慢性疲劳综合征。

01 突发的、原因不明的疲劳感;

02 肌肉酸痛、无力;

03 只是轻微活动(包括肢体运动、脑力劳动),便出现持续24小时以上的全身倦怠感;

04 咽痛、头痛、关节痛;

05 神经精神症状,如怕光、记忆力下降、易怒、注意力和思考能力减退、抑郁等);

06 睡眠障碍;

07 颈部或腋下淋巴结肿大。

一旦发现自己符合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症状,要立刻寻求医生的帮助,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既要忙工作,又要忙家事,还要挤出时间来充电,长时间的超负荷运转很容易让自己的身体透支。要避免患上慢性疲劳综合征,预防与日常调养是最好的办法。

如何预防

慢性疲劳综合征?

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个是身体的放松,一个是心理的放松

■ 生活有规律

- 减少夜生活,每天睡眠7~8小时,保证每日吃早餐。

- 控制总热能,每餐以八分饱为度,减少动物脂肪和甜食的摄人,多吃鱼类食品、豆制品、蔬菜和水果。

- 戒烟,少饮酒,多饮茶。

- 合理安排工作和学习,调整生活节奏;避免长时间紧张工作,注意适当休息,保证足够睡眠。

■  心理健康

开朗乐观,心胸豁达,知足常乐,并能适当保留“童心”。

■ 培养业余爱好

如琴棋书画、种花养鸟、唱歌跳舞等。学会交替使用人体的各个部位,如果由于活动多达不到这一要求,至少在周末要做到娱乐半天。


■ 有规律的运动锻炼

这是预防和消除疲劳的重要方法。

锻炼贵在坚持,重在适度,适量的运动不会出现更加疲劳的感觉,只会愉悦心情。

华为运动健康APP携手资深瑜伽教练林敏,针对现代人的身心疲惫和快节奏生活压力,编排了这套「 能量 」瑜伽课程。一共4节课程,每节仅20分钟左右,帮助你深度放松。

在单节课程的20分钟里,你将获得:

#1 如置身于自然山水,沉浸式体验

走出室内,来到原生山林,伴随着虫鸣鸟叫、流水潺潺、风吹叶子的山谷回响,全新沉浸式体验,在大自然中习练瑜伽,释放负面情绪,心旷神怡。

#2 著名瑜伽教练林敏的详细讲解

每一个动作都有细节讲解,初学者也能把动作做到位。由资深瑜伽教练林敏示范教学,带来满满干货。

#3 科学专业编排,动作简单人人可练

简单的,就是有效的。此套课程专为大众人群设计,动作简单,男女老少人人可练。静态停留,深度拉伸,感受身心连接。

#4 从呼吸、意识到身体,三个维度全面放松

如果你长期久坐、低头看手机和其他不良姿势,容易精神不佳,那本套课程可以帮助你,调整呼吸,集中精神,全身舒展,从内到外,全面放松。

以下为课程节选的三个放松动作,一起抢先体验。

调整呼吸 - 能量呼吸法


动作要点:双手扶住膝盖,吐气时身体向后弯曲,吸气时胸腔往上延展。

动作好处:把意识集中在呼吸上,让呼吸深长而缓慢,逐渐放松。

放松上半身 - 脊柱侧弯


动作要点:双臂尽可能舒展到最大程度,抬头,眼睛看向指尖,保持骨盆稳定。

动作好处:感受双臂与颈部的拉伸,加强脊柱柔韧性。

放松下半身 - 花环式


动作要点:下蹲时双手合掌,手肘顶住膝盖,上身保持挺直。

动作好处:打开髋关节,久坐族释放压力。

在做动作过程中,保持自然呼吸,不要屏息。

*本文部分内容节选自公众号杏树林私人医生。

[参考文献]
[1] 周吉海, 谭季春. 慢性疲劳综合征[J]. 日本医学介绍, 2005(04):39-41.
[2] Buchwald D, Sullivan JL, Komaroff AL. Frequency of 'chronic active Epstein-Barr virus infection' in a general medical practice. JAMA 1987; 257:2303.
[3] Kroenke K, Wood DR, Mangelsdorff AD, et al. Chronic fatigue in primary care. Prevalence, patient characteristics, and outcome. JAMA 1988; 260:929.
[4] Ricci JA, Chee E, Lorandeau AL, Berger J. Fatigue in the U.S. workforce: prevalence and implications for lost productive work time. J Occup Environ Med 2007; 49:1.
[5] Smith MEB, Nelson HD, Haney E, Pappas M, Daeges M, Wasson N, McDonagh M.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Myalgic Encephalomyelitis/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Evidence Report/Technology Assessment No. 219; December 2014. 
[6] Smith ME, Haney E, McDonagh M, et al.  A Systematic Review for a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Pathways to Prevention Workshop. Ann Intern Med 2015; 162:841.
[7] Roberts E, Wessely S, Chalder T, et al. Mortality of people with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SLaM BRC) Clinical Record Interactive Search (CRIS) Register. Lancet 2016; 387:1638.
[8] IOM (Institute of Medicine). Beyond Myalgic Encephalomyelitis/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Redefining an Illness. Washington, DC: The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201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疲劳也是一种病,小心慢性疲劳综合征!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中医药诊疗现状
那些整日昏昏沉沉的人,他们到底怎么了?
【综述】艾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应用和机制探讨
无论睡多久仍感觉很疲劳?可能是“慢性疲劳综合征”
慢性疲劳综合征——无法言说的痛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