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李洛能拳谱2

 

十六处练法

 

一寸、二践、三钻、四蹴、五夹、六合、七疾、八正、九胫、十警、十一起落、十二进退、十三阴阳、十四五行、十五动静、十六虚实。

寸——足步也;践——腿也;钻——身也;蹴——束身也;夹——如夹剪之疾也;合——内外六合也;疾——疾毒内外合一也;正——是直也,看斜有正,看正有斜;胫——手摩内五行也;警——警起四稍也,火机一发,其物必落;摩胫摩劲,意气响连声;起落——起是去,落是打,起亦打,落亦打,起落如水之翻浪,才成起落;进退——进步低,退步高,进退不知枉学艺;阴阳——看阳有阴,看阴有阳,天地相合能下雨,拳之阴阳相合能成一气,气成始能打人成其一块,皆谓阴阳之气也;五行——内五行要动,外五行要随;动静——静为本体,动为作用,若言其静,未露其机,若言其动,未见其迹,动静在正发而未发之间,谓之动静;虚实——虚是精也,实是灵也,精灵皆有,成其虚实。

拳经云:

精养灵根气养神,养功养道见天真,

丹田养就长命宝,万两黄金不与人。

 

 

 

 

 

拳经歌曰

 

头打落意随足走,起而未起占中央;足踏中门抢他位,

就是神手亦难防。肩打一阴返一阳,两手只在洞中藏;

左右全凭盖势取,束长二字一命亡。肘打去意占胸膛,

起手好似虎扑羊;或往里拨一旁走,后手只在肋下藏。

把打起落手头挡,降龙伏虎霹雳闪;天地交合云遮月,

武艺相战蔽日光。胯打中节并相连,阴阳相合必自然;

外胯好似鱼打挺,里胯藏步变势难。尾打落意不见形,

猛虎坐卧藏洞中;背尾全凭精灵气,起落二字自分明。

膝打几处人不明,好似猛虎出木笼,和身展转不停势,

左右明拨任意行。足打踩意不落空,消息全凭后足蹬,

与人交手莫计备,去意好似卷地风。足打七分手打三,

五行四稍要合全,气浮心意随时用,硬打硬碰无遮拦。

臀打去意要占阴,好似返弓一力精;丹田久练灵根本,

五行合一见奇能。

 

拳经曰

 

混元一气吾道成,道成莫外五真形,真形莫外真精神,

神藏气内丹道成,如问真形须求真,要知真形合真象;

真象合来有真诀,真诀合道得彻灵。固灵根而动心者,

敌将也;养灵根而静心者,修道也。

 

武艺虽精窍不通,费尽心机枉劳神;

祖师留下真妙术,知者传授要摘人。

 

 

无极论

 

无极者,空空静静,虚若无一物也。圣人自阴阳以说天地。夫有形者生于无形,无形则天地安足生,故曰有太易、太初、太始、太素而太极之五太也。胎胞气质,形之本也,一警而生气质形也。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而下凝者为地。然太易者,未见其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太始者,气形之始也。气形质具,而从未相离,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寻之不得,故曰易也。易无形状,易变为一,太极生焉,由太极而化生万物也;如易仍无形,太极也不生气,形质混沌而相离,虚无飘渺,复而谓之无极也。

 

虚无无极含一气

 

虚无者,无形○之势也;无极者,○含一混沌不分之气也,此气乃是先天真一之祖气,氤氲无形,其中有一点生机含藏,名为先天之本,性命之源,生死之道,天地之始,万物之理,阴阳之母,四象之根,八卦之蒂,即太极之发源,而谓之无极也。

 

起势

 

开势先将身体立正,面向前,两手下垂,两足90度之姿势,心中要空空无物,此势谓之顺行天地自然化生之道,又谓之虚无含一气之势也。此势乃为练拳之要道,形意拳之基础也。

 

 

 

太极论

 

