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诗鉴赏辞典》第五百五十九首《赠李愬仆射二首(其一)》(王建)

 【篇目】

 【作品介绍】

 【注释】

 【译文】

 【作者介绍】

 【赏析一~~赏析四

       赠李愬仆射二首(其一)

【中唐·王建·七言绝句

和雪翻营一夜行,神旗冻定马无声。
遥看火号连营赤,知是先锋已上城。

   拼音版

huò xuě fān yíng yī yè xíng , shén qí dòng dìng mǎ wú shēng 。

和雪翻营一夜行,神旗冻定马无声。
yáo kàn huǒ hào lián yíng chì , zhī shì xiān fēng yǐ shàng chéng 。
遥看火号连营赤,知是先锋已上城。

[作品介绍]


《赠李愬仆射二首》是唐代诗人王建的组诗作品。这是作者赠给当时戍边名将李愬的两首七绝,全诗包举唐朝的平蔡战役,写得有声有色,生动地记录了“李愬雪夜入蔡州”的奇袭过程。

[注释]


⑴和(huò)雪:大雪纷飞,人与雪混在一起。
⑵火号:举火为信号。

  [译文] 


部队冒着风雪严寒全营出动,夜袭蔡州,军旗已经被冰雪冻得僵硬,不能飘扬,军纪严明,人马无声。

身在远处就看到预先约好的火号到处亮起,知道先锋部队已经攻下了蔡州城。

  [作者介绍]


王建(约766~约831)或(768年—835年),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从军走马十三年”,居乡则“终日忧衣食”,约46岁始入仕,“白发初为吏”,沉沦于下僚,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他写了大量的乐府,同情百姓疾苦,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又写过宫词百首,在传统的宫怨之外,还广泛地描绘宫中风物,是研究唐代宫廷生活的重要材料。
在唐代诗人中,王建是擅长素描速写的著名作手。他熟练地运用各种形式,创作了一幅幅上自宫廷禁苑下至市井乡村的风物风情画。这些作品,都充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赏析


壹/

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彰义节度使吴少阳死,其子吴元济割据淮西(今河南汝南一带),与朝廷相对抗,严重地影响了唐王朝的巩固和统一。元和十二年十月的一个风雪之夜,著名将领李愬发兵九千,以降将李祜、李忠义率三千精兵为前驱,急行军六十里,首先袭击了军事要地张柴村,然后取道一条从没有走过的险路,冒着大雪行军七十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仅在一夜间,就攻下了顽敌老巢蔡州城,生擒了吴元济。《新唐书》称其“功名之奇,近世所未有”。王建这首诗就是描写这次战役的。

这首诗以平蔡战役为题材,抓住天气的极端恶劣与部队纪律的高度严明这两个特点,着力刻画,写得生动形象,不落俗套。“和雪翻营一夜行”,“和雪”,与雪搅和在一起,说明是在大雪中行动;“翻营”,倾营出动,足见规模之大;“一夜行”点明是夜晚奇袭。这句诗七个字,分为三层,一层一转,不但读来铿锵有力,而且以诗句强劲的节奏再现了部队顶风冒雪夜间急行军的情景。“神旗冻定马无声”,紧承上句,军旗都已经被冰雪冻得僵硬,不能飘扬。在如此奇寒之中,读者会想到人该会怎么样。但接下去却没有写人,而出人意外地写了马,他是以“马无声”来引导读者去想象人的无声。试想九千人的部队在一夜之间要行军一百三十里已属不易,竟能做到人马无声,不但表现了军纪的严明,也反映了将士的斗志。“遥看火号连营赤,知是先锋已上城”。这两句没有具体写战斗的如何英勇激烈,只撷取了一个“遥看”的镜头:先头部队已举火攻下了蔡州城,预先约好的火号到处燃起,照亮了州城的夜空。这一笔给读者充分的想象余地,展开了一幅壮阔的画面。诗人不写攻城的先头部队怎样战斗,而写后续部队遥望城内的变化,不写胜利后的喜庆,而写标志着胜利的烛天火号,这是经过精心构思,精心选材的。如果写城上的战斗厮杀,则不免失于露,且寥寥数字不易概括传神;如果写胜利后的喜庆,则不免使人有曲终意尽之感,不能给读者留下足够的回味余地。现在这样写,可谓恰到好处,说明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最富于表现力的细节,而且妙于结构安排,使全诗生动真实而又韵味悠长。写后续部队是从“遥望”中看到连营大火获得全胜消息的,说明他们尚未投身战斗,这就愈加使人感到战斗进行的顺利和迅速,从而反衬出准备的充分和筹划的精到。这一切,对策划、指挥这场战斗的李愬来说,就是最好、最具体的赞颂了。
这首诗在结构上张弛有度。前两句写急行军,节奏急促,情节变化快捷;后两句写胜利的火号,虚中见实,把战斗发展的高潮隐含在画面中,别具匠心。
佚名
赏析