太极者,无形质之本,无极而有极也。自无归有,有必归无,无能生有,有无相生,无有尽时。太极中于四象两仪之母也,其性属土,天地万物皆以土为本,故万物之旺,由土而生;万物之衰,由土而归也。在人五脏属脾,脾旺则人之四肢百骸健全,取诸形意拳为横拳,内包四象,即劈、崩、钻、炮之拳,共为之五德,而又谓之五行。

 

太极势

   

将无极之姿势,半面向左转,左足跟靠右足里胫骨,为45度之姿势,随时再将身体下沉,腰塌劲,头顶劲,目平视,内中神意抱元守一,和而不疏。口似张非张,似合非合,舌顶上腭,谷道内提,此势取名为一气含四象,谓之揽阴阳、夺造化、转乾坤、扭枢机于后天之中,返先天之真阳,退后天之纯阴,复本来之真面目,归自己之真性命,而谓之性命双修也。故心以动而万物生,其理法行于外,发著于六合之远,无物不有;心以静,其气缩至于心中,退藏于密,无一物之所存,故练拳以此为开势之法也。

 

太极

   

左足不动,右足向外斜横进步,两手攥拳,左手阳拳,停在左胯,右手随足进时向里拧劲,拧成阴拳,如托物之势,顺胸上起,往前伸出,头顶身拗,目视右拳大指根节,谓之鸡腿、龙身、熊膀、虎抱头。鸡腿者,独立之势;龙身者,三曲之形;熊膀者,项竖之劲;虎抱头者,两手相抱,似猛虎离穴之意。总而言之,即中庸不偏、不倚之谓也。

 

两仪势

 

两仪者,是太极流行,绵绵不息,分散而生也。太极左伸,则为阳仪;太极右伸,则为阴仪,所谓阳极必生阴,阴极必生阳,生生不息。天为之一大天,人为之一小天,天地相合而生三才。三才者天、地、人三才之象也。人以三才而生三身。三身者,上、中、下三丹田也。三田往返,阴阳相交,为人性命之根,造化之源,生死之本,即道家谓之金丹也。拳术之理亦然,且拳术左分为阳仪,右分为阴仪,阴阳伸缩,生生流行,绵绵不息,即拳内动静、起落、进退、伸缩、开合之玄妙也。所以数不离理,理不离数,数理兼用,方生神化之道,体用一源,动静一理,分而言之为万法,合而言之仍归太极之一气也。形名虽殊,其理则一,正是此意义也。

 

两仪生三才

 

将太极之姿势,右足不动,左足向前进步,左手随足进时,往前顺右肱推出,至右手腕时向下翻劲,成半阴半阳拳;右手也同,左手向前推翻时,向里拧劲,拉回至下丹田,成半阴半阳掌,两手大指、虎口圆开,两肱曲伸,似直不直,似曲非曲,目视左手大指稍,两肩松开沉劲,两胯根塌劲,是谓肩与胯合。两肘垂劲,两膝合劲,是谓肘与膝合。两足蹬劲,两手五指伸劲,是谓手与足合,此谓之外三合也。要而言之,是肩催肘,肘催手,腰催胯,胯催膝,膝催足,上下合而为一,此时身势不可前栽后仰,左斜右歪,正似斜,斜似正,阴是阳,阳是阴,阴阳相合,内外如一,此谓之六合也。总而言之,六合是内外相合,内外相合即阴阳相合,阴阳相合,三才因斯而生焉。以后无论各拳、各形,皆用三才势为主。熟读拳经,深默温习,法无不中矣。

 

三才三身非无因,分明配合天地人;

三元灵根能妙用,武术之中即超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洛能《形意拳拳谱》-3,形意摘要,拳劲歌诀,两仪论
李洛能《形意拳谱》
总纲 形意无极学
修炼中体悟张三丰《学太极拳须敛神聚气论》
《道德经释义》[作者:任法融道长]
还原太极拳谱之本貌:王宗岳《太极拳论》校译诠释上(王志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