贰/

王建

和雪翻营一夜行,神旗冻定马无声。

遥看火号连营赤,知是先锋已上城。

唐元和九年(814),淮西节度使吴少阳之子吴元济拥兵作乱,割据淮西与朝廷对抗。元和十二年(817)十月十日夜,名将李愬冒着大风雪,率兵九千,令降将李祐、李忠义率三千精兵为先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袭叛军老巢蔡州(今河南汝南县)城,活捉叛军首领吴元济,从而取得了平定淮西的胜利。史称李愬的此次军事成功是“功名之奇,近世所未有”。

这首诗就是王建赠给李愬的两首七绝之一。李愬是中唐时期著名的将领,淮西之捷后,被封为尚书左仆射。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精炼生动的语言,豪迈的气势,形象地刻画了这次雪夜奔袭蔡州的情景,热情地歌颂了李愬的用兵如神以及士卒们的顽强勇敢。

诗的前两句“和雪翻营一夜行,神旗冻定马无声”,写李愬率部雪夜奔袭的情景。在首句中,诗人以“和雪”、即带雪及“翻营”即倾营出动的形象化的笔触,描绘出了威武大军雪夜神速行军的壮观场面:一支规模甚大的夜袭队伍,顶风冒雪,兼程赶路;大雪纷扬,山河生白,队伍与雪搅和在一起,人马皆白,望去只见一片白色在移动。次句紧承上句,以“神旗冻定”即军旗冻得不能飘动和“马无声”渲染了行军的气氛,传神地表明这是一支纪律严明、斗志昂扬的劲旅。试想,连军旗都冻得僵硬了,在如此奇寒之夜,人将会如何呢?但是,接下去诗人并没有写人,而是写马,以“马无声”来暗示人之无声。如此恶劣之天气条件,却能做到这般人马无声,将士们忍寒耐疲、坚韧不懈之顽强斗志不就尽在不言之中了吗?

后两句“遥看火号连营赤,知是先锋已上城”,写攻破敌巢、胜利在望的场面。李愬率部攻入蔡州城后,敌猷吴元济仓惶逃入内城,愬率军烧其南门,杀入内城,生擒了吴元济,这两句正是对这一战斗场面的概括表现。但是,诗人没有描写具体的攻城过程(绝句体制短小,也不允许这样描写),而是选取克城之际火号四起、敌营烧得一片通红这一瞬间的情景,通过后面部队遥望见这标志着胜利的连营大火场面,来代替对战斗全过程的描写,但又无不令人想到战斗之激烈、士卒们的英勇、摧敌之迅速和胜利后之欢欣喜庆等种种情景。如此不着痕迹地写来,确实生动传神,味有深余,可见选材构思之精细独到。

这首诗,寥寥二十八字,却写得波澜起伏。前两句写雪夜奇袭、直捣敌营、气氛紧张,节奏急促;后两句写城摧敌克、胜利在望,笔调轻松,语势徐缓,如此张弛结合,跌宕而有致。在诗中,诗人选择最富于特征的意象,精心结构,使得场面壮观,气势雄浩,意境阔大,把大军夜袭蔡州城的过程情形生动传神地描绘渲染了出来。诗语流畅,明白如话,然又不失之于浅露,做到了含蓄内致,韵味弥足。绝句体制简短,而本诗所写又属场面闳大题材,然而能达到如此之匠心独运,确实是以小制大的成功之例。

佚名
赏析


叁/

唐自“安史之乱”以后,诸藩镇拥兵自雄,不接受中央政令,这不仅严重损害了国家统一,而且影响了生产力发展。因此,改变藩镇割据局面,维护和保持国家统一,就成为推动历史发展的必要步骤。发生在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平灭藩镇吴元济的战争就属于这一“步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次战斗中,主将唐邓节度使李愬(同诉)以超人的勇敢和谋略出其不意地攻进吴元济老巢,生擒吴元济,因而被封为检校尚书兼仆射(yè)。这首诗显然是在战斗结束,李愬任仆射之后,赠诗以表示祝贺的。全诗共两首,这是其中第一首。

前两句写雪夜突袭。“和”,带。冒雪连夜行军,这既表现了行军作战条件的艰苦,更暗赞了主将决心利用雪夜行军,出其不意进击敌人的谋略。“翻营”,覆盖原营地,转移新营地。全军出动,既说明了此役兵力的高度集中,也赞颂了主将必胜的决心。“神旗”,军中大旗。“冻定”,军旗结冰,无法飘动。据载,当时由于“大风雪,旌旗裂,人马冻死者相望”(《资治通鉴·唐纪》)。可见其环境之恶劣,而这也是敌军松弛麻痹的时候。“马无声”,足见其纪律的严明,也表明主将的高度细心,尽管风雪交加,他也不愿因为任何一个微小疏忽而贻误战机。

后两句写突袭成功。“火号”,即举火为号;“连营赤”,整个营盘照得通红。后两句一反前两句近距离工笔细墨描述方式,而改为远距离的大笔勾勒。这一方面是由于绝句篇幅所限;更主要的,则是因为前两句已作了充分铺垫,其主将谋略得到了完整实施,所以其旗开得胜,势在必然。“火号连营赤”,是晚上唯一能够判断战斗进程的可见性标志,所以在其前面用了“遥看”,表示突袭谋略得手。末句只写到“先锋已上城”即告结束,至于上城之后如何具体消灭敌人,只是一个细节问题,读者尽可以去作具体的想象,而作为对一军之将的赞誉,却结束得恰到好处。三、四句的“遥看”和“知是”两个谓语前面均缺主语,那么其主语应是主将李愬,还是中后营广大兵士?我以为两者都是;但其具体心情却不尽相同。李愬“遥看”之后是心情的激动和“知是”战斗已稳获胜利的喜悦;而广大兵士“遥看”之后则先是内心的惊喜,而后“知是”主将谋划的结果,这就从侧面对主将的用兵如神作了有力衬托。

诗人赞誉李愬奇功卓勋,不是廉价地唱赞歌,他是通过雪夜入蔡州战斗过程的真实描述以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让读者通过对人物形象的体验而感知其伟大的。

佚名
赏析


肆/
唐宪宗元和九年(814),淮西节度使吴少阳卒,其子吴元济叛乱,对抗朝廷。十年(815),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暗助吴元济,派人在长安街头刺死宰相武元衡,刺伤另一宰相斐度,藩镇对抗中央,一度十分猖獗。元和十二年(817),朝廷派宰相裴度赴淮西(今河南汝阳一带)督战,决心平定蔡州之乱。其年十月,上表自请参战的李愬在一个风雪之夜,突袭叛镇吴元济大本营蔡州,活捉吴元济,成为中国战史上奇袭成功的范例。时年已过五十的诗人王建随军参与,亲眼目睹了这次奇袭,写下了名篇《赠李愬仆射二首》。全诗写得有声有色,符合历史事实,并无夸张虚构之词,也没恭维颂扬之语。而赠诗对象李愬的传奇功绩,昭然自见。《新唐书·李晟传》称李愬平蔡为:“功名之奇,近世所未有。”
诗的前两句一气呵成:“和雪翻营一夜行,神旗冻定马无声。”诗人抓住雪夜奇袭的急、险、奇、艰四个特点,平叛奇兵,如火如荼,一夜狂奔地急行军。据《新唐书·李晟传》记载:是夜,天降大雪,天赐良机,夜拔营帐,倾力出击。主将李愬发兵九千,以降将李佑、李忠义率劲骑三千为先锋,袭击叛敌军事要塞张柴村,然后,取道险路,冒着大雨雪、顶着凛风,急行军七十里,偃旗息鼓、人马无声,出其不意,一夜之间攻破叛镇老巢蔡州城,生擒叛镇吴元济。“神旗冻定”写出了恶劣天气和行军的艰难,别说人马,大旗都被冻僵硬了,卷起的展不开、张开的卷不了。“马无声”,显示了严明的军纪、昂扬的士气。据史书记载,寒夜急行、皮肤冻裂,马皆缩栗、士兵抱戈,人马冻死于道路者十之一二,死伤代价是很大的。
“遥看火号连营赤,知是先锋已上城。”这两句省略了攻城的激烈战斗,仅以“遥看”点出战斗场面的壮观,“火号连营赤”,随着点火为号,敌营先是被照得通红。然后,又被烧得满天通红,表明奇袭成功,胜利在握了。“知是先锋已上城”,不是简单的胜利结束之语,而是寓有深刻的含义,可以说是平定蔡州的战略总结,隐含着主将成功的秘诀。这场战斗看似一夜成功,实际上是李愬长期准备、运筹帷幄的结果。李愬上任后,审时度势,他敏锐地意识到,与吴元济的决战主战场在蔡州西北之郾城(今河南省郾县),因而采取先攻心、后攻城的战略战术。为了麻痹对方,让其放松警惕,他表面不肃军政,暗中抚养士卒,善待降人,养精蓄锐,以逸待劳。其中最成功的事例,就是用人不疑,他对降将大胆使用。这次雪夜奇袭,用的就是降将李佑、李忠义做先锋,是他们拼死攻城,李愬等将领才能轻松遥看“火烧连营”。别的几路讨叛队伍,可就享受不到这样的胜利果实了。诗人王建正是深入体验,才能抓住关键,短短两句,就将平叛成败点到要害。
佚名



点击辑期图标,畅游古诗文世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建(唐)《赠李愬仆射二首》楷书全文,雪夜入蔡州。
王建《赠李愬仆射》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
古风泊客一席谈:七言绝句·赠李愬仆射二首(其一)·王建
和雪翻营一夜行,神旗冻定马无声——赠李愬仆射二首
胡三省注资治通鉴-資治通鑑卷第二百五十七
三十六计12|第十二计|顺手牵